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完整版)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
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
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
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
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
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
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
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
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
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
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
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
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
这个说法是牵强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
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
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
”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
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
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
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
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
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
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1】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有根本区别。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西方国家采取多党制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决定的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制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形成后出现的,是适应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国时期的多种政党组织模式相互作用、一路走来的结果。
2、本质不同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
我国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他们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多党合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间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各政党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是长期的;另一方面,多党合作反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具体的差异性。
西方国家的多党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它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名义上是多党,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一党制。
多党制是资产阶级西方国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3、政党间的关系不同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
我国的民主党派有与共产党合作的悠久历史。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进行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党派在议政和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
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是名副其实的参政党。
西方国家的多党之间,是在朝党和在野党、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关系,是政敌关系,不存在互助的合作关系。
4、功能和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一、背景介绍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党制度存在着差异。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党制度模式,它们在组织形式、权力分配、选举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二、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采用的是单一执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员群众基础,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多个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权力,形成多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西方国家的多党制度为政治竞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增加了政治多样性。
三、权力分配在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决策中具有主导地位,党的领导干部在政府和国家机关中占据重要职位。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领导机关对国家政权实施集中统一的领导。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之间通过选举竞争来分配权力,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形成相对平衡的关系。
政党间的权力分配更加分散,防止了权力过度集中。
四、选举方式中国政党制度中,选举主要是指党内选举,即中国共产党内部通过党员大会、党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选举。
党内选举是中国共产党内部选拔和确定党的领导干部的重要方式。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选举是指公众选举,即公民通过普选方式选举国家领导人和议会代表。
公众选举是西方多党制度的核心机制,保证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五、政党发展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其他政党被称为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参政党参与国家政治活动。
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党派的参与,实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制。
而在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政权,政党之间形成竞争关系,政党的发展和政治竞争相互影响。
六、总结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在组织形式、权力分配、选举方式和政党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和党员群众基础实现对国家的领导。
而西方多党制度中,多个政党在选举中争夺权力,形成多党轮流执政的局面。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引言概述: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政党制度与西方多党制度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些区别,并在总结中对这些区别进行综合评价。
正文内容:1. 选举方式1.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中国政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主要采用间接选举,即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产生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党内选举则通过党的组织层级进行,由党员代表进行投票选举产生。
1.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西方多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主要采用直接选举,即通过全民公开选举产生政府的领导人和议会成员。
选民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自己支持的政党或候选人。
2. 政党数量和地位2.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数量和地位中国政党制度中只允许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他政党只能以非执政党的形式存在。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体系中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2.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数量和地位西方多党制度中允许多个政党存在并参与竞选,政党之间在政治体系中地位相对平等。
3. 政党组织结构3.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组织结构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组织结构相对集中,党的组织层级明确,党员必须服从党的决策和指示。
