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一.教材内容分析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
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通用技术)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教学难点:应力概念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上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上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通用技术高二上学期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第一课时常见结构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能够结合简单结构,分析结构的受力。
(3)介绍结构的类型,并对直观的结构实例展开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观测和分析常用结构,唤起自学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融合实例展开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结构受力时所产生的内力和形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五、教学准备工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纸板、砝码等。
六、教学过程1.引入。
为了让大家了解结构与受力的关系,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让大家切身感受一下结构与力。
2、演示试验传授“纸板忍受压力试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试验准备:第1页共79页(1)取废旧纸盒的纸板,分别裁出3条大小均为10cm*40cm的小纸板。
(2)分别取若干本书(用于支撑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
试验过程:(1)将一纸板用两摞书提振出来,在纸板上中间不断减少重物,直至它塌下去,记录此时忍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2)将另一纸板弯成拱形,两端用两摞书抵住以阻止拱形延长,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3)将剩的纸板斜向比前次跨度大的拱形,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减少重物,直至它塌下去,记录此时忍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师生互动】上述演示试验说明:不同的结构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已经达到其极限值。
那么,说明是应力呢?3.总结这文言我们自学了两个基本力学概念:内力与形变,介绍了五种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过分析探讨掌控了结构的类型。
4.教学思考:第二课时结构与力(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通用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雷晓俊目录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第二节流程的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结构第一节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系统的分析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一节控制的手段及应用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第四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材版本】本课程采用苏州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和技术试验,对简单结构进行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的强度高或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已有条件,自行设计和制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对技术实验与观察的过程进行记录,并按照比较规范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对结构虽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高二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
高二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课程简介《技术与设计2》是高二通用技术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技术设计和制造工艺。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常见的材料、技术和制造工艺,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和制造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制图技能和图纸阅读能力。
2.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三维模型的设计。
3.了解并运用现代制造工艺来制造出实际的产品。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制图基础1.1 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 制图的目的和意义 - 制图所涉及的图形和符号 - 制图所需的基本工具和规范1.2 基础图形的绘制和组合 - 直线、圆、多边形等基础图形的绘制 - 基础图形组合成复合图形的技巧1.3 基础图形的变换和投影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 - 图形的投影类型和投影方法第二单元: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2.1 界面和工具介绍 - 软件的主要界面和功能 - 常用的绘图工具和物体控制工具2.2 三维模型的设计 - 三维模型的创建和编辑 - 三维模型的切割和组合2.3 三维模型的渲染和动画 - 三维模型的材质和贴图 - 三维模型的动画和演示第三单元:现代制造工艺3.1 材料与材料性质 - 常见的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 - 材料的硬度、韧性、延性等相关属性3.2 制造工艺与设备 - 常见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 制造的流程和要点3.3 产品设计与实践 - 产品的功能和实际需求 - 产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 + 实践」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将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行完成简单的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实践等任务,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
2.平时作业(30%):包括上机实验、课堂小测验、个人学习笔记等。
技术和设计2(全套)教学案(通用技术)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教学难点:应力概念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结构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结构的涵义,是学生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进而,使学生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并且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虔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
最终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二节探究结构(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结构的稳虔性;结构与强度;结构的连接;技术试验。
在“设计与实践”栏目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脚架上施加重物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技术试验时,应该观察及记录好内容,写出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稳虔性、结构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二节探究结构(二)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结构的稳虔性;结构与强度;结构的连接;技术试验。
