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标准版)

合集下载

环境噪声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环境噪声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区域内所有产生环境噪声的单位和个人。

三、管理职责1. 环保部门负责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3. 单位和个人应自觉遵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承担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责任。

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 控制噪声源(1)工业噪声:企业应采用低噪声设备、工艺和原材料,对噪声源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噪声排放。

(2)建筑施工噪声: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排放。

(3)交通运输噪声: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强车辆管理,推广使用低噪声车辆,严格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减少噪声排放。

2. 环境噪声监测(1)环保部门应定期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掌握噪声污染状况。

(2)单位和个人应配合环保部门开展环境噪声监测工作。

3.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1)企业应配备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2)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

4.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1)环保部门应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单位和个人应自觉遵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活环境。

五、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与处罚1. 环保部门应加强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2. 对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3. 对举报环境噪声污染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环保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噪音管理制度

噪音管理制度

噪音管理制度一、绪论噪音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任何非自然声音,它会对人类健康、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本公司制定了噪音管理制度,以规范和管理工作中的噪音问题,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制定相关的噪音管理政策和程序,明确员工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噪音管理工作,减少噪音对员工的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在公司内、公司外进行工作的员工,以及与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承包商和访客。

四、噪音的影响噪音对人体有多种不良影响,包括但不限于:1. 损害听力: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损害员工的听力,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2. 影响健康:噪音会引起头痛、失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3. 工作效率下降:噪音会干扰员工的专注和集中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4. 社交关系受损:噪音会影响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导致社交关系受损。

五、噪音管理目标本公司的噪音管理目标是:1. 在源头控制噪音,减少噪音的产生。

2. 采取工程控制和技术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3. 通过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员工接触噪音。

4. 定期对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保证环境噪音处于正常范围。

5. 提高员工的噪音意识,加强员工对噪音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六、噪音管理措施1. 源头控制:本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改进设备、技术和工艺,减少噪音的产生。

2. 工程控制和技术措施:通过隔离、吸声、减振等手段,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影响。

3. 个人防护措施:为需要长期接触噪音的员工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员工的听力。

4. 噪音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噪音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噪音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噪音相关的知识和操作培训,提高员工的噪音管理意识和能力。

七、责任和义务1. 公司领导层有责任对噪音管理工作进行组织和领导,制定噪音管理政策和目标,保障噪音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范文(3篇)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范文(3篇)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加强噪声的控制管理,减少噪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使用范围本程序使用公司内在生产、办公、生活和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3、职责3.1安全环保部负责全处范围噪声治理工作的监督。

3.2各部室、生产车间负责本部室、车间范围内的噪声控制管理。

4、管理规定____公司存在的注意噪声源:a)各种机电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如煤气风机、振动筛、各类泵等。

b)车辆、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c)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

d)其它4.2噪声的控制措施4.2.1机电设备噪声的控制措施a)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机电设备的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b)按照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维护要求,定期做好加注润滑油,更换易损件,紧固各个零部件等工作。

c)加强各种机电设备的巡检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修理产生异常噪音的设备,缩短异常噪音的排放时间。

d)尽可能将噪声源与工作人员相隔离,减少噪声对接受者的影响。

4.2.2车辆机械设备噪声的控制措施a)严格遵守车辆、机械设备操作规范,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b)定期对车辆、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其技术性能良好,使其排放的噪声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c)检查车辆、机械设备的状态时、注重对其噪声的监测,对超过噪声排放标准的车辆、机械设备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d)加强车辆、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修理产生异常的车辆、机械设备,缩短异常噪音的排放时间。

e)进入公司区域内的车辆及外部车辆禁止鸣喇叭。

4.2.3工程施工中噪声的控制措施a)工程主管部门应要求施工单位作业时,符合国家规定的GB125-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b)施工单位在管理处区域内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和合理的作业时间安排,尽量减少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c)对超过噪声标准的作业,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前告知相关部门。

