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论文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
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论文【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论文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过去的历史,才能找到未来奋斗的方向;铭记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方能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这是我这次社会实践的主题。
在北京西南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坐落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这里是七七事变的爆发地,是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地方。
纪念馆庄严,肃穆,充满历史的沉重感。
周日,我与几位同学来到这里,怀着对先烈们的无限敬意和缅怀,接受历史的洗礼。
抗日战争纪念馆全面而详实的记录了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历程。
展览以历史图片和实物为主,辅以文字解说、景观、油画、雕塑、幻影成像、影视片等,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者时,全国各民族人民不畏牺牲,共御外侮的伟大民族精神,也表现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深刻的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展览不仅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客观的肯定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御外侮的团结精神。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国共合作,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得四万万同胞联合起来,组成可以淹没所有侵略者的抗战洪流。
20xx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在两个月内占领了东北三省,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日本关东军侵占东三省过程中除在黑龙江遭遇马占山部激烈抵抗外,并未遭受损失,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占领了东北三省。
20xx年日本又进攻上海,第一次淞沪会战爆发。
由于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武装逼迫蒋介石抗日。
中国经济发展史范文六篇
中国经济发展史范文六篇围绕着“一个目标、两条主线”,咱们分阶段来梳理。
一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时,咱们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一穷二白,几乎没有工业生产能力,国内的贵金属(黄金、白银)也基本上被运到了台湾。
在新接管的城市,通货膨胀严重、投机盛行、物资紧缺,典型的就是上海。
最后靠着从老解放区源源不断输送过来的粮食、棉布等,稳定住了城市;而在新解放的农村,则是继续推进土改,稳定了农民、稳定了农村。
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争打了三年,全国上下是勒紧裤腰带,经济根本没法发展,反正打得一穷二白。
解放战争,咱们只是完成了中国的统一;抗美援朝战争,才是新中国真正的“立国之战”,不仅仅是美国,包括苏联,才真正的正视中国、在内心里承认新中国的地位。
战争打完了,但中国要真正的“站起来”,必须实现工业化,才是能站稳的实实在在基石。
回顾人类开启工业革命以来,实现工业化,最基础的条件就是进行原始资本积累,对于西方列强(包括日本)来说,积累的方式包括两步:以英国为例,首先就是圈地运动,通过对国内农民的压榨,完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资本积累,同时破产的农民也成为工业生产的廉价劳动力;第二步是进行海外殖民扩张、进行掠夺,来缓解国内的矛盾。
但对于后起国家而言,特别是二战之后,全球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靠殖民挤压这一套模式,已经没法再复制。
西方经济学家给出的一套模式是: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就应该先一点点的通过农业来积累,发展一点轻工业;再继续积累资本,慢慢的发展重工业,最终实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
这一套理论,听起来很好,但根本没法实现,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实现过。
中国在民国时期,也进行过类似的实验。
在1927-1937年的所谓的民国黄金十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主要是轻工业);但背后,是地主们在农村加大对佃户的剥削,将从农民身上榨取的一点点资本,蚂蚁搬家式的转移到城市,搞所谓的工商业,也就是所谓的民族资本。
(此处涉及敏感内容省略若干字)任何的后发国家想实现工业化,这是不得不为的一步,关键是在如何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完成这一步。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2)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2)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篇三:《近代中国国内公债史》【内容提要】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近代中国内债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四:(1)迫切需要对近代中国内债问题作一个系统、专门的研究,使相关的专著能早日面世;(2)必须联系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来研究近代中国内债;(3)应该拓宽近代中国内债史的研究领域,深化研究的层面;(4)应运用现代公债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内债史,为今天国债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摘要题】近代经济史公债问题,是近代中国经济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对1949年以前历届政府的财政、金融和社会经济影响至深。
对近代中国的外债(国外公债)研究,学术界开展得较早,中外学者关注较多,至今已是硕果累累。
比较而言,对近代中国的内债(国内公债)研究相对缺乏,系统、专门的研究尚不多见。
有鉴于此,本文拟对20世纪近代中国内债史研究的学术演变作一回顾,并对未来内债史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以期对近代中国内债史研究有所推动。
一、概念的厘清按照公债经济学的界定,公债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运用国家信用方式,向国内外投资者所借的债务"[1](p.97),作为一种财政范畴,公债的产生要比税收晚些。
现代意义的公债制度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
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意大利产生了近现代意义上的公债。
到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的扩大,使得政府的财政支出急剧膨胀,只能通过大量发行公债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公债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国家的职能空前扩大,国内外战争和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财政危机接踵而至,公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规模越来越大,制度日趋健全,公债已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近代国民经济史分析论文
近代国民经济史分析论文近代国民经济史是指自晚清末期到1949年前夕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一段时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期。
