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原理是什么?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将人看作一个统一体,从人的整体人格去解释其行为,把自我实现看作是一种先天的倾向,认为应该从来访者自身的主观现实角度而不是治疗师的客观角度去分析。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所建立的患者中心治疗(client-centered psychotherapy),可以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集中体现。
经典网()他认为自我概念与体验不一致导致心理障碍。
当个人对其环境的知觉和对环境的解释不协调的时候,个人就用自欺的方式避免面对,不去实事求是地解决。
问题心理治疗的重要目的是设法让患者自觉地抛弃自欺的外衣,接手和面对现实。
这一疗法强调人的本身具有了解和改善其自身行为的巨大潜力,但是,如果环境不好,或没有良好的指导,这种潜力就不能得到发展,或向歪曲的方向发展,而成为异常行为。
在进行心理治疗时,治疗者能体验及表达其关怀、真诚和理解,这种潜能就可释放出来。
但治疗者和来访者之间的特殊治疗关系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所在。
在进行心理治疗时,治疗者只表示对他了解、同情、关怀、尊重,接受和愿意听他的倾诉等,对来访者的行为不作任何解释,干涉或控制。
因此,这种治疗也称非指导性疗法。
在这种环境中,患者内部的潜在资源能得到很好发挥,他能说出内心症结所在,也能获得对自己的清楚的了解,达到治疗的效果。
一、患者中心治疗的特点1.以患者为中心本治疗强调动员患者内部的自我实现潜力,使病人有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
治疗者的责任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病人感到温暖,不受压抑,受到充分的理解。
治疗者这种真诚和接纳态度,会促使病人重新评价自己周围的事物,并按照新的认识来调整自己和适应生活。
2.将治疗看成是一个转变过程心理治疗主要是调整自我的结构和功能的一个过程。
一个人有许多体验是自我所不敢正视和不能清楚感知的,因为面对或接受这些体验,与自我目前的结构不协调,并使其感受到威胁。
治疗者如同一个伙伴,就像是可以接受的改变了的自我,帮助病人消除不理解和困惑,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方式,而放弃旧的自我形象。
助人自助——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理论与方法
自我 实现 ;第 三 ,人 是可 以信 任 的 ,人拥 有 与生俱 来的 “ ” 善 ,而 人身 上 的 “ 不善 ”则 都 是人 对其 成
长 的不利环境 防御 的结果 ,因而人 有 能力发生 并 改 变 自己的心 理 问题 ,心 理治疗 只 需为求 助者 提供 足 够 的尊重 和信任 ,求 助者就 会依 靠 自己 的力量来 解
相信 求助者 自身存在有 改变 自我 的潜 能 ,设法 帮助
他们 寻找 改变 现状 的途径 。在求助 者感 到 A己完全
我 的形成 与发展 ,而个人 的 自我概 念又 决定他接受 与处 理经验 的方式 和态度 。在 自我 中,罗杰斯还提
出了 “ 理想 自我 ”的概 念 ,这是 个人所希 望 的 自我 形象 ,在 自己的心 目中有很 高的价值 。并认为实 际
一
、
“ 助者 中心 疗法 ”的基本理 论 求
( ) 求助者 中心 疗法” 的人 性观 一 “ “ 求助者 中心 疗法 ”对 人性 持肯定 、乐观 的态 度 ,正如 罗杰斯 所 说 :“ 都具 有一 个基 本 上是 积 人 极 的方 向” 善 ”是人 的天性 ,人的本 性是倾 向于 。“ 创造 , 有建 设性 , 具 实现趋 向是整 个有机 体的机 能 。 “ 助者 中心疗 法 ”对 人性 的基本 观点 是:第一 , 求
识 自己的生 活 目的和意 义 ,努力开 发 自己的创造潜
力 ,而来访 的求 助者可 以 自由地 敞开心扉表 达 自己 的体 验和感 受 ,最 终寻 找到真 实的 自我 。治疗过 程
中双 方互 相尊重 、互 相交流 ,始终 体现 出 以 “ ” 人
本性 为宗 旨,将价 值取 向定格 在对 人 的 自然生 命 的
第2 期
以人为中心疗法
当事人的进步:
(1)相信咨询的有效性
(2)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内部的体验,并能认可、接纳它们
(3)根据机体估价过程来判断是非对错 (4)积极的态度 (5)接受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的处世原则 (6)能够对主观和客观进行区分 (7)能够越来越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3.2.2 咨询过程中的咨询师
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取得咨询效果的充分
194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7年,离开芝加哥大学,回到母校威斯康星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 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里,主要致力于把人本主义思想运用到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 1987年,因手术后的心脏衰竭而逝世。
和条件下,当事人通过探索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重新体
验、认识它们,从而逐渐消除经验与自我的失调的过程。
3.2.1 咨询过程中的当事人
(1)怀疑咨询的有效性
(2)不了解自己的内心
(3)根据价值条件来判断是非对错 (4)消极的态度 (5)难以接受为自己而活的想法 (6)难以对主观和客观进行区分 (7)不敢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世界
35
35
患者:当然,我意识到了,这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了, 因为每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开始。我并不是——可能是某个 时刻在生活道路中的某个地方失败了。我想我们必须得重 新回到那个时候,重新学习,但是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完成 这件事。 治疗师:你认识到我们必须回溯到很久以前,而且你必须 重新认识那个时刻,但是你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这些。 患者:是的,顺着这条路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将来,50岁、 60岁、70岁——都还在考虑那个可怕的想法,这似乎是 没有什么价值的——我的意思是,这是很不合理的。其他 人都在按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我却好像站在旁边,在观 望。这是不对的。 治疗师:你按这种方法思考的时候,将来似乎是不太光明 的。
人本中心疗法
医学心理学
人本中心疗法原理
1 个体的现象世界是其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它能使个体做出其独特的决定和行为表现; 2 人生来就是好的、健康的,只有当创伤性经 验破坏了正常性的发展时,才会变得不健康; 3 人们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知道是什么 激发了自己的行动;
人本中心疗法
Company
LOGO
人本中心疗法
总体概念 人本中心疗法原理
人本中心疗法机制 人本中心疗法主要技术
总体概念
人本中心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1940 年创立,强调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 挥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 多的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 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
