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精心整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pH
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深度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
要地区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表
作用。
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对区域城市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来评价。
土壤保持重要性分级指标
度。
如评价地区下游有重要的湖泊与水源地,该地区域的营养物质保持的重要性大。
否则,重要性不大。
2、重要湖泊湿地包括重要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栖息地。
(完整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doc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级别平均侵蚀模数 [t/(km 2· a)] 平均流失厚度(mm/a)西北黄土东北黑土区 / 南方红壤丘西北黄土南方红壤丘陵区 /西南东北黑土区 /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高原区北方土石山区陵区 /西南土土石山区石山区微度< 1000 < 200 < 500 < 0.74 < 0.15 < 0.37 轻度1000-2500 200-2500 500-2500 0.74-1.9 0.15-1.9 0.37-1.9 中度2500-5000 1.9-3.7强度5000-8000 3.7-5.9极强度8000-15000 5.9-11.1剧烈> 15000 >11.1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 1.35g/cm3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劣地或石现代沟谷(细植被程度质坡地占沟,切沟,冲覆盖度地表景观综合特征该地面积 % 沟)占该面积 % ( %)斑点状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
沟轻度<10 <10 70-50 谷切割深度在 1m 以下,片蚀及细沟发育。
零星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有较大面积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中度10-30 10-30 50-30 地。
沟谷切割深度在 1-3m 。
较广泛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强度≥30 ≥30 ≤ 30 密集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
沟谷切割深度 3m 以上。
地表切割破碎土地生物生产量较侵蚀前下降 %10-3030-50≥50*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级别床面形态(地表形态)植被覆盖度( %)风蚀厚度侵蚀模数(非流沙面积)( mm/a)[t/(km 2· a)]微度固定沙丘,沙地和滩地> 70 < 2 < 200轻度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70-50 2-10 200-2500中度半固定沙丘,沙地50-30 10-25 2500-5000强度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30-10 25-50 5000-8000极强度流动沙丘,沙地< 10 20-100 8000-15000剧烈大片流动沙丘< 10 > 100 > 150001*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及指标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与指标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m 2·a)] 平均流失厚度(mm/a)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微度<1000 <200 <500 <0.74 <0.15 <0.37轻度1000-2500 200-2500 500-2500 0.74-1.9 0.15-1.9 0.37-1.9中度2500-5000 1.9-3.7强度5000-8000 3.7-5.9极强度8000-15000 5.9-11.1剧烈>15000 >11.1注:本表流失厚度系按土壤容重 1.35g/cm3 折算,各地可按当地土壤容重计算之。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劣地或石现代沟谷(细植被土地生物生程度质坡地占沟,切沟,冲覆盖度地表景观综合特征产量较侵蚀该地面积% 沟)占该面积% (%)前下降%斑点状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
沟轻度<10 <10 70-50 谷切割深度在1m 以下,片蚀及细10-30沟发育。
零星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有较大面积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中度10-30 10-30 50-30 地。
沟谷切割深度在1-3m。
较广泛30-50分布的裸露沙石地表强度≥30 ≥30 ≤30 密集分布的劣地或石质坡地。
沟谷切割深度3m 以上。
地表切割破碎≥50*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级别床面形态(地表形态)植被覆盖度(%)(非流沙面积)风蚀厚度(mm/a)侵蚀模数[t/(km 2·a)]微度固定沙丘,沙地和滩地>70 <2 <200 轻度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沙地70-50 2-10 200-2500中度半固定沙丘,沙地50-30 10-25 2500-5000强度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沙地30-10 25-50 5000-8000极强度流动沙丘,沙地<10 20-100 8000-15000 剧烈大片流动沙丘<10 >100 >15000*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2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郭索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3.1 一级类型区 (3)3.2 二级类型区 (3)3.3 范围及特点 (3)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8)4.1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8)4.2 风力侵蚀及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9)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1)附录A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 (12)附录B 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3)标准用词说明 (16)条文说明 (17)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什么是土壤侵蚀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它不仅会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水力侵蚀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在降水、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常见的水力侵蚀形式有面蚀、沟蚀等。
面蚀又包括溅蚀、片蚀等。
沟蚀则包括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