4.2.4对其它类噪音的控制措施a)在使用音响设备时,应注意音量的大小,并且禁止在办公室区域内大声喧哗。

室外噪音管理制度范本及标准

室外噪音管理制度范本及标准

一、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安宁的居住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住宅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室外环境噪音的管理。

三、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依法管理,科学治理;3. 公民参与,共建和谐。

四、室外噪音标准1. 特殊住宅区:昼间45分贝,夜间35分贝;2. 居民、文教区:昼间50分贝,夜间40分贝;3. 一类混合区: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4. 二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5. 工业集中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6.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

五、管理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文明行为;2. 严格审批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符合噪音标准;3. 加强巡查,对噪音污染行为进行查处,对超标排放噪音的,依法予以处罚;4. 对噪音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关闭;5. 对违反噪音管理规定的个人,依法予以处罚;6. 建立噪音污染举报制度,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六、职责分工1.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噪音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2. 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噪音管理;3. 公安机关负责噪音扰民案件的查处;4. 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建筑工地噪音污染防治;5.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噪音管理工作。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 本制度由本地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通过实施本制度,切实加强室外噪音管理,降低噪音污染,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板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板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板1. 引言为了维护企业内部工作环境的安静与舒适,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办公效率和生产质量,制定本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本企业办公场所和生产车间。

2. 背景噪声是指超过人类正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声音强度、频率和时间的声响。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听力受损、心情不佳、注意力分散等。

为了减少噪声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工作效率和舒适度,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3. 管理标准3.1 噪声源识别职能部门负责噪声源的识别和记录,确保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源。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各个工作区域进行噪声测量,记录并评估其噪声水平。

对于噪声超标的区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确保噪声达到规定的标准。

3.2 噪声控制措施管理标准要求所有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制造或制造噪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噪声控制措施:•使用低噪声设备和机器。

•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而不产生异常噪音。

•在需要的地方设置隔音材料或隔音设备。

•在员工工作区域设置必要的声学屏障。

•合理利用声学减振措施,减少震动和共振产生的噪声。

3.3 噪声警示标识在噪声超过安全标准的工作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噪声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

标识应包含如下内容:•噪声警示标识的形状、颜色和图标应符合规定,易于辨识。

•标识上应明确标示噪声级别和提醒员工佩戴耳塞或其他防护装置。

•标识应固定牢固,清晰可见,不易损坏。

3.4 噪声控制培训为了提高员工的噪声意识和噪声管理能力,职能部门应定期组织噪声控制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噪声超标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

•噪声控制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员工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4. 考核标准噪声控制管理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噪声测量职能部门负责定期进行噪声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噪声测量的频率和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以确保全面掌握噪声环境的治理情况。

噪音管理制度范文

噪音管理制度范文

噪音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各类设备及作业活动所产生的噪音,保障员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相关设备及作业活动。

第三条噪音管理的基本原则:噪音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追求综合治理。

第四条噪音管理的基本要求:依法合规,科学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第五条本单位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噪音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噪音管理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明确噪音管理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噪音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六条鼓励本单位员工积极深入参与和支持噪音管理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预防能力。

第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有关领导部门。

第二章噪音管理的基本内容第八条各类设备的噪音控制1.对设备的噪音水平进行评估和监控,并针对高噪音设备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在正常运转状态下噪音水平达标。

第九条作业活动的噪音控制1.对作业活动产生的噪音进行评估和监控,并采取适当控制措施,降低噪音水平。

2.采用噪音控制技术、设备和工艺,降低作业活动产生的噪音。

第十条噪音暴露监测1.定期对工作环境内的噪音水平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

2.对不同工作区域和岗位的噪音暴露进行评估,保证员工的噪音暴露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一条噪音管理培训1.对本单位的员工进行噪音管理与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噪音管理意识和技能。

2.定期组织噪音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噪音管理意识。

第十二条噪音管理责任1.相关部门应当落实噪音管理的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2.对噪音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三章噪音管理的监督检查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噪音管理档案,并按规定备案存档。

