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简介
介绍土家族
民族文化的琼浆,是滋润我们的营养。土家毛古斯,2008 年走进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在鸟巢里尽情释放,粗犷原始, 刚劲激昂,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他的阳刚
毛古斯节歌舞
腊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过,将大块的猪肉用 盐、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挂在火炕上,下烧柏树枝田, 烟熏而成。
为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真诚,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 碗来装。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 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 碗桌。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 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入席时座位分辈份老少,上菜先后有序。土家族的饮酒, 特别是在节日或待客时,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见的是用糯米、 高梁酿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数不高,味道纯正。
土家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年 节举行,并发展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 育竞赛、物资交流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摆手” 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 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历 时七、八天,与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 在“摆手堂”前举行。“摆手堂”,在土王祠。 “小摆手”规模小,套数少,一般是一至三天, 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土家人在摆手活动中,追 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 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都有着浓厚的祖先崇 拜痕迹。
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
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 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 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时,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 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 族菜肴以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 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 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如插秧季节, 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汤圆或 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 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土家族
的家 烟 风族 熏 味最 腊 菜具 肉 特是 色土
饮
甜酒
团 馓
酱香饼
糯 米 粑 粑
食
土家族服饰
土家族 的服饰 布料多 为自纺 自织的 土布
土家族服饰
土 帕头左家 缠衽族 圈开女 形襟子 的,服 墨滚饰 青镶为 丝 短 帕层衣 或花大 布边袖 ,, 2~3
•
土家族服饰
爱 裤穿 对 男 用 ,白 、 子 靑在布 九 服 布 膝围 对 饰 包 至脚 、 为 头 踝和 十 对 上 靑一襟 缠、 对 短 “蓝 不 衫 布布 等 , 裹的 的 钉 脚大 扣 上 ”筒 子 七 ;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也称毕基族、毕基卡族,自称“毕兹卡”, 意思是“本地人”,或者为古代巴人后裔。 中国有土家族835.39万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 查),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重庆。
土
家
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文字
土家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狩猎是他们的主要副业
土家族信奉多种神,没有固定的宗教信仰,因大多神明 大都与祖先有关,认为是“祖先”处处关照子孙,是最 好的神,因此对祖先十分崇拜,称之为祖先神。
吊脚楼为土家 族人居住生活 的场所,多依 山就势而建, 呈虎坐形,以 “左青龙,右 白虎,前朱雀, 后玄武”为最 佳屋场,后来 讲究朝向,或 坐西向东,或 坐东向西。
土家妹子
土 家 寨 子
土 家 吊 脚 楼
土家饮食
炸广椒
土 家 粑 粑
刨 汤 肉
喜土 欢家 饮人 酒喜 欢 酸 辣 菜 肴 ,
摆手舞
图妇 土 案女 家 就独 锦 达特 布 到的 ( 数织 西 百锦 兰 种工 卡 。艺 普 品) ,是 仅土 织家 锦族
土家族
• 四、七月半 • 七月半,也是土家族较大的节日,即农历 七月十三。这个节日主要祭祖,有的地方叫“鬼 节”。传说这天阎王放开了鬼门关,让所有的鬼 魂回家。所以一进七月,家家户户打扫环境,并 且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家中看到蛇蛙 等不能打死,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是祖先变 化的,过节后要备办一些稀饭,烧些纸钱拌在里 面,在大门外远处点洒完,叫做洒“鬼稀饭”, 表示送祖先赶路。有的地方称“赶云南大会”。
土家族民歌
•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 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 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歌词与 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 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主要分类: • 劳动歌 民事歌 情歌 传说歌 仪式歌 • 时政歌 儿歌 劝诫歌 杂歌
土家礼仪
•
土家族在社交活动与家庭生活中,特别重情 尚义,讲究礼尚往来和文明礼行,重情节、礼行, 讲友好,尚文明。 • 注重和珍惜民族声誉。对人称呼,无论亲友 长幼,“尊敬”二字为先。 • 一、土家族的四大礼仪:
• • • • 诞生礼 结婚礼 祝寿礼 葬礼
土 家 族 风 光
婚俗
