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
![电影《红高粱》中色彩艺术的运用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19e05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49.png)
电影《红⾼粱》中⾊彩艺术的运⽤与赏析2019-09-30[摘要] 当前,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们视觉审美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种视觉艺术,图像是其造型语⾔,⽽⾊彩是其造型语⾔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
影视作品的画⾯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视觉享受,⽽⼈的视觉感受在⼈的感官中最为强烈。
电影《红⾼粱》是最能反映张艺谋早期风格的⼀部经典作品。
电影中⼀个个油画似的场景,勾勒出了⼀个以红⾊为基调的“红⾼粱”世界,歌颂黄⼟⾼坡上的中华⼉⼥抗⽇⽣活的电影,⽤来祭奠那些激荡在⽆边⽆际的如⽕如荼的⾼粱地⾥的灵魂。
[关键词] 《红⾼粱》;⾊彩艺术;⼈性;魅⼒⾼粱,象征着狂野的、⾃然的⼈性,它们在风中劲舞,⾃⽣⾃灭,是世间⽣命万物的象征。
《红⾼粱》对红⾊渲染达到了⽆以复加的地步。
红⾼粱,红褂,红裤,红轿⼦,在烈⽇的灼烧下通红的汉⼦背,以及影⽚最后染满整个银幕的鲜⾎,既象征了⾯对恶势⼒的践踏,以最本质的⽅式进⾏反抗的原始⽣命⼒,也使整个电影充满了诗情画意。
《红⾼粱》,以浓烈的⾊彩、豪放的风格,歌颂了中华⼉⼥激扬亢奋的民族精神,叙事和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写实与写意联系得相得益彰,把电影语⾔的独特魅⼒发挥得淋漓尽致。
该部电影充满了神奇的⾊彩,它颂扬了⼈性的本质及⽣命的不可抗拒,对⼤⾃然⾊彩的运⽤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电影《红⾼粱》的⾊彩艺术效果《红⾼粱》中所营造出的以红⾊为基调的画⾯以及恢宏的氛围,部分来⾃于作者⾃⾝所注⼊的感情,部分则来⾃于客观事物烘托的意境,情境⾃然结合,“情与景会,意与象通”。
这正是影⽚创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观众喜欢的魅⼒所在。
在这部电影意境的营造⽅⾯,⾊彩发挥了⾄关重要的作⽤。
⾊彩在电影创作中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它主要依赖于⼈们的联想来获得,即⼈们通过⾊彩⽽获得的感受。
⼈物的内⼼深层次的刻画能够烘托其复杂的⼼理活动及其性格特点。
⽽要想在限定的较短时间⾥,有限的场景中来形象、细致刻画⼀个⼈的内⼼活动,那就需要能够让观众看到⼀个恰到好处的视觉载体,⽽美术⾊彩艺术的巧妙作⽤就恰好可以充当这⼀载体。
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
![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72fcef5e04a1b0717fd5ddb4.png)
浅谈电影《红高粱》中“红色”的文化内涵电影《红高粱》根据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
在这部90分钟的电影中,红色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
张艺谋导演抓住了一切机会运用红色,几个主要的剧情点“迎亲”、“野合”、“闹事”、“出酒”、“踩高粱地”、“复仇”皆以红色为主旋律,如红衣、红裤、红盖头、红轿子、红布、红肚兜、红绣花鞋、“十八里红”高粱酒、红色鲜血、红色高粱地以及红色夕阳等。
古以红、黄、青、白、黑为五方正色,其中“红”为五色之首。
可见,中国尚红,古今皆然。
《红高粱》以铺天盖地的红色风暴为我们展现了民族文化中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不但征服了国人,还征服了世界。
以下是笔者对张艺谋《红高粱》影片中关于红色色彩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些许解读。
一、红色体现了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便有着喜庆的内涵,而在《红高粱》里,这种吉祥喜庆的内涵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红高粱》的开篇就是主人公“我奶奶”的出嫁:一群年轻力壮的男子抬着大红轿子,里面坐着穿红色嫁衣、盖红色盖头的新娘,欢快地走在黄色的土地上。
黄色是典型的大地色彩,黄色的土地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浑厚坚实有力之感;红色,则为典型的人间色彩,如同跳动火焰一般的暖色调,能将人们内心的激情迅速点燃。
于是,在黄色的衬托下,红色便成为了美的焦点。
简单的红色却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吉祥喜庆的中华民族传统婚嫁仪式,展现了如土地般质朴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二、红色再现了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内涵。
这是《红高粱》全剧中“红色”所体现出来的最核心意义。
红色作为血液的颜色,无论是莫言的小说还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都为我们展示了那一片让人热血沸腾的红高粱,那一望无际、生机勃勃的红高粱。
“红”是对顽强生命力的颂扬,红高粱承载了作为人的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意义,因此,可以说影片展现了人们对于“红色”的神力崇拜。
这主要体现在崇尚野性的自由、对死的神力崇拜以及对生命的礼赞三个方面。
1.崇尚野性的自由红色本身给人一种狂放不羁,崇尚自由的视觉效应。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f1c27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0.png)
红高粱电影美学文化
《红高粱》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
电影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家族和生存的故事。
