鱼类学课件——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

鱼类学Ichthyologyppt课件
6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 洄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 出“双名法”。
7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3、建国以后的成就: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9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 属新种的叙述》(1963) 伍献文等《中国鲤科鱼类志》(1964、1977) 朱松泉《中国条鳅志》(1989) 成庆泰、郑葆珊主编《中国鱼类系统检索》 (1987):是我国鱼分类研究史上的第二块里程 碑,共记录了我国出产的鱼类2831种。 孟庆闻《鱼类分类学》(1995) 《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8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17
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 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可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18
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 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 纲。板鳃亚纲包括鲨类和鳐 类,全头亚纲头侧有皮褶形 成的假鳃盖。

鱼类介绍

鱼类介绍
5
三、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动物史》。描述了鱼类的构造、洄 游、繁殖,记录了115种鱼类。
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 林奈的《自然系统》,记录了鱼类2600种。并提出
“双名法”。
6
我国鱼类学的发展成就
1、古代:公元前460年左右范蠡《养鱼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2、近代:朱元鼎、方炳文、伍献文、张春霖等。
纲。
4
二、鱼类学的研究内容
1、什么是鱼类学(Ichthy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
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 2、鱼类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1)鱼类形态学(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系统鱼类学) (3)鱼类生态学(环境生物学) (4)经济鱼类学 (5)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
3、建国以后的成就:
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就
在鱼类分类方面的研究成就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
鱼类生态学和资源调查方面
7
(一)鱼类分类区系研究方面
各海区: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南海鱼类志》、《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 《东海鱼类志》、 《东海深海鱼类》
各江河: 《长江鱼类》、 《珠江鱼类志》 《图们江鱼类》、《黑龙江鱼类》
硬骨鱼纲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全骨类)和真骨鱼 类。真骨鱼类可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
20
各省区: 《新疆鱼类志》、《广西淡水鱼类志》、《福建鱼类 志》、《云南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等。
8
(二 )鱼类分类方面
朱元鼎《中国软骨鱼类志》(1960) 朱元鼎《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 记述了鱼苗捕捞和饲养方法,记载了投饲‘四定’(定时、定位、 定质、定量)和‘轮捕轮放’等先进养鱼技术。
➢ 胡世安《异鱼赞闰集》归纳了群众谚语“正乌二鲈”,即正月出 鲻鱼苗,2月出鲈鱼苗。鲈鱼是肉食性,养殖者称为“鱼虎”。
➢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转载了前人有关的养鱼资料,总结了江 西的养鱼法,包括鱼池建造、鱼种搭配、放养密度、投饲与施肥、 鱼病治疗。草、青、鲢、鳙混养,到明朝已经发展到更完整。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二、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简史
➢ 公元前1世纪,殷墟甲骨卜辞:“贞其雨,在圃鱼”,“在圃鱼, 十一月”。
➢ 公元前460年,越国范蠡«养鱼经»,鲤鱼养殖和繁殖,指出“治 生之有五,水畜第一”。
➢ 公元前206-后220年(汉),养鲤。《史记》中载有“水居千石 鱼陂” 。
➢ 葛洪《西京杂记》说,汉武帝在长安筑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师 和养鱼;所养之鱼除供宗庙、陵墓祭祖用外,多余的在长安市 上出售。
2
➢ 第九章 鱼类越冬2
➢ 教学实习:养殖场参观学习8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绪论
➢ 海淡水水域幅员辽阔,池塘、湖泊、水库,海湾、浅滩 涂星罗棋步。
➢ 海岸线3.2万km ,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滩涂1333万 hm2 .
➢ 内陆水域1760万hm2,其中: ➢ 河流:666.7万hm2 ;湖泊:666.7万hm2 ➢ 水库:200万hm2 ;池塘:200万hm2 ➢ 地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鱼类资源丰富,淡水鱼800种,海水鱼2200种。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绪论
鱼类增养殖学教学内容1
➢ 绪论6
➢ 第一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8
➢ 第二章 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与调控4