医学心理学
人本中心疗法原理
4 人有能力控制其生活和命运,心理健康的人 能接受个人的控制并有相应的行为; 5 心理健康的人的行为是有目标、有志向的, 是受自我指导的; 6 治疗师不应该操纵来访者的任何事情,而应 该创造条件使来访者做出有主见的决定。
医学心理学
人本中心疗法机制 疾病发病机制
个 社 阻 体 会 碍 自 环 我 境 实 现 理想自我 引 起 心 理 障 碍
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未来生活的意义,认为 心理治疗就是建立一种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 疗关系,营造一种氛围使来访者体验到被关 注、被尊重,正视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其 自身自我发展的潜能,最终通过来访者自我 实现的潜能发挥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医学心理学
人本中心疗法主要技术
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三个著名的概括
卡尔罗杰斯提出的三个著名的概括卡尔·罗杰斯,这位心理学界的“大咖”,可谓是个让人不得不佩服的人物。
他的理论简单明了,却能戳中人心,真的是“以小见大”的典范。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提出的三个著名概括,听着简单,背后可是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哟!1. 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1.1 首先,咱得谈谈“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这对好兄弟。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更好的人,对吧?但现实往往给了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咱们心里的理想自我就像那天上飘着的云彩,永远触不可及。
而真实自我呢?哎,摊开手一看,简直就是个“熊猫眼”加“油腻”的日常。
1.2 罗杰斯就认为,认识到这两者的差距,才能找到自我成长的方向。
他说过:“人们的痛苦,往往源于他们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
”有道理吧?就像你每天都想吃西餐,结果只能啃泡面,心里那个憋屈,简直无处诉说。
2. 接纳与同理心2.1 说到接纳,这个词可不得了,听着简单,却又难得。
罗杰斯强调,接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步。
很多人总是对自己挑三拣四,恨不得把每一个小缺点都放大来检讨,简直自找麻烦!他建议,咱们不如先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就像一棵歪脖子树,也能挺立在风中。
2.2 同理心也是罗杰斯提到的重要概念。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身边的人遇到困难,你总是很想帮忙,但不知道怎么说?罗杰斯告诉我们,其实,有时候只需要静静地听,对方的心情就会得到缓解。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把别人的心情当成自己的心情去体会,那不就是“同仇敌忾”嘛!那种感觉,真是特别棒。
3. 以人本为中心的治疗3.1 罗杰斯的第三个概括就是“以人本为中心的治疗”。
这听上去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就是尊重每一个人,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
想象一下,如果你去看心理医生,结果医生一直在讲自己的经历,那你肯定心里会想着:“你是谁呀,难道我来这里是听你的故事吗?”所以,罗杰斯提倡医生要倾听患者,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声音。
3.2 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在心理治疗上能奏效,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人本主义疗法 罗杰斯
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疗法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以人为中心的心理疗法是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内容,相对于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被称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势力”。
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学习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训练,毕业后在罗彻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中心作为心理治疗家工作了12年。
他在心理治疗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阐述自己的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观。
1951年出版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来访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是杰出的,曾于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1956年和1972年分别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和杰出专业贡献奖。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
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
1.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在搜寻资料过程中找到两个版本的说法,下面一一罗列)一理论基础:1.实现的趋势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2.自我概念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充分体验它是对宏观事物和可以意识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
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及其对成人教学的启示
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及其对成人教学的启示崔囡【摘要】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结合患者中心疗法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对成人教学有着很多启示,如:注重挖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倡导“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意义学习,为成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转变教师角色,等等。
