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复习资料-15页精选文档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复习资料-15页精选文档

生物中考复习资料一、科学探究(一)、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1.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2.生物学发展历程:(1)拉马克(法国):首次提出“生物学”,认为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林奈(瑞典):“分类学之父”,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学命名法;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

(3)达尔文(英国):建立“进化论”学说,著作是《物种起源》,所有的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4)哈维(英国):发现血液循环,是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

(5)沃森(美国)和克里克(英国):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分子阶段。

3.生物科学概念: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4、实质: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分类、比较、文献、实验等方法。

2.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如实验法研究示例:响尾蛇是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1)提出问题: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2)作出假设: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3)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1分组编号:取一只被响尾蛇袭击中毒而死的老鼠和一只没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分别编为A、B两组。

○2形成对照:用A、B两只死老鼠沿着事先设定的弯曲路径,拖一段校长的路程。

○3在相同条件下实验:让响尾蛇分别去追寻死老鼠。

(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A组的响尾蛇沿着设定的路径最后追寻到了中毒的死老鼠,B组的响尾蛇没有去追寻死老鼠。

(5)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一、生物的组成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a.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b.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c.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
2.细胞的分裂与遗传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b.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c.遗传基因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3.细胞的多样性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b.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c.多种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二、生物的功能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a.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2.物质的输入与输出
a.植物的吸收和传输
b.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c.呼吸和排泄的过程和机制
3.适应环境的生物
a.生物对气候的适应
b.生物对生境的适应
c.生物对食物的适应
三、生物的发展
1.生物的进化
a.变异与选择的作用
b.进化的证据
c.进化与生物分类
2.生物之间的关系
a.生物的竞争与合作
b.生物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c.生物的共生关系
3.生物的繁殖
a.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b.繁殖方式和繁殖途径
c.生殖与物种的变化
四、生物的保护
1.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a.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b.动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c.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环境污染与生物
a.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b.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c.土壤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的自我调节
a.生物的行为调节
b.生物的隐性适应
c.生物的抗病能力。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2020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2020复习资料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2章探索生命1.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

林奈创立了生物分类系统,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

3.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4.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8.表达与交流5.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

每个变量应该设置对照。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目镜:放大物像;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粗准焦螺旋:调焦距;细准焦螺旋:调焦距;转换器:调换物镜;物镜:放大物像;镜臂:提握镜身;压片夹:固定玻片;载物台:放玻片;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通光孔:光线通过;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镜柱:支持镜身;镜座:稳定镜身。

3.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4.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直到视野呈雪白色为止5.观察显微镜时,一般应该用左眼注视目镜内。

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

6.目镜与物镜的知识点: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②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

③目镜越长倍数越低,物镜越长倍数越高。

7.移项原则:像偏哪边就往哪移(如像偏左上方,要把像移到视野中间时要往左上方移)8.成像原则: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如p-b-d)9.排污点:只与目镜、物镜和玻片有关10.细胞与气泡的区别:(1)气泡周围有亮圈(2)气泡无规则(3)气泡无细胞核等结构11.显微镜镜头组合倍数越小,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一、细胞与生物1.细胞的概念和特点1.1细胞的发现和发展历程1.2细胞的特点和组成1.3细胞的分类和生物体的层次结构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1细胞膜和细胞壁2.2细胞质和细胞器2.3细胞核和染色体2.4细胞的功能和物质运输3.细胞的分裂和生殖3.1细胞的分裂类型和意义3.2被子植物和动物的生殖方式3.3单细胞生物的生殖方式二、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概念1.1遗传的概念和历史1.2遗传物质和基因的性状1.3基因的组合和分离规律2.DNA与基因的关系2.1DNA的结构和功能2.2基因的遗传变异和突变2.3基因的复制和转录过程3.进化论的基本原理3.1进化论的历史和意义3.2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3.3进化中的突变和变异三、生态与环境1.生态系统和生态位1.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2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生态适应1.3生态位的概念和种类2.生物的种群和生态圈2.1种群的概念和特点2.2种群的数量和密度调控2.3生态圈的概念和生物圈的组成3.生物的相互作用和适应3.1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3.2共生关系和拟态现象3.3生态适应和生态位的变化四、物质与能量的利用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1.1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特点1.2光合作用的光能转换和化学能转化1.3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1物质循环的概念和分类2.3生态系统中的营养链和食物网3.生命活动与环境保护3.1生物影响和环境承载力3.2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3.3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保护五、人体与健康1.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1血液循环和呼吸器官1.2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1.3运动系统和感觉器官2.生命过程与生活健康2.1生理周期和内分泌系统2.2疾病的预防和治疗2.3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的保持以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细胞与生物、遗传与进化、生态与环境、物质与能量的利用以及人体与健康等五个方面的知识点。