第一章海洋鱼类ppt课件

第一章海洋鱼类ppt课件

据有关研讨记载,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然地游近鱼群, 然后可延续放出电流,遭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 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 为了捕食,也能够是一种生理需求。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 超越它们食用所需求的量,这给渔业消费带来危害。电鳗放 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干再放电。利用这一特点, 渔民们捕捞电鳗时,先把家畜赶到水中,使电鳗放电,等到 它们把电量耗费掉,再进展捕捞,这样做可以防止渔民被击 伤。
鱼、大洋鲱鱼、鲐鱼、毛鳞鱼、狭鳕和大西洋鳕 鱼。在这几种鱼中,秘鲁鯷鱼的捕捞量起伏很大, 最高年份产量可突破1000万吨,最近几年鱼产 量急剧下降。
世界最大的渔场在西北太平洋,这里盛产鲑、 鳕、鲱和秋刀鱼等,产量最高年份接近2000万 吨,其中大西洋的东北区产量就有1300余万吨, 居世界第二。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
蝴蝶鱼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具有一系列顺应环境的 身手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动而改动。蝴蝶鱼的体表有大 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 现不同的颜色。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动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 需几秒钟。
许多蝶蝴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本人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 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 “伪眼〞,常使捕食者误以为是其头部而遭到迷惑。当敌害向其 “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②发电器官放电还能用于定向,一些具低电流的鱼类能在本人的 周围呵斥电场,电场周围的物体因导电性的不同,便能引起鱼体 周围电场发生不同的变化,鱼类侧线系统中的特殊神经细胞,能 协助鱼类迅速地判别这些物体的性质和位置。
③新近研讨发现,电鳗放电还有辅助呼吸的功能,它经过发出强 弱不同的电流,使体内的水分解为氧和氢,氧气直接进入血液, 以弥补水中氧气的缺乏,氢气进入肠道,由口中排出。

鱼类学 绪论

鱼类学 绪论

二十世纪----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向宏观和微观发展。 宏观:从大陆版块的漂移、气候的变迁来研
究某一区系鱼类类群的演变。
微观:向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研究DNA的
结构来分析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其结
果可能与传统方法分析的结果存在分歧,但结果 更令人可信。
2、我国鱼类研究
•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洋,有18000km漫长曲折的海
究成果,成为了我国鱼类分类史上第二块里程碑。
• 在鱼类资源调查方面取得的成果,如《黄渤海鱼类
调查报告》(1955年)、《南海鱼类志》(1962年
)、《东海鱼类志》(1963年)、《南海诸岛海域 鱼类志》(1979年)等专著,基本上掌握了我国沿
海鱼类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鱼类研究内容。
(3)鱼类生态学
鱼类学与我们专业的关系
1. 是养殖、捕捞专业的基础, 2. 是食品加工、饲料专业服务的对象,
3. 是水生生物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鱼类
• 我国的鱼类资源丰富,目前我国进行一定规模商 业性养殖的主要鱼类有以下几种。 • 鲟形目:欧洲鲟、俄罗斯鲟、施氏鲟、中华鲟、 长江鲟、匙吻鲟(美国引进)、白鲟 • 鲱形目:遮目鱼 • 鲑形目:大马哈鱼、虹鳞(北美引进)、香鱼、 日本公鱼、大银鱼等 • 鳗鲡目: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银鲫鱼 、鳊鱼、泥鳅、翘嘴红鲌等
鱼类学
养鱼八字经
水、种、饵、管, 密、混、轮、防。 勤劳、技术、资金、市场 先决 关键 保证 根本
一、课程介绍
• 总学时:44;其中理论讲授34;实践10
总体教学内容 绪论 鱼类形态学 (34学时) 鱼类生物学基础 鱼类的分类 内容组织 绪论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二章 鱼类的内部结构 第三章 鱼类生物学基础 第四章 鱼类的分类系统 学时安排 2 6 26 6 4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2.水温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水温直接影 响鱼 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 32℃左右,15℃以下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
我国广大地区的鱼类池增养殖塘学——水知第识一温章 淡水状养殖况基础 适合温水性鱼类
水温影响鱼类的性腺发育和决定产卵开始的时期。成 熟亲鱼产卵开始的时期主要决定于水温高低,一般都在 18℃才开始产卵。
③水平变化(主要是受风力的影响):白天下风处的
溶氧都比上风处高,上下层均是如此。但清晨溶氧的水平 变化恰恰与中午相反,是上风处溶氧高于下风处。所以清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晨池鱼开始浮头时,一般总是知识趋向于上风面。
④季节变化:池水溶氧的高量多出现在夏季
和 秋季,低量一般也出现于夏、秋季。上层氧往往超 过饱和度,而下层溶氧则很低,夜间(特别是黎明 前)池塘含氧常常很低,容易产生缺氧浮头的现 象。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2)氧盈与氧债
知识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受下列条件制约:
(1)与水温成反比。 (2)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3)与水中的溶质浓度成反比。
气体的溶解速度受制于:
(1)与温度成正比。 (2)与该气体在水中的饱和度成反比。 (3)与气——水面界的接触程度成正比。
气体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依赖于:
(1)水分子的扩散作用。 (2)密度流的强弱。 (3)搅拌作用。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鱼类生理学课件电子档