%Inspired by his patient-centered therapy, American contemporary famous humanistic psychol-ogist Carl R.Rogers puts forward a theory of learner-centered teaching. Following are the enlightenment of those per-spectives on adult teaching:to pay attention to mining learner’s learning potential;to advocate“adult learner-cen-tered”meaningful learning;to cr eate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adult learners;to shift teacher’ s role.【期刊名称】《职教通讯》【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4页(P49-51,55)【关键词】罗杰斯;教学理论;成人教学【作者】崔囡【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20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价值,并以人性的研究作为其理论使命。
卡尔·罗杰斯(CarlR.Rogers)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产生的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中当推首位。
文化视角下的心理咨询策略选择——以罗杰斯“当事人中心疗法”为例
[ 章 编号 ] 17 — 64 (0 2 6 00 — 3 文 6 12 8 2 1 )1—0 7 0
文 化 背 景 时 存 在 一 定 的局 限 性 ,
中 心 疗 法 ” 在 我 国 应 用 的 局 限 性 。
在 美 国 文 化 背 景 中 产 生 的 “ 事 人 当
是 值 得 思 考 的 : 如 “ 事 人 中 心 疗 当 法 ” 所 倡 导 的 “ 值 中 立 ” 原 则 和 价 “ 指 导 性 ” 策 略 是 否 适 合 中 国 文 非
为 “ 人 为 中 心 治 疗 ” ( e n cnee hrp ) 名 称 以 p  ̄o — e trd teay 。
虽 数 度 改 变 .但 在 基 本 理 念 与 治 疗 实 施 的程 序 上 仍 维 持 用 一 些 外 在 的 指 标 来 衡 量 、 评 估 当 事 人 ; 反 对 教 育 的 、
以 罗 杰 斯 一 事 人中 心疗 法 一为 例 当
( ) “ 二 当事 人 中心 疗 法 ”的 咨询 与 治 疗原 则 和 策略
1. “ 值 中 立 ” 原 则 价 当 事 人 中 心 疗 法 重 视 当 事 人 的 主 观 经 验 世 界 , 反 对
往 心 理 医师 指 导 患者 的 心理 治 疗传 统 ,1 5 年 改 称 为 “ 91 当 事 人 中心 疗法 ” (l n— etrd tea y ,1 7 年 义 改 称 c e tc nee rp ) 9 7 i h
心 理 状 态 等 , 也 与两 方 人 有 著 差 异 。 因 此 , 我 们 在 内 开 展 心 理 咨 询 活 动 时 , 就 不 能 机 械 地 套 用 西 方 的 咨 询 事 人 巾心 辅 导 理 论 的 主 要 部 分 ,尤 其 是 其 理 念 方 面 , 与中 罔 文 化 有 相 好 的 契 合 性 。
第九章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第三节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过程与方法
❖ 一、治疗过程
❖ 1.来访者前来求助 ❖ 2.治疗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 ❖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达 ❖ 4.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 6 .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积极情感加以接受和认识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适应程度低或高的个体的表现是不同的
觉准 确 的 感 知
歪 曲
否 认
适应程度低的个体
准确的感知觉
歪 曲
否 认
适应程度高的个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自我概念与心理失调
❖ 预测一下:人是如何心理失调的? ❖ (1)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被忽视。 被个体准确地知觉到并强化。 被歪曲。 予以否认。
❖ 以人为中心疗法已经应用于个体、群体和家庭治 疗、专业人员训练和助人工作辅助人员的训练。 这种治疗方法重视与来访者相处,因此以人为中 心疗法比其他治疗模式让来访者感到更安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
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
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8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 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 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 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 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1940年到饿亥饿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5年转到 芝加个哥大学任教。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 神病学教授。1962年-1963年,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 研究员,以后又到佳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 大学任职。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 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 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⑶ 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 的《成为一个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这 一阶段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于自 我的人”。罗杰斯认为,一个人越是接近 自己的经验,信任自己的经验,并由自己 的内心来评估以及乐于接受自己的成长是 一个过程。 ⑷ 第四阶段是在1970年至1980年。罗杰斯 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理论改变为“以人 为中心取向”。(体系扩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本主义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每个人
