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程序流程图
革兰氏阴阳性菌鉴别方法
革兰氏染色基本原理: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
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
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
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iodine)是常用的媒染剂。
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
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溶液配制:1.结晶紫染色液:(1)甲液:结晶紫2g,95%乙醇20ml。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特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以及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染色液(结晶紫、碘液、番红)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作(1)取无菌试管,加入适量的细菌培养液。
(2)用无菌镊子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
(3)用无菌盖玻片轻轻压在细菌培养液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4)用酒精灯对载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细菌固定。
2. 细菌染色(1)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上。
(2)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
(3)染色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4)用番红染液复染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3. 细菌观察(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使视野清晰。
(2)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形态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2. 革兰氏阴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红色。
3. 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4. 革兰氏阴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革兰氏染色实验步骤
.;. 革兰氏染色一.实验流程:1、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载玻片的一面用marker笔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确定菌液滴的位置)。
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除去油脂。
2、涂片:液体培养基:左手持菌液试管,在酒精灯火焰附近5cm左右打开管盖;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烧灼灭菌,等冷却后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涂直径2mm左右的涂膜,最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固体培养基: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再用接种环取少量菌体,涂在载玻片上,使其薄而均匀。
3、晾干:让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4、固定: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5、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报纸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液,染1min。
6、水洗:用水缓慢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
简单染色结束可观察细胞形态。
7、媒染:滴加1滴碘液,染1min,水洗。
8、脱色:吸去残留水,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紫色,立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3-5min,水洗。
至此,革兰氏染色结束。
二.染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都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都呈红色。
备注:1.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属(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等)、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为临床重要等病原菌。
