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pdf
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梦也,予尝游于其中矣。
予尝游于南都,览名胜古迹,见超然台,台高数丈,俯瞰四野,烟波浩渺,云霞缥缈。
予登台四望,心旷神怡,遂命笔以记之。
超然台者,乃昔人登高望远之所也。
台之上,古木参天,奇花异草,争艳斗妍。
台之左,有泉清冽,流觞曲水,清音绕梁。
台之右,则松柏苍翠,风声萧瑟,如闻仙乐。
台之后,有石径蜿蜒,通向远方,隐约可见山峦叠嶂,林涛起伏。
予观其景,心有所感。
夫人生在世,如梦似幻,何其短暂也!古人登高望远,以求超脱尘世之累,岂非明智之举?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于是,予赋诗一首,以抒胸臆:登超然台,心旷神怡。
四望苍穹,云霞缥缈。
古木参天,奇花斗艳。
泉流清冽,风声萧瑟。
夫人生若梦,须臾即逝。
古人超然,欲求解脱。
吾虽未能,心向往之。
愿乘清风,超然物外。
诗成,予命从者以酒助兴,共赏美景。
饮毕,予又觉人生如梦,世间万物皆非真。
于是,予又赋诗一首,以明志:人生如梦,世间如幻。
万物皆非,唯心是真。
超然物外,我心自得。
愿乘长风,逍遥自在。
诗成,予深感人生之无常,世间之虚幻。
于是,决意隐居山林,远离尘嚣,以求超然物外之境。
予游于超然台,心无挂碍,如释重负。
自此,予终日读书吟诗,修身养性,以超然之志,度此余生。
噫!超然台者,乃予心灵之所寄也。
登台之际,心随景移,物我两忘。
夫超然台之所以得名,盖因其能使人超脱尘世之累,达到物我两忘之境也。
予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故作此记,以志其事。
译文:从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栩栩如生地飞舞着,他自己觉得非常快乐,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子。
突然醒来,发现自己又是庄周。
不知道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庄子和蝴蝶,必然是有区别的。
这个梦,我曾经在其中游历过。
我曾经游览南都,观赏名胜古迹,见到超然台,台高数丈,从台上向下望去,四野景色辽阔,烟波浩渺,云霞飘渺。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然台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记录了他在超然台的一次游玩经历。
以下是《超然台记》的原文及翻译:原文:超然台记超然台,势凌凌然矣!登台而望之,百峰之上,三江之口,所谓长物立异耳。
出则觉四顾皆山,山上无高树。
中有一壑,一水甚绿。
东南抱薄峰,薄峰之下,有巨石临江,欲有托天之势,峭峭然天柱之险。
江之外,有峡路百馀步,一舟行则未尝见也。
晋代之陶渊明,尝著《归去来兮辞》。
欲言其志已之意,其言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盖亦儿女之事,非不痛快然欢乐之至也。
岂但僵蠢之为害,亦有时矣。
然千古一人,至于斯台,独为所动。
每于悲乐怆然,不暇忍辱。
以吾欲游朝廷之上,朝廷欲游吾之下,而可得已乎?有朝廷之事,即吾之所恨;无朝廷之事,亦吾之所恨。
不若赍乡人而沟墅,安知蹈巷阨,去国别土,不复得见超然台乎?翻译:《超然台记》超然台的地势高高耸立!登上台而远望,百峰之上,三江之交汇,那就是所谓的“长物立异”了。
一抬头,感觉四周都是山,山上没有高大的树木。
中央有一条深壑,一条水流异常碧绿。
东南方向有着薄峰环抱,薄峰下,有巨石临江,仿佛要托天而起,险峻得有如天柱。
江的对岸,有一条百余步的峡路,一艘船经过时甚至看不见。
晋代的陶渊明,曾经创作过《归去来兮辞》。
想要表达他的志向已达到的心情,他这样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年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确实是男女之间的事情,非但没有不痛快,反而是充满了欢乐。
可岂止是僵蠢之情伤,也有时候啊。
然而,千古一来者,居然在这台上独自发感慨。
每每对于悲欢之事,都感到痛苦无已,无法容忍受辱。
我欲游走在朝廷之上,朝廷却想要来到我之下,这难道不是够了吗?有了朝廷的事务,就成了我所痛恨的;没有朝廷的事务,同样也是我所痛恨的。
何不带着乡人,远离繁华,远离都市,去山野之间修篱种菜呢?何必再去涉足巷陌之中,远离故土,永远无法再见到超然台呢?。
《超然台记》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1)。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2);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3)。
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
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4)。
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5)。
此凌虚之所为筑也(6)。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7)。
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8)。
曰:“是必有异。
”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
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9)。
公曰:“是宜名凌虚。
”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10)。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11)。
昔者荒草野田,露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12)。
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13)?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14)。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15)。
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16)?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17)!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18)!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19)。
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20)。
”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21)。
【注释】(1)国:指都市,城邑。
这里用如动词,建城。
起居:起来和休息。
南山:终南山的简称。
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
(2)于:比。
