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课件
合集下载
逻辑学课件5逻辑学第五章逻辑规律
逻 二、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内容 辑 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基 这些规律要求我们的思维要有同一性(确定性)、无 矛盾性、前后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 它们基本上概括了逻辑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确定性。 本 前三条是由亚里士多德及其弟子提出来的, G.W.Leibniz,1646规 一千多年后,德国的莱布尼茨( 1716)把前三条归结为矛盾律并提出了充足理由律。 律 三、特殊规律和基本规律:
从惊讶到思考
——数学悖论奇景 《科学美国人》杂志社 马丁· 加德纳
第二节 (无或不)矛盾律
逻 辑 基 本 规 律
斯多葛派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西蒂姆的芝诺 (zeno of citium,约公元前336-264年)创立 的。他在一个画廊(Stoa)里讲学,人称“画 廊(Stoa)”学派,与伯拉图的雅典学园和亚 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并称三大学派。该学派第二 个代表人物克里西普(Chrisipus)被称为古代 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之一。斯多葛学派早期研究认 识论和逻辑学,晚期重视社会伦理。“命题逻辑” 的第一个系统的建立约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半个 世纪:它是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第二节 (无或不)矛盾律
必有一假
逻 辑 基 本 规 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公式: 1.基本内容: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个思维对象不能作出两个相 矛盾的认识,即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矛盾的论述(两可) 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 课本: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反对和矛盾)的 两个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见逻辑方阵)
逻辑悖论是“不可解”的,除非能找到一种方法来 完全消除这种恶性的矛盾。 方法:语言层次理论和排除自身
4.
第二节 (无或不)矛盾律
逻 辑 基 本 规 律
从惊讶到思考
——数学悖论奇景 《科学美国人》杂志社 马丁· 加德纳
第二节 (无或不)矛盾律
逻 辑 基 本 规 律
斯多葛派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西蒂姆的芝诺 (zeno of citium,约公元前336-264年)创立 的。他在一个画廊(Stoa)里讲学,人称“画 廊(Stoa)”学派,与伯拉图的雅典学园和亚 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并称三大学派。该学派第二 个代表人物克里西普(Chrisipus)被称为古代 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之一。斯多葛学派早期研究认 识论和逻辑学,晚期重视社会伦理。“命题逻辑” 的第一个系统的建立约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半个 世纪:它是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第二节 (无或不)矛盾律
必有一假
逻 辑 基 本 规 律
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公式: 1.基本内容: 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个思维对象不能作出两个相 矛盾的认识,即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矛盾的论述(两可) 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 课本: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互相否定(反对和矛盾)的 两个思想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见逻辑方阵)
逻辑悖论是“不可解”的,除非能找到一种方法来 完全消除这种恶性的矛盾。 方法:语言层次理论和排除自身
4.
第二节 (无或不)矛盾律
逻 辑 基 本 规 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充足理由律(思维训练课件)
司法工作中如果 不遵守充足理由 律, 就会造成许多 冤、假、错案。四、正确理解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
充
足
矛盾律
理
排中律
由 律
如果思想不具备确定性, 那就根本谈不上有论证 性, 也无法讲清命题之间的联系是否是必然的。
充
足
理
必要补充
由
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在指出事物是什么后, 自然要进一步说明事物 为什么是这样, 而不是那样, 在保持了思想的确定 性之后, 还要进一步指出命题与命题之间联系的 必然性和论证性。
案例分析2.
