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介绍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 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 标准规范

电子政务标准规范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公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透明的政务服务的一种新型政务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则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应包括系统安全标准。

政府部门在建设和运行电子政务系统时,必须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网络安全标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政府信息和公民信息的安全。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包括信息互通标准。

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信息的互通共享是电子政务的基础。

因此,电子政务系统应当遵循统一的信息互通标准,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可以互相传递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的现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另外,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包括服务质量标准。

政府提供的电子政务服务应当符合一定的服务质量标准,包括服务响应时间、服务稳定性、服务可用性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保证了服务质量,才能够让公民和企业真正感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此外,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包括信息公开标准。

政府部门在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信息公开的原则,将相关政务信息向社会公开,确保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公民和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相关信息。

最后,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还应包括隐私保护标准。

政府在收集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相关的隐私保护标准,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确保公民在使用电子政务服务时的信息安全。

总之,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是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范,才能够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建设,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电子政务05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电子政务05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政务智能系统
1. 决策支持系统
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3. 新型决策支持技术
1. 数据仓库 2. 数据挖掘
2. 数据库技术
3. WEB技术
应用技术基础
WEB技术
Web技术
• 构建政府网站的最常用技术
• Web服务器利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传递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文件 • Web浏览器则使用http检索html文件
1. 免安装,升级维护 容易。 2. 通用性好,一次开 发,多平台通用。
Web技术
– 专用服务器
• 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更加注重系统的输入输 出能力
• 内存容量、性能、技术等方面不同于普通pc。
• 为了保证足够的安全性,还采用了大量普通电脑没有的 技术: • 域名服务器/web 服务器 – 冗余技术(系统容灾备份)、在线诊断技术、故障预报警技术 • 应用服务器(FTP,mail, 文件共享,打印) 数故障能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得到及时的修复,具有极强的可 • 数据库服务器
– 随着Java等编程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日趋成熟 ,企业级web模型成为典型应用结构。 – 工作机的web浏览器可方便链接到各种信息资 源中,可检索,也可对目标数据进行更改、分 析。 – 良好的交互能力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 电子政务的理想模型
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电子政务协同工作技术
协同工作
• 三种模型:
– 静态Web模型 – 动态交互web模型 – 企业级web模型
Web技术
• 静态Web模型
Web 1.0
– Web服务器发布静态html页面 – 工作机web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向web服务器申请 建立连接 – Web服务器响应申请返回页面结果并断开连接 – 更新功能差,协同处理能力弱 – 只适用电子政务初期阶段,政府信息量较少时期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防护与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防护与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防护与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兴起,电子政务系统已经成为政府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政务系统中涉及的信息量庞大且涵盖敏感性高的数据,导致这些系统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

因此,信息安全防护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电子政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信息安全防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不受非法访问、窃取、篡改或破坏的行为。

常见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其中,加密技术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的关键技术。

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将数据转化为密文,即使被第三方获取也无法解读其内容。

访问控制是指通过权限管理和身份验证等方式,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系统中的敏感信息。

防火墙则是阻止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从而保护系统免受外部攻击。

此外,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也是确保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系统所面临的潜在威胁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来应对这些威胁。

评估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划分以及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识别是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弱点和潜在威胁。

风险评估是对已发现的威胁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及发生的概率。

风险等级划分是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低、中、高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安全控制措施、完善日志监控和审计机制以及建立紧急响应机制。

除了信息安全防护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电子政务系统中还需注意其他安全问题。

首先,人员安全意识培养是提升整体系统安全的关键。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政务系统操作人员对安全意识的认知和防范能力,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

其次,定期的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是应对安全事件的关键措施。

通过模拟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应对,可以验证相关安全措施的有效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DB11_T1041-2013政务办公终端安全管理规范

DB11_T1041-2013政务办公终端安全管理规范

ICS 35.020L70备案号:40354-2014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041—2013政务办公终端安全管理规范Secur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government office computer 2013-12-20发布2014-04-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1)4 安全管理原则 (1)4.1 明确责任 (1)4.2 综合防范 (1)4.3 适度保护 (1)5 安全管理要求 (2)5.1 责任人员 (2)5.2 软件管理 (2)5.3 安全制度 (2)6 软件配置基本要求 (2)6.1 操作系统配置要求 (2)6.2 应用软件配置要求 (3)7 外围控制基本要求 (4)7.1 准入控制要求 (4)7.2 流量监控要求 (4)附录A(规范性附录)政务办公终端安全增强要求 (6)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北京市统计局信息中心、北京东祥骏昌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海峰、钱秀槟、王春佳、黄少青、赵章界、张晓梅、梁博、李晨旸、贺海、史蓉、李晓燕。

