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1e040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f.png)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跨学科·统计图与历史】1.以下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针对示意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汉武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尊崇儒术C.统一度量衡D.盐铁专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可得出西汉时期,封国所辖的人口和郡数量超过中央。
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了中央的统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王国问题成功解决,巩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汉武帝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排除D项。
故选A项。
【新素养·历史解释】2.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
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
汉武帝的做法()A.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残暴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D.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通过夺去106个诸侯的爵位,削弱了地方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项正确;汉武帝削爵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能说明统治阶级残暴,排除A项;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南宋时完成,排除D项。
故选B项。
【新情境·史料与历史】3.如表是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据,这反映了()AC.中央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D.王国控制区域日益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汉时期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据”可知,汉高祖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郡、国数量不断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B项正确;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诸侯国的面积越来越小,诸侯国的实力也越来越小。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e7e93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6.png)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一、“推恩令”的实施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A. 分封诸侯B. 广设郡县C. 实施“推恩令”D. 设立“三司”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样,诸侯王的疆土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B. 设立锦衣卫C. 颁布推恩令D. 实行行省制3.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他在位期间基本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年的王国问题,他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颁布“推恩令”B. 进行财政改革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北击匈奴4.西汉武帝在推行一项措施后,诸侯国大者不过十余城,朝廷不用削藩,就使王国面积自然析分、缩小。
该措施是指(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推恩令”D. 行省制5.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如图体现的措施是()A. 商鞅改革户籍制B. 文景帝以德化民C. 汉武帝的推恩令D. 挟天子以令诸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削减侯国数量C. 推行郡县制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派张骞出使西域D. 统一文字8.近年来,人们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发现了孔子的图象和生平介绍,另外还在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论语》,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这主要是跟当时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哪一思想政策有关()A. “百家争鸣”B. “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尊孔复古”9.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在长安兴办太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这些事件的共同作用是()A.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D. 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10.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开始于谁的统治?()A. 黄帝B. 炎帝C. 秦始皇D. 汉武帝三、盐铁买卖11.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③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2.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期达到鼎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https://img.taocdn.com/s3/m/3d77c2d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9.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 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 这主要是因为()A. 二人都是暴君B. 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C. 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D.一人坑儒, 一人尊儒【答案】C2. 下图选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反映了西汉初期的行政区划情况。
该行政区划后来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 汉武帝实行的重要举措是( )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B.统一铸币, 盐铁官营C. 颁布“推恩令”D. 实行“削藩”政策【答案】C3. 穿越时光隧道, 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 你将在这里学习( )A. 天文算术之理B. 法家治过之道C. 纵横之道D. 儒家的经典【答案】D4.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A. 个别官员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 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答案】B5. 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A. 抑制富商大贾牟取暴利B. 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 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 集中财力治理黄河【答案】C6. 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答案】B7. 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下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A. 《道德经》B. 《韩非子》C. 五经D. 《孙子兵法》【答案】C8. 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A. 统一文字B. 统一铸造五铢钱C. 开通大运河D. 统一度量衡【答案】B9. “武帝施主父之策, 下推恩之令, 使诸侯王得分户邑, 以封子弟……”文中的“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A. 削弱了王国势力B. 促成了“文景之治”C. 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 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答案】D10.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 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A. 结束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B. 结束割据,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颁布“推恩令”, 解决封国问题【答案】C11. “欲天下之治安,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75aa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4.png)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D.设立行中书省 2 .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A.御史大夫B.刺史C.司隶校尉D.东厂3 .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 生”与“对策”是()A .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主父偃、“推恩令”D .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济南郡一 - 密 高 国 ii //芽一 s.\./ :厂郡口 海一圄---- 州级政区界郡国界)6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7 .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8 .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 .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 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531794f90f76c661371ae8.png)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一、“推恩令”的实施1.“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为此,汉武帝()A. 分封诸侯B. 广设郡县C. 实施“推恩令”D. 设立“三司”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样,诸侯王的疆土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B. 设立锦衣卫C. 颁布推恩令D. 实行行省制3.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他在位期间基本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年的王国问题,他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颁布“推恩令”B. 进行财政改革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北击匈奴4.西汉武帝在推行一项措施后,诸侯国大者不过十余城,朝廷不用削藩,就使王国面积自然析分、缩小。