证人:虽然是在晚上十一点一刻的时候, 与被告相距二三 十米的距离, 但月光很亮, 因此看清了被告的脸。
上 弦 月
林肯: 我不得不告诉大家, 这个证人是个彻头 彻尾的骗子。
(二)推不出
有时理由是真实的, 但它 同推断没有必然联系, 从理由 推不出命题。
案例
1.她唱歌唱得很好, 她一定受过专业培训。 2.他很有绘画的天分, 今后一定会成为一个画家。
三、充足理由律的作用
充足理由律主要是用来保证思维 的论证性。人们说话、论辩、写文章 只有具有论证性, 才能具有真正的说 服力, 使人心悦诚服。正所谓“ 言之有 理, 持之有据”。
充足理由律在司法工作 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 分析案情还是处理案件、侦 查起诉还是定罪判刑, 都必 须有充分的证据, 没有充分 的证据, 所做出的推断和结 论就不能成立。
1
理由必须真实
2
理由与推断之间必须有 逻辑联系, 从理由能够推 出所要论证的论断。
案例分析 物体加热后体积会膨胀
因为压力不变的话, 物体加热后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加大 (B1 ) , 而分子之间的距离加大时体积就会膨胀(B2 ) 。
《逻辑学》第11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基本思维规律之所以能够规 范,是因为它们所反映的客观规 律有它的特点,以这个特点去要 求思维认识而又得到满足的话, 思维认识就成为确定的。
这些规范“虽不是所有的思 维认识都实际上遵守的,然而它 们是所有的正确思维认识所必须 遵守的。它们所规范的是思维认 识的确定性或一贯性。”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我们的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 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而两者在 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矛盾,而 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 统治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它 是我们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 无条件的前提。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 与应当依据各种具体科学规律来制定 实践规范一样,也应当依据逻辑规律 来制定思维或认知规范。
• 逻辑规律与其他科学的规律又具有不 同的性质。逻辑学对于逻辑规律的把 握与思维规范的制定,均具有不同于 其他科学的独特性。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 有些传统逻辑教科书把矛盾律、排中 律和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 律”,通常归因于其普适性,着力论 证遵守它们的“逻辑要求”(即遵守 由它们决定的思维规范)是正确思维 的必要条件,其实在这一点上,它们 和其他演绎逻辑规律并无二致。它们 在许多现代逻辑系统中都表现为普通 的内定理。
(p→q) ∧ q → p xFx → x Fx • 这些普遍有效式所表达的都是经典演绎逻辑的 “逻辑规律”,都决定一定规范。
第一节 逻辑规律与思维规范
• 逻辑规律所刻画的是命题之间的真值 关联,因而逻辑学被称为求真思维的 “工具”。
• 但逻辑规律与其他学科所刻画的客观 规律一Βιβλιοθήκη ,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
矛盾律最直接地体 现“逻辑之所舍”,排 中律最直接地体现“逻 辑之所取”,而同一律 是“可能的可能,意义 的条件”。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ppt课件
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是什么? 2.矛盾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3.矛盾律的要求是什么?违反矛盾律会产生什么错误? 4.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区别是什么?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遵循矛盾律的原因:P11-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
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P11-1
议题三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阅读教材P13,自主梳理以下知识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是什么? 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3.排中律的要求是什么? 4.违反排中律会产生什么错误? 5.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什么?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 P13-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
灯。
矛盾律:自相矛盾
(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份稿子,
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也不好。
排中律:两不可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
是片面的。
排中律:两不可
【请你破案】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
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是一个肯定判断
“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是一个否定判断
主持人对这两个判断 同时加以否认。
结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 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 “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5、同一律的条件性: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遵循矛盾律的原因:P11-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
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P11-1
议题三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阅读教材P13,自主梳理以下知识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是什么? 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3.排中律的要求是什么? 4.违反排中律会产生什么错误? 5.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是什么?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 P13-1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
灯。
矛盾律:自相矛盾
(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份稿子,
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也不好。
