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7.2功教案

合集下载

7.2人教新课标7.2功教案

7.2人教新课标7.2功教案

物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7.2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功的两个因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l cosα,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知道功的单位。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体会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判断物体所受各力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正负。

3.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计算,掌握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生活实例来探究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二、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

2.功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

2.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一.功1.功的概念问题1:初中我们学过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问题2:举例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回答问题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问题2举例:①人推车前进时,车在人的推力作用下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说推力对车做了功;②起重机提起货物,货物在起重机钢绳的拉力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拉力对货物做了功;③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牵引力对列车做了功;2.功的计算就课本第四页图5.2-2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l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l。

如课本第4页图5.2-3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l cosα。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W=Fl cosα再根据公式W=Fl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l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高中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2)7.2功

高中物理教案(人教版必修2)7.2功

第2节功
本节教材分析
(1)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4.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
5.掌握公式W=Fs 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3.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功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通过探究功来探究生活实例。

(2)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及会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和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求解。

(4)教学建议
应用实物器材,让几位学生到台上动手操作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

例如:
1.出示茶杯,要求学生动手将茶杯从讲台桌的一端移动到另外一端(或移到窗台上)。

2.将一桶水从教室左端提到右端。

3.放有重物并带有拉绳的小车从教室的前排拉到后排。

让学生动手操作上述几种过程并将操作过程用示意图展示在黑板上。

预测: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平推、上提、斜拉等搬运方法达到搬运的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几位同学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他们对物体的作用力在那些阶段做了功?若做功,所做的功如何计算?。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2 第七章:7.2功 教案

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2 第七章:7.2功 教案
点拨:对于变力所做的功,可分段处理,求出每一段上(转换为恒力)该力所做的功,再求各段上功的代数和,或者求平均力,再求平均力所做的功。
★巩固练习
1、起重机将质量为100 kg的重物竖直向上移动了2m,下列三种情况下,做功的力各有哪几个?每个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还是负功?(不计阻力,g=9.8m/s2)
②当α<π/2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③当π/2<α≤π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画图情况,点评、总结。
点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时有什么物理意义呢?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因为它们和位移的夹角为90°;F1所做的功为:W1=Fscosα,滑动摩擦力F2所做的功为:W2=F2scos180°=-F2s。
各个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为:W=(F1cosα-F2)s
根据正交分解法求得物体所受的合力F=F1cosα-F2合力方向向右,与位移同向;
合力所做的功为:W=Fscos0°=(F1cosα-F2)s
扩展:高中我们已学习了位移,所以做功的两个要素我们可以认为是: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进行新课
1、推导功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

必修二7.2功教案

必修二7.2功教案

第七章第2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七章第2节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3.掌握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并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从熟悉的事例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功的公式及其相关运算。

教学难点:正负功的含义及合外力做工的计算。

教学方法教授法、推理归纳、迁移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景导入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2、高举的重锤,落下能把木桩打入地里;3、风吹帆船航行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我所熟知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对问题进行思考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新课教1、组织学生复习回顾功的概念,明确做工的定义及其两个必要因素。

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回忆、表达: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通过回顾做学一、功的概念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就是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2、物体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各力是否做了功。

情境1 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情境2 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在这两个过程中托力和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工并说明原因。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情境3 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位移S,求力F做的功。

情境4 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移动位移s力F对物体做功是多少?教师提示:力F与位移方向不一致、可以把力F沿作用效果分解为和2F归纳总结αcosFlW=提出新的问题,情境4若水平地面是光滑的或粗糙的,各力做功分别是多2、物体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学生分组讨论,有代表总结回答:1、在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在托力和重力方向上有位移故二力做功;2、水平位移时,物体在二力上没有位移补做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7.2功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第七章:7.2功教案设计

章节课时教学目标要点难点教课手段教课环节北京丰台二中教课设计纸7.2 功课题课型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功的观点,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行缺乏的要素.2.知道功的公式W Fs cos,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观点,知道什么状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培育学生察看思想能力;2.经过议论发问,培育学生独立思虑,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在功的观点和求解功的数值的过程中,培育科学谨慎的态度。