2020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2020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2020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一、生命的起源1、法国学者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

2、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3、科学家米勒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把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他的实验为化学进化论提供了证据。

4、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差别很大,没有氧气。

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中的摇篮。

二、生物的进化1、生物在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一代代发生改变的过程叫生物进化。

地球上各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2、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而低等;越近代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而高等。

3、地球上的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4、通过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5、古生代早期出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寒武纪也称为“三叶虫时代”;中生代最繁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苏铁类),最繁盛的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和翼龙)。

6、新生代时期,地球上占优势的的陆地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和鸟类陆地植物是被子植物。

7、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8、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9、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1、在人为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的选择称为人工选择,是培育动物和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

三、人类起源与进化1、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2、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一、细胞与生命活动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a.细胞膜:结构、功能及其与生活的关系b.细胞质:细胞质基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c.细胞核:核膜、染色质、核仁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的分裂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b.细胞分裂的生理意义和作用3.细胞的代谢a.合成代谢: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碳水化合物合成的过程和条件b.分解代谢:蛋白质分解、脂类分解、碳水化合物分解的过程和条件c.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能量释放d.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产物的作用4.细胞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a.DNA的结构和功能b.DNA的复制过程和保证复制准确性的机制c.RNA的结构和功能d.DNA与RNA的关系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二、生物体的调节与保护1.神经调节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b.简要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荷尔蒙调节a.激素的定义和分类b.举例说明荷尔蒙的作用机制和调节过程3.免疫调节a.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和免疫细胞b.免疫反应的过程和调节机制c.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原理和应用三、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a.晴天和阴天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光合动物和呼吸动物的关系2.物质的转化和循环a.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b.养分循环的重要性及人类活动对养分循环的影响3.入侵生物的危害与防控a.入侵生物的概念和危害b.入侵生物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四、生物多样性和人类1.物种和生物多样性a.物种和种群的概念b.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a.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生物多样性破坏b.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a.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管理b.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的方法和意义。

2020中考生物(北师大版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共86张PPT)

2020中考生物(北师大版通用)一轮复习方略(课件)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共86张PPT)



【微点警示】显微镜下视野越亮,镜头距标本的距离 越远,反之,镜头距标本的距离越近。
3.显微镜下污点的判断方法: (1)先转动目镜,污点动,在目镜。 (2)若污点不动,再移动装片,此时,污点动,在装片,污 点不动,在物镜。
【微点警示】污点只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标 本上,与是否在反光镜上无关。
第2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 第3章 细胞
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考点一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主干必备】 【填·体系】
【识·图表】 填写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并与其功能相连。
【识图技巧】(1)区分目镜与物镜:目镜在上,没有螺 纹,安放在镜筒上;物镜在下,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 (2)升降镜筒的结构:粗、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升 降幅度大,便于找物像,细准焦螺旋升降幅度小,便于 使物像更加清晰。 (3)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其中遮光 器位于载物台下方。
撕 (刮)
用镊子从洋葱鳞 片叶④_内__表__皮__ 撕取一块薄膜
用清水漱口,用消 毒牙签从⑤_口__腔__ _侧__壁__上__轻轻刮几 下
名称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展 (涂)
把在_平_撕水_ 取滴的 中薄 并膜⑥放_展__
把牙签在生理盐水中 ⑦_涂__抹__几下
【题组过关】 1.(2019·恩施模拟)下面是洋洋同学在学习《练习使 用显微镜》后所做的笔记,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 的是 ( C ) A.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B.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C.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 变暗 D.目镜选用10×,物镜选用40×——观察到物像被放 大400倍
(2)移动方向: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 方向相反。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北师大版生物中考复习资料大全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8.(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3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

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清晰。

3、显微镜的使用原理: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1、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滴→撕→浸→展→盖→染”。