排中律:两不可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
是片面的。
排中律:两不可
【请你破案】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
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是一个肯定判断
“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是一个否定判断
主持人对这两个判断 同时加以否认。
结论:主持人的话不符合逻辑。因为两个判断构成矛盾关系,对两个具有矛 盾关系的判断之一加以否定,必须对另一判断予以肯定。逻辑思维反对在 “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
5、同一律的条件性: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汇报人: 2023-10-31
目 录
• 同一律 • 矛盾律 • 排中律 • 充足理由律
01
同一律
什么是同一律
同一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要求人们在思考和表达过程中,必须保持 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同一性,即每个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一致。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具有同一性,不 能随意变换它们的含义或范围。
充足理由律是逻辑推理的基础,没有充足理由的支持,任 何命题都是不可信的。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
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任何 一个真实的命题都有充足的理由作为 根据。
对于一个命题为真,除了它本身是真的之 外,还需要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它为真。
这种理由可以是直接的理由,比如 其他的命题或事实直接证明了该命 题为真;也可以是间接的理由,比 如通过推理或论证证明了该命题为 真。
如果一个命题是真的,那么它的对立命题必定是假的;反之,如果一个命题是假 的,那么它的对立命题必定是真的。
矛盾律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自洽性,避免出现逻辑矛盾。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通常被称为“自相矛盾”或 “逻辑矛盾”。
这种逻辑错误表现为思维过程中同时对两个相互矛 盾的命题或判断持有肯定的态度,或者同时对两个
相互矛盾的命题或判断持有否定的态度。
例如,如果一个人同时认为某个事件“一定会发 生”和“一定不会发生”,那么他就犯了自相矛
盾的逻辑错误。
03
排中律
什么是排中律
• 排中律,又称“矛盾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 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任何一对相互矛盾的命题,必 须承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就是说,真实的思维必须 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中做出选择,不能同时否定两者。
汇报人: 2023-10-31
目 录
• 同一律 • 矛盾律 • 排中律 • 充足理由律
01
同一律
什么是同一律
同一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要求人们在思考和表达过程中,必须保持 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同一性,即每个思想必须与自身保持一致。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具有同一性,不 能随意变换它们的含义或范围。
充足理由律是逻辑推理的基础,没有充足理由的支持,任 何命题都是不可信的。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
充足理由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任何 一个真实的命题都有充足的理由作为 根据。
对于一个命题为真,除了它本身是真的之 外,还需要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它为真。
这种理由可以是直接的理由,比如 其他的命题或事实直接证明了该命 题为真;也可以是间接的理由,比 如通过推理或论证证明了该命题为 真。
如果一个命题是真的,那么它的对立命题必定是假的;反之,如果一个命题是假 的,那么它的对立命题必定是真的。
矛盾律要求我们在思维过程中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和自洽性,避免出现逻辑矛盾。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通常被称为“自相矛盾”或 “逻辑矛盾”。
这种逻辑错误表现为思维过程中同时对两个相互矛 盾的命题或判断持有肯定的态度,或者同时对两个
相互矛盾的命题或判断持有否定的态度。
例如,如果一个人同时认为某个事件“一定会发 生”和“一定不会发生”,那么他就犯了自相矛
盾的逻辑错误。
03
排中律
什么是排中律
• 排中律,又称“矛盾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 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任何一对相互矛盾的命题,必 须承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就是说,真实的思维必须 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中做出选择,不能同时否定两者。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矛盾律的作用(思维训练课件)
四、其他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推理作用
•矛盾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它对形式逻辑的各种推理活动都 有指导作用。准确运用矛盾律于 推理过程中, 在一些情况下, 可 起到一般推理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作用。
案 例 李阳老师住在几门?
某大学讲授形式逻辑的老师都住在一号教师 宿舍楼, 这是一座有四个单元门的四层楼房。 社科系有一位学生到一号教师宿舍楼找形式 逻辑教师李阳老师, 但不知道他住在第几单元 门, 就敲开一家的门问道: “ 李阳老师住在几 门?”
把微积分学的 推导过程建立在 合乎逻辑的基础 上, 从而促进了 微积分这门科学 的进一步发展。
二、 揭露论敌言论中的逻辑矛盾 •杜林观点: •纯数学产生于纯思维 •纯数学是某种完全经验的东西
互相否 定的命 题, 不 能同真, 必有一 假
恩格斯批判
“在世界模式中, 纯数学 产生于纯思维, 而在自然 哲学中, 纯数学是某种完 全经验的东西, 是来自外 部世界, 然后又脱离外部 世界的东西。我们应该 相信哪一种说法呢?”
数学产 生于思 维
互相否 定的命 题
数学产 生于经 验
不能同真, 必有一假
三、刑事侦查和司法工作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 犯罪 分子会挖空心思来制造各种假象迷 惑刑侦人员。刑侦人员要善于运用 矛盾律及时发现破绽, 利用它找出案 件的突破口, 成功破案。同样, 矛盾 律在司法审判中也可以发挥其积极 的作用。
矛盾律的作用
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
证人的思维的首尾一 贯性, 在思维实践中 避免自相矛盾。
如果违反了矛盾律就会 产生逻辑矛盾, 运用矛盾 律及时发现并纠正逻辑矛 盾, 对思维活动和思想交 流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对完善和创建科学理论体系有重要的作用
逻辑思维基本知识ppt课件
.
