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网络科技发展(1)全解

合集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1-18章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1-18章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答案(1-18章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第一章: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

然而,伴随着便利的同时,信息安全与防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全面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挑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

第二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特点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方式。

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移动互联网用户急剧增加。

移动互联网具有时效性强、信息获取快、便携灵活等特点,然而也为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三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威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威胁日益增加。

网络钓鱼、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问题频频发生,给用户的个人隐私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同时,移动设备的丢失或被盗也可能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和信息丢失。

第四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泄露问题信息泄露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

大量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传播,导致用户面临隐私泄露、身份盗用等风险。

此外,移动应用程序往往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而用户在使用这些应用程序时也容易成为信息泄露的目标。

第五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钓鱼攻击网络钓鱼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欺诈手段,也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通过伪造合法网站和电子邮件等手段,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账户密码,从而进行非法活动。

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可疑应用程序时,很容易成为网络钓鱼攻击的受害者。

第六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以非法获取信息、进行破坏或其他非法活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黑客攻击形式多样,如网络木马、病毒攻击、入侵手机系统等。

这些攻击可以导致用户信息被窃取,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第七章:移动设备的安全问题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移动设备容易丢失或被盗,使得用户的隐私和敏感信息面临泄露风险。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1章信息化发展-题库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1章信息化发展-题库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第1章信息化发展-题库1.“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技术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 )。

①通信基础设施②智能交通基础设施③新技术基础设施④科教基础设施⑤算力基础设施A. ①③⑤B. ①④⑤C. ②③④D. ②③⑤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7页。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包括:①以5G.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③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信息基础设施凸显“技术新”。

2.数据价值化是指以( )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的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过程。

A. 数据智能化B. 数据资源化C. 数据安全性D. 数据产业化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P20页。

数据价值化是指以数据资源化为起点,经历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阶段,实现数据价值化的经济过程。

3.信息化内涵主要包括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社会运行环境、效用积累过程4个方面,其中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是属于()A. 信息网络体系B. 信息产业基础C. 社会运行环境D. 效用积累过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我自己按新教材写的模拟题,建议还是需要做下。

(1)信息网络体系:包括信息资源、各种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

(2)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

(3)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4)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4.以下()不属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A. 5G基建B. 特高压C. 城际高速公路D. 城际轨道交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新型基础设施建其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1-2_网络发展史

1-2_网络发展史

第一章引言网络发展史第一阶段:奇特的起源(1955 ~ 1970s初期)☐1957年,AR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高级计划研究署)成立☐1969年,ARPANet诞生主要技术特点:采用了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斯坦福研究院SRI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犹他大学UTAH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互联网之父的瑟夫(Vinton.Cerf)、凯恩(Bob Kahn)、柏兰登(Bob Braden)等人一起发明出来了被称为成就了互联网的骨干协议TCP/IP☐198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成立计算机科学网络(CSnet),并在Vinton Cerf 的建议下,两网互连,互联网正式诞生。