II政务办公终端安全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政务办公终端的安全管理原则、安全管理要求、软件配置基本要求和外围控制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政务办公终端,不适用于处理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终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术语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GB/T 25069-2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

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

江西省电子政务技术规范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Access Platform of Jiangxi Province E-government Network江西省信息中心为指导江西省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规范安全接入平台运维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结合政务外网实际应用需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包括安全接入平台概述、接入原则、接入流程、应用基本原则及总体架构、接入访问模式、接入终端要求、账号管理、故障报修等内容。

本规范由江西省信息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西省信息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曹成立、吁元卿、赖敬坤、梅洪。

为保障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部门的移动办公、远程访问、现场执法以及企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利用公众网络安全接入到政务外网,规范省、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运维管理安全接入平台,特编制本规范。

全省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各级政务部门进行安全接入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规范省、市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运维管理安全接入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M/T 0022-2014 《IPSec VPN技术规范》GM/T 0023-2014 《IPSec VPN网关产品规范》GM/T 0024-2014 《SSL VPN技术规范》GM/T 0025-2014 《SSL VPN网关产品规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IPSec VPN安全接入技术要求与实施指南》(政务外网[2011]11号)《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政务外网[2011]15号)GW0202-2014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平台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GB-T.-XX-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第部分:总体要求

GB-T.-XX-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第部分:总体要求

GB/T 34080。

1—2017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安全规范第1部分:总体要求基本信息【英文名称】Security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common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标准状态】现行【全文语种】中文简体【发布日期】2017/7/31【实施日期】2017/11/1【修订日期】2017/7/31【中国标准分类号】M67【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01关联标准【代替标准】暂无【被代替标准】暂无【引用标准】GB 17859—1999,GB 20815-2006,GB 50116-2008,GB 50174-2008,GB 50394-2007,GB 50395—2007,GB 50396—2007,GB 50462—2008,GB/T 8566—2007,GB/T 20984-2007,GB/Z 20986-2007,GB/T 22239-2008,GB/T 24363—2009,GB/Z 24364-2009,GB/T 50326-2006,GB/T 34078。

1-2017适用范围&文摘GB/T 34080的本部分规定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安全体系框架,规定了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资源安全保障、服务安全实施、安全运维、安全管理四个方面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注: 除非特殊说明,以下各章中“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均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一个人懂你,就是时时关心你;就是刻刻在乎你;就是凡事想着你。

懂你的人,会想着你的冷暖,想着你的忧乐,想着你是否安好。

懂你,是心灵的一种呵护,是生命的一种温度,是彼此间的一种温馨。

因为有人懂你,你流在眼角的泪水有人擦;因为有人懂你,你欢笑时有人陪你笑;因为有人懂你,你寂寞时有人陪;因为有人懂你,你有难时有人帮;因为有人懂你,你痛苦时有人安慰。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安全技术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安全技术规范

北京市移动电⼦政务安全技术规范北京市移动电⼦政务安全技术规范(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通信信息协会⼆〇⼀〇年⼋⽉⽬录1范围 (1)2规范性引⽤⽂件 (1)3缩略语 (2)4概述 (2)4.1移动电⼦政务安全防护范围 (2)4.2移动电⼦政务安全防护内容 (3)4.2.1管理平台安全防护 (3)4.2.2通信平台安全防护 (3)4.2.3委办局业务系统安全防护 (3)4.2.4移动终端安全防护 (3)5管理平台安全技术要求 (4)5.1物理安全要求 (4)5.2计算环境安全要求 (4)5.3区域边界安全要求 (4)5.4通信⽹络安全要求 (5)5.5安全管理要求 (5)6委办局业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6)6.1主机安全要求 (6)6.2边界安全要求 (7)7移动终端安全技术要求 (8)7.1系统安全要求 (8)7.2防病毒、⽊马要求 (9)7.2.1安装监测安全要求 (9)7.3⽹络安全要求 (9)7.3.1数据⽹络安全要求 (9)7.3.2通信接⼝与端⼝安全要求 (9)7.3.3短信⽹络安全要求 (10)7.4数据安全要求 (10)7.4.1PIM(个⼈信息管理)安全要求 (10)7.4.3⾝份认证与权限控制要求 (11)7.4.4数据保障安全要求 (11)7.5防失窃安全要求 (11)7.5.1丢失设备防泄密安全要求 (11)7.5.2设备找回机制要求 (12)7.6防垃圾信息要求 (12)7.6.1来电⿊名单功能 (12)7.6.2短信⿊名单功能 (12)7.6.3VIP短信加密功能 (12)8通信平台安全技术要求 (12)8.1边界安全 (12)8.2业务安全 (13)前⾔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北京移动电⼦政务安全防护范围和内容、管理平台安全技术要求、委办局业务系统安全技术要求、通信平台安全技术要求和移动终端安全技术要求等内容,是北京市移动电⼦政务安全规划和建设的技术依据。