•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 嫁前,有“哭嫁”的风俗。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 则五、六天,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 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 嫂”、“哭姐妹”、“哭媒人”、“满堂哭”、 “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 已逐渐淡化,仅在部分土家人中还有遗风遗俗。
• 十禁忌:
1.正月初一莫骂人。 2.腊月廿九妇女休息。
3.年三十莫挑水扫地
5.正月莫剃头。 7.莫踩火坑三角架。
4.吃年饭莫泡汤。
6.晚上莫借东西。 8.吃饭莫敲碗。
土家族
5.特色文化 5.特色文化
5.特色文化 5.特色文化
<3>民居 <3>民居 :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 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 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现在的 土家族大多居于木质吊角楼,一般是“ 土家族大多居于木质吊角楼,一般是“左青龙,右白虎, 前朱雀,后玄武” 前朱雀,后玄武”。 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 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 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 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 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 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 骑、5 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 骑、四合天井大院。4排扇3 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 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Leabharlann 2.历史由来 2.历史由来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 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来源, 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 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 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 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 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 工匠的后裔, 工匠的后裔,还有人为是汉人戍 边将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史 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 “土人”、“土民”等,清末 土人” 土民” 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 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 . 2 0 0 0 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 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 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 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 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 五溪蛮” 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 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 “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 土民” 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 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简介
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开始了解:
习俗 饮食 服饰 建筑
土家族特色婚嫁——哭嫁
哭嫁歌: 《哭爹娘》
“哎呀我的爹耶” “哎呀我的娘呀” “慈母怀里我长大” “养育之恩儿难忘啊 ” “离别之心如刀割” “父母保重永安康啊”
土家族特色舞蹈之一——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 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 随歌得名。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 ,踢踏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节 奏鲜明生动。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 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 唱摆手歌。 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 史诗。摆手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 摆手数种,小摆手又称“社巴”。跳摆 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 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 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梯玛唱 的歌也叫梯玛神歌,舞蹈以讲述人类起 源、民族迁徒、英雄事迹为内容。
鲊广椒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 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 原料加工而成。具体制作是:将鲜红辣 椒去蒂洗净,沥干水分,用铡刀剁成细 沫,加入食盐拌匀,再加入苞谷面拌匀 (也有的还拌入花椒、桔皮等调料的) 。盛入干净的坛子里,上面盖上菜叶, 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盆中, 加入水(称为倒腹水)。优点是重力压 住坛口,密封效果好,吸水有度,为无 氧发酵提供了保障,使成品口味更醇更 香。制作少量的鲊广椒也可用正腹水坛 子,即有沿可放水的,正放,在沿内槽 中放水,盖上盖,但这种坛子制作的鲊 广椒不可存放太久,因为坛子内气压有 可能将坛盖冲开进入空气,也可能吸水 过多变稀走味。拌好的鲊广椒装坛后让 其充分发酵,大约3周后就可取出烹制 。一般是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 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泽微红 ,酸辣味十分特别。还有用鲊广椒做蒸 肉、扣肉底料、伴料,这样做出来的蒸 肉不油腻、爽口,易消化吸收。甚至用 它与苞谷面做成苞谷糊喝的,叫鲊广椒 糊。