主要技术特点:TCP/IP协议簇形成第三阶段:走向普通公众☐个人电脑的发展(鼠标的使用)☐视窗操作系统的出现(1985年,MS)☐浏览器的诞生1993年4月,Mosaic 浏览器诞生Tim Berners Lee☐1987年9月20日,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起点“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1994年4月20日,中国克服重重障碍,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中国科学院院网(CASNet,1992),即后来的中国科技网(CSTNet,1995)☐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995)☐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996)☐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1996)☐RFC1922(1996年)、RFC3743(2004年),。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全面启动,视聆通、天府热线、上海热线☐1997年,中国四大网络互联互通☐1997年,国务院授权中科院创立和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纯IPv6网络☐互联网+网络的未来---刘锋《互联网络进化论》互联网从无到有,从有到覆盖全球,需求小结和各种契机推动它的发展,它的未来也是这样,脱离了需求的任何预测都将失败!思考题☐互联网络起源于哪个网络?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现代互联网络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什么?☐互联网走向公众的推动因素有哪些?☐畅想互联网络的未来谢谢观看。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定义:是分级的集中 控制式网络。树状型 拓扑见图1-8。 特点:通信线路总长 度短,成本较低,节 点易于扩充,寻找路 径比较方便,但任一 节点或其相连的线路 故障都会使系统受到 影响。
交换机
集线器 集线器
5.网状型拓扑
网状拓扑构型又称做无规则型。在网状拓扑构 型中,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的。 网状型拓扑见图1-9。 特点:它的安装也很复杂,但系统可靠性高, 容错能力强。
1.5 几种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结 构类型
依信息处理的方式不同,计算机局域网的 类型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四种:集中处理 的主机-终端机结构、对等网络系统结构 和基于服务器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 构以及无盘工作站网络结构。
1.3.3 其它几种分类方法
1.按传输速率划分 低速网络:传输速率为几十至10Kbps。 中速网络:传输速率为几万至几十Mbps。 高速网络:传输速率为100M至几个 Gbps。 注:1K=1024 b 1M=1024 K 1G=1024 M。
2.按传输媒体划分 有线计算机网: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 电缆和光纤等。 无线计算机网:传输介质有无线电波、微波、 红外线、激光等。 3.按拓扑结构划分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抛开网络中的具体设备, 用点和线来抽象出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可分 为星型、总线型、环形、树型、网状结构。
1.1.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近程低速 远程高速 M TC
T T
计算机
M
FEP
M
T
M T
T
图1-1 远程联机系统
1.1.2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H H H 注: H H H 代表主机 代表 IMP H H H 图 1-2 存储转发的计算机网络
1.1.3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技术(王协瑞)第一章1、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2、计算机网络概述2.1 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的技术系统。

2.2 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分散计算、集中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阶段。

2.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规模、拓扑结构和覆盖范围等因素,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等不同类型。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3.1 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通信线路和外部设备等多种硬件设备。

3.2 软件组件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组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等。

4、网络通信原理4.1 数据传输方式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

4.2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规范,包括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网络协议5.1 协议概述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交换和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5.2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一组协议,包括IP、TCP、UDP、HTTP等多个协议。

5.3 其他常见协议除了TCP/IP协议族之外,还存在诸如Ethernet、ARP、DHCP、DNS等其他常见协议。

6、网络拓扑结构6.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一种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中心节点的网络结构。

6.2 总线拓扑总线拓扑是一种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共享传输介质的网络结构。

6.3 环形拓扑环形拓扑是一种将计算机连接成一个环形结构的网络。

6.4 混合拓扑混合拓扑是一种将多种拓扑结构相结合的网络。

7、网络安全与管理7.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干扰和窃听的措施和技术。

24-25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测试范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2章】(苏科版)

24-25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测试范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2章】(苏科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苏科版)(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第2章。

5.难度系数:0.8。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211x y +=B .213x x +=C .2130x -=D .210x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410x x -+=,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 .2(2)30x --=B .2(4)15x +=C .2(2)3x +=D .2(2)3x -=-【答案】A【详解】解:2410x x -+=,配方得:24430x x -+-=,∴()2230x --=,故选:A .3.如图,在ABC V 中,904ACB AC Ð=°=,,点D 在边AB 上,且5AD =,以AC 为直径作O e ,设线段CD 的中点为P ,则点P 与O e 的位置关系是( )A .点P 在O e 内B .点P 在O e 上C .点P 在O e 外D .无法确定4.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240x ax --=的两根,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12x x ¹B .120x x +>C .120x x ×>D .120,0x x <<【答案】A【详解】解:A .22()41(4)160a a D =--´´-=+>Q ,∴12x x ¹,结论A 正确,符合题意;B 、∵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240x ax --=的两根,∴12x x a +=,∵a 的值不确定,∴B 结论不一定正确,不符合题意;C 、∵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240x ax --=的两根,∴124x x ×=-,结论C 错误,不符合题意;D 、∵124x x ×=-,∴1x 、2x 异号,结论D 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5.如图,将O e 沿弦AB 折叠,点C 在 AmB 上,点D 在AB 上,若73ACB Ð=°,则ADB Ð的值为( )A .107°B .108°C .110°D .106°D 在AB 上,6.如图,菱形ABCD 的顶点B ,C ,D 在O e 上,且AB 与O e 相切,若O e 的半径为1,则菱形ABCD 的周A.B.C.6D.8 Q是菱形,ABCD\=,AD ABQ,OD OBOA OA==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无线网络ppt第一章

