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实验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2.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三、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2.选用较小固体颗粒实验的目的(易均匀受热)3.水浴法加热固体熔化的条件(固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四、实验分析1.熔化前后的图像的倾斜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给烧杯加热,而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与烧杯壁上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五、实验结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态;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实验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三、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便于观察像与另蜡烛在水平桌面上重合)2.实验在较暗处做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应与物体同侧四、实验分析1.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体现了等效代替法)2.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形成,以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做此实验时在桌面辅一张白纸的目的(留实验痕迹,便于测量)4. 实验中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的目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选用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6. 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五、实验结论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天津初中物理考点总结归纳
天津初中物理考点总结归纳在天津初中物理考试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掌握。
下面将对这些考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帮助大家有效地备考。
1. 物理基础知识考点在物理基础知识方面,初中物理考试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1.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包括物质的三态、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等基本概念。
1.2. 运动和力:主要考察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等基本概念,以及力的作用、力的合成等力学知识。
1.3. 声、光的特性:主要考察声音、光线的传播规律、声音、光的反射等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考点物理实验操作是初中物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常见的实验操作考点包括:2.1. 如何使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如使用尺子、卷尺等仪器进行长度测量,使用天平、弹簧测力计进行质量和力的测量等。
2.2. 如何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如如何用图表表示实验数据、如何计算平均值、如何进行误差分析等。
3. 物理公式的应用考点在初中物理考试中,物理公式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
常见的物理公式有:3.1. 动力学公式:如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等。
3.2. 功和能量公式:如功=力×位移、动能=½×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平方等。
3.3. 光学公式:如焦距公式:1÷焦距=1÷物距+1÷像距等。
4. 初中物理实际问题的解决考点在初中物理考试中,常常出现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常见的实际问题包括:4.1. 运动相关问题:如求解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中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未知量。
4.2. 力相关问题:如求解物体所受合力、重力,力的合成等问题。
4.3. 光学相关问题:如求解物体的位置、物体与镜子之间的距离等问题。
以上是天津初中物理考点的总结归纳,希望能对大家在备考中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汇总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以下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些常见考点。
一、实验室安全
1.实验室规章制度
2.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和危险操作的警示符号及其含义
3.实验室安全知识,如防止火灾和意外事故的基本措施
二、实验仪器的使用
1.常见的实验仪器,如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螺旋测微器等的使
用方法和读数技巧
2.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仪器的保管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三、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测量误差的计算和减小、数据的整理和归纳
2.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曲线的拟合、数据的比较和推论
四、实验设计与测试
1.实验设计,包括问题的提出、实验步骤和方法的设计、实验时的注
意事项等
2.实验测试,包括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等
五、物理现象和实验原理
1.各种物理现象的实验表现和实验原理
2.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压力和面积的关系、电流和电压的关
系等
六、实验探究与实验报告
1.实验探究,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
等
2.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七、实验中的物理量测量和计算
1.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如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
2.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如功率的计算、速度的计算等
以上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主要考点,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和进行实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实践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中考必考20个实验专题分类汇总及专题练习含答案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1.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3.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欧姆定律;5.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6.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7.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1.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建构密度的概念;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5.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7.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8.探究阿基米德原理;9.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
初中物理光学实验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梳理和练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3.光学实验专题复习(3课时)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一、知识考点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实验器材平面镜、纸板、激光电筒、、笔。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把平面镜放在桌面上,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②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和的路经;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用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路经;④取下纸板,用分别测量两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下表中;⑤把纸板一半向前折或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r1 30°30°2 45°360°(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实验结论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 ; (3)反射角 入射角。