鱼类生理学课件电子档

鱼类生理学主讲老师:吴天利电话:2151001 电子邮箱:zj_wtl@一、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和动物机体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鱼类生理学:研究鱼类的各种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绪论第一节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与渔业生产的关系一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内容:运动、繁殖、生长等整体活动以及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内分泌、神经、肌肉生理。

(二)研究水平:(1、整体水平;2、器官系统水平;3、细胞水平;4、分子水平)(1)整体水平:研究鱼类整体的生理活动变化及其规律。

(2)器官系统水平:着重研究各器官的活动特点和这些活动对于机体的作用,以及影响和控制它们的因素等,从而了解器官活动的规律。

(3)细胞水平:每一器官的活动是与组成该器官的细胞的生理活动分不开的,而细胞的生理特点又是和构成该细胞的细胞器的活动,组成该细胞的物质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分不开,所以器官的活动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组成该器官的各细胞活动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活动过程。

(4)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种蛋白质、脂类、糖类等分子结构和它们的生理活动。

二鱼类生理学与渔业生产的关系(三种利益)1 掌握鱼类活动规律,能提高捕捞效率,增加捕获量。

2 消化、吸收、营养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鱼产量,解决饲料问题。

3 生殖生理、内分泌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获得大量苗种,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鱼类生理学是渔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制定渔业技术措施和渔业法规的根据之一,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产效益。

第二节鱼类生理学发展简史鱼类生理学是动物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动物生理学是在医学和畜牧医学的发展中形成,出现仅几十年。