2.革兰氏阴性菌:埃希氏菌属、枸橼酸菌属、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等)、莫拉菌属(卡他莫拉菌等)、奈瑟菌属(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罗菲不动杆菌等)、克雷伯菌属(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痢疾杆菌等)、黄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军团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血杆菌属(杜克雷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产气杆菌属、霍乱弧菌、阴沟肠杆菌等。
临微标本检验程序
一.临床常见兼性需氧革兰阳性球菌的简单鉴定流程图:革兰阳性球菌在空气中生长(+)(-)触酶厌氧球菌(+)(-)葡萄糖胆汁溶菌实验或奥扑托欣实验O F ( -) (+)微球菌葡萄球菌胆汁七叶泔肺炎链球菌DNA酶+ (-)血浆凝固酶D群链球菌溶血ɑ—+ 6.5% Nacl草绿色链球菌杆肽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霉素—S R —+马尿酸表葡腐生D群链球菌肠球菌属水解实验气球菌+ ——D群多糖抗原+ B群链球菌其他链PRY阴性球菌血清凝集牛链球菌D群链球菌抗原、形态排列+ _肠球菌属气球菌属注:杆菌肽试验的阳性结果是A群链球菌;由于排版设计不正式,因此打不出来,请同学们自己写上去!二.临床常见阴性球菌的简单鉴定程序:革兰阴性球菌空气中生长—+韦荣球菌属DNA酶_ +奈瑟菌属卡他布汉菌TM培养基上生长—+其他奈瑟菌ONPG 乳糖+ —解乳糖奈瑟菌葡萄糖麦芽糖+ —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三.临床常见革兰阳性杆菌的简单鉴定程序:革兰阳性杆菌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属芽孢诺卡菌属+ —(气生菌丝)—+ 空气中生长动力+ —分枝杆菌属诺卡杆菌需氧芽孢梭状芽孢杆菌杆菌(慢生长)(快生长)结核分枝杆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 —李斯特菌属空气中生长七叶甘(+)+ —触酶(+)葡萄糖发酵(+)MR(+)、VP(+)棒状杆菌属丙酸杆菌属丹毒丝菌属李斯特菌属糖发酵触酶(+)棒状杆菌丹毒丝菌属(G+ ,易脱色)四.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简单鉴定程序: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葡萄糖O/F 嗜血杆菌属葡萄糖O/FF O 军团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 F O 肠杆菌科不动肝菌属色杆菌科窄食单胞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属弧菌属无色杆菌邻单胞菌属金色杆菌巴斯德菌属不利用色杆菌属金氏杆菌属弯曲菌属不利用洛菲不动杆菌副百日咳鲍特菌产碱杆菌属腐蚀艾肯菌布鲁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鲍特菌属无色杆菌属四.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血液、骨髓标本硫酸镁葡萄糖肉汤(需氧培养)硫乙醇酸钠肉汤(厌氧培养)培养瓶子每日观察培养瓶中细菌生长情况无细菌生长有细菌生长现象继续培养7天仍无生长现象分离培养涂片革兰染色羊血琼脂平板(需氧培养)羊血琼脂平板(需氧培养)巧克力琼脂平板(二氧化碳培养)厌氧血琼脂平板(厌氧培养)真菌培养盲目接种发涂片结果报告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观察菌落形态涂片、染色观察发初步药敏结果报告无菌生长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触酶实验氧化酶实验、O-F实验、KIA、MIU 阴性报告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五.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定量培养离心沉淀快速检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直接计数菌落计数纯培养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硝酸盐还原实验TCT试验菌落特征、涂片染色初步报告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初步报告初步报告药敏试验最终报告六.生殖道标本检验程序:生殖道标本细菌培养涂片检查其他检查革兰染色免疫荧光染色血平板衣原体抗原检测暗视野镜检巧克力平板衣原体分离培养镀银染色支原体培养基初步报告最终报告最终报告七.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粪便标本或肛拭子直接涂片检查需氧培养革兰染色单染色增菌培养直接分离动力观察及制动实验碱性胨水GN增菌液或亚硒酸盐增菌液SS平板副溶血性弧菌TCBS平板或麦康凯平板选择性其他碱性平板分离或中国蓝平板平板或EMB初步报告结果菌落形态菌落形态菌落形态血清凝集血清凝集生化反应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最终结果报告八.呼吸道标本的检验程序:鼻咽拭子直接涂片检查常规检查白喉棒状杆菌培养百日咳杆菌培养革兰染色异染颗粒染色血平板血清斜面培养基鲍-金培养基巧克力平板鸡蛋培养基35℃3-5d麦康凯平板35℃8-10小时直接镜检35℃18-24小时菌落形态、涂片染色观察,初步报告初步报告亚碲酸钾血平板培养菌落形态、涂片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九.痰液标本细菌学的检验程序: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前处理肉眼观擦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涂片染色观察普通培养CO2培养普通培养初步报告35℃18-24h 18-24h 35℃18-24h菌落形态和涂片染色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最终报告十.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脑脊液标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罗-琴氏沙保弱培养基培养基显微镜镜检菌落、形态、生化、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最终报告十一.脓液及穿刺的细菌学检验程序:脓液、创伤分泌物及穿刺液涂片需氧培养厌氧培养革兰染色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隔绝氧气运送抗酸染色EMB或麦康凯厌氧琼脂平板初步报告菌落观察涂片、染色、纯培养、生化反应最终报告十二.组织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组织标本涂片或印片组织捣碎或匀浆器组织包埋革兰染色组织悬液美蓝染色荧光染色涂片染色增菌培养初步报告分离培养菌落鉴定生化鉴定最终报告。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出鉴定结果
