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古书的注解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亨传
郑玄笺
郑玄笺
毛亨传
郑玄笺
七、正確地使用古書的注解
拿過來,仔細品。 不誤解,不誤信。 是則用,非則擯。 善乃從,不唯名。 難遽斷,必熟論。 敢闕疑,再求真。 引人說,己言明。 不掠美,君子风。
八、參考書目
洪誠《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周大璞《訓詁學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趙振鐸《古代文獻知識》,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0.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3.擴展于魏晉南北朝,推進于唐——魏晉至隋唐, 創制了集解、義疏類傳注,能發明經文及傳注辭 例。如: 何 晏《論語集解》 王 弼《周易注》、《老子注》 郭象 《莊子注》 杜 預《春秋經傳集解》 范 寧《春秋榖梁傳集解》 裴松之 《三國志注》 郦道元 《水經注》 刘孝標《世說新語注》
孔穎達《五經正義》(《易》《書》 《詩》《禮》《左》) 楊 倞《荀子注》 顏師古《漢書集注》 李 善《文選注》 張守节 《史記正義》 司马貞《史記索隱》 史記三家注 裴 駰《史記集解》
王逸注:“害賢為嫉,害色為妒。”
枚乘《上書重諫吳王》:“譬猶蠅蚋之附群牛。”
李善注:“《說文》曰:秦謂之蚋,楚謂之蚊。”
2.謂:X,“指”A也。 與“謂之”的差別: ①使用的位置不同 ②解詞的內容不同 “謂”常用來解說詞語意義的範圍或比喻映射 的事物。可譯為“指、指的是”。 《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穀。” 趙岐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 《楚辭·離騷》:“恐美人之遲暮。” 王逸注:“美人謂懷王也。” 《楚辭·涉江》:“陰陽易位,時不當兮。” 朱熹注:“陰謂小人,陽謂君子。”
4.變化于宋元明——宋元明傳注作者比前人更深地 分析語法問題,並開始認識古今語音的不同。如:
朱
熹
《四書集注》 《論語集注》《孟子集注》)
《周易本義》、《詩集傳》、 《楚辭集注》
(《大學章句》《中庸章句》
洪興祖 胡三省
《楚辭補注》 《資治通鑒音注》
陳
第
《毛詩古音考》
5.全面發展於清——清的古籍注釋工作有突破 性的發展。(古今音不同+聲近義通,形音義三 者互相求)。 全面發展的原因: ①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動 ②文字、音韻、訓詁研究的深入 ③“經世致用”學術思想的影響 •本期注釋代表作:
类众矣。”
三、古注的發展(6句話)
1.產生於先秦——先秦已產生傳注,內容 以闡發經義、陳述史跡為主。 如:《春秋左氏傳》,《韓非子·解老》
2.興盛於兩漢——兩漢傳注之學興盛,出現多種 影響深遠的注本,內容上以訓釋詞義、疏通文意 為核心。 如:
毛 亨《毛詩故訓傳》 孔安國《古文尚書傳》 馬 融《論語注》 鄭 玄《毛詩箋》、《周禮注》、《儀禮 注》、《禮記注》 趙岐《孟子章句》 高 誘《戰國策注》、《呂氏春秋注》、 《淮南子注》 王 逸《楚辭章句》
3.貌、之貌:X(形、副),A(形、動)貌。 說明被釋詞語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可譯為 “„„的樣子”。 《莊子·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
善也。” 郭象注:“泠然,輕妙之貌。” 《楚辭·哀郢》:“眾踥蹀而日進兮。” 洪興祖注:“踥蹀,行貌。”
《枚乘《七發》:“沌沌渾渾,狀如奔馬。”
李善注:“沌沌渾渾,波相隨之貌也。”
三、古注的類型(10種)
1.注(故、訓、傳、說、記、詮、釋、微、學、 解……)——對原文作獨立注解。 解詞: 這是一種注釋類型。其特點是:對原文作獨 立注解。如三國魏· 王弼《周易注》、《老子 注》。
2.箋——已有注,加一點補充說明:或加以闡發,
或別立一說。如《詩經》毛傳鄭箋。鄭箋就是東 汉鄭玄以《毛詩》為依據、對《毛傳》進行補充 和訂正的注釋。例如:
4.校—考核古書叫做校:或考鏡源流;或校對 文字,改正脫誤。如:清·戴望《管子校正》。
5.音義—以辨音釋義為本,但也往往從事校勘。 如:漢末·孫炎《爾雅音義》。
6.章句—循文釋義,串講大意。(著重句意、 段意的解釋)如:東漢·趙岐《孟子章句》。 7.補注(訂補)—訂正、拾遺。[補前人注疏的 闕略(遺漏),訂前人注疏的失誤。]如: 宋·洪興祖《楚辭補注》。
思考練習
下面是《毛詩正義· 北風》的第一章,標點並回答下列問題: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貌箋云寒涼之風病害萬物興者喻君 政教酷暴使民散亂〇涼音良雨于付反又如字下同雱普康反酷苦毒反惠而好我, 攜手同行惠愛行道也箋云性仁愛而又好我者與我相攜持同道而去疾時政也〇 好呼報反下及注同行音衡其虛其邪既亟只且虛虛也亟急也箋云邪讀如徐言今 在位之人其故威儀虛徐者今皆以爲急刻之行矣所以當去以此也[疏]北風至只 且〇正義曰言天既爲北風其寒涼矣又加之雨雪其雱然而盛由涼風盛雪病害萬 物以興君政酷暴病害百姓也百姓既見病害莫不散亂故皆云彼有性仁愛而又好 我者我與此人攜手同道而去欲以共歸有德我所以去之者非直爲君之酷虐而在 位之臣雖先日其寬虛其舒徐威儀謙退者今莫不盡爲急刻之行故己所以去之既 盡也只且語助也 (1)“雱”的讀音和意義是什麼? (2)“惠”是什麼意思?這是誰的注? (3)“好”是形容詞還是動詞?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 (4)鄭玄對“邪”是怎樣解釋的? (5)“只且”是什麼意思?這是誰的解釋?