一国外1 第一个里程碑:1936年德国人翁德编写的《中欧淡水鱼的生理学》2 第二个里程碑:50年代,日本人川本信之、英国人布郎各编写的《鱼类生理学》。

3 60年代末,加拿大的霍尔和兰德尔等人编写《鱼类生理学》巨著。

鱼类学讲义

鱼类学讲义
第一章 鱼类的外部形态 N(' 第一节 鱼类的体型 emn1!* •脊椎动物一般能将身体区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称左右对称。8ih•鱼类的身体除少数种类成体不对称外,也呈左右对称。qL1_ 一、鱼体的三个不同体轴 G~-AJJ •1、头尾轴(又称主轴或第一轴):是自鱼体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J
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鳃孔 5—7 对,分别对外开口,无鳃盖(板鳃类),或每侧具 4 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方具一总鳃孔(银鲛 类);'=33、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wMM. 4、歪型尾;>nA\ 5、雄性具有由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称为鳍脚;}Fvl 6、肠短,具螺旋瓣;+ 7、无鳔;Ea+\ 8、卵大而少,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1"4`& –(二)软骨鱼纲的分类 4T& 本纲分为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un`0 1、板鳃亚纲:分二总目 A (1)侧孔总目(鲨形总目):分 8 目,我国产 7 目:六鳃鲨目、虎鲨目、鼠鲨目、真鲨目、角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背腹轴(又称矢轴或第二轴):是自鱼体的最高部通过头尾轴,与头尾轴垂直,贯穿背腹的一轴线。V •3、左右轴(又称侧轴或第三轴):是贯穿鱼体中心而与头尾轴和背腹轴成垂直的一根轴线。)O1v 二、鱼类的四种基本体型 S/u(8 •1、纺锤形@ –最常见,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例如:金枪鱼、鲐鱼、青鱼、草鱼。K •2、侧扁形{F1 –硬骨鱼类中较普遍,大多生活在平静的水中、中下层水流缓慢的内湾及湖泊,其运动不甚敏捷,如团头鲂、长春鳊、 乌鲳、银鲳等。&wiDP •3、平扁形"9][ –硬骨鱼类中的鮟鱇、爬岩鳅、平鳍鳅,软骨鱼类中常见的鳐、魟、鲼等,它们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VD •4、圆筒形(又称棒形或鳗鲡形)p!IBi? –如黄鳝、鳗鲡、海鳗等,具有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穴居,善于钻泥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但行动不甚敏捷,游泳缓 慢。+^!* 三、其它独特的体型 U)_w –1、带形 如带鱼。w0 2、箱形 如箱鲀。[O" 3、球形 如东方鲀。T0 4、海马形 如海马。 2ah5、箭形 如颚针鱼、鱵鱼、银鱼。47Q#k0 6、不对称形 如鲽形目鱼类。"I,$[H 7、翻车鱼形 如翻车鱼。(: 、热带鱼、龙鱼 #0 第二节 鱼体外形区分>e_)=~ •鱼类的体型任其如何变异,仍然可以清楚地区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个主要部分。z&op:p 一、鱼体区分 YH'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m,i 1、在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种类(如鲨、鳐),以最后一对鳃裂为界;qT 2、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等(如鲤、鲈),则以鳃盖骨的后缘(不包括鳃盖膜)为界。[D"m –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W\ 1、一般以肛门或尿殖孔的后缘为界限;#HdLeg 2、有些鱼类的肛门特别移向身体前方(如鲽形目鱼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为界。sErS@ –尾部是自肛门以后到尾鳍末端,包括尾柄和尾鳍。qfAMN 二、头部区分 pxspfO –1、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Rzk(w= 2、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BU\ID 3、眼间隔:两眼之间的距离。;K1SV 4、颊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iNH 5、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cNPd 6、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LEY 7、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Nm<5_ 8、颏部(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e 9、峡部:由喉部向前延伸,亦即颏部的后方。b;HD`o 三、可量性状 P37lH8 –1、全长──吻端到尾鳍后缘。f0 2、体长或标准长──从吻端到最后一椎骨(或尾鳍基部)。n.(zbz 3、头长──从吻端到最后一鳃孔或鳃盖骨后缘。uwgs 4、吻长──眼前缘到吻端的直线距离。3: 5、体高──指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度。_WC 6、眼径──沿体纵轴方向量出的眼的直径,即眼眶的前缘到后缘的直线距离。Y31 7、眼后头长──眼后缘到最后一鳃孔或鳃盖骨后缘。q6 8、尾柄长──臀鳍最后鳍条基部到最末一椎骨(或尾鳍基部)的直线距离。D'D@7J 9、尾柄高──尾柄最低部分的垂直高度。zk1 k 第三节 头部器官_5&. •鱼类的头型多种多样,但各种鱼类在头部着生的器官却无增减。头部主要的器官有口、唇、须、眼、鼻、鳃裂和鳃孔、 喷水孔等。BZ/Kd 一、口 c>;@_Z •(一)软骨鱼类的口 s^~ –一般位于头部的腹面,鲨鱼的口多作新月形;魟、鳐等不十分活泼的底栖性软骨鱼类,其口呈裂缝状。wd|') •(二)硬骨鱼类的口 TZE(N –可区分为上位口、端位口和下位口。De-+ 1、上位口 如翘嘴红鲌、麦穗鱼、鳓鱼、大眼鲷等。4K 2、下位口 如鲟鱼、密鲴、鲮鱼。<o 3、端位口 也称前位口。如鲢、鳙、海水的鲐鱼、马鲛鱼等。9i2v}3 二、唇:[q •唇是围绕在口边的一层厚皮,鱼类的唇一般不发达,生活在水底层的鱼类有比较发达的唇。板鳃类中有些种类在口角 有唇褶。n0B (F