(3)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
丽:附着,靠近。
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
这里沿用旧称。
(4)太守:官名。
宋称知州或知府,这里沿用旧称。
(5)所以:的问题。
(6)所为筑:所以要建筑的原因。
所为,同“所以”。
(7)陈公:当时的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
宋仁宗(赵祯)天圣年间进士。
公,对人的尊称。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文章鉴赏】〔注〕游:游心,涉想。
安丘、高密:皆密州属县。
马耳、常山皆山名。
马耳在山东诸城县南五里,常山在诸城县南二十里。
卢山在诸城县南三十里,因卢敖而得名。
苏轼《卢山五咏·卢敖洞》自注:“《图经》云:‘敖,秦博士,避难此山,遂得道。
’”穆陵:关名,故址在今山东临朐东南大岘山上。
师尚父:《史记·齐太公世家》谓太公望吕尚者其先祖封于吕,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超然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超然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超然台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超然台记苏轼〔宋代〕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超然台记译文及注释
《超然台记》是一篇散文,作者为宋代文人苏轼。
以下是译文和注释:
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而各地的名胜古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特色。
如果不能深得其中乐趣,那么无法留在那里,是无法观赏到这些的。
即使是风景美丽的地方,如果不能超脱于物外,是无法欣赏到其中美好的。
我治理的东坡位于子虚山之间,这里原本是建筑在瓦砾堆上的废墟,我来到这里之后,修建了超然台。
台子修得高到能够鸟瞰方圆三十里,这里原来杂乱无章的树木,也被修剪得像被笔描绘过的图案一样美观。
东边是城墙,常常见到麋鹿来往,城外是河川,可以听到群鸦飞鸣的声音。
我在台上铺设茵席,燃起炊烟,鸣叫的鹞鸟飞入云霄中。
每次我有饭食佳肴,就必定要邀请客人一起享用。
我同客人一起登台观赏风景,如果佳肴与美景不可兼得,我就只能放弃佳肴来欣赏如画的景色。
我时常携有一壶美酒,邀请客人共饮。
我们屈尊降贵,在席上一起品尝美酒佳肴。
陶醉时便两颊红晕,欲收敛记怀,但琼馔玉盘都还远在云端。
我常常想,仿佛我能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独立于尘世之外,遐想至此,心神恍惚而游走。
然而欢喜而不满足,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记录我的心情。
注释:
1.遨游:漫游、游历。
2.齐:一同、同时。
3.虚:虚幻、不真实。
4.修:修建、建造。
5.遐观:远观、遥望。
6.潴(zhū):水停聚的地方(这里指湖泊)。
7.翳(yì):遮蔽、掩盖。
8.放意肆志:纵情畅怀。
9.适:恰好、正好。
10.穷:尽、览尽。
《超然台记》文言文翻译
超然台者,在泰山之阳,其始也,盖废墟也。
余因游泰山,得至其下,览其废墟,见其土壤肥美,草木畅茂,心悦之,遂命工师,因旧基而增筑之,为超然台。
台成,高可望见诸山,远眺无际,心旷神怡。
余于是乃有超然之想,故以“超然”名之。
台之上,可坐可卧,可游可息,人至此,无不乐而忘归。
余常与二三子游息于此,谈笑风生,论道论德,忘世之劳,遗身之患,真可谓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夫超然者,非物之超然,心之超然也。
心不系于物,物不能役心。
故虽居尘世之中,而能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夫天地之大,宇宙之广,吾人独处于其中,如沧海之一粟,泰山之一毛,何足挂齿?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
是以能至超然之境,物我两忘,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并明。
余尝思之,人之所以不能超然者,以其心为物所役,不能自持也。
若能心无挂碍,物自不能系之。
夫心无挂碍,则视听言动,皆自得其所。
视听言动,自得其所,则情性自然,物我两忘,超然之境,自然而至。
超然台之成,非余一人之力,亦非一日之功。
乃群贤共襄,众志成城,始克有成。
台成之后,余常怀感激之情,思与同仁共赏其美,共论其道,以期超然之境,物我两忘。
嗟乎!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若不能超然物外,物我两忘,则一生劳碌,如梦幻泡影,终归虚无。
余愿与同仁共勉,于此超然台之上,谈笑风生,论道论德,以期达到超然之境,物我两忘,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并明。
《超然台记》译文:超然台,位于泰山的南面,最初它只是一个废弃的废墟。
我在游览泰山时,有幸来到它的下面,看到那些废墟,发现那里的土壤肥沃,草木茂盛,心中感到愉悦,于是命令工匠,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建成了超然台。
台子建成之后,高耸入云,可以远眺群山,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我于是产生了超然物外的想法,因此用“超然”来命名这座台子。
台子上,既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既可以游玩,也可以休息,人们来到这里,无不乐而忘返。
我常常和二三好友在这里游玩休息,谈笑风生,讨论道德,忘却尘世的劳碌,忘却身体的忧患,真可以说是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超然台记(苏轼)原文-翻译
超然台记(苏轼)原文|翻译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糟啜(3)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1) 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2) 哺:吃。
(3) 啜:喝。
(4) 醨:米酒。
(5) 醉:使醉。
(6) 饱:使饱。
(7) 吾安往而不乐,而,表承接;该句指吾往安而不乐。
文言文超然台记翻译
超然台者,吾郡守之所建也。
郡守之来,观其地之胜,遂命工营之。
台成,登斯台也,见鲁之大观,心旷神怡,以为名之曰“超然”者,盖取诸《庄子·逍遥游》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逍遥游’。
”夫游者,所以超然物外,而得天地之至乐也。
吾郡守之乐,非独乐斯台之高也,乐其可以超然物外,而与天地合其德也。
台之四周,树木葱茏,花草竞艳,飞鸟上下,游鱼出没,真可谓人间仙境。
郡守每于此台,召宾朋,举觞属和,谈笑风生,若置身于蓬莱仙境,不复知人间烟火。
余尝与郡守游斯台,见其心胸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物外,独善其身。
余心窃喜,以为郡守之所以得寿考,必由此道。