六、古注的體例
一般採用在正文中間夾雙行小字注的形式。 以《毛詩正義》為例:大字是正文,雙行小字則 依次為:毛傳(毛亨)——正文後面緊接著的; 鄭箋(鄭玄)——用“箋云”開頭的;陸德明釋 文——“疏”前以〇為標記的,X,XX反;孔疏 (孔穎達)——用“疏”開頭的,每一層次又各 以〇為標記(指明起訖範圍),在“正義曰”三 字後正式解說。
8.集解(集注、集釋)—有兩種:A)兼釋經傳, 如杜預《春秋經傳集解》B)彙集舊注(也有選 擇),下以己意(指明以某說為長,或提新解)。 如:三國魏·何晏《論語集解》。又叫集注或集 釋。如:宋·朱熹《四書集注》、清·郭慶藩 《庄子集释》。
9.筆記—以讀書劄記的形式,古書中的疑難問 題提出看法,包括解釋、校勘等。清時盛行。 如:王念孫《讀書雜誌》、王引之《經義述聞》 等。 10.選注——是古人進行文學批評的重要形式之 一。如清吳楚材、吳調侯的《古文觀止》。
5.之言、之為言:所謂X,就是A的意思。 聲训術語,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注釋。 聲訓:依據讀音線索來探求詞語的含義。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 而在蕭牆之內也。” 鄭玄注:“蕭之言肅也。牆謂屏也。君臣相 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 《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眾星共之。” 朱熹注:“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 也;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
洪興祖注:“故有絕才者謂之能,此讀若耐。” 《禮記·儒行》:“起居竟信其志。” 鄭玄注:“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8.音
直音法。X,音A。
如:《伐檀》陸德明的《經典釋文》注: “縣, ,音玄。” 用直音法注音,這個“縣”字是“懸”的本字。
9.反、切 用兩個漢字給另一個漢字注音。X,AC 反。 X,AC切。 X,AC。(如:賓,鼻引) 如:冬,都宗切。
6.讀曰、讀為:X,通A。 一般是用本字來說明通假字,點明通假現象。 段玉裁《說文注》:“凡傳注言‘讀為’者,皆 易其字也。”又:“‘讀為’亦言‘讀曰’。”
《莊子·逍遙遊》:“而禦六氣之辯。”
郭慶藩注:“辯讀為變。”
《書經·堯典》:“播時百穀。”
鄭玄注:“時讀曰蒔。”
7.讀若、讀如: 有時只注音;有時也表示用本字說明通假字。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言‘讀若’者, 皆擬其音也。”又《周禮漢讀考·序》:“‘讀 如’、‘讀若’者,擬其音也。古無反語,故為 比方之詞。 《楚辭·離騷》:“又重之以脩能。”
古書的注解
一、古書注解產生的原因
1.詞改變了意義;事物改變了名稱。如:腳,本義 是小腿,後變為指足;夫之父母,原稱舅姑,後 來稱公婆。 2.時代推移了,背景變換了,致使歷史事件、制度 典章、風尚習俗等不易為後人所理解。如:車右、 釋褐、東向坐„„
二、古注的重要性
1.古注是我們讀懂古書的重要途徑 寤言不寐,願言則疐。(《詩經·邶風·終風》)
4.猶:X,等於說(好比說)A也。 用“猶”注釋的詞和被注釋的詞意義並不完全 相同,只是在某一語境中意義相通。“猶”可譯為 “等於、等於說”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 《詩經·魏風·伐檀》:“置之河之側兮。” 毛傳:“側,猶涯也。”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 趙岐注:“老,猶敬也;幼猶愛也。” 《詩經·豳風·鴟鴞》:“鴟鴞鴟鴞,既取我子, 無毀我室。” 鄭箋:“室,猶巢也。”
②被解釋的詞都放在術語的後面
③都是強調被釋詞的特點 ④都能用來辨析近義詞、同義詞 ⑤都可譯作“叫”、“叫做”等
《詩經·魏風·碩鼠》:“胡瞻爾庭有懸特兮。”
毛傳:“獸三歲曰特。” 《詩經·魏風·碩鼠》:“胡取禾三百囷兮。” 毛傳:“圓者為囷。” 《詩經·豳風·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毛傳:“後熟曰重,先熟曰穋。” 《楚辭·離騷》:“各興心而嫉妒。”
