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第【1】篇〗本课的教学思路:用口算导入,其中口算中安排了一些因数变化的对比题,如:25×4和25×8等。

口算完成后,教师板书:3564×158=?你能口算吗?怎么办?使学生明白用计算器方便我们进行大数目的或复杂的运算。

新课教学,出示教材中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积的变化是什么意思?跟谁比变化了?怎样计算?在计算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你觉得积会怎样变?能提出你的猜想吗?然后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集体交流,提出问题:你的猜想正确吗?那在其他的乘法算式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写出一道算式,运用刚才的方法去试一试,并在你的小组里交流。

小组汇报,并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是原来的积乘几。

巩固练习,由浅入深。

先是模仿例题的练习,根据规律直接填表;然后是直接根据一道算式填出变化后的得数;最后是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买同一种商品,数量发生变化,总价也跟着发生相同的变化。

课堂小结,一是所学知识,二是研究问题的方法(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规律——解释应用),同时进一步激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如果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同时变化呢,积会怎么变?教学后,有几点体会:一、在充分经历中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地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的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在充分感悟中提炼。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

此时,我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变化的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6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6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6篇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人教版篇1教学目的:(一)学问方面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把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力量方面1.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及观看力。

2.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

(三)德育方面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预备:投影片、直尺。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填空(投影出示)(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写成小数是( )。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已经初步熟悉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觉了什么?(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1000÷10= 100÷10= 10÷10= 1÷10=(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

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1)填写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2)出示米尺教具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依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争论,然后找同学答复,教师板书:[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肯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争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7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例4例5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 例4)(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示例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根底上,会进展简单的名数改写.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纯熟的进展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教学难点纯熟的进展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一课时课题: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篇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篇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一、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1、班级概况:四年级现有人数为40人,大多数学生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第【1】篇〗课程标准: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加强发现和明确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用自身的话说出什么是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3.利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对速度,速度单位的了解和掌握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策略:1)助学单先行,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学。

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协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2)体现“五主一辅”原则。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推动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最后达到建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买过的东西是怎样交到我们的手里的吗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关于物流,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学生观看视频)师: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着这么多的作用,因此每天那都是车来车往,你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都在赶着往物理中心送货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5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展计算。

2.会用邻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进展估算,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3.能利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提出疑问,愿意对数学问题进展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利用临近的整千、整百、整十数估算的才能。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器进展探究的才能。

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常规积累运用加减、乘除关系,用计算器验算392-279=123364×72=45682689÷45=34837+2689=3416独立操作交流方法答案既复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又对加减乘除关系进展运用。

一、开放引入〔一〕监控选择题1.理解题意2.计算器的演示过程展示补充图示的算图,让学生学会看图示。

小结:灵敏使用计算器独立考虑讨论交流针对学生上学期使用计算器遇到的问题进展回忆、反思,进一步明确算图的意义和计算器的灵敏运用。

二、核心推进〔一〕用计算器计算4____+5237+2705你是怎样想的?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先估再算〔二〕乘除法计算尝试用计算器计算小结:先估后算独立操作过程中发现方法尝试练习交流反响在经历学生的自主学习后,由学生的资,发现总结方法。

尝试用刚刚的方法自主学习乘除法混合运算。

三、灵敏运用〔一〕使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书p7T2小结规律〔二〕找规律〔1〕5×7=55×7=555×7=5555×7=〔2〕9876543×9+1987654×9+298765×9+39876×9+4根据上面的发现,直接写答案。

55555×7=555555×7=5555555×7=987×9+598×9+69×9+7小结:观察发现规律独立记录本记录考虑发现交流反响独立练习同桌讨论、交流生独立练习让学生通过已有计算器操作经历,操作中掌握方法,并不断观察,从操作到自主写出答案,发现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12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为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四、教学用具:计数器、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动画:数字的产生和演变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

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6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

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

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

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4.阿拉伯数字的出现。

5.什么是自然数?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通在动手画一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概念的理解,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3.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难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会画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上节课学习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呢?生:有平行、相交。