鱼类行为学:第一章 绪论

鱼类行为学:第一章 绪论

行为生态学的基本内容
行为生态学又可细分为觅食行为生态学、生殖行 为生态学、防御行为生态学、社会行为生态学、 学习行为生态学、通讯行为生态学、时空行为生 态学(如生境选择、定向和导航、巢域和领域现 象等)、植物行为生态学和最适行为预测等。
鹰对策
谁更优?
鸽对策
规全力定以:赴赢,一直场至重得伤或死亡 50分,输一场0分
某些动物的“印痕”学习行为会对 它们的成年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 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 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如人 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求偶行为。
条件反射 也是一种学习行为。
如:美国实验心理学 家法莱德立克·斯金纳 著名的“斯金纳箱” 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 浦洛夫揭示了一些学 习行为的本质,即条 件反射。
• 1962~1963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和新安江水库在大水面中进行了鱼类 (主要为鲢、鳙等中上层鱼类)对网具 与声的反应行为研究,创造了优秀的联 合渔具渔法,即赶、拦、刺、张究所等单位进行 了鱼类对直流电的反应行为研究,并提出了 用直流电捕鱼。
类别 :习惯化学习行为、 模仿学习行为、
“印痕”学习行为、 条件反射 推理学习等五种
习惯化学习 是一种最简单的学 习方式。如小鸡看到头顶上物体 移动时的反应。
适应意义:动物放弃对于生活没有作用 的反应,是一种消极的适应。它可以使 动物对无关刺激不予反应,从而节省精 力,避免无谓的能量消耗。
模仿学习:最为常见的学习行为方式 。
• 1950~1973年,K. Lorenz、N. Tinbergen、 K. Von. Frisch成功地研究了动物的行为, 1973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医学奖,标志
着动物行为学步入了成年阶段。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主要来源:是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有机物
质分 解而产生。
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游离的
和结合的二氧化碳组成了水中二氧化碳的总量。碱度和硬 度高的水,水中碳酸盐类的量多,贮存二氧化碳的总量也 多,补充水中游离二氧化碳的能力大。
池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质 的分解情况而转移,表现有昼夜、垂直、水平、季节等变 化(其变化情况一般是与氧的变化规律相反)。

氮化合物的组成 包括无机氮(溶解的氮气、
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中铵态氮、亚硝态
氮和硝态氮称为有效氮)和有机氮。
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当总铵超过0.5mg/L,
亚硝态氮超过0.1mg/L,表示水中受大量有机物污
染。一般海洋、湖泊、水库等水域,当总氮超过
0.2mg/L,总磷超过0.02mg/L,表明该水体已富营
(三)池水的运动 造成池水运动的原因主要是风和水的密度差。水的注 入和流出也可以产生池水的流动。 池水运动虽然较为微弱,但对促进水中氧的溶解和传 递,改善水质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因密度差而产生的池水对流是池水运动的一种重要
形式。水的热阻力(即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下层水被温 度较高、比重较小的上层水所替换的阻力)是很大的。
知识
1.溶解氧(DO)
来源:主要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占
80%
以上)。一部分从空气中溶解而入(但溶入量一般不
大),或加水带入。
消耗:主要是水中动植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