近代国民经济史是研究中国人民在近代时期之前和之后进行的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历史,包括土地改革、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的变化、工业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发展。
经济体制的变化是近代国民经济史中最重要的变革之一。
在清朝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制度已经相对稳定地形成。
然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种种社会矛盾下,清王朝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其中便包括中国的经济改革。
自同治年间开始进行的“自强”运动,是一系列朝廷提出的政策及措施。
但由于官僚资本主义将社会的发展趋势转化为自己的个人利益,从而限制了改革的效果。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清王朝统治,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近代史。
中华民国政府在建国初期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土地改革。
约什墨尔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农村企业逐渐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压制。
政府的土地改革政策把土地公共化,旨在保护原来的农民生计以及抵制外资入侵。
尽管这样,地主的利益仍然不断犯了农民的权益,使土地改革收效甚微。
工业化的推进是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
中国是19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发达的的工业国家之一,但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
中国的工业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27年国共合作结束,第二阶段从国共内战结束到新中国成立。
第一阶段工业化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工业产值得增加,城市化比率得提高等方面。
但是进入思想上的民族主义时期,中国政府扩大了国有企业的规模,并限制了外商企业的进入。
同时国内经济开放越来越困难,抗日战争更使中国经济大进退两难之境。
第二阶段的工业化是为二战后争取军事和经济优势,而大力发展的。
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计划经济来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其中包括国有企业的实行,工业投资的优惠等等。
城市化是近代国民经济史的第三个标志性事件。
中国经济近代史论文
中国经济近代史论文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是指中国经济从组织上、体制上、市场的角度全方位的开放。
这是中国经济近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近代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经济近代史论文篇1浅谈3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摘要:30年来,学术界在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领域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颇具新意的学术观点。
主要表现在区域划分及其研究方法、乡村自然经济解体与乡村经济生活、乡村土地占有关系、乡村农业发展等方面,相关研究注重多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日益呈现出近代乡村经济演变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30年;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在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方面,20世纪前半期学界曾做出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1949年前的乡村经济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深入系统的学术性论著还较为欠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80年代以前,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进展不大,多是一些经济资料汇编,对乡村经济的深入阐述尚不多见。
特别是““””时期,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几近空白。
1980年以来,乡村经济史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除一批区域经济资料陆续出版外,各省区通史或断代史、特别是近代史的研究著作陆续出版,一批总论性和专门性的近代经济史论著陆续面世,尤其是有关近代乡村经济史的论文大量刊发,呈群山峰起之势,不断将这一研究推向深入。
一、“区域”划分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1980年以来,学界对近代乡村经济的演化轨迹进行了深入考察。
从事于区域经济史的研究,应该怎样选择要研究的区域,各经济区域应如何划分,研究内容需涉及哪些内容?李金铮撰文对以上问题作了清晰的解答,他认为对经济区域的选择,主要受四种因索的制约:此区域要是一个内在联系紧密的社会经济综合体;此区域要体现时代特色;研究者对该区域的当代社会经济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有丰富可信的史料作保证。
对于经济区域的划分,他认为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及政治环境等因素出发,将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区域作为进行研究的经济区域。
中国经济二百年
中国经济二百年论文摘要:我这篇论文主要着重对于中国经济从现代史以来的三次伟大的历史变革,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与甲午中日海战来分析在此期间的中国经济的发展,目的通过在此期间的带来的经济技术与制度的变革来对当下的经济问题进行参考目录:1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 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引言正文1.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经济史的开端,我们从中学时就开始学过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从社会性质方面说的,实际上战后的中国在方方面面上都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甲午周日战争的变化,其影响上至国体,政体,政治形态,价值理论,下至婚姻教育,衣食住行等等,这里我重点阐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直接结果是逼迫晚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条约割让香港,各种赔款2785万元,并使中国丧失司法,海关,关税等主权,从此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浪潮,到辛丑条约后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期间帝国主义控制和操控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贸易,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破坏当时的中国有大约是三到四亿人,自从秦朝以来的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又因为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工商业极度不发达,且中国的工商业水平远远落后了相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这意味着只能各国对于当时的外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在鸦片战争以前在正规交易上,因为中国处于子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在正规交易上中国处于出超的地位,所以在战后外国资本主义想利用条约特权保护来掀起了一个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的狂潮。
