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来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几分之一)时,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两组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猜想和验证,使学生专注于规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直接出示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从上往下及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验证和运用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时,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
五、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总结、验证,自主探索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六、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助我们给庄家清除害虫,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有关青蛙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根据这一规律请继续回答并写出算式。
5只青蛙几只腿?10只青蛙几条腿?20只青蛙几条腿?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4=2010×4=4020×4=80追问:观察以上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吗?其实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有一定数学规律的,那么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我们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8页至第59页的例4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2、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例以一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学生将会经历研究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四个层次的学习过程。
学生将会用到观察、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手段,并最终发现规律,归纳与验证规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索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例题的设计分三个层次:1、教材设计了一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
3、学生再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学习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这条规律,可以较快地进行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更好地理解因数未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算理,为以后学习小数乘法做必要的铺垫。
四、学生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对算式的观察,自主的去探索规律、验证规律,并使用规律。
本课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五、设计理念:本课例主要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味与趣味性的有效结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上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5 × 4=20
师:(观察第二组算式)同学们都这么爱动脑思考,你一定也发现了第二组算式的特点?谁来说一说?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这组算式,我们已经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以2。
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想,猜想一下这里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生说
师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 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会有怎样的变化?谁来出一组算式,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师:发现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确实存在着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完整的表述?
同桌互说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环节三:实践应用,随堂检测。
】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俩位数积的变化规律,那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请看大屏幕
1.课本51页做一做第1题。
2.
3.课本51页做一做第2题。
4.拓展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化、有梯度的设计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
]
【环节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
师:这节课,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大家今天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说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更好的发挥。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知识、方法两方面梳理本节课所学,感受。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1、知识的联络与地位。
《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新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数计算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探究积的一些变化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乘法运算以及为以后自主探究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根底。
教材中的例3,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重点探究,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发生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材例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研究问题〔教材以两组既有联络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比照的根底上发现问题。
〕归纳规律〔结合探究交流,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基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对教材教学内容做了灵敏的改动,从而更合适本班学生的特点,更能表达因材施教。
2、教学目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从知识与才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以下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将其规律恰当地运用到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2〕、才能目的: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积的变化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才能、表达才能以及思维才能。
〔3〕、情感目的:引导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为了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的,因此,本次教学的重点应是探究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应是在探究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同时,能体验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开展数学考虑。
关键是学生能正确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独立考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根本的数学活动经历,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也是尝试教学法倡导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1)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是7 7 ()平方厘米(2)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 50 ())平方米(2)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 5 0 ()平方米 (3)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 44 ()公顷(3) 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 44 ())公顷 (4) 东城区的面积约是 25 ()平方千米课前预习思考:①你知道了什么?②还有什么问题?100 米 100 米合作要求: : ①在方格纸上表示出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面积单位。
②用你喜欢的方法说明, 1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 1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公顷平方千米练习100 米 1 1 公顷 100 米 100 ╳ 100 = 10000 (平方米)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1 公顷。
1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1 1 平方千米 1000 米 1000 米边长是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1 平方千米。