从电影美学文化的角度来看,《红高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色彩运用:电影中大量运用了红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红色代表了热情、生命和爱情,黄色则代表了土地、丰收和希望。
这些颜色的运用不仅营造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
2. 视觉风格:电影采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远景镜头,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视觉效果。
同时,电影中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如红高粱地、酿酒坊等,这些象征手法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也为电影增添了一些文化内涵。
3. 音乐运用:电影中运用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如民间戏曲、唢呐等,这些音乐元素不仅为电影增添了一些地方色彩,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4. 主题表达: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和家族的思考和探索。
同时,电影也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封建礼教、贫富差距等。
总之,《红高粱》是一部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也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995b7f960590c69fc37672.png)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
![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993c071333687e21af45a9cd.png)
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作者:沈媛媛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6期[摘要]电影《红高粱》以红色为主基调,把绚烂的红色发挥到极致,大胆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利用色彩本身对于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勾起人们丰富悠远的联想,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张艺谋红色基调审美自电影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路易·卢米埃尔开创了世界电影中以欧洲电影为代表的写实主义传统,而乔治·梅里埃则开创了世界电影中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技术主义传统。
综观张艺谋的影片,基本上也是按照“表意”和“纪实”这两条线索发展,而“表意”一极的影片,更是为他赢得了赞誉和喝彩。
他运用娴熟的电影语言,从空间、色彩、声音三个重要的电影元素出发。
把“表意”一极的影片推向极致,构筑了其独特的光影世界。
色彩尤其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看过张艺谋电影的人无疑都会被他所创造的绚烂的光影世界所倾倒,他本人是摄影出身转而改执导筒,因而影片的色彩造型是他的强项,这一点在当今中国电影界还无人能出其右。
勇夺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的影片《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张艺谋一出手就把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以后对红色的偏爱几乎成了张艺谋电影的一个标志。
《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置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象征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也映衬了生命力的强悍:“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强盛的生命力和原始性的激情联系在一起。
红色基调同十八里坡的野性场景结合在一起,整个空间都弥漫在血红偏黄的色调中,继而响起高亢嘹亮甚至尖锐刺耳唢呐声,观众的视觉听觉整个情绪都亢奋起来,仿佛某种内在而生的原始生命冲动和压抑至深的痛苦突然夸张地毫无节制地喷涌而出。
这种极端的造型样式是前所未有的,观众猝不及防地陷入一种纯粹的情结性体验中,直到“颠轿”一场戏结束,夜幕降临,回到酿酒作坊,转入“典型的天空色”——深蓝色调时,观众的情绪才慢慢平复下来,并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象。
论电影《红高粱》画面色彩渲染对其主题的表现
![论电影《红高粱》画面色彩渲染对其主题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3a464ef1f01dc281e43af045.png)
论电影《红高粱》画面色彩渲染对其主题的表现刘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电影《红高粱》是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1989年所拍摄的一部关于民族史和家族史的传奇故事。
其原著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然而经过张艺谋的改编,故事的背景被搬到了陕西。
张艺谋凭着自身对于这片土地的了解以及对于莫言小说的理解,经过艺术创作和融合之后,创造出了这一部举世闻名的电影。
对张艺谋本人来说,电影语言的运用以及色彩光影对于这部电影艺术效果的表达,都是其十分熟悉的技巧。
而作为其第一部商业电影,《红高粱》中所展现出的色彩表达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则更加直接地说明了张艺谋在这方面所拥有的才能。