余乃作记,以志其事。
夫超然台者,非独郡守之所建,亦郡人之所共乐也。
郡人每于暇日,登台远眺,览鲁之大观,心旷神怡,莫不感叹郡守之德,以为其能以乐施于民,使民亦得超然物外,共享天地之乐。
然台之建成,亦非一日之功。
郡守劳心劳力,不辞辛苦,以成此美。
余闻之,感其勤劳,遂为之记。
自台成以来,岁久年深,虽风雨剥蚀,而不毁其坚;虽人世沧桑,而不损其美。
是故,余以为超然台者,实为郡中之瑰宝,世之佳话。
今余为之记,愿郡守之德,昭著于世,使后人瞻仰,亦得超然物外,共享其乐。
且愿郡人继郡守之志,以乐施于民,使郡境之内,人人超然,共成盛世。
翻译:超然台,是我们郡守所建造的。
郡守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风景优美,于是命令工匠开始建造。
台子建成后,登上这座台,可以看到鲁地的壮丽景色,心情舒畅,神清气爽,认为将台命名为“超然”,是从《庄子·逍遥游》中取意:“如果能顺应天地之正道,驾驭六气的变化,而遨游于无穷无尽之中,那么他又何必依赖什么呢?因此说:‘逍遥游’。
”逍遥游,就是超越物质世界,而达到天地至乐的境界。
我们郡守的快乐,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台的高大,更是因为在这里可以超越物质世界,与天地合而为一。
台的四周,树木茂盛,花草争艳,飞鸟上下翻飞,游鱼时隐时现,真可以说是人间的仙境。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超然台记》原文、注释与译文(含赏析)(最新整理)
超然台记苏轼【原文】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2)啜(3)歠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注释】(1)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2)哺:吃。
(3)啜:喝。
(4)醨:米酒.(5)醉:使……醉。
(6)饱:使……饱。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②,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③,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④; 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⑤。
处之期年⑥,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余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⑦。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⑧。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⑨。
南望马耳、常山⑩,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11)。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12),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淮阴之功(13),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14),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15),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餔:吃。
糟:酒糟。
啜 (chuo):饮,吃。
醨(li):薄酒。
②中:心中,内心。
③挟(xie):挟制。
临:对付,面对。
眩:眼睛昏花。
④钱塘:县名,为杭州府治所在地,苏轼时任杭州太守。
移守:调任。
胶西:山东胶州。
释:放弃,释放。
苏轼超然台记阅读答案附翻译-作文
苏轼《超然台记》阅读答案(附翻译)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棱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濰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子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物有以盖之矣盖:遮蔽,蒙蔽。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守:把守,守住.释舟辑之安,而服车马之劳服:承受,承当.岁比不登,盗贼满野比:接连、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分).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美恶之辨战乎中乐哉游乎.自其内而观之夏凉而冬温.下列各句中,全都直接体现作者超然物外思想的一组是(分)①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苏轼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超然台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苏轼超然台记苏轼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铺糟啜醨1,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盈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2,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1铺糟啜醨:吃酒糟,喝薄酒。
铺:吃。
糟:酒糟。
啜:饮。
醨:薄酒。
典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2瀹(yue):煮。
【译文】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果有可观赏的地方,就都有令人快乐的地方,不必都具有怪异、稀奇、雄伟、瑰丽的特色。
超然台记原文,翻译,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翻译,赏析超然台记原文,翻译,赏析超然台记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超然台记苏轼〔宋代〕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注释与译文(含赏析)
超然台记苏轼【原文】凡物皆有可观(1)。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啜(3)歠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1)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2)哺:吃。
(3)啜:喝。
(4)醨:米酒。
(5)醉:使……醉。
(6)饱:使……饱。
《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