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治疗者只要对病人关心, 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 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自救。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由美 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1902~1987)于1940年 代创立,强调调动患者(又译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 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 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 做心理治疗。1974年,罗杰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 延伸,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 therapy), 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 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 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 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
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罗杰斯于上世纪50年代 创立的。被视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 “第三股势力”。
以人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 人性理论: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建设性的、值得信 赖的,这些特性与生俱来的,而“恶”是由于防御或者其他 原因造成的结果,并不是本性的反应 · 自我概念: 罗杰斯提出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 己与其他客体的区别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人的价值标 准的认识。
自我暴露
咨询师向来访者暴露自己的有 关信息
肆
案例
案例1
刘先生是一名搬运工,42岁。因咳嗽伴有鼻塞、头痛、乏力等症状3天而 就诊。他说:“我昨天没上班,我需要开一个病假单给老板看,我的工作
很累,压力也很大,我真想借生病的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但我妻子下岗、
唯一的女儿患红斑狼疮,她的病情最近有恶化趋势,为了给她治病也为了 挣钱养家不得不尽快恢复工作。”他认为自己得了“感冒”,要求医生
关于无条件积极尊重的案例
• 一个女职员为培训课要当着大家的面做一个动作练习而感到非常紧张,而且她的同伴也看出来了,对她说:“你怎么那么 紧张呀?” • 当事人:“别人都看出来了,看出我紧张得不行,我难受极了,想到平时别人对我的好印象都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想到 同伴也会和别人说,想到同办公室的人都会知道,全公司也会知道,我真觉得太难堪了!以后还怎么做人哪……” • 治疗者:“这的确是一件让人觉得难堪的事情,但尽管如此,你还是完成了那些动作,并且通过了测试,而且你还做了努 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
无条件尊重
咨询师以平等 的身份真正、深 切地关心来访者 ,无条件地私人世界就
好像感受你自己的世界, 但这绝没失去“好像”这 一特点——这就是共情, 这对咨询来说似乎是基本 的条件。治疗师应设身处 地为来访者考虑,不仅能 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并 能将这种情绪转换成深层 的情感表现出来,让来访 者注意到。
心理学理论的经典解读
心理学理论的经典解读心理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拥有众多经典的理论,这些理论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理解自身和他人的道路。
精神分析理论,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这一理论强调潜意识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巨大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潜意识中隐藏着许多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记忆,它们虽然不为我们所察觉,却在暗中支配着我们的行为。
比如,一个人总是莫名其妙地对某种特定的场景感到恐惧,可能是因为潜意识中隐藏着与之相关的创伤经历。
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如自由联想、梦境解析等,帮助人们揭示潜意识中的内容,从而达到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行为主义理论则将重点放在可观察的行为上。
约翰·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行为。
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通过控制环境刺激,可以塑造和改变人的行为。
比如,在教育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概念。
他认为,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积极的强化,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再次出现;反之,如果得到了惩罚,就会减少出现的频率。
认知心理学理论则关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
它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环节。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会从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则揭示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教育和儿童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卡尔·罗杰斯则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强调治疗师要给予患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让患者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疗愈。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卡尔·罗杰斯,一位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倡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尊重个体、相信个人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及重视情感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在教育领域,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种发展应该包括情感、认知和社会技能等方面。
情感教育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包括他们的恐惧、不安和挫败感。
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和接纳。
这样,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发展和成长。
个性化教育是罗杰斯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育者应该尊重这些差异,并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教学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并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自主学习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他主张学生应该被鼓励发展自我指导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依赖教师。
