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授课对象:高一学科:音乐课时:一课时授课人:苏晓辉指导教师:杨道芳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用具:播放器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交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
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
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几首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民族风格特点。
2、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节奏、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聆听与模唱少数民族歌曲,感受其音乐情绪,初步懂得人们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民族习俗等因素是形成民族风格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感受与体验蒙、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来分析作品的风格。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播放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片段,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问题:1、刚才听到的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个地方的民族音乐?2、说说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并列举熟悉的少数民族名称。
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
结合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情绪,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一、蒙古族的音乐1、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长调2、介绍蒙古族的舞蹈、马头琴3、讨论与交流: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族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二、藏族民间音乐藏族民歌—酒歌介绍藏族歌舞的特点。
介绍藏族的乐器。
三、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1、介绍十二木卡姆2、新疆民间乐器3.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
4、欣赏《牡丹汗》四.活动与探究:(一)教师提出问题:1、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二)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推荐代表将本组探究的结果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三)师生归纳、总结1、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构成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调式、节拍、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
2、①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②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③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五.拓展延伸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歌舞,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历史文化等等,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既丰富绚丽又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大学中国民族音乐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种类及其代表性作品。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种类及其代表性作品。
教学难点:1. 中国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区别。
2. 中国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1)定义:中国民族音乐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
(2)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
2. 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背景(1)古代音乐:以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为主。
(2)近现代音乐:受西方音乐影响,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体系。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特点。
2. 教师讲解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种类及其代表性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2. 学生分享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新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音乐的主要种类(1)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民族器乐:如古筝、琵琶、二胡等。
(3)戏曲音乐:如京剧、越剧、豫剧等。
(4)歌舞音乐:如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民族的音乐。
2. 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性作品(1)民歌:《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民族器乐:《梁祝》、《春江花月夜》等。
(3)戏曲音乐:《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4)歌舞音乐:《草原之夜》、《康定情歌》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欣赏代表性作品,分析其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区别。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认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分类1.2 教学内容定义少数民族音乐及其与中国音乐的关系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如旋律、节奏、乐器等介绍少数民族音乐的分类,如民歌、歌舞、器乐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蒙古族音乐2.1 教学目标了解蒙古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2.2 教学内容介绍蒙古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蒙古族音乐的特色,如长调、短调、马头琴等学习蒙古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三章:藏族音乐3.1 教学目标了解藏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藏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3.2 教学内容介绍藏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藏族音乐的特色,如锅庄舞、笛子等学习藏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藏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四章:维吾尔族音乐4.1 教学目标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4.2 教学内容介绍维吾尔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如十二木卡姆、手鼓等学习维吾尔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彝族音乐5.1 教学目标了解彝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5.2 教学内容介绍彝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彝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月琴等学习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5.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彝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六章:侗族音乐6.1 教学目标了解侗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侗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6.2 教学内容介绍侗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侗族音乐的特色,如大歌、侗笛等学习侗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6.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侗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七章:布依族音乐7.1 教学目标了解布依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布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7.2 教学内容介绍布依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布依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八仙箫等学习布依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7.