在今天我们回看红高粱这部传奇电影,仍然可以从其中的镜头运用和色彩表达当中感受到其主题强烈的表达。
本文将就《红高粱》这部电影来谈一谈电影中的色彩渲染与其主题表达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红高粱》色彩渲染主题表达张艺谋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1-0160-04张艺谋作为我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其作品的门类十分广泛,有早期直供戛纳影节的文艺片,也有后来风格成熟的商业片。
但无论是在哪一种类型的电影中,其执导电影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对于色彩的强烈敏感和直观表达。
无论是在他的第一部商业电影《红高粱》当中冲天的红色,还是在票房大片《英雄》当中鲜明色彩的对撞,亦或是在最新的电影《影》当中水墨黑白的色彩对比,色彩一直是张艺谋展现其作品,表达其心中故事的主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张艺谋第一部风格成熟的电影,《红高粱》十分典型地展现了这种特征,其中贯穿整部电影的红色与电影的主题全方位契合,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电影创作者对于故事的深入理解以及情感表达。
因此,今天我们再回看这部经典的电影,理解其中的故事意蕴和主题,就必须去深入分析其中的画面表达和色彩渲染。
一、电影红高粱的主题(一)乡土叙事在80年代的文学浪潮当中,小说《红高粱》作为乡土叙事中的重要排头兵,引起了文艺界广泛的讨论,这同时也引发了张艺谋对于这部小说的关注。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236f363169a4517723a39f.png)
《红高粱》色彩分析张艺谋是一个十分擅长运用色彩的导演,他尤其喜欢使用红色,而《红高粱》这部电影恰恰使用了大量的红色,奠定了红色的基调。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在影片的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坐在红色的轿子上,一身红色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事的开端。
开头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红色的轿子与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那一点红色代表着当时的妇女地位,黄土地代表着压迫,表现出在封建时代,妇女地位的卑微,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自由。
新婚当晚,屋里除了微弱的灯光外,就是大片黑色和九儿身上的红色,黑色代表九儿无限的恐惧,外面天空的蓝色预示着即将发生危险的事。
在回娘家时,路过绿色的高粱地,绿色代表生命,片头也出现了这片高粱地,说明即将再次发生生命的转折。
一个大全景,绿色的高粱地和深色的天空形成对比,表现出男女主角的爱情将受到挫折和考验。
回到家中,女主的红色和家中的黑色形成对比,表现出与家里关系的不和,预示着即将决裂。
而老掌柜死后,外面的强光和抛洒的高粱酒和剪纸的红色预示着女主将获得新生,希望。
造酒时被男主破坏,画面并没有变成代表愤怒的暗红色,而是变成代表希望的金黄色,表现出热烈与喜庆的气氛,也说明日子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
在祭奠罗汉时,红色蜡烛,红色高粱酒,红色的光,表现出他们的愤怒和为罗汉报仇的决心,而出现深蓝色的天空和黑色的石头,暗示结局。
在家中准备外出报仇时,送行的酒宴中,血红色的高粱酒,代表着危险与血腥,暗示着结局。
在送行中,女主穿着白色的衣服,与血红色的高粱酒相互照应,暗示了结局时女主的死亡。
最后女主中枪时,使用红色的画面和喜庆的音乐,以喜衬悲,暗示最后结局女主和日本人同归于尽,烘托了一种悲伤的气氛。
结局是男主的视角,世界变成红色,表现出他内心的悲伤,日食发生了,世界变成了红色海洋,红色的高粱杆高速摇摆,预示着生命的崛起和抗战的继续。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54b0f84431b90d6d85c732.png)
• 一边是金黄色照耀下的饭 桌 一边是泛着红色的血泊
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 声哀呜,慷慨、悲凉。太 阳出来了,太阳被暗红色 的血抹成深红,红色的太 阳燃得正旺,世界都是红 色……
• 红高粱》既是"视觉游戏" 艺术品,又是视觉性中枢 部游戏艺术品。那种铺天 盖地的淡淡的红色既愉悦 了视觉器官本身,又象征 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 (红色是血的颜色)。一 种敢爱敢恨、敢作敢为、 酣畅淋漓、尽情挥洒的人 生态度,两者交融在一起, 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们的烧酒也会到达一 个鼎盛的时期。
• 红红的火焰和刚酿出的高 梁酒都是红色 说明着日子 的红火和生命的灿烂对生 命的礼赞喜庆的颜色.
• 看见流淌出的红高粱酒, 那份真切的喜悦感染着在 场的每一个观众。酿酒工 人用浑厚的声音唱出的 《酒神曲》不仅是勤劳的 结晶更是生命的礼赞。
• 金黄色 男主角蓄意破 坏刚你酿出来的新酒 在金黄色的环境下 这
同时张艺谋更深一层地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影片的美学的意义由第一级反射上升到二三级反射即神经中枢的更为复杂更为高级进化的反应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极好的美感效果主色调红色红衣裳红盖头红轿子红高粱红高粱酒红色的鲜血以及红色的太阳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美满也代表革命激进
红高粱的色彩分析
• 影片的开始 女主角九儿穿着红 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服装的 色彩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 故事的开端 九儿面无表情纯真 脸的表情和一身的红色成为独 特的风景。
• 一碗碗翻滚着的红高粱酒, 一个个满腔热血的西北汉 子,一片片倒下的红高粱 这一切在一声撕心裂肺的 怒吼中都站了起来!