但他们没有料想到中国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为基础的经济基础的经济结构,对工业品有多顽强的抵抗力,所以战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往来中中国还占有有利地位,在美国每年平均得到二百万英镑的中国商品而输入中国的美国商品只有几十万英镑,中英交易与美国也大致相同所以在战后通商口岸增加了但并未引起了市场的相应的扩大,因为在正当的交易并未获得想要的高额利润,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便对中国采取了更为直接的经济材料的掠夺和鸦片贸易手段。
中国近代经济史课程结业论文
民国政府前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该时段是从1927年至1945年,其历史背景相当复杂,国民政府经历一系列巨变和考验。
就内部而言,从军事上基本同一中国,整理内部派系纷争以,勾心斗角,同时要消灭共产党;外部则是受复杂恶国际经济政治大背景影响更大,1929-1933年全球经济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经济萧条的结果传递到中国,国外的应对时局的各种经济思想诸如凯恩斯主义,德国的军事统制经济观念等传入中国。
中国的周边则是日本觊觎已久直至大规模侵华战争。
我个人总结该时段的经济思想有如下特点:基础性,譬如关于工业立国和农业立国的争论;实用性,比如适应抗战需要的战时统制经济;传统和现代交错融合,蒋介石和孔祥熙的把中国传统道德,理财思想糅合进其施政管理当中。
关于经济思想有诸多定义,我所采用的是上海社科院钟祥财研究员在《经济思想的涵义及其史的写法》中的表述:经济思想既包括一般经济学理论的内容和进展,但更是能够促进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哲学思辨。
范围上由三部分组成:A.由政府决策者或者社会政治家哲学家等提出的经济主张B.由专业学者提出的经济学理论C.存在于社会公众之中的经济观念。
写经济思想史,不能偏重于技术性的观点综述,而应着重梳理有价值的思想形成和演变的轨迹。
在分析一种经济思想的价值,评价一位经济学家的贡献,判断一个时期经济思想的状况时,对数量的统计要做具体分析。
关于统制经济/战时经济学这一块,相关的研究情况是这样的:陶宏伟的《国民政府时期“战时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说,20世纪30年代,受日本,德国等军事经济思想的影响,基于应对日本的侵略,使得这一时期中国军事经济思想更多是研究战时经济问题与政策。
文章梳理了国内展示经济学的发展,列举了蒋百里《国防论》和关吉玉《中国战时经济》,罗敦伟《非常时期之经济政策》等人著作和影响。
伍启元经济思想最重要的方面是统制经济,叶世昌,丁孝智的《伍启元经济思想》系统的分析伍启元的经济思想。
文章列举伍启元对统制经济的定义,战时物价论,利用外资论,和谐管理等,并对其见解进行了价值判断。
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
“民国时期政府政策与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关键词:工业,工业道路,工业阶段,工业有所发展摘要:中国近代工业结构变化先从重工业、军事工业慢慢向轻工业转变所谓重化工业就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中的重工业,或者说工业中除轻工业的部分,重工业是相对于轻工业而言的。
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现代意义的重化工业是资金和知识含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包括能源、电力、电子、石化、冶炼、机械制造、汽车、修造船及建筑材料等,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被誉为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一。
重工业化历程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制定了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时至今日,回顾过去60年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1949 - 1960年,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 4%迅速上升至66. 6%;三年自然灾害之后这一比值降至46. 3% (1968年) ; 1968 - 1978年该比值又有所回升;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轻、重工业结构的调整,该比值一度降至1981年的48. 5%; 紧接着的1982 - 1999年间,重工业产值比重进入了一个较为平稳的调整时期(平均51. 8%,最大53. 7% ,最小49. 8% ) ;从2000年开始,重工业又步入了一个新的结构扩张时代,从60. 2% (2000年)增至70. 5% (2007年) , 7年间增幅达到10. 3% ,同时也使中国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
1.1 中国重化工业的技术之忧重工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进步有很强的依赖性。
近十几年来,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世界蓬勃展开。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History of Moder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摘要: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历程是复杂的又是联系的,我们要了解它们的关系。
经济能体现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程度,经济的发展过程也能反映国家的社会问题的变迁过程,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是复杂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社会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经济。
我们要以史为鉴,认真对待历史经济的发展,使我们现在的经济更加繁荣昌盛。
(Abstract: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complex process is linked. We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Economy reflects the extent of a country's prosper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es to reflect changes in the national process of social issu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is complex.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following process: social feudal economy, the gradual disintegration of the natural,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apitalism, foreign capitalist economy and bureaucratic capitalism: the new democratic economy. We must learn from history,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eriously, we are now more prosperous economy.)关键词(Keywords):中国近代史(Modern Chinese History)经济(Economy)发展(Developing)历程(Course)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优秀范文5篇]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到中国近代的经济,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即逐渐走向解体的小农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逐渐走向解体的小农经济,这也决定了我们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民族资本主义是考试常见的一个考点,今天我们就具体探讨一下这个知识点。