第十四条噪音管理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设备和作业活动产生的噪音监测记录;2.噪音控制、防护设施的管理情况;3.员工的噪音防护培训记录;4.噪音管理工作效果评估报告。

办公区域噪音控制管理制度(精选)

办公区域噪音控制管理制度(精选)

办公区域噪音控制管理制度1.引言随着现代办公环境的发展,噪音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噪音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本制度旨在明确噪音控制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

2.制度目标本制度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办公区域噪音水平: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办公室内部和外部的噪音影响。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保障员工健康:减少噪音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确保员工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高效工作。

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休息区▶其他相关工作场所4.噪音源分析4.1办公设备噪音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空调、电脑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噪音水平的高低与设备的品牌、型号、维护情况有关。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新高噪音设备是降低噪音的有效手段。

4.2人员活动噪音人员的交谈、走动、接打电话等活动会产生噪音。

这类噪音往往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来减少其影响。

例如,鼓励员工在特定区域进行交谈、使用耳机接打电话等。

4.3外部噪音外部环境( 如施工声、交通噪音等)也是办公区域噪音的重要来源。

针对外部噪音,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如双层窗户、隔音墙等)进行控制。

5.噪音控制措施5.1办公室布局与设计▶合理布局:在办公区域内,尽量将噪音源(如复印机、打印机等)放置在远离员工工作区的位置。

▶区域划分:设置安静区、讨论区和社交区,以便员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作环境。

▶绿色植物:适当放置绿色植物,可以起到吸音的作用,减轻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5.2噪音隔离材料的使用▶隔音材料:在办公室装修时,使用隔音材料( 如隔音墙、地毯、吸音板等)来降低噪音传播。

▶窗户隔音:对于外部噪音,可以采用双层玻璃窗或专业隔音窗,以减少噪音渗透。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精选)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精选)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1.1目的和依据1.1.1为规范单位内噪声排放和噪声控制管理,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环境的良好状态,特制定本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1.1.2本制度的依据包括《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

1.2适用范围1.2.1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涉及噪声排放和噪声产生的部门和岗位。

1.2.2各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制定具体的噪声控制管理实施细则,并不断优化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二、噪声环境评估与监测2.1噪声源辨识2.1.1对单位内可能产生噪声的设备和工艺进行全面调查,明确噪声源。

2.1.2对于新引进的设备和工艺,要在引进前进行噪声环境评估,确保其噪声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

2.2噪声监测2.2.1建立噪声监测点,对单位内的主要噪声源进行定期监测。

2.2.2制定噪声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频率、监测时段等,以全面了解噪声环境状况。

三、噪声控制与治理3.1噪声控制设施3.1.1针对噪声源,建立相应的噪声控制设施,包括隔声、吸声、降噪等措施。

3.1.2对于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噪声源,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确保噪声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3.2工艺优化3.2.1通过工艺优化和设备更新,降低噪声源产生的噪声水平。

3.2.2在新项目规划中,要考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低噪声产生的设备和工艺。

四、个人防护措施4.1个人防护装备4.1.1针对噪声工作环境,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耳塞、耳罩等。

4.1.2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4.2作业控制4.2.1对于需要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要采取轮班制度,减少单个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作时间。

4.2.2鼓励对噪声环境中的作业过程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改造,减少人员直接参与的噪声源。

五、员工健康监测5.1职业健康档案5.1.1建立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档案,记录每位从业人员的噪声接触情况。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1]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1]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1. 引言为保障公司员工的工作环境安静舒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噪声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影响,特制定本《噪声控制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以规范和管理噪声控制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员工。