理解功的观点,掌握功的计算.对正功和负功的理解,协力做功的计算在复习初中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经过扩展举例和剖析来解决要点,打破难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功的初步知识,知道一新课个物体遇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经过了一段距引入离,则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那么关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如何用更切实的物理术语来表述,功的大小如何定量地用物理量来表达是本书教课中要解决的问题.今日我们又来学习功的相关知识,绝不是简单新课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升一步。

学生察看、帮助学生教课[问题 ](演示)用手托住粉笔盒,让学生议论在以下议论、回答回想作功三种状况下手对粉笔盒的支持力能否作功:(1)静止;的(2)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 3)竖直向上运动。

1、下边列举的哪几种状况下所做的功是零()A.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引力对卫星做的功B.平抛运动中,重力对物体做的功C .举重运动员,扛着杠铃在头上的上方逗留10s,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D.木块在粗拙水平面上滑动,支持力对木块做的功2 、物体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在圆滑的水平面上由静止行进了行程S。

再进入一个粗拙水平面.又持续行进了行程S。

设力F 在第一段行程中对物体做功为W1 ,在第二段行程中对物体做功为 W2 。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7.2功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功》这一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是《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后续课程的基础,是高考常考的内容。

能量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功是能转化的量度,直观表现就是一个力对物体做正功(负功),使这个物体的能量增加(减少)。

功能关系方面的问题是高考必选的内容,所以本节课不仅仅是本章教学体系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中功的定义比较抽象,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功的定义并能判断一个力是否做了功,这节课主要是对功概念的完善,以及对做功在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分析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所以本节课内容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模糊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入和细化。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区分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了功的有关知识,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的定义、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计算。

此阶段的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很强,但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对正、负功比较难以理解。

本节课授课内容并不是将初中已学知识的重复,而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细化。

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方面,我将侧重于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探讨的方式对初中知识的概念修正以及对功的正负等知识点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2、明确功是标量,能够应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功的计算公式以及应用难点:正负功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主要采取探究式教法,并以讨论法和合作交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六、教学过程问题1:如果力F 是竖直向上时,则力F 做了多少功问题2:如果力F 是水平方向时,F 又做了多少功?由以上的两个例子得出力做功的两个特例: (1)当F 与l 垂直时:W=0 (2)当F 与l 同向时:W=FL【理论探究】现实生活中拉力并不总是与位移同向或垂直,当拉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为α时,此时拉力F 做的功又该如何计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将此时的情况化简成F 与L 同向或垂直来计算?αcos 1F F = αsin 2F F =根据分力具有的独立性和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L 。

高二物理人教版必修2 7.2功教案

高二物理人教版必修2 7.2功教案

功重/难点重点:1.功的概念的理解2.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正、负功物理意义的理解难点:正、负功物理意义的理解。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理解功的概念,认清做功的两个要素。

知道功是标量,功的公式W=Fs cosα的含义及适用条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

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会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难点分析:关于功我们不仅要从定义式W=Fs cos α进行理解和计算,还应理解它的物理含义。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能量增加。

做了多少正功,物体的能量就增加了多少;对物体做负功,也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物体的能量减少,做了多少负功,物体的能量就减少多少。

因此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化情况,表示物体是输入了能量还是输出了能量。

突破策略一、功功这个概念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它的初步知识。

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高中知识的学习对知识的定义与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已经学习位移,对功的要素应如何更加精确地描述?可以精确描述为: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

即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例1. 如图所示,线拴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的半径是1m,球的质量是0.1kg,线速度v=1m/s,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恰好是半个圆周。

那么在这段运动中线的拉力做的功是()A.0 B.0.1J C.0.314J D.无法确定解析: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线的拉力为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于它总是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这个力不做功。

故A是正确的。

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例2. 物体m 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 ,如图所示,求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7.2功