100 米 1 公顷 1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3 公顷= ()平方米 90000 平方米= ()公顷 30000 9 5 平方千米= ()公顷(()公顷= 12 平方千米 500 1200 练习:(2)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 50 () ( ) 间这样的教室面积约是1 1 公顷 200 继续平方米 200100 平方米 10 米围成面积是1 1 公顷的正方形,每条边上站()人,四条边上一共站()个同学。
9 人①围成面积是1 1 公顷的正方形,每条边上站()人,四条边上一共站()个同学。
②()个这样的礼堂面积约是1 1公顷。
面积约500 平方米①围成面积是1 1 公顷的正方形,每条边上站()人,四条边上一共站()个同学。
100 米站90 人 100米站米站90人 360 90 4=360 (人) 90②()个这样的礼堂面积约是1 1 公顷。
面积约500 平方米 20100 平方米 100 米 100 米 1 1 公顷公安部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 1000 米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 1000米市公安局警察博物馆 1 1 平方千米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是 44( 公顷) )天坛公园中华世纪坛的面积约4 4 ()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约3 3 () 1 1 平方千米中华世纪坛坐北朝南,占地约4 4 公顷。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2)20×4=80
÷2
÷2
10×4=40
÷2
÷2
5×4=2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 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 他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6×200=1200
第(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 数分别乘了10、( 100 ),积也分别乘了(10 )、 ( 100 )。
(2)20×4=80
÷2
÷2
÷4
10×4=40 ÷4
÷2
÷2
5×4=20
第(2)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 分别除以了2、( 4 ),积也分别除以了( 2 )、 ( 4 )。
3.接力赛。
(1)23×4=92 23×(40)=920 23×(400)=9200
(2)25×8=200 250×( 8 )=2000 2500×( 8 )=20000
4.填空。
40×6=240 10×6=(60 ) 8×6=( 48 )
5.根据表中信息,快速填出小明在各时间段骑 车所走的路程。
规范的学习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油!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120×3= 360 48×50= 2400 8×25= 200
120×30= 3600 48×500= 24000 4×50= 200
2.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00平方米 8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第【1】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说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这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础上,揭示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在“变与不变”中,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活动:看天平,比反应。
1.师出题,生猜。
师:看天平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果4只鸡会和几只鸭一样重?你是怎样想的?如果6鸭和几只鸡一样重?为什么?……2.生出题,生猜。
说教学过程:一、计算面积,初步感受师:刚才同学们玩了鸡鸭变化的游戏,大家的反应可真快!在乘法算式里,也有这样的秘密。
今天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计算长方形面积开始。
请大家直接口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6× 4=24 6× 5=30 6× 8=48 6×16=96师:在刚才的面积口算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长不变,宽增大,面积也增大)师:你的发现很重要!我们从上往下观察这些算式,果然如此!也就是说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大),积也(变大)。
师:如果从下往上观察,你能发现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规律吗?(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也变小)师:刚才通过口算长方形面积,我们发现积与因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二、观察算式,再次探索(一)探索“两个数相乘,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乘几,积也就乘几”的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如果热气球每秒上升4米,它20秒上 升几米?10秒呢?5秒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 律概括为一条?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 因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
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
东营区实验学校与四川灾区小学 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全校 学生们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为灾区 朋友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请 你们帮忙算一算,一盒美术颜料6元, 买2盒花多少钱?20盒呢?200盒呢?
•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 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第一关
判断: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 ) 2、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一定扩大4倍。(× )
第二关
找出规律再填空。
40Leabharlann 100400第三关 找规律填空。
16 ×17=272 16 ×34= 544 16 ×51= 816
16 ×68=1088 16 ×85=1360 16 ×102=163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积的变化规律课件
1、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 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2345679×18= 222222222 12345679×27= 333333333 81×12345679= 999999999
12345679×(36 )=444444444 12345679×(54 )=666666666
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PPT
长智小学
19×5=95
因数 因数 积
注意:学习中 因数 不考虑 自然数 “0”
神奇的金字塔
6×2= 12 6×20= 120 6×200=1200
20×4= 80
10×4=40 5×4=20
我最棒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解疑合探(一)
6 ×
不 变
不 变 扩 大 100 倍
2 =
扩 大 10 倍 扩 大 100 倍
12
扩 大 10 倍 缩 小 4 倍
20 ×
缩 小 2 倍
4 =
不 变 不 变 缩 小 4 倍
80
缩 小 2 倍
6 × 20 =
不 变 扩 大 10 倍
120
扩 大 10 倍
10 ×
缩 小 2 倍
4 =
不 变
40
缩 小 2 倍
6 × 200 =
1200
5×
4 =
检阅第三关
我 会 用 560平方米 560平方米 560平方米
8米 8米 8米
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 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24÷8=3
560×3=16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1680平方米。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 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 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结论:正方形的面积没有变,还是256 平方厘米
(105÷5)×(45×5)= 4725
收获无处不在
•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知道了—— • 我记住了— —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 要乘几。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 要除以几。
积的变化规律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积的变化规律》,该部分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的规律。
这一规律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乘法运算的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手段,让学生经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积的变化规律中的“倍数”概念,特别是在因数扩大或缩小时,另一个因数应如何调整。
2. 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那些需要逆向思维的题目。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用于展示积的变化规律的示例和练习题。
2. 学具:学生自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记录和计算。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乘法运算复习,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
2. 探索:给出具体的乘法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规律。
4. 应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5. 总结:对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1.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2. 示例:3 × 4 = 12,若将3扩大为6,则4应缩小为2,积仍为12。
3. 练习题:设计几道与积的变化规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设计一些基本的积的变化规律的题目,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
2. 提高题:设计一些需要逆向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
