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交换路由协议

交换路由协议交换路由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可以帮助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通过各种方式发现网络拓扑,并决定下一跳路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交换路由协议,包括RIP、OSPF、BGP以及EIGRP。
1.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最早出现的交换路由协议之一。
它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能够自动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
RIP最初使用的是RIP v1协议,后来进化为RIP v2协议,支持更多功能和更高的可扩展性。
RIP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但由于其较为简单的设计,不适合在大型复杂网络中使用。
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交换路由协议。
它能够通过洪泛(flooding)方式传递链路状态信息,计算网络中最短路径,并支持构建层次结构路由体系。
OSPF使用开销(cost)作为路径度量标准,可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并具备较高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OSPF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适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ISP)网络。
3. 边界网关协议(BGP)是一种基于向量的交换路由协议,主要用于互联网中的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交换。
BGP协议通过路径属性(path attributes)和路由策略(route policies)控制路由选择和传播,支持多路径和路由策略的灵活配置。
BGP是一个复杂的协议,具有较高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大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4. 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是思科系统开发的专有交换路由协议,适用于运行思科设备的网络环境。
EIGRP采用混合距离矢量与链路状态的路由算法,在传输路由信息时只发送必要的更新,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
EIGRP还支持快速收敛和较高的可靠性,适用于企业级网络环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交换路由协议,每种协议都具有其特定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选取合适的交换路由协议可以根据网络规模、复杂度、性能需求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路由协议的分类

路由协议的分类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传递路由信息的协议。
它们用于确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路径,并且根据网络拓扑、链路状态和其他因素来选择最佳路径。
根据其工作方式和策略,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
管理员需要显式地指定网络设备要遵循的路由路径。
这些路由将保持不变,除非管理员主动更改配置。
静态路由协议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且对网络带宽要求较低。
然而,当网络发生故障或拓扑更改时,静态路由协议无法自动适应变化,需要手动重新配置。
2. 动态内部网关协议(IGP):动态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
自治系统是指由统一管理的网络设备组成的网络。
动态IGP协议可以帮助网络设备在自治系统中学习和交换路由信息,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动态IGP协议包括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3. 动态外部网关协议(EGP):动态外部网关协议是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当一个自治系统需要向另一个自治系统发送数据包时,动态EGP协议可以使用自治系统之间的前缀和路由信息来选择最佳路径。
常见的动态EGP协议包括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它是互联网中最重要的路由协议之一。
4. 路径向量协议:路径向量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或自治系统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它使用路径向量数据结构来描述路由路径,其中包含了到目的地的前缀和下一跳地址等信息。
路径向量协议可以提供更好的可伸缩性和弹性,并能防止路由环路的发生。
常见的路径向量协议包括BGP和RIP。
总结起来,路由协议可以根据其工作方式和策略进行分类,包括静态路由协议、动态内部网关协议(IGP)、动态外部网关协议(EGP)和路径向量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工作原理

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工作原理如下:
1. RIP路由协议:RIP协议最初是为Xerox网络系统的Xeroxparc通用协议而设计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协议。
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
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丢弃。
2. OSPF路由协议:OSPF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主要应用于较大规模的网络环境中。
与RIP不同,OSPF协议通过路由设备间的链路状态交换,生成网络中所有设备的链路状态数据库。
OSPF协议使用Dijkstra的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树,以得到到达目标地址的最短路径。
3. BGP路由协议:BGP协议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交换。
BGP协议通过建立和维护相邻节点间的连接关系,并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BGP协议具有支持大规模网络、路由收敛速度快、防止路由循环等特点。
以上是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工作原理,不同的路由协议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1. 简介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决定数据包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路径的协议。
在互联网中,常见的路由协议有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路由协议。