一、产生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前提、动力和技术)二、时间与分布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然经济瓦解较早和开埠通商较早的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民族工业。
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都是比较著名的企业。
三、发展1.甲午中日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尽快偿还战争赔款,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国初期到一战结束,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地提倡国货运动。
)3.一战结束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遇到危机。
(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抗战前夕,快速发展时期。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
)5.抗日战争期间,日渐萎缩。
(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重创)6.解放战争期间,陷入绝境。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7.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在中国消失。
四、特点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
②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不同于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缓慢,历经近两千年封建经济时代,中国近现代经济可谓是飞速发展。
从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打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的小农经济就逐渐破产,社会开始动乱,中国开始寻找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
建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更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清代晚期,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侵袭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产主并得到初步发展,长期以来闭关自守的中国经济,从此进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轨道。
这仿佛给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开了一扇沟通现代化的窗口。
透过这扇窗口,长期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皇朝臣民,开始看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透过这扇窗口,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像射进的一束晨曦,唤醒漫漫长夜;像拂来的一缕春风,滋润莽莽原野。
透过这扇窗口,中国人才得以不断求索,找到富民强国之门,最终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主要有破坏性的一面,但也有促进性的一面。
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更多的掠夺,广大农民生活更苦,同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延续几千年的小农自然经济体制解体,封建制度解体,由原来的闭关自守,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以,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又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商品社会。
鸦片战争后不久,中国一些有志之士兴起了洋务运动,它使中国从封建的手工生产开始了近代化的机器大生产。
同时,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两厂一坊”。
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买办手工业主),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以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近现代国家发展历程【关键字】:什么是经济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什么是经济史?顾名思义,经济史就是“经济”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谓经济,指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从生产力方面,主要包括当时社会发展的各个生产部门,比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指社会的经济制度,比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所确立的经济制度,所建立的经济体系等。
但是,经济史研究的重点不是社会生产力,而是社会生产关系。
因此,所谓经济史,主要指的就是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换句话来说,经济史是专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这就是经济史一词的基本含义,需要首先加以明确。
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某一时期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专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
但是,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具有反作用,它能够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经济史的学习和研究中,不可能完全脱离生产力,而孤立地、片面地研究生产关系。
这就是说我们把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作为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发,从当时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去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只有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才是科学的、全面的、完整的。
由于经济史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因此,它与一般的经济学和一般的历史学有所不同。
一是重点不同。
经济学的许多分支都是以现实经济为研究对象,并且偏重于理论抽象。
历史学的许多学科都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偏重于理论综合。
经济史则只是研究历史经济,并且偏重于历史经济发展过程本身的论述。
二是作用不同。
经济学主要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历史学主要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经济史学只限于历史经济某一地区或某一领域。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作文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作文咱今儿个来唠唠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那些事儿。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啊,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在近代以前,咱中国可是世界上响当当的经济大国,丝绸、瓷器啥的,那都是西方贵族们梦寐以求的高档货。