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布依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八章:土家族音乐8.1 教学目标了解土家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土家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8.2 教学内容介绍土家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土家族音乐的特色,如摆手舞、唢呐等学习土家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8.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土家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九章:回族音乐9.1 教学目标了解回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回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介绍回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回族音乐的特色,如花儿、手鼓等学习回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9.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回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章:哈萨克族音乐10.1 教学目标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0.2 教学内容介绍哈萨克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哈萨克族音乐的特色,如冬不拉、弹唱等学习哈萨克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0.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哈萨克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一章:黎族音乐11.1 教学目标了解黎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黎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1.2 教学内容介绍黎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黎族音乐的特色,如山歌、椰胡等学习黎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黎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二章:傈僳族音乐12.1 教学目标了解傈僳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傈僳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2.2 教学内容介绍傈僳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傈僳族音乐的特色,如傈僳调、笛子等学习傈僳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傈僳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三章:畲族音乐13.1 教学目标了解畲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畲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3.2 教学内容介绍畲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畲族音乐的特色,如畲歌、笛子等学习畲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畲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四章:高山族音乐14.1 教学目标了解高山族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掌握高山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阶、节奏等14.2 教学内容介绍高山族音乐的历史和传统分析高山族音乐的特色,如歌舞、口弦等学习高山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演奏技巧1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聆听、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1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高山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心得体会探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1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分享、创作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15.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作文或口头报告等形式评估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总结与展望。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与交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之处。
2. 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 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交流技巧。
4. 激发学生对跨文化交流和尊重多样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探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统、起源和演奏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3. 学习少数民族音乐表达情感和文化的方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音乐播放器和音乐素材。
2. 有关中国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文献资料。
3. 少数民族音乐的乐器和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并提问学生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2. 讨论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探究:1. 分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深入了解,并准备分享。
2. 小组分享:学生讲解选择的音乐种类,描述其音乐特点、演奏形式和文化背景。
3. 教师讲解和带领学生分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实践:1. 向学生介绍几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并放映相关视频。
2. 学生自愿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并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
3. 学生可以尝试演奏少数民族音乐片段,或使用自己选择的方式表达对该音乐的理解和情感。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对比。
2. 提问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态度和认识是否发生变化。
3. 对学生的乐器演奏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可以在下一节课中分享。
2.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
评估建议:1. 观察学生在小组研究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乐器演奏或其他表达方式的技巧与表现。
3. 针对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态度进行讨论与评价。
教学延伸:1. 利用音乐课外活动或社团组织演出,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如藏族的锅庄舞、蒙古的长调、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等。
2. 分析少数民族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康定情歌》、《敖包相会》等。
3. 探讨少数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少数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
2. 欣赏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少数民族音乐鉴赏和表演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表演活动:评估学生在表演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能力,考察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提供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启蒙——幼儿园教案分享
民族音乐启蒙——幼儿园教案分享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已成为对于儿童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了幼儿园教育当中。
本文将分享一份针对幼儿园开展民族音乐启蒙的教案,旨在帮助广大幼教工作者更好地开展本土文化的传承。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名称和特点。
3.培养幼儿们对于民族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4.提升幼儿们的音乐表现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民族音乐形式和特点的介绍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影视作品和音乐表演,让幼儿对于这些音乐形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或活动,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这些音乐作品的魅力。
2.民族乐器的介绍通过现场演奏、介绍、图片或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们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名称、形状、演奏方法以及特色。
可以在班级中为幼儿们创建一个“小乐队”,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演奏一些简单的民族乐器。
3.民族音乐表演和欣赏可以带着幼儿们去音乐厅或音乐会现场观看传统民族音乐演出,或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幼儿们欣赏一些著名的民族音乐演出。