粪便中细菌(肠道粪便菌)鉴定流程图
接种 24h MAC 无色、透明半透明菌落 KIA、MIU 可疑志贺菌 诊断学清 凝集 SS 中心黑色菌落 扁平无色半 透明蜡滴状 蓝绿 色 24h 米泔水样便
TCBS
黄色菌落
革兰染色 G-,鱼群排列的弧菌
疑似霍乱弧菌 疑似副溶血 上机 诊断学清 凝集
可疑沙门菌
涂片 固定 初染 经火焰固定
目的:1、杀死细菌;2、使菌体与玻片粘附 牢固;3、菌体蛋 白变性,易于着色。
使各成分着色
石碳酸复红溶液, 5min,水洗甩干
酸性酒精溶液, 2min,水洗甩干 亚甲基蓝溶液, 30s,水洗甩干
脱色
使各成分脱色,抗酸杆菌不易脱色
复染
镜检
复染各成分成蓝色
蓝色背景下,染成红色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并有分支趋向。
涂片 目的:1、杀死细菌;2、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 固;3、菌体蛋 白变性,易于着色。 使细菌各成分着色 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亲和力,更好地 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 的难易程度不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阳性细菌不 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易被脱色。 目的是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与未脱 色菌进行比较。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干粉培养基 1.5ml超纯水 充分溶解 阴性孔加50ul 棉拭子于培养 瓶中搅动数次
石蜡油液封
每空吸取50ul
混匀
取出棉拭子, 弃去
置35-37℃温箱孵育24小时
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
• 检验原理:用抗衣原体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多克隆 抗体分别固定于固相硝酸纤维 素膜,并和胶体金标记的另一 抗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及 其他试剂和原料制成,应用胶 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 体夹心的形式建立的衣原体检 测方法,用于女性宫颈和男性 尿道中沙眼衣原体抗原的检测。 结果判读
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程序流程图
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程序流程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程序流程图一、临床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定%NaCL葡萄糖血清凝集分群②-②+/-草绿色链球菌D群链球菌血浆凝固酶肠球菌属气球菌属精氨酸--革兰氏阳性球菌需氧培养溶血溶血①OP ①杆菌肽①胆汁七叶苷②胆汁七叶苷②CAMP ②③%NaCI ③胆汁七叶苷②-②-②+③-③-③+/-①+②+③+均-A群 B群 D群其他链球菌肺炎链草绿色链 D群链球球菌气球菌属山梨醇 /坚忍肠球菌①阿拉伯糖②甘露醇③山梨醇-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新生霉素S)腐生葡萄球菌(新生霉素R)+非肠球菌属乳糖马肠链球菌二、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见图观察平板上菌落特征(特殊形态、漫延生长、拉丝、溶血、荧光、色素等)②— 革兰氏阴性杆菌 氧化酶(—) KIA 葡萄糖O/FO/-) 肠杆菌科 动力①苯丙氨酸②VP 试验②- ②-②麦芽糖迅速分解 ③甘露醇④DNA 酶 (G-球杆菌)(25%氧化酶+)②+ ②- ③- ③+ ④+ ④-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 霍尔德氏菌(93%氧化酶阳性)埃希菌属 变形杆属菌 克雷伯氏菌属志贺氏菌属 (漫延生长) (动力-) 沙门氏菌属 普罗威登氏菌属 沙雷氏菌属枸橼酸杆菌属 摩根摩根氏菌 (DNA 酶+) 迟缓爱德华菌 (吲哚+,尿素+, 哈夫尼亚菌属耶尔森氏菌属 糖醇反应差) (蜂房哈夫尼亚)(G-短小杆菌 肠杆菌属37℃动力(—)25℃动力(+) 尿素(+)4℃生长 糖醇分解/黄色素 阴沟肠杆菌聚团多源菌 产气肠杆菌 板畸肠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氧化酶(+) KIA 葡萄糖O/FO/-)弧菌科动力①嗜盐试验 ②肌醇 ③O/129敏感试验 ④TCBS 生长(端鞭毛)(菌落产生 亮黄色色素)莫拉氏菌 (G-球杆菌,SS 不生长, 菌落细小, 不分解任何糖类)①- ①- ①+/-②- ②+ ②- ④- ④- ④+③R ③S/R ③S 气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 弧菌属 (76%有β溶血) (无β溶血)(周鞭毛, 蛋白胨肉汤 中以上不分解任何糖 类)三、临床常见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革兰氏阳性杆菌 抗酸染色(18℃--20℃有动力,倒伞形,狭窄溶血环,H 202+)李斯特氏菌+ -+/- ++ - 普通血平板生长芽胞杆菌梭状 奴卡氏菌 (血平板呈粉末状 生长,菌落不易挑 起,有菌丝)(G+着色不匀,有异染 颗粒,毒力试验阳性, 结合临床症状考虑 是否为白喉棒状杆菌)红斑丹毒丝菌 (G 染色易脱色,H 2S+ 感染特征)丙酸杆菌棒状杆菌红斑丹毒丝菌糖分解/触酶。