《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译文(含练习)《超然台记》原文和翻译(含练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超然台记〔宋〕苏轼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苟:苟且B.人之所欲无穷穷:尽C.美恶之辨战乎中中:心中D.如隙中之观斗隙:缝隙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皆以美于徐公B.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余既乐其风俗之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寒暑易节,始一返焉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注释与译文(含赏析)
超然台记苏轼【原文】凡物皆有可观(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2)啜(3)歠醨(4)皆可以醉(5);果蔬草木,皆可以饱(6)。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7)不乐?夫所为求褔而(8)辞祸者(9),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10),美恶之辨战乎中,而(11)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12)物有以(13)盖(14)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15)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16)生,而(17)忧乐出焉(18),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19)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20),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21)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22)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23),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1)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2)哺:吃.(3)啜:喝。
(4)醨:米酒.(5)醉:使……醉。
(6)饱:使……饱.(7)吾安往而不乐,而,表承接;该句指“吾往安而不乐”。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超然台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作品:超然台记简介本篇选自《东坡七集》。
超然台为苏轼调任密州城的一座台子,文中特意写了登台四望怀古感今的感情,以此体现出因人生无常,所以随遇而安的道家人生哲学。
超然即是超脱于外物与自身的境遇,优游自在。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疏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
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②,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③。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④,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哺(bǔ)糟啜(chuō)醨(lí):嚼酒糟喝薄酒。
②采椽之居:用原木做椽子的住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然台记》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原文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词句注释凡物皆有可观,省略“者”即可观者,值得观赏的地方。
哺:吃。
啜:喝。
醨:米酒。
醉:使······醉。
饱:使······饱。
吾安往而不乐,即“吾往安而不乐”。
而,表承接。
求褔而辞祸,“而”表并列,并且。
求褔而辞祸者。
者:……的原因。
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译为“但是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岂:难道。
情:心愿。
有以:可以用来。
盖:蒙蔽。
焉:哪里。
横:意外发生。
而:表承接,随后。
焉:于此。
背:远离。
比:连续,常常。
登:丰收。
苟全:大致完备。
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
庶几:表希望或推测。
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
撷(xié):摘下,取下。
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
有的地区就指高粱。
瀹(yuè):煮。
白话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
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拘于从它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
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象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心中充满美好和丑恶的区别,忧愁也就由此产生了;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
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
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
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
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
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
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
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创作背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
“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
求为东州守”。