无线网络ppt第一章

(6)表示层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六层,它为上层用户 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的语法表示变换。它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 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等功能。表示层处理交换信息 的表示方式,包括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等。
(7)应用层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最高层,它直接为 最终用户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为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 网络服务。应用层是面向用户服务的层次,它的协议很多,使 用不同的网络协议来提供相关网络服务。
卫星
地球
地面站(接收)
图1-5 卫星微波通信的基本原理
卫星微波通信是指利用人 造卫星进行中转的通信方式。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 两部分组成。卫星在空中起中 继站的作用,把地球站发上来 的电磁波放大后回送另一地球 站。如图1-5所示是卫星微波 通信的基本原理。
1.3.4 卫星微波通信
地球站是卫星系统形成的 链路。由于每一颗通信卫星可 俯视地球1/3的面积,所以利 用在定点同步轨道上等距离分 布的三颗卫星,就能同全球进 行通信,如图1-6所示。
1.2.1 无线电的管理机构
无线通信采用电磁波 进行信号的传输。电磁波 可运载的信息量与它的带 宽有关。但电磁波难以生 成和调制,穿过建筑物的 特性不好,且对生物有害。 如图1-1所示的电磁波的 2.1 无线电的管理机构
在真空中,所有的 电磁波以相同的速度传播, 与频率无关,大约为 3×108m/s。电磁波可运 载的信息量与它的带宽有 关。在无线网络中,通常 采用微波进行信息传输, 表1-1列出了无线通信中 常见的频谱划分。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 地球
通信卫星
图1-5 基于卫星微波的全球通信

第1章 习题答案

第1章 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1.问答题(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不同可划分为: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内存容量非常小;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为机器语言;尚无操作系统出现,操作机器困难。

它体积庞大、造价昂贵、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不易掌握,主要应用于军事目的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狭小天地里。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晶体管的电子元件;内存储器容量扩大到几十万字节;计算机软件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监控程序并发展成为后来的操作系统;推出了Basic、Fortran、Cobol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主要应用范围由单一的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事务管理等其他领域。

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重量、功耗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逻辑运算功能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软件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产业;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提出了结构化、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出现了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Pascal。

这一时期的计算机同时向标准化、多样化、通用化发展。

第四代计算机的特点是:磁盘的存取速度和容量大幅度上升;体积、重量和耗电量进一步减少;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基本上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上升;操作系统向虚拟操作系统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和提高,程序语言进一步发展和改进,软件行业的发展成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向社会各个方面渗透。

(2)未来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答: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巨型化、微型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5种趋向;二是朝着非冯·诺依曼结构模式发展。

(3)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处理速度快②计算精度高③存储容量大④可靠性高⑤工作过程的全自动化⑥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4)计算机的类型有哪些?答:①按其处理数据的形态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②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③按其本身性能分为: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5)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

第一章概述(P33)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1)连通性,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2)资源共享,包括软件、硬件、数据资源的共享。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信道可以为多对会话动态复用,比电路交换资源利用率高。

(2)限制通过网络的数据分组的大小,如果发送报文超出限制,则发送方将报文分割成一个个小分组,每个分组以存储--转发方式独立传输。

当所有分组到达接收方后,接收方将它们重新拼接成报文。

(3)传输特点:延迟较小,且相对稳定,适合计算机应用。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课件_第1章_网络基础知识

课件_第1章_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主编 阚宝朋
36
总线形拓扑的性能特点
各节点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所有结点都可 以通过总线传输介质发送或接收数据,但一段时间 内只允许一个结点利用总线发送数据“共享” 。 总线上的信息通常以基带形式串行传输,并从发送 节点向两端扩散,当一个结点利用总线传输介质以 “广播”方式发送信号时时,其他结点都可以用 “收听”到所发送的信号,故又称广播式网络 “共享”产生“冲突”(collision),冲突造成数 据传输的失效,需要提供一种机制用于解决冲突问 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主编 阚宝朋
8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要素?
两台独立的计算机之间必须用 至少有两个具有独立操 网络中的某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 某种通信手段将其连接。 作系统的计算机,且它们之 要能相互通信,必须制定相互可确认 间有相互共享某种资源的需 的规范标准或协议。 求。
三个方面来理解:多机系统、互联系统、资源共享系统
本节主要内容
1.2.1 按覆盖范围分类
1.2.2 按拓扑结构分类 1.2.3 按传输方式分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主编 阚宝朋
27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分类之——
按覆盖范围分类
网络基础
N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类
城域网MAN
按覆盖 范围分
按拓扑结构分类
局域网LAN 按传输方式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网络基础
N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 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主编 阚宝朋
20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四个阶段
1.面向单 机的网络 互连模式
2.多区域 主机网络 互连模式
3.体系结 构标准化 网络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三版)》(1-3章)课件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三版)》(1-3章)课件