师:相交有一种特殊情况叫什么?生:叫互相垂直。

师:如果不相交它们是什么关系?生:是互相平行。

师:老师给你的是平行线吗?谁能说说平行线的特点?生:无线延伸不想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师:这组平行线的距离是多少?用格子图说。

生:是两个格子那么宽。

师:要是没有格子图,想知道平行线间的距离该怎么办?生:画出它们之间的距离然后测量。

师:好!我们现在用尺子量一下,几厘米?生:3厘米。

师:再量一处,几厘米?生:3厘米。

师:再量一处呢?生:还是3厘米。

小结:看来,我们想知道一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可以无限延伸看它们是否相交,还可以去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

师:以前我们研究的是一组平行线之间的关系,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组平行线。

如果把这两组平行线相交,大家猜一猜会拼成哪个你学过的图形?生:会拼出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真的是平行四边形!之前我们感性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来学习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通过两组平行线相交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就是平行线与平行线组成的图形,铺垫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复习平行线的两个特点为后续的验证平行以及画高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1.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师:生活中,你在哪见过平行四边形?生:停车场的停车位、升降机等。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你能找到平行四边形吗?让学生上来指一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分数,应用分数的兴趣。

2、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分数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探索与实践1、引入谈话。

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

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5题。

(1)理解第(1)小题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画线段图)(2)学生演示画法。

指名在实物投影上画出线段图。

(3)集体评价,列式计算。

(4)学生根据计算结果,画出长方形。

师追问:你准备怎样画?(5)理解第(2)小题题意。

(6)怎样求现在长方形的面积?学生独立计算,并求出现在长方形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3、完成“探索与实践”第6题。

(1)理解题意。

师追问:你准备画长宽是多少的长方形,小组讨论确定长方形。

(2)尝试练习画出现在长方形的长和宽及面积。

(3)算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4)小组汇报交流。

比较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互相说,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加深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与反思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

2、学生逐条自我评价。

3、交流汇报。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评价与反思中能自我检讨,逐步提高能力。

]三、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整理与练习(2)(1)探索与实践(2)评价与反思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2设计思路1、本节微课以小灰灰上学记的故事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对角的认识产生兴趣;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演示和介绍,使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_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_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探索,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原理。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练习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难点:积末尾的“0”比因数末尾的“0”的多的情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1、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秋游,简要的说一说2、引入光明小学也去秋游,引入主题图。

3、教学例1的每一小题。

①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②出示“10人要多少钱?”要求学生列式,并四个小组讨论: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修改后的第二小题①坐碰碰车每人3元,2人要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说出表示几个几是多少,教师用电脑演示用算珠演算的过程。

②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学生列式:3×2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③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0人要多少钱?学生列式:3×200=,问: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5、把3道算式板书一起,提出要求: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加以引导:你用了什么乘法口诀?乘完后在哪里添“0”?你是根据什么来添“0”的?从而总结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先按表内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课堂练习1、基础练习20×7=200 ×7=20xx ×7=20 ×4=40 ×6=60 ×8=600 ×5=500 ×4=500 ×8=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先问用了什么乘法口诀,再问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最后一行的题目结果出示时,把添上的“0”用红色标出,在做完题目后反问学生:为什么这里的“0”有不同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有的“0”是在做表内乘法时产生的,并非全是添上去的“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老师也很喜欢看电影,这个周末想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姜子牙》,你能帮老师做下预算吗?(1)课件出示问题①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2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②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4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③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8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2)生口头列式并计算25x2=50(元)25x4=100(元)25x8=200(元)(3)导入新课师:速度真快,老师为你们点赞,现在请你们再次认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25。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 :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小,积也越变越小。

师 :说得真好,看来积的变化和因数之间还藏着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探究规律1、探索规律一(1)引导学生任选两个算式比较。

师: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8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1 教材分析^p :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展观察、操作、考虑和简单设计的理论活动。

教材分三局部安排:第一局部,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第二局部通过动手操作和考虑,探究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展密铺。

并理解可以进展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那么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

第三局部,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

并可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展自我评价和反思。

学情分析^p :〔1〕知识程度: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历;〔2〕才能和方法程度: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才能,能初步运用“猜测--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3〕心理程度: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历,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4〕思维程度: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历为主,间接经历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简单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平面图形。