3.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组织结构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组织结构相对分散,党内民主原则较为重视,党员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参与度。
4. 政党意识形态4.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意识形态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意识形态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
4.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意识形态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意识形态多样化,各个政党可以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
5. 政党合作与竞争5.1 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合作与竞争中国政党制度中的政党合作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合作关系上,形成了统一战线。
政党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少。
5.2 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合作与竞争西方多党制度中的政党合作与竞争并存,政党之间进行竞选和协商,形成了多党制度的核心特点。
中西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试论中西政治制度的异同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是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
如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主义制、资本主义制等。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各种政治体制在迥然不同的思想文化环境中不断发展,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本文从比较的角度,主要分析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异同。
一、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中国政治制度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而基本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上奠定的,主要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探索,已经使中国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以来的贫穷落后面貌,成为举世公认正在迅速崛起、日益繁荣富强的国家。
这一基本事实证明,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符合我国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符合我国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团结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经受住了国内外各种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任何一种新生的社会事物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成熟和完善的。
由于我国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起点落后,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不足,以及其他主客观原因,我们在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失误和挫折。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
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讲课提纲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政党制度也成为了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形成了相互差异,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
(弄清楚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含义。
)共同点:争取和影响群众;集中阶级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不同点(本课题的着重点)一、关于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的不同在我们现代学者看来,近代政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那么实际上了,近代政党的出现也和社会化大生产、公民的政治权利意识加强分不开,同时也是社会对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模式和新的政治参与机制的需求。
但是中西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是不一样的。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取得革命成功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和议会民主后。
新兴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化了的旧贵族、封建保守势力等集团为了分享和垄断国家权力,维护集团利益而逐步创设的规范各个集团关系以及各个集团与国家政权体系之间的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的前提是资本主义国家。
其模式是先有国家和宪法,后有政党和政党制度。
(举例)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则是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中,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政党,并领导中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形成的雏形,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候确定下来。
(举例)二、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不同西方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自于宪法和竞争选举。
中国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是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论证、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追求)三、经济基础、政党性质以及党际关系的不同西方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其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前提下为谋取本集团的利益而展开的竞争,以及轮流执政、联合执政甚至是独揽政权的状态。
(相互攻击,竞争)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我国形成了共产党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为参政党的领导与合作的模式。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
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
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
“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
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
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
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
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
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
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
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
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
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浅谈从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看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党制度,应根据该国的国情做出合理的选择。
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
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差异性,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选择具有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优越性,能够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通过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等。
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多党制或两党制。
两党制国家也有多党长期合法存在、各政党法律地位平等、多党平行竞争,从这点看,两党制与多党制同类。
因此笔者将多党制、两党制作为同一类型的政党制度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对比,分析中西政党制度的一些主要差异。
(一)竞争与非竞争的差异。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通常情况下,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结成党派联盟,争取议会多数席位,组成联合内阁,从而取得执政地位。
