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室标准(含《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制定洁净区(室)沉降菌监测操作规程。

2范围:洁净区(室)沉降菌的监测。

3职责:QC员、QA员、QC主任、品质保证部经理、车间主任及相关人员对本SOP的实施负责4 程序:4.1 QA室根据洁净区(室)的验证结果,制定洁净区(室)的日常监测计划,依计划和生产需要填写洁净区(室)环境监测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品质保证部经理批准后,下发QC室和生产车间。

4.2 QC主任接通知后,与检验员、车间讨论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安排好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如期完成,如不能按期完成监测,应由QC室主任将情况以书面形式汇报至品质保证部,经品质保证部经理批准后,予以重新安排。

4.3 将培养皿在121℃湿热灭菌30分钟或者180℃干热灭菌2小时。

4.4 将灭菌培养基加热熔化,冷至45-60℃,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制备好的肉汤培养基平皿应保存在洁净的普通冰箱内,以2-8℃为宜,且应在2周内用完。

4.5 在监测前,应对被监测洁净区(室)消毒。

4.6 在空调净化系统正常运行30分钟后,在洁净区(室)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监测人员穿戴好符合洁净级别要求的工作服,进入洁净区(不得多于二人)进行测试。

4.7 根据洁净区(室)面积大小确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宜同时满足最少培养皿数。

采样点的布置应力求均匀,避免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培养皿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如关键设备或易受污染的地方)和气流扰动最小的地方。

3.8将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后,收集培养皿,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0-35℃培养48小时,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每批可选定3只培养皿做对照培养,其中2只培养皿做阳性对照,1只培养皿做阴性对照。

4.9 达到规定的培养时间后,菌落数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数计数器上点计,并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2012-05-26 09:41:00)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中沉降菌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无菌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饮食的条文,通过在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木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不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YY/T0188、6 — 1995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6部分:药品生物测定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1 洁净室(区)clean room ( area )3.2 洁净工作台cleaning work station一神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档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置、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3、3 洁净度cleanliness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3.4 菌,客colony forming units细菌培养后,由…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3、5 沉降菌settling microbe用木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3、6 悬浮粒子ailborne Paritical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尺寸一般在0、001pm〜1000pm之间的固体、液体或两者的混介物质, 包括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

3、7单|仙流unidirectional air flow (曾称为层流laminar flow )沿着平行流线,以单一通路以一定流速向流动的气流o3、8非单向流水线nonunidirectional air flow (曾称为乱流turbulent flow )具有多个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不满足单向流定义的气流。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1.1目的:建立沉降菌测试的标准操作规程。

1.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中沉降菌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无菌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试和环境验证。

1.3责任人:检验员、化验室负责人。

2、引用标准:GB/T16294-2010 ,新版GMP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沉降菌:用本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3.2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4、测试方法:4.1 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 人员的职责及培训: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进行本专业的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后才能履行对洁净室(区)测试的职责,其中包含涉及的卫生知识和基本微生物知识。

洁净室(区)的测试人员应选择与生产操作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的穿戴方式,外面的衣服不能带进100000级以上的区域。

4.3仪器:4.3.1培养皿:一般采用¢90mm×15mm 规格的培养皿。

4.3.2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培养基。

其配制方法见附录B。

4.3.3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恒温培养箱进行校验。

4.3.4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4.4 测试步骤:4.4.1 测试前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

4.4.2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布置图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4.43.3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h。

无菌室标准(含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室标准(含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室标准(含《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本规程旨在为无菌操作及无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

2.适用范围生测实验室3.责任者QC主管生测员4.定义无5.安全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6.规程6.1.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45-60%。

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6.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6.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6.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6.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6.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6.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20分钟。

6.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0%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6.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6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6.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6.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6.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5.1.3.2.动态测试洁净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5.2.试准备5.2.1.仪器与设备5.2.1.1.培养皿:φ90mm×15mm,121℃20分钟湿执灭菌。