2.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最简单的一种路由协议,它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
静态路由表是一张手动配置的路由表,其中包含了网络的各个子网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静态路由协议的主要优点是简单、可靠,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然而,当网络规模变大时,静态路由协议的配置和管理工作将变得非常繁琐。
3. RIP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IGP)。
RIP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度量标准,每个路由器在路由表中维护到其他路由器的距离信息。
R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简单、易于配置和实施,适用于小型局域网。
然而,RIP协议的收敛速度较慢,对大型网络不够适用。
4. OSPF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也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OSPF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来存储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并根据该信息计算出最短路径树。
OSPF协议的主要特点是快速收敛、支持大规模网络和支持多种类型网络。
OSPF协议在大型企业网络和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 BGP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交换路由信息。
BGP协议使用路径向量算法来选择最佳路径,并支持路由策略的灵活配置。
BGP协议在互联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6. 总结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协议、RIP协议、OSPF协议和BGP协议。
每种协议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来构建和管理网络。
路由协议RIP、OSPF、BGP比较

根据是否在一个自治域内部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
这里的自治域指一个具有统一管理机构、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
自治域内部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称为内部网关协议,常用的有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主要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的路由选择,常用的是BGP和BGP-4。
协议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是在一个AS系统中使用地内部路由选择协议,是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的协议。
RIP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它们均基于经典的距离向量路由算法,最大跳数为15跳。
RIP的算法简单,但在路径较多时收敛速度慢,广播路由信息时占用的带宽资源较多,它适用于网络拓扑结构相对简单且数据链路故障率极低的小型网络中,在大型网络中,一般不使用RIP。
RIP使用UDP数据包更新路由信息。
路由器每隔30s更新一次路由信息,如果在180s内没有收到相邻路由器的回应,则认为去往该路由器的路由不可用,该路由器不可到达。
如果在240s后仍未收到该路由器的应答,则把有关该路由器的路由信息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具有以下特点: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配置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RIPv1不支持VLSM;需消耗广域网带宽;需消耗CPU、内存资源。
协议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采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技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路由器互相发送直接相连的链路信息和它拥有的到其它路由器的链路信息。
每个 OSPF 路由器维护相同自治系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
从这个数据库里,构造出最短路径树来计算出路由表。
当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 OSPF 能迅速重新计算出路径,而只产生少量的路由协议流量。
主要优点:收敛速度快;没有跳数限制;支持服务类型选路提供负载均衡和身份认证适用环境规模庞大、环境复杂的互联网协议BGP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 )是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类路由协议什么是无类路由协议: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时不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不支持VLSM,比如RIPV1,IGRP无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是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支持VLSM,比如RIPV2 OSPF EGIRP IS-IS BGP 在从多路由协议中RIPV2 RIPV1 IGRP 属于距离失量路由协议,OSPF IS-IS 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至于EIGRP是高级距离失量路由协议,含有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征,是混合的路由协议。
以下是一些协议的比较:1、RIPV1,RIPV2所支持的网络规模为中型,IGRP EIGRP为大型网络,而OSPF IS-IS支持极大型网络。
2、度量值(metric)RIPV1,RIPV2为跳数IGRP,EIGRP 为复合(带宽,延时,负载,可靠性,以及MTU)OSPF,IS-IS为开销(cost cost =10的八次方/带宽)3、最大跳数的限制RIPV1,RIPV2为15 跳IGRP,EIGRP为255IS-IS为1024OSPF 没有跳数限制4、只有ciso的两个私有协议IGRP和EIGRP不但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还支持在不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其它的只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
5、RIP依靠UDP进行传输,使用端口号520。
但IGRP,EGIRP,OSPF直接与internet层相连并分别使用IP协议号9,88,89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其工作原理。