擦:用纱布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撕取一小片洋葱上表皮。

浸:将表皮浸入清水滴中。

展: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水滴上。

2020生物中考题库(北师大版)-试题及解析

2020生物中考题库(北师大版)-试题及解析

备战2020生物中考(北师大版)-试题及解析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 珊瑚虫B. 钟乳石C. 贝壳D. 始祖鸟化石2.观察水中的小生物时,不能作为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是()A. 是否有细胞结构B. 是否需要营养C. 是否排出废物D. 是否在水中3.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 淡水生态系统B. 海洋生态系统C. 城市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4.“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A. 生物的生长发育B.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C. 生物对刺激的反应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以上都对6.下列哪一项不是生命特征的表现()A. 蜻蜓点水B. 种子萌发C. 森林着火D. 人的呼吸7.“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 阳光B. 温度C. 水分D. 空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已经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相似,长久可供人类独立生存的生态系统B. 人类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大C.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9.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①蝴蝶②珊瑚礁③蘑菇④智能机器人⑤卫星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④10.下列实例中,哪一项受光的影响()A. 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B. 药用植物人参在阴暗处生长得好C. 在温暖地带的森林中,阔叶林较多D. 香蕉、凤梨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11.蚯蚓学会走迷宫,其意义是()A. 有利于对环境适应B. 强健肌肉C. 蚯蚓喜欢游戏D. 先天性本能,没什么意义12.如图表示Ⅰ、Ⅱ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各组生物的关系不符合图示曲线的是()A. 人与链球菌B. 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C.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D. 草食动物与胃肠内的纤维细菌二、填空题13.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台湾某峽谷,有一种浅灰色蝴蝶,数量很多,是当地的一大景观。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一、病毒与传染病的防治
1.病毒的特征、结构、分类和传播途径
2.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3.免疫接种的作用与意义
4.个人卫生与传染病的防治
二、遗传与变异
1.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2.基因工程的概念、意义与应用
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产生及影响
4.种群与进化:物种形成、自然选择与适应环境
三、植物的营养与组织构造
1.植物的营养方式:光合作用、腐生与寄生等
2.植物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根、茎、叶等
3.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分生组织和分生器官的作用
四、动物的运动和呼吸
1.哺乳动物的骨骼、肌肉和运动方式
2.人类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呼吸作用
3.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呼吸过程
4.呼吸系统的变异:哮喘、支气管炎等
五、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1.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
2.心脏与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过程与特点
4.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六、人体的消化和排泄
1.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道、胃等
2.消化过程与消化液的作用:胃液、胰液、肠液等
3.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肾脏、肾单位等
4.成年人的泌尿系统、血液净化和水盐平衡
七、生态环境与保护
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等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的互相作用
3.生态平衡与生态灾害: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与保护
4.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总结了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以上所列知识点涵盖了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体系,希望能够为同学们复习提供有序的指导。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排出代谢废物、能量供应、遗传信息控制3.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脂质双层、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识别、细胞吸附、细胞分离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核膜、染色质、核仁、遗传信息的保存和传递、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5.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1.利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2.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3.植物组织:表皮组织、维管组织、栅栏组织、分泌组织4.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5.动物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三、生命活动的调节和控制1.动植物对光、温度、水分等环境变化的调节2.植物的节律现象和对环境的响应3.动植物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行为调节4.高等植物的激素调节5.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四、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3.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核酸遗传物质的发现与功能4.生殖的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5.动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6.人的生殖与发育: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月经、精液的形成、精子和卵子的结构、受精过程、胚胎的发育五、维持生命平衡的机制1.动植物的呼吸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2.小肠消化过程和食物的消化吸收3.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生与预防4.动植物的排泄过程:动物的排泄器官和排泄过程、植物的根系排泄5.人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节:内分泌腺体和分泌物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6.生物体的免疫防御机制:免疫系统的组成、抗体的产生、白细胞的功能、疫苗的作用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变化1.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量流通和物质循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碳循环、氮循环3.生态环境的污染与保护:大气和水的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七、遗传与进化1.进化的基本概念和证据2.进化的条件和进化的起源3.进化中的角色:突变、基因流、遗传漂变、自然选择4.进化的分类和进化树的构建5.进化的作用:物种形成、亲缘关系的确定6.遗传的应用: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以上是北师大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的一部分,涵盖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生命活动的调节和控制、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维持生命平衡的机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变化、遗传与进化等内容。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中考专题复习提纲班级:姓名专题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4.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储存遗传物质;细胞膜的功能是保护,控制物质进出;液泡里储存糖分和色素。

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功能是呼吸作用的场所;6.显微镜的结构中能放大物像的结构是目镜、物镜,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遮光器(大小光圈);7.物像不清晰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目镜×物镜;8.对光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9.要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的操作是物像在哪,就往哪移;10.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体积越大,光线越暗,反之亦然。

11.目镜的放大倍数和长度成反比,物镜的放大倍数和长度成正比,归纳为物正目反。

1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采用的材料是洋葱的内表皮,玻片上滴的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染色用的是碘液;13.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纱布擦拭玻片,玻片上滴生理盐水,擦镜头用擦镜纸;14.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15.植物的基本组织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动物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16.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补充:主题二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生物的分类等级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种。