土家族介绍ppt课件
返回
9
土家族的风俗
10
的
土家人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 盛情款待。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 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 再以美酒佳肴待客。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 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 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 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因为八碗桌被 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 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
1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的节日 土家族的风俗 土家族的人口
2
族名 “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 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195802万人。主要分布在湖 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 印江等县以及重庆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 与汉、苗等族杂居。 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 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
返回
5
土家族的节日
(2)
6
年
土家语叫“社巴”。它是与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相联系的一种群 众性歌舞活动。届时,各村寨的调年坪和摆手场(即平坦的开阔地) 上锣鼓喧天,规模很大,与会者往往上万人。除跳摆手舞外,还 有汉戏、西戏、阳戏、车车儿灯、龙灯、狮舞等。这种规模大的 调年会每 隔数年举行一次,单日开始和结束,日期也是奇数,历 时7天左右。还有一种叫“小摆手”,日期短,只有3天,规模较 小,在调年会上表演反映一年四季农事活动的舞蹈,舞蹈动作粗 犷有力,幅度较大,双手摆动干净利索,手不过肩。这种舞蹈在 当地又称“舍巴巴”,“舍巴月”等。
返回
土家族简介
茅古斯舞是土家族古老而原始的舞蹈,土家 语称为“古司拨铺”,翻译过来是“浑身长 毛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经济以
农业为主
狩猎
兼营
女装为短衣大袖,左袄开襟,滚镶2~3 层花边,镶边筒裤或群
男装为对襟短衫
主食以米饭
为主外 还 以包谷饭
大山的女儿
土家族人 口分布:
主要在湖南 湖北 重庆 贵州四省市交界的从山 之中
802.81万
属于汉藏语系
土家族公认只有
语言没有文字
土家族传统舞蹈为摆手舞, 是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 传统歌舞形式,是土家族 的一种大型舞蹈。
八宝铜铃舞又名“解钱”,
是土家族民间体育活动之一, 是湘西北土家族宗教职业者土 老司(土家语称为“梯玛”) 进行法事活动、给祖先解钱时 跳的仪式舞蹈。
土家族还喜食
油茶汤
土家粑粑
烧饼
腊肉是土家族的上
等大菜 ,烟熏腊肉 是土家族最有特色 的风味菜
土家酱香饼
土家族最隆重节日为“土家年
” 俗称过 “赶年”是在汉族的过年的前一天。
土家族房屋一般靠山或 近水,呈老虎坐山形状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
木楼
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
民族探源之土家族文化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女士
阿朵
邓超予
头饰很华丽
姑娘很水灵
采茶的山妹子笑盈盈
五、土家族的器物
祖先用过的物品——蓑衣、斗笠
土家族歌舞
土家族的服饰
六、土家族歌谣
土家族民歌
土家族的民间歌曲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 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山歌:土家族山歌在语言 上有土家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 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 “之 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 劳动号子: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区和酉水、澧水两岸,拖木运料, 撬岩抬石,行船驾舟等,在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行 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最为流行 。 摇儿歌与儿歌:龙山的坡脚、保靖的普戍流行用土家语唱的摇 儿歌,曲调由上、下句组成,节奏平稳。普戍县的摇儿歌有羽 调式和征调式两种,旋律多级进下行。 风俗歌:有哭嫁歌、孝歌、摆手歌等。
民族探源
土家族,现有人口5704223人,主要聚居在湖南湘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重庆市的 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也有分布。 土家族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 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 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2000多 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 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 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 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 语系藏缅语族。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 用汉语、汉文。只有湘西的龙山、永顺、古丈等县的少部分地 区仍通用土家语。
土家族介绍发言稿范文
土家族介绍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土家族。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土家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勤劳耕作,善于歌舞,热爱生活。
土家族的服饰和建筑也别具特色,他们喜欢在房屋上装饰木雕、石雕、青瓦,也非常擅长织布和绣花。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最有名的要数土家族的“吃新节”和“拜花节”,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跳土家舞、歌颂土家文化,尽情享受生活。
土家族的饮食也非常有特色,他们喜欢喝酒,尤其是在喜庆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会端出美酒来招待客人,这也是他们表达热情好客的一种方式。