可到了近代,情况就变得复杂又艰难喽。
首先得说说列强的侵略对咱经济的冲击。
那些个西方列强,仗着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他们就像一群贪婪的蝗虫,把中国当成了一块大肥肉。
通过不平等条约,又割地又赔款的,这赔款的钱从哪来啊?还不是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搜刮,从本来就脆弱的国内经济里压榨。
而且他们在中国开埠通商,倾销他们的商品,什么洋布啊,洋火啊,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这可把咱本土的小手工业者坑惨了,那些传统的家庭纺织业,在洋布的冲击下,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纷纷凋零。
不过呢,这也不是完全没好事儿。
就像压力越大反弹越大一样,中国近代经济也开始在困境中慢慢摸索着变革。
洋务运动就是一次很重要的尝试。
那些洋务派的大佬们,像李鸿章、张之洞啥的,想着“师夷长技以制夷”,办起了近代企业。
什么江南制造总局啊,福州船政局啊,这些企业就像是黑暗中的点点星光。
虽然这些企业大多是官办的,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效率不高、贪污腐败啥的,但好歹是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
这就像是在中国传统的经济土壤里,播下了近代工业的种子。
再往后呢,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萌芽并艰难发展。
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商机,也想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闯出一番天地。
他们开办工厂、商行,生产一些生活用品。
像张謇,他创办大生纱厂,那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资金不足、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大生纱厂还真就发展起来了,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就像一棵小草,在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顽强地生长着。
但是啊,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是受到重重阻碍。
列强不愿意看到中国自己的企业强大起来,总是想办法打压。
近代经济史论文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经济近代化进程,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中国经济重新出现了负增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又发动全面内战,使中国人民继续遭受战争带来的苦难。
而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经济制度相互较量的局面——日占区的殖民地型经济、国统区的官僚资本主义加农村封建主义经济、抗日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这三种经济制度一方面都受战争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由于各自的本质区别决定了各自的前途,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趋于崩溃,新民主主义经济取得全面胜利。
一、日占区的殖民地经济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中国人面带来巨大灾难,给中国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延缓了中国由贫穷走向富强的经济发展速度。
其间,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已经沦陷为殖民地的东北三省的掠夺与统治,同时对关内沦陷区进行了空前规模的经济掠夺,对台湾的经济统治更是越发残酷。
在东北及关内,日本从工矿交通业、农业以及金融和贸易三个方面对日占区的经济实行了无孔不入的掠夺与控制。
在东北,对其工矿交通方面实行所谓的“产业开发”政策,建立推行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政策的“特殊公司”,制定五年计划等等,将统治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日军侵华服务,中国东北工矿业在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农业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在武装移民和掠夺土地、农产品搜刮、劳力统治和掠夺三个方面,对东北农用土地及农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统治和疯狂的了掠夺;金融财政方面,垄断了东北金融的殖民地金融体系,民营银行钱庄不断萎缩最终成为日伪的附庸,实现了对东北金融的全面统制,同时在财政方面也进行了疯狂的搜刮。
但是日本为把中国东北变成其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在东北“产业开发”畸重畸轻状况十分明显,使后来伪满的生产衰退,也是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的因素之一。
近代中国的国民经济与工业化发展
近代中国的国民经济与工业化发展近代中国的国民经济与工业化发展摘要:近代中国国民经济及工业化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探索。
自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与工业化进程曾遭受重大挫折。
然而,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国民经济迎来了一段长期增长的时期,工业化进程也获得了加速。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多个维度论述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与工业化发展的变迁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中国、国民经济、工业化、发展、变迁第一章:引言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发展的时期,其中国民经济及工业化发展是其中的核心。
本章将介绍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1 选题背景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闭和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家经济长期落后于欧美国家。
自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国民经济与工业化进程遭受了重大挫折。
然而,近代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迎来了一段长期增长的时期,国民经济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也获得了加速。
1.2 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研究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与工业化发展的变迁。
通过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回顾,探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1.3 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依据学术著作、研究报告和文献资料等来整理资料和进行数据分析。
同时,也将结合历史案例和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4 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四个章节。
第二章将回顾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背景;第三章将重点讨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中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第四章将探讨近代中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最后一章将总结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发展背景19世纪末,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战乱,国家经济陷入了低谷。