通过观听,幼儿们可以感受到这些音乐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并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和曲目进行深入学习。
4.创意音乐活动通过引导幼儿们进行创意活动如诗歌创作、乐队表演、曲调演唱等,以此来促进幼儿们对于音乐的感性认识和掌握。
在幼儿园的周年庆典或其他活动中可将这些创意活动的成果表现出来,让整个班级沉浸在简单而多彩的民族音乐世界之中。
三、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利用现实生活中具有情境性的材料,让幼儿们感受到音乐的生动性,从而理解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
2.互动教学:引导幼儿间的互动和协同,在不断地交流和合作中,让他们更好地渗透到音乐中所体现的文化价值与特点。
3.多样性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以及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音乐、体验音乐,促进幼儿艺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独特性;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述及代表性乐器介绍。
三、教学准备:录音设备、多媒体课件、少数民族音乐乐器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们提问:“你们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吗?有没有听过或看过相关的表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概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1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地理分布情况。
强调其多样性和独特性。
3. 学习代表性乐器(30分钟)选择几种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乐器,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藏族的唐卡,以及少数民族的竹笛等。
利用录音设备播放相关的音乐片段,通过观看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外形、发音原理、制作工艺以及在特定场合的演奏方式。
4. 音乐欣赏和体验(40分钟)分组: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少数民族音乐乐器,例如马头琴、唐卡、竹笛等。
练习:每个小组成员轮流体验乐器的演奏,体验时间约为2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可以伴奏或鼓掌加油。
音乐欣赏:播放各个少数民族音乐的录音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领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5.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学习的重点内容,回顾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性乐器,并鼓励学生在家中收集更多相关音乐,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音乐体验的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版权及使用问题。
六、教学延伸: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择一种少数民族音乐乐器进行研究,并在下节课上做分享。
通过学生们的分享,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七、参考资料:1. 张东宝,《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北京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教案中国民族音乐鉴赏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教案中国民族音乐鉴赏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音乐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2. 欣赏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4.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2. 欣赏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錄音带 or MP3 播放设备;2. 绘本或图片展示中国民族音乐乐器;3. PPT 展示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中国民族音乐,带领学生一起聆听,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10分钟)通过展示绘本或图片的方式,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韵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
3. 欣赏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15分钟)通过PPT展示,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如《茉莉花》、《二泉映月》等。
在欣赏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乐器的声音、曲调的变化等。
4. 分享个人感受(10分钟)学生将分成小组,互相分享他们对欣赏过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5. 音乐活动(1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活动,如合奏、合唱或舞蹈等,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和表现能力。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听中国民族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乐器制作或演奏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3.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拓宽音乐的视野。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音乐课的教学,学生得以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学生也提高了他们的集体合作和表现能力。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教案
一、课程安排
1.课程设置
本课程属于常规性教案,主要讲授中国民族音乐,主要关注民族音乐的概念、特点、乐器、元素、分类与特点介绍、历史沿革以及其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侧重于民族音乐历史探讨、技术分析和乐音的表现。
2.课时安排
本课程安排了总共10学时,其中8学时为理论课时,2学时为实践课时。
3.课时基础要求
1)理论课时要求学生了解有关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内容、结构及技术传授;
2)实践课时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民族乐器演奏相关曲目,对此也需要有相关旋律的谱写能力,有良好的乐理认识与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论知识目标
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概念与结构,了解民族音乐发展历史,了解民族音乐元素、乐器、乐音的表现,搞清楚民族音乐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中的根源与发展,以及民族音乐与其他类型音乐的关系。
2.实践能力目标
1)了解民族音乐的演奏方法,理解民族乐器演奏的特点,能够熟练演奏三件民族乐器中的一件;
2)能熟练的谱写一支民族乐曲,承担乐队的演出任务,理解乐队演出所需要的配合,能够熟练表演一支民族乐曲;。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中国少数民间音乐教案篇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课型:欣赏课二、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三、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五、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
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六、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3. 少数民族乐器的介绍和使用4. 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背景和文化内涵5.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风格。
2. 示范法: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3.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演奏少数民族乐器,体验音乐魅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2. 少数民族音乐的音频、视频资料3. 少数民族乐器实物或模型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3. 欣赏: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4. 实践:让学生尝试演奏少数民族乐器,体验音乐魅力。
5. 讨论:分组讨论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和研究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分析其异同点,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理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少数民族地区,亲身感受当地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与民俗的紧密联系。
3. 交流互动:邀请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家或传承人来校进行讲座和表演,促进学生与专家的互动交流,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认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演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和理解程度。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在高中音乐教育中,了解和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况、特点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况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指中国56个少数民族所创造并享用的音乐作品,包括民歌、器乐、舞曲等多种形式。