• 男人们在外面准备报 仇女人在家准备丰盛 的饭菜等待胜利的归 来红红的高粱酒像血 一样 暗示着血腥 也暗
关于电影中色彩的描述和分析
![关于电影中色彩的描述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52e68a02d276a200292e69.png)
关于电影中色彩的描述和分析自彩色电影的来临之后,各国导演争相在电影中的色彩上下功夫,色彩到底在电影中的作用有多大,以至于受到导演们的如此垂青,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浅出的分析一下各种色彩在电影中的独到之处,揭开色彩神秘的面纱。
一:红色红色在电影中经常用到,而且它的出现常常是引人注目的,红色常常带有主观意识,代表了导演对事物的特殊看法。
红色也是某些事物的客观表现,在这里暂不讨论,红色的象征意义在哪呢?1:红色给人的感觉是活跃、热烈、奔放、张扬。
代表作品:《红高粱》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电影中刻意运用了红色,浓浓的红色布满荧幕,红高粱,火烧云,高粱酒,红盖头,红轿子,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红色的。
在这部电影中,从无处不在在红色中,我们感觉到了当年人们的热烈,奔放,张扬,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的追求,这是生命力的象征。
影片营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也正是运用这红色表现出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身上如这红色般鲜明的性格:顽强、坚忍、坚固、团结、伟岸、生气蓬勃、狂放不羁、英勇无畏。
2:红色给人热情洋溢的感觉,让人无法抗拒突如其来的欢迎,气氛,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就有一个这样经典的桥段。
尼克跟随布坎南前往凯瑟琳家做客,尼克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仿佛整间屋子的红色要向他扑来。
红色的墙壁,红色的沙发,红色的楼梯,就连家具都是红色的,一股热情的感觉自然流露出来,让人联想到接下来发生的将是一个热闹非凡的party。
3: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辟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例如:结婚,春节,手上戴的红绳……。
电影《花腰新娘》阿龙和凤美结婚的一段,红色显得最耀眼最瞩目,在这里红色是吉祥,是喜庆,是对两对新人大喜之日的庆贺。
4:红色代表着革命,红军,红旗等等。
5:红色刺激了人的神经中枢,表现色情和性关系。
在电影《发条橙》中的一段,亚历山大和自己的同伴闯进作家的房子里,色胆包头的强奸了他的妻子,这是他的妻子正好穿一身红色的衣服,性感无比,这也对她接下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研究
![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7909f702020740bf1e9b54.png)
影视动漫新I I順S 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研究高一萍(琼台师范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摘要: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电影人的代表人物,电影《红高粱》作为他的代表作,属于“视觉系”的影视艺术作品,美术学的色彩象征在影片中得到了极致的运用。
作为豪放派中的“写意派”,电 影《红高粱》为观众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光影世界,彰显了张艺谋对色彩的迷恋,这是一部“夺人眼球”的印象派作品。
不仅强烈冲击观众的视觉,还深深影响着观众的色彩审美倾向。
电影《红高粱》中的 每一种色彩都有其独特且深刻的内涵,本文就其色彩运用对张艺谋的色彩艺术风格进行探究。
关键词:《红高粱》;张艺谋;色彩运用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 (2019 ) 22-0118-01_、弓I言在^艺谋导演的电影中,色彩运用是一种常见的 表现手法。
大胆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色彩,使色彩本 身融人叙事成为一种表达方式。
电影《红高粱》的特 征就是色彩的运用具有主观性,即特定的色彩符号具 有情感动机和表意功能,但受众在观影过程中是自然、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超现实的、被动的感觉。
张艺谋的 色彩运用方式就是他的电影方式,用色彩的象征意义 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知以及彰显民族特色文化,深深撼 动了观影者对于电影色彩的审美心理。
电影《红高粱》向世界展示了一部独特的中国电影,给人留下了深刻 的中国印象。
作为张艺谋的代表作,电影《红高粱》中色彩的巧妙运用不仅确立了他的艺术风格,而且征 服了观众和世界。
二、《红高粱》中张艺谋运用的色彩特点(一) 红色是整部电影的主色调红色是电影《红高粱》的主色调。
《红高粱》用 红色作底色、以黄色为绸带、由黑色渲染,钩编出一张 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卷,不仅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也抓 住了观众的心,使之兴奋不已。
其中,荒芜的十八里坡 和飞扬的黄色尘土将生存环境的艰难和生命力的顽强 展现得淋漓尽致。
[11张艺谋是最“爱红”的导演。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2)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2)](https://img.taocdn.com/s3/m/489746b402d276a200292edc.png)
《红高粱》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一、影片主题:《红高粱》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黄土地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李大头。