苏轼《栾城集·超然亭赋序》。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被批准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
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
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
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
作品鉴赏文学赏析这篇文章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
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
这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观点来自我麻醉,以旷达超然的思想来自我安慰。
不管祸福,美丑,善恶,去取,通通都一样,自己屡遭贬请,每况愈下,也就不足挂齿,可以逆来顺受,无往而不乐了。
其实,这是置无限辛酸、满腹怨愤而不顾的故为其乐,有其形而无其实,犹如酒醉忘优之乐,并非敞怀舒心的快乐。
全文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始终,被称为“一字立骨”的典范文章。
以议论和记叙相结合的方法,从虚实两个方面阐明了主旨。
游于物外。
就无往而不乐。
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超然于物外的快乐。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一切物品都有可以满足人们欲望的作用,假如有这种作用,都可以使人得到快乐,不一定非要是怪奇、伟丽的东西。
实际上并非如此,物有美丑、善恶之分,爱憎自有不同,人各有所求,其选择、去取也不能一样,所以很难“皆有可乐”。
苏轼是以“游于物外”的超然思想看待事物。
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写法特点上看,是一起便说“超然”,提出“乐”字为主线。
上面是从总的方面论述,下文是举例加以证明。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是说物各有用,都可以满足欲求,给人快乐。
推面广之,人便可以随退而安,无处不快乐了。
四个皆字使文意紧密相联,语势畅达,浑然一体。
第二段是从反面论述不超然必会悲哀的道理。
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因为福可以使人高兴,祸会令人悲伤。
但是,如果人不能超然于物外。
任随欲望发展,必然陷人“游于物内”的泥潭。
物有尽时,很难满足无止境的欲求。
而且事物往往被某些现象掩盖着本来的面目,美丑不一,善恶难分,祸福不辨,取舍难定。
事物的假象常常令人头昏目眩,什么也看不清楚,不超然于物外,就会盲目乱撞,结果必然招来灾祸,造成绝顶的悲哀。
上面两段,一正一反,正反对照,有力地论证了只有超然于物外,才能无往而不乐;如果超然于物内,则必悲哀的道理。
从理论上为记超然台的事实奠定了基础。
这是以虚领实的写法。
第三段,步入正题,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
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这一段可分为三层:一、移守胶西,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沛,使杭、密两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
这既是记实,也是以优托喜的伏笔。
二、生活初安。
“比岁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面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是写初到胶西后年成不好,政局动乱,生活艰苦。
用了五个四言句和一个连词,句子精悍,节奏急促,与处境维艰交相吻合。
再次写忧,以见喜之可贵,乐之无穷。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意外的变化带来无限喜悦。
“予既乐其风俗之醇,而其吏民亦安予拙也。
”自己爱上了胶西,百姓也爱戴太守。
官民相爱,必然官民同乐。
由苦变乐,真是无往而不乐。
生活初安,就有余力洁庭治园,为寻乐作些事情。
三、修台游乐。
先交待台的位置、旧观和修缮情况。
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含有与民同乐之意。
再写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所表现的感情十分复杂。
时而怀念超然干物外的隐君子,时而仰慕功臣建树的业绩,时而为不得善终的良将鸣不平。
这正表现了作者想超然子物外,而实际上又很难完全超然处之的矛盾心情:有怀念,有羡慕,有不平。
这一层虽属常见的“四望法”,但写得不落俗套,没有用对偶排比,只用了较为整齐的散行句,别具一番疏宕流畅的情韵。
最后描写了台的优点:“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流露出无比喜爱的感情。
因此,予与客不管“雨雪之朝,风月之夕”,都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
这种游玩,确实是很快乐的。
最后又落脚在“乐”字上。
最后一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
文章到此方点明“超然”二字,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且结句“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既照应开头:又与前文所说乐少悲多的人“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如应不应,有意无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见出两种人不同的思想境界,回味无穷。
名家评价黄震《黄氏日钞》卷六十二:“谓物皆可乐,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无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唐顺之《苏文忠公文钞》卷二十五:“前发超然之意,后段叙事解意,兼叙事格。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二十五:“子瞻本色。
与《凌虚台记》,并本之庄生。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台名超然,看他下笔便直取‘凡物’二字,只是此二字已中题之要害。
便以下横说竖说,说自说他,无不纵心如意也。
须知此文手法超妙。
全从《庄子·达生》、《至乐》等篇取气来。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台名超然,作文不得不说入理路去,凡小品丈字说到理路,最难透脱。
此握定无往不乐一语,归根于游物之外,得南华逍遥大旨,便觉愉然自远。
其登台四望一段,从习凿齿与桓秘书脱化而出。
与凌虚台同一机轴。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是记先发超然之意,然后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