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物理下册 . 开发新能源教案 沪粤版

合集下载

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 下册 第二十章 20.2 开发新能源学案

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 下册 第二十章 20.2 开发新能源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2 开发新能源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要教授他们知识,更要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探索新能源”,我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新能源的概念,认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能源的意识。

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让孩子们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二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三是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认识新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新能源与环保、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各种新能源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环保材料,如电池、灯泡等,还有孩子们喜欢的贴纸和彩笔。

四、活动过程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看新能源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新能源;二是新能源知识竞答,检验孩子们对新能源的了解;三是新能源创意画,让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新能源的理解;四是环保小卫士,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体验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孩子们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认识新能源的重要性。

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新能源与环保、与生活的关系,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向家人介绍新能源的知识,以此延伸课堂,让家人也能了解到新能源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能减排,做到环保从小事做起。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感孩子们对新能源的认识还很肤浅,但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都很高,这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引导孩子们去探索更多的新能源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探索新能源”的教学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 开发新能源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 开发新能源

20.2 开发新能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能巨大、清洁、使用方便的优点,了解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3.经历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交流讨论过程,感悟交流讨论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知道开发太阳能的价值。

5.知道开发核能的意义,认识开发核能的过程中技术的价值,同时感悟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

对核能的开发约利用要有正确的态度。

2、教材说明教材首先指出开发新的能源意义和必要性,接着介绍太阳能的优点和太阳能的作用,以及人类利用太阳能的途径和方法。

最后重点介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途径和方法。

本节教材渗透了技术的价值和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定理。

3、教学建议本节设了三个段标,即“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节能和能源开发”。

建议本节课采用“讲授和阅读与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

本节引言建议:上节课,我们通过大量事实和数据层层分析,不仅感悟到了能源的短缺问题,而且意识到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可能会带来环境的污染问题。

因此,改变人类能耗的结构,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同时还要节约能源,便成了人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太阳能就是人类开发利用中最重要的新型能源之一,为什么要积极开发并利用太阳能?怎样开发并利用太阳能?由此过度到组织学生阅读与交流讨论该段标下的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与交流讨论的效率,建议教师在这里设置几个问题供学生阅读思考。

如:1)人类开发太阳能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2)太阳能是通过哪些渠道被地球上生命所吸收和利用的?3)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技术有哪些?在学生阅读与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建议教师要作小结。

小结的要点建议如下:1)简述太阳能的价值,即我们常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意思指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源都来自太阳。

太阳能不仅巨大,而且清洁,使用也很方便,这就是开发并利用太阳能价值所在。

2)A、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和储存起来,又以化石能源释放出来;B、通过水和大气的自然循环释放出来;C、通过海洋吸收变成内能再释放出来;D、被人类采用各种技术直接利用。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章教案:第2节开发新能源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章教案:第2节开发新能源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20章教案:第2节开发新能源教学目的1.知道太阳能庞大、清洁、运用方便的优点,了解目前应用太阳能的途径和方法。

2.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应用核能能够带来的效果。

3.知道水能、风能、陆地能、地热能、氢能等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太阳能、核能的特点及开发方法。

难点了解铀核链式反响的大致状况和核电站的大致任务进程。

教学用具多媒体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随着经济的不时开展,动力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动力效果越来越成为经济开展中的突出效果。

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觅各种方法和措施,鼎力探求和开发各种新动力。

那么,哪些动力属于新动力呢?二、自主协作,感受新知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实践,完成预习局部。

三、师生互动,了解新知(一)太阳能——永久的动力之源先生阅读教材P74-75,思索以下效果:(1)为什么说太阳能是永久的动力之源?(2)吸收与应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是哪四种?(3)怎样直接应用太阳能?先生阅读,展现,师生共同归结:(1)太阳能的特点:①太阳能〝庞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 kW,抵达空中的太阳能达8.1×1013 kW,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

②太阳能〝清洁〞:直接应用太阳能不会发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

③太阳能〝耐久〞: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吸收和应用太阳能的四种主要途径:①被植物、微生物吸收——煤、石油、自然气;②使大气、水分升腾循环——水能、风能;③被陆地吸收——陆地内能;④直接应用——内能、电能、化学能。