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
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李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
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罗汉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黄土地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
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罗汉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
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罗汉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
直到他作为抗日英雄被鬼子示众剥皮时,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罗汉大哥作为抗日英雄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
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日本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
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索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光辉,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红高粱》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
![解读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色彩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619eef9b89680202d82505.png)
不 同 颜 色 的 服 装 与 沙漠 对 应 所 产 生 的
不 同 的 含 义 、 回忆 的 色彩 斑 斓 与 现 实
“ 术 是 没 有 国界 的 ,但 艺 术 家 艺 是 有 国界 的。 ” 张 艺谋 导 演 是 有 民族 归属 的个 体 。 从故 事 到 人 物 及 思 想到
梁 酒 一 身红 色 , 而且 整 体 红 色 气 氛 中 , 我们 没 有 觉 得 这种 违 反 生 活 常 规 的摆 设 有 什 么虚 假 ,反 而 觉 得 高 梁酒 就 应 该 是 红 色 的 。导 演 以一 场 红 色 风暴 夺
烘 托 人 物 复 杂 的 内心
人 物 的 性格 、 内 心感 受是 内在 的
坐在 黑 黑 的院 子 里 。 全镜 头 中 ,九 儿
席地 而 坐 ,头 顶 上挂 着 圆 圆 的月 亮 。
作 红 高 梁 中 , 色彩 的 巧 妙 运 用 不
仅 奠 定 了他 的 艺术 风 格 ,而 且 征服 了
观众 ,征 服 了世界 。 以下 我 就 根据 我
I ) 影 中 道 具 色 彩 的使 用 与 二 电 环 境 色 彩 相 得 益 彰
_ 高 梁 开 头 ,呈 现 在 我 们 面 红 前 的就 是 大块 的红 色和 黄 色所 构 置 的
张 艺谋 在 这 个 场景 中用 冷 色调 的蓝 色 基调 ,突 出一 种 孤寂 和 凄 楚 ,一 幅冷
得让人发抖的画面油然而生。
I ) 彩 运 用 是 张 艺 谋 电影 的 四 色
一
论《红高粱》与《泰坦尼克号》的色彩运用
![论《红高粱》与《泰坦尼克号》的色彩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a0fa9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b.png)
论《红高粱》与《泰坦尼克号》的色彩运用《红高粱》和《泰坦尼克号》是两部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它们在色彩运用上都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这两部电影的色彩运用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它们在情感表达和主题阐述方面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红高粱》。
这部电影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通过三个不同时间段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起伏。
在整部电影中,红色被广泛运用,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色彩。
红色象征着热情、欲望、革命精神和民间传统。
影片开篇就呈现了一大片红高粱地,热烈的红色充满了整个画面,仿佛在诉说着中国农民的激情和对自由的渴望。
红色还在整个电影中交替出现,无论是农村的红纱窗帘、革命象征的红军帽、还是红高粱折射出的红光,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对电影的视觉感受深刻而难以忘怀。
与之相比,《泰坦尼克号》的色彩运用则更加多元和复杂。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对身份不同的爱人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遭遇和离别。
影片在色彩选择上偏向冷色调,如蓝色和灰色。
蓝色代表着寒冷、沉静和悲哀,与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海洋环境和悲剧氛围相呼应。
灰色则象征着死亡和无望,表现了电影的悲剧主题。
另外,电影还运用了一些鲜艳的色彩来突出主角和爱情的美好,如黄色的太阳、金色的戒指和红色的礼服,在悲剧与美好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除了色彩的选择,两部电影在色彩运用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红高粱》强调红色的热烈和冲击力,通过红色的大面积运用来增加电影的视觉冲击和情感表达。