2. 管理标准2.1 噪声控制责任公司每个部门的主管应负有保证部门内噪声控制的责任,并且配备专职噪声控制人员,负责噪声控制工作的执行和监督。

2.2 噪声防护措施在公司内部办公场所、工厂车间、机房等工作区域,应采取必要的噪声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安装并保持良好的隔音设施,如隔音门、隔音窗、隔音墙等;•使用噪声控制设备,如噪声吸收器、噪声抑制器等;•布置合理的工作区域布局,将产生噪声的设备隔离或远离员工工作区;•定期检查和维护噪声控制设备,确保其有效运行。

2.3 噪声源管理针对公司内存在的常见噪声源,部门主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具体管理措施如下:•优先考虑选择低噪声、高效能的设备;•建立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维护;•使用减振垫、减振器等降低设备震动和噪声传递;•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并修复噪声异常问题;•采购符合噪声控制标准的耳机、耳塞等防护用品供员工使用。

2.4 噪声控制培训公司应定期组织噪声控制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正确有效地采取噪声控制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噪声的危害和影响;•噪声防护知识和技巧;•噪声控制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耳塞、耳机等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3. 考核标准3.1 噪声控制评估公司将定期进行噪声控制评估,以确定噪声控制工作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各部门的噪声控制工作情况;•噪声控制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员工对噪声控制措施的反馈意见;•公司内部噪声水平的监测结果。

3.2 噪声控制检查公司将定期进行噪声控制工作的检查,以确保各部门和员工遵守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版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基本原则第一条为了维护环境安静、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减少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各部门、岗位以及访客。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噪声控制工作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教育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噪声控制工作要强调全员参与,倡导员工自觉遵守噪声控制制度,提高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五条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噪声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噪声源的控制和管理。

第六条本单位噪声控制管理工作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具体职责由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制定。

第七条噪声控制工作应和其他相关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相互配合、长期有效的全面管理体系。

第二章噪声控制指标第八条本单位在室内使用的各种设备、机器、设施等噪声源,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限制值。

第九条各部门或岗位使用的噪声源需在购买前进行噪声测量,并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限制值。

第十条噪声控制衡量指标包括允许曝露限值、各类噪声源的噪声限制值、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等。

第十一条噪声控制指标的具体要求和测量方法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

第十二条各部门和岗位应根据噪声控制指标对自身的噪声源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噪声水平符合标准。

第三章噪声控制措施第十三条噪声控制措施主要分为源头控制、传播路径控制和人身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源头控制是噪声控制的首要措施,包括选择低噪声设备、加装吸声装置、减少设备运行时间等。

第十五条传播路径控制主要通过隔音、隔振等措施减少噪声传播,如安装隔音门窗、隔音板等。

第十六条人身防护措施主要是为从事噪声作业的员工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第十七条噪声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由各部门或岗位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并加强员工培训。

第四章噪声控制管理第十八条各部门或岗位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噪声控制台账,记录噪声源信息、噪声监测数据、噪声控制措施等。

防噪管理制度

防噪管理制度

防噪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维护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安静和有序,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

三、管理责任1. 公司领导层应重视防噪管理,制定明确的防噪政策,并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管理。

2. 各部门负责人应按照公司的防噪政策和制度要求,切实加强对本部门防噪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3. 每个员工都有防噪的责任,应自觉遵守公司相关规定,积极参与防噪工作。

四、防噪标准1. 办公室内部噪音限制不超过60分贝。

2. 生产车间内部噪音限制不超过85分贝。

3. 其他区域噪音限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五、防噪管理措施1. 采取技术措施,通过声音隔离、降噪设备等手段,减少产生噪音的设备和环境。

2. 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机械设备的运转时间,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生产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加强设备维护,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减少设备运转时的噪音。

4. 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噪音对个人的影响。

六、防噪管理流程1. 监测阶段:定期对生产车间、办公室等场所进行噪音监测,确保噪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评价阶段:根据监测结果,对噪音进行评价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改进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制定改善方案,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逐步减少和消除噪音污染。

4. 监控阶段: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防噪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七、防噪教育培训1. 公司应定期开展员工防噪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防噪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护意识。