风力侵蚀则是在风力作用下,地表土壤、沙粒被吹扬、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往往比较严重,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重力侵蚀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土体或岩体沿坡面向下移动的现象。
常见的重力侵蚀形式有崩塌、滑坡、泻溜等。
冻融侵蚀是在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融作用下,土壤、岩石等被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这种侵蚀在高寒地区较为常见。
混合侵蚀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土壤侵蚀类型。
在对土壤侵蚀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该标准还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
这对于评估土壤侵蚀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主要依据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等指标。
一般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六个级别。
微度侵蚀是指土壤侵蚀模数较小,植被覆盖度较高,地面坡度较缓,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情况。
轻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有所增加,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地面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侵蚀痕迹,但土地生产力仍能基本保持。
中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进一步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降低,地面侵蚀迹象较为明显,土地生产力开始下降。
强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较大,植被覆盖稀少,地面侵蚀严重,土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则表示土壤侵蚀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2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语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郭索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3)3.1 一级类型区 (3)3.2 二级类型区 (3)3.3 范围及特点 (3)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8)4.1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的强度分级 (8)4.2 风力侵蚀及混合侵蚀(泥石流)强度分级 (9)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1)附录A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 (12)附录B 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3)标准用词说明 (16)条文说明 (17)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一般按土壤遗传层侵蚀厚度或剩余厚度的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即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重度侵蚀和严重侵蚀。
每个年级对应的特征如下:没有明显的侵蚀意味着土壤剖面a,b和c保持完整。
轻微腐蚀意味着a层的厚度大于1/2,B和C层的厚度完好无损。
中等腐蚀意味着a层的厚度小于1/2,而B和C层的厚度完好无损。
强度侵蚀意味着不保留层a,层B开始腐蚀和裸露,而层C保持完整。
严重腐蚀意味着A和B层没有保留,C层开始腐蚀和暴露。
扩展数据:土壤侵蚀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水蚀主要分布在50°N和40°s之间。
中国的水蚀地区主要分布在20°N和50°n之间。
风蚀主要发生在草原和沙漠。
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国,南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较大的分布面积。
中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黄土高原,南部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北部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东北地区的低丘陵地带,四川盆地以及周围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中国的风蚀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干旱早,半干旱地区以及沿海沙地。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范围遍布全国。
主要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
根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的调查和统计,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1%,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为188万平方千米,冻融侵蚀面积为125万平方千米。
重力侵蚀分布在以上三种类型的土壤侵蚀中。
中国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表松散和深厚,降雨强度高,开垦历史悠久,植被覆盖率低都是造成中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
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土壤侵蚀的类型,程度,区域分布和潜在风险。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pH
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 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首先度),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
植被
地区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表
作用。
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对区域城市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来评价。
土壤保持重要性分级指标
如评价地区下游有重要的湖泊与水源地,该地区域的营养物质保持的重要性大。
否则,重要性不大。
第三章__土壤侵蚀程度和强度分级
大小。(P3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征单位面积年度侵蚀量时:t/(km2.a) 某区域某次降雨条件下单位面积侵蚀量时:t/km2 四、侵蚀深(P37) 侵蚀区域每年平均地表侵蚀的厚度(mm)。
二、部颁的分级标准
分级 无明显侵蚀 轻度侵蚀 中度侵蚀 强度侵蚀 剧烈侵蚀 指标 A、B、C三层剖面保持完整 A层保留厚度大于1/2,B、C层完整 A层保留厚度小于1/2,B、C层完整 A层无保留、B层开始裸露,受到剥蚀 A 、B层无保留, C层出露,受到剥蚀
二、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方法
1、根据资料确定侵蚀模数
根据研究机构所代表的区域取得的实测径流泥
沙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获得。这些资料包括:
标准径流场的资料; 全坡面大型径流场资料; 各类实验小流域的资料。
第一节
几个重要的概念
一、土壤侵蚀程度
定义:土壤原生剖面被剥蚀的厚度。
反映了:侵蚀结果;
目前的发展阶段; 土壤肥力水平。
二、土壤侵蚀强度