随着移动电⼦政务平台的建设,本规范将被不断补充和完善。

信息安全技术 办公信息系统安全基本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 办公信息系统安全基本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办公信息系统安全基本技术要求办公信息系统安全基本技术要求办公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和组织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保护其安全性变得非常重要。

以下是办公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技术要求。

1.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办公信息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如用户名和密码组合、双因素身份验证等,以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此外,确保对不同用户和用户组分配适当的权限,以限制其对敏感数据和系统功能的访问。

2. 加密通信与数据保护:办公信息系统的通信通常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即时消息等。

通过使用加密协议和算法,如SSL/TLS,可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使用加密技术对存储在系统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3. 网络安全防护:确保办公信息系统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安全连接至关重要。

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IDS/IPS)等网络安全设备,以监测和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

此外,定期更新和维护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

4. 安全审计与监控:通过实施安全审计和监控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响应潜在的安全事件。

监控系统日志和网络流量,同时使用入侵检测系统来检测异常行为。

建立安全事件响应计划,以便及时采取行动来应对安全威胁。

5. 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办公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技术措施,还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安全意识。

提供定期的安全培训,教育员工识别和应对各类安全威胁。

鼓励员工遵守安全政策和最佳实践,以减少内部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办公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涵盖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加密通信与数据保护、网络安全防护、安全审计与监控以及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等方面。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基本技术要求,可以提高办公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保护企业的敏感信息免受各种威胁。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增强透明度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政务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日益严峻。

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一、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电子政务网络涵盖了政府部门内部的办公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交换中心等重要信息系统,存储着大量的国家机密、政务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

一旦这些信息遭到泄露、篡改或破坏,不仅会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还可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例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政府网站瘫痪,影响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数据泄露可能导致公民隐私被侵犯,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恶意软件感染可能导致重要文件丢失,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因此,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是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二、电子政务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1、技术更新换代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安全漏洞和攻击手段不断涌现。

政府部门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往往难以及时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导致安全防护措施滞后。

2、网络攻击日益复杂网络攻击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攻击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从简单的病毒传播、网络扫描到高级的持续威胁(APT)攻击、零日漏洞利用,电子政务网络面临的攻击形式越来越难以防范。

3、内部人员风险政府部门内部人员的疏忽、违规操作或恶意行为,也可能给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例如,员工随意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泄露账号密码、误操作导致系统故障等。

4、供应链安全问题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往往依赖于众多的供应商,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到运维服务。

如果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影响整个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

三、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的主要内容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基础。

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实践

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实践

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在政务领域的应用实践
程浩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24()S01
【摘要】为适应移动政务新场景、新要求,将GB/T 35282—2023《信息安全技术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要求,在某省级百万级“政务通”
移动办公平台中进行应用,在平台系统设计建设中参照标准设计系统整体安全框架,
落实标准中移动终端、通信、接入和服务端安全方面安全要求,推动网络安全法规、等级保护2.0等要求在移动政务领域的落地,强化了移动政务终端、应用、数据、
个人信息的系统化安全保护,发挥国家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
效能和安全保障水平。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程浩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移动办公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应用浅析
2.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框架
3.移动办公技术在国土资源电子政务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与应用
4.浅谈电子政务移动
办公系统安全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讲解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讲解

国家政务外网设备选型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2010年4月16日目录1. 前言 (1)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1)2.1总体框架 (1)2.2网络架构 (2)2.3 业务模型 (3)3.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4)3.1 组网基本原则 (4)3.2 设备选型原则 (5)3.3 功能要求 (6)3.4 参考模型 (8)4. 核心和汇聚路由器指标要求 (9)4.1基本要求 (9)4. 2 A档核心路由器指标要求 (10)4. 3 B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1)4. 4 C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4. 5 D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5. 核心交换机指标要求 (12)5.1总体要求 (13)5.2 A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3)5.3 B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4)6. VPN网关指标要求 (14)6.1 VPN网关总体要求 (14)6.2 A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5)6.3 B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6.4 C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7. 接入设备指标要求 (16)7.1接入设备总体要求 (16)7.2 A类接入设备指标: (17)7.3 B类接入设备指标: (17)7.4 C类接入设备指标: (17)8. 网络管理系统指标要求 (18)1. 前言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建设的政务网络平台。