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此根底上进展密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开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历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

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展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展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

教学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P.145页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1.7+0.4 3+3.3 5.4-2.5-1.47 2.8÷0.8(1.25+0.36)×0.2 0.99+1.8 2.56-0.37500×0.001 3.2÷1.6 3.9+2.03 7.5×2.5×40.36÷12 0.75×4 4.9÷3.5 1.2×0.4+1.3×0.42.14-0.9 6.25×0.8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

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P.86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

(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

怎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P.87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7题。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练习二十第5题。

(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

(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

它们的高都等于2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2倍,但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教学内容: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熟悉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把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拟、争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便利。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排列。

(2)假如要记录便利,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展改写?(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确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看这些数据改写中的根本特点,从中发觉改写的根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觉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便利的需要,可以多项选择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此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详细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根底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

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相互进展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学问,特殊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

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争论这些数据如何进展改写?在此根底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拟便利。

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便利,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应是:“以人的进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进展”,那么这种课堂教学要真正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一三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一三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一三4(页)4、拓展提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81—83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的3-4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2、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确定商的位置及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商的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一、新课教学今天是“阅读日”,四(1)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学校图书馆借书。

我们来到了图书馆。

出示主题图。

你从图中得到了那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师有选择的板书应用题1、出示例1那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估计一下这些书可以分给几个班?为什么?刚才同学们通过估算,知道了这些书可以分给3个班,除了估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引出笔算)对了,这道题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算除法(出示课题:笔算除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来计算这道题(要求: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教师巡视,找个学生板演。

再找个错的。

说清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提问:你把商写在了哪一位的上面?为什么应该写在个位上?(配合学生的回答,用直观图来加深理解)商3写在个位上,因为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现在除到个位所以就把商写在个位上。

(多叫几个学生来说理)问把商写在十位上的同学:你为什么把3写在十位上?3写在十位上就表示3个几?而刚才我们通过估算知道了可以分给3个班,你现在觉的应该把商写在什么位置上?那我们现在就把他改正过来好吗?刚才把商写在十位的同学,你现在认为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那么,我们把商的位置改过来好吗?再解决单位,应该在横式上写清楚单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生汇报图中数据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

(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1、读点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2、读趋势,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3、估计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4、预测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汇报评价说说图中的信息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四、运用延伸1、出示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1)小玲每隔()时测量一次气温(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63、第64页的内容及第65页练习十五的第4、第5、第9、第10题。

课型新课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方法,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征,并可以识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通过观察、分类记录等活动,折、剪等操作,进步学生的探究精神、归纳概括才能、逻辑思维才能和空间想象才能。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同时懂得合作可以进步效率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考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别从三角形的角和边两个方面的特征,对三角形准确的地进展分类。

教学难点:可以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以及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络。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假如让你把班里某一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组,你将如何分组呢?〔学生答复〕师:既然如此,假如把三角形进展分类,你觉得应该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师:刚刚同学们说了两种方法,按边分或者按角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三角形的分类〕二、自主探究1、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课件出例如5.师:用量角器量出每组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大小,看看三角形中每个角是多少度?各是什么角》生1:通过测量发现,有些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

生2:有些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生3:有些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师: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2、把三角形按照角进展分类。

师:假如把所有的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那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分别看作是这个整体的一局部,它们之间的关系你会画图表示吗?〔课件出示三种三角形的关系图〕3、认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

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

开始吧。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

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

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

(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2.引导学生分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后)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
设想:当出现“b”情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并把直线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法把直线全部画出。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始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

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

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

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

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

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

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三、归纳认识,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师:那剩下的这组直线相交了吗?(没有)想象一下,画长点,相交了吗?(没有)再长一点,相交了吗?(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不会)(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互相”吗?(学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是互相平行?(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

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
师:你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

(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互相垂直的概念)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两个没想到的例子。

2.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主题图)
3.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出示几何图形)
五、拓展延伸,发展空间观念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1.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平行。

观察发现规律。

2.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垂直。

观察发现规律。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