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定程序
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定程序1.概述革兰阳性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大部分可厌氧生长或需氧生长,有兼性需氧菌如葡萄球菌、口腔球菌,有微需氧菌如气球菌,有专性需氧菌如微球菌和差异球菌。
革兰阳性球菌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作为少数的重要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主要是引起化脓性炎症。
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包括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口腔球菌属、明串珠菌属、气球菌属等,前4种属为临床常见分离菌,除此外的其他几种很少被分离出来,多属于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的正常菌群。
2.分类革兰阳性球菌进一步可通过排列方式、培养特性、对氧需求及生化反应等加以区分属别。
常见菌如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初步分类可以根据触酶试验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类,触酶阴性为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触酶阳性为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
3.临床常见致病菌的常规鉴定3.1.葡萄球菌属3.1.1.菌落及形态特征:革兰阳性球菌,菌体较链球菌大,单个散在分布或成簇的葡萄串状,无鞭毛、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极幼龄可见)。
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呈中等大小、扁平、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菌落,颜色可有金黄色、白色、乳白色和柠檬黄色,部分有明显的β溶血。
3.1.2.生化特征:触酶试验阳性,动力阴性,在6.5g/LNaCL中生长,厌氧葡萄糖产酸阳性,对红霉素(0.4ug/ml)和杆菌肽(0.04ug/ml)耐药。
对糖类的发酵反应很不规则,大多数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一部分能分解乳糖及甘露醇。
分解糖后产酸不产气,不产生吲哚,甲基红反应一般为阳性,V-P反应大多为阳性,能分解尿素而产氮。
测定血浆凝固酶可初步将葡萄球菌属分为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3.1.3.鉴定步骤:菌落涂片→分纯→触酶试验阳性→仪器鉴定或手工生化鉴定并做药敏试验。
3.1.4.检验结果解释与分析3.1.4.1.由于葡萄球菌分布广泛,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将其定为致病菌时应慎重。
革兰阳性菌的鉴定操作
2、触酶阴性,可初步判断 为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
Staphaurex胶乳凝集试验是一种鉴定 金葡菌的快速、简便的商品化直接凝集 试验。 基本原理是在纸板或玻片上滴加包被有纤维蛋 白原和IgG抗体的聚苯乙烯胶乳,然后用接种 环挑取待鉴定的新鲜培养物加入混匀出现凝集 块现象为阳性。
杆菌肽(Bacitracin)试验
CAMP试验
无乳链球菌
马链球菌 β 溶血
血清分群诊断: A、B、C、D、F、G
G+球菌 触酶 - 七叶苷:-或+ 6.5%Nacl:- γ BAP溶 血 上机 α Optochin试验
链球菌属
β
乳胶凝集或CAMP 阳 性 B群链球菌 其他上机
敏感
杆菌肽 敏 感 A群链球菌 G+矛头状双球菌 、脐窝状菌落 肺炎链球菌
小、黄色菌落;镜下呈四 联、八叠排列细菌 葡萄糖发酵 - 报微球菌属
+
24hβ溶 血
金黄色葡萄球 菌
上机
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概述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是一群触酶实验阴 性、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 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可引起 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 、脑膜炎、产褥热以及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该菌属种类繁多,目前临床上仍沿用Lancefield 血清学方法分为A、B、C、D、E、F、G群,或根 据其在血平板上的溶血现象进行分类(β 溶血或完 全溶血、α 溶血或草绿色溶血、γ 溶血或不溶血)
无芽孢,无鞭毛,革兰染色阳性。
菌落特征: 生长在血琼脂平板或哥伦比亚血平板上的菌落圆形,表面光滑、灰白色、边缘 整齐、半透明,开始扁平以后中心塌陷,呈脐窝状,具体呈矛头状成双排列。 该菌Optochin敏感,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革兰阳性菌感染及鉴定 ppt课件
2. 根据抗原结构(C多糖抗原)---- A、B、C、D、E、F等 20群
3. 根据生化反应----需氧、兼性厌氧、厌氧等
20
根据溶血现象分为3类
21
医学常见链球 菌
22
一、A群链球菌 group A streptococcus
23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G(+),无芽胞,无鞭毛, 培养早期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