2.2.2模拟数据的数字传输
模拟信号数字化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抽样、量化、编码,如图212所示。
图2-12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2.2 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
【例2-3】一路电话信号的频带为300~3400Hz,则抽样频率应该 是什么样的范围?
解:由题意得fH=3400Hz,因为电话信号属于低通信号,故用低通 抽样定理满足要求,即fS≥2fH= 2×3400=6800Hz,所以按照6800Hz的 抽样频率对300~3400Hz的电话信号抽样,则可以不失真地还原成原来 的话音信号。
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 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从计 算机网络的角度看,数据通信系统是把数据源计算机所产生的数据迅 速、可靠、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宿(目的)计算机或专用外设。
图2-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1.2数据通信方式
1.按照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类 数据在信道上传输有两种基本的通信方式一种是串行通信, 另一种是并行通信,如图2-3所示。
图2-3串行、并行通信方式
2.1.2数据通信方式
2.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的关系分类
发端
发端
收端 发端
(a)全双工通信 数据
收端 发端
收端 发端
(b)半双工通信 数据
(c)单工通信
收端 收端
图2-4 全双工、半双工、单工通信方式
2.1.3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数据传输速率
(1)波特率RB也称调制速率,以波形每秒的振荡数来衡量。如
果数据不压缩,波特率等于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如果数据进行 了压缩,那么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通常大于调制速率。在信息传 输通道中,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叫码元,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 传输的码元数目称为码元传输速率,简称波特率。单位是“波特 ”(Baud),记为B。波特率与码元长度有关: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1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1章-概述

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 换网,不是一个互连网。
SRI UTAH
1983 年,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使得所有使用 TCP/IP 协 UCSB
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 人们把 1983 年作为互联网的诞生时间。 1990 年,ARPANET 正式宣布关闭。
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计算机之间通信”的含义
实际上是指: 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端系统之间的两种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
• Client / Server 方式 • 简称为 C/S 方式
对等方式
• Peer to Peer 方式 • 简称为 P2P 方式
信息 (Informational)
历史 (Historic)
1.3 互联网的 组成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1.3.1 1.3.2
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互联网的核心部分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1.3 互联网的组成
从互联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由用户直接使用,
1.1.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万物联网 信息时代:以网络为核心 人人用网
万物联网
人人用网
计算机网络 (第 8 版)
万物联网 大众熟悉的三大类网络 人人用网
电信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
提供电话、电报 及传真等服务。
向用户传送各 种电视节目。
使用户能在计算机 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第一章互联网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第一章互联网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 (3)商务应用稳步发展,团购使用率快速上升 • 在经历了2009-2010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
一段较为平缓的发展期。 • 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增长
率达到125.0%。 • 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
• (4)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用户规模依然庞大 • 2011年上半年,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使用率较2010 年底分别下降2.3个和0.5个百分点。 • 网络视频使用率与去年底持平。
3、大家在上网做什么?
互联网应用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1)即时通信使用率增加,提升为第二大应用 • 目前即时通信用户应用使用率从2010年底的77.1% 提升到79.4%。
• (2)微博应用爆发,用户数量增长率超200% • 2011年上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达 208.9%, • 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 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0%。
• 1995年5月,张树新创立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 威),老百姓开始进入互联网。其业务内容包括: • 网络接入服务(当时除邮电系统外最大的ISP) • 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ICP,信息部门采编七大类 信息。)
1996年瀛海威户外广告 瀛海威,启蒙了中国公民的网络意识
败笔之处
• 选错了对手:中国电信 • 瀛海威用户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但是当接入成功 后,则必须通过中国电信的主干网。其中拨号网络 部分收取的费用就是电话费,全部交给了中国电信, 而瀛海威收取用户所交的费用还不抵瀛海威交给中 国电信主干网的使用费用多。
人的高级信息服务。
议题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1、互联网的产生
• 第一阶段:阿帕网(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内容: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组成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教学时间:4学时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的基础内容。