而《泰坦尼克号》则更加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在冷色调和鲜艳色彩之间形成对比,以表达出悲剧和美好的双重情感。
尽管《红高粱》和《泰坦尼克号》的色彩运用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在情感表达和主题阐述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红高粱》通过红色的运用,传递出对农民命运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泰坦尼克号》则通过冷色调和鲜艳色彩的对比,诠释了爱情和死亡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综上所述,色彩运用是电影表达情感和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红高粱》和《泰坦尼克号》通过对红色和冷色调的运用,成功地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
红高粱中色彩运用的赏析
![红高粱中色彩运用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e14d55312b3169a451a447.png)
1. 红,炽热的情感黄土地,黄沙漫天,轿夫的肤色、衣着都被风沙侵蚀成了土黄色,连太阳也仿佛灰突突的。
此时,一顶大红花轿映入眼帘。
这看似格格不入的大红既预示着这段婚姻的不幸,也反映了轿中人将是一个能改变或试图去改变不幸生活的人。
接下来,由巩俐扮演的女主人公九儿以大红的形象出现。
这时,红盖头、红嫁衣、红轿子成为了影片开篇的一大亮彩,也为影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即九儿与姜文扮演的轿夫在高粱地的“野合”。
影片一开始,导演采用与整个画面形成强烈反差的大红开场,象征着九儿炽热的情感。
至于情感的对象设置,又用一个主观视线模拟镜头给了观众答案。
至于后来,这象征着情感的红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男女主角共处的地方,反映了鲜艳的红色为男女主角带来的炽热的情感。
2. 红,残酷的血腥剥皮、拆骨、大片大片的鲜血,有正在被剥皮的动物的血,有被枪杀的人们的血,有的已经发暗,有的还是鲜血淋淋。
灭绝人性的日本人要求屠夫将反对日本统治的中国人活生生地剥皮!罗汉大哥死了,剥皮!就在屠夫举起刀的那一刻,镜头迅速切换!满身是血的屠夫瘫坐在一滩血泊之中,满眼的惊恐的红!映衬着血色残阳,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巨大的恐惧感之中。
红色的地,红色的人,红色的天,是血染红了一切。
这红,象征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对他们杀人剥皮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的控诉。
红,是血腥,是残酷,更是一个民族、一群人种无法言语的切肤之痛。
3. 红,燃烧的愤怒罗汉大哥惨死,象征仇恨的红覆盖了整个烧酒窑。
人们点起盆火,倒上一碗碗红色的高粱酒。
火,剧烈地燃烧,火焰迅速地跃起,手捧红高粱酒的人们的脸倒映在这火红的酒中。
是的,是愤怒!是的,是复仇!至此,红色成为影片的主色调。
人们的怒火已经点燃,再不可能轻易熄灭。
复仇吧,让愤怒的火花熊熊燃烧。
九儿与妇女前来送酒,前面是身穿红肚兜奔跑的孩子,后面是挂着笑脸、正在谈话的九儿与酒窑妇女(她们的脸也红扑扑的)。
突然,日本人来了。
评《红高粱》中的色彩(论点)
![评《红高粱》中的色彩(论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afa04bad02de80d5d84005.png)
评《红高粱》中的红色(论点)1.着力凸显红色,这种红色的基调,将浓烈的红色造型元素融于写意的情绪性场面之中。
红绒花,红盖头,红轿子,红兜肚,红高粱,红红的高粱酒,夕阳,鲜血,大火,以及“我奶奶”透过红盖头看到的红色的天与地,血红天空和血红的高粱在飞舞,它既象征着青春,生命,自由的活力,又预示着为征得这种自由同扼杀自由的恶势力所进行的充满血与火的肉搏,以及付出的代价。
2.红色象征革命与暴力。
红高粱的形象,在影片中是血与火战争年代的描述。
红色在心理学中还有杀戮与庄重,拥护的宽泛品格。
3.红色折射时代与社会。
电影是特定时代社会的产物,它对时代社会的反映,最直接的体现在影像的画面造型构成上,而色彩的配置与营运,更使其形象的折射出特定时代与社会。
作为一个偏爱红色的导演,张艺谋在其作品《红高粱》里用成片的红彤彤的高亮展现了一幅极富诗意的农村社会图景。
4.红色刻画人物及心理。
在张艺谋电影中,女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她们往往既承袭了传统精神又接纳了现代意识。
张艺谋把女性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来歌颂,这些女性在红色语言的点缀下傲然独立,妩媚动人。
5.红色营造意象与意境。
影片《红高粱》中的红高粱有了感情,成为了电影语言独特有力的音符。
欢快时肆意跳跃,舒展时轻柔飘逸,热烈时狂舞躁动,悲愤时沉静凝重。
影片结尾,月食不期而至,这血染的风采来自“我爹”的主观感受,但很自然的构造出一副“天人合一”的绝妙景象,“奶奶”死得其所,感天动地;“爷爷”内心伤悲,日月动容;“我爹”悲歌情深,响彻云霄。
6.红色表现思想与哲理。
电影中的色彩如果上升到哲理画面,就可传达某种哲理意蕴。
张艺谋电影中的红色亦可看做哲理语言。
日寇践踏红高粱,即在践踏生命的隐喻。
本来简单的道理经过哲学思辨变得复杂,已经复杂化的哲理,经过张艺谋的形象解释,变得通俗。
可以说:红色不仅是张艺谋电影中视觉语言和造型语言的主要构成元素,而且红色在张艺谋电影中成为了一种哲学思辨。
7.红色的文化蕴含——对民族的梦幻创造。
红高粱色彩分析
![红高粱色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8a6713bd64783e09122b67.png)
影片《红高粱》色彩简析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是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色彩来展示影片主题,不仅能使观众视觉感官受到有力冲击,而且可以传达出导演的意念,体现影片的内涵。