学生应该被给予机会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通过这个过程发现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目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焦虑和压力等。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些问题。
情感教育提醒我们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往往过于学生的学术表现,而忽视他们的情感发展。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学生需要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和被理解,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学习并取得成功。
通过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个性化教育强调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
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心理疗法,也有翻译成咨客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
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其指导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这个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
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ners)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
咨客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
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
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咨客中心疗法的倡导者和创始人卡尔·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以后又学习了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弗洛依德学派的心理分析训练,他作为心理治疗专家曾在一个儿童行为指导中心工作了12年。
早在1939年,他就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设想:“假如我不去考虑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我觉得依靠来访者来完成这个治疗过程更好……,来访者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应向什么方向努力,了解什么问题最重要,了解自己隐藏着什么体验。
”他在心理治疗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提出了自己新的心理治疗观,1951年,他又出版了《咨客中心治疗》一书,为患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数十年的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同那些有各种烦恼的人直接接触中,得到了许多知识并积累了许多经验。
简言之,有以下几点:(1)他发现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能长时间装假。
以人为中心疗法
咨询师的视角
(1)不把外在的价值与标准强加于当事人; (2)在他们与当事人的关系中努力做到真诚; (3)倾听并回应当事人;
咨询师的视角
(4)通过他们的语言、声音以及非言语行为 传达他们的接受、理解、尊重和对当事人 作为人的自豪;
(5)努力向当事人传达无条件的、积极的关 注;
(6)向当事人传达他们相信当事人是有责任 感的、能够自我指导的人。
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进行包办代替 式的解释和指导。
在他后期把患者中心治疗进一步发展为以人
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思想和人格理论,强调 要把每一个人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 。
罗杰斯在心理治疗中强调个人的作用。 每一个人都应主宰自己而不是受别人的主宰。
罗杰斯通过他的心理治疗和实践, 完成了心理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 从外在干预的医学模式向平等关系 的个人中心模式的转变。
以人为中心疗法创始人
卡尔·罗杰斯
卡尔·罗杰斯 (1902—1987)
我希望你们只将我所讲的当作一个目前有用的 解释,而不是最后的定论。
——卡尔·罗杰斯
个人中心疗法
• 非指导性治疗 • 患者中心治疗 • 个人中心治疗
人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并产生建设性 变化的潜能。
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启发这种潜能,促使其
在心理治疗的历史上,人类的存在的性体验
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心理分析把人看作 神经病患者,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是一种较 大的白鼠或者是一种较慢的计算机。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心理学的 第三种力量”提倡人本—存在的心理学和 心理治疗。
人的本性是什么?
人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因为这种存在能够反
治疗关系
个人中心疗法的主要技巧是倾听技巧:情感 映照、复述、共情反映等等。
第七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2015-1-16
4
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产生与发展
1、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发展过程 ⑴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罗杰斯的《 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在这 一阶段中,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治疗” 。 ⑵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访者中 心疗法》一书出版为标志。在这一阶段中, 罗杰斯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2015-1-16
11