5.2.1.2.高压灭菌器、恒温培养箱处于完好状态。

5.2.1.3.制备采样皿:取已配制好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检查品名及使用期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外观性状是否有异常,确认无误后,将培养基放入水浴中熔化,冷却到约45℃时,在规定条件下高压蒸气灭菌,在超净工作台以无菌操作技术注入培养皿中,每皿约15ml,冷凝后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培养48小时,无菌生长方可供采样用。

5.2.1.4.编号对培养皿按测定区域及个数进行编号。

编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应以剔除。

5.2.1.5.根据洁净室房间多少及面积,计算所需的培养皿数。

5.3.测试5.4.采样将培养皿在各个测试洁净区域按附表1和附表2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盖好。

5.5.培养全部采样结束后,取样员将培养皿和放置记录一并交化验室主任,化验室主任将培养皿交于检验员检测、检验员将培养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

5.5.1.1.计数取出用肉眼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5.6.记录按《沉降菌测试记录》填写。

5.7.结果计算计数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并求其平均值。

计算公式:M—平均菌落数M 1……Mi—分别为1号至I号培养皿菌落数6.2.3.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范围内增加采样点。

6.3.检测结束后,质量部发检测报告,将所有记录一并归档。

6.4.测定频次车间洁净(区)每3个月测一次;微生物限度检查室每周期测一次,其超净化工作台每次实验时同时测定;有净化要求的取样间或取样车每3个月测一次。

6.5.空气净化系统连续停运1周以上,经对房间进行消毒后测沉降菌。

附表3 :平均菌落数标准洁净级别100级10000级100000级30000级平均标准1个/皿3个/皿10个/皿15个/皿。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一、目的:建立无菌室中沉降菌的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微生物检验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

二、范围:无菌室的沉降菌的监测。

三、依据:国家标准GB/T 16294-1996。

四、职责:微生物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五、内容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2、测试方法: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48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3、所用的仪器和设备1)高压灭菌锅锅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检定。

3)培养皿:一般采用中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

4、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1。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数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5、测试步骤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2)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3)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6、注意事项1)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微生物检验无菌室洁净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无菌室洁净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无菌室洁净标准及其操作规程无菌室(洁净室)是微生物检验室的核心。

无菌室普通是在微生物试验室内开拓的一个自立小房间。

无菌室的规划设计、建设要符合《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的要求。

(一)无菌室洁净标准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超净工作负清净度应达到100级,室内温度维持在18~27℃,湿度保持在30%~70%。

详细要求见表4-3。

表4-3 无菌室(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级别注:1.浮游菌m3和沉降菌/皿可任测一种。

2.100级洁净室(区)0.8m高工作区的截面最低风速:垂直单向流0.25m/s,水平单向流0.35m/s。

(二)无菌室操作规程 (1)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无菌室应定期用相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洁净度符合要求。

按照无菌室的净化状况和空气中含有的杂菌种类,可采纳不同的消毒剂,如、、、3%气溶胶喷雾(20mL/m3)、(配成1%浓度喷洒)、5%气溶胶喷雾(2.5mL/m2)等。

(3)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需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

(4)无菌室用法前,应将全部物品置于操作部位(待检物除外),然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min以上,并同时打开超净工作台举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准时清理无菌室,再打开紫外灯灭菌20min。

(5)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需经高压灭菌后才干清洗或丢弃。

(6)每2~3周用3%石炭酸水溶液擦拭工作台、门、窗、桌椅及地面。

(7)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

在超净工作台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养分琼脂平板3~5个,分离放置在工作位置的左、中、右等处,开盖裸露30min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内培养48h,取出检查。

100级洁净室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10000级洁净室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

如超过限度,应对无菌室举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本文件规定了洁净室(区)中沉降菌检验的操作方法,保证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洁净室洁净度。

2.范围标准规定了医药工业洁净区中沉降菌的测试条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无菌室(区)(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测定。