基本理念:网络技术主要是以硬件和协议分析,以及相关的通信技术,网络互连和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学习。

教学思路: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讲解为主,并通过例子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内容目标:本章是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发展和定义,以及相关功能和拓扑结构的掌握。

实践分析:通过讲解和相似的例子比较分析,让学生能生动掌握相关知识。

问题思考: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能够自己思考理解。

具体问题: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2、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式有哪些?4、谈谈网络对你生活的影响。

第一章概述【以公路交通网络为例子,简单说明计算机网络工作的特点】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就像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建起的一条条高速公路,使得各种信息在上面快速传递,这种信息高速公路网遍及世界各地,使得信息无所不在。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以因特网(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人们能够轻松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电子信息通信。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以及计算机网络概念的发展。

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计算机网络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

计算机与通信日益紧密的结合,已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计算机与通信的相互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数字计算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

《5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第1章 5G网络概述

《5G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第1章 5G网络概述

连接数的增加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网络中的连接越来越多,尽管4G能为每个小区提供上千个连接, 但无法满足全连接世界里万物互联的需要,未来的连接需求将是指数级的增长,连接将渗透 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万物移动互联,如下图所示:
3G小区活跃RRC连接数:华为设备基带板支持100个RRC连接 4G小区活跃RRC连接数:华为设备基带板支持1200个RRC连接
第1章 5G网络概述
目录
1 Part One 5G网络概述
1.1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概述 1.2 5G网络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您可以:
了解移动通信发展史 掌握3GPP版本演进历程 了解移动业务需求趋势 掌握5G时代解决方案
1. 移动通信演进和3GPP版本演进 2. 移动业务需求趋势及解决方案
1. 移动通信演进和3GPP版本演进 2. 移动业务需求趋势及解决方案
数据量的增加
1、数据量的增加
移动数据量的爆发式增 长,需要移动网络具有更高 的速率。不限流量套餐的推 广,使得用户在使用流量时 不再有所拘束,随时随地点 播高清视频、刷抖音、快手 等新应用,进而带来了移动 网络流量的爆炸性增长,如 右图所示:
5G 从3GPP Release 15 开始
5G包括:
• 新空口 • LTE Advanced Pro演进
• 下一代核心网NextGen Core Network • EPC演进
5G新空口 Rel-15
Rel-16
Rel-12
Rel-13
Rel-14
Rel-15
Rel-16