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单 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三、土壤侵蚀模数 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壤表面或内部的土壤层被剥蚀和迁移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是根据土壤侵蚀程度的严重程度,把侵蚀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土壤侵蚀的程度。
目前,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侵蚀调查规程》(GB/T 19215-2017):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四个等级,根据植被覆盖度、裸土率、坡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2.《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NY/T 1456-2007):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微五个等级,根据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进行评定,其中极强和强两个等级为重点治理对象。
3.《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B11/T 2434-2014):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微五个等级,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土保持状况等指标进行评定。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通常以土壤发生层被蚀去的厚度或残留的厚度为标准进行划分,bai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即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程度。
各等级对应的特征分别为:无明显侵蚀是指土壤A、B、C三层剖面保持完整。
轻度侵蚀是指A层保留厚度大于1/2,B、C层保留完整。
中度侵蚀是指A层保留厚度小于1/2,B、C层保留完整。
强度侵蚀是指A层无保留,B层开始侵蚀裸露,C层保留完整。
剧烈侵蚀是指A、B层无保留,C层开始侵蚀裸露。
扩展资料:土壤侵蚀分布就全球范围而言,50°N〜40°S之间为水蚀的主要分布区。
中国水蚀区主要分布于20°〜50°N之间。
风蚀主要发生在草原和荒漠地带。
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分布国家,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中国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西北黄土高原、南方山地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及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四川盆地及周围的山地丘陵区。
中国的风蚀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干早和半干旱地区以及沿海沙地。
中国是世界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土壤侵蚀的成因复杂,危害严重,主要侵蚀类型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等。
根据水利部遥感中心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土壤侵蚀面积达4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88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m2。
重力侵蚀则不同程度地分别分布在以上3类土壤侵蚀分布范围内。
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广,地形起伏大,地面组成物质疏松深厚,降雨强度大,垦殖历史久,植被覆盖率低等,都是引起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多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着土壤侵蚀的类型、程度、区域分布以及潜在危险的大小等。
(完整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土壤侵蚀强度分类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主要流域为长江上中游及珠江上游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续表
一级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
区划范围及特点
主要分布于西北 华北 东北的西部 包括青海 新疆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黑龙江等省 自
治区 的沙漠戈壁和沙地
气候干燥 年降水
岭南平原丘陵区 包括广东 海南岛和桂东地区 以花岗岩类 砂页岩类为主 发育赤红壤和砖 红壤 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 崩岗侵蚀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位于宜昌以东 包括两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 微度 侵蚀
主要流域是长江中游及汉水流域 洞庭湖水系 鄱阳湖水系 珠江中下游
北与黄土高原区接界 东与南方红壤丘陵区接壤 西接青藏高原冻融区 包括云贵高原 四川盆 地 湘西及桂西
甚 其中以河口镇 龙门区间 万 是剧烈侵蚀区 为黄河流域多沙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主要
流域是黄河中游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 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漫川漫岗区为松嫩平原 是大小兴安岭延伸的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倾
斜 具有明显的台坎 拗谷和岗地相间是本区的重要地貌特征 砂页岩上发育典型黑土 在松花
次 沙暴
次
东北西部风沙区 沙丘坨甸 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 沙化漫岗 正在发展的
潜在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山东黄泛平原 鄱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省 海南省滨海区
鲁西南黄泛平原风沙区 北靠黄河 南临黄河故道 宏观地形平坦 微地貌复杂 岗坡洼相间 沿 河 土壤是沙土及沙壤土 为马蹄形或新月形沙丘 已被联合国环境组织列为高度荒漠化威胁区
龙江 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积平原 古河床 自然堤形成低岗地 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 岗洼之
中国的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定量指标
中国的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分级定量指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土壤侵蚀分类系统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
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和区域内土壤侵蚀现状,侵蚀类型将采用两级划分法。
一级类型主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侵蚀外营力类型与性质来划分,将评价区划分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两个类型;二级类型采用侵蚀强度为指标划分,划分为6个等级。
详见1。
(1)水力侵蚀