常见的路由协议及其工作原理。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是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之间用来交换路由信息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的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RIP、OSPF、EIGRP和BGP等。
每种协议都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适用的场景。
1.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设置的路由表项。
它不需要内部路由协议,也不会定期更新路由表。
静态路由在小规模网络或需要特定路由路径的网络中非常有用。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明了:管理员手动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项,指定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地址。
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查找目标网络的路由表项,根据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网段。
静态路由的优点是配置简单,不需要额外的路由协议,而且安全性较高。
然而,静态路由的缺点是不会自动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因此在大型网络中管理和维护静态路由会很困难。
2.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小到中等规模的网络中动态地交换路由信息。
RIP使用Bellman-Ford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每个路由器周期性地广播其整个路由表,以向邻居路由器传播自己所知道的网络信息。
路由器通过比较接收到的路由表更新,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跳数(即经过的路由器)来度量最短路径,跳数越多,路径越长。
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各个网络的目标地址、下一跳地址和跳数。
当网络出现故障或拓扑变化时,路由器会更新路由表,并向相邻路由器广播更新消息。
RIP协议的优点是简单易用,适用于小型网络,而且收敛速度较快。
缺点是无法支持大型网络,因为其最大跳数限制为15,并且协议会在整个网络中产生大量的控制报文,影响网络性能。
3.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用于在大型企业网络和互联网中动态地交换路由信息。
OSPF使用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优选.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协议的分类:●运行环境:IG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RIP IGRP EIGRP OSPF IS-ISEGP:外部网关路由协议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运行原理:1. 距离矢量型RIP IGRP所有路由器都只将其路由表(或路由表的一部分)发给邻居,邻居根据收到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对自己的的路由表进行修改(是否有前往网络的更佳路径)。
这一过程将定期进行。
要点:1. 向邻居通告自己知道的路由条目。
2. 路由器只知道到达目标的下一跳,对整个网络没有完整的认识。
(道听途说。
)3. 周期性通告(更新)30秒2. 链路状态型OSPF IS-IS交换链路状态信息LSA(局部地图),构建整个网络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最终所有路由器都有一个相同的数据库(网络地图); 依据SPF算法自己计算路由表。
R仅在其接口(链路)发生变化时,才将变化后的状态发送给其它路由器。
触发更新+增量更新。
邻居重新计算前往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
每个路由器对整个网络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因其都有一个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地图)。
要点:1. 通告链路状态LSA 拓扑:R标识、和哪一个R相连路由:子网,接口开销2. 所有R有一个相同的数据库LSDB ( 对网络结构的认识是完整的、相同的)3. 触发更新+ 周期更新OSPF 每30分钟刷新一次(将LSDB的简略信息重新通告一次,确保LSDB 的同步).3. 混合路由协议EIGRP -----高级距离矢量协议兼具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协议的特征。
距离矢量特性向邻居通告的是路由条目(路由表)链路状态特性触发更新,只更新发生变化的部分。
(EIGRP 不会周期性通告)管理距离用来标识路由的可信度,又称为路由优先级。
原则:静态优于动态,复杂算法优于简单算法。
如果一条路由从多种方式(静态、RIP、OSPF)学到,路由处理进程将根据管理距离的大小来确定把那一条路由写进路由表。
直连0静态出接口0下一跳 1EIGRP内部90 外部170 汇总5OSPF 110RIP 120BGP外部20 内部200不可信255控制层面如何学习路由表学习路由表,为数据转发提供依据。
路由协议与交换分类

路由协议与交换分类路由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它负责在互连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将分组从源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由协议。
1.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最简单的路由协议之一。
它需要人工输入固定的路由信息,将网络结构和路由信息手动配置到路由表中。
由于人工操作,静态路由协议的管理和维护比较复杂,并且不能自动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
因此,静态路由协议一般只适用于小型网络或经常不变的网络。
2. 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它通过每个路由器向邻居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从而实现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RIP协议使用最常见的距离度量是跳数(Hop Count)。
RIP协议的优点是配置简单,容易实现,并且对网络结构变化的适应性较好,但它的缺点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同时,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容易产生路由环路和路由循环问题。
3. OSPF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它通过广播链路状态,从而发现网络中的路由信息,计算出每个目的地址的最短路径。
OSPF协议适用于中型和大型网络,能够支持多路径和负载均衡,同时也避免了RIP协议的路由环路和路由循环问题。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互联网核心路由协议,它是互联网上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主要协议。
BGP协议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选择最短的路径。