本公司规定对万级净化实验室沉降菌检测项目进行一星期/次的检验。

3.职责QC操作人员、QC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此规程执行;相关使用人员做好洁净室清洁维护工作。

4.内容4.1. 定义4.1.1.洁净室(区)对尘埃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1.2.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档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4.1.3.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4.1.4.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系列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4.1.5.沉降菌用本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菌落数。

4.1.6.静态测试洁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

4.1.7.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4.2. 测试方法4.2.1.方法概述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制定标准的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指导沉降菌的测试工作。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和验证。

责任QC微生物室检验员负责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QC主管和QA部门负责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程序1.定义1.1.菌落: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CFU。

1.2.沉降菌: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1.3.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的状态。

2.测试方法2.1.测试过程2.1.1.设备和培养基:恒温培养箱、购买预灌装TSA平皿或者自制TSA平皿。

2.2.测试条件2.2.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为宜)。

2.2.2.风速、压差应在合格范围内。

2.2.3.动态测试。

2.3.测试方法2.3.1.将准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要求放置或放在沉降架上(约)。

将采样台面取样位置或采样辅助设施表面消毒,打开培养皿,将培养皿盖置于已消毒位置,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皿盖上,使培养基表面充分暴露后,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2.3.2.在每一只培养皿上标记好具体的取样位置及取样日期,将所有培养皿在QC微生物室进行培养观察。

2.4.培养观察计数2.4.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3天,30~35℃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观察计数。

2.4.2.每批培养基应有阴性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

可每次选定2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2.5.计算2.5.1.平均菌落数M= M1+M2+…MNNM1=1号培养皿菌落数M2=2号培养皿菌落数Mn=n号培养皿菌落数n=培养皿总数2.5.2.结果判定2.5.2.1.最终结果采用平均值。

但每个碟的菌落数亦不得多于标准规定。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洁净区和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洁净区、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如: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试和环境验证。

●3、引用文件⏹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4、定义⏹ 4.1 沉降菌:用本测试规定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的可见菌落数。

⏹ 4.2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5、仪器和设备⏹ 5.1 灭菌培养皿90mm *15mm⏹ 5.2 培养基。

⏹ 5.3 恒温培养箱。

⏹ 5.4 高压灭菌器。

⏹ 5.5 放大镜●6、培养基和试剂⏹ 6.1 生理盐水:成份﹕氯化钠 8.5g蒸馏水加至 1000ml制法﹕溶解后﹐分装到加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每瓶90ml﹐121℃(15 1b)2 0 mi n,高压灭菌。

⏹ 6.2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6.2.1 成分:蛋白胨20g牛肉膏3g氯化钠5g琼脂15g卵磷脂1g吐温80 7g蒸馏水1000mL6.2.2制法:先将卵磷脂加到少量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吐温80,将其他成分(除琼脂外)加到其余的蒸馏水中,溶解。

加入已溶解的卵磷脂、• 吐温80,混匀,调pH 值为7.1~7.4,加入琼脂,103.43kPa(121℃15 lb)20min 高压灭菌,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7、操作步骤⏹7.1 取样:7.1.1 取样点的设置:A) 最少取样点数:灌装间、制造间3个,其他洁净区2 个;B) 取样点的位置:取样点应均匀分布在待测试区域内,一般离地高度为0.8m左右,关键设备处可增加取样点;C)每个取样点一般取样一次,每次一般为2个取样皿;D) 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免回风口;7.1.2 取样时间:可采用动态取样和静态取样:A) 动态取样:正常生产,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30分钟后开始取样;B)静态取样:员工己撤离生产区域,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至少20分钟后;静态取样时人员不得多于2人;7.1.3 取样A)将制备好的培养皿逐个放置到采样点,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B)静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为30分钟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不得大于4个小时⏹7.2 置于37±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至少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的菌落数;●8、菌落计数方法:⏹8.1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 倍~10 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每个测点的沉降菌总数为该测点所有培养皿菌落数的平均数;●9、结果评定:⏹9.1 每个测点的菌落数必需低于该洁净区的标准时判定符合要求;⏹9.2 静态测试时,如某测点的的菌落平均数超过标准,应再重新取样两次,两次都低于标准时才能判定符合;。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制定标准的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指导沉降菌的测试工作。