逻辑在生活中的作用—做出准确判断
逻辑思维的一大特征是重视判断陈述。事物在性质上的特征(肯定或否定)、 数量上的特征(全部、部分、个别)、内部构造上的特征(联言、选言、条 件)等因素,都是逻辑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常见的错误有:
错判:把该肯定的事物作出否定判断,把该否定的事物作出肯定判断。 搞不清事物的量的特征:把“局部”情况当作“整体”情况,把“个别”现
.
解剖逻辑推理—如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提出一个惊人的观点很容易,但证明其合理性就复杂得多。 首先,提出观点时应当找准“已知前提”。“已知前提”就是推理的线索与
论据。如果在这个环节发生错误,那么无论你的推理如何严丝合缝,都不会 得出正确结论。若是“已知前提”本身不够明确,我们也无从进行有效论证。 其次,逻辑思考的方向应当具有唯一性。许多人提出观点后,可以这样解释, 也可以那样解释。这就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 最后,推理过程要能逻辑自洽。所谓“逻辑自洽”,就是“自圆其说”。逻 辑推理是一个闭合的环。通过若干“已知前提”,顺着唯一符合条件的思考 方向,形成一个严密的首尾衔接的观点。
.
案例:律师与雪茄
一位美国律师买了一盒极为稀有、昂贵的雪茄,还为雪茄投保 了火险。结果他在一个月内,把这些顶级雪茄抽完了,随后向 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申诉中,律师说,雪茄在“一连串的 小火”中受损。
保险公司当然不愿意赔,理由是:此人是以正常方式抽完雪茄 。律师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院,结果还居然赢了官司。法官在 判决时表示,他同意保险公司的说法,认为此项申诉非常荒谬 ;但是该律师手中确有保险公司出具的火险保单,而且保单中
.
并没有明确何类“火”不在保险范围内。因此,保险公司必须赔偿 保险公司决定,与其忍受漫长的上诉过程,承担昂贵的诉讼费
逻辑在生活中的作用—做出准确判断
逻辑思维的一大特征是重视判断陈述。事物在性质上的特征(肯定或否定)、 数量上的特征(全部、部分、个别)、内部构造上的特征(联言、选言、条 件)等因素,都是逻辑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常见的错误有:
错判:把该肯定的事物作出否定判断,把该否定的事物作出肯定判断。 搞不清事物的量的特征:把“局部”情况当作“整体”情况,把“个别”现
.
解剖逻辑推理—如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提出一个惊人的观点很容易,但证明其合理性就复杂得多。 首先,提出观点时应当找准“已知前提”。“已知前提”就是推理的线索与
论据。如果在这个环节发生错误,那么无论你的推理如何严丝合缝,都不会 得出正确结论。若是“已知前提”本身不够明确,我们也无从进行有效论证。 其次,逻辑思考的方向应当具有唯一性。许多人提出观点后,可以这样解释, 也可以那样解释。这就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 最后,推理过程要能逻辑自洽。所谓“逻辑自洽”,就是“自圆其说”。逻 辑推理是一个闭合的环。通过若干“已知前提”,顺着唯一符合条件的思考 方向,形成一个严密的首尾衔接的观点。
.
案例:律师与雪茄
一位美国律师买了一盒极为稀有、昂贵的雪茄,还为雪茄投保 了火险。结果他在一个月内,把这些顶级雪茄抽完了,随后向 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申诉中,律师说,雪茄在“一连串的 小火”中受损。
保险公司当然不愿意赔,理由是:此人是以正常方式抽完雪茄 。律师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院,结果还居然赢了官司。法官在 判决时表示,他同意保险公司的说法,认为此项申诉非常荒谬 ;但是该律师手中确有保险公司出具的火险保单,而且保单中
.
并没有明确何类“火”不在保险范围内。因此,保险公司必须赔偿 保险公司决定,与其忍受漫长的上诉过程,承担昂贵的诉讼费
逻辑学课件 第五讲 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五讲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矛盾律
被害人:“没有,他身高马大,我怎么敢打他呢?” 律师:“这就怪了!那为什么被告人身上有一块紫色的斑痕和 一块红色的斑痕……” 被害人连忙说:“那是他身上原来就长的胎记,不是我打的。 ” 律师:“你连他身上长胎记都知道,你还说你对他不熟悉?” 被害人吞吞吐吐,不能自圆其说。 请问:律师是怎么揭露被害人的谎言?