该措施是指(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推恩令”D. 行省制5.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如图体现的措施是()A. 商鞅改革户籍制B. 文景帝以德化民C. 汉武帝的推恩令D. 挟天子以令诸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削减侯国数量C. 推行郡县制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派张骞出使西域D. 统一文字8.近年来,人们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发现了孔子的图象和生平介绍,另外还在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论语》,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这主要是跟当时的统治者大力推行哪一思想政策有关()A. “百家争鸣”B. “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尊孔复古”9.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在长安兴办太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这些事件的共同作用是()A. 削弱了地方封国势力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D. 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10.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开始于谁的统治?()A. 黄帝B. 炎帝C. 秦始皇D. 汉武帝三、盐铁买卖11.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③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2.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期达到鼎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a6364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1.png)
第 12 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1.为了稳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A.“推恩”B.“无为”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王可在讲堂剧中饰演了一个角色,剧情中,他要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
由此能够判断,王可饰演的角色是()A.管仲B.主父偃C.董仲舒D.蒙恬3.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议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文籍特别是与孔子有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民风外,个人的爱好唯恐也是重要一面。
”“大民风”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公布推恩令D.确定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4.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今后整个汉代以致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隋唐创办科举制D.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展开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以下切合主题的是()①公布“推恩令”②修建驰道,一致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推恩之令”()A.扩大了汉朝的领土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促使了经济的发展D.推进了思想文化的繁华7.汉武帝为推行“大一统”采纳了很多举措,此中整改财政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一致钱币、胸怀衡C.国家一致铸币,盐铁官营D.公布推恩令,削弱封国权力8.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主父)偃说上曰:“愿陛命令诸侯得推恩分,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 1)资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主父)偃提出什么举措?( 2)“上”公布这项举措的目的不包含()A.稳固一致B.增强中央集权C.保护皇帝威望D.赏赐亲戚资料二在中央,建立司隶校尉,督查和举报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非法行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befa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4.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习目标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1)大一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
汉武帝便是在这些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强盛的局面。
典型例题:下表内容反映了()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推恩令: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因此王国分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
因此,推恩令达到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典型例题:下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刺史制度的确立B.“推恩令”的实施C.七国之乱的发生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2重点问题(1)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态度比较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其实他们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其实质是()A.都是为了促进民族的交融B.都是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政策C.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D.都是为了增强军队的实力(2)大一统局面的创立和巩固人,还有物质和精神的附属物”。
汉武帝为了集中国家“公共权力”,在“精神”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刺史制度B.远征匈奴C.尊崇儒术 D.盐铁专卖 3综合探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分)(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8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唯物史观)学业评价考点一:“推恩令”的实施1.“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1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1](https://img.taocdn.com/s3/m/efe6d63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06.png)
一、选择题1.文景之世,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公元前154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对抗中央的叛乱。
到汉武帝时,为避免这种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制B.禅让制C.推恩令D.杯酒释兵权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中使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是()A.推恩令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铸币权收归中央D.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两人都曾()A.修筑灵渠B.加强中央集权C.在长安设立太学D.统一文字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逃遁,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A.漠北战役B.马陵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5.“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施()A.焚书坑儒,尊崇法家B.黄老学说,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百家争鸣,共同发展6.汉初宽松的文化政策为诸子百家之学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百家异论,旨意不同,常常有学者以本学派思想批评国家政策。
为此,汉武帝()A.设置刺史,监视地方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打击商贾D.北击匈奴,开通丝路7.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
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8.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恢复郡县制B.实行休养生息C.颁行推恩令D.设立三省六部9.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A.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B.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C.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的混战D.造就了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10.“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把原来的诸侯国割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的实力自然不能跟大国比,要对抗中央那就难了。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35f2c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西汉初年,政论家贾谊指出,当下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小腿肿得像腰,脚趾肿得像大腿,不能屈伸自如,不及时治疗,就不可医治了。
上述言论针对的问题是() A.农民起义B.匈奴的威胁C.王国问题D.统治者的腐败2.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下列选项中,该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A.轻徭薄赋——汉景帝B.“推恩令”——汉武帝C.休养生息——汉高祖D.“以德化民”——汉文帝3. 汉武帝时期,身为重臣的主父偃曾提议:“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这一提议旨在()A.巩固郡国并行制B.加强中央集权C.强化宗室血缘D.以德治理国家4. 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
由此可知,“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出发点是()A.推动教育发展B.促进文化繁荣C.改善儒生地位D.巩固国家统一5. 汉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儒家学说终于取代了道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这表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是()A.政治发展的需要B.诸子学说的流行C.社会经济的发展D.诸侯王势力强大6.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汉武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汉武帝()A.推崇诸子百家学说B.奉行无为而治政策C.加强国家经济控制D.重视儒学人才培养7. 据《史记》记载,“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廥以振贫民。