两党制是指一些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都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党居超强地位,通过往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取胜的方式,结果总是两党在若干年内相互轮流执政。
两党之外,也有其他众多政党合法存在,但都是些小党,其力量和作用长期无法与两大政党抗衡,议会、政府总是被两大党轮流控制。
意大利政治学家萨尔托里把政党制度分为“竞争性”和“无竞争性”两人类,·党制列入无竞争性,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
当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
当代中西政治制度比较马开全①政治制度是社会政治领域各项制度的总称。
政治制度是种复杂的现象,影响它的因素很多,比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民族思想、国家性质、传统文化等。
从学习以及书本上产生了一下启发。
思想文化基础之比较。
以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权力分立制衡、代议制、普选制和法制等为主要特征的西方当代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是根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的理论,在西方近代霍布斯、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的理论中形成和完善,并在当代西方的政治思潮中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民主思想。
大概包括这四个方面,即将人归属于动物、作为目的的和手段的民主、法制、为法律所包容或保证的道德;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特点的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是根源于中国儒家学说的鼻祖孔子和孟子的理论,并在历代儒家弟子的理论中得到继承和发展,这种思潮也集中体现在有关理论家在讨论人性与国家和法律的关系、民主与集权的关系、法制与人制的关系、政治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中,概括起来也有四点即将人完全社会化、集权主义及其民主、人制、将政治道德化。
政治体制之比较。
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是美国政治体制最主要的特征。
立法权属于国会,但总统有权否定国会的立法,国会又有权以两院三分之二议员的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拥有行政权,但其行政权又受到来自国会和法院的制约;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法官为终身职位。
在英国,则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互相妥协的产物。
国王——不可或缺的虚位君王,是民族团结的象征,英联邦的元首,对保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起到一定作用,在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矛盾、分歧时起到协调作用。
内阁及其首相才是根据宪法惯例形成的真正实权派,掌握着行政及立法等大权。
而中国则实行议行合一民主共和制。
与美国等国家相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就是说,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所有者。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它们在组织形式、运作机制、参与方式和权力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组织形式:中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执政党,其他政党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式存在。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系中拥有领导地位,其他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一定作用。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的数量较多,各个政党在政治竞争中具有平等地位。
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党独大的现象,政党之间通过选举等方式争夺政权,并在政府中形成多党合作或联合执政。
二、运作机制: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即在党内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民主集中的制度。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组织、会议、选举等形式进行党内民主,实行党员大会制和代表大会制,确保党内决策的民主性和集中性。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独立自主,有自己的党纲、纲领和政策主张。
政党通过选举、党员投票等形式进行内部决策,党员有权参与党的事务,政党内部决策力度相对较轻。
三、参与方式: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中,除了中国共产党外,其他政党以参政党的身份存在。
这些参政党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决策和治理。
参政党在政治协商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等政治机构中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对国家政策和法律进行监督。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通过选举的方式争取政权,参与国家决策和治理。
政党通过竞选活动、政治宣传等方式争取选民支持,最终通过选举获得政府职位。
四、权力分配: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拥有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行使国家权力,制定国家政策和法律,领导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各个政党通过选举的方式获得政府职位,共同参与国家治理。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引言概述: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
中国政党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中的主导地位,而西方多党制度则是指多个政党竞争并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比较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一、政党数量和地位1.1 中国政党制度: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执政党,其他政党只能作为民主党派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国家通常有多个政党竞争,政党之间在政治上地位平等,通过选举来竞争执政权。
二、权力分配和制衡2.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中拥有绝对的权力,其他政党只能在其领导下发挥作用,权力分配不够平衡。
2.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通过选举和制衡机制,实现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制衡,各政党之间相互监督,确保政治决策的合理性。
三、政治参与和民主程度3.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注重集中统一领导,政治参与主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来实现,民主程度相对较低。
3.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重视民主原则,政治参与广泛,民众可以通过选举和政治活动来参与政治决策,民主程度相对较高。
四、政治稳定和发展方向4.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强调政治稳定和长期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确保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
4.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强调政治竞争和多元发展,政党轮流执政,确保政治多样性和发展方向的多元化。
五、政治效率和治理能力5.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注重效率和治理能力,中国共产党通过集中统一领导,能够有效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长期目标。
5.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强调政治竞争和监督机制,政府决策需要经过多方协商和审查,政治效率相对较低,但能够确保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民意代表性。
结论: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在政治体制、权力分配、民主程度、政治稳定和治理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一、背景介绍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西方多党制度是以竞争性政党为基础的民主制度。
本文将从党派组织、政治竞争、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等方面详细比较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区别。
二、党派组织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其他政党以非领导地位存在,共产党在政治决策中具有主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内民主进行领导层的选举和决策,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
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政党独立自主,各政党有自己的党纲和政策主张。