三、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治疗目标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 ,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 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自我的过程。 以人为中心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所发生的变化: 1、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2、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3、来访者更加相信自己。 4、来访者变得更适应了。 5、来访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第七章 以人为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 ,1902~1987)于1940年代创立,强调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 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 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1974年,罗杰斯又提出 将此疗法进一步延伸,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 therapy),更 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治者为正常人、为 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 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 是心里治疗理论的“第三种势力”(第一种势力——经典精神分析; 第二种势力——行为主义)。
2015-1-16
15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理论及应用和评价
罗杰斯的个人中心理论及应用和评价理论罗杰斯的现象学理论不是一个人格理论,而是关于心理治疗和行为改变的过程。
然而,人格理论总是从治疗理论发展来的。
罗杰斯的观点代表了现象学的人格的研究取向,即强调为什么我们能够且应该根据人们对自己及周遭世界的看法来理解他们。
提出罗杰斯的理论是因为它关注自我概念及与其有关的经验,也因为它有意将临床的直觉与客观的研究结合起来。
罗杰斯强调个人经验,以及成为“功能完全发挥的个人”的重要,他的理论对咨询员、教师和商业主管人员的培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对人的看法是坦率的,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相反,但又与他的治疗观和研究观密切相关。
罗杰斯理论的精神使他在人类潜能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
客观与实证研究的强调影响了罗杰斯,但是他的理论却来源于对个人的深入研究,然后理论又应用于个人。
罗杰斯在一生中花了大量时间从事个人治疗,而且通常利用临床资料来开始他的研究。
和心理分析理论一样,罗杰斯的理论包含了对所有人的假设,但是他的理论尤其针对个体差异及个体整体功能的研究。
与分析心理对潜意识的强调不同,罗杰斯的理论强调的是意识。
个人的现象世界,就是他所经验到的世界里,在意识的层面所包含的资料,可以用来了解并预测行为。
心理学家能够通过营造一种支持的气氛,来逐渐了解个人的私有世界。
罗杰斯对人的看法: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
我们基本是朝向自我实现、成熟和社会化的方向前进的。
当人能自由去发挥功能、自由地经验、去实现作为积极的社会性动物的基本本性时,人就是可以信赖的、基本上是有建设性的人。
罗杰斯对科学。
理论及研究方法的看法:根据罗杰斯的现象学立场,个体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觉知这个世界的。
个体对他觉知到的环境做出反应,而这一环境可能和研究者本身对环境的定义不相符合。
个体的现象场包括意识的与无意识的知觉,但是决定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意识的或可以成为意识的知觉。
尽管现象场是个人内在的私有世界,但我们也能试着去觉知个体的世界。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卡尔 .罗杰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国外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与传统教育中教学的主要特征——指导性相反,罗杰斯根据“自我学说”理论,形成了一种比较激进、用于促成个体“自我实现”的教学策略——非指导性。
《美国教育家百科全书》中的非指导性的定义为:“时常用于咨询、小组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的一种方法,他借鉴于他或她的自我反省活动以及(或者)反应,使个体重组、改组或者改变态度与行为。
非指导性技术在性质上是情感的:以个体受她或他的情感约束这个假设为基础;此外,它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形成自由表达情绪和情感所凭借的表现手段和替代物,形成接受的行为,并且减少内心冲突,通过这种活动,个体会更好的理解自己。
她或他将在器官适应上有所裨益。
”教学中的非指导性策略的原型,是罗杰斯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形成的“非指导性技术",后来,他几乎原封不动的把这一技术“嫁接”于课堂环境之中,形成了他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方法是建立在罗杰斯对人的下述信念之下的:人具有非常优异得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做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
教育只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的形成,充分得形成。
第二,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是一个流程,而不是一团固定的材料;是不断变化着的潜能之星座,而不是一组稳定的特征”。
这样,教育就不可能按照一组预定的程序、利用外部的要求向学生施教,不能“指导”学生如何想,如何做,而必须顺学生内心心理体验变化之自然。
罗杰斯认为,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无外乎两种类型。
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可以用行为主义的S--R 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来解释。
认知学习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记忆,因而没有什么意义。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适用性和局限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适用性和局限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适用性(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适用性“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当事人中心疗法是适用的?”罗杰斯在《咨询和心理治疗》中,曾给出了8个建议性的标准,但这个标准已被罗杰斯的研究证明没有特征性帮助。
关于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适用性的观点则是从实践经验中揭示的。
当事人中心疗法对2岁的孩子和65岁的老人使用过;对一般的适应问题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最严重的诊断为精神病的心理障碍使用过;对正常的个体和神经症的个体使用过;对高度依赖的个体和自我功能很强的个体使用过;对低阶层、中等阶层、高等阶层的人使用过;对智能不太高和高智商的人使用过;对健康的个人和有身心疾病特别是过敏症的人使用过。