7.2《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理解功的概念并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3、明确功是标量,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4、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功【教学重点】1、明确引入功概念的物理意义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会用功的公式W=Flcosα进行计算,【教学难点】1、对正功、负功的理解2、求多个力的总功【新课引入】先从本章知识体系的角度引入第2节——功;接着让同学们观看两段小视频,并思考视频中,能量是如何发生转化的,转化了多少。

要回答这些问题多要学好今天的内容功。

【设计目的】通过这个问题时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实例的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就是做功的过程,解决为什么要引入功【新课教学】同学们自学:让同学们带着两个问题:1、功的概念;2、做功的两个因素,阅读P57前3段,时间为2分钟。

总结;一、做功的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设计目的】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

学以致用(一)老师通过学生自学,给出今天内容的第一个问题:做功吗?1、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时候:①上举的过程;②举起后站着不动;③举起后水平匀速前进。

【设计目的】加强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如果做了功,怎样求?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W=FL不同向呢?,求拉力F的功(两种方法)1、学生回答:WF1=Fcosα·LWF2=0WF=FLcosα问: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自然想到分解位移。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推导出功的计算公式,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二、功1、功的定义2、公式3、单位总结功的定义、公式、单位学以致用(二)2、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了一段位移x,分别计算这两种情况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

设这两种情形下力F和位移x的大小都是一样的:F=10N,x=2m。

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

【设计目的】应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简单问题,加深对功的公式的理解通过计算总结从数学的角度判定正负功完成下表:正负关键看:关键看力和位移的夹角α再从物理的角度分析正负功含义:负功的两种说法:F做负功,也可以说成是物体克服F做了功含义: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代表大小注意:功是标量, 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法则【设计目的】通过计算得出功有正负,总结正功、负功的含义学以致用(三)3、若质量为m,摩擦力为f,位移为L(1)求这几个力做的总功?(2)合力做了多少功?总结做功的两种方法【设计目的】通过计算得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并总结功的标量性巩固练习链接高考 (3min)(2011重庆卷)(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做功B.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的支持力不做功.C、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物块的重力不做功D、若斜面向右匀速运动,斜面对物块不做功目的在于考察学生是否做功、正负、多少及某个力的功和合力的功的区分达标测试当堂反馈(3min)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力一定大B 5J的功小于-6J的功C 人用手拎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累的满头大汗,说明人对水桶做了功D 运动员用20N的力将球踢出50米远,则运动员对球做了1000J的功在于考察功的基本概念、公式、标量性。

高中物理 7_2 功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7_2 功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
教法及教具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自学指导1】: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58-59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点评 】:
引导学生定量计算,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
【自学指导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出示提纲,思考问题
任务一知识回顾: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阅读教材认真完成导学案,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组内讨论完成
2.教师讲完后,学生用双色笔修正再交由教师批改
【做一做】: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找出解题思路,并在练习本上进行定量计算
【展示】: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7.2功(2)
课题
7.2功(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2、掌握合力做功的意义和总功的含义;
3、掌握公式W=Fs cosα的应用条件,并 能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
掌握公式W=Fs 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
掌 握公式W=Fs cosα的应用条件,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总结功的计算方法:
1.计算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的方法:
2.计算几个力的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方法:
任务三达标提升:
1、两个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如图所示.物体通过一段位移时,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则力F1与F 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

高中物理:7.2功教案 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7.2功教案 人教版必修2

一功[教材分析]本节讲解功的概念,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公式W=F·s,然后扩展为功的一般公式W=Fscosα,教学中要注意这个扩展过程,使学生知道其中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本节的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本章研究的线索:功和能是有密切联系的物理量,以及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

本节的重点是正功和负功,要结合实例说明力在什么情况下做正功,在什么情况下做负功,并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本节以例题的形式得出两种求总功的方法,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推导演算掌握两种方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求总功。

对于变力做功问题,可课后采用专题辅导讨论的形式进行,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α,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知道功的单位;(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4)掌握合力做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W=Fs·cosα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点]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功的概念及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及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功的知识,请思考力在什么情况下对物体做功?[请回顾初中是如何定义“功〞的? ] [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物理:7.2《功》教案 (人教版必修2)

物理:7.2《功》教案 (人教版必修2)