一般来说,5G包含LTE的演进以及5G新技术,在R15及后续协议中定义。LTE是从R8版本开始, LTE-A是R10版本开始,4.5G(LTE-A Pro)是从R12版本开始,而5G是从R15版本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互连研究怎样完成计算机广域互连,一种跨 越不同操作系统和通信链路的广泛互连技术,以 及在之上实现信息交互和业务应用,即互联网 (TCP/IP)技术。
2.1、以太网技术发展
Ethernet以太网发展
LAN(Ethernet):从早期共享介质发展
为交换以太网, VLAN技术,光 Ethernet 技术的发展,形成区域、城域的高速网; WLAN 出现和发展,和 2G/3G 一起形成 移动网络环境。
面向连接流模式是最常用的方式,电信网(PSTN、 FR、ATM分组、因特网TCP )都采用面向连接的 业务流的传输。面向连接和电路或分组交换无关, 可以是虚电路(如 PSTN 、FR、ATM),也可以 不是(如TCP)。
报文模式(逐跳尽力传输) ,面向无连接的
尽力传送方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联网无连接的尽力传送方式,通过简单、灵活 的寻址和选路功能,不需信令系统管理,即发送 数据不需要预先和接收端发生关系,也不要预定 资源。 报文模式的无连接分组传输,动态分配资源和发 送,呈现出的一种孤立和离散的分组传输特征 (比特流,而不是业务数据流),使用报文方式 的传送信息适合突发性消息发送,简单低成本, 但也无法解决乱序、丢包等质量问题。
IP Over Ethernet发展
以太网交换、智能路由选择(3层交换)、CoS和
高端口密度,千兆、链路聚合和万兆光以太网, 大容量VLAN MAC地址,接入认证技术和等技术 进展,使以太网从局域网(接入网)走向城域网 和广域网,成为承载IP有竞争力的网络技术。
以太网和 MPLS 、 RPR 、 DWDM 技
体系、自动交换和卫星通信的应用,实现国家、 全球自动电话交换通信网络,电路交换、容量稍 小、话音通信
网络第3阶段: 70-80年代,数据通信网络、分组交
换系统、 LAN和光传输系统SDH。除话音外的局域 和远程数据通信网,极大容量光骨干网络。
网络发展的回顾
网络第4阶段:始于80年代中期,综合业务数字网 N-
你所认识网络? 网络怎样发展而来的呢? 网络技术主要内容? 网络技术体系核心? 附属的网络概念和技术?
因特网应用体系?
怎样开发网络应用? 分布式网络协同计算 网络技术未来发展 ……
网络研究的主要领域(问题)
自顶而下,自下而上的网络分析方法
网络应用和网络编程 使用TCP/IP的互连 分组交换和联网技术 数据通信 附属的网络概念和技术
可靠的以太网DPT/RPR
双环结构是可靠组网的传统技术,如SDH。 弹性分组环RPR,吸收了千兆以太网的经济 性、SDH对延时和抖动的严格保障、可靠时 钟和50ms环保护和恢复,具有带宽动态分配 、统计复用、支持业务级别等特点的新融合 技术。 RPR具有承载突发性IP业务,同时支持实时 传送,适合于中小型城域网。RPR2000年前 后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IEEE802.17 工作组完成了RPR标准化。
因特网实际架构、选路协议和算法
大公司
对等汇接中心 其他主干网
其他主干网
NSFNET主干网
小公司 ISP1区域网 NCAR
802.1aq。解决:
任意两点间多路径同时转发流量ECMP 快速收敛、防止广播风暴、配置管理简洁性
2、运行虚拟机的服务器和交换机、存储设备 的扩展较多网线(光纤,常见 6-8 线,网卡或 总线适配卡)连接,带来布线、能耗和故障 增加。 FCoE ( 以太网光纤通道):将服务器面向 LAN 和 FC SAN 连接融合,形成 FCoE 交换机, 实现多种模式服务器 --- 交换机 — 存储组网结 构。
2.5G\3G\4G,移动智能终端(手机、Pad),终端 基础软件OS\浏览器系统,应用服务平台和应用。
WiFi 、 WiMAX 、 构 成 无 线 城 市 基 础 ,
WLAN\3G\4G、自组织网络将架构未来移动互 联网的基础。
高速、远距离、安全可靠,以及漫游移动性
WLAN,灵活组网方式,和3G\4G融合将成为当 前移动互联网基础技术的发展方向。
网。目前移动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云计算、物联 网在发展起步阶段。
联网的核心概念
电路交换:建立虚电路(交换)电路、资源 预留,拆除电路,信令系统,传统通信—电 路建立思想。
PSTN电路交换网,采用电路交换方式,高质量管理 和对称业务;但信令系统建立呼叫和维护连接状态信 息代价大,对大量突发、非对称小数据量的应用(如 网页浏览)是低效率。
桌面
核心层
交换的光纤100M/1000M 接入层
目前以太网技术以经济、宽带和简单满足日
益发展的低成本、高带宽的市场需求,特别 适合中国办公、居住密度大的国情;已是校 园网、行业骨干网建设首选形式,也适用于 中小型新兴运营商和城域网。
Ethernet问题
1. 没有TDM电路(共享复用方式); 2. 解决广播域和共享域冲突问题,密集2层交换和3层
分组交换:数据分组(块)、分组地址、分组 存储路由/交换转发,新革命性的通信思想。