指以地表水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锓蚀类型,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
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本区域水力侵蚀容许侵蚀量选用1000 t/km2·a。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采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中指定的标准进行划分,见表2。
当缺少实测的及调查侵蚀模数资料时,使用3和表4所列的有关侵蚀方式的指标进行分级。
(2)风力侵蚀
指以风力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日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5m/s的年内日累计风速达200m/s以上,或这一起沙风速的天数全年达30天以上,且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00mm的沙质土壤地区,应定为风蚀区。
风蚀强度分级见表5。
表5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
·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
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
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
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
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
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
土壤侵蚀仅指“土” 一个主体。
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
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
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
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
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
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 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
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
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
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国水土流失强度分类分级标准,实际上是用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来代替的,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土壤侵蚀的因素:
190—96),对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土壤侵蚀强
度、侵蚀土壤程度分级等做了规定。
2.1.1 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
按土壤侵蚀的外营力不同种类将全国土壤侵蚀
区划分为三个一级区,根据地质、地貌、土壤等形
态又在三个一级区划的基础上分为九个二级区。
区
划的类型区为:
(1)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包括五个二级区:
①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在黄河上中游),②东北黑
土区(低山丘陵区和漫岗丘陵区,主要在松花江流
域),③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在淮河流域以北及黄河
中下游),④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在长江中游及汉
水流域、洞庭湖水系、都阳湖水系、珠江中下游及
江苏、浙江等沿海侵蚀区),⑤西南土石山区(主要
在长江上中游及珠江上游)。
(2)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包括两个二级区:
①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抄区(包括青海、新疆、甘
肃、宁夏、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省区的抄漠戈
壁和沙地),②沿海环潮滨海平原风沙区(主要在山
东黄泛平原、都阳湖滨湖沙山及福建、海南滨海区)。
(3)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包括两个二级区:
①北方冻融土侵蚀区(主要在东北大兴安蛉山地及
新疆的天山山地),②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在青藏
高原和高山雪线以上)。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
Et/(km ·a)]
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
微度侵蚀<2O0,500,1 000
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
中度侵蚀2 500~5 000
强度侵蚀5 000~8 000
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
剧烈侵蚀>1 5 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 (ram) [t/(km。
·a)]
微度>70 <2 <200
轻度70~50 2~1O 200~2 500
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
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
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
剧烈<1O >100 >1 5 000
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
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土流失强度标准是反映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在确定了水和土的容许流失量标准后结合我国各地域的不同自然条件,把水土流失强度级别仍定为六个级别,即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并相应确定各级别的水、土流失模数。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只是确定了土流失强度级别和对应级别的土壤流失模数,单独做为水土流失强度之一的土壤流失强度分级标准是可行的,但必须将土壤侵蚀模数改名为土壤流失模数。
同时,还应新增加对应于水土流失强度级别、反映水流失程度的水的流失模数。
这样修改后的水土流失程度分级标准,便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客观反映水土流失程度且便于实际操作运用的
强度分级标准体系。
地形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地形、坡位、坡度和小地形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及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及肥力、质地、结构及石砾含量、酸碱度、盐碱含量,土壤侵蚀或沙化程度,基岩和成土母质的种类与性质等;
水文因子:包括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矿化程度及其盐分组成、土地被淹没的可能性等;
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植物群落名称、组成、盖成、年龄、高度、分布及其生长情况,森林植物的病虫害情况等;
除此之外,还有人为活动等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