政党之间在选举中通过竞争争取政权,并在政治决策中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三、政治竞争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下的政治竞争主要是党内竞争,不同政党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少。
政府和党的领导层通过内部选举和职务晋升来实现政治权力的交替。
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各政党通过选举和政治竞争争取政权。
政党之间的竞争激烈,选民通过选举来选择自己支持的政党和候选人。
四、政策制定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下,政策制定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和党的领导层通过党内民主和政治协商来达成共识。
政策制定过程相对集中,党的领导层在决策中具有较大的决定权。
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政策制定过程相对分散,各政党通过竞争和协商来制定政策。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多个政党的意见和利益。
五、决策过程1. 中国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下,决策过程相对高效,政府和党的领导层通过党内民主和集体领导来决策。
政策的执行和监督由党的组织和机构负责。
2. 西方多党制度:西方多党制度中,决策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政府需要考虑多个政党的意见和利益,通过协商和合作来达成共识。
政策的执行和监督由政府和议会等机构负责。
六、总结中国政党制度和西方多党制度在党派组织、政治竞争、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从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从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比较:一、首先是两种制度的性质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
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
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声称是“主权在民”的民主国家,不论采取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它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
二、其次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
西方国家的议员通常来源于三种途径---选举,任命和特殊身份者可获得议员资格。
虽然包含有民主,平等的选举理念,其实选出的议员多数是有产者,或者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和辩护士。
从表面上看,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民主,是一种金钱和权力的交易。
选举中,受到资产阶级政党的控制和操作,受到资产、教育和文化的限制,受到民族歧视的影响,哗众取宠,贿选横行,特别是高额的竞选费用,一般选民很难当选,是少数人的民主和天堂,劳动人民是被排斥在外的。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则都是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出来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
三、此外政党制度不同。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它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我国革命和实践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才能得以正确、有效的发挥。
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
在西方国家,实行的是两党制或多党制,议员的选举,议会以及政府的组成、活动都受政党操纵。
中美政党制度比较
中美政党制度比较概述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中美两个大国的政党制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的政党制度为比较对象,探讨其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中美政党制度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政党则是执政协助的参政党,共同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和监督。
这种政党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美利坚合众国政党制度美利坚合众国政党制度是建立在美国宪法基础上的两党制。
美国的两大主要政党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它们在竞选中争取选民的支持,通过选举来竞争权力。
这种政党制度体现了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
中美政党制度的异同点党派数量和组织形式在政党数量方面,美国的政党较多,但民主党和共和党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政党,占据主导地位。
而中国则采取了多党合作的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政党则是执政协助的参政党。
在组织形式上,中美两国的政党都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但组织形式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的政党更强调集中统一的领导,而美国的政党则更注重自治和内部竞争。
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中美两国的政党在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而美国的民主党强调社会公正、人权和社会福利,而共和党则更注重自由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
政党影响力和组织机构在政党影响力和组织机构方面,美国的政党更为强大和独立。
美国的政党通过选举和政府机构来行使权力,对政策制定和决策有更大的影响力。
而在中国,政党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参政议政、决策咨询等方面。
中美政党制度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政党制度对两国的政治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治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制度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现了中国政局的相对稳定。
中国在政治上强调集中统一的领导,有效避免了政治分裂和权力竞争导致的社会动荡。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
周淑真:从中西比较看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来源:网络各位网友,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政党掌握政权或者是参与国家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国家事务及其体制的运行中处于中心的地位。
国家政权通过政党来行使,是绝大多数国家普遍的政治现象。
政党与政党之间、政党与国家政权之间、政党与社会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结构,构成不同模式的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
而国家民族差异和各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决定了政党制度的多样性,中西方政党制度在历史发展、制度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把中国政党制度置于世界的背景之中,以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中西方政党制度,通过两种政党制度之间的对话,从新的视角认识中国政党制度,凸显其特色和优势,这对于我们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政党制度的不同模式的分析;二是政党制度的形成方式的分析;三是政党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完善。
第一个问题,政党制度的不同模式。
世界各国政党现象错综复杂,政党制度千差万别,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同另一个国家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类政党制度,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制度模式和运作方式。
首先我们看看英美两党制的不同模式。
我们知道在当代世界比较成功的两党制就是英国的两党制和美国的两党制,但是,这两个国家的两党制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同样一种政党制度有多种模式。
英美两国都是两党制,然而,在英国为议会制的两党制,而在美国则是总统制的两党制。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议会制国家,两党的轮替是由议会下院选举所得的席位决定的。
上院也就是贵族院的议员是由贵族世袭或者国王任命的,与选举关系不大。
而势均力敌的保守党与工党,谁在议会下院的选举中得到第一个多数的席位,或者是绝对多数即半数以上的议席就组成一党的内阁,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就是内阁的首相,内阁成员全都是下院的议员。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 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 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 党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执政党。
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 ----英国
总统制的两党制 ----美国