只有两种类型没有尝试——智力缺陷者和违法者。
海默维茨的研究提示,内心自我惩罚的男性比起其他人能够更好地利用当事人中心的经验。
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并没有得出结论说当事人中心疗法适合某些人,不适合某些人。
临床经验表明,这种疗法并不会给当事人带来伤害。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即便当事人感觉当事人中心疗法不太成功,他也不会因失败而对他的问题更加烦恼。
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的研究显示,以人为中心疗法与其他疗法疗效相同,但有更多的当事人明确表示将再次选择该方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适用性非常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它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
接纳、尊重、深刻理解的氛围,无论当事人是“正常”的、神经症,还是精神病,以人为中心疗法对个人成长都是有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治好每一种心理障碍。
自1940年罗杰斯将他的理论方法引进心理治疗以后,开始对咨询与心理治疗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力。
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心理治疗的应用,更扩大到人类关系领域,包括婚姻咨询、集体咨询、教育、行政管理、人际关系培训以及国际关系的研究等,特别适合用在危机处理的初始阶段。
在多元化环境下也具有应用价值。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注意事项1.移情问题当当事人越来越深地探索自己时,对自我的威胁倾向于有必要把这些威胁投射到另一个人——治疗师身上,内在的威胁感也会使当事人有必要体验到更多的依赖感或“攻击性依赖”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作者:龙晓东【来源】: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1:53-58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 )作为西方现代心理学领域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心理治疗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并成为现代西方心理治疗论的主要流派的“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为人们普遍瞩目。
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首次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就是授予给他的,以表彰他在心理治疗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虽然他的理论和有关研究方向一直在改变,但是他重视人的主观经验,相信人的自我实现潜能和自我指导能力,这些基本观点却始终如一。
这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独特之处。
本文试对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的构建基础、基本观点、实践意义及局限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1罗杰斯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来源于他对人性自然因素的基本理解。
在长期的心理治疗实践中,他认识到:(1 )人具有建设性和自我实现的潜能。
“来自我们临床经验的最革命性概念之一是这样一种不断增长的知识,人性最内在的核心,人格的最深层,人的‘动物性’基础,在本质上是积极的——基本上是社会化的、朝前发展的、合理的和现实的。
”〔1〕“人的基本属性自由发挥作用时是建设性的、可以信赖的,这是二十五年心理治疗经验中得出的一个必然结论。
”〔2〕这与弗洛依德对人性的看法刚好相反。
在弗洛依德看来,攻击性和破坏性是人的本能赋性。
因此,在人类的先天潜能中,罗杰斯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对人的发展抱一种乐观的态度。
(2 )人是根据自己的知觉体验行动的。
“正是患者自己知道鞋子在什么地方卡脚,应该朝什么方向走,什么问题最关键,什么体验被埋于心底。
”〔3〕由此他深信人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
(3)个体的世界从任何真正完整的意义上说,只有个体自己才了解。
“无论怎样以心理测验或生理测验的方法测定刺激或测试进行知觉的有机体,事实仍是,个体是唯一能够最生动、完整地体验到挨针扎或考试不及格是什么滋味的人。
”〔4〕因此,罗杰斯眼中的人不是行为主义动物实验室中的“大白鼠”,也不是弗洛依德所强调的那种“性本能”和“破坏性”本能的人,而是他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所接触到的20世纪40、50年代美国社会中活生生的人。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社会心理学在现代美国的普遍兴起绝不是偶然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的充裕并没有使美国人的精神状况产生同样的跃进。
美国国内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资本家的激烈竞争而日趋严重。
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去,核战争的威胁又笼罩在美国和西方世界的上空。
人们感到恐惧、焦虑、迷惘,甚至绝望。
社会生活动荡不安,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各种复杂变态的心理特点。
悲观颓废和忧郁不安的情绪日渐滋长。
现实的异化进一步加深了人的自我异化,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人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而戴上假面具,投人所好。
竞争导致了人际间的敌对,快速的生活节奏使人无暇顾及人情,内心的极度空虚与孤独感迫使他们转向心理学家寻求理解和帮助。
而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多数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他们与这些内心痛苦、渴求理解的人们朝夕相处,因而他们对人们心理上深刻的异化感、人的价值、尊严、情感和需要有更深刻的体会。
他们呼吁心理学要转向探索人的“内部空间”,关心人的尊严,探究人的价值、创造性和自我实现。
本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心理学派中有影响的第三种思潮。
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
2“自我概念”(self—concept )是罗杰斯心理治疗理论中的一块主要的奠基石。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自我概念包括具有“我”之特性的一切想法、知觉及其价值,是个体整个现象场中与自身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觉及其相关的意义,它是个体看成“我”的那部分现象场。
在罗杰斯看来,人格不健全的人,其自我概念与经验是不一致的,他们将自己的真实体验拒之于意识之外,防御性地维持着自我,他们的评价系统不是建立在自己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而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投射别人的态度。