这些音乐在表达思想情感、反映民族风情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点1.多样性: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多样的曲调、节奏和音色,反映了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
2.自然性:少数民族音乐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曲调和节奏都来自对大自然声音的模仿和吸收。
3.民族气息:少数民族音乐鲜明地展示了各民族的历史、风俗和民情民意。
4.口传心授:很多少数民族音乐并没有书面记录,而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
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1.《赛马》(蒙古族):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描绘了草原上奔驰的赛马场面,旋律激昂有力,充满爆发力。
2.《手拉手舞》(哈尼族):这是哈尼族的传统舞曲,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精神,节奏欢快有力。
3.《南乐》(侗族):这是侗族民歌,以丰收为主题,歌颂了侗族人民的热情和喜悦,节奏欢快而飘逸。
4.《望庐山瀑布》(壮族):这是壮族古乐章的名曲之一,通过演奏器乐再现了庐山瀑布水势喧天的景象,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五、音乐教学实施方案1.了解音乐背景知识: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概况、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有初步认识。
2.欣赏音乐作品:播放少数民族音乐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3.学习演奏技巧: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器乐曲目,引导学生学习演奏技巧,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4.合作创作: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习的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第七章《多彩的民族音乐》中的第三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代表性乐器和音乐作品;欣赏和分析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学习基本的民族音乐演唱技巧和表演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和乐器。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民族音乐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音响、谱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歌谱、乐器(如葫芦丝、马头琴、手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族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分类;(2)学习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代表作品;(3)分析各民族音乐中的代表性乐器和音乐元素。
3. 实践环节:(1)教唱彝族歌曲《小河淌水》,学习民族音乐的演唱技巧;(2)分组进行民族乐器演奏练习,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3)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分析《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特点;(2)练习演奏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乐器;(3)分组讨论:如何将民族音乐融入现代音乐创作中?六、板书设计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民族特色浓郁分类: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2. 彝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音乐风格乐器:葫芦丝、马头琴、手鼓等代表作品:《小河淌水》、《青藏高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2)分析《小河淌水》的旋律、节奏特点;(3)谈谈你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感受。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欣赏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七章《民族音乐鉴赏》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与当地民俗文化的联系;欣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藏族音乐《青藏高原》,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引发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及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3. 案例分析:以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等民族的音乐为例,分析其音乐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4.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少数民族,深入了解其音乐特点,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分析藏族音乐作品《天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民族音乐。
6. 随堂练习:播放苗族音乐《苗岭飞歌》,让学生现场分析其音乐特点。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2. 内容:(1)少数民族音乐特点(2)各民族代表性作品(3)民族音乐与民俗文化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喜欢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阐述其音乐特点及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2. 答案示例:以蒙古族音乐《天堂》为例,分析其悠扬、辽阔的音乐特点,以及与草原文化的紧密联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使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音乐试讲民族歌曲教案
初中音乐试讲民族歌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民族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民族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 民族乐器的使用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1. 民族音乐节奏的把握。
2. 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及音响设备。
2. 民族歌曲教材或相关资料。
3. 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笛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如《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听到了哪些民族乐器?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歌曲的定义和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独特、富有地域特色等。
2. 讲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如弦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等。
3. 举例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曲,如《康定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三、实践教学(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如《小河淌水》,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根据歌曲旋律进行演奏,体会民族乐器的表现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表现歌曲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以传承和弘扬。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学、多唱民族歌曲,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自行查找一首民族歌曲进行学习,了解歌曲的背景、作者和演唱技巧。
2. 选择一种民族乐器,进行简单的演奏练习,体会民族乐器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演唱,使学生了解了民族歌曲的特点和风格,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初中民族音乐试讲教案
初中民族音乐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认识民族乐器。
2.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3. 学会简单的民族音乐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民族乐器的介绍3. 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讨论:这首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认为它是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二、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2. 讲解民族音乐的分类,如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
三、民族乐器的介绍(10分钟)1. 教师展示几种常见的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2. 讲解每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四、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