实行两党制的国家,除对立的两大政党之 外,还存在着一些较小的党派,如美国除 民主、共和党外,还有共产党、社会党、 社会劳工党、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驴象之争 英国,除保守党和工党两大政党外, 还存在自由民主党等若干别的政党, 甚至还存在威尔士民族党、苏格兰民 族党等地方性的政党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提出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积极鼓 吹革命思想,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意 义上的政党 。
1905年8月
1911年10月
辛亥革命的枪声在中国中部的武昌响起, 革命党人发布告示“永久建立共和政体”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结束 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
1913年11月
民国初年的多党制昙花一现、乱象丛生, 与政党的自身缺陷有直接关系。它们缺乏 具有远见的政纲,民众的苦难和迫切要求 解决的问题远没有纳入他们的议事日程。 正因如此,一般民众对于“一党一会之胜 败”毫不关心。当袁世凯取消国会、遣散 议员时,一般民众都成了冷眼旁观的“闲 人”。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党竞争议 会内阁的失败就不可避免了。
1912年元旦
1912年2月 1912年8月
大总统 改由袁 世凯担 任
孙中山,提出实行政党政治的主 张。按照西方的民主制度和立法、 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实行责任内阁制,允许结社组党。
第一届国会选举,国民党赢得国会392 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
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
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
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
“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
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
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
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
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
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
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
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
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
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中外现代政治制度对比
中外现代政治制度对比中外现代政治制度对比(一)、共同点1、在议员或代表产生方式上,都有各自认可的条件、按一定法律程序经选举产生,并按一定选民比例加基本数分配议员或代表的名额,而且都是届期制。
2、在议员或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上,都有提案权、讨论表决权、咨询权、言论免责权、人身自由保护权,承担向选民或人民负责的义务。
3、在内部组织结构上,都有一个负责召集和主持会议的指导机构,有一个大会负责组织和领导会务服务工作的秘书长,有协助审议的各种委员会和工作机构。
(二)、不同点1、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履行职责的方式不一样。
2、在内部组织结构上,资本主义议会设置议长和议会党团,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设置常设机关,这是各自独存的。
3、在权力结构方面,资本主义议会只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而社会主义人民代表机关不仅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而且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全权机关。
4、在组织活动原则上,资本主义议会制是“分权制衡”,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制是“议行合一”(或民主集中制)。
三、中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比较(2学时)(一)、共同点1、都行使国家的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以及重大事务决定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其实际功能效应都受内外因素的影响。
(二)、不同点1、职权范围不同2、发展方向不同四、讨论与思考(4学时)1、不同国家的代议制度不可简单摹仿;代议制度功能效应的发挥取决于诸多因素。
2、借鉴西方议会政治的有益成果,完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讲选举制度比较本讲主要介绍了选举制度的一般理论,中西方在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等方面的异同点,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中国选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教学时数:8学时。
讲授6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重点:选举制度及其相关范畴,普遍选举权原则和平等选举权原则,选举的民主程序,教学难点:西方选举技术的构成及特点,中国选举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主要内容:一、选举制度概述(1学时)1、选举制度及其相关范畴2、中外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二、选举的基本原则(2学时)1、普遍选举权原则2、平等选举权原则3、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无记名投票原则)5、等额差额选举原则三、选举的民主程序(3学时)1、选举组织与选区划分2、选举方式与选举类型3、选民资格与候选人资格4、选举过程与选举监督5、讨论与思考:从总统大选看美国的选举制度四、借鉴西方选举技术,完善中国选举制度(2学时)1、西方选举技术的构成及特点2、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3、中国选举机制的缺陷与完善第四讲政党制度比较本讲介绍了与政党制度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分析了中西政党制度结构模式的异同点,比较了中西政党制度的功能效应。
比较中西政治制度
比较中西政治制度引言中西政治制度是指中东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制度,它们代表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政治体制。
在全球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中,中西制度常常是值得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政治体系、权力分配、民主参与和治理效率等方面对中西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政治体系中西政治制度在政治体系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东地区常见的政治体系是君主制和专制制度,其中统治者的权威来自于血缘关系或者宗教地位。
这种制度常常以国家治理的稳定和统一为首要目标,而较少关注个人自由和人权保护。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是民主制度和共和制度,强调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西方的政治体系强调民主决策和参与,公民对政治事务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权力分配中西政治制度对权力分配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中东地区的政治制度通常强调集中化的权力结构,统治者对国家事务和政治决策有着广泛的控制权。
这种权力集中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和改革。
然而,权力过度集中也容易导致腐败、滥用权力和不公正等问题。
而在西方国家,权力分配通常更为分散。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三权分立的原则,即行政、立法和司法各有独立的职责和权限,相互制约和平衡。
这种权力分散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但也容易导致政治决策的繁琐和效率的降低。
民主参与民主参与在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东地区的政治制度普遍缺乏公民参与的渠道和机制,政策决策往往由少数统治者和高层官员决定。
公民参与的空间较小,政治决策更多地由专家和官方决定。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更加重视公民的参与和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西方政治制度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通过选举、公民投票、参与政党组织等方式,使公民的声音得到充分表达和尊重。
这种民主参与可以有效地增加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提高政府的民意代表性。
治理效率治理效率是比较中西政治制度时常常争论的一个问题。
中东地区的政治制度通常集中的权力结构和少数统治者决策,决策效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研究 2006161 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郭 丹 〔摘要〕 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进行了区分,为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
本文分别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领导党;执政党;多党合作制;西方政党制度 〔中图分类号〕D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6)06-0063-04一、政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的转型政党是当代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它对一个国家政治过程起着决定作用。
政党政治指政党影响国家政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的政治类型。
可以说,民主政治的时代就是政党政治的时代。