10.如字 與破讀相對而言。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
兩個以上的讀音,在上下文中就讀它最通常的音,
就按它最通常的意思來解釋 。如:《大學》:
“如惡惡臭 , 如好好色 。”《經典釋文》:惡惡,
上烏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報反,下如字。
11.言 X,言A。有時談言外之意,有時串講,有 時總括段意。 如:《左傳·昭公三年》:“國之諸市,屨賤踴 貴。”杜注:“言刖多。”
漢·鄭玄《毛詩箋》:“言,我;願,思也。 ~當讀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憂悼而不能寐,汝思 我心如是,我則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
之遺語也。”
2.古注中包含著許多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理論
既見君子,不我遐棄。(《詩經·周南·汝墳》)
唐·孔穎達《毛詩正義》:“‘不我遐棄’者,
猶云‘不遐棄我’也。古人之語多倒,《诗》之此
Fra Baidu bibliotek
6.說明修辭手段《詩》毛傳中凡言“興也”的地 方,皆是。 7.詮釋成語典故 李善《文選注》。 8.考證古音古義 戴震《方言疏證》,王念孫 《廣雅疏證》 9.敘事考史《韓詩外傳》,裴松之《三國志注》, 劉孝標《世說新語注》。 10.記述山川 酈道元《水經注》。 11.發凡起例 指明原書的凡例,如清王筠《說 文釋例》 12.闡發思想《莊子》郭象注,成玄英疏。
相,視也。無禮儀者,雖居尊位, 猶為闇昧之行。《箋》云:“儀, 威儀也。視鼠有皮,雖處高顯之 處,偷食苟得,不知廉恥,亦與 人無威儀者同。”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3.疏(義疏、正義)——不但注作品的正文, 而且給前人的注上加注。如宋·邢昺《論語疏》 又叫義疏或正義。如南朝梁·皇侃《論語義 疏》、唐·孔穎達等《五经正义》。
戴 震《孟子字義疏證》、《方言疏證》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王念孫《廣雅疏證》 陳 奐《詩毛氏傳疏》 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刘寶楠《論語正義》 焦循《孟子正義》 王先谦 《莊子集解》 郭庆藩 《莊子集解》
6.出新於現代——理念新、方法新和術語新。 如: 余冠英《詩經選》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 高 亨《诗经今注》
15.脫文(脫,有時作“奪字”) 。指古籍在傳抄 刊刻中漏掉的字。 如:《詩經· 周南· 桃夭》孔穎達疏:“此云家人, 家猶夫也,猶婦也。”阮元《校勘記》:“‘猶 婦’上當脫‘人’字。”
五、古注的內容(12個方面)
古注不僅僅限於解釋字義和詞義,它的內容 是多方面的。周大璞先生的《訓詁學要略》對此 分析較細,今擇要介紹如下: 1.解釋詞義 2.串講文意(句、節、章意)《詩》毛傳、 鄭箋中有;趙岐《孟子章句》„„ 3.分析句讀 漢唐的注疏中往往包括這一項。 4.校勘文字 阮元為《十三經注疏》作校 勘記。 5.闡述語法 孔穎達《五經正義》闡述句 法較多。
四、古注的術語(15組)
學習古注的術語,目的是讀懂古注。如:
《漢書·高帝紀》:“公巨能入乎?”
顏师古注:“巨讀曰詎。”
《爾雅·釋訓》:“鬼之言歸也。”
設:被解釋語為X,解釋語為A。
以詞釋詞。X者,A也。
X,A也。 X,A。下定
義;說明引申義。
1.曰、為、謂之:A“叫做”X。
①都是用來解釋字詞含義的
12.辭、詞
古人把虛詞叫做“辭”或“詞”,在
注解中使用這兩個術語,就是指明虛詞。 如:《詩·周南·漢廣》:“漢有遊女,不可求 思。”毛傳:“思,辭也。”
13.當為(作)、或為、本作、或作、本亦作、本又 作、一本作等。校勘術語。凡文字明知已誤者,注 此。如:《檀弓》鄭注:壹當為壺,形誤也。《內 司服注》狄當為翟,音誤也。 14.衍文(衍,衍字) 是指古籍中因傳抄、刻印而誤 加的文字。 如:《論語· 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 阮元《十三經注疏校勘記》:“漢石經無‘行’字、 ‘夫’字。案《史記· 孔子世家》亦無‘行’字,因 丈人章而誤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