2. 制定防噪管理规定手册,对防噪政策、流程、技术措施等进行详细介绍,便于员工了解和遵守。

八、处罚制度对于违反防噪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视情况给予纪律处分甚至解除劳动合同。

九、监督检查1. 公司设立防噪管理专职人员负责防噪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噪声管理制度范本

噪声管理制度范本

噪声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噪声,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其相关单位的噪声管理工作。

噪声管理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噪声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第三条噪声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和《噪声污染防治法》,并配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噪声管理相关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噪声是指能够对听觉器官产生不适或损害的声音,包括环境噪声和生产噪声。

第二章噪声管理组织第五条本单位设立噪声管理组织,统一管理本单位的噪声管理工作。

噪声管理组织由噪声管理负责人、噪声管理专职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第六条噪声管理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负责本单位的噪声管理工作,直接向领导负责。

第七条噪声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噪声管理组织成员进行噪声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噪声管理能力。

第八条噪声管理组织成员应配合噪声管理负责人的工作,认真落实噪声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

第九条相关部门的代表应积极参与噪声管理组织的工作,配合噪声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十条噪声管理组织应建立健全噪声管理档案,包括噪声监测记录、处理结果、技术资料等。

第三章噪声监测与评估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定期对噪声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上报噪声管理组织。

第十二条噪声监测应在噪声较大的时段进行,全面监测本单位的环境噪声和生产噪声。

第十三条监测结果应详细记录,包括监测地点、时间、频率谱、噪声分贝等信息,保留监测数据、监测报告和数据分析结果。

第十四条噪声管理组织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评估,确定噪声防治措施的实施方案。

第十五条对于存在噪声超标的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第16条噪声管理组织应对超标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噪声超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四章噪声防治措施第17条对于环境噪声,本单位应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隔音等手段减少噪声的传播。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一、制度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噪声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通过科学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实现噪声污染的最小化,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可能产生噪声的生产、办公和服务活动,所有员工及相关承包商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三、术语和定义3.1噪声:指在环境中引起不适或有害的声音,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度量。

3.2噪声源: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械、工艺等。

3.3辐射性噪声:在声源周围扩散的噪声。

3.4工作日时段:指公司规定的正常工作日内的工作时间段。

四、噪声控制标准4.1公司将噪声控制纳入环境管理体系,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噪声排放标准,制定企业内具体的噪声控制标准。

4.2不同工作区域、岗位和设备将制定相应的噪声限制,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暴露不超过法定标准。

4.3对于特殊噪声源,应按照专业标准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五、噪声控制措施5.1设计阶段:在新设备、新建筑和新工艺的设计中,应考虑噪声控制的因素,选择低噪声设备和材料,合理布局工作区域。

5.2工程控制:通过声屏障、隔声墙、吸音材料等工程手段,减小噪声的传播和辐射。

5.3设备维护:定期对噪声源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平稳、无异响。

5.4个人防护:对于需要在高噪声环境工作的员工,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相关培训。

5.5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噪声监测,确保噪声水平符合法定要求。

5.6噪声源控制:通过技术手段、工艺优化等措施,降低噪声源的产生。

5.7员工培训:对所有员工进行噪声危害和防护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噪声防护意识。

六、噪声风险评估6.1对所有可能受到噪声影响的岗位、工作区域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员工的噪声暴露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6.2风险评估结果要纳入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体系,及时修订和更新噪声控制方案。

噪声管理制度 噪声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噪声管理制度 噪声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噪声管理制度噪声管理制度范文三篇为了加强噪声的控制管理,减少噪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需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

WTT今天为你整理了噪声管理制度范文。

噪声管理制度范文篇一1、厂区噪声控制标准:工业广场白天65分贝、夜晚55分贝。

2、《煤矿安全规程》(SM/WL 005-20__)第741条“作业场所噪声不应超过85分贝。

大于85分贝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分贝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

”3、生产技术科负责对高噪声设备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4、对目前能够治理、控制的噪音,由生产技术科并进行监督落实。