3.藻类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简单生物,所有藻类都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4.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都为孢子生殖,其中藻类的主要特征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一、生命的起源1、法国学者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

2、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起源的,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

3、科学家米勒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把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他的实验为化学进化论提供了证据。

4、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差别很大,没有氧气。

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中的摇篮。

二、生物的进化1、生物在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一代代发生改变的过程叫生物进化。

地球上各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2、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而低等;越近代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而高等。

3、地球上的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4、通过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5、古生代早期出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寒武纪也称为“三叶虫时代”;中生代最繁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苏铁类),最繁盛的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和翼龙)。

6、新生代时期,地球上占优势的的陆地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和鸟类陆地植物是被子植物。

7、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8、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9、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11、在人为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的选择称为人工选择,是培育动物和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

三、人类起源与进化1、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2、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3、人类的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如云南元谋人、北京猿人)、智人(如山顶洞人、资阳人、柳江人)等阶段。

4、现代人可划分为4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一、生物的分类1、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可将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门别类。

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把各个分类等级按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

2、分类单位越小(如种),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7个分类等级中,共同特征最少的是界;共同特征最多的是种。

3.编制生物检索表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一性状特征分为对立的两类,具有相似性状的生物归为一类,与该性状特征相异特征的生物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相对排列,再在每个类别中继续寻找其他特征,继续归类,相对排列,直到确定出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为止。

4、1753年,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5、现在很多生物学家认可将生物分为五大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6、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常见原核生物有等;7、真菌界主要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等,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

二、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1、原生生物主要类群有:原生动物和藻类。

2、原生动物的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举2个原生动物的例子:草履虫、变形虫。

3、藻类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这两种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举2个藻类的例子:海带、紫菜。

藻类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已成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生物。

三、植物的主要类群1、植物的主要类群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其中,苔藓植物是植物界最低等的类群,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2、地钱、葫芦藓、小墙藓是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无输导组织,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贯众、卷柏、肾蕨、芒萁、满江红、桫椤是蕨类植物,一般具有根、茎、叶等器官,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适应陆地生活。

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煤炭。

4、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⑴体内有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⑵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5、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者的区别是种子外层是否有果皮包被。

6、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

7、被子植物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

8、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

如:松树、苏铁、银杏是常见的裸子植物。

四、动物的主要类群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分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类群。

3、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4、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5、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昆虫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

6、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7、两栖动物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如:青蛙、蟾蜍、大鲵是常见两栖动物。

8、爬行动物是陆生的变温动物,现存的爬行动物只有蜥蜴、蛇、龟、鳄。

9、恒温动物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10、鸟类身体被有羽毛、前肢变为翼,适应飞行生活。

11、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类群,它的典型特征是胎生、哺乳。

12、以下生物属于哪一动物类群:章鱼、鱿鱼、墨鱼—软体动物;海马—鱼类;娃娃鱼—两栖动物;鳄鱼—爬行动物;丹顶鹤—鸟类;珊瑚虫—腔肠动物;蜜蜂—节肢动物;蚯蚓—环节动物;乌龟—爬行动物;金丝猴—哺乳动物;蝙蝠、鲸鱼、海豚—哺乳动物。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

3、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

没有水就没有生物;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4、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的同种或不同种的其它生物,生物之间存在种内关系或种间关系。

5、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

6、判断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蚂蚁群体分工合作—种内互助;雄鸟为争夺配偶攻击对方—种内斗争;水稻与野慈姑—竞争;兔子和草—捕食;小丑鱼与海葵—共生;菟丝子与黄瓜—寄生;新型冠状病毒与人—寄生;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二、生态系统概述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3、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体来说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等成分,它们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4、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因素,为生物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5、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6、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以及其中的能量。

7、分解者主要是腐生型细菌和真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

蚯蚓、粪金龟子等腐食性动物也是分解者。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

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3、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将能量贮存在有机物中。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其中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只能把所获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

所以,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贮存的能量也愈少,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6、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如下图所示):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食物链,进入食物链的“碳”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之间进行传递,最终主要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

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4、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分析:(1)写出图中未表示出的那种生物成分:分解者,例如自然界中的各种腐生性细菌和真菌。

除了生物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该食物网中有 5 条食物链。

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数量最少的生物最可能是鹰。

(4)该食物网中兔与草的关系是捕食,蛇与鹰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5)该森林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下降,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第25章生物技术1、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叫生物技术。

2、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3、发酵技术:(1)酸奶、四川泡菜、青贮食料主要是利用乳酸菌,在温度适宜、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发酵制作的。

(2)酒药中含有曲霉、毛霉、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在利用酒药酿制米酒的发酵过程中,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经过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