在“设计与实践”栏目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脚架上施加重物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技术试验时,应该观察及记录好内容,写出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稳虔性、结构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必修2)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使用的是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教材。
“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设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本模块由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组成,侧重于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生活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
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1、理解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简单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形成设计方案并初步实施;4、学会从技术、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评价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增强革新意识。
三、实施措施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2-4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否反映时代发展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对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6、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倡导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技术活动档案袋评价两种方式。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案教案名称: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常见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工程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团队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常见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工程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白板、示范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实践用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2. 讲解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常见的工具和材料,如锤子、电锯、钳子等工具,以及钢材、木材、塑料等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步骤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工具和材料。
2. 设计一个简单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手中的工具材料,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并执行他们的设计方案,通过动手实践来完成任务。
步骤四: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困难。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设计一款简单的工具或材料的改进方案,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或科技创新竞赛,展示他们在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方面的才华和能力。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课程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教学难点:应力概念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下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
a.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车轮在路上滚动,才能行驶,所以人就可以坐在车轮走。
b.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发动机动力驱驶汽车行驶,所以人可以坐发动机走。
通过对汽车结构的简单分析,得出:汽车行驶不是单一组成部分能完成,各组成部分间要相互作用和依赖,才能使汽车能正常行驶,这就是我们技术中所要学的: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去处理问题。
(二)新课第一节系统的结构1. 系统教师:系统是什么?如何更深入理解系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下面以对“自行车”的结构分析,来更深理解系统和子系统的概念。
展示自行车实物。
教师:自行车是同学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提问学生,自行车由哪些构件组成。
学生:(略)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照实物再详细讲解。
并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分析各组成构件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后得出“课件”中系统的定义。
由此提出相互概念: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学习法。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系统优化是系统分析的深入,也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分析的综合,又是系统设计的基础,更是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2. 设计理念本内容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核实”等方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理解系统分析的含义,学会系统分析的方法,体会系统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系统观。
3. 教学策略设计(1)通过搭建模具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探讨性学习。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原则性。
(3)运用马上行动让学生做出决策,学以致用。
4. 学情分析进入系统的内容,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前期活跃,显然系统分析的深入符合高二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
但是,学生在对某个系统的分析容易陷入原有的逻辑思维,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实施方案五花八门、干扰因素四面八方,我们不可能的逐个比较权衡,或者漫无目的瞎蒙。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
基本信息课题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作者及工作单位职教中心罗易依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简单结构的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也是技术设计的基础。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明晰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以简易相片架结构的多方案设计为案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进行多方案的结构设计,加强学生对结构设计方法的体验。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在介绍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后,通过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认识结构设计的反复过程。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通过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亲历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结构无处不在,但结构设计往往涉及较复杂的数学、科学的知识和原理,而学生初次接触结构设计,再加上知识有限,只能进行较简单的结构设计。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本节课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3.非认知因素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充满了兴趣和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会设计出较满意的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的分析,能对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 并绘制设计草图和优化。