5、对目前没法达到控制要求的高噪声场所,生产技术科负责联系建造隔音室,减少噪声对员工健康的影响。

6、依照《煤矿安全规程》(SM/WL 005-20__)第743条规定,企管科负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高噪声生产区、高噪声设备的测定,保持测定记录,并建立“高噪声岗位人员登记表”。

7、企管科负责按照“高噪声岗位人员登记表” 每年为高噪声岗位人员配发一副防噪声耳塞。

8、对高噪声设备,在生产工艺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分开布置,降低噪声影响。

9、各单位负责所属设备的维护、保养,对润滑部位定期注油,保持良好的润滑;防护罩、筛板等震动部位要保持紧固;消声器要保持完好有效。

10、厂区内禁止车辆鸣笛。

11、建筑施工的噪声控制执行《对相关方管理办法》,由土建管理员监督执行。

一、建立健全职业危害管理机构,配备或聘请有资质的部门开展噪声检测工作二、煤矿作业场所噪声每天至少监测1次。

三、煤矿作业场所的监测地点主要包括:井工矿的风动凿岩机、风镐、局部通风机、煤电钻、乳化液机、采煤机、带式输送机、运输车等地点。

在每个检测地点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四、露天矿应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检修,避免机械部件松动,并采取对驾驶室进行密闭隔音处理等措施,控制露天煤矿噪声。

五、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声指标超过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直到符合标准才可使用。

车间噪音管理制度降噪

车间噪音管理制度降噪

一、前言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车间噪音已成为影响员工身心健康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车间环境安全,特制定本车间噪音管理制度及降噪措施。

二、管理制度1. 车间噪音分类(1)设备噪音:由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

(2)工艺噪音:由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噪音。

(3)操作噪音:由操作人员操作产生的噪音。

2. 车间噪音标准(1)设备噪音:根据国家标准,车间内设备噪音不得超过85分贝。

(2)工艺噪音:根据国家标准,车间内工艺噪音不得超过85分贝。

(3)操作噪音:根据国家标准,车间内操作噪音不得超过85分贝。

3. 管理职责(1)车间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制度。

(2)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噪音的监测、整改。

(3)工艺管理员负责工艺噪音的监测、整改。

(4)操作人员负责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操作噪音。

4. 监测与整改(1)车间内设立噪音监测点,定期进行噪音监测。

(2)对超过噪音标准的设备、工艺、操作进行整改。

(3)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噪音达标。

三、降噪措施1. 设备噪音降噪(1)选用低噪音设备,降低设备噪音。

(2)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隔音、减震处理。

(3)合理布局设备,减少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2. 工艺噪音降噪(1)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工艺噪音。

(2)对产生噪音的工艺环节进行隔离、隔音处理。

(3)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减少人工操作噪音。

3. 操作噪音降噪(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减少操作噪音。

(2)合理布局操作区域,减少操作人员之间的干扰。

(3)配备个人降噪设备,如耳塞、耳罩等。

四、总结本车间噪音管理制度及降噪措施旨在降低车间噪音,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提高生产效率。

各部门应认真执行本制度,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

噪声管理制度范本

噪声管理制度范本

噪声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了维护社区环境,保障居民生活品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社区内噪声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家庭娱乐噪声、硬件设施噪声、公共场所噪声、街面服务业噪声等。

第三条管理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分工负责,协同治理;(三)宣传教育,提高意识。

第四条管理职责(一)社区管理部门负责噪声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二)居民应当遵守社区噪声管理制度,自觉减少噪声污染;(三)相关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采取措施,减轻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五条家庭娱乐噪声管理(一)家庭娱乐活动应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在夜间及休息时间影响他人;(二)家庭娱乐噪声应在室内进行,避免影响室外环境;(三)高音响活动如家庭舞会、卡拉OK等应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避免对相邻居民造成影响。