3. 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五、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师示范一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如二胡的滑音、颤音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进行简单的演奏练习。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了解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民族音乐教学的试讲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国民族民歌欣赏》(教案)
4.了解各民族民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
5.学唱一首民族民歌,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6.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升文化自信;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民族民歌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认真聆听,表现出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热爱。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初衷得到了实现。
其次,通过对比不同民族民歌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各自的特点。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他们脸上恍然大悟的表情,这表明他们已经逐步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民族民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音乐中融入民族元素”。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学唱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民歌的韵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民歌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歌的魅力。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整个教学过程旨在让学生们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课后,我对这次教学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高中三年级音乐教案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高中三年级音乐教案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高中三年级音乐教案:中国民族音乐欣赏导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族音乐秉承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引导高中三年级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使其对中华传统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4. 通过听音乐的方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欣赏中国民族音乐。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促进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多种民族音乐元素。
b. 器乐和声乐并重,形成了独特的演奏形式和音乐风格。
c. 音调婉转悠扬、节奏多变、旋律富于变化。
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音乐片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演进过程。
2. 欣赏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生在欣赏中国民族音乐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基本技巧和方法:a. 注重感受旋律和节奏,通过音乐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b. 关注乐器和人声的运用,同时注意他们之间的互动和配合。
c. 对比不同地域和风格的中国民族音乐,体会其独特之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辅以详细的解说和示范演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欣赏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为了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a.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音乐鉴赏‣
【教学模块】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教材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必修)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设计时段】一课时
【设计思想】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情感。
2、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形成原因及发展。
了解中国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风格。
教学重点: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他们的异同。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2、用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解汉族南北民歌风格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思路:
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对欣赏课的理解比较精疏,对教师的依赖特别强,对此,引导启发学生从熟悉的音乐作品,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再由老师的讲解、分析,比较等方法,结合听、看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鉴赏的能力,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
用“小舞台”----†赛歌会‡、†露一手‡的形式唤醒学生原有的民歌
知识信息,激发学习兴趣。
2、用欣赏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视听、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讨论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总结,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内容:
江苏民歌•茉莉花‣2、河北民歌•茉莉花‣3、陕北民歌•赶牲灵‣4、江浙民歌•采茶舞曲‣5、江都民歌•拔根芦柴花‣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音乐,播放•春江花都‣mtv,(大屏幕展示)
…设计意图‟
营造课堂气氛,家乡的一草一木,勤劳勇敢的人民,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
师:这段音乐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生:优美、清新。
我们的家乡扬州江都。
师:我们的家乡人美、水美、风光秀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其悠悠水韵,韵出了灿烂的文化,也韵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民歌赛歌会‡‡的表演形式,师生共同演唱一组扬州民歌。
(唱民歌的前两句)•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杨柳青‣、•撒趟撩在外‣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民歌着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的参与,可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师:这些歌曲真是非常好听,因为民歌能表情达意,它能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不同的地理环境、性格语言、文化风俗,就会形成不同风格特点的民歌。
(展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汉族的人口最多,分布地区极为广阔,通过他们的音乐我们可以感受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风俗,他们的文化。
今天,老师就领着同学们随着汉族民歌的旋律,遨游丰富多彩的汉族民歌的海洋。
●探索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一]听赏江苏、河北民歌•茉莉花‣
师:在西方有一位著名的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曾在他的歌剧作品•图兰朵‣中,应用了中国民歌的曲调,为他的歌剧增添了东
方的音乐色彩。
它以独特的魅力,深深感染了中国和世界,堪称是音乐的精品、同学能说出是哪一个地区的民歌?
生:我们家乡的民歌,江苏民歌•茉莉花‣
学生随琴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配以江南水乡的画面:思考音乐有怎样的音乐特点?(展示中国地图)
学生在中国版图上找出江苏的大概的区域范围,结合地理特点,师生共同讨论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特点:
曲调细腻优美,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音乐结构均衡。
▲听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学生在中国版图上找出江苏大概的区域范围:明快刚直,体现了爽朗的风格。
▲师生合作:
对比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点。
(从风格、调式、语言、旋律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听听、唱唱、谈谈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的体验中去探讨南北民歌风格的特点会更有兴趣、有话可说。
总结交流成果(表一)
设问:以上的表格中,我们能概括出民歌有什么特点吗?