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用于运行政务部门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为保证省各级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本文对各省网络关键节点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等提出了最低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各省的电子政务外网设网络关键节点设备选型应满足或优于本文所述要求。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2.1总体框架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电子政务操作规程

电子政务操作规程

电子政务操作规程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在各国政府机构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为了更好地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电子政务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的与范围1.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电子政务操作的流程和方法,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政府机构内部实施电子政务操作的各项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管理、信息共享、网络安全等。

三、基本原则1.信息安全原则政府机构在进行电子政务操作时,必须确保信息的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篡改或破坏。

2.合作共享原则政府机构之间应积极开展信息共享,加强合作,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提高政府工作的协同效率。

3.依法合规原则政府机构在进行电子政务操作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严禁滥用职权、收集和使用个人敏感信息。

四、电子政务操作流程1.需求分析与规划政府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操作之前,应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和规划,确定操作的目标和范围,确保操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系统设计与建设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和建设,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满足政府工作的需求。

3.数据管理与存储政府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与存储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制定合适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应对突发情况。

4.信息共享与交流政府机构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确保相关数据和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5.网络安全与监测政府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策略和监测机制,预防和应对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

6.操作审计与评估政府机构应定期对电子政务操作进行审计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五、操作规程的执行与监督1.操作规程的执行政府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和操作手册,明确各项操作的具体流程和方法,确保操作人员遵循规程进行工作。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介绍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规范介绍
式的数字证书; 支持MCM客户端的安装和运行,以及在线升级; 支持虚拟化客户端的安装和运行,以及在线升级。
标准主要内容(五)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2 数字证书
移动终端应支持使用软件形式并且支持国密算法的数字证书。 增强要求包括: 应使用硬件密码卡或Ukey等安全介质存储数据证书; 硬件密码卡或Ukey应支持国密算法。
标准立项及工作进展
2013年10月,信安标委下达信息安全国家标准项目任务 书,委托国家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电子政务移动办公 系统安全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
2015年完成标准草案,经过专家组审查和工作组投票, 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提纲
2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基本结构 6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基本安全框架 7 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8 信道安全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 安全技术规范》介绍
刘蓓 2016年4月
提纲
1 标准立项背景 2 标准主要内容 3 标准应用支撑平台 3 标准试点应用
提纲
1 标准立项背景
移动办公的概念——5A特性
移动An的yti5mAe:特性任何时间
Anywhere:任何地点
云应用
Anyone: 任何人 Anydevice:任何设备 Anything: 任何事务
、网络类型、用户信息等; 应支持MDM服务端管理策略执行,包括终端设备锁定、远程擦除整机、恢复
出厂设置、数据擦除、ROOT检测、策略更新、SD卡检测等; 应支持将政务办公数据远程备份至服务端; 应具备防卸载机制,当MDM客户端被卸载时,政务应用客户端及本地办公数
据将被自动擦除。

移动电子政务安全技术规范

移动电子政务安全技术规范

移动电子政务安全技术规范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政府服务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之而来的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给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为了保障移动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适用的安全技术规范势在必行。

一、引言移动电子政务技术规范是为了规范和加强移动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保障政府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性,有效应对各类安全威胁所制定的技术性规范文件。

本规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安全防护要求和技术措施。

二、移动设备安全管理移动设备作为移动电子政务的终端,具有常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互和传递的特点。

为保证移动设备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买、配置、使用、维护和报废等规范。

1. 设备采购:对于采购的移动设备,政府机构应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并根据安全需求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

2. 设备配置:政府机构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安全配置,包括设置密码、开启硬件加密等,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

3. 使用管理:政府机构应建立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包括用户账号管理、设备远程定位与锁定等,防止设备丢失或被盗风险。

4. 维护保养:政府机构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5. 设备报废:政府机构应对报废设备进行安全销毁,保证设备中的敏感信息不会被恶意获取。

三、移动应用安全管理移动应用作为移动电子政务的载体,必须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针对移动应用安全管理,应提出以下要求和技术措施。