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和验证。

责任QC微生物室检验员负责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QC主管和QA部门负责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程序1.定义1.1.菌落: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简称CFU。

1.2.沉降菌: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1.3.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的状态。

2.测试方法2.1.测试过程2.1.1.设备和培养基:恒温培养箱、购买预灌装TSA平皿或者自制TSA平皿。

2.2.测试条件2.2.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为宜)。

2.2.2.风速、压差应在合格范围内。

2.2.3.动态测试。

2.3.测试方法2.3.1.将准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要求放置或放在沉降架上(约1.0m)。

将采样台面取样位置或采样辅助设施表面消毒,打开培养皿,将培养皿盖置于已消毒位置,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皿盖上,使培养基表面充分暴露后,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2.3.2.在每一只培养皿上标记好具体的取样位置及取样日期,将所有培养皿在QC微生物室进行培养观察。

2.4.培养观察计数2.4.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3天,30~35℃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观察计数。

2.4.2.每批培养基应有阴性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

可每次选定2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2.5.计算2.5.1.平均菌落数M= M1+M2+…MNNM1=1号培养皿菌落数M2=2号培养皿菌落数Mn=n号培养皿菌落数n=培养皿总数2.5.2.结果判定2.5.2.1.最终结果采用平均值。

SOP-011洁净室(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SOP-011洁净室(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011 版号:A/0编制:审核:2020.3.1洁净室(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批准:生效日期:1目的:建立沉降菌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监测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范围:适用于洁净室(区)、洁净工作台沉降菌的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3职责:3.1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审核、培训、执行和监督。

3.2质量管理部QA负责对生产车间洁净区的沉降菌,QC负责实验室洁净区和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测试,被测部门配合监测的工作。

4 编制依据: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4-201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 YY 0033-20005.内容:5.1定义:5.1.1 沉降菌:用本规程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5.1.2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

5.2 操作原理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5.3 监测仪器、用具5.3.1蒸汽灭菌器:使用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恒温培养箱:必须经校正并在有效期内。

培养皿:φ90mm×15 mm玻璃培养皿。

培养基: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灵敏度检测合格。

5.3.2 测试前沉降碟的准备5.3.2.1 依据检测区域的取样点数,制备、灭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5.3.2.2 在超净工作台内,以无菌操作法将配制、灭菌好的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以每皿约20ml的装量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移出洁净区。

5.3.2.3 将制备好的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内于30~35℃培养48小时。

取出逐个检查,确认无菌落数后即可使用。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ok

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ok

沉降菌检查原则操作规程1.目旳本文献规定了干净室(区)中沉降菌检查旳操作措施,保证检查人员操作规范化、原则化,保证干净室干净度。

2.范畴原则规定了医药工业干净区中沉降菌旳测试条件、测试措施。

本原则合用于医药工业干净室(区),无菌室(区)(涉及干净工作台)旳沉降菌测定。

我司规定对万级净化实验室沉降菌检测项目进行一星期/次旳检查。

3.职责QC操作人员、QC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此规程执行;有关使用人员做好干净室清洁维护工作。

4.内容4.1. 定义4.1.1.干净室(区)对尘埃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旳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构造、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区域内污染源旳介入、产生和滞留旳功能。

4.1.2.干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旳一种封闭围档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可以供应通过过滤旳空气或气体,垂直层流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干净工作、水平层流干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4.1.3.干净度干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不小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旳悬浮粒子旳容许记录数。

4.1.4.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种或几种细菌系列而形成旳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一般用个数表达。