土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他们的民歌、舞蹈、传统手工艺等都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土家族的文化,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谢谢大家!。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 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 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 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 “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 之一。
文 化 礼 仪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2010年10月18 日,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传统舞蹈有“摆手 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喹”、“打家 伙”等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
•
民 族 简 介
民居特色
• 土家族爱群居,爱住吊脚木楼。建房都是一 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单家独户。所建房屋 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 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 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篱笆,院后有竹林,青 石板铺路,刨木板装壁,松明照亮,一家过 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宁静生活。
宗教信仰
土家族处于原始宗教崇拜阶段。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 、图腾崇拜等多种形式。其祖先崇拜为土王、八部大神、向王、向王 军,这些都是土家早期的祖先神,认为其灵魂可以庇护本民族的繁荣 昌盛。建有庙、祠堂,定期祭祀。
对自然崇拜,认为万物皆有神。皇 帝惊恐万状,只好封他三兄弟为白帝大 王,并立庙祭祀,三只白虎才离开。人 死后变虎,虎也可变人。敬祭白虎,各 地都有白虎庙,有的家里神宪上供有白 虎神位,以求保佑平安。 彭氏入主湘 西以后,联合当时强大的田氏和向氏首 领,将彭公爵主、奉为神明,以宣称为 天子,巩固其统治。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的语言文字与民间艺术
土家族的语言
•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 与汉语有较大的差异
土家族的 文字
• 创制于清朝时期
• 采用汉字部首和音韵
土家族的民间艺术
• 歌舞、刺绣、编织等技艺
• 反映了土家族的生活习俗和精神文化
⌛️
02
土家族的地域分布与生态环境
土家族的地理分布与主要聚居地
土家族的地理分布
土家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挑战
• 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 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的冲突
土家族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土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未来的发展趋势
土家族未来的前景展望
•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 实现全面小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
•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CREATE TOGETHER
04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与民族精神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
土家族的宗教信仰
• 原始宗教、道教、佛教等多元信仰
• 信仰影响土家族的生活习俗和精神文化
土家族的神话传说
•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神话
• 反映了土家族的原始观念和文化特点
土家族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观
土家族的民族精神
土家族的价值观念
• 勤劳、勇敢、团结、互助
土家族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特点
土家族的经济发展
• 农业、林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
土家族的产业特点
• 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链
• 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土家族的贫困问题与脱贫攻坚
土家族的贫困问题
土家族的脱贫攻坚
• 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
小组成员:丁楠,孙琴令,张皓程,符江鹏
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 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要分布于湘鄂 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 802.81万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 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18万,重庆市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 土家族。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及重庆市的51个县市(区),目前 在25个县区实行区域自治,其中两个自治州(共辖16个县市),5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4个土家族自治县,40个土家族乡,41个土家族联合自治乡。他们是湖南省湘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及所辖的8县市: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吉首市、 凤凰县、泸溪县;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慈利县、永定区、武陵源区;常德市的石门县 、桃源县;怀化市的沅陵县、芷江县、溆浦县、麻阳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所辖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县;宜昌市的长阳 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兴山县、宜昌县、秭归县、枝城市等县市 。重庆市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 水苗族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区,杂居区有巫山、巫溪、云阳、奉节、万县、涪陵 等县市;贵州省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杂居区有德江、江口 、石阡、思南县、铜仁市及松桃苗族自治县。