等作用(即“水呼吸”),占70%以上;鱼类的呼吸
作用也消耗一定数量的氧(约占16%);由空气中扩
鱼类增养殖学——第一章 淡水养殖基础 知识
总碱度大于1.5时生产力高,直到3.5,生产力随总碱 度的增大而相应提高。过高的碱度对鱼类有毒。

鱼类学-(绪论)

鱼类学-(绪论)

绪论
Welcome to Fish World
第一节 鱼类与鱼类学
终生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的定义
脊椎动物亚门
• 二、鱼类学
鱼类形态学 鱼类分类学 鱼类生物学
第四节 现生鱼类分类纲要
鲨总目
板鳃亚纲
鳐总目
软骨鱼纲
全头亚纲
总鳍总目 肺鱼总目
硬骨鱼纲 无颌类
内鼻孔亚纲 辐鳍亚纲
盲鳗纲 七鳃பைடு நூலகம்纲
盲鳗目 七鳃鳗目
硬鳞总目 鲱形总目 鳗鲡总目 骨舌总目 鲤形总目 银汉鱼总目 鲑鲈总目 鲈形总目 蟾鱼总目
鱼类学家还习惯于根据鱼类的进化程 度及共有的特征将鱼类归为“类”。这样的 “类”不是分类单位,可大可小,例如: 1、硬骨鱼纲可称为硬骨鱼类 2、鲤形目和鮎形目合称为骨鳔类 3、鳅科可称为鳅类

【完整】鱼类学资料PPT

【完整】鱼类学资料PPT

鳍棘 不分成左右两半 假棘 用水煮分成左右两半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二、鳍的形态、功能和适应
背鳍Dorsal fin--位于背部,功能:维持身体直立和平衡,
有的种类一个D、有的2个D或3D,甚至有的后面有一个或若干个小鳍 (副鳍,如马鲛鱼),还有些鱼背鳍后方有一个富含脂肪的小鳍,称 脂鳍如鲑形目,鳕有3D 旗鱼、鮟鱇、鮣鱼、鲽形目鱼类、软鳍鱼 类、棘鳍鱼类
骨类的鼻瓣、鼻口沟、入水孔、出水孔,硬骨鱼多数头侧具2个鼻孔,少数1
个鼻孔,极少数鱼类没有鼻孔(鲀形目的少数种类,仅有嗅三节 鱼类的头部器官
鳃裂和鳃孔 腹鳍喉位--位置前移至喉部,如犀鳕科、鳚亚目
海如龙鮟、 鱇海、马棘、茄鲀鱼形、目鳐鱼、类魟鳃等孔。很小。
圆口类、软骨类头侧孔裂为外鳃裂,呼吸时水流:口
躯干部——鳃盖骨后缘到肛门(或泄殖孔后缘)。有些鱼类 (如鲽形目)肛门前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骨 为界,如果以肛门划化会失去自然的真实性。
尾部——躯干部之后。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一节 鱼体的外部分区
二、头部分区
吻部——眼以前的头部。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盖骨的后缘部分。 颏部——下颌联合的后方。 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 峡部——颏部和喉部之间(分隔两鳃腔的地方)。 鳃盖膜——鳃盖后缘的皮褶。 鳃条骨——支持鳃盖膜的细长骨骼。 眼间隔——二眼眶的背缘正中距离。
颊部——眼的后下方和鳃水盖孔骨的。后实缘部际分上。是退化的鳃裂(胚胎时喷水孔和鳃裂一样;喷水孔内可见鳃 平扁形——1轴较短,2轴丝短)、3鳐轴长类。喷水孔较大,用于进水;鲨类喷水孔不大或无(不太需要);硬
骨鱼中鲟有小喷水孔。
第一章 鱼体的外部形态
第四节 鳍
鳍是鱼类特有的器官,用于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分奇鳍和偶鳍二类。各鳍是根据所在位置命名。