第六条硬件设施噪声管理(一)小区内的水泵、变配电设施与居民楼应分离设置,并符合规范要求;(二)小区内的水泵、变配电、电梯等设施应定期检修、保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降低噪声;(三)对产生噪声的设施应采取隔音、减震等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第七条公共场所噪声管理(一)禁止在公共场所设置高音喇叭;(二)禁止商贩在公共场所进行叫卖;(三)禁止居民和其他人员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四)居民在楼道内应保持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注意脚步音响,防止产生噪声。

第八条街面服务业噪声管理(一)街面服务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二)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应在室内进行,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三)经营活动中使用的音响设备应采取隔音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第九条处罚措施(一)违反本制度的,由社区管理部门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二)违反本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条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社区管理部门所有。

噪音安全管理制度(3篇)

噪音安全管理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等职业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噪声作业的岗位及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库等。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噪音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噪音防护措施,定期开展噪音监测和员工健康检查,确保噪音作业环境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噪音监测与评价第四条公司应定期对噪声作业场所进行噪声监测,监测频率不少于每年一次,特殊情况可增加监测次数。

第五条噪声监测应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进行,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级;(二)噪声作业人员的暴露时间;(三)噪声作业场所的声环境。

第六条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若发现噪声超标,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三、噪音防护措施第七条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噪声对员工的危害:(一)技术措施:1. 采用低噪声设备,如选用低噪声风机、电机等;2. 改进工艺流程,减少噪声源;3. 采用吸声、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4. 对高噪声设备进行隔音、降噪改造。

(二)组织措施:1. 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2. 定期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噪声防护意识;3. 设置噪声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防护。

(三)个体防护措施:1. 为噪声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2. 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有效使用。

四、健康监护与职业病防治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员工健康监护制度,对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听力、血压、心电图等检查。

第九条对患有职业性噪声聋等职业病的员工,公司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救治、补偿,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其工作环境。

第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对噪声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噪音管理制度模板

噪音管理制度模板

噪音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噪音对工作和休息的影响,特制定本噪音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区域、生产区域以及居民生活区。

三、噪音标准1. 办公区域:白天(7:00-22:00)噪音不超过60分贝,夜间(22:00-7:00)不超过50分贝。

2. 生产区域:根据具体生产设备和工艺要求,设定相应的噪音限制标准。

3. 居民生活区:遵循国家相关环保法规,确保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四、管理措施1. 噪音源控制:- 选用低噪音设备,定期维护以减少设备噪音。

- 生产过程中采取隔音、吸音等措施,降低噪音传播。

2. 工作时间安排:- 避免在规定的休息时间内进行高噪音作业。

- 高噪音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3. 噪音监测:- 定期使用噪音监测仪器对各区域进行噪音水平检测。

- 记录监测结果,并与标准进行比对,确保噪音水平达标。

4. 员工培训:- 对员工进行噪音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 教育员工在操作高噪音设备时遵守操作规程。

5. 防护措施:-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 在噪音较大的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噪音危害。

五、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噪音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警告,并要求立即改正。

2. 屡次违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行政部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相关部门审议,并由公司管理层批准后实施。

七、记录与存档1. 所有噪音监测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存档,以备查验。

2. 违规处理记录也应详细记录,并作为员工绩效评估的参考。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确保其符合特定环境和管理需求。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

噪声掌控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的工作环境安静舒适,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噪声干扰对工作质量的影响,特订立本《噪声掌控管理制度》。

2.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定企业内部噪声掌控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适用于全部职能部门、车间和办公场合。

3. 噪声管理标准3.1. 噪声分级管理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将噪声分为以下三个级别:—Ⅰ级噪声:对人员身体健康或工作效率无可忍受的影响;—Ⅱ级噪声:对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有肯定的影响;—Ⅲ级噪声:对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基本没有影响。