BGP协议的优点是能够处理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大规模性。
BGP协议的缺点是配置复杂和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分类是指按照网络中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交换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以下是它们的介绍。
1.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指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物理电路,并在通话过程中始终占用这些电路。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内部网关协议RIP: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
(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自己的路由表。
(2)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信息。
RIP协议用UDP报文进行传送。
RIP实现简单,但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是不可到达,所以RIP只适用于小规模网络。
RIP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消息传播的快,坏消息传播的慢。
RIP为了防止成环:可以用水平分割的方法,即从本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不再从本接口发送出去。
内部网关协议OSPF: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1)向本自治系统内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用洪泛法。
,路由器向所有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这个相邻的路由器再向所有它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
(2)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专题。
(3)只有链路状态变化时,才用洪泛法发送信息,OSPF没有RIP那样坏消息传播的慢的问题。
而不像RIP那样每隔30s交换一次路由信息。
OSPF协议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图。
OSPF更新收敛的快是重要特点。
OSPF不用UDP而是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OSPF的数据包很短,这样可以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
注:RIP交换的是路由表,即到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RIP就是根据最短距离选路的。
OSPF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链路状态,即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如距离,费用带宽。
所以交换完路由信息以后,形成数据库,然后利用SPF算法(如Dijkstra静态路由算法)再算出路径,形成SPF树。
每个路由单元根据SPF树生成自己的路由表。
对OSPF而言,主要的消耗就在SPF的算法处理中,最常用的是Dijkstra静态路由算法。
当一条链路down,每台路由器都会获得变化的信息,在网络拓扑更新之后,每台路由器就会重新计算SPT。
这样计算SPT的计算量特别大,消耗CPU。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重新计算SPT就是删除当前的SPT,调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重新构造SPT。
所以需要提出一种快速收敛的算法,来消除冗余存储或冗余计算。
RIP.RIGRP.OSPF协议对比

路由协议(RIP、OSPF、EIGRP和BGP) 整理对于路由器而言,要找出最优的数据传输路径是一件比较有意义却很复杂的工作。
最优路径有可能会有赖于节点间的转发次数、当前的网络运行状态、不可用的连接、数据传输速率和拓扑结构。
为了找出最优路径,各个路由器间要通过路由协议来相互通信。
需要区别的一点是:路由协议与可路由的协议是不是等同的。
如TCP/IP和IPX/SPX,尽管它们可能处于可路由的协议的顶端。
路由协议只用于收集关于网络当前状态的数据并负责寻找最优传输路径。
根据这些数据,路由器就可以创建路由表来用于以后的数据包转发。
除了寻找最优路径的能力之外,路由协议还可以用收敛时间—路由器在网络发生变化或断线时寻找出最优传输路径所耗费的时间来表征。
带宽开销—运行中的网络为支持路由协议所需要的带宽,也是一个较显著的特征。
尽管并不需要精确地知道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你还是应该对最常见的路由协议有所了解:RIP、OSPF、EIGRP和BGP(还有更多的其他路由协议,但它们使用得并不广泛)此外还IGRP路由选择协议,它是Cisco公司设备专用协议,其它非Cisco设备不能使用这样协议。
对这四种常见的路由协议描述如下。
(1) 为IP和IPX设计的RIP(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最早先的路由协议,但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这是由于它在选择两点间的最优路径时只考虑节点间的中继次数这个原因的缘故。
例如,它不考虑网络的拥塞状况和连接速率这些因素。
使用RIP的路由器每30秒钟向其他路由器广播一次自己的路由表。
这种广播会造成极大的数据传输量,特别是网络中存在有大量的路由器时。
如果路由表改变了,新的信息要传输到网络中较远的地方,可能就会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所以RIP的收敛时间是非常长的。
而且,RIP还限制中继次数不能超过16跳(经过16台路由器设备)。
所以,在一个大型网络中,如果数据要被中继16跳以上,它就不能再传输了。
而且,与其他类型的路由协议相比,RIP还要慢一些,而安全性却差一些。
路由协议对比

静态路由:占用CPU 处理时间少;2、便于管理员了解路由;3、易于配置。
缺点:1、配置和维护耗费时间;2、配置容易出错,尤其是对大型网络。
3、需要管理员维护变化的路由信息;4、不能随着网络的增长而扩展;维护会越来越麻烦;5、需要完全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才能进行操作。
动态路由:优点:1、增加或删除网络时,管理员维护路由配置的工作量较少;2、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协议可以自动做出调整;3、配置不容易出错;4、扩展性好,网络增长时不会出现问题。
缺点:1、需要占用路由资源(CPU周期、内存和链路带宽)2、管理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网络知识才能距离矢量协议适用:1、网络结构简单、扁平,不需要特殊的分层设计;2、管理员没有足够的知识来配置链路状态协议和排查故障;3、特定类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如集中星型(Hub-and-Hub);4、无需关注网络最差情况下的收敛时间。