第五讲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1、混淆概念 “这小伙很帅,人品好,收入也高,你偏不同意,你 到底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对象?” 女儿:“我要找一个有共同语言的。” 妈妈:“他又不是外国人,怎么会没有共同语言?” 在某饭店,一位顾客对送鸡蛋汤的服务员说:“小姐 ,你的拇指泡到汤里去了!”服务员说:“不要紧, 这汤不太烫。”
第五讲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矛盾律
2、在思维领域矛盾律同样是在“同一思维过程”的 条件下才有效的 臧克家《有的人》一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 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伊索曾为奴,主人请哲学家们做客,吩咐准备最 好的菜,伊收集了各种动物的舌头,做了顿舌头宴。 并解释道:“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哲学 家来说是最好的菜。”主人又吩咐明天做最坏的菜, 结果依然是舌头宴,解释道:“难道一切坏东西不是 从嘴里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又是最坏的东西 。”
第五讲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矛盾律
1.概念方面的要求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一对相互 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概念去表示同一客观对象。 如“圆形的方桌”、“木制的铁器”、“变速的 匀速运动” 2.判断方面的要求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事物不 能做出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论断。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这是一个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思维训练课件)
案例分析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生理活动停止 精神思想继续存在 生命还没有停止 精神思想腐朽枯萎
案例分析
“ 我想成为中产阶级” 与“我不想成为中产阶级” 在同一时间, 则构成逻辑矛盾。 不在同一时间,不构成逻辑矛盾。
2. 区分逻辑矛 盾与辩证矛盾
哲学上 逻辑学上
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
案例
互相矛盾, 必有一真 一假。
1.所有的球都是圆的。 有些球不是圆的。
2.他是我的老师。 他不是我的老师。
案例
互相反对, 不能同真, 但可假。
1.所有的球都是圆的。 所有的球都不是圆的。
2.我的老师是西安人。 我的老师是北京人。
二、违背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自相 矛盾
生动 说明
“出尔反尔” “前言不搭后语” “首尾不一贯”
案例 分析
我从冥想中醒来, 只见今日的夜 空繁星闪烁, 明月高悬。
“ 繁星闪烁” 与“ 明月高悬” 是 互相对立的概念,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的表现
1.概念自 相矛盾
界定
案例
用两个具有相互矛盾或反对 关系的概念组合成一个实质 上不能成立的新概念。
案例
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方的圆; 五颜六色的红旗
湖南拥有世界上没有的张家界。
2.命题 中的自 相矛盾
捐款达到了近6000多元。 他是无数死难者中幸存的一个。 我基本上完全赞同你的意见。
《韩非子·难一》: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如何?”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誉之曰: “吾盾之 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 吾 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 子之矛, 陷子之盾, 如何?”其人弗能应 也。
“有才的才能长寿” 和“无 才的才能长寿”, 没有犯 逻辑错误, 因为这两条 哲理是针对不同对象、 不同条件做出的。
法律逻辑应用教程第五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
• 野狗、下贱胚子 —— 挺伶俐,好一条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矛盾或反对的思
想不能同时是真的。 • 矛盾关系:不同真,不同假 • 反对关系:不同真,可同假 • 用公式表示:A不是非A。
二、违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 自相矛盾
• 例如: •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
幸免的一个。 • (2)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
• 矛盾律要求不能对两个 相互排斥的判断都加以 肯定,是指对于同一对 象在同一时间、同一关 系的条件下而言。离开 这些条件,就不是违反 矛盾律。
• (一)在不同时间做出的两个相反 的论断不违背矛盾律
• 丑奴儿(辛弃疾)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 却道天凉好个秋。
已经开了五年车。”
• 乙:你高,你有姚明高吗? • 走路的人回敬道:“你开了五年车有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 由“甲和乙比身高”转移
了不起,老子已经走了五十年路了!”