在这一时期,近代中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1 外国侵略的影响1842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迅速遭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这对国民经济和工业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经济思想史专业论文)中国近代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
摘要●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基石是富国富民思想。
中国古代的富国富民的方法主要是发展农业。
到了近代,西方的工业文明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从新考虑传统的富国富民思想。
j从中国近代的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来看,中国的经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与西方经济学说史大致相类似的过程。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也先后出现了与西方的重农主义、重商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思想相类似的学术观点。
中国近代的重农主义主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的延续。
降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主体是重商主义,可以说从洋务运动一直到百日维新,在经济政策上都是重商主义的主张。
严复翻译的《国富论》是中国自由经济思想的开端,但是并没有留下很大的影响。
j由中西方经济思想发展的比较看,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经济思想的发展大体经历的是一个相同的过程。
关键词:富国富民,重农主义,重商主义分类号:F092●ThesisAbstractThebasisofancientChineseeconomicthoughtsisthethoughtsabout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InancientChina,thewaytomakethenationandpeoplerichwasdevelopingagriculture.ButinmodemtimesthewestemindustrycivilizationexertedenormousinfluencesonChina.Chineseintellectualsbegantoreconsiderthetraditional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JudgedfromheevolutionofmodemChinese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thedevelopmentofChineseeconomicthoughtsexperiencedaprocesssimilartothatofthewesterneconomicthoughts.InthehistoryofmodemChineseeconomicthoughtstherealsoemergedacademicopinionssimilartofollowingtheories:physiocmcy,mercantiletheory,andfreemarkettheory.ThephysiocracyofmodemChinawasthecontinuanceoftraditionalthoughtsofancientChinathatregardedagricultureasthefundamentalbasisofthenationandsocietywhiletradeWaSoflittleimportance.ThemainstreamofmoderneconomicthoughtsismercantiletheoryanditWaSmanifestedintheeconomicpoliciesfromTheWesternizationMovementtoT1leReforillMovementofl898.Thetranslationof“AResearchintotheSourceofNationalWealth'’byYanfuWaStheoriginofthefleeeconomicthoughtsbutithadliuleinfluenceonthesociety.BycomparingthedevelopmentprocessofChineseandwesterneconomicthoughts,wecanfindthatduringthetransitionperiodwhenagriculturalsocietydevelopedintoaindustrialsociety,thedevelopmentprocessesofChineseandWesterBeconomicthoughtsalegenerallythesame.Keyword:thoughtsofmakingthenationandpeoplerich,physiocracymercantiletheory2中国近代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第一章导论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分类,大多采用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相同的方法,划分的依据一般是重要的历史事件。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
世界经济大萧条对中国工商业的影响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摘要: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
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国工商业影响1929年至1933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不仅给西方各国带来了严重破坏,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工商业遭受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出口贸易遭受重大打击,入超连年增加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了11%,但相对于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跌落43%的情况来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处于有利地位。
1931年后,西方各国货币贬值,变相使中国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使中国对外国的进口增多,出口量减少。
假定以192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为100,则1930年为88.1%,1931年为89.5%,1932年为48.8%,1933年为38.7%[1] 由此看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在这几年中急速下降1932年底银价上涨,尤其是英日美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 实行货币倾销政策后,中国物价惨跌,工商业不振,尤其是货物出口,处于不利地位。
1934年美国提高银价后,中国物价下跌更快,同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工商业倒闭、贸易锐减的趋势已经难以遏制。
以天津为例,天津地理位置优越,依托背后的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