协议类型有类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无类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类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收敛速度慢慢慢可扩展性-网络规模小小小使用VLSM不要不资源使用率低低低实施和维护简单简单简单连续网络不支持支持支持使用路由器任何大众路由任何大众路由思科路由器专用验证不支持支持支持路由表中代表R R I算法(每台路由器的算法独立进行计算并使用新信息更新贝尔曼-福特(Bellman-ford)适用网络小小小路由协议对比表RIP(路由信息协议)RIPV2IGPR(内部网关路由协议)默认管理距离(管理距离值越低优先级越高,255表示不信任该路由来120120100更新方式定期更新30秒,路由条目会过期,当路由不可用时,要等待新的路由更新,广播更新发送到255.255.255.255,发送整个路由表,并且每个邻居路由处理该路由表到第三层才能判断是否丢弃。
路由器只了解自身接口的网络地址以及能够通过其邻居到达的远程网络地址,使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EIGRP例外)使用随机抖动(Random jitter)防止同步更新每90秒发送一次定期更新。
路由选择协议

路由选择协议路由选择协议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指导数据流到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的传输,并有助于确定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
路由选择协议具有可靠性,可以有效传输信息,可以防止最终用户或网络上的客户端计算机出现问题。
路由选择协议一般有四种,它们分别为静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远程路由协议和多路径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协议是最简单的路由选择协议,它通常由网络管理员编辑,也称之为软件定义的路由协议。
它是网络管理员创建的路由表,它可以方便地控制数据流的方向和流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传输。
动态路由协议是动态计算路径的网络路由算法,它能够实时地查看网络中相邻节点的状态,根据节点间数据及它们之间的链接状态,动态地选择节点之间的路径。
动态路由协议包括RIP(路由信息协议),IGRP(内部网关路由协议),OSPF(开放式系统流量路由协议)等等。
动态路由协议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带宽,并自动发现在网络中新添加的节点。
远程路由协议是一种特殊的动态路由协议,它可以在网络中发现远程节点,并能够实时选择最优的路径将数据传输到远程节点。
远程路由协议与其它类型路由协议相比,它可以实现跨网络之间的访问,因而受到广泛应用。
远程路由协议常见的协议有BGP(边界网关协议),这是互联网上一种应用最普遍的协议。
多路径路由协议通过发现网络中多个可用路径来传输数据。
多路径路由协议可以通过多路径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路径的选择可以考虑容量,延迟等多种因素。
多路径路由协议改变了传统路由协议在路径选择上一路到底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减少延迟时间。
尽管现今全球范围内的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不同协议的出现为网络的维护、管理和传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上述提到的四种路由协议外,还有许多用于网络管理和数据传输的其它协议,它们能够为网络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服务。
总之,路由选择协议是网络技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它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网络中传输数据的流量,确保信息的安全与可靠传输,从而达到使网络服务更加稳定可靠的目的。
常见动态路由协议的比较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路径优先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加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静态路由:静态路由只适用于小型网络或小型转中型网络中只有较小范围的扩充中。
需要手工输入,手工管理,管理开销对于动态路由来说是一个大大的负担。
优点:带宽优良,安全性好。
动态路由协议: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和维护路由表的过程,是基于某种路由协议实现的。
种类: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特点:减少管理任务,占用网络宽带RIP:RIP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RIP是为小型网络环境设计的,因为这类协议的路由学习及路由更新将产生较大的流量,占用过多的带宽。
为了避免路由环路,RIP 采用水平分割、毒性逆转、定义最大跳数、闪式更新、抑制计时5 个机制来避免路由环路。
水平分割是一个规则,用来防止路由环路的产生,这里的规则指的是从一个接口上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不再从这个接口发送出去。
RIP 协议分为版本1 和版本2。
不论是版本1 或版本2,都具备下面的特征:1. 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2. 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3.默认路由更新周期为30 秒;4. 管理距离(AD)为120;5. 支持触发更新;6. 最大跳数为15 跳;7. 支持等价路径,默认4 条,最大6 条;8. 使用UDP520 端口进行路由更新。
RIPv1 和RIPv2 的区别如表:RIPv1 和RIPv2 的区别RIPv1 RIPv2在路由更新的过程中不携带子网信息在路由更新的过程中携带子网信息不提供认证提供明文和MD5 认证不支持VLSM 和CIDR 支持VLSM 和CIDR采用广播(255.255.255.255)更新采用组播(224.0.0.9)更新有类别(Classful)路由协议无类别(Classless)路由协议经过一系列路由更新,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具有一张完整的路由表的过程,称为收敛。
路由协议RIPOSPFBGP比较

路由协议RIPOSPFBGP比较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OSPF(Open Shortest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都是常见的路由协议。
1.RIP:RIP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决策指标,将网络拓扑信息广播到所有相邻路由器,并定期更新路由表。
RIP使用UDP协议,具有较低的复杂性和易于配置的特点。
然而,RIP在网络规模大、链路质量差或拓扑改变频繁时表现不佳,并且最大路由数限制为15跳。
2.OSPF: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通过交换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计算最短路径,并支持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
OSPF使用多区域设计,可以适应复杂的网络拓扑,并提供快速收敛和高度可靠的路由选择。
此外,OSPF支持多种类型的路由器,包括内部网关协议(IGP)和边界网关协议(EGP)路由器。
3.BGP:BGP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用于连接不同自治域(AS)之间的路由器。