二、解答方法 做到“七会”:1.会提出探究的问题;2.会选择实验器材;3.会安装实验装置;4.会设计实验表格;5.会操作实验步骤;6.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7.会对实验进行评估。
三、典型例题例题.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用激光手电、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和量角器做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从这些数据得出的结论是:(1)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光线_____ 法线;入射角增大,反射角________ ;(2)反射角_______ 入射角。
(填“大于、小于、等于”); (3)当把纸板B 向后折,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4)入射光线垂直平面镜时,反射角为_______ 度。
四、达标检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450 450 300 300 6006001.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动的E、F两部分组成。
初中物理知识点专项专题17 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解析版)
专题17 伏安法测电阻➢ 核心考点: 【实验目的】 测未知电阻的阻值 【设计并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实验原理:IU R =3.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电压表的示数U ,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公式IUR =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分别记录对应的值。
实验次数123456电流I/A 00.150.190.280.40.6电压U/V 00.81 1.423电阻R/Ω5.35.3 5550.7550.25【拓展实验】(5)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进行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如下所示:【分析数据】①将测得的定值电阻阻值进行求平均值:554321RRRRRRx++++=Ω=5555555Ω+Ω+Ω+Ω+Ω=②不能将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值进行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电阻受温度的影响,是变化的。
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如下:【实验结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和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无关;灯泡的电阻不是固定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交流与讨论】(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规格的选取:电源点电压U小灯泡额定电压U L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R LLLLUUURR-=滑所选滑动变阻器最小阻值:LLL RUUUR-=滑所选滑动变阻器:滑滑RUUURLL-≥L (3)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应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小灯泡额定电压。
(4)电压表示数小于(或大于)小灯泡额定电压时,滑片移动方向的判断:应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或变大)。
(5)实验时多次测量的目的:①定值电阻:获得多组数据求平均值,减小误差;②小灯泡:获得多组数据,探究灯丝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6)电路故障分析。
初中物理“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知识点总结
“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知识点“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知识点)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1)实验目的是:观察水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2)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量散失.(3)如图2所示的是小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是沸腾时的情况.的示意图,其中(a)是沸腾时的情况.)下表是小华记录的数据.(4)下表是小华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不可靠的数据是3min时94℃,测得水的沸点是98℃,理由是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由是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时间/min 0 10 2 3 4 5 6 7 8 温度/℃90 92 94 94 96 98 98 98 98 (5)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信息给予题;图析法.专题:实验题;信息给予题;图析法.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水在沸腾时有剧烈而明显的现象和而水在沸腾时有剧烈而明显的现象和分析:(1)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温度保持不变的明显规律.温度保持不变的明显规律.)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2)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3)能区别开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4)水沸腾之前,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应该是不断升高的.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沸点.(5)水在沸腾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应该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升高的等于沸点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将保持不变.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将保持不变.解答:解:(1)水在沸腾时有剧烈的现象:翻滚、冒气泡并且气泡会在上升的过程中有大小的变化,并且有很容易观察和发现的明显的规律,那就是温度会保持不变.的变化,并且有很容易观察和发现的明显的规律,那就是温度会保持不变.而实验则是要观察并记录下它们来.而实验则是要观察并记录下它们来.故答案为:现象;温度变化.故答案为:现象;温度变化.(2)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节省加热时间.)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节省加热时间.故答案为:减少热量散失.故答案为:减少热量散失.(3)水沸腾后,容器内水的温度基本一致,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水压逐渐减小,从而使气泡逐渐增大,符合这一现象的只有(a)图.故答案为:(a)(4)水在沸腾前温度应一直升高,从表格中数据可知,从第2分钟时,水的温度是94℃,,而第3分钟水的温度没有改变,说明第3分钟的数据不可靠;分钟的数据不可靠;分钟,第第5分钟之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共5分钟,℃.温度是水的沸点,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故答案为:3min时94℃;98℃;水沸腾时温度不变.(5)水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呈总体上升的趋势,排除C、D选项;水在沸腾时,选项继续升高,不合题意.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但A选项继续升高,不合题意.故选B.。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第二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
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
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
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 设计实验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烧杯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发现一段时间后,烧杯内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
说明液体可以凝固。