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人格,使之朝正常方向发展?罗杰斯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治疗法”。
它与精神分析与行为治疗不同,不是靠探究无意识领域,也不是改变形式来纠正不良行为,而是依靠患者自身的潜力来治愈他的“疾病”。
因为罗杰斯相信人自身内部存在一股巨大的理解自己并改变其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潜能,只要提供适宜的气氛,这些潜能就能开发出来。
什么是适宜的气氛?“构成这种气氛的条件不是知识、智力训练和某些学派的思想方向或技术。
这些条件是感情与态度……。
根本的要素是:治疗者的真诚、坦率、和谐一致,对患者的感情和个人的意义具有一种敏锐的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患者做出热情的接受的评价以及在这个积极的关系方面不受任何的牵制。
”〔5 〕这就是他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气氛,也是人格改变的三个条件:第一,真诚一致(Congruence),这是指治疗者的真诚态度和自身的和谐一致。
治疗者越是把自己置于与患者的个人关系中——不是象一位科学家和研究对象那样的关系,也不象一位医师在准备诊断医治,而是象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那么患者以建设性的方式发生变化和改进的可能性就大。
他认为只有把存在于治疗者身上的真诚现实提供出来,患者才能成功地寻找到他身上的现实。
第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Unco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就是把患者作为一个具有无条件自我价值的人——无论他的处境、他的行为方式或他的情感如何都具有价值的人来热情的接受,不论患者当时的情绪是混乱、怨恨、恼怒或畏惧、骄傲,治疗者都能坦然地承受和理解。
这种良好的治疗关系,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和慰藉,产生自信自尊的力量,从而改变他不正确的自我概念。
第三,移情地理解(emphatic und—erstanding),就是有意识地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各种感情,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患者。
只有当治疗者理解了在患者看来是如此恐惧、软弱或伤感或离奇的各种感情和思想时,患者才能真正地揭示出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常常掩饰的经验,只有移情地理解患者,治疗者才能深入到患者的内心世界,不仅能了解患者意识到的含义,而且还能理解患者自己觉察不到的意思。
这就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它没有任何特殊的技术,治疗者既不会诊断,也不评价,而仅仅是提供一种理解的气氛,从而使患者在这种理解的气氛中,根据自己的体验做出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行为选择。
罗杰斯认为,通过治疗,患者的人格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对经验的开放态度。
对经验的开放是与防御性态度相对立的。
防御是个体对自我概念具有威胁的经验的反应,这些经验由于在意识中被歪曲或被拒绝而变得暂时没有威胁性。
但是,在改变过程中,大部分人对经验的愈益开放代替了防御态度,变得更能倾听自己,倾听自身内部正在进行的经验,对他的恐惧感、沮丧感、痛苦感更为开放,对他的勇气、柔情和崇敬的情感更为开放,更能充分体验他的机体的经验,而不是把这些经验关在意识之外。
第二,对自身机体的信赖。
在人格变化过程中,患者愈益表现出对自身机制的信赖,相信他的机体是达到每一存在情境中的最满意的行为的一种手段。
“因为他越来越正确的认识到,如果他们对自己的经验开放,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这一准则就会成为一种值得信赖的行为向导。
”〔6〕第三,评价场所发生变化。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个体从采用他人评价转向肯定自己的评价。
他愈来愈觉得评价场所存在于自身内部,自己就是评价的标准,他将没有任何关于价值条件的考虑,并拒绝自己认为不适当的赞誉和批评,他能大胆地感受自己的各种感情,根据自己内在的价值而生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
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内在选择,很少依照别人的态度来选择,他在以自己机体经验为根据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与那些具有良好调节人的评价系统相一致的评价系统。
第四,成为真正的自我。
罗杰斯认为,人格改变的最终目的是成为真正的自我。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个体越来越成为他自己。
他开始丢掉假面具,不断地探求审查他各个不同的经验方面,认识和大胆地面对他常常发现的内心矛盾,从而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
在自由、安全的关系中,他变得更加和谐,更加自信,更具有健康和功能良好的人格特征和自我指导的能力。
以上是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理论的基本观点。
但这些观点大部分来自于他对治疗过程的体验。
他坚信,在治疗中一种深深的主观经验存在于患者和治疗者中。
“在引起人格变化的深层知识中,如果这种主观经验是一种有意义的经验,那么这些变化应经得起研究的检验。
”〔7〕为了对这种主观体验进行客观检验,他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法。
〔8〕他的理论假设是:(1)通过治疗,患者的自我概念与理想自我趋向一致。
(2)通过治疗,观察到患者的行为愈趋社会化,愈趋成熟化。
实验从两方面来证实假设:第一,有意义的变化发生还是不发生;第二,如果发生,这种变化可归因于治疗,而不是其它因素。
1、自我概念的测量罗杰斯认为,心理疾病的基本因素在于经验与自我概念不协调,因此,在实验中他以自我概念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作为适应不良的客观指标。
自我概念是不可能共同观察的,罗杰斯采用了斯蒂芬逊(Setephenson)发展的Q分类技术(Q—Sort technique)。
(1)量表的设计从以患者为中心治疗的大量谈话录音中,挑选出患者对自我体验的100种具有代表性的陈述报告,如:“我是一个顺从的人”,“我不相信我的感情”等等,从理论上讲,这100 种陈述代表个体各种可能的自我概念。
(2)测验程序a.被试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两组对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施行同等控制。
b.实验组在疗前、疗后和结束治疗后的6—12 个月的跟踪期内分别接受三次Q测量,要求他们按照最符合本人现状到最不符合本人现状的顺序将100张卡片分为九类后,然后再要求他们从100张卡片中按照最符合他们理想中的自我到最不符合理想中的自我顺序将卡片分类。
c.控制组无治疗,他们只配合实验组三次接受测量的时间,接受同样的测量,以便和实验组进行比较。
d.从实验组中另抽出一部分人为“组内控制组”(Own—controlgroup),治疗前等待60天(为控制期),分别接受四次测量:第一次请求治疗时进行一次测量,60天后进行一次,疗后和跟踪前分别进行一次。
设置这个组的目的是:如果个体发生变化仅仅是因为他们有治疗的明确目的,或是因为他们有某种人格结构的形式,那么在控制时期,这个变化也将发生。
(3)实验结果处理a.将实验组在疗前、疗后所选择的自我概念与理想自我概念做相关处理,如果疗后的相关系数比疗前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则说明患者的自我概念与理想自我比疗前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