(2)通过对简易相片架设计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熟悉结构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并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得到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做中学”,以自己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和各小组代表的作品展示及答辩,让学生在探讨和辩论中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掌握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必修2)资料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使用的是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教材。
“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设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本模块由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组成,侧重于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生活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
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1、理解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简单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形成设计方案并初步实施;4、学会从技术、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评价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增强革新意识。
三、实施措施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2-4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否反映时代发展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对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6、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倡导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技术活动档案袋评价两种方式。
通用技术与设计2教案(全册)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第二节流程的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三单元系统与结构第一节系统的结构第二节系统的分析第三节系统的设计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第一节控制的手段及应用第二节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第三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第四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材版本】本课程采用苏州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观察和技术试验,对简单结构进行强度与稳定性分析,解释它的强度高或低、稳定或者不稳定的原因。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已有条件,自行设计和制作实验,并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对技术实验与观察的过程进行记录,并按照比较规范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对结构虽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结构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结构的涵义,是学生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进而,使学生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并且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
最终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引入上学年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年将进一步学习技术设计的几个重要思想与方法,包括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
举例: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有初步的认识,打破其神秘感。
让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
一、了解结构过渡: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结构。
这些结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中,也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物体中。
多媒体展示:选取蜂巢、雪花、贝壳、桥梁、长城等图片让学生感受结构的形态,它们的共同点是:(1)各自都有组成部分(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生活中常见的结构都要承受一定力的作用。
那么结构与力有什么关系呢?。
充分感受结构的魅力并初步总结出结构的涵义。
从而引出结构的含义,广义上: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接着给出构件的概念。
在工程中,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构件。
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具体感受到结构的形态,使知识的接受更形象、具体。
多媒体展示:选取桥梁和椅子的受力来分析两者的受力情况看展示二、结构与力通过分析椅子和桥的共同之处:(1)这些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形状(2)都需要承受外力的作用(3)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抵抗其形状和大小改变的能力。
我们知道生活中很多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其实上就是当其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多媒体展示:选取近期的一个热点新闻,九江大桥被撞断。
当我们知道了结构与力的关系后,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作用在引出从力学角度结构的含义。
从力学的角度: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应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什么是力,及其作用。
结构或构件上的各种力。
也就是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包括拉力、压力、扭转力、弯曲力和剪切力,结合例子、图片、动手实验。
看图片,并明确各种力的名称、作用二、三、结构的类型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结构是千奇百态的,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
1.实体结构是利用自身来承受荷载,主要承受压力。
框架结构2。
框架结构是通过条状物的连接来承受荷载,既可以承受压力和拉力。
3.壳形结构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受荷载,特别是当顶部受到压力时,它能将力均匀扩散。
1.如墙壁、柱子、实心球等等。
(结合图片举例分析、利用实体泡沫演示)。
2.如窗户、画框、房子的架构等等。
(结合图片举例分析、利用框架泡沫演示)。
3.如头盔、汽车飞机的外壳等等。
(结合图片举例分析)。