《红高粱》是张艺谋色彩运用较为极致的电影之一,对该片色彩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体会色彩在电影表现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利用色彩表达深蕴。
《红高粱》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调是红色。
红色既能表达热烈、喜庆、吉祥、兴奋的积极意义,也能表达敬畏、残酷、危险、血腥的消极涵义。
影片开头,女主角九儿穿着红色衣服带着红色盖头,服装的色彩表明女主角要出嫁交代了故意的开端。
九儿在花轿上也是一片红色,显示出她性格不屈服,和对生命的希望,以及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本片除了红色为主就是黄色,男主角是黄土地的汉子,说明他的性格豪爽敢作敢当无所畏惧。
在抬轿的过程中,镜头里表现出的是整片黄土地的一点红,红黄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在旧社会妇女受压迫的年代,父母之命不可违的悲惨命运。
在花轿里,九儿拿出的剪刀在喜服红色的映衬下,显示出她想要结束生命的危险信号,但她坚强的性格又使她打消了寻短见的念头。
花轿经过绿色的高粱地时,“万绿丛中一点红”代表着希望,说明九儿的命运有希望出现转机。
九儿第一次从花轿出走出来,站在绿色高粱地里向男主角使眼色,这暗示出他就是拯救九儿悲惨命运的人。
限的恐惧,九儿手里的剪刀被红色照亮,既说明她心怀一丝希望,但也预示了危险的信号。
回娘家的路上,九儿奔向太阳,金黄色下她的身影说明她正在走向光明。
她独身经过绿色高粱地,也说明九儿的命运即将在这里发生改变。
男女主角在高粱地野合时,镜头里一片片狂舞的绿高粱给人一种生命的神圣感,这里将是新生命的开端。
随后,一个远景镜头里,火烧云的天气下与油油的高粱地形成强烈反差,这说明他们新生的爱情即将接受考验,面临危险。
九二跟她爹回到家后,九儿的一身红色与家中黑灰的冷色调形成对比,显得二者格格不入,预示九儿与这个家的决裂。
【精品】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
![【精品】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079afbed630b1c58eeb5c6.png)
极致绚烂的红——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T01114207孙雅玲在我们当代中国众多电影导演里面,对电影画面色彩应用表现较为完美的,张艺谋算是其中一位.他大量运用色彩来展现、烘托、渲染电影的中心主题,这种手法不但让众多电影观众的视觉神经感到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很好的展现了审美情趣与深刻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让电影画面更有艺术意蕴。
张艺谋所导演的《红高粱》,其中应用的美术色彩不但展现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电影艺术表现风格,还最终征服大批喜爱其电影作品的观众。
视觉,是人感官的五官之首,是对客观的最重要的反映。
按照形象化的要求,色彩词语作为视觉表象的信号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语言、电影语言中。
张艺谋就非常善于运用色彩词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红高粱》以独特的电影语言体现出涌动的生命活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首先,在色彩上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渗透着鲜明的意识形态。
红色是激情、正义、生命力的象征。
《红高粱》通篇贯穿红色,太阳、血、高粱、高粱酒是组成红色的基本物象,也是主要情节的标志物。
接下来本文将就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做出浅显的探讨。
看完《红高粱》这整部电影会觉得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平凡真实的,他们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日本却践踏了这样一个安静的高粱地。
但是张艺谋并没有因此而大写战争,而是用平静来代替激烈,无论是时时唱起的陕北的民歌,作战时响起的唢呐声,还是豆官对着红彤彤的天空唱起的那首童谣都是内心激动的体现。
正如电影名称一样,作品中有很多的“红”,这部影片将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其一大标志。
《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成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客观描述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但也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象征着强盛的生命力和人类原始的激情。
众所周知,在中华名族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人认为红色能够给人带来喜庆欢乐的精神感受,到后来,红色也逐渐含有积极、向上、正确、正义的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红高粱色彩分析
极致绚烂的红
——解析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
T01114207
孙雅玲在我们当代中国众多电影导演里面,对电影画面色彩应用表现较为完美的,张艺谋算是其中一位。
他大量运用色彩来展现、烘托、渲染电影的中心主题,这种手法不但让众多电影观众的视觉神经感到强有力的冲击,而且很好的展现了审美情趣与深刻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让电影画面更有艺术意蕴。
张艺谋所导演的《红高粱》,其中应用的美术色彩不但展现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电影艺术表现风格,还最终征服大批喜爱其电影作品的观众。
视觉, 是人感官的五官之首, 是对客观的最重要的反映。
按照形象化的要求, 色彩词语