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
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表明,当时()A.官营盐铁积弊严重B.经济政策亟须调整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王国势力不断加强8. 《盐铁论》中记载,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b7bd6ba0d4a7302763a80.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2.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懦术”的是()A.李斯B.孟子C.董仲舒D.商鞅3.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4. 据下侧“笔记卡片”判断,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C.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5. 下图形象解读了汉武帝时期的某项政策,该政策是()A.废除分封制B.实行推恩令C.废除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下图所示文物“汉代讲学图”是在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该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A.汉代学校的兴办B.张骞奉命出使西域C.司马迁采访史迹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7. 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文化方面的主要措施是()A.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权力8. 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C.削弱贵族势力D.推崇儒家思想9.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试题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afb43755270722192ef7ce.png)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试题安徽省太和县高庙镇中心学校张海影一、选择题1.(2013年四川成都)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文化方面的主要措施是()A.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 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 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权力考查目的: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文化措施。
答案:B【解析】 A是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B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文化措施,C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经济措施,D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政治措施。
2.(2013年山东青岛)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国崛起,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
他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他是接受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A.卫青 B.董仲舒 C.张骞 D.主父偃考查目的:主要考查汉武帝解决封国问题。
答案:D【解析】为了削弱王国权力,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权力。
3.(2013年山东泰安)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考查目的:考查汉武帝加强思想大一统的措施。
答案:B【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汉武帝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4.(2013年江苏南京)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考查目的:考查汉武帝铸造五铢钱的措施。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为加强经济上的大一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的经济措施。
5.(2015年江苏连云港)右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查目的:考查推恩令的作用。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aee1b635581b6bd97f19ea4d.png)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D )A.削夺王国的一些封地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2.下图为汉武帝时期的某一政策,关于这一政策说法正确的是(B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B.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实行盐田专卖,控制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D.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3.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人君无法维持统一)。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D )A.“焚书坑儒” B.分封诸侯王C.大兴文字狱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
汉武帝时,学生可进入当时哪一最高学府接受教育( B )A.私学 B.太学 C.军机处 D.国子监5.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因为 ( B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6.“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C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巩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7.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其中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D )A.颁布“推恩令” 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8.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C )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之路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9.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D )A.汉高祖时候B.汉文帝时候C.汉景帝时候D.汉武帝时候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0942e0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c.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1分)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
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 创立皇帝制B. 颁布“推恩令”C. 实行科举制D. 废除丞相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
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为解决地方的威胁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B符合题意。
A是秦始皇的成就,C开始于隋炀帝,D是明太祖的措施。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相关知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内容作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的相关知识,这一对材料的解读。
2.(1分)“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
材料说明推恩令()A. 打击了豪强地主B. 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C. 解除了封国威胁D. 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答案】B;【解析】根据“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可知,材料反映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打击了豪强地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解除了封国威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排除D项。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重点掌握“推恩令”的实施以及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1分)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
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
他是()A. 蒙恬B. 王翦C. 霍去病D. 张骞【答案】C;【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
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
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
故题干中的“他”是霍去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d8a83d14791711cc7917f0.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君权的因素,汉武帝( C ) A.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018苍溪模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材料体现了的主张。
( B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李斯 D.姜子牙3.“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D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4.(2018邹平模拟)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主要原因是( D ) A.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5.汉武帝时,为了打击地方上的土豪地主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等不法行为,创立了什么制度( A ) A.刺史 B.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盐铁专卖6.“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