BGP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来实现路由选择,并具有灵活的策略控制功能。
BGP通过多个因素,如路径长度、AS路径属性和自治域关系等进行路由决策,可实现路由的灵活控制和策略实施。
由于BGP的设计目标是处理大型网络中的AS互连,因此在大规模网络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RIP、OSPF和BGP之间的比较如下:1.功能:RIP主要用于小型网络,适用于简单的网络拓扑。
OSPF适用于大规模网络,能够适应复杂的拓扑结构。
BGP用于跨自治域的路由选择。
2.路由计算算法:RIP使用跳数作为决策指标,通过广播方式更新路由表。
OSPF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并使用链路状态数据库交换路由信息。
BGP 路由选择算法更为复杂,考虑了路径属性、自治域关系等因素。
3.路由收敛速度:RIP的收敛速度相对较慢,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OSPF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可以很快地重新计算和更新路由表。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各种路由协议的比较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类路由协议什么是无类路由协议:有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时不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不支持VLSM比如RIPV1,IGRP无类路由协议:在发送是发送子网掩码,所以它支持VLSM 比如RIPV2 OSPF EGIRP IS-IS BGP在从多路由协议中 RIPV2 RIPV1 IGRP 属于距离失量路由协议,OSPF IS-IS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至于EIGRP是高级距离失量路由协议,含有一些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征,是混合的路由协议。
以下是一些协议的比较:1、 RIPV1, RIPV2所支持的网络规模为中型,IGRP EIGRP为大型网络,而 OSPFS-IS支持极大型网络。
2、度量值(metric)RIPV1 ,RIPV2 为跳数IGRP ,EIGRP为复合(带宽,延时,负载,可靠性,以及MTUOSPF ,IS-IS 为开销(cost cost =10 的八次方/带宽)3、最大跳数的限制RIPV1 ,RIPV2 为 15 跳IGRP ,EIGRP为 255IS-IS 为 1024OSPF 没有跳数限制4、只有ciso的两个私有协议IGRP和EIGRP不但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还支持在不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其它的只支持在等价的链路上做负载均衡。
5、RIP依靠UDP进行传输,使用端口号520。
但IGRP, EGIRP, OSPF直接与in ternet 层相连并分别使用 IP协议号9,88,89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其相应的路由表称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表由网络管理员在系统安装时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由网络管理员手工修改路由表。
动态路由随网络运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路由器根据路由协议提供的功能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由此得到动态路由表。
根据路由算法,动态路由协议可分为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Distane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 )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 )。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

常用路由协议及优先级一、引言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计算机在网络中找到正确的路径,从而实现数据传输。
常用的路由协议有很多种,每种协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缺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路由协议及其优先级。
二、常用路由协议1. 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管理员需要手动输入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网络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2.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它通过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来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3.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协议,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快速收敛和高效传输。
OSPF适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或者ISP网络。
4.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广域网协议,它主要用于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BGP可以实现路由的策略控制和优化,适用于大型ISP网络。
三、常用路由协议的优先级1. BGP > OSPF > RIP > 静态路由BGP是最高优先级的路由协议,因为它主要面向互联网上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通信。
其次是OSPF,因为它可以在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实现快速收敛和高效传输。
RIP和静态路由是较低优先级的路由协议,适用于小型网络或者拓扑结构比较简单的场景。
2. 动态路由 > 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优先于静态路由协议,因为动态路由可以自动更新和维护路由表信息,减少管理员的配置工作量。
而静态路由需要管理员手动配置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
3. 拓扑结构复杂度 > 网络规模当网络拓扑结构比较复杂时,使用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OSPF或者基于BGP协议进行策略控制和优化更加合适。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

四种路由协议比较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协议的选择对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路由协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四种常见的路由协议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场景。