7.2《功》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因素2 .明确功是标量,知道W=FLcos θ的适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3.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方法指导】力和运动方向一致时,功W=FL ;当力与位移有一定夹角α时,W=FLcos α.通过讨论cos α的正负,认识功存在正负即正功和负功.功是标量,同学们要注意功的正负的物理含义,并且认识到cos α=0(α=2),力与位移垂直时,力不做功. 【自主学习】 1.功(1)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 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力和物体在 上发生的 ,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致,功等于力的大小与位移大小的乘积,公式是 .(3)若力F 与位移L 之间成α角时,力所做的功W= ,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 .(4)功的单位是 ,符号是 .(5)功是标量.2.正功与负功(1)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Lcos θ可得下列几种情况:①当α=90°时,cos α=0,则W 0,即力对物体 .②当0°≤α<90°时,cos α>0,则W 0,即力对物体 .③当90°<α≤180°时,cos α<0,则W 0,即力对物体 或 .(2)功的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它表示 .3.总功当物体在几个力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 .可以证明,它也就是 .你答对了吗? 1.(1)力的方向上 (2)力的方向 位移 W=FL (3)FLcos α 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4)焦耳 J2.(1)= 不做功 > 做正功 < 做负功 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2)物体克服某力做功或某力对物体做功3.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重点突破】重点问题1.功的计算友情提示:对功的计算关键是正确理解公式W=FLcos θ的含义:1.各字母符号的意义,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恒力,L是力的作用点的对地位移,cos θ是力与位移L 正方向之间夹角θ的余弦.2.对整式的剖析理解:①按分解位移的思想可把公式看成是W=F·Lcos θ,即功是力和位移在力方向上的分量之积.②按分解力的思想可把公式看成是W=Fcos θ·L,即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和位移之积.特别提醒:①W=F L cos θ是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适用条件)对变力做功不能直接使用.②功是标量,但有正负. 功的正负只表示力是促进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即功的正负表示力的作用效果,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重点问题2.总功的求解友情提示:解决总功问题,首先应注意功是标量.所以,我们求解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可先求每个力做的功,再求其代数和,即为总功;当然也可先求几个力的合力,再求合力所做的功.探究问题1.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探究提示在相当多的问题里,摩擦力都阻碍物体运动,对物体做负功,这就很容易给人一种感觉——摩擦力一定做负功.实际上,不管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它们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者可能同向、可能反向、也可能成任意角度.所以无论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均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甚至不做功.探究问题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探究提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虽然满足牛顿第三定律,但是二者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没有必然联系,即二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没有确定关系。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7.2功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7.2功教案

第七章第2节教学设计课题第七章第2节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3.掌握正功和负功的含义,并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从熟悉的事例分析中进一步理解功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功的公式及其相关运算。

教学难点:正负功的含义及合外力做工的计算。

教学方法教授法、推理归纳、迁移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景导入1、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水轮机做功;2、高举的重锤,落下能把木桩打入地里;3、风吹帆船航行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我所熟知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中由一个共同的特征,你能看出来吗?对问题进行思考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新课教1、组织学生复习回顾功的概念,明确做工的定义及其两个必要因素。

定义: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回忆、表达: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通过回顾做学一、功的概念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就是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2、物体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各力是否做了功。

情境1 平托黑板擦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情境2 平托黑板擦水平移动一段距离在这两个过程中托力和黑板擦的重力是否做工并说明原因。

2、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情境3 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位移S,求力F做的功。

情境4 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移动位移s力F对物体做功是多少?教师提示:力F与位移方向不一致、可以把力F沿作用效果分解为和2F归纳总结αcosFlW=提出新的问题,情境4若水平地面是光滑的或粗糙的,各力做功分别是多2、物体在力方向发生的位移学生分组讨论,有代表总结回答:1、在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在托力和重力方向上有位移故二力做功;2、水平位移时,物体在二力上没有位移补做功。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2物理:7.2 功  教案设计

功【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 α;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 α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搬运工王师傅在工地劳累了一天,将一批贵重物品从甲仓搬到了乙仓。