鱼类学PPT课件

鱼类学PPT课件


三、鳎亚目 Soleoidei
背鳍起点至少在上眼的上方或更前;各鳍均无 鳍棘,前鳃盖骨边缘不游离;成鱼胸鳍多退缩或不 存在。 本亚目共包括 2科, 鳎 科:眼位于头的右侧。 舌鳎科:眼位于头的左侧。
17
1.鳎科
眼位于头的右侧。 本科我国产有9属、16种。常见的种类有: ①条鳎:沿海南北均有分布,较常见。 ②卵鳎:产于东海及南海,较常见。
9
杜父鱼科
特征:两腹鳍不愈合成吸盘。肛门腹位;体圆筒 形,有时具骨板。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头每侧鳃 膜上有2橙红色条纹,酷似鳃片,故有“四鳃鲈”之 称。降河产卵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0
(七)豹鲂鮄亚目 Dactylopteroidei
特征:体方柱形,头方形,被骨板。鼻骨愈 合。无下肋骨。胸鳍很大,分成两部分,前部长 约等于头长,成鱼长达尾鳍。 我国产 1科,经济价值不大。
2
2.毒鲉科
体无鳞;鳃盖膜连于峡部;后颞骨前端不分叉, 内弯,固者于颅骨上;腹鳍1鳍棘4—5鳍条。 包括了一些体态特殊,有些还有强烈刺毒的鱼类, 我国现知产6属、约12种,常见种类如下: 鬼鲉:鱼肉鲜美。我国沿海均有产。 毒鲉:体重可达2 kg。鳍棘的毒腺剧毒,为刺毒 鱼类中毒性最强的种类之一。
3
3. 鲂鮄科
头部被骨板;吻侧有吻突或吻棘。胸鳍下部有3 游离鳍条。上下颌均有齿。体被鳞。下颌无须。 我国产3属、约14种。常见的如: 绿鳍鱼:肉味佳,我国沿海均产。 短鳍红娘鱼:为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日本红娘鱼:为重要捕捞对象之一。
4
(二)前鳍鲉亚目Congiopodoidei
背鳍起点位于眼的后上方、上方或前上方。前 部3—4间髓棘固着于颅骨上或前延于额骨上。 大多是分布于南海的小型鱼类。无甚经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业已成为农业中的一个大产业 2001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26.7
万吨,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0.7亿美元, 第一创汇农业
三.鱼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Definition of Ichthyology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 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个体发育与 系统发育和生理机能等的科学。
鱼类学的研究范围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 2、鱼类分类学(即系统分类学) 3、鱼类生态学
4、动物地理学
5、鱼类生理学 6、鱼类发育生物学 7、古鱼类学
8、保护生物学
9、应用鱼类学
1.分类学(taxonomy)或系统学(systematics ) 以物种的鉴定、分类和系统发育为研究内容
3.动物地理学(zoogeography)
分布资料的编录 地理区的划分 分布的成因和规律的探讨
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物种以上单元的时空分 布规律及其与地质历史的关系
生态生物地理学:研究种群或个体的分布机制
4.生态学(ecology)
研究鱼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按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 个体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或生理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发展中的分子生态学
种,黄河约22种,珠江30种,黑龙江40种。
2001年全国水产品4382.09万吨 其中,海洋捕捞1440.61万吨;海水养殖
1131.5万吨;内陆捕捞214.09万吨;内陆 养殖1594.95万吨。 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4.6千克,水产品在 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利用 A.食用:鱼肉是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含丰富
层次的正常功能及其调节的科学。
重点是以器官和细胞的功能为出发点, 研究鱼类的各类生命活动现象
6.鱼类保护生物学 fish conservation biology
上世纪80年代才创立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主要有两个目标: 一是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供
科学的保护原理,并确认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二是发展一些实用的方法,以阻止物种的绝灭,