(3)直接应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①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集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集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

②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运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运用等。

③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20.2 开发新能源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20.2 开发新能源教案

《开发新能源》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但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

(2)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

(3)了解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途径。

(4)了解裂变、聚变,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新能源的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用途。

教学难点核能的利用。

教学过程(1)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和措施,大力探索和开发各种新能源。

(2)核能1.获得核能的两种方法:原子核裂变:链式发应原子核聚变:2.特点:a能量密集,运输量小;b地区适应性强;c清洁、安全;d铀矿在地壳中储量丰富。

3.核能利用状况a世界:核发电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

b我国: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利用方式:转变为电和转变为热。

2.特点:a能量巨大;b清洁;c分散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4)风能风能利用就是把自然界风的能量经过一定的转换器,转换成有用的能量,这种转换器即风力机,它以风作能源,将风力转换为机械能、电能、热能等。

我国的风能利用主要有风力发电、风力提水和风帆助航等几种形式。

(5)潮汐能海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海水周期性的涨落运动。

一般情况下,每昼夜有两次涨落,一次在白天,称潮,一次在晚上,称汐,合起来即称潮汐。

(6)地热能地热能是来自地下的热能。

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是由于放射性分解以及地球内部物质分异时产生的能。

在地壳中,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均衡地增长,在100km深处约为1000~1500℃。

作为热源的岩浆,浸入地壳某处并加热不透水的结晶岩浆,使其上面的地下水升温到500℃左右。

但由于顶岩封盖压力很高,所以水蒸气仍处于液体状态,需要打井才能喷出地面。

通常,把地热资源以其在地下热储中存在的不同形式分为蒸汽型、地压型、干热岩型、热水型和岩浆型等五类、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是地热蒸汽和地热水两大类。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开发新能源 教案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0.2开发新能源 教案

第2节开发新能源【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太阳能的四个主要渠道.2.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3.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不仅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并且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带来的不利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来为开发新能源作出自己的贡献.【重点】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难点】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一、引入新课由于面临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新课教学知识点一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学生阅读课本p74~75,思考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及太阳能的特点.教师归纳:1.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2.太阳能的特点:(1)太阳能“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kW,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达8.1×1013kW (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到达地球的要少,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一部分被云层等反射回到空间而到不了地面),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2)太阳能“公”:阳光普照,到处都有(当然,分布也不平衡,例如撒哈拉等热带沙漠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3)太阳能“洁”: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 (4)太阳能“久”: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知识点二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介绍: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作核能,包括裂变和聚变.1.裂变(1) 定义:用中子轰击重核时,重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个中等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现象叫作裂变.(2) 链式反应如图所示,用中子轰击U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产生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的铀核……于是导致一系列裂变.(3) 核电站介绍: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当时的核反应堆的功率非常小,大约需要260座这样的反应堆才能点亮一只40W的灯泡.然而,这是人类利用核能的关键一步.今天,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座核电站;它们的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在核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反应堆的内能,使反应堆温度升高,利用不锈钢管子里的循环水把热引导出来,使蒸汽发生器里的水受热变成蒸汽,推动蜗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蜗轮机出来的蒸汽,通过凝汽室到冷却塔凝结成水,再回到蒸汽室里吸热变成蒸汽.在建造核电站时为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都采用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对环境的污染完全可以做到比火力发电站少得多,但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事故,主要是放射性的物质泄漏.(4)原子弹在人类实现可控核裂变的3年以后,即1945年,利用不可控核裂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了.2.聚变(1)定义:较轻的核(氘、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更大的核能,这种现象叫作聚变.如图所示:太阳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这就是太阳能.知识点三其他能源阅读课本第79页信息浏览,了解海洋能、风能、氢能.设问:你认为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中,哪些最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学生讨论回答.课堂训练1.核电站是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 .该设备内的铀产生的裂变会不断的自行继续下去,这种现象叫作反应,而且这种反应是控制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2.右图是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采用绿色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整个场馆提供电力,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型体育场.白天,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除供正常使用外,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内供夜晚使用.请完成下面的方框图,使其正确反映这个过程中能量发生转化的情况.太阳能电能。