4.1.5.沉降菌用本原则提及旳措施收集到旳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旳培养基,在合适旳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菌落数。

4.1.6.静态测试干净室(区)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处在正常运营状态,工艺设备已安装,干净室(区)内没有生产人员旳状况下进行旳测试。

4.1.7.动态测试干净室(区)已处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旳测试。

4.2. 测试措施4.2.1.措施概述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旳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合适旳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旳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旳菌落数来鉴定干净环境内旳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估干净室(区)旳干净度。

4.2.2.测试仪器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

4.2.3.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基旳准备及灭菌根据培养基配制及敏捷度测试原则操作规程准备。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⒈目的:建立沉降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员工的检测操作。

⒉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沉降菌检测工作⒊责任:生产部、生产车间、质量管理部、QC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⒋检测依据: YY/T0188.6-1995药品检验操作规程,第6部分,药品生物测定法。

⒌内容:5.1 设备: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5.2 培养基及平皿制备:5.2.1 培养皿:一般采用¢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5.2.2 培养基一般采用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或其它药典认可的培养基。

5.2.3 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或于180℃干热灭菌2小时。

5.2.4 将培养基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5.2.5 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面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面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

5.2.6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面宜在2~8℃的环境中存放。

5.3 采样点:5.3.1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

最少采样点数目5.3.2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5.3.3 测试标准洁净区微生物监控的静态标准(a)如下:洁净区微生物监控的动态标准(a)如下:5.4 测试规则5.4.1 测试状态5.4.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5.4.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5.4.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二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静态测试时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室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洁净室沉降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

2.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的检测。

3. 职责3.1质量部专职检验员负责洁净室沉降菌的检测。

3.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情况。

4. 内容4.1仪器设备及培养基4.1.1培养皿:玻璃培养皿或一次用无菌培养皿。

4.1.2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4.1.3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

4.2 检测用培养基平皿的制备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应先灭菌,制备培养基平皿时注意无菌操作,每批次应设置对照平皿。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在2~8℃的环境中存放。

4.3采样4.3.1 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米~1.5米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采样点的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按照洁净区的面积大小,而制定最少采样点数目,并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图1 采样点位置参考图4.3.2 采样次数对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不得少于2个,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表2 最少培养皿数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面积。

4.4采样注意事项4.4.1 测试用具要做无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4.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它参数做相应的记录。

4.4.4 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对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记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

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4.4.5采样前应仔细检验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5 测试状态空态、静态和动态三种状态均可进行测试。

空态或静态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确保静态测试时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动态测试时洁净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之宇文皓月创作建立洁净度(沉降菌)的检验尺度操纵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尺度操纵方法。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度(沉降菌)检查的全过程。

3 责任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4.1 概述:本尺度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发生和滞留的功能。

4.2 测试方法4.2.1 方法提要:本尺度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采取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2 仪器仪器包含: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2.2.1 培养皿一般采取f90mm×15mm规格的培养皿。

4.2.2.2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培养基。

4.3测试前的规则:4.3.1 测试状态;4.3.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4.3.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3.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陈述中注明测试状态。

4.3.1.4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流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流露时间为不大于4h。

4.3.2 测试人员:4.3.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此外工作服。

4.3.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024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024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024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QB 瑞阳制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B/RY.4.02.2061024 ————————————————————————冻⼲粉针剂车间(206)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2015-11-23颁发 2015-12-01实施————————————————————————瑞阳制药有限公司粉针事业部综合办公室颁发⽬录1. ⽬的 (1)2. 主题内容与适⽤范围 (1)3. 定义 (1)4. 引⽤标准 (2)5. 操作规程 (2)6. 重点操作复核制 (14)7.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和控制规定 (15)8. 安全防⽕及劳动保护 (15)9.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报告 (15)10. 设备维护及使⽤ (16)11. 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 (16)12. 度量衡的使⽤与校正 (16)13. 相关记录 (16)14. 附录 (16)1. ⽬的建⽴冻⼲粉针剂车间(206)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洁净区内沉降菌检测的操作符合质量要求。