”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D ) A.焚书坑儒 B.实行郡县制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 ) A.巩固大一统王朝 B.推行新儒学教育 C.排斥法道诸学说 D.加强对官吏控制 8.汉武帝时,在长安上太学的学生不将其当做教材的是( D ) A.《诗经》《尚书》 B.《礼记》《易经》 C.《春秋》 D.《韩非子》 9.下列对如图所述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高祖 B.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 C.标志着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D.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10.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0e7e1579563c1ec5da71d1.png)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A. 道家B. 墨家C. 法家D. 儒家2.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建立皇帝制度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实行“推恩令”C. 连年征战D. 开拓西域4.《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
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中的“核心价值”指()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佛教思想5.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A. 秦汉B. 西汉东汉C. 汉三国D. 三国西晋6.汉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7.汉朝的法律规定,商人禁止穿丝绸和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及其子孙当官,向他们加倍征税。
据以上材料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该政策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 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该政策导致更多人弃农经商D. 该政策导致人们不再经商8.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A. “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尊孔复古D. “打倒孔家店”9.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 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B. 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 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 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10.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b97f8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e.png)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推恩令”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铸造五铢钱3.构建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所示是王丽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张骞通西域4.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5.史书记载,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
汉武帝如此尊重董仲舒,主要是因为他()A.率军打击匈奴B.推动实现大一统C.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D.编成了《论语》6.下列对右边材料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A.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高祖B.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C.标志着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D.是由董仲舒提出的7.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A.抑制富商大贾牟取暴利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8.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9.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的国策,汉武帝主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高祖、文帝、景帝软弱无能B.汉武帝雄才大略C.汉武帝时国力强盛D.汉武帝遇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才二、读图简答题10.阅读下列图片:材料一:材料二:《汉代讲经图》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请回答:(1)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比较活跃。
部编七年级上册《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卷(解析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3.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8bf78351e79b8969022612.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建议汉武帝允许诸王分封地给子弟,建立小侯国的是()A.董仲舒B.主父偃C.张汤D.李斯2.汉武帝时期,如果想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去的地方是()A.开封B.洛阳C.咸阳D.长安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应是()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C.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5.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平定叛乱D.发展经济6.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A.焚书坑儒箝制思想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7.“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A.李斯B.主父偃C.张骞D.董仲舒8.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度量衡C.建立皇帝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一皇帝统治时()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0.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汉文帝C.周武王D.汉武帝11.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A.太学B.郡学C.国学D.府学1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儒学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窒息学术空气13.下列政策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A.大力推行儒学教育B.颁布“推恩令”C.减轻刑罚,废除肉刑D.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诛钱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14.如图是“汉代讲学图”,读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________”计谋,下诏规定诸侯
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
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
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还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知识点3 盐铁专卖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________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推恩令”的实施
1.西汉初年,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的两股势力是( ) A.朝中大将和地方官吏
B.诸侯王和豪强地主
C.朝中大将和豪强地主
D.诸侯王和宦官势力
2.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
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3.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4.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
A.锦衣卫B.刺史
C.太尉D.节度使
知识点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6.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A.秦始皇B.汉武帝
C.汉高祖D.汉景帝
知识点3 盐铁专卖
7.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半两钱B.五铢钱C.铲币D.刀币8.中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食用盐的管理。
下列哪一位皇帝曾经把地方上盐的经营权收归中央( )
A.秦始皇B.汉文帝
C.汉景帝D.汉武帝
03 能力提升
9.“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
A.秦始皇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高祖统治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B.外族骚扰
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1)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以上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两人所采取的做法有什么区别?
(3)两人的做法在历史上一个被诋毁,一个被赞誉,这是为什么?
12.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主父偃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04 直击中考
13.(桂林中考)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南京中考)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参考答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管理
1.诸侯王豪强地主推恩刺史 2.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忠君守礼太学儒学 3.铸币权五铢钱
盐铁官大一统
基础过关
1.B 2.A 3.D 4.B 5.A 6.B 7.B 8.D
能力提升
9.B 10.D 11.(1)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
(2)秦始皇采用了比较强硬的手段,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反对;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到历代读书人的赞誉。
12.(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直击中考13.A 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