7
5. 葡萄球菌属的分类
8
新生霉素敏感试验
新生霉素敏感的金葡菌
新生霉素敏感的表皮葡菌
新生霉素不敏感的腐生葡菌
9
血浆凝固酶实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
-
10
(二)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①酶 ② 毒素 ③ 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
11
1. 致病物质
凝固酶:使血浆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
27
(2) M蛋白
是A群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含M蛋白的链球 菌具有抗吞噬和抵抗细胞内杀菌作用;与某些超敏反应 疾病有关。
(3) 肽聚糖
A群链球菌的肽聚糖具有致热、溶解血小板、提 高血管通透性和诱发实验性关节炎等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8
(4) 致热外毒素
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致热外毒素抗原 性强,具有超抗原作用,对兔有致热性和致死性。
革兰阳性菌感染及鉴定
1
球菌
coccus
2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G(+),分布广泛。 大部分为腐物寄生菌,不致病 。 对 人 类 致 病 的 主 要 是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引起化脓性感染,亦可引起败血症。
革兰阳性球菌
L. Margulis 的真核细胞共生起源假说
三 原 界 系 统
三 域 学 说 的 建 立
利用16S 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的美国科学家
Carl Woese 16S rRNA——分子计时器(molecular chronometers)或 分子尺、或进化钟(evolutionary clock)
1、生物界的分类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200万种,其中微生物超过10 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因已知微生物仅 10%,已开发利用的是已知的1%。) 在生物进化历史过程中演化形成生 物种类和种群的多样性。 生物分类就是通过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 示各类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系统发生关系,编制分类系统, 还原生物的自然历史位置。
第四节 二、数值分类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菌分类的方法
原理是根据数值分析,借助电子计算 机,将拟分类的细菌按其性状相似程度归类定 位。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一、伯吉氏系统学手册 二、原核生物 三、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
四、国际著名的菌种保藏机构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六节 一、分类培养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在认识发展过程的不 同阶段存在对生物分 类的不同观点。 如:二界系统、三界 系统、四界系统、五 界系统、六界系统和 三原界系统直至三域 学说.
三原界系统是1978年由R.H.Whittaker和 L.Margulis提出的。
所有生物存在一个共同祖先,由它分三条进 化路线,就形成了三个原界:古细菌 (Archaebacteria)原界、真细菌(Eubacteria) 原界、真核生物(Eucaryotes)原界. 内共生学说——主要是L. Margulis的贡献.
医院微生物室革兰氏阳性球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XXXX医院微生物室革兰氏阳性球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2 适用范围3 工作职责4 检验步骤4.1 培养特性4.2形态与染色4.3 生化反应5 药敏实验6 结果报告7 注意事项1 目的规范革兰氏阳性球菌鉴定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各类痰、尿、粪、脓液、血、拭子、分泌物、静脉导管、气管穿刺抽取的痰液等标本。
3 工作职责检验人员严格执行本程序。
4 检验步骤4.1 培养特性一般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置于有氧环境中培养,痰、拭子和脑脊液标本接种后置于含5% ~ 10% CO2环境中培养,分3区划线接种。
不同革兰阳性球菌的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各异,溶血与否也有助于鉴定,根据上述特征,可初步推测革兰阳性球菌的种类。
4.2形态与染色选择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染色、镜检,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并估计标本中大致的含菌量。
镜下可见革兰染色阳性、菌体形态圆或卵圆形,成对、四联、成链状或不规则排列。
4.3 生化反应可依据细菌的菌体染色形态、菌落特性以及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作出初步鉴定。
最后鉴定则要进行生化反应及终末代谢产物检查。
生化试验主要包括触酶试验、多种糖类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和硫化氢试验等。
目前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鉴定革兰阳性球菌。
5 药敏实验5.1 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包括药敏实验。