2. 主题内容与适⽤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冻⼲粉针剂车间(206)洁净区沉降菌检测的相关⽬的;相关定义及引⽤标准;规定了⽣产操作⽅法;重点操作复核;质量标准与控制;安全防⽕与劳动保护;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报告;设备的维护及使⽤;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度量衡器的使⽤与校正;以及相关记录和附录。

本规程适⽤于冻⼲粉针剂车间(206)洁净区沉降菌检测的操作。

3. 定义3.1 洁净室(区):需要对环境中尘埃及微⽣物污染进⾏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产⽣和滞留。

3.2 沉降菌:⽤《医药⼯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检测⽅法》提及的⽅法收集空⽓中的活微⽣物粒⼦,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3.3 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个或⼏个细菌繁殖⽽形成的⼀细菌集合体,称为菌落,简称CFU。

通常⽤个数表⽰。

3.4 动态:指⽣产设备按预定的⼯艺模式运⾏并有规定数量的操作⼈员在现场操作的状态。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之欧阳音创编

洁净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之欧阳音创编

1 目的建立洁净度(沉降菌)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作方法。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度(沉降菌)检查的全过程。

3 责任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 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4.1 概述:本标准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2 测试方法4.2.1 方法提要:本标准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2 仪器仪器包括: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2.2.1 培养皿一般采用f90mm×15mm规格的培养皿。

4.2.2.2 培养基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培养基。

4.3测试前的规则:4.3.1 测试状态;4.3.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4.3.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3.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4.3.1.4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h。

4.3.2 测试人员:4.3.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4.3.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室标准
(含《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本规程旨在为无菌操作及无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

2.适用范围
生测实验室
3.责任者
QC主管生测员
4.定义

5.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6.规程
6.1.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45-60%。

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6.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6.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6.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6.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6.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6.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20分钟。

6.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0%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6.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6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6.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6.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6.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6.15.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6.16.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

在超净工作台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培养皿若干,无菌操作分别注入融化并冷却至约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放至凝固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取平板3~5个,分别放置工作位置的左中右等处,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

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

如超过限度,应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

7.参照
参照《药品卫生检验方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无菌检查法)章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188.6-1995《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8.分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无菌室技术指导说明
在获得了无菌环境和无菌材料后,我们还要保持无菌状态,才能对某种特定的已知微生物进行研究或利用它们的功能,否则外界的各种微生物很容易混入。

外界不相干的微生物混入的现象,在微生物学中我们叫做污染杂菌。

防止污染是微生物学工作中十分关键的技术。

一方面是彻底灭菌,另一方面防止污染,是无菌技术的两个方面。

另外,我们还要防止所研究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或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了的本来自然界不存在的微生物从我们
的实验容器中逃逸到外界环境中去。

为了这些目的,在微生物学中,有许多措施。

无菌室内的地面、墙壁必须平整,不易藏污纳垢,便于清洗。

工作台的台面应该处于水平状态。

无菌室和缓冲间都装有紫外线灯,无菌室的紫外线灯距离工作台面1米。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穿灭过菌的服装,戴帽子。

当前无菌室多存在于微生物工厂,一般实验室则使用超净台。

超净台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空气层流装置排除工作台面上部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各种微小尘埃。

通过电动装置使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具后进入工作台面,使台面始终保持在流动无菌空气控制之下。

而且在接近外部的一方有一道高速流动的气帘防止外部带菌空气进入。

在条件较困难的地方,也可以用木制无菌箱代替超净台。

无菌箱结构简单,便于移动,箱正面开有两个洞,不操作时用推拉式小门挡住,操作时可以将双臂伸进去。

正面上部装有玻璃,便于在内部操作,箱内部装有紫外线灯,从侧面小门可以放进去器具和菌种等。

应用
无菌操作技术当前不仅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许多生物技术中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转基因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