华北西北一带丰富的农产品,急需以津沽为总汇转运地,各地原料食料需要辗转运到天津出口;外国的商品,更需要借助天津商埠分配到内地,天津贸易交易量非常大。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3000字(2)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3000字(2)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3000字篇二《浅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11音响工程徐艺铭 201107713015【摘要】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关键词】鸦片战争双重影响社会经济思潮(一)鸦片战争:19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法、美工业革命也正在迅猛发展。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此时的清王朝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清王朝统治集团虚骄自大,闭目塞听,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清政府仍旧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中国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当时的英国政府已感到在中国这个封闭了几千年的古老大国,单靠贸易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严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帝任命林则徐禁烟,但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却成为英国政府使用“炮舰政策”的借口。
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
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
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政治腐败的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
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
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论文【摘要】:现今中国经济格局源于过去的近现代的中国。
现今中国和近现代中国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本文通过论述各个关键时期的经济变化,来表达经济和历史的紧密性。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历史进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只有清楚了近现代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的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关键。
【关键词】:经济制度辛亥革命无产阶级发展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经济不同于古代两千年封建经济那样发展的缓慢,工业革命后中国同世界经济一样,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被打开,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的小农经济就逐渐破产,社会开始动乱,中国开始寻找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
建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更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直到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
们所办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和垄断性。
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
因此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就成了“买办派”。
这样的企业没有扎实的基础,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最终因为近代中国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失败了,“实业救国”的梦想由于和当时社会的经济制度不相协调,最终破灭了。
三、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看着落后腐朽的经济制度不能拯救近代的中国,中国的进步青年产生了“革命救国”的思想,他们期望推翻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学习西方,建立起民主的资本主义革命道路。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1911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他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但是当时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治国方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经济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官督商办企业经营管理初探年级:09级班级:历史1班姓名:梁铁芹学号:2009210035洋务企业开中国近代企业之先河,尤其是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仿效西方近代股份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出现了招商认股、股息分配及任用精通近代企业的买办参与经营管理等做法,对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兴起具有开山辟路的先导作用,但官权运作因素仍占较大分量,对中国近代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军事工业中经营管理的诸多弊端,使洋务派对早期官督商办企业采取了西方近代股份制公司的一些做法,虽未摆脱封建官僚习气的桎梏,但与军事工业相比,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本文从股份制实践、买办经营、官权运作3个层面谈谈早期官督商办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中的股份制实践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原材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和达到“先富而后能强”的目的,洋务派创办了一批与军事工业相关的近代采矿、炼铁、运输等新式企业,并模仿西方近代公司管理的运行规则,进行了初步的股份制实践,开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风气之先。
早期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出现了西方股份制企业的雏形。
以黑龙江漠河金矿为例,该矿初具招商认股程序和股息分配的形式。
1888年,漠河金矿“现议筹本20万两,分作2000股,每股收天津行平化宝银100两。
如交上海规元,每股收106两。
填发股票一张,息折一扣,认票不认人。
一股至百股均可附搭①”又股友“不准提本,只准招人接替,更易姓名,调换股票息折②”可见,漠河金矿以20万两作为启动资金,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不仅降低了平民商人入股的门槛,还保证了企业创始之初流动资金的稳定性,有利于解决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
在股息分配方面,其年度收入“除将借款陆续提还,并将官利及员司矿师薪水及局费夫役护勇工食一切开支外,若有盈余,作为20成均分,内呈交黑龙江将军衙门6成报充军饷,商股10成,本厂员友司事花红4成③”在盈利的前提下进行股息分配,初步体现了西方股份制企业股息分红的形式,引导中国企业迈进了一大步。
其次,在财务管理上,规定“主厂者不当兼理钱财,致涉嫌疑。
今拟将收支事务,由股本最大者公举保荐平素诚实有望之人,然后延订,将来如有亏空舞弊等情,一经查出,惟原荐主理直认赔…凡收支各帐,周年汇齐,刊刻成册,分送各股友阅核,以凭征信,并报北洋大臣黑龙江将军查核④”主厂者与财务管理权的分离,有效地防止了其以权谋私的弊端,而股董与掌管财务者之间结成的垂直经济责任关系,能够保证企业高层员司的经营管理素质,且企业年度收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及股友和政府的监督核查,不仅提高了漠河金矿的社会信用度,还收到了积极的监督效果。
此外,在生产管理上,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严格管理工作交接,“每日所得金沙,由监工稽查,同送至收金所,给主厂者眼同兑收,登册盖戳…凡出入之人,一体严搜⑤”对防止金沙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人事方面,量才授职,赏罚分明。