9. 设计实验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将蜡油放在小烧杯中并一起放到冰块上,在装有蜡油的烧杯中放入温度计,一段时间后发现蜡油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计示数一直在降低且烧杯底部的冰块熔化,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初中物理必背的20个实验汇总(含解析考点)
初中物理中考必须掌握的20个实验(详解附考点方向)实验一、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②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③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④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的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4.液体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
更多资料及电子版在公众号:学习笔记君【实验补充】(1)液体沸腾需要一定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3)液体的沸点还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考点方向】: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6、水沸点98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水沸腾时,烧杯内上升的气泡由小变大,因为上升过程中,水对气泡压强变小。
11、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吸热能力的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相同的酒精灯2个、烧杯(80ml、分别盛60g的水和食用油)2个、温度计2支、铁架台2个、石棉网2个、火柴、机械停表【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在两个铁架台的底座上各放一个规格相同的酒精灯,调好铁圈的高度,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2020年中考物理-《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和计算》考点+训练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力学中重要的实验,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是初中物理学生能灵活掌握的技能,中考中,杠杆平衡是重要的一个考点,各省市在历年考试中都有题出现。
一、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实验器材与装置图: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2、实验操作(1)调节杠杆平衡:调节杠杆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实验前平衡螺母左高左调,右高右调;(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3)根据钩码的质量,分别算出左、右两端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1、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填入表格;(4)改变钩码个数或改变钩码在杠杆上的位置继续实验,再做两次并分别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交流反思(1)实验前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造成的影响;(2)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取力臂;(3)平衡螺母的作用是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4)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5)将杠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但一定要注意沿竖直方向拉动,以便测量力臂;如果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仍保持杠杆平衡,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因为力臂会变小;(6)数据分析时,要注意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计算,但可以进行乘除法计算,如不能进行F 1+L 1的计算,可以进行F 1L 1的计算。
4、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数学表达式:F 1l 1=F 2l 2或1221F L F L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n 倍,动力就是阻力的1n) 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1、题型分析 (1)已知F 1、F2、L 1、L 2四个量中的三个计算第四个量,通过将F 1l 1=F 2l 2变形,再直接带入求解即可。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实验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实验汇总实验一测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常考点1.实验原理:________2.实验测量器材及作用(小车、斜面、金属片、停表、刻度尺)①金属片的作用:确保小车终点始终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计时。
②停表的作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③刻度尺的作用:测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3.在放置斜面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要较小,因为斜面的倾斜程度太大会使小车滑行太快,不方便计时4.物体运动距离的确定:在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测量。
5.路程s(估读分度值下一位)和时间t的读取。
6.小车从斜面顶端(不计摩擦)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机械能及其转化: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7.小车在各阶段的速度大小的判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8.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9.实验数据处理。
10.多次测量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实验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常考点1.实验测量工具:停表、温度计2.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从下到上;拆除顺序:先用灯罩灭酒精灯,然后从上到下3.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4.研究对象应选取小颗粒(粉末状)固体①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试管壁或底;②被加热固体尽可能用粉末状,这样受热均匀5.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使其熔化过程放缓,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
6.使用搅拌棒的作用: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7.使用石棉网的作用: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8.收集多组实验数据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9.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及热量的变化规律。
10.曲线图的绘制及熔化时间的判断。
11.根据表格数据或曲线图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某温度下的状态。
12.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3 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物质先变软再变稠,然后变稀温度一直在升高。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中,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培养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本学期的实验题知识点。
一、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某种介质传播。
在室内,声音的传播路径是多样的,要考虑声音的反射、衍射、绕射等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光电门或者超声波探测仪等器材来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
其中,传导是固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对流是流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辐射则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热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热电偶或者红外线热像仪等器材来测量热的传递。
三、电路知识
电路知识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制作简单电路来演示各种现象。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物理学中基础的知识点。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使用反射镜或者玻璃棱镜等器材来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