1. 应用开发:政府机构在开发移动应用时,应遵循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采用安全的编码和开发技术,保证应用的安全性。

2. 验证机制:政府机构应对移动应用进行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等机制处理,确保应用具备合法性和完整性。

3. 安全更新:政府机构应及时发布应用的安全更新和补丁,修复已知漏洞,保证应用的安全性能。

4. 应用审查:政府机构对于使用第三方发布的移动应用时,应进行安全审查,确保其没有恶意代码和后门等安全隐患。

浅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浅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浅谈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王进京电子政务作为信息网络的一个特殊应用领域,运行着大量需要保护的数据和信息,相对于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有自身特殊性:一是信息内容的高保密性、高敏感度;二是电子政务发挥行政监督力度;三是利用网络环境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如果系统的安全性被破坏,造成敏感信息暴露或丢失,或网络被攻击等安全事件,产生的后果必然波及地区和整个国家,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也必然成为信息间谍、敌对势力、恐怖集团、国家之间信息战攻击的目标。

因此,构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事关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安全和民族信息产业发展全局,缺乏安全保障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中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公共服务网的网络环境,都是采用TCP/IP协议而建立的,该协议以开放和自由为基础,从协议规划、服务模式、网络管理等方面均缺乏安全性设计,所以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就存在着先天的安全隐患。

对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包括网上黑客入侵和犯罪、网上病毒泛滥和蔓延、信息间谍的潜入和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的攻击和破坏、内部人员的违规和违法操作、网络系统的脆弱和瘫痪、信息产品的失控等,应引起足够警惕,采取措施应对。

数据作为系统最终的元素是安全保障的根本,对电子政务而言尤其重要,它涉及国家机密、部门工作秘密、内部敏感信息和开放服务信息,其主要安全隐患是窃取、篡改、假冒、抵赖、销毁。

政府工作网络化本身与网络安全是一对实际的矛盾,网络化要求通畅交流,安全要求控制交流,而各种交流可能直接引起网络的连通,由于连通而引起安全事件。

同时电子政务网络是涉密系统,黑客可能渗透到国家职能部门,内部人员很容易通过网络安全防护不严的特点直接攻击系统漏洞、利用漏洞窃取信息、假冒身份、阻塞服务等,这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安全问题。

另外,操作系统存在来自Internet的黑客攻击和内部用户随意利用办公终端与Internet 联接,再加上恶意病毒的无规律性的连续侵袭,同样是目前电子政务安全的主要隐患。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增强透明度和实现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电子政务系统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保障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隐私、确保政府正常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势在必行。

一、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电子政务涵盖了政府部门在政务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以及决策科学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能够更高效地为公众提供服务,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网络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

一方面,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数据泄露等风险可能导致政府重要信息被窃取或篡改,影响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另一方面,网络故障、系统漏洞等问题可能造成政务服务中断,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的满意度。

例如,若税务系统的网络安全出现漏洞,可能导致纳税人的个人信息和财务数据泄露,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若交通管理部门的网络遭受攻击,可能导致交通指挥系统瘫痪,引发严重的交通混乱。

因此,保障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政府的网络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2、保密性原则对于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必须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信息泄露。

3、完整性原则确保电子政务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删除或伪造,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可用性原则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确保在正常和紧急情况下,政府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

5、可追溯性原则对电子政务网络中的操作和访问进行记录和追踪,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和追究责任。

三、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规范的主要内容1、网络架构与基础设施安全(1)合理规划网络拓扑结构,划分安全区域,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区域之间的网络访问。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要求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政务系统越来越普及。

但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因此,为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有必要制定安全要求。

合规性电子政务系统必须适用所有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以确保与个人信息安全、数据保护、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一致。

系统应该是具有合规性的,对于法律法规中要求的安全要求和标准满足,且符合行业标准。

认证和授权电子政务系统必须支持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以确保系统只能被授权的用户和角色访问。

对于对系统中的敏感数据要加强访问控制和认证,此外,系统应该保存用户的信息以便核实调查。

数据加密任何存储个人信息的数据都应该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和存储过程中是保密的。

“安全通信协议”应该被应用于保护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SSL加密、SSH加密和VPN隧道,以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数据备份与恢复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对于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要求是很高的。

这些步骤应该加入到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之中,以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或被攻击时,数据能够及时恢复和重建。

安全审计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另一个关键方面就是安全审计,应该为系统集成一种安全审计机制,以便追踪事件和防止安全事件的发生,记录所有用户的访问记录,以发现安全漏洞。