3. 拓展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题目,让学生将积的变化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3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注意到积的变化规律,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学生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积的变化规律。
3.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积的变化规律的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20元,买3件需要多少钱?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一个乘法问题,乘法的结果就是积。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改变购买的数量,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例子包括:2乘以3等于6,3乘以2等于6,4乘以3等于12,3乘以4等于12等。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无论因数的位置如何变化,积都不会改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填写乘法,找出符合规律的算式等。
数学《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数学《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数学《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数学《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12、20×6=120、200×6=1200,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想。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5、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计算器一个、学生每人一张空白表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观察、验证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第【1】篇〗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积的变化规律,它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
一、说教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等知识铺平了道路,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学习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还很弱,在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将理解其探究过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并且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能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表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会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方法,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献爱心的好品质。
二、说教学设想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我将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注重:1.注重探究过程的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这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注重变与不变思想的渗透:通过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为了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我们班与希望小学四(1)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请你计算一下,一盒水彩笔6元,如果买2盒要花多少元?买20盒,买200盒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纸列式计算一下,学生会列出算式:6×2=12(元);6×20=120(元);6×200=1200(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乘法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积的变化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共同探索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练习题和答案。
4.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2乘以3等于6,让学生回顾整数的乘法运算。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2乘以3的结果6再乘以2,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如4乘以5等于20,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把4乘以5的结果20再乘以2,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怎么乘,只要乘以同一个数,积的结果都会扩大相应的倍数。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如让学生计算3乘以4等于12,然后把12再乘以2,再乘以3,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4篇)《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再出示20×4=80,10×4=40,5×4=2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
学情分析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
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PPT课件
•
我记住了——
24÷8=3
560×3=1680(平方米)
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1680平方米。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 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 少?
结论:正方形的面积没有变,还是256平方厘米
谢谢观看!
收获无处不在
•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知道了——
20 × 4 =
缩
小
2
缩
倍
不
变
缩
小
不
小
4 倍
10 × 变 4 =
4 倍
缩 小 2 倍
5×
不 变
4=
80
缩 小 2 倍
40
缩 小 2 倍
2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除以几,积也要除以几。
解疑合探(二)
总结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 缩小)相同的倍数。
2、你能总结出积随因数的变化规律吗?
3、你能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吗?
解疑合探2
解疑合探3
解疑合探(一)
6× 2 =
12
不 变
扩 大
不 变
扩 大
10 倍
6
×
20 100
倍
=
不 变
6×
扩 大 10 倍
200 =
扩
大
扩 大
10 倍
100 倍
120
扩 大
10 倍
120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 数乘几, 积也要乘几。
解疑合探(三)
验证规律。
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2.3《积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3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掌握两个因数相乘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性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但是,他们对积的变化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还需要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进行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积的变化规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3.交流: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积的变化规律。
4.巩固: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积的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直观地展示积的变化规律。
可以设计成的形式,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规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精品教学课件
两个因数扩大与 缩小的倍数相等, 积不变。
一个因数扩大4倍。 一个因数缩小2倍。 积扩大2倍。
3 根据每组题中第 1 题的积,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79× 2 = 158 79× 2 0 = 1580 79× 200 = 3= 72 240× 30 = 7200
积也乘 10 , 1 0 0 。
积也除 以 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 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说一说 举例说明你的发现。
20 × 4 = 80
× ÷ 10 不 变 ×÷ 10
200 × 4 = 800
课堂练习
1 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2 × 3 = 36 120 × 3 = 360 120 × 30 = 3600
× 200 = 120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 10 , 100,积也乘 10 , 1 0 0 。
20
÷2
10
÷2
5
× 4 = 80
不变
÷2
× 4 = 40
不变
÷2
× 4 = 20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 以 2, 积也除 以 2。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 一个因数不变,另
个因数分别乘 10 ,100, 一个因数分别除 以 2,
探究新知
3 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1) 6×2=12
(2) 20×4= 80
6×20= 120
10×4= 40
6×200= 1200
不变 变大 变大
5×4= 20
变小 不变 变小
积随着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6
不变
6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