这四种协议分别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istance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DV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简称LSRP)、路径矢量路由协议(Path Vector Routing Protocol,简称PVRP)和分类广播多播路由选择(Classful Broadcasting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简称CBMRP)。
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VRP)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只知道到达目的地的下一跳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距离。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通过周期性地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包含路由表信息的更新消息来实现路由表的更新。
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IGRP(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1. 路由选择简单,计算开销较小,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
2. 吞吐量相对较高,占用的带宽较少。
3. 适应性强,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
缺点:1. 收敛速度慢,容易产生环路。
2. 无法适应大型网络,容易出现计数到无穷大等问题。
3. 不支持对网络负载的动态调整。
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LSRP)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图的路由选择协议,其主要特点是每个路由器都具有完整的网络拓扑信息,并通过交换链路状态信息来计算最短路径。
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解析

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解析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是实现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决定了数据包如何在不同网络之间传递,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本文将深入解析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动态路由以及最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和BGP。
一、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
在静态路由中,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传送路径。
静态路由具有配置简单、网络资源占用少的特点。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管理员需要手动更新路由信息,这对于大型复杂网络来说是非常繁琐且容易出错的。
二、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一种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信息的方式。
相比静态路由,动态路由能够实现网络自动适应和优化。
动态路由协议会通过协议交换和邻居发现机制,自动获取网络拓扑信息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最佳路径。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
1.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确定路径的度量标准。
RIP协议的特点是简单易用、实现成本低,并且对小型网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然而,RIP协议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距离向量算法的收敛速度较慢,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2.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利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计算网络的最短路径。
OSPF协议的特点是快速收敛、适用于大型复杂网络,并支持多种路由类型。
OSPF协议通过洪泛算法和Dijkstra算法来维护路由信息和计算最佳路径。
它还支持分级区域结构,使得网络管理更加灵活和可靠。
3.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是一种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它主要应用于互联网中的边界网关之间。
BGP协议通过路由策略和AS路径选择来实现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决策。
路由协议分类

路由协议分类
路由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协议,用于控制和管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将路由协议分为以下几类:
1. 静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协议是一种手动配置的路由方式,它不会动态地调整路由表。
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网络地址和下一跳路由器。
由于它不具备自适应能力,因此只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
2. 动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是一种自适应的路由方式,它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和流量情况自动调整路由表。
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等。
3. 内部网关协议(IGP):内部网关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同一自治系统内部通信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IGP有RIP和OSPF等。
4. 外部网关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不同自治系统之间通信的路由协议。
常见的EGP有BGP等。
5. 路由信息协议(RIP):RI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使用跳数作为路由选择的度量标准。
但是由于其跳数限制,因此只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网络。
6.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动态路由协议,它可以自适应地调整网络拓扑,提高路由选择的效率。