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 下册 第二十章 20.2 开发新能源学案

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 下册 第二十章 20.2 开发新能源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2开发新能源学案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不仅要贴合教材,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是针对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2节《开发新能源》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主要讲述新能源的定义、种类和特点,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中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常见新能源的介绍,以及对未来新能源发展的展望。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定义和常见种类,理解新能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2.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能源的定义、种类、特点和开发利用。

难点:新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推广新能源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新能源图片或视频素材、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太阳能发电站的图片或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为什么重要?”2.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和区别。

3. 讲解新课:讲解新能源的定义和常见种类(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

分析新能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引导学生思考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新能源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新能源的看法和在生活中应用新能源的经验。

5.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新能源应用案例,如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等,让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实际应用效果。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应包括新能源的定义、种类、特点和开发利用,以及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0.2开发新能源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20.2开发新能源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0.2开发新能源教案: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20.2 开发新能源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希望能够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新能源的概念,以及新能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一、设计意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来设计这一节课。

我希望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孩子们的互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能源的概念,并激发他们对新能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定义和种类。

2.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难点:新能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图片。

2. 学具:作业本、彩笔。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新能源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新能源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我使用课件,详细介绍了新能源的种类,以及新能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 互动环节: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新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4. 实践操作:我让孩子们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自己心中的新能源。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难点:新能源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觉得孩子们对新能源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操作环节,有些孩子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化孩子们对新能源的理解,并加强实践操作的引导。

拓展延伸:我让孩子们在家中寻找新能源的应用,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一节关于新能源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关键的细节,这些细节我认为是孩子们理解和接受新能源概念的重中之重。

情境引入的环节。

我选择了视频作为情景引入的手段,因为视频能直观地展示新能源的应用场景,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生动且易于感知的。

在选择视频时,我特别注意了内容的浅显易懂,以保证孩子们能顺利地理解新能源的基本概念。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九下《20.2 开发新能源》word教案

粤教沪科初中物理九下《20.2 开发新能源》word教案

20.2 开发新能源一、教学目标:1.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但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

2.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

3.了解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途径4.了解裂变、聚变,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新能源的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用途。

难点:核能的利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有关新能源挂图、录像等五、教学设计: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和措施,大力探索和开发各种新能源。

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开发新能源(一)核能:1.获得核能的两种方法:原子核裂变:链式发应原子核聚变:2.特点:(1)能量密集,运输量小(2)地区适应性强(3)清洁、安全(4)铀矿在地壳中储量丰富3.核能利用状况:(1)世界:核发电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核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法国(2)我国: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二)太阳能:1.利用方式:转变为电和转变为热2.特点:(1)能量巨大(2)清洁(3)分散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l)纬度因素(2)地形因素(三)其它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七、教学反思八、教学参考开发利用新能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使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因此,人们正在积极寻找各种办法和措施,大力探索和开发各种新能源。

一、太阳能热是能的一种形式,太阳光能使照射的物体发热,证明它具有能量。

这种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故称为“太阳辐射能”,它是地球的总能源,也是唯一极庞大的,既无污染又可再生的天然能源。

(1)太阳能的热利用太阳能的热利用是通过反射、吸收或其它方式收集太阳辐射能,使之转化为热能并加以利用。

我国推广应用的太阳能热利用项目主要有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干燥、太阳能采暖等。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20.2 开发新能源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教案】20.2 开发新能源

20.2 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但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

2、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3、了解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途径4、了解裂变聚变,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上网查询等方法及对生活中我们对能源的利用的实例分析,小组之间积极讨论,分析能量的利用及来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新能源开发的科技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新能源的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用途。

难点:核能的利用。

新课教学:1、太阳能:(1)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

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

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

(2)太阳能的特点:(一) 太阳能“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kW,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达8.1×1013kW (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到达地球的要少,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一部分被云层等反射回到空间而到不了地面),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

(二)太阳能“公”:阳光普照,到处都有(当然,分布也不平衡,例如撒哈拉等热带沙漠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三)太阳能“洁”: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