并且
需要注意光的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五、机械工作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能够使用小工具来组装机械产品。
同时,
也需要了解各种机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来理解物理学中各种知识点,并且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对于每一个实验探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而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基本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1、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3、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4、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5、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7、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8、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9、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理想模型法光线、法线、磁感线都不是实际存在的,它们的引入采用的都是理想模型法。
三、转换法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7、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四、实验推理法1、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2、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五、等效替代法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如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替代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用滚轮法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法1、研究电流时,用“水流”类比“电流”。
初中物理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归类复习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一、测量的理论(一)测量本质测量就是一种比较。
为了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就叫做________ 。
为了便于交流,人们制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单位体系——“国际单位制”,简称“SI”。
请填写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下各物理量的主(二)误差理论1、误差与错误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都会有误差,误差是________(能/不能)绝对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
2、影响误差的因素(1)测量的工具。
测量所用的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陷越深______。
(2)测量的方法。
(3)估读。
测量总要估读,因而测量总要产生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设计更科学的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2)多次测量,取__________,是减小误差的重要方法。
注:1)“多次测量”,通常要有三次;2)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数位必须与测量值的数位一致。
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以下七个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与假设;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7、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在学习和科研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试题中,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出现。
一是通过描述相关情境,直接提出相关问题。
这是一问题就是我们下面解题时要围绕的核心,所以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能偏题。
二是要人们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应根据试题描述的情境,合理地提出问题,不可随意发散。
这种情况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较多,考试时则较少出现。
(二)做出猜想与假设由于“猜想与假设”的发散性,故在考试中较少出现。
我们强调的是“猜想与假设”必须是在试题情境的基础上合理作出,反对随意猜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考查的重点。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题型及考点全面梳理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题型及考点全面梳理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热学部分的实验是理解热学概念和规律的重要途径。
热学实验题型丰富多样,考点也较为集中。
接下来,让我们对初中物理热学实验的题型及考点进行一次全面梳理。
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这个实验的器材通常包括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海波(或石蜡)等。
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一般按照“从下到上”的原则。
2、温度计的使用,包括温度计的量程选择、读数方法以及测量时玻璃泡的位置。
3、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分析固体熔化的特点,比如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4、比较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
题型示例:(1)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小明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50 52 54 56(2)如图是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该固体是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分钟。
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有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中心有孔的纸板、秒表等。
考点包括:1、实验装置中各器材的作用,如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2、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沸点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但气压不同,沸点也会不同。
4、绘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即温度保持不变。
常见题型:(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某组同学记录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
初中物理中考必考的20个实验汇总(齐全含解析考点方向)
初温/0C
末温 /0C
升高的温度 /0C
加热时间 /min
水
60
20
45 25
6
食用油
60
20
68 48
6
【实验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__食用油__的温度升高的 较大。
【考点方向】: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通过温度变化快慢来反映吸热能力的强 弱;) 2、实验液体的选择: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3、选择相同的热源目的是:以保证相同加热时间释放的热量相同。 4、使用电加热器代替酒精灯的好处:易于控制产生热量的多少。 5、实验中不断搅拌的目的:使液体受热均匀。 6、描述物体吸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比热容 7、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大 的升高的温度低。 8、做哪些实验还能用的此实验器材?答:水的沸腾实验;焦耳定律(探究电流产 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这一原理。
(4)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汽化方式
蒸发
沸腾
异同点
不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
同
发生