通过三种结构的引入,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及课件的配合,对这三种结构有更深入的认识。
小结与练习演示实验:手握鸡蛋不破一、结构的涵义(从力学的角度)二、结构的5种不同受力类型三、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形结构学生做实验通过练习,让学生把知识掌握得更好。
板书设计1.1结构与设计一、了解结构二、结构与力三、结构的分类第二节探究结构(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结构的稳定性;结构与强度;结构的连接;技术试验。
在“设计与实践”栏目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脚架上施加重物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技术试验时,应该观察及记录好内容,写出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稳定性、结构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引入播放“因温州市区车站大道财富中心楼下巨型广告牌被大风吹倒,19辆轿车受损。
”的视频,再展示全国各地都不时有广告牌被风吹倒造成伤亡、损失的图片。
问“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这些因广告牌被风吹倒造成伤亡、损失的事故呢?”学生讨论、思考“影响结构稳固的因素有哪些呢?”并回答。
让学生了解结构的稳定性在技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树立质量管理的观念和对产品安全性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一、结构的稳定性教师拿出一个A形梯,让一位学生展示应该如何使用A形梯。
问“为什么要把A形梯的横档放平直呢?不要这个横档可以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引入三角形的稳定性。
1.让一位学生把一个较重的书包放在A形梯顶端,尝试推一下梯子,感觉梯子的摇晃情况;把一个较重的书包放在A形梯中间两横档上铺的木板上,尝试用同样2.大小的力推一下梯子,感觉梯子的摇晃情况;比较两次摇晃的大小差异。
分析其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引入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问:保证A形梯结构稳定的原因有哪些方面?*结构的稳定性与它的几何形状、支撑面积大小和重心分析归纳位置密切相关。
二、结构的强度学生两人为一组分组试验:在两叠相同高度相隔20CM的书中间悬挂四条直棒(1号棒(粗圆实心泡沫棒,直径:2cm),2号棒(细圆实心泡沫棒,直经:0.5cm),3号棒(粗圆空心泡沫棒,直经:2cm),4号棒(细木棒,直经:0.5cm),其中2号与3号棒材料的横截面积相同),分别在四直棒上面同时依次悬挂1个-3个钩码。
观察四直棒的变化,记录变形情况。
(填附表1)学生实践并观察、思考、分析原因1、在不断增加挂码时,直棒的形状是否有变化?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变化?*结构强度和内力的概念。
观察形状变化引入结构强度和内力的概念2. 1号棒与2号棒直径相同材料不同的直棒在挂上同等数量钩码时变形情况是否有学生思考分析引入应力。
不同?那么相同直径直棒的变形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外力与材料不变的条件下,构件被破坏的程度与它的截面积有关。
*应力:构件的横截面积所受的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
*公式:δ=N/A,(强调各符号的含义和单学生思考,并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引入应力的公式位)练习:课本P15,建筑物的支柱是怎样承受压力的?求支柱所受的应力。
提示学生观察课室内的支柱,对其进行受力分析。
3、2号棒与4号棒直径相同材料不同的直棒在挂上同等数量钩码时变形情况是否有不同?那么相同直径直棒的变形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结构强度与材料也有关系。
学生思考分析通过试验发现材料对强度的影响。
4、2号棒与3号棒材料的横截面积相同,挂上同等数量钩码时变形情况是否有不同?为什么?*结构的强度与材料本身的形状有关。
课本P19页图1-42了解不同形状与强度的变化特点。
学生思考分析通过试验发现材料的形状对强度的影响。
5、结构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小结复习本课内容板书设计1.2探究结构(一)一、结构的稳定性二、结构的强度教学设计亮点结构稳定性、强度的演示实验设计得很好,学生易于接受。
第二节探究结构(二)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结构的稳定性;结构与强度;结构的连接;技术试验。
在“设计与实践”栏目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脚架上施加重物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技术试验时,应该观察及记录好内容,写出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稳定性、结构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复习1、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2、结构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3、什么是结构强度?4、应力的公式?5、结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回忆复习上一课内容为本课的技术试验提供理论基础。
三、结构的连接竹签搭建平台试验:(填附表2)教师提供五支竹签、一把热熔枪、一条热熔胶、一段棉线、一把小刀和一个100g砝码。
让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设计一个可在顶部放置一个100g砝码的结构。
要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并书写试验报告。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求:结构稳定并且垂直高度越高越好。
竹签可折断。
制作过程与成品的展示交流分析哪些部分影响了作品的强度和稳定性。
学生分析影响作品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在展示交流中取长补短。
四、结构和强度和稳定性试验比较学生作品中不同的连接方式的稳定性,并指出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应该对应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榫接、螺栓连接、胶粘、绳系、焊接、铆接问:“根据各种连接方式的特点不同,应该对应使用在哪些地方的连接上?举例说明。
”讨论、分析不同的连接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
让学生学会选择技术。
小结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归纳小结复习全节内容板书设计1.2探究结构(二)三、结构的连接四、结构和强度和稳定性试验教学设计亮点结构稳定性、强度的演示实验设计得很好,学生易于接受。
第三节结构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要求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和模型制作过程。
教材以一位中学生的发明自述为案例引入,让学生知道,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和用于创新,人人都有发明和创造的机会,并且用以增强学生完成本节设计和制作内容的信心。
本节是以合作学习的的方式,完成模型土桥的设计和制作。
让学生通过明确问题、制定初步方案设计、制作、试验检测、优化和改进以及评价全过程的参与,初步学会结构设计的方法加深对前述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基础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提高技术素养的目的。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结构设计分析。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一、复习一、1、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发现与明确问题—确定设计课题—收集资料—制定设计方案—具体、详尽的设计—产品研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修改设计—设计完成。
2、设计的方法➢常规设计法➢系统设计法➢功能设计法➢工效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最优化设计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复习《技术与设计1》中的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与本节课的结构设计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设计的知识。
一般性介绍,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个大略的认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结构设计的过程二、明确设计目标及要求➢形成初步设计方案➢模型制作➢检测、优化和改进设计了解结构设计的流程一般性介绍,让学生对流程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