对外国矿师,“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延订合①《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63页②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下),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729页③《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70页④《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68—4369页⑤《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70、4402页同内声明,到厂后如无明效,不拘年限,即行辞换…按其责任之轻重,才能之大小,酌定薪水之多寡⑥”有利于人尽其才,提高了经济效益,利于企业发展。
漠河金矿仿效西方近代企业的股份制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年产金量从1889年的18961两增加到1895年的50742两,而企业结余也在不断增长,最高时达到677575两,股票也从初创时的293股涨到1894年的1022股⑦”其产金量和结余的增多以及商股的大幅度增加就是明证。
1892年,李鸿章说:“开办三年来,先后出金沙62000余两,除陆续分给股商官利外,所有勇夫饷械、粮运及各局经费,均由该厂筹给,不费公家之款。
并提存余利,解充黑龙江军饷,以申报效。
实属办理得法,成效昭彰⑧”减轻了清廷的军费负担,达到了其“杜防边患,息外邦觊觎之心,弥内地奸民之隐”的意图。
二、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中的买办经营及其成效洋务派虽是民用企业的官方发起人和创办者,但缺乏近代商业管理才能,而在洋行长期从事近代贸易的买办不仅熟习商务,而且还是把巨额财富和企业家专长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富商。
因此,为降低投资风险,任用买办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清廷最好的选择。
1873年,李鸿章任命精于近代轮运业务的知名买办唐廷枢为轮船招商局总办,计划唐廷枢为招商局筹资1000000两。
1873—1874年,唐廷枢已筹到476000两;1877年,增至751000两;1881年,已筹足1000000两资金;1882年,实收资金达到2000000两,远远超过预定数额。
当然大部分资金都是买办认购的,其朋友徐润在1873—1874年约认购120000两;1881年,增至240000两;1882年,达到了480000两。
徐润还招徕亲朋好友入股者不下五、六十万,买办刘绍宗、阿魏等人也都拥有股份。
可见,买办资本在筹资中占有压倒性的地位。
1877年,唐廷枢任开平煤矿常务董事时,负责的筹资事项也取得了成效。
1878年,筹到200000两;1882年,已增至1000000两;到1889年,又追加500000两新股本,完成了“过去五六年来,任何矿业或其他行业的合股企业的华董所不能完成的任务⑨”就说明了唐廷枢在筹资中的关键作用,解决了洋务官僚所不能解决的筹资难题。
作为买办阶层中“粤籍股东团体的发言人和领袖”,唐廷枢筹资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广泛的买办关系及在买办界崇高的个人威望,这是洋务官僚所不及的。
其次,唐廷枢运用在洋行积累的近代企业经营知识和技能,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实施全面高效的管理。
在拓展业务方面,招商局在天津、烟台、福州、厦门、广州、香港、宁波、汉口及长崎、横滨、神户、新加坡、槟榔屿等国内外19个重要的商业港口设立分局,作为航运据点,揽载货物,大大扩展了货源。
而开平煤矿在开采煤矿的同时,还在唐山生产焦炭、砖瓦、水泥,并参与热河附近金银矿的开采;为适应运输的需要,1883年,唐廷枢提议修筑了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1886年,成立了专门运输开平煤矿的铁路公司;1889年,拥有了转运煤炭的航运企业,大大拓展了开平煤矿的辐射范围,扩大了销售市场,形成了以开平为中心的一系列工业企业。
在人事方面,由于大多数买办都掌握了相当丰富的轮船管理知识,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在招商局下设的分局中,唐廷枢十分注重任用善于招揽生意的得力买办。
原宝顺洋行买办徐润是一个能干的茶叶商人,被唐廷枢任命为上海商董,原琼记洋行买办刘绍宗精于招揽⑥《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矿务档》(七),台湾精华印书馆1960年影印本,第4364、4369页⑦蔡永明《洋务企业的近代股份制运作探析》载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4期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七),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33—334页⑨《北华捷报》1889年9月21日货源,被廷枢任命为汉口商董,买办陈树棠则被任命为香港商董,可以说是各尽其能。
在开矿技术方面,鉴于外国人比中国人更有经验,1878年,唐廷枢聘请3个英国工程师主管开平煤矿的开采;1879年,其外籍职员增至10人;1883年,达到18人。
外籍职员的任用,大大提高了开平煤矿的生产效率。
在激励机制方面,唐廷枢在招商局实行“水脚提成”制度。
即“一年所得水脚银两,除每100两除去经费5两,又照各股东银每100两提出利银10两之外,如有盈余,以8成摊归各股作为溢利,以2成分与商总董事人等,作为花红,以资鼓励⑩”其实质虽是一种揽货佣金制度,但慷慨的佣金和回扣,使大买办以下的次等买办竭力招揽生意,不仅使大批通商口岸商人涌向招商局,还提高了职员的积极性,达到了双重目的。
唐廷枢对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的高效率经营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招商局获利丰厚,1878—1879年利润为869210两;1883年,资本总额增至2000000两,获得了飞速发展。
而开平煤矿的成绩更是喜人:1881年,产量为3613吨;1882年,增到38383吨;1883年,达到75317吨,此后产量迅速而稳定增长。
与此同时,开平股票也在一路飙升,1881年,面值100两的股票在上海市场的价格溢价为150两11,到1882年6月,市场上出现争相追逐开平股票的现象,一度有人愿意以每股237两的价格买进12,呈现一片良好势头。
更为重要的是,据海关报告,1880年和1881年,进口天津的洋煤各为19409吨和17445吨。
但开平煤投放市场后,进口洋煤的产量迅速下降,1882年降为5416吨,3年以后,再度降为566吨,到80年代末,天津就不复有洋煤进口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与洋商争利的目的。
三、早期官督商办企业中的官权运作因素及其影响出于巩固统治的目的,官僚必须控制新式企业管理权,而早期官督商办企业又急需官方扶持和保护。
因此,官权运作因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更多的是阻碍了近代企业的发展。
清廷运用行政权力对早期官督商办企业提供的诸如垫借官款、缓付利息、减免税收、垄断经营等一系列优惠特权,不仅保证了流动资金的稳定性,扶助企业成功度过了创设之初的艰难期,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但也成为官僚变相勒索企业的合法依据。
经统计,1888—1894年,漠河金矿分派给股东的股息合计不过200000两,而缴给清政府的各种“报效”则达855000两之多,“报效”数额竟为股息数的4倍;1891年,轮船招商局“官款业已还清,故本年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在公积内提出官款免利报效银100000两,指定作为预备赈济之用13”;1894年,借慈禧大寿之机,“朝贺费”涨到由招商局进贡50000两,由它的商董进贡50000两之多14等诸如此类的“报效”无止尽。
这些做法都扼杀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处于上升时期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官僚习气浓厚,企业职员裙带关系严重。
1890年,袁大化为漠河金矿总办时,大肆任用袁氏家族成员,仅该矿的文案、监工、巡查、押运、批解等肥缺职位中,袁氏家族即16人之多,且“皆不在其事,挂名分肥而已…求其能谙练办公者,十不获一15”,相互包庇纵容,营私舞弊成风,导致效⑩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航政篇》第1册,1935年刊,第145页11《新报》,1881年12月3日12《申报》,1882年6月13日13《北华捷报》,1892年4月14日14《京报译丛》,1894年2月11日15《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25、19页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