系统更新为了避免发生安全漏洞,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确保系统没有已知的漏洞。

对于任何新的漏洞公开事件的信息,必须及时修补,以便保护系统的安全。

结束语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问题在于安全保障,从个人身份验证和访问授权,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恢复,安全审计等多方面把控好系统的安全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提供了一些关键的电子政务系统安全要求,以供参考。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

国家政务外网设备选型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2010年4月16日目录1. 前言 (1)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1)2.1总体框架 (1)2.2网络架构 (2)2.3 业务模型 (3)3.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4)3.1 组网基本原则 (4)3.2 设备选型原则 (5)3.3 功能要求 (6)3.4 参考模型 (8)4. 核心和汇聚路由器指标要求 (9)4.1基本要求 (9)4. 2 A档核心路由器指标要求 (10)4. 3 B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1)4. 4 C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4. 5 D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5. 核心交换机指标要求 (12)5.1总体要求 (13)5.2 A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3)5.3 B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4)6. VPN网关指标要求 (14)6.1 VPN网关总体要求 (14)6.2 A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5)6.3 B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6.4 C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7. 接入设备指标要求 (16)7.1接入设备总体要求 (16)7.2 A类接入设备指标: (17)7.3 B类接入设备指标: (17)7.4 C类接入设备指标: (17)8. 网络管理系统指标要求 (18)1. 前言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建设的政务网络平台。

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用于运行政务部门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为保证省各级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本文对各省网络关键节点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等提出了最低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各省的电子政务外网设网络关键节点设备选型应满足或优于本文所述要求。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2.1总体框架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方案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方案1. 引言电子政务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支持政府相关工作的一种方式,其应用范围涵盖了政府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数据的管理、政务事项的办理、公共服务的提供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效能、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系统也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包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等。

为了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外网安全方案。

2. 外网安全风险分析在制定外网安全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分析电子政务系统所面临的外网安全风险。

外网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恶意用户通过各种手段侵入电子政务系统,获取系统权限或者进行破坏操作的行为。

黑客攻击可能导致政府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2.2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植入的具有破坏性、窃取性或盗取性的软件。

恶意软件可能导致系统数据被窃取、系统运行异常等问题。

2.3 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是指黑客通过伪装身份、利用用户的不慎操作等手段获取系统权限或者敏感信息的行为。

社会工程学攻击可能导致政府数据泄露、系统被控制等问题。

3. 外网安全方案设计为了应对上述外网安全风险,制定一套有效的外网安全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方案的设计要点:3.1 外网接入控制通过对外网的接入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黑客攻击的风险。

外网接入控制的关键是建立安全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所有外部访问进行监控和过滤。

3.2 安全认证与访问控制在用户登录电子政务系统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认证和访问控制。

采用多层次的认证方式,如密码、动态口令、指纹识别等,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3 安全漏洞扫描与修补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补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及时发现并修补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可以有效防止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入侵。

3.4 安全日志监控与分析建立安全日志监控与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并应对异常行为,可以提高电子政务系统对安全事件的响应能力。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终端设备接入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终端设备接入安全规范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管理规范:终端设备接入安全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XX省电子政务外网终端设备接入的基础框架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XX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维单位终端设备接入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可作为电子政务外网管理部门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办公终端指接入政务外网并访问政务外网公共区业务的办公终端,包括台式微型计算机系统、便携微型计算机系统、瘦客户机系统或虚拟终端系统等。

3.2移动终端指在移动业务中使用的,基于互联网进行通信,从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接入区接入的智能终端设备,包括手机、PAD等通用终端和专用终端设备。

3.3服务终端指接入政务外网的不具备常规操作系统的服务型终端,包括门禁、网络打印机、摄像头、视频会议终端等。

3.4终端安全隔离同一终端、同一时间只能访问一个网络区域,且应实现网络隔离、会话隔离和数据隔离。

3.5沙箱一种虚拟化系统程序,允许在该系统内运行浏览器、办公软件等应用程序,用户可使用沙箱中的应用程序访问业务,业务数据在沙箱中运行、加密存储并与本地环境隔离。

3.6桌面云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桌面交付模式。

在该模式下,通过将计算机桌面进行虚拟化,把个人计算环境集中存储于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按需分配快速交付的桌面,用户使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访问该桌面。