(四)太阳能“久”: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核能:(1)介绍链式反应——核裂变、原子弹和核电站、热核反应——核聚变和氢弹。

(2)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在核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反应堆的内能,使反应堆温度升高,利用不锈钢管子里的循环水把热引导出来,使蒸汽发生器里的水受热变成蒸汽,推动蜗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蜗轮机出来的蒸汽,通过凝汽室到冷却塔凝结成水,再回到蒸汽室里吸热变成蒸汽。

九年级物理下册20.2《开发新能源》教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20.2《开发新能源》教案粤教沪版
2.太阳能汽车的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什么能?
3.利用太阳能制取氢气,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什么能?
学生:阅读信息浏览。
二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
教师:原子内部蕴藏的巨大能量,叫做原子核能,简称核能。释放核能的方式有两种:原子核裂变和原子核裂变。
1.核裂变—链式反应
学生:阅读书本,学习核裂变的概念(核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1.太阳能的特点,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途径和方法。
2.释放核能的方式:核裂变和核聚变,核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
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
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教材首先指出开发新能源的意义和必要性,接着介绍太阳能的优点和作用,以及人类利用太阳能的途径和方法。最后重点介绍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的教学中,设置几个问题供学生阅读思考,以提高学生阅读与交流讨论的效率。在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了解核裂变(链式反应)和核聚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核裂变(链式反应)和核聚变的动画。核电站工作流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让学生观看发电流程,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核电站的原理和特点。
学生:观看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动画。(在附带的课件中)
学生:阅读用中子作为“炮弹”去轰击铀核形成的铀核的链式反应。
教师:铀核的链式反应若不加以控制,在极短时间内将释放出巨大能量,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制造出来的。
教师:要安全利用核能,就必须控制产生中子的数量和速度。核反应堆中的控制棒的作用是控制产生中子的数量和速度,从而控制核裂变的速度,实现安全利用原子能的目的。
(2).核电站发电过程中,核能转化为蒸汽的_______能,然后转化为涡轮机的_______能,再转化为_______能。

20.开发新能源-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0.开发新能源-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0.开发新能源-沪科粤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课时我们将学习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如何开发新能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到新能源具有的优势和局限性,学会如何去程序化设计一个新能源开发项目。

二、教学目标1.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新能源的开发方法和技术;3.了解新能源的优势和局限性;4.能够在班级内设计一个新能源开发项目。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2.新能源的开发方法和技术。

难点:1.新能源的优势和局限性;2.如何在班级内设计一个新能源开发项目。

四、教学过程Step 1 热身——新能源知识游戏(10分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新能源这个话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新能源知识游戏。

老师可以自行设计题目,例如:新能源发展的优势是什么?新能源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Step 2 概念讲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20分钟)新能源是指具有可持续性、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通过本部分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新能源的概念和种类,并且了解每种新能源的特点和应用。

Step 3 实践演练——新能源的开发方法和技术(30分钟)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为同学们设计一个具体的新能源开发项目,通过让同学们自己设计这个项目的过程,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新能源的开发方法和技术。

具体的流程如下:1.设计项目目标:设计一个能够在城市减少污染和噪音的新能源交通工具。

2.分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和设计一个方案。

3.方案报告: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方案,并且讨论其中的优缺点。

4.讲解新能源技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介绍一些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开发技术和应用。

5.评选最佳方案:最后让全班投票评选出最佳的方案,并且让同学们对这个方案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Step 4 总结——新能源的优势和局限性(10分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新能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下册.开发新能源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下册.开发新能源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2021年九年级物理下册20.2开发新能源学案新版粤教沪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能源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但需要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

2、知道太阳能和核能是两种新能源3、了解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途径4、了解裂变聚变,知道原子弹、氢弹的制造原理,知道核反应堆的作用,以及核电站的原理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上网查询等方法及对生活中我们对能源的利用的实例分析,小组之间积极讨论,分析能量的利用及来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新能源开发的科技前沿状况,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兴趣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新能源的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用途。