特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滋生和形成不同种族、地区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重要基础。
中国多种多样的地域,使得传统音乐体裁类别丰富多彩。
(反映地域特征)
●探索形成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的原因
[二]听赏、比较陕北民歌•赶牲灵‣、•采茶舞曲‣
▲听赏音乐(音乐片段),请学生选择连线。
•赶牲灵‣西北地域
•龙船调‣华中地域
•采茶舞曲‣江南地域
设问:同学是根据什么来选择的(根据民歌的地域特点、方言特点)…设计意图‟
运用已知的知识试着辨别并说明理由,更加能加深理解民歌的地域特点,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差异。
▲比较分析作品•赶牲灵‣•采茶舞曲‣
A、欣赏陕北民歌•赶牲灵‣。
▲聆听音乐,提出问题:
设问:
根据民歌•赶牲灵‣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音乐在音调和伴奏上分别有何特点,表现什么?
总结:
这首歌曲音调大幅度地上下浮动,给人以起伏跌宕的感觉,好像陕北起伏的高原;伴奏中模拟马蹄的节奏声,更给人一种热切的期待感。
▲师生共同随琴演唱比较、讨论: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一段用普通话演唱,去掉衬词†那个、呦、得的、啊呀等‡。
一段用陕北方言演唱,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生: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学生随琴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比较、演唱,结合歌曲的润腔方式、方言特征、衬词等体会音乐的浓烈的地方色彩。
B、听赏江浙民歌•采茶舞曲‣
▲聆听音乐,提出问题:
设问:
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地域性是如何体现的?
总结:
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
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
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
赞美了西湖景美、人美、茶香。
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
C、比较陕北民歌•赶牲灵‣和江浙民歌•采茶舞曲‣各地民歌所具有的地域性及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
总结交流成果(表二)
▲根据听赏、比较、学生就近自愿组合讨论:
形成汉族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原因有哪些?
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歌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
地方方言是形成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
生活方式、个性特点、地方风俗等也是形成南北民歌不同风格的因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综合已有的音乐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在演唱、对比中,能积极参与探究和交流活动。
●活动与表演
师:我们的家乡江都,江湖交错,广阔的平原,降水充沛,气候温暖,夏种到来之时,南方的清水滋润北方的新春,到处会聆听到栽秧的号子,今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乡音和乡情。
生:用地道的扬州话随琴演唱江都民歌•拔根芦柴花‣,并即兴创作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秧田歌,而学生身在农村,对秧田生活都有亲身体验,把“拔秧、装秧、挑秧、抛秧、插秧”等动作编排成舞蹈,用恰当的体态语言,随着乐曲进行表演,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乐曲的泥土芳香。
师:点评学生的表演。
哎呀乖乖隆地东,不错啊你们!……(用扬州方言说)
…设计意图‟
选择原汁原味的家乡的语言点评,通过学生的演唱和体态语言的表演,更加加深了学生对汉族民歌的理解,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掌握。
●课堂总结:
让老师简明扼要地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
●课外活动
采集和学唱当地有特色的民歌,找一找运用汉族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曲目。
(从不同角度欣赏几首运用民歌素材创作的较有影响的音乐作品)
①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花儿与少年‣片段。
②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花絮片段。
③宋祖英维也纳音乐厅演唱•茉莉花‣片段。
④28届奥运会中国艺术表演片段。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多元音乐文化,进一步感悟民歌的真谛。
教学反思
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听、看、说和表演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家乡民歌的演唱和舞蹈的表演,更加加深他们对本节课传授的知识掌握、技巧、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