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和矿物质.维生素的含量 也很高,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B.工业用:鱼肝油、鱼胶、鱼粉等作为工业原科、饲 料和药品。 C.药用:海马、海龙等是名贵的药材。 D.观赏: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泽鲜艳.只有 较高的观赏价值
2001年渔业劳动力已达1257万人,渔民 劳均纯收人7668元
2.形态学(morphology) 阐述形态结构 分析生物结构与功能 就是要阐述包括从有机体、器官、组织、
细胞、直到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 能.
形态学发展趋势
以宏观解剖为主的动物形态学已进行了近200 年的发展,已达到了相当系统深入的境地
由于缺乏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以至到50 年代开始日益衰落
生活在海拔最高的鱼
4。经济地位
最近的FAO“渔业统计年鉴”中,有鱼类、 软体类、甲壳类、藻类、鲸类等,共 2121种;
其中鱼类约占70%
据FAO统计,1998年世界捕捞产量为 8629.9万t。
其中鱼类约占87%
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鱼类有10种
我国年产超10万吨的海洋鱼类约有10种 主要淡水经济鱼类约有140种,其中长江约44
近年来,由于认识上的深化以及学科间的广泛 渗透,使古老的形态学又出现了蓬勃的生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1997)认为: 1)形态与功能多样性 2)应用形态学 3)发育与进化形态学 4)生态形态学 5)神经生物学中的形态学 6)结构形态学等 将成为动物形态学发展的前沿课题 就类群:特有、濒危、经济、系统进化重要的种类
主要类群
无颌类Agnatha:甲胄鱼类(化石)、圆口类 盾皮鱼类Placoderma (化石) 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类Osteichthyes
主要类群的演化
3。分布
海拔:5000m高山湖泊—-7000m深海 温度:-1.8—400C 盐度:0—90ppm 氧气:接近0—饱和 41%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freshwater 58%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marine 1 %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diadromy
恢复濒危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正常功能。
保护生物学的学科特点
1)危机学科 保护生物学是在生态出现诸多危机
的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使命性、行 动性和社会性的特点,甚至可以说 保护生物学家也应该是社会活动家。
第一章 鱼类学绪论
一.什么是鱼类(fishes)
鱼类: 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 呼吸、用鳍辅助运动与维持身体 平衡,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 动物。
鱼类的主要特征器官
几 种有趣的鱼类
墨鱼cuttlefish
鲎(hou)
章鱼
鲍鱼abalone
娃娃鱼
扬子鳄
鲨鱼
二.鱼类在脊椎动物中的地位
1.分类地位
2。种类
鱼类: 24618种《世界鱼类》(Nelson,1994)
23250种(Eschmeyer,1998)
28000种《Fish Base》
约30000种
两栖动物:约4000种
爬行动物:近8000种
鸟类:近9000种
哺乳动物纲:约3500种
总共:52500种 鱼类超过种类50%
分类学有3大任务
一是 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
二是 建立分类系统
三是 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起源和演化
分类学的发展趋势 1)继续重视物种的调查和鉴定 2)应用形态、分子、古生物、地理、生理和生
态等(全形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种和种下 分类及其系统发育探讨 3)分类理论的深化和改进 4)进化机理和物种形成的探讨 5)进化过程与分布格局的探讨
–生态学发展的特点
一是由中观水平向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两 个深度发展。
–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一些新的分支学 科。如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微生态学、进 化生态学、能量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等。
–它们将是生态学发展的最活跃部分,是生态学研 究的前沿阵地。
5.生理学(physio1ogy)
研究鱼类从细胞到整体的各个生物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