到“甲和姚明比身高”。
由“讨论谁的责任”转移到“各自具备的
资格”
• (1)甲:我比你高。 • 乙:你高,你有姚明高吗? • 由“甲和乙比身高”转移到“甲和姚明比身高”。 • (2)一个汽车司机把一位上了年纪的路人险些撞
伤,两人因此争吵起来,司机说责任在走路的人, 因他走路不小心;走路的人说责任在司机,因司机 开车不小心。争到后来,司机说:“责任不在我因 为我已经开了五年车。” • 走路的人回敬道:“你开了五年车有什么了不起, 老子已经走了五十年路了!” 由“讨论谁的责任”转移到“各自具备的资格”
由什么论题 转移到什么
盾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 • 公式是:“A或者非A”。
第九章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 3、矛盾律的适用范围。 • (1)矛盾律要排除的是思维中的矛盾而不 是事物本身的矛盾。 • (2)矛盾律在对象、时间和关系同一的条 件下才适用。 • 3、违反矛盾律的典型错误——自相矛盾
• (三)排中律 • 1、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 相排斥的两种思想不可能同假。 • 2、排中律要求: (1)一个对象或者属于A的外延,或者属于 非A的外延。 (2)对于判断,排中律要求不能同时否定A 与非A •
第九章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 1、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与其自 身同一。它反映了正确思维必须具备的确定性。 表示为A=A • 2、同一律的适用范围。 • (1)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并不要求把事物 看作是确定不变的。 • (2)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中保持同一而不是要 求思维本身是确定不变的。
• 3、违反排中律的典型错误 —— 观点含糊, 模棱两不可。 • 4、不适用排中律的情况。 (1)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其主项是虚 概念的。 (2)对复杂问句不使用排中律。
• (三)充足理由律 • 1、充足理由律:在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真 实的论断,都有它既真实又充分的理由。 • 2、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典型错误。 • (1)理由虚假或者论据虚假。 • (2)推不出来。 • (3)、违反同一律的错误。 • (1)偷换概念:指把两个本来不同的概念 当作相同的概念,并且在思维过程中用其 中一个代替另外一个概念。在实际思维中 表现为: • (2)转移论题:就是在论证中,用证明另 一个无关的判断来代替需要证明的判断。
• (二)矛盾律 • 1、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排斥 的两种思想不可能同时为真。 • 2、矛盾律的要求: • (1)在同一思维中不能既有A这个概念反 映的性质又有非A这个概念反映的性质。 • (2)不能把互相排斥的两个判断同时确定 为真。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思维训练课件)
写文章只能写与论题相关的
在论述范围之内的问题。反之则 使论题不能保持同一, 写不出好 文章。讨论问题也是如此。讨论 应围绕中心论题展开, 离题万里, 东拉西扯, 就难以讨论出结果。
二、同一律的作用及怎样理解同一律 同一律的作用
1.可以明确反映客观事物
在反映客观事物时, 人们必须使 用概念、命题或推理, 否则, 就无 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活动。
(二)同一律的基本要求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 定
案例分析
案例:文秘人员 都是勤奋努力的, 我是文秘人员, 所 以, 我也是勤奋努 力的。
❖2.命题断定的内容确定
案例:郑州市自一 九五三年以来是河南 省的省会。
案例分析
❖3. 论题保持同一
案例: 论时间的重要性
这个论题本身就是个命题, 即告诉人们“时间对于人们 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论题 的论述范围随之也就是确 定的, 即从不同方面阐述 时间的重要性。
同一律不仅没有断 定客观事物是永久 不变的, 而且也没 有断定概念是永远 不变的。
必须把同一律与形而上学 严格地区分开来
如果不遵守同一律的要 求, 就无法保持思想的 确定性, 也就无法正确 地认识客观事物。
2. 有助于人们正确交流思想
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 如 果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思想不 确定, 那么人的思维也必然是混 乱的, 则会影响人们之间正常的 思想交流。
3. 反驳和揭露对方的错误观点
在论辩中, 人们可运用同一律, 从 思想的确定性方面去反驳对方的 谬误或揭露对方的诡辩手法。
怎样正确理解同一律
1. “同一思维过程”中才起作用
超出了“同一思维过程”这个条件 和范围, 就不再受这条规律的限制。 因此承认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 想必须与其自身具有同一性, 这并不 否认在不同思维过程中, 思想可以是 不同一的,是可以变化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适应条件
①同一时间 ②同一关系 ③同一对象
逻辑基本规律在“三同一”条件下才起作用,这很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但在某一事物 没有变成另一种事物之前这段时间里,这个事物是相对稳 定的。
同一关系即同一条件,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关系下可 以有不同的反映。
第九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对思维形式结构的考察,是从它所表 现的思维的真假关系方面来进行的。思维形式结 构本身无所谓真假,但其中的变项代入具体内容 后,便形成了有真有假的具体思想。同一思维形 式结构在不同的代入下,成为有不同内容的具体 思想。这些具体思想事实上是真是假,即是否符 合客观事物情况,逻辑学并不能解决。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在思维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
出现以下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与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是无意识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 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这种逻辑错误主要是由于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或缺 乏逻辑素养,不善于准确使用概念来表达思想而造 成的。混淆概念的错误常常在词义相近或一词多义 的情况下发生。
也就是说,一个命题陈述什么就陈述什么, 并且其前后的陈述应当一致。同样,一个命题是 真的就真的,是假的就是假的,也不能随意变更, 否则也会发生思维混乱。
例如,“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个 命题的内容是确定的,我们运用它进行推理、论 证的时候,必须保持其同一性,而不能时而认为 它是这样的内容,时而又认为它是那样的内容; 也不能一会儿说它是真的,一会儿又说是假的。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如果说混淆概念是由于无意识违反同一律而发 生的逻辑错误,那么,偷换概念则是故意违反同一 律的要求,一, 其目的在于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使人上当受骗。