难点:核能的利用。

二、学法指导1、加强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用多种形式交流信息、理解和体会;2、和老师一起收集资料、交流,一同经历,共同提高;三、释疑解难释疑知识点: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没有污染。

人们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来加以利用。

现在很多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有些地方使用的太阳灶都是比较常见的利用方式。

而太阳能电池在小的计算器和航天器上常常用到。

核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核裂变释放能量,另一种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核裂变市郊中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既铀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行会产生裂变反应,每个铀原子核的裂变除了要产生大量的热量以外,还要产生2~3个以上的中子。

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利用核裂变发电就是有效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反映缓慢的进行,并源源不断的释放热能。

其他新能源:地热能是利用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使地下水变为水蒸气从而发电的一种能量;潮汐能是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潮汐能;风能是利用空气高速流动带来的能量。

四、自我检测1.关于核能的获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核反应堆是原子核裂变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的装置B 当原子核内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裂变和核聚变是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C 核电站是使核能转化为内能,在通过汽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 在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控制的核聚变2. 关于太阳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太阳能是可供人类利用的一种新能源,不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B 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处处可利用C 太阳能安全、清洁,利用太阳能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D 对于人类来说,太阳能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久性能源答案1、ABC 2 C D课外空间一、核能特点和利用前景(一)核能及其特点原子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核能。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20.2 开发新能源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20.2  开发新能源

20.2 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太阳能的四个主要渠道.2.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3.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教学重点: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器材准备多媒体、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于面临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学生阅读课本p74~75,思考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及太阳能的特点.教师归纳:1.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2.太阳能的特点:(1)太阳能“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kW,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达8.1×1013kW (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到达地球的要少,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一部分被云层等反射回到空间而到不了地面),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2)太阳能“公”:阳光普照,到处都有(当然,分布也不平衡,例如撒哈拉等热带沙漠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3)太阳能“洁”: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4)太阳能“久”: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探究点二: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介绍: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作核能,包括裂变和聚变.1.裂变(1) 定义:用中子轰击重核时,重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个中等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现象叫作裂变.(2) 链式反应如图所示,用中子轰击U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产生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的铀核……于是导致一系列裂变.(3) 核电站介绍: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当时的核反应堆的功率非常小,大约需要260座这样的反应堆才能点亮一只40W的灯泡.然而,这是人类利用核能的关键一步.今天,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座核电站;它们的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在核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反应堆的内能,使反应堆温度升高,利用不锈钢管子里的循环水把热引导出来,使蒸汽发生器里的水受热变成蒸汽,推动蜗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蜗轮机出来的蒸汽,通过凝汽室到冷却塔凝结成水,再回到蒸汽室里吸热变成蒸汽.在建造核电站时为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都采用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对环境的污染完全可以做到比火力发电站少得多,但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事故,主要是放射性的物质泄漏.(4)原子弹在人类实现可控核裂变的3年以后,即1945年,利用不可控核裂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了.2.聚变(1)定义:较轻的核(氘、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更大的核能,这种现象叫作聚变.如图所示:太阳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这就是太阳能.探究点三:其他能源阅读课本第79页信息浏览,了解海洋能、风能、氢能.设问:你认为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中,哪些最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学生讨论回答.板书设计一、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二、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三、其他能源教学反思本节课由学生先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我进行深入归纳讲解为主,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哪些知识学习的遗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并且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带来的不利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来为开发新能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案 开发新能源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同步教案 开发新能源

20.2 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能清洁、使用方便的优点,了解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的途径和方法。

2.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

3.知道水能、海洋能、风能、氢能等能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交流讨论过程,感悟交流讨论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开发太阳能的价值。

2.知道开发核能的意义,认识开发核能的过程中的技术价值,同时感悟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并对核能的开发利用持正确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太阳能、核能的特点和开发与利用。

2.太阳能的价值、开发太阳能的意义和利用太阳能的途径。

3.开发核能的两种途径。

【教学难点】铀核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能源的危机,还意识到了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

因此,改变人类能耗的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便成了人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太阳能就是人类开发利用的最重要的新能源之一。