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 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 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 菜。
土家族介绍
婚姻礼仪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土家族婚俗女子出嫁前,有“哭嫁”的风俗。为了准备哭嫁,女孩稍懂事,就要学习哭
嫁。观摩、学习如何哭,很小时就陪哭。在哭嫁时,口中念念有词,叫做“送嫁饭”。哭嫁时,同村亲友的女孩 都来陪哭。陪哭的人,哭得越伤心,越动听,越感人越好。在出嫁前,姑娘如果不会哭嫁,就会受到歧视和讥笑。 男方必须送粑粑到女方家,参加哭嫁的人多、范围广,而且有专门的哭嫁歌。在婚前哭嫁的时间短则五、六天, 长则一二个月。要与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哭。哭的内容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媒人”、 “满堂哭”、“表姐妹哭”、“堂姐妹哭”等等。解放后哭嫁已逐渐淡化,仅在深山僻野居住的部分土家人中还 有遗风遗俗。 丧葬礼仪 丧葬基本是土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司祭
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
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
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
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遵义的凤 冈等县。
土家族有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土家族人最爱吃粑粑(糍粑)腊肉、油茶、白辣椒等食品,此外还有:合菜,土家族逢年过节最常吃的菜, 时常同包谷烧酒一起上桌;团馓,土家族风味小吃,用糯米饭加工后炸制而成,常用来泡水当茶为客人洗 尘;绿豆粉(米粉),用大米绿豆等原料制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灯盏窝”,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 原料炸制而成。过去红苕在许多地区一直被当成主食,现仍是一些地区入冬后的常备食品。土家族菜肴以 酸辣为其主要特点。民间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几乎餐餐不离酸菜,酸辣椒炒肉视为美味,辣 椒不仅是一种菜肴,也是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如插秧季节,早晨要加一顿“过早”,“过早”大都是糯米 做的汤圆或绿豆粉一类的小吃。据说“过早”餐吃汤圆有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还喜食油茶汤。 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 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土家文化
女子服饰
• 头包1.7至2.3米青丝或青布帕, 不包人字路形。上衣布:一、大襟, 左开襟袖大而短,无领,滚边,衣 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边,但不 镶花边。二、银钩,这种衣为矮领, 衣襟和袖口镶宽青边,袖口青边后 再加三条五色梅花边,胸襟青边则 用彩线绣花。三、三股筋,衣大袖 大,袖口镶16.5厘米宽边,领高 1.65厘米,镶三条细边。四、结 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红 衣),这种衣长而大。 女鞋较讲 究,除了鞋口滚边挑“狗牙齿”外, 鞋面多用青、兰、粉红绸子。鞋尖 正面用五色丝线绣各种花草、蝴蝶、 蜜蜂。
土家族服饰文化
•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 比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 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但是并没 有苗族那样的银头饰、银项圈。
男子服饰
• 男子头包青丝帕或青 布,白布帕2至3米, 包成人字路,没有完 全盖住头发。较古老 的上衣叫“琵琶襟”, 安铜扣,衣边上贴梅 条和绣“银钩”,后 来逐渐穿满襟衣(多 指中年以上者)和对 胸衣,青年人多穿对 胸衣,正中安五至七 对布扣。裤子是青、 蓝布加白布裤腰,鞋 子是高粱面白底鞋, 鞋底厚。
土家歌曲
•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 情歌、哭嫁歌、摆手歌、 劳动歌、盘歌等。在调式 上﹐徵﹑羽调式较多﹐宫 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 式交替现象﹔曲式结构上 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 句的乐段结构较多﹔在一 些偏僻山寨﹐有一个乐句 不断反覆的乐句式结构。 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 曲)体结构比较普遍﹔旋 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 结合﹐富于吟诵性。
土家族
巴人
•
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 文化的一支,与汉族、土家族 土家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 土家族 族、哈尼族、傈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 等为
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
•
土家族的历史由来2
• 历史上封建领主经济从五代(907~979年)起就有一定发展,直至 清朝雍正(1723~1735)年间“改土归流”时,逐渐过渡到地主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社会经济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实行了社会改革,与苗族联合建立了2个自治州。
•
土家族的历史由来4
• 3、巴人和土家族语言中有相同的词汇。这就是:虎称“李” 和鱼称 “娠隅”。巴人与土家族都有虎称“李” 的词汇。巴人称鱼“娠隅” 这个字例,与今天土家族的同类称呼相通。 • 4、巴人和土家族姓氏的相同据《世本》和《华阳国志·巴志》载, 廪君之巴有五姓,而板檐之巴有七姓。关于巴人姓氏的研究,是与其 起源、演变和融合有关的重要内容,因而历来学者均较为注意。潘光 旦先生在其著作中,对巴人五姓与七姓的发展及下落作了详尽的考述。 关于前五姓,他说:巴,除了廪君自己姓巴名务相以及战国时代有一 个巴蔓子而外,作为一个姓氏,似乎没有在巴人区域里流传下来.而 在汉人的区域里,却出现了一些姓巴的人-樊,有些带樊字的地名, 如樊口、樊城等,或许与巴人的樊姓有关;可以和樊氏一起说到的是 范氏和繁氏。瞫,直接以瞫字为姓的人,文献无证,但和在音读与形 象上相同或相近的姓,如覃、潭、谭等,则尽有其例,它们都或多或 少与巴人及其后裔土家人有关。相,据传后来演变为土家族的大姓向。 郑,今土家人中亦有存在。