作为视觉表象的信号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语言、电影语言中。
张艺谋就非常善于运用色彩词语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红高粱》以独特的电影语言体现出涌动的生命活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首先,在色彩上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渗透着鲜明的意识形态。
红色是激情、正义、生命力的象征。
《红高粱》通篇贯穿红色,太阳、血、高粱、高粱酒是组成红色的基本物象,也是主要情节的标志物。
接下来本文将就电影《红高粱》的色彩魅力做出浅显的探讨。
看完《红高粱》这整部电影会觉得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平凡真实的,他们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日本却践踏了这样一个安静的高粱地。
但是张艺谋并没有因此而大写战争,而是用平静来代替激烈,无论是时时唱起的陕北的民歌,作战时响起的唢呐声,还是豆官对着红彤彤的天空唱起的那首童谣都是内心激动的体现。
正如电影名称一样,作品中有很多的“红”,这部影片将绚烂的红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其一大标志。
《红高粱》一开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大块的红色和黄色所构成的画面,十八里坡的贫瘠荒凉、黄土飞扬,客观描述了生存环境的艰难,但也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我奶奶”身着红袄、红裤、红鞋,头顶红盖头,象征着强盛的生命力和人类原始的激情。
众所周知,在中华名族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人认为红色能够给人带来喜庆欢乐的精神感受,到后来,红色也逐渐含有积极、向
上、正确、正义的寓意。
在开头的这红色,正是体现一种积极,一种向上,充满激情。
“颠轿”和“野合”是最富有代表性的两场戏。
“颠轿”这场戏足足花了十分钟时间来演绎他们生命的狂欢。
“我爷爷”和粗壮汉子们个个光着脊梁,矫健的腿左扭右拐,忽进忽退,轿杠忽而左肩,忽而又甩到右肩,直到把花轿颠成浪中的一叶扁舟,风中飞舞的一只蝴蝶;再加上凹凸起伏的黄土地上,扬起的滚滚的尘土,和着他们粗犷、豪迈的歌声,浑然一体,尽情展示着他们生命勃发和无拘无束;他们在肆意“戏弄”新娘的同时也通过“颠”和“唱”来自娱自乐,尽情狂欢,为我们上演了一幕“狂欢节”的激情与盛况。
“野合”这场戏也是极富代表性的一幕,“我爷爷”用健壮的腿“噼噼啪啪”把红高粱踩倒一大片,煞是有情有意。
而红高粱服服贴贴地倒在,铺成了一个圆形的“祭坛”,“我奶奶”热泪盈眶仰天躺在上面,摆成一个醒目的“大”字,“我爷爷”虔诚跪地,向她朝圣、跪拜与求乞。
空中的阳光喷射出生命之火,把红高粱装扮得如金似玉,通体透亮,与“我奶奶”洁白纯净的身子浑然一体,熠熠生辉。
红高粱在风中狂舞不已,唢呐声高亢激昂,“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绿海红云里尽享生命的欢悦。
“性”哪怕在今天很多人的观念中依然是“上不得台面”的事,甚至算作一件“丑事”。
但是影片中描述的,这是一个神圣的性爱仪式场面,传达着原始与健全、野性与灵性、圣洁与蓬勃的生命强力与生命意识。
“我爹”童稚的声音在高粱地里回荡,碰得高粱棵子索索打抖。
在剪破的月影下,“我爷爷”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陈尸荒野,一片狼藉,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
人月深处,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的血海。
奶奶安详地倒在血泊中,高粱齐声哀鸣,慷慨、悲凉。
太阳出来了,太阳被暗红色的血抹成深红,红色的太阳燃得正旺,世界都是红色。
这是电影《红高粱》的结尾。
使观众久久驻立,沉浸在极度的美的感觉中,无法回神。
张艺谋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大胆地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
这部既有观赏性,又有思想性的“美”的影片的成功,与其对色彩的把握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对红色情有独钟的张艺谋导演甚至让高粱酒也变成了火红颜色,并且在整部电影火红颜色的氛围之中,观众们也没有感觉此种打破日常生活规律的摆设
有任何矫揉造作之感,他们自然而然就认为高粱酒原本就是红颜色。
张艺谋用精心设计的一场红色盛宴强烈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给观众们以视觉冲击。
另外,电影《红高粱》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狂野、自由奔放、放荡不羁、火热激情还有欢乐喜悦都巧妙地融合到这火红颜色里面,在大红颜色为主要色调的衬托下,给广大观众娓娓道来一个爱恨情仇相互交织的凄美爱情故事。
正如前面所提的在电影结束部分,女主人公“九儿”以及众多弟兄们全部死了以后,“我爷爷”与“我爹”静静地站在那里,很久很久,他们相互默默地凝望着。
二人在血红颜色的太阳光下面长时间地凝望着,以至天空中日全食现象出现的时候,天空暂时暗淡了下来,接着还是出现了一种暗红颜色。
张艺谋导演运用此种超乎人们想象的非常唯美之手法,去无限放大这二人的人物角色形象,当然更是对这二位英雄人物行为的高度称颂和赞扬。
张艺谋用红色的绚丽愉悦来抓住观众的眼睛。
画面很美,色彩怡人,这是《红高粱》给人的第一印象,正如商业街美丽的装潢首先引起人的注意一样。
同时,张艺谋更深一层地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影片的美学的意义由浅显的一面上升到更深层次,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产生了极好的美感效果。
那种铺天盖地的淡淡的红色既愉悦了视觉器官本身,又象征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志(红色是血的颜色)。
一种敢爱敢恨、敢作敢为、酣畅淋漓、尽情挥洒的人生态度,两者交融在一起,使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