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A:证书颁发机构(CertificateAuthority)MAC: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Control)IP: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Protocol)5办公终端接入安全管控技术要求5.1终端准入控制5.1.1身份认证身份认证包括:a)接入政务外网的用户终端应具备唯一标识,唯一标识的信息应至少包括使用者信息和终端设备信息,并实现用户与终端实名绑定,以便后续审计溯源;b)应支持账户口令认证、CA证书认证、扫码认证、短信认证、生物识别等身份认证方式,用户终端接入政务外网应使用双因素进行身份认证:c)当用户终端接入政务外网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鉴别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d)口令应至少由8位字符组成,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等三种以上类型,并定期进行口令更换;e)可支持单点登录,避免重复认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X、XSL、CSV、TXT、HTML等格式数据文件进行分级标记管理,仅 符合标记等级的数据文件可由移动终端访问、处理和传输; 具备防卸载机制,可与MDM客户端联动,当MAM客户端被卸载时,执行终 端设备锁定或信息擦除策略。
标准主要内容(五)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7 身份认证
应支持设置开机口令,开启移动终端时进行口令认证; 应支持屏幕锁定口令,移动终端空闲时间达到设定阈值时锁定屏幕;解锁时应
式的数字证书; 支持MCM客户端的安装和运行,以及在线升级; 支持虚拟化客户端的安装和运行,以及在线升级。
标准主要内容(五)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2 数字证书
移动终端应支持使用软件形式并且支持国密算法的数字证书。 增强要求包括: 应使用硬件密码卡或Ukey等安全介质存储数据证书; 硬件密码卡或Ukey应支持国密算法。
标准立项及工作进展
2013年10月,信安标委下达信息安全国家标准项目任务 书,委托国家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电子政务移动办公 系统安全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
2015年完成标准草案,经过专家组审查和工作组投票, 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提纲
2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缩略语 5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基本结构 6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基本安全框架 7 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8 信道安全
、网络类型、用户信息等; 应支持MDM服务端管理策略执行,包括终端设备锁定、远程擦除整机、恢复
出厂设置、数据擦除、ROOT检测、策略更新、SD卡检测等; 应支持将政务办公数据远程备份至服务端; 应具备防卸载机制,当MDM客户端被卸载时,政务应用客户端及本地办公数
据将被自动擦除。
标准主要内容(五)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的安全设计、产品研发、工程实施和运行管理,也可 作为对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进行安全测评的依据。
标准主要内容(二)基本概念
移动终端 :便携式、可移动的计算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 具备无线上网功能。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访问电子政务办 公系统进行网上办公的应用系统。
进行锁定口令认证; 访问政务应用和本地政务数据之前应采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 在限定时间段内多次连续尝试身份验证失败,应锁定系统; 认证信息应加密存储。
增强要求:
认证信息应采用硬件密码卡或UKey加密存储。
标准主要内容(五)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8 数据存储
政务数据应与个人数据隔离存储; 政务数据应加密存储,采用的加密算法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局的相关规定 增强要求: 政务数据不应存储在手持式移动智能终端上,如手机和PAD。
标准主要内容(六)接入安全
3 应用前置(应用支撑)
为适配移动终端显示方式,应支持政务办公系统WBE应用到WAP应用的转换, 或采用其他页面适配方法。
增强要求: 应采用动态加载、虚拟化或其他技术,实现政务办公应用及数据的安全隔离。 可采用数据摆渡等安全隔离技术,进行政务办公网络接入区与核心区的安全数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 安全技术规范》介绍
刘蓓 2016年4月
提纲
1 标准立项背景 2 标准主要内容 3 标准应用支撑平台 3 标准试点应用
提纲
1 标准立项背景
移动办公的概念——5A特性
移动An的yti5mAe:特性任何时间
Anywhere:任何地点
云应用
Anyone: 任何人 Anydevice:任何设备 Anything: 任何事务
9 安全防护
手持移动终端的安全防护要求包括:
应支持对病毒、木马的查杀,拦截恶意软件的攻击; 应支持对系统漏洞的修复; 应支持移动办公应用关闭时及时清理缓存页面等临时文件。
笔记本电脑在安全防护方面应符合GB/T 3027安全要求
支持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 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
• 积极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城市服务,开展网上社保办理、个人社 保权益查询、跨地区医保结算等互联网应用,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便 捷高效的服务。