例如,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是确定有罪与无罪的重要 界限,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 往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最后用“正当防卫” 偷换“防卫过当”达到逃避罪责的目的。
逻辑基本规律是对于一切思维形式普遍有效的,即 是说,它们是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所要共同遵守 的。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律、矛盾 律、排中律。
同一律保证思想的同一性,矛盾律保证思想 的无矛盾性,排中律保证思想的明确性。而同一 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则是思维有确定性的不同 角度的表现。在现实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确定 性即同一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是人们正确思想 的最起码的要求,所以,这三条规律在各类逻辑 思维形式中普遍起作用,成为最基本的逻辑规律。 原因二: ⑴三个基本的逻辑规律对于一切思维形式是普遍 有效的。 ⑵它们概括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规律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经过人们亿万 次的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有其客观基础的。
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 总是具有质的规律性,这种质的规律性反映在人类 思维中,就表现为思维的确定性。
逻辑基本规律恰恰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思维的确 定性。所以,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律性,就是逻辑基 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逻辑学关心的是,当变项代入具体内容时, 基于思维形式结构的不同,其真假情况所表现出 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在于:有一类思维形式结 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这类思 维形式结构称为逻辑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规律中,有的是关于某种思维形式的特殊规律, 有的是适用于一切思维形式的普遍规律。例如,三段 论的规则,只适用于三段论推理,不适于直言命题对 当推理和命题变形推理,也不适用于各种复合命题的 推理,更不适用于有关概念和命题的问题。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第二节 矛盾律 第三节 排中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与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
与自身具有同一性。可用公式表示为:“A是A”,即“A→A”。 它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词项、每一命题都必
须是确定的,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根据同一律的基本 内容,我们可以将同一律的基本要求归结为以下两点: 1、在同一思维过程,我们表达思想时所用的词项,必须 保持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从以上我们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违反了同一律对于概念 确定性、同一性的要求;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无 意与故意,混淆概念是无意识,偷换概念是故意, 二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①混淆概念: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之中将不 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
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词项,原来指称 什么对象就要一直指称这一对象,而不能随意变更。这样, 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推理的时候,才能保证思想内容的确 定性,否则就会发生思维混乱并引起行动上的错误。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词项内容的确 定性,而且还必须保持命题的确定性。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②偷换概念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将不同的概念当 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 A:“请你们不要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 B:“影响别人休息又不影响你,快点睡你的吧!” • 庄公因怨恨他的母亲姜氏,“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
之曰:不及黄泉,毋相见也。”过了些时候,庄公有 些后悔,并把后悔的缘由告诉了颖考叔。颖考叔为 他出主意说:“若阙(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 曰不然?” 后来庄公照此办理,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郑伯克段于鄢》)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混淆概念
• 1、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娘,你的 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小姑娘惊奇 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
• 2、母亲:你和小张谈得怎么样,是否该订婚啦? • 女儿:已经吹了。母亲:为什么? • 女儿: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 母亲:咋会没有共同语言?他又不是外国人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适应条件
①同一时间 ②同一关系 ③同一对象
逻辑基本规律在“三同一”条件下才起作用,这很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但在某一事物 没有变成另一种事物之前这段时间里,这个事物是相对稳 定的。
同一关系即同一条件,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关系下可 以有不同的反映。
第九章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学对思维形式结构的考察,是从它所表 现的思维的真假关系方面来进行的。思维形式结 构本身无所谓真假,但其中的变项代入具体内容 后,便形成了有真有假的具体思想。同一思维形 式结构在不同的代入下,成为有不同内容的具体 思想。这些具体思想事实上是真是假,即是否符 合客观事物情况,逻辑学并不能解决。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违反同一律的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在思维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就会
出现以下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与偷换概念