点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只在沸点时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考点方向】: 1、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由图像描点,水沸腾时特点: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3、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改进:①用温水;②减少水的质量; 4、石棉网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5、酒精灯拿开后,沸腾继续,原因:石棉网有余热,水断续吸热; 6、水沸点 98 度,原因:低于 1 个标准大气压。 7、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8、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 失。 9、安装装置时顺序:自下而上。 10、水沸腾前,烧杯内上升的气泡是由大变小的;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考点总结与反思
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考点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1. 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重点
测量工具的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
基本电路连接:电池、灯泡、开关等。
简单机械:滑轮、杠杆等。
2.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重点
药品取用与称量:固体、液体药品的正确取用,天平的使用。
实验器材的使用: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等。
物质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如氧气的制备,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
3. 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调焦,装片制作与观察。
生物材料的处理与观察: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等。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二、反思
1. 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态,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
2.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不熟练,需要加强日常的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
3. 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 部分实验器材老旧,需要及时更新和维修,以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及时更新和维修实验器材。
同时,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考点总结自整理
(九年级)热学和电学实验常考点总结一、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器材和安装(器材:铁架台、酒精灯、铁圈和石棉网、烧杯和水、纸板和温度计、秒表;安装的顺序:自下而上)2.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使用:①选: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②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③看: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3)读数:注意温度计液柱的液面在零上还是零下温度,测量结果要记录数值和单位。
3.气泡的变化:沸勝时气泡上升变大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一是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二是减少水的质量;三是盖纸板5.水沸点低于100度原因: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6.绘制沸腾温度一时间图象(描点法)7.沸点的判断(沸腾时温度不变)8.总结水沸腾的现象条件特点:①现象:有大量“白气”产生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气泡不断上升变大;②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收热量;③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9.烧杯上面纸板的作用:缩短加热时间;(如果加的是厚纸板会使杯内气压升高,从而提高沸点)10.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气压越大,液体沸点越高11.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2.沸水降温至室温,温度变化特点:先快后慢。
13.若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原因:火力太小,吸收热量小于热损失。
14.烧杯的纸盖上留有两个小孔,穿过温度计的那个孔作用:固定温度计。
另外一个孔的作用是:使水面上方大气压强与外界相同,使水的沸点测量值更准确;若不留小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如果没有小孔,会使里面气压增大,测出的水的沸点偏高。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铁圈和石棉网、烧杯和水、试管、温度计、秒表等2.实验测量工具:秒表和温度计3.实验选用较小颗粒的固体的原因:受热均匀;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颗粒充分接触,测量更准确;4.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5.实验装置组装顺序:从下到上6.水浴加热法的优点:保证物体受热均匀7.对温度-时间图像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如:晶体与非晶体、熔点、物体状态、加热时间等的判断)8.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9.实验结论:晶体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也要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考点+例题+习题
电学实验电与磁专题复习一、电学实验主要考查内容总结:1、实验原理、电路图的设计与连接;2、器材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故障分析;3、实验操作方法、电表读数、表格设计;4、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5、实验结论;6、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等。
二、考点解析(一)电路的选取1.电流表内外接法选取(1)基本电路(2)电路的对比 连接方式误差来源 测量值与真实值关系 适用范围 外接法 电压表分流电流表的读数大于流过待测的电流,故:R 测<R 真测小电阻 内接法 电流表分压 电压表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故:R 测<R真测大电阻 (3)判断方法①直接比较法:当待测电阻Rx 较小且远小于电压表内阻Rv 时,应选用外接法;当待测电阻Rx 较大且远大于电流表内阻R A 时,应选用内接法。
②临界值法:当待测电阻R x <V A R R 时,视Rx 为小电阻,应选用外接法;当R x >V A R R 时,视Rx 为大电阻,应选用内接法;当R x =V A R R 时,两种接法均可。
2.滑动变阻器分压式、限流于接法选取(1)基本电路(2)电路的对比调节范围限流式电路 分压式电路 电压调节范围 U RR U R x x →+ 0→U 电流调节范围 x x R U R R U →+ 0→xR U 说明:U 为电源端电压,R 为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Rx 为待测电阻阻值。
(3)判断方法①负载电阻Rx 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 ,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②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③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④负载电阻的阻值Rx 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 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⑤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总功率较小。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初二物理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B 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1.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归纳
1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2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
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3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4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5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6类比归纳法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7理想模型法
1.光线
2.磁感线
3.杠杆
4.匀速直线运动
5.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