土家族的姓氏2
• 关于土家族田氏的来源:容美土司先祖叫——墨施什用,“墨施”在土家语 中称为“天王”之意或“首领”之称,随着容美土司逐步与汉文化交融,由 “墨”到“天”,再由“天”到“田”,墨→天→田,就是容美田氏的真正 来源。 其他的土家族姓氏(向、彭、覃、冉)亦可考证由当地巴人先祖所演化。 在渝东地南、黔东北及湖南凤凰、龙山,有一个较大的姓氏——杨氏。 民族自称为:“廪卡人”(字辈为再、正、通、光、昌、胜、秀)杨氏是现 今当地土家族的。“彭.白.李,田,冉,杨、谭、向“所谓八大姓之 一.在秀山杨氏人口尤多.光绪《绣山县志》卷13《土官志》即云:“于时 种落豪长杨,田.彭、向称大娃,而杨氏尤强.‘现令仅秀山一地,此杨氏 的人口即达6万以上。关于杨氏的来源,根据当地方志与《杨氏族谱》记载皆 谓系唐末诚州刺史杨再思之后。但有的又根据《杨氏族谱》上记载:“再思 父居忠,以隋宗室避唐隐于播州,即古黔中夜郎故地也,①从而推断杨氏出 自古代巴族。根据调查研究.杨再思系侗人,川黔边杨氏即为杨再思后 裔.无疑应源于侗族.但杨氏源于侗族,并不排斥其为现今的土家族的一个 组成部价。
土族介绍-中国少数民族
文化传承
土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 统,政府在土族地区设立了文化保护 机构,推动土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土族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生态环境
土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资源会对环境造 成破坏。
经济发展不平衡
土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文化冲突与认同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对本 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减弱。
土族人民注重信誉和产品质量,在商业活动中赢得了良 好的口碑和信誉。
04
土族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土族地区的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
土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依靠农 业、畜牧业和旅游业,近年来工业发 展也有所加快。
土族地区的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政府 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学校的 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
土族的人口和分布
人口
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据统计 ,土家族人口约为60万人。
分布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甘肃 、四川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其中青海 省的土家族人口最多。
土族的语言和文化特色
语言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其语言特点是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词汇。
文化特色
土家族的文化独具特色,他们有自己的传统服饰、歌舞、节庆等。其中,土家族 的传统歌舞如“土家山歌”、“土家舞”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编织等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土族人民善于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副业。
土族的手工业和商业
土族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如制 作羊毛毡、刺绣、雕刻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族人民的商业意识逐渐增强,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湘西土家族文化介绍
丧葬
初死
告丧与奔丧
入殓
绕棺 抬丧 跳丧
【婚俗】 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有“哭嫁习惯”习惯。女子在 出嫁前7-20天开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 妹”、“骂媒人”等。开始是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 伤。直到哭的口干舌噪,两眼红肿。他们把是否善于哭 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 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 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 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 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湘西土家族文化介绍
【简介】 族名 “土家”在当地汉语中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 人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 截止1990年人口为570.422万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 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 族自治县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阳、黔江等县, 与汉、苗等族杂居。 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 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
2团体意识不强,没有充分的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 性,大家都渴望所谓的“民主”,就连大家写调查 问卷的时候都是每个人写一份,之后由向碧云同 学总结,然后还期待再次能通过大家的考核,由于 每个人的时间都安排的比较紧张,所以我们聚到一 的时间几乎很少。并且大多都是希望有个明确的任 务,自己埋头苦干。我们聚到一起的时候主要是听 大家的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对于上 一个人的想法直接否决了,和辩论赛差不多,最后 还是组长的一句话称了意,“我们分工”吕和潘做PPT 田夏向负责调查和总结,并且配合贾写报告。没有 了大家的合作,我们的工作比较的片面。
新娘子哭完了, 小两口也可以互 述情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家族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是湘、鄂、渝、黔毗连地带的一支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一、语言
土家族语言属藏语系藏缅语族,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支独立语言,土家族仅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现在绝大多数人通用汉语.