混淆概念是无意识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把不 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这种逻辑错误主要是由于思想模糊、认识不清或缺 乏逻辑素养,不善于准确使用概念来表达思想而造 成的。混淆概念的错误常常在词义相近或一词多义 的情况下发生。
也就是说,一个命题陈述什么就陈述什么, 并且其前后的陈述应当一致。同样,一个命题是 真的就真的,是假的就是假的,也不能随意变更, 否则也会发生思维混乱。
例如,“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个 命题的内容是确定的,我们运用它进行推理、论 证的时候,必须保持其同一性,而不能时而认为 它是这样的内容,时而又认为它是那样的内容; 也不能一会儿说它是真的,一会儿又说是假的。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如果说混淆概念是由于无意识违反同一律而发 生的逻辑错误,那么,偷换概念则是故意违反同一 律的要求,一, 其目的在于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使人上当受骗。
例如,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 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是确定有罪与无罪的重要 界限,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 往故意混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最后用“正当防卫” 偷换“防卫过当”达到逃避罪责的目的。
逻辑基本规律是对于一切思维形式普遍有效的,即 是说,它们是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所要共同遵守 的。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律、矛盾 律、排中律。
同一律保证思想的同一性,矛盾律保证思想 的无矛盾性,排中律保证思想的明确性。而同一 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则是思维有确定性的不同 角度的表现。在现实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的确定 性即同一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是人们正确思想 的最起码的要求,所以,这三条规律在各类逻辑 思维形式中普遍起作用,成为最基本的逻辑规律。 原因二: ⑴三个基本的逻辑规律对于一切思维形式是普遍 有效的。 ⑵它们概括逻辑思维的基本特征。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规律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经过人们亿万 次的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有其客观基础的。
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 总是具有质的规律性,这种质的规律性反映在人类 思维中,就表现为思维的确定性。
逻辑基本规律恰恰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思维的确 定性。所以,客观事物的质的规律性,就是逻辑基 本规律的客观基础。
逻辑学关心的是,当变项代入具体内容时, 基于思维形式结构的不同,其真假情况所表现出 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在于:有一类思维形式结 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真实的思想内容,这类思 维形式结构称为逻辑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规律中,有的是关于某种思维形式的特殊规律, 有的是适用于一切思维形式的普遍规律。例如,三段 论的规则,只适用于三段论推理,不适于直言命题对 当推理和命题变形推理,也不适用于各种复合命题的 推理,更不适用于有关概念和命题的问题。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第二节 矛盾律 第三节 排中律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与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
与自身具有同一性。可用公式表示为:“A是A”,即“A→A”。 它表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词项、每一命题都必
须是确定的,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根据同一律的基本 内容,我们可以将同一律的基本要求归结为以下两点: 1、在同一思维过程,我们表达思想时所用的词项,必须 保持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从以上我们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违反了同一律对于概念 确定性、同一性的要求;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无 意与故意,混淆概念是无意识,偷换概念是故意, 二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①混淆概念: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之中将不 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
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词项,原来指称 什么对象就要一直指称这一对象,而不能随意变更。这样, 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推理的时候,才能保证思想内容的确 定性,否则就会发生思维混乱并引起行动上的错误。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2、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词项内容的确 定性,而且还必须保持命题的确定性。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②偷换概念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将不同的概念当 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
• A:“请你们不要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 • B:“影响别人休息又不影响你,快点睡你的吧!” • 庄公因怨恨他的母亲姜氏,“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
之曰:不及黄泉,毋相见也。”过了些时候,庄公有 些后悔,并把后悔的缘由告诉了颖考叔。颖考叔为 他出主意说:“若阙(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 曰不然?” 后来庄公照此办理,于是“母子和好如初”。 (《郑伯克段于鄢》)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混淆概念
• 1、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娘,你的 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小姑娘惊奇 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
• 2、母亲:你和小张谈得怎么样,是否该订婚啦? • 女儿:已经吹了。母亲:为什么? • 女儿: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 母亲:咋会没有共同语言?他又不是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