为什么要积极开发并利用太阳能?怎样开发并利用太阳能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可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 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阅读课本]P74~75“面对日益逼近的能源危机……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

”[思考]为什么说太阳能是永恒的动力之源?[提示]太阳能不仅巨大,而且清洁、无污染,使用方便,是最具有开发价值的可再生能源。

[习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太阳能优点的( )A.相对清洁、无污染B.利用时受天气影响大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D.属于可以长期提供的能源[分析]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大,是它的缺点,B项符合题意。

[答案]B[思考]太阳能到达地面后是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被吸收或利用的?[提示]万物生长靠太阳,来自太阳的巨大能量通过以下途径被吸收和利用:①被植物、微生物吸收→化学能;②使大气、水分子升腾循环→水能、风能;③被海洋吸收→海洋内能;④直接利用→内能、电能、化学能。

20.2开发新能源-(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

20.2开发新能源-(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

教案:20.2 开发新能源课时:1课时教材章节: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第20.2节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

通过学习,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优点和应用,以及新能源开发的意义和前景。

教学目标:1. 了解新能源的定义和种类,知道新能源的特点和优点。

2. 掌握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了解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新能源技术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和优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

难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新能源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相关新能源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展示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引发学生对新能源的思考。

2. 提问:什么是新能源?新能源有哪些优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新能源的定义和种类,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

2. 讲解新能源的特点和优点,如清洁、可再生、高效等。

3. 介绍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核反应堆等。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比较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的优缺点。

2. 分析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新能源的优势和应用。

3. 讲解例题答案,强调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前景。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列举你知道的新能源应用实例。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提醒学生关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课堂板书)新能源:定义: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种类: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特点:清洁、可再生、高效等优点:减少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技术: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核反应堆等七、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 作业题目: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20.2 开发新能源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20.2  开发新能源

20.2 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太阳能的四个主要渠道.2.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3.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教学重点: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器材准备多媒体、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于面临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哪些新能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学生阅读课本p74~75,思考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及太阳能的特点.教师归纳:1.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2.太阳能的特点:(1)太阳能“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kW,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达8.1×1013kW (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到达地球的要少,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一部分被云层等反射回到空间而到不了地面),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2)太阳能“公”:阳光普照,到处都有(当然,分布也不平衡,例如撒哈拉等热带沙漠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3)太阳能“洁”: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4)太阳能“久”: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探究点二: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介绍:由于原子核的变化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叫作核能,包括裂变和聚变.1.裂变(1) 定义:用中子轰击重核时,重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大的两个中等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现象叫作裂变.(2) 链式反应如图所示,用中子轰击U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产生几个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的铀核……于是导致一系列裂变.(3) 核电站介绍: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1942年人类利用核反应堆第一次实现了可控制的铀核裂变.当时的核反应堆的功率非常小,大约需要260座这样的反应堆才能点亮一只40W的灯泡.然而,这是人类利用核能的关键一步.今天,全世界已经建成了几百座核电站;它们的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在核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反应堆的内能,使反应堆温度升高,利用不锈钢管子里的循环水把热引导出来,使蒸汽发生器里的水受热变成蒸汽,推动蜗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蜗轮机出来的蒸汽,通过凝汽室到冷却塔凝结成水,再回到蒸汽室里吸热变成蒸汽.在建造核电站时为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都采用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对环境的污染完全可以做到比火力发电站少得多,但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事故,主要是放射性的物质泄漏.(4)原子弹在人类实现可控核裂变的3年以后,即1945年,利用不可控核裂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了.2.聚变(1)定义:较轻的核(氘、氚)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较重的原子核,同时释放更大的核能,这种现象叫作聚变.如图所示:太阳内部进行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这就是太阳能.探究点三:其他能源阅读课本第79页信息浏览,了解海洋能、风能、氢能.设问:你认为太阳能、核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中,哪些最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学生讨论回答.板书设计一、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二、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三、其他能源教学反思本节课由学生先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我进行深入归纳讲解为主,这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哪些知识学习的遗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并且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带来的不利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来为开发新能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2开发新能源》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2开发新能源》教案