3.2. 噪声掌控措施•对于Ⅰ级噪声区域,应采取必需的技术和工程措施来除去或降低噪声,如使用隔音料子、安装隔音门窗等;•对于Ⅱ级噪声区域,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降低噪声,如使用耳塞、安装隔音板等;•对于Ⅲ级噪声区域,噪声掌控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3.3. 噪声管控责任•职能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噪声管理负责,包含日常噪声管控、隐患排查和改善措施的订立;•车间负责对本车间的噪声管理负责,包含设备维护、噪声测试和记录;•员工也要乐观参加噪声管控,遵守相关制度和规范。

3.4. 噪声测量与评估•定期对各噪声区域进行测量和评估,确保噪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测量应由专业机构进行,记录应认真并保管一年以上;•对于超出Ⅱ级噪声的区域,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减少噪声对员工的影响。

4. 考核标准4.1. 噪声指标要求•各工作区域的噪声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Ⅰ级噪声区域应保持噪声指标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对于Ⅱ级噪声区域,噪声指标应掌控在允许范围的上限以下;•Ⅲ级噪声区域噪声指标应在国家规定允许范围内。

4.2. 考核方法•每个月针对各区域进行噪声抽样测量,百分之十的抽样率;•随机抽取噪声区域进行噪声测量,由专业机构进行;•对每个抽样区域,进行合格或不合格评定,抽样不合格区域实现连续三次或累计五次,进行整改通知。

4.3. 处理措施•对于不合格的噪声区域,需及时整改,并订立改善措施;•负责噪声区域的管理者需要跟进整改情况,并报告上司;•累计不合格次数超出五次的噪声区域,需上报公司管理层,由公司负责人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标准版)
噪声控制管理制度(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目的
加强噪声的控制管理,减少噪声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使用范围
本程序使用公司内在生产、办公、生活和其他活动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3、职责
3.1安全环保部负责全处范围噪声治理工作的监督。

3.2各部室、生产车间负责本部室、车间范围内的噪声控制管理。

4、管理规定
4.1公司存在的注意噪声源:
a)各种机电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如煤气风机、振动筛、各类泵等。

b)车辆、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

c)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

d)其它
4.2噪声的控制措施
4.2.1机电设备噪声的控制措施
a)在操作中严格遵守机电设备的操作规程,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b)按照机电设备的检查与维护要求,定期做好加注润滑油,更换易损件,紧固各个零部件等工作。

c)加强各种机电设备的巡检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修理产生异常噪音的设备,缩短异常噪音的排放时间。

d)尽可能将噪声源与工作人员相隔离,减少噪声对接受者的影响。

4.2.2车辆机械设备噪声的控制措施
a)严格遵守车辆、机械设备操作规范,防止因误操作而产生异常噪音。

b)定期对车辆、机械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其技术性能良好,使其排放的噪声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c)检查车辆、机械设备的状态时、注重对其噪声的监测,对超过噪声排放标准的车辆、机械设备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d)加强车辆、机械设备的检查工作,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修理
产生异常的车辆、机械设备,缩短异常噪音的排放时间。

e)进入公司区域内的车辆及外部车辆禁止鸣喇叭。

4.2.3工程施工中噪声的控制措施
a)工程主管部门应要求施工单位作业时,符合国家规定的
GB125-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b)施工单位在管理处区域内作业时,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和合理的作业时间安排,尽量减少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c)对超过噪声标准的作业,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前告知相关部门。

4.2.4对其它类噪音的控制措施
a)在使用音响设备时,应注意音量的大小,并且禁止在办公室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办公室区域内尽量减少各种办公设备的工作时间,用完后就及时关闭。

c)加强门窗的密封性,做到随时关闭门窗,将工作人员与噪声源隔离开。

4.2.5在各种生产活动中,应注意改进工艺流程及工作程序,减少各种设备因长时间运转所产生的噪声。

4.2.6及时更换超过使用年限的设备。

在购置新的设备时,应进行评价,其噪声排放标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及车辆,以减少噪声的排放。

4.3接受者的防护
4.3.1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处于噪声环境下的人员适当配备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

4.3.2安排工作时,尽可能允许处于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以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