• 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进一步加强对公路、铁路、民航、港 口等交通运输网络关键设施运行状态与通行信息的采集。
支持移动政务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4〕56号)
2017年底前,80%以上的环境监察机构要配备使用 便携式手持移动执法终端,规范执法行为。
支持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 见(国发〔2015〕5号) 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 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 展与创新应用,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据交换,如网闸等网络隔离设备。
标准主要内容(七)服务端安全
5 MAM客户端
应开机自动运行,保持对移动应用的实时监测; 应支持移动办公应用及第三方应用信息收集上报,如程序标识、名称、版本、
平台、开发商等; 应支持MAM服务端管理策略执行,包括应用分发、安装、卸载、应用黑白名
单设置等; 具备防卸载机制,可与MDM客户端联动,当MAM客户端被卸载时,执行终端
移动设备管理(MDM):针对移动终端设备,提供从设备注册、激活、使用到 废弃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如设备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等。
移动应用管理(MAM):针对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软件的分发、安装、使 用、监控、升级和卸载等过程和行为进行全面管理。
移动内容管理(MCM):针对利用移动终端访问、存储、传输或处理的数据文 件进行管理,如文件类型管理、文件访问操作权限控制等。
支持移动政务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 见(国发〔2015〕14号)
• 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 • 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
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 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 网金融健康发展。
应用前置系统
1. 非授权用户访问 2. 授权用户恶意访问 3. 恶意软件访问
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
1. 非授权用户访问 2. 授权用户恶意访问 3. 恶意软件访问 4. 信息泄漏
标准主要内容(四)移动办公系统安全技术框架
移动终端安全
VPN客户端
身份认证
MDM客户端
数据存储
MAM客户端
安全防护
MCM客户端
标准主要内容(六)信道安全
信道安全
移动终端通过移动蜂窝网络GPRS/3G/4G或Wi-Fi、WAPI等公共无线网络接入 政务网络时,应采用VPN方式接入;
应支持SSL/TLS、IPSec等网络安全协议; 应支持系统级/应用级VPN,在应用启动时自动启动VPN。通过应用专属的安全
隧道,实现多政务应用之间的安全隔离。
设备锁定或信息擦除策略。
标准主要内容(五)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6 MCM客户端
应开机自动运行,支持自动更新升级; 应支持移动办公数据文件信息收集上报,如文件名称、格式、大小、版本、
更新时间、所有者、分发条目、分发状况等; 应支持MCM服务端管理策略执行,对PNG、JPG、GIF、BMP、PDF、DOC
9 接入安全
10 服务端安全
标准主要内容(一)范围
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基本结构
移动终端
通信网络
移动接入区
服务端
蜂窝网络
互联网/专网
防火墙 接入认证 应用前置
移动应用支撑
WAPI
局域网
原有政务办公系统
政务网络
本标准提出了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的整体安全框架,规定了移动终端安全、信道安全、 移动接入安全、服务端安全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3 VPN客户端
VPN客户端启动时,应作为网络通信的唯一通道; 支持软件形式的数字证书。 增强要求包括: 应支持硬件密码卡或UKey。
标准主要内容(五)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4 MDM客户端
应开机自动运行,保持对移动设备的实时监测; 应支持移动终端设备的注册和登录管理; 应支持设备运行状态收集上报,如设备标识、位置信息、固件版本、系统版本
移典动型警行务业应用——移动警务
智能终端、移动通信网络、安全接入系统 移动警务虚拟化系统、公安网应用系统
移典动型海行事业应用——移动海事
典型行业应用——移动人口普查
移动终端设备: 普查对象GPS定位、证照拍摄、数据采集、信息核实
大数据量信息传输、推送
普查专用APP MDM客户端 VPN 客户端
运行环境隔离
数字证书
信道安全
VPN隧道
接入安全
服务端安全
接入认证网关 MDM平台 应用前置
MAM平台 MCM平台
政务网络
标准主要内容(五)移动终端安全要求
1 移动终端基本配置要求
支持数字证书的安装和运行; 支持VPN客户端的安装和运行,以及在线升级; 支持MDM客户端的安装和运行,以及在线升级; 支持MAM客户端的安装和运行,以及在线升级。 增强要求 至少具备一个SD插槽或USB接口,支持硬件密码卡(如TF/ Micro SD卡)或UKey形
电信 VPDN
支持移动政务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4〕66号)
• 原则:坚持需求导向、坚持统筹整合、坚持创新驱动、 坚持安全可控、坚持协调发展
• 四、深化应用,提升支撑保障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水平 (五)完善办公业务应用 积极开展视频会议、移动办公等应用。
联角色进行管理控制; 应支持限制或者禁用移动终端硬件模块功能,如摄像头、录音、蓝牙、麦克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