教案: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20.2开发新能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二十章第二节《20.2开发新能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核能的利用、太阳能的利用、水能的利用、风能的利用、地热能的利用、潮汐能的利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能源的定义和特点,知道常见的新能源及其利用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能源的定义和特点,常见新能源的利用方式。

难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以及新能源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引发学生对新能源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1)核能的利用:介绍核能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了解核能的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

(2)太阳能的利用: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3)水能的利用:介绍水能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了解水能的开发和利用。

(4)风能的利用:介绍风能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了解风能的开发和利用。

(5)地热能的利用:介绍地热能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了解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6)潮汐能的利用:介绍潮汐能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了解潮汐能的开发和利用。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新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新能源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0.2 开发新能源一、核能的利用优点:……缺点:……二、太阳能的利用优点:……缺点:……三、水能的利用优点:……缺点:……四、风能的利用优点:……缺点:……五、地热能的利用优点:……缺点:……六、潮汐能的利用优点:……缺点:……七、作业设计1. 描述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的优点和缺点。

20.2开发新能源-(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

20.2开发新能源-(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

20.2 开发新能源(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教案:20.2 开发新能源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能源的概念、特点和开发前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能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新能源开发的关注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新能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难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和应用前景;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相关阅读材料。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新能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讲解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新能源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讨论与交流(10分钟)分组讨论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和应用前景,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新能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难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和应用前景;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020-2021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20.2 开发新能源 教案

2020-2021学年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20.2 开发新能源  教案

20.2 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其特点。

2.大致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及其进展。

3.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

4.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

5.了解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太阳能的来源及其巨大的应用前景。

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难点:裂变和聚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相关资源图片等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活动都无法离开太阳。

这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已经存在了50亿年之久。

你是否了解太阳?人类是否能够从距离地球1.5亿千米远处的太阳上,获取所需的能源?【新知讲解】一、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太阳距地球1.5亿千米,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核心温度高达1 500万摄氏度。

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

太阳表面温度约6 000 ℃,太阳至今已经稳定地“燃烧”了近50亿年,而且还能继续“燃烧”50亿年。

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约二十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

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近50亿年,地球在这近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人类的日常生活,也无法离开阳光。

远古时期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内的化学能。

经过地壳的不断运动,死后的动植物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

经过几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变成了煤、石油、天然气。

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接收的太阳能。

教师提问:根据下图,同学们思考下,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呢?二、太阳能的利用人类除了间接利用存储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还设法直接利用太阳能。

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用集热器收集阳光中的能量来加热水等物质,实现了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而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在航空、航天、交通、通信等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知道利用太阳能的四个主要渠道
(2) 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3) 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重点:知道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
难点:了解铀核链式反应的大致情况和核电站的大致工作过程
教法:阅读、交流与讨论
教具:
一、新课教学:
1、太阳能:
(1)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
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

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

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

(2)太阳能的特点:
(一) 太阳能“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kW,到达地面
的太阳能达8.1×1013kW (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到达地球的要少,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一部分被云层等反射回到空间而到不了地面),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

(二)太阳能“公”:阳光普照,到处都有(当然,分布也不平衡,例如撒哈拉等热带沙漠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三)太阳能“洁”: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

(四)太阳能“久”: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核能:
(1)介绍链式反应——核裂变、原子弹和核电站、热核反应——核聚变和氢弹。

(2)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在核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反应堆的内能,使反应堆温度升高,利用不锈钢管子里的循环水把热引导出来,使蒸汽发生器里的水受热变成蒸汽,推动蜗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蜗轮机出来的蒸汽,通过凝汽室到冷却塔凝结成水,再回到蒸汽室里吸热变成蒸汽。

在建造核电站时为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都采用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对环境的污染完全可以做到比火力发电站少得多,但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事故,主要是放射性的物质泄漏。

二、小结:
1、太阳能的特点。

2、核能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三、练习:评价与作业
四、布置作业:训练题
教学改进意见28845 70AD 炭23041 5A01 威 35905 8C41 豁33672 8388 莈vC-32948 80B4 肴40370 9DB2 鶲:32333 7E4D 繍37775 938F 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