5.2 采用其它鉴定系统则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用血琼脂药敏平板,抗生素选用参考CLSI的标准。
6 结果报告所有的标本如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应尽可能鉴定至种,报告“XX 菌生长”。
7 注意事项7.1 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注意生物安全防护,要戴口罩和手套。
7.2 所有报告结果后的标本及污染物,必须经高压灭菌、焚烧或浸泡杀菌剂中。
7.3 若送检途中培养瓶不慎打破,应封锁现场,进行消毒处理。
7.4 标本运送应采用密封容器。
7.5 肺炎链球菌根据其独特菌落形态(肚脐样菌落)、染色特点、胆汁溶菌试验阳性及对奥普托新敏感进行鉴定。
革兰氏阴性杆菌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革兰氏阴性杆菌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操作程序
1 检验目的
做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查找于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以及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2 原理
使用梅里埃ATB微生物鉴定系统,原理见鉴定系统操作规程。
3 标本要求
(1)标本类型:血液,骨髓,脑脊液,胸水,腹水,尿液,等体液;痰液,前列腺液,脓液,组织分泌物或穿刺液等。
(2)标本采集:见标本采集手册
(3)标本储存和运输:室温放置,室温运输并立即送检。
(4)标本拒收状态:非无菌方式采集的标本或未按要求部位采取的标本。
4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均使用灭菌器皿盛放标本
5 试剂
(1)试剂名称:革兰氏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平板、中国蓝平板、SS平板、柯玛嘉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6仪器设备:
(1)接种针、接种环、酒精灯
(2)梅里埃ATB药敏鉴定仪
(3)显微镜、SPX-150B型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天平
7 校准程序
(送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所校准)
8 操作步骤
9质量控制:
参加我科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各项质量控制活动10患者检验结果的可报告区间
细菌鉴定到种或属,同时报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1 临床意义:
为医生提供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程序流程图一、临床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定
%NaCL
葡萄糖
血清凝集
分群
②-②+/-
草
绿
色
链
球
菌
D
群
链
球
菌血浆凝固酶
DNA酶
肠球菌属气球菌属
精氨酸
+-
+-
革兰氏阳性球菌
需氧培养
α溶血溶血溶血
①OP ①杆菌肽①胆汁七叶苷
②胆汁七叶苷②CAMP ②
③%NaCI ③胆汁七叶苷
②-②-②+
③-③-③+/-
①+②+③+均-
A群B群D群其他
链球菌
肺炎链草绿色链D群链球
球菌
气球菌属
山梨醇
坚忍肠球菌
①阿拉伯糖②甘露醇③山梨醇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新生霉素S)
腐生葡萄球菌
(新生霉素R)
非肠球菌属
乳糖
甘露醇
马肠链球菌
—
二、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见图
观察平板上菌落特征(特殊形态、漫延生长、拉丝、溶血、荧光、色素等)
②— 革兰氏阴性杆菌 氧化酶(—) KIA 葡萄糖O/F
O/-) 肠杆菌科 动力①苯丙氨酸②VP 试验②- ②-
②麦芽糖迅速分解 ③甘露醇
④DNA 酶 (G-球杆菌) (25%
氧化酶+)②+ ②- ③- ③+ ④+ ④-
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 洋葱伯克 霍尔德氏菌
(93%氧化
酶阳性)
埃希菌属 变形杆属菌 克雷伯氏菌属
志贺氏菌属 (漫延生长) (动力-) 沙门氏菌属 普罗威登氏菌属 沙雷氏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摩根摩根氏菌 (DNA 酶+) 迟缓爱德华菌 (吲哚+,尿素+, 哈夫尼亚菌属
耶尔森氏菌属 糖醇反应差) (蜂房哈夫尼亚)
(G-短小杆菌 肠杆菌属 37℃动力(—)
25℃动力(+) 尿素(+)4℃生长 糖醇分解
/黄色素 阴沟肠杆菌 聚团多源菌 产气肠杆菌 板畸肠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氧化酶(+) KIA 葡萄糖O/F
O/-) 弧菌科
动力①嗜盐试验 ②肌醇 ③O/129敏感试验
④TCBS 生长 假单胞菌属(端鞭毛)
黄杆菌属(菌落产生 亮黄色色素) 莫拉氏
莫拉氏菌 (G-球杆菌,
SS 不生长, 菌落细小, 不分解任何
糖类)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④- ④- ④+
③R ③S/R ③S 气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 弧菌属 (76%有β溶血) (无β溶血)
产碱杆菌属 (周鞭毛, 蛋白胨肉汤 中以上
不分解任何糖 类)
三、临床常见革兰氏阳性杆菌鉴定
革兰氏阳性杆菌 抗酸染色
(18℃--20℃有动力,倒
伞形,狭窄溶血环,H 2
02+)
李斯特氏菌
+ - +/-
+
+ - 普通血平板生长
芽胞杆菌
梭状 分枝杆菌奴卡氏菌 (血平板呈粉末状 生长,菌落不易挑 起,有菌丝)
棒状杆菌(G+着色不匀,有异染 颗粒,毒力试验阳性, 结合临床症状考虑 是否为白喉棒状杆菌)
红斑丹毒丝菌 (G 染色易脱色,
H 2S+ 感染特征)
丙酸杆菌
棒状杆菌
红斑丹毒丝菌
糖分解/触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