由于其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大型企业网络中被广泛使用。
7. 边界网关协议(BGP):BGP是一种用于控制不同自治系统之
间通信的动态路由协议,它可以根据自治系统之间的策略来选择路由。
BG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互联网中被广泛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网关协议RIP: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
(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交换的信息是自己的路由表。
(2)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信息。
RIP协议用UDP报文进行传送。
RIP实现简单,但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是不可到达,所以RIP只适用于小规模网络。
RIP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消息传播的快,坏消息传播的慢。
RIP为了防止成环:可以用水平分割的方法,即从本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不再从本接口发送出去。
内部网关协议OSPF: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1)向本自治系统内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用洪泛法。
,路由器向所有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这个相邻的路由器再向所有它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
(2)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专题。
(3)只有链路状态变化时,才用洪泛法发送信息,OSPF没有RIP那样坏消息传播的慢的问题。
而不像RIP那样每隔30s交换一次路由信息。
OSPF协议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图。
OSPF更新收敛的快是重要特点。
OSPF不用UDP而是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OSPF的数据包很短,这样可以减少路由信息的通信量。
注:RIP交换的是路由表,即到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RIP就是根据最短距离选路的。
OSPF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链路状态,即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如距离,费用带宽。
所以交换完路由信息以后,形成数据库,然后利用SPF算法(如Dijkstra静态路由算法)再算出路径,形成SPF树。
每个路由单元根据SPF树生成自己的路由表。
对OSPF而言,主要的消耗就在SPF的算法处理中,最常用的是Dijkstra静态路由算法。
当一条链路down,每台路由器都会获得变化的信息,在网络拓扑更新之后,每台路由器就会重新计算SPT。
这样计算SPT的计算量特别大,消耗CPU。
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重新计算SPT就是删除当前的SPT,调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重新构造SPT。
所以需要提出一种快速收敛的算法,来消除冗余存储或冗余计算。
如下图我们只需要计算第二张图中区域的节点,即只对部分变化的节点重新计算路径,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外部网关协议BGP:BGP使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力求找到一条比较好的路由而不是非要找到一条最佳路由。
AS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因为有时候基于经济,安全考虑,我们不想经过一些AS。
配置BGP时,每个AS至少选择一个路由器作为该AS的BGP 发言人,所以在AS边界上的路由器既运行BGP协议也运行OSPF或RIP协议。
一个BGP发言人向与其他的AS的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必须要先建立TCP连接。
BGP交换路由信息的节点数量级是自治系统AS的数量级。
BGP可以从收到的路由信息中构造出一个树形图。
BGP与其他发言人交换路由信息之前,必须先建立TCP连接。
BGP和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十分类似。
BGP不使用传统域内路由协议的距离度量,而是基于路径、网络策略和规则集来决定路由,这是与距离向量协议的区别。
如果一个BGP发言人收到其他BGP发言人发来的路径信息,它就要检查一下本AS是否在此通知的路径中,如果在这条路径中,就不能采用这条路径,只有发来的呃路径信息不包括本AS时,才会采用这条路径。
这样就可以避免兜圈子。
即避免形成环路。
IS-IS协议:
是一种IGP内部网关协议。
IS-IS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基于SPF算法,以寻找到目标的最佳路径,由于SPF算法该算法
是基于Dijkstra 算法(是一种静态路由算法)本身的优势,IS-IS 协议天生具有抵抗路由环路的能力。
IS-IS 最初是为ISO 的标准协议,为CLNS 设计的,后来增加了对IP 的支持;CLNS 网络(connectionless network service 无连接网络服务属于OSI 的网络层在Inetnet 中被IP 层取代,因为IS-IS 是ITU 制定用于SDH 设备的管理协议,所以至今仍在使用)。
而OSPF 一开始就是IETF 为IP 网络设计的;
IS-IS 协议直接在链路层上运行,报文直接封装在链路层报文中,支持CLNS 、IP 等多种协议;OSPF 报文封装在IP 中,只支持IP 协议;
evel1和Level2,同一区域内的路由器交换信息的节点组成1层(L1),区域内的所有L1路由器知道整个区域的拓扑结构,负责区域内的数据交换。
区域之间通过L2路由器相联接,各个区域的边缘路由器组成骨干网,是2层(L2),L2 负责区域间的数据交换对于一个要送往另一个区域的数据报,不管它的目的区域到底在哪。
IS-IS 协议中整个路由器只能全部属于一个区域(从下图可以看出,L1/L2整个路由器全部属于一个区域,L2是骨干区域),区域边界位于两个路由器之间,路由器的LSDB 按Level 来维护;而OSPF 按接口来,一个路由器可以属于多个区域,为每个区域维护一个LSDB 数据库;
OSPF 通过特殊的区域ID Area0区来定义骨干区,而IS-IS 是通过连续的L2路由器来组成骨干区; 标准的IS-IS 接口cost 取值为:0-63,对链路层区分不够,并且一个网络的metric 达到1024就认为不可达;而OSPF 接口cost 取值范围为:0- 1024,一个网络的metric 达到65535才认为不可达。
所以IS-IS 与OSPF 相比,还是OSPF 使用的更加广泛一些。
Metric 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一种度量标准。
常用的metric 有,路径长度,带宽,最小延迟。
复杂的路由算法可以基于多个metric 选路,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复合的metric 。
IS-IS 的基本工作原理
Level 1区域
Area
49.0001Level 1
区域
Area
49.0002Level 1区域
Area 49.0003Level 2
主干
L1
L1/L2L1L1L1/L2L1/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