以太网、ATM、因特网等都采用分组交换方式,高 质量管理和对称业务;分组通信利用效率远远高于传 统通信网,但网络管理不同网络设计差异性大。
通信交互的核心概念
面向连接的流模式,连接是通信对等实体开
始通信前建立的一种结合和预处理,然后业务 流在此约束管理下交互。
3、物理服务器中多虚拟机的运行都挤占相同 网络出口,但虚拟机 OS和网络不再唯一对应 关系,带来流量拥挤、管理复杂性、安全问 题(如染毒)。 虚拟交换机和虚拟网卡技术:物理服务器中 虚拟器间的交换、高带宽的外部交换。 4、SDN软件定义的网络,传统网络交换、安 全、负载均衡独立处理,怎样解决直接根据 的策略直接转发流量?
网络交换技术的演进路线
计算机网
分组技术
MAC 以太网
IP路由
交换路由网
IP交换 MPLS交换
业务软 交换
光分组
快分组技术
X.25 FR交换 ATM交换
AAL2交换
电信网
电路交换
光交换
1786
1969 1988
1992
1999
2003
二、计算机网络发展
60年代开始,计算机网络经历了面向终端的网络、 面向通信的网络和面向应用的网络的主体发展过程, 逐步从互连和资源共享,走向基于网络的一体化应 用体系。 70年代开始,计算机网络核心内容:LAN、网络互 连;LAN研究解决小区域计算机高速互连和信息共 享的体系。
高速路由的有效结合;
3. 以太网没有网络级管理能力,缺乏全网故障定位和
监测告警,路由选择、拥塞控制、故障恢复、路径 保护和流量管理无法满足高可靠性要求;
4. 以太网只能实现CoS,没有端到端的QoS保证,无
法实现不同用户的带宽要求,无法SLA承诺;
5. 缺乏可运营性,设备不能提供运营管理的统计信息,
云环境下以太网新发展
1、云数据中心大量服务器和虚拟化部署,使服 务器之间横向交互流浪大增,传统STP(生成树 协议),限制一条路径方法,严重阻碍了快速 扩展和大规模流量(交换机端口、链路浪费)。 CISCO的FabricPath,IETF 的TRILL(多链接 半透明互联,IEEE的SPB(最短桥接路径)标准
术结合所构建的宽带IP网,在可靠性, 安全性和QoS和用户接入、带宽和运 营的可管理性方面不断完善。
将来完全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开放
的标准网络平台,但引发另一个 技术思想的争议。
WLAN发展
移动互联网是桌面互联网之后正在快速发展的技
术,是网络技术与应用目前发展重点。
移动互联网主要问题:移动基础网络WLAN 、
网络科学技术发展概论
Developments of Network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华师大计算机学院 范冰冰 教授
一、网络发展回顾和主要概念 二、计算机网络发展 三、现代网络发展趋势
一、网络发展回顾和主要概念
通信是现代社会三大基础结构之一(能源、交通 和通信),人类进步主要标志。
第3阶段—万维网出现(90年代初至今) ,Berners Lee 发明的WWW技术为互联网的应用模式带来了革 命性变革;各种新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如雨后春 笋层出不穷,互联网快速遍布全社会,渗透到各行各 业, 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流表现形式。
第4阶段—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2008至今) ? iphone Appstore Amason出现,进入移动互联 网和云计算新时代。 互联网各个阶段目标不同,研究重点也不同:初 期从着眼方便实现的角度研究体系结构;在开放 互联阶段,从不同网络系统互联、互通角度研究 体系结构;在现阶段,则主要从互联网应用的角 度研究体系结构(WebService、社交网络、云计 算) 体会互联网体系结构、需求和技术相互关系 ?
ISDN、B-ISDN/ATM、GSM移动通信网 。
人类历史上网络最快速发展的时期,移动通信网在几 十年停滞后得到快速发展;信息社会转型起步标志期。
网络第5阶段:1990年代初开始, 互联网异构互联、因
特网、极大丰富的网络应用时代;融合网络与NGN。
网络第6阶段:2007开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
网络发展的回顾
古代通信网:烽火台网络和军邮接力通信网,利用
简易的声、光、旗帜通信和运动通信(信鸽、驿马 和人),信息量小,实时性差。
近代通信网(第1阶段):19世纪中-20世纪中,人
类第一次以电磁信号实现信息远距离传输,有线/ 无线的电话电报,点对点、人工转接和城市交换网。
网络第2阶段: 50-70年代,中容量微波/载波传输
以太网特色:广泛的用户基础,桌面OS
和以太网深度融合。从广域、城域、局域 到桌面接入使用统一的帧格式,以统一的 帧格式方便地建立端到端的连接,其接口 简单、简洁和易管理是任何其它网络所不 具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