二、文学
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
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
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三、艺术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摆手舞”是流行的古老的集体舞,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方面的70多个动作。
是与祭祀祖先、乞求丰收相联系的。
“摆手”选阴历单日开始,持续的天数也是单数。
一般三天、五天、七天。
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参加的人数有上万人。
节奏鲜明、动作优美、朴素、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风俗
土家族很注重礼仪,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
土家族平时粗茶淡饭,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开水泡团馓,然后再以美酒佳肴待客。
一般说请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阴米或汤圆、荷包蛋等。
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于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无八碗桌、十碗桌。
因为八碗桌被称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
土家族男女多经对歌相爱结婚。
有“哭嫁”习惯。
女子在出嫁前7—20天开始哭。
开始是轻轻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伤。
直到哭得口干舌噪,两眼红肿。
他们把是否善于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德的标准。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
土司制度时期至今实行土葬。
葬礼由土老司主持操办,土老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天桥上天廷。
然后假扮亡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老司哭丧,土老司唱丧歌,吹牛角,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
然后将装好遗体的棺木抬上山埋葬。
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日后,由道士根据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级的道场,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名称。
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程序。
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以哀吊亡人。
新中国成立后,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动,以开追悼会唱丧歌代替道场。
五、着装
土家人着装经历了男女同样穿短衣、着筒裙、赤足摊发的历史阶段。
土家族“男女一式”的百褶裙,保留了远古时代“裳”的遗风,是最古老的裙子样式,类似围裙的形状,为一帘式样。
“改土归流”,成为了土家服饰的重要转折点。
土家族服饰男女一式的外观形式彻底改变,男性由穿刺花衣裙而改穿满装;妇女则上穿满装,下着汉裙,即八副罗裙。
老人穿着花边的大襟衣。
六、宗教
土家族崇拜祖先相信鬼神,逢年节大祭祖先,初一、十五小祭。
土家族用猪头、团馓、粑粑、鸡鸭和五谷种等食物祭祖。
农历六月六日要祭拜土王,村村寨寨均要将猪头、果品等食物放在设立的摆手堂。
十月朔日用宰鸡鸭设筵宴客,用以祭冬。
除此,土家族还要敬五谷神、土地神、豕官神、灶神等,在修建房屋时要用酒肉和一只大公鸡祭祀鲁班.
七、节日和传统
土家族人最大的节日是过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
过年:是土家族最大的节日,凡在外地的人,都必须赶回家过年,叫团年。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作过年的准备。
四月八:是土家族祭祀牛王的节日,土家族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较久,故对耕牛特别爱护重视。
这一天又是土家族人预测一年收成好坏的日子。
晴则丰、雨则嫌。
故县境内又流传“四月八落雨万人嫌”的民谣。
六月六:也是土家族人的大节日,这一天,村寨宰杀牲口,还特意把亲朋接来,大家一道过“六月六节”。
七月半:是县境内土家族较大的节日。
县内流传有“家家有个七月半”的说法。
民间流传七月半,阎王放开了鬼门关,让所有的鬼魂,都回家看我看孙。
所以在土家族人认为七月是祖先们回家的日子。
13国贸5班黄小倩130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