工地虽平整,但来回却很忙活。

他口干舌燥、背疼腰酸,回家后便嚷着上高二的儿子小乐“快给我泡杯茶”。

小乐便泡茶,便问:“你干什么了。

累得这样?”“倒仓,来回跑,做工太多了。

” 小乐递上1.功: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做功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3.功的大小: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其表达式为αcos Fl W =.4.功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1J 等于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 的位移时所做的功.5.正功和负功:根据功的公式αcos Fl W =,当α=2π时,力F 对物体不做功;当α<2π时,力F 对物体做正功;当2π<α≤π时,力F 对物体做负功.某力对物体做负功,通常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茶却说“爸,你这不叫做功?”一句话气坏了王师傅“这不叫做工,叫做啥?小孩子胡说八道?” 小乐是胡说八道吗?简答:小乐没胡说八道。

王师傅说的“做工”和小乐说的“做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7.2功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7.2功教案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课题:《功》(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材)【教学目标】环节一:明确教材内容及重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因素。

2.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3.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对做正功或负功。

4.知道什么是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教学重点】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环节二:自主学习初中我们已经学习关于功的一些基本知识了,同学通过讨论和交流,归纳功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知识点。

(1)物体受到力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位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

2.思考与讨论:功计算公式的推导(1)复习两种特殊情况下功的计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时:W=FS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时:W=0(2)提问: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既不相同又不垂直时,力对物体做的功如何计算?(3)归纳总结:功的计算方法W=FScosα环节三:探究学习二.正功与负功的物理意义1.思考与讨论力与位移所成的角度可以在什么时候范围内变化,当角度逐渐增大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

2,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在零度到九十度之间时力沿位移方向的分量与位移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增加;反之,物体的速度减小。

因此,有如下结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设计说明: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是要求的重要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这种能力)三.合力所做的功的计算1.提出问题:在解决了单个力做功的计算问题后,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多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应如何计算?(1)各力做的功应如何计算?合力做的功与各力做的功有何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2)这些力既然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能否找到一个力能代替这些共同作用的力的效果?(引导学生回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得出结论)(3)教师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总功的两种计算方法先求出各力做的功,再求代数和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设计说明:这是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应通过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适应社会都是极为有利的)四、例题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单个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以及正、负功的含义。

高中物理第七章7.2功教案必修2

高中物理第七章7.2功教案必修2

7.2 功导入: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位移,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在初中学习功的概念时,强调物体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的一致性,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致呢?相反呢?力对物体做不做功?若做了功,又做了多少功?怎样计算这些功呢?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功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二)教学过程设计1 1、推导功的表达式(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该怎样计算功呢?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前行驶的位移为s,如图1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问题一中,力和位移方向一致,这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W = F s(2)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s,如图2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α。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 = F s cosα按此公式考虑(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由于物体所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α,可根据力F的作用效果把F沿两个方向分解:即跟位移方向一致的分力F1,跟位移方向垂直的分力F2,如图所示:αcos 1F F = αsin 2F F =据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可知:分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F 1s 。

而分力F 2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物体在F 2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分力F 2所做的功等于零。

所以,力F 所做的功W=W 1+W 2=W 1=F 1s=Fscos α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W = F s cos αW 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F 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s 物体所发生的位移,α力F 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7.2功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七章第2节教学设计
不同侧面的描述。

作用力做正功,那么,反作用力就做负功。

2、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
(1)功的“正”和“负”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数值上的正负。

(2)“正功”表示帮助物体运动,“负功”表示阻碍物体运动
通过下面的实例加以证明。

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两个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力分别为6N和8N 的恒力,从静止开始运动5m,求每个做的功和合力做的总功。

练习与反馈课堂练习
思考与练习:
1、“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正功大于
负功”这两种说法正确吗?
2、
3、2、F=10N,S=2m. 求力 F 对物体所
做的功
5、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
方向成37°角斜上方的拉力F1=10N,在水
练习与反馈让学生巩固所
学的知识,教
师通过练习反
馈掌握学生的
学习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