政党政治是当今世界上相当普遍的政治现象,没有政党的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寥若晨星。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或在具体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政或参政的方式和程序,包括政党内部的组织结构。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历史所形成的。
具体来说,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的程度、政府体制、选举制度、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
党的“十六大”以后,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等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种政党政治实践模式,西方政党制度包含了民主政治的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
而区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是探讨如何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进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前提。
从理论上分析,执政党是产生于西方政党政治的一个概念,意为“统治的党,或组织和控制政府的党”。
世界范围内的执政党获取执政地位的途径有所不同,大部分是通过选举获得执政地位的,也有通过政变、暴力革命等方式获得执政地位的。
领导党则是我国特有的政治概念,指中国共产党有权领导我国全部国家机构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政党和国家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党的领导地位的理论依据,印证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共中央对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的认识,经过了如下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全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前夕,并没有使用执政党这一概念,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将成为一个带领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领导党”。
①“八大”对中国①参见毛泽东有关文章《论联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
〔作者简介〕郭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教授,四川成都 610071。
共产党的定位为“党本身的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党已经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三大问题:“执政党应该是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算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从而开启了人们在理论上对政党角色转型的思考。
“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问题。
从“十四大”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理论认识上逐渐深入,陆续提出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变问题。
“十六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做了一个新的历史定位,即“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1〕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和执政党地位进行了区分,为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
二、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分析“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分为政党基本制度和政党具体制度。
政党基本制度是政党本质规定的总和,指各政党的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政党具体制度指政党基本制度在不同民族国家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中静态的结构形式称为政党体制,动态的运作方式称为政党运行机制。
”〔2〕以下将从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党的合法性来源、政党的内部组织结构四个方面对中西政党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1.政党与代议机构代议制是民主政治的标志。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一般是“议会”或“国会”,我国的代议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
在任何政党制度下,代议机构都是政党活动的主要舞台。
政党与代议机构的关系主要包括:政党在代议机构中的地位和确立方式,以及政党如何在代议机构中活动。
在西方国家,政党是在资产阶级专政和议会民主制度建立后,不同的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各自利益而创建的,是适应议会政治和选举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
不论是议会制国家还是总统制国家,议会都具有独立的地位,拥有立法、财政、弹劾等权力。
政党一旦进入议会,就拥有了影响政治生活的权力。
各政党能否进入议会以及在议会中的地位,完全由选举决定。
选举结果分晓后,政党会在议会中设立议会党团。
议会党团由议会中同一政党或政党联盟的议员组成,是政党在议会中的最高权力机构。
控制议会的多数党可以对国家大政方针起决定性作用,利用议会为本党谋利益。
政党主要通过议会党团把本党或联盟党的议员联合起来,贯彻本党意志,维护本党利益。
一般来说,与总统制国家相比较,议会制国家的议会党团对本党议员的约束力更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政党,并领导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形成,在革命胜利建立政权时确立起来的。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也是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作为领导党,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党组织,对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进行领导。
作为执政党,,采取广泛推荐和民主协商相结合的方式提名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并通过选举确定人大代表。
这种建立在协商基础上的选举制度,是与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
与西方议会政治最大的差别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不以党派组织开展活动,不是各党派竞争的场所。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人大没有西方式的议会党团,其党员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地区代表团中参加人大的各项活动。
2.政党与政府在当代西方国家,执政党是组阁的政党,其执政地位是竞选的结果。
在议会制国家,通过议会大选获得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是执政党或执政党联盟。
以一个政党为执政党的国家,其政府班子由该政党的领袖人物组成;以几个政党为执政党联盟的国家,其政府班子由参加联盟的各政党的领袖人物联合组成。
执政党与政府不仅人事上一致,二者的职能也相同。
在英国,人们习惯将执政党直接称之为政府。
在总统制国家,在总统大选中当选的总统所属的政党为掌握行政权的执政党。
在美国,白宫的占据者可以任命3000多人到高级执行部门工作。
执政党直接以政府的名义行使政府的权力,履行政府的职能。
需要强调的是,执政党所直接行使的是政府的行政权,而不是政党的权力。
对于执政党而言,其普通政党的职能已经退至次要地位,主要由其党务机关来履行。
在我国,作为领导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务院的工作。
党对政府的领导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领导,如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审查或直接拟定重要人事任免等;二是通过中介机构间接干预,如以建议形式就党内对国家发展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交国务院贯彻落实;三是通过领导干部在政府起作用,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职务一般都由①见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党的领导骨干担任,党通过这一干部优势实现其领导。
〔3〕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机构二者之间实际上是大体相互等同的。
我国执政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全方位掌握和行使全部政府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军事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4〕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有相当一部分成员参加各级人民政府并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
在政府工作中,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对执政党的执政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的权力是政党权力而非政府权力;而作为执政党所掌握和行使的权力是政府权力。
(二)党际关系的比较在西方政党制度下,各政党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
各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和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利益的竞争。
这种竞争关系首先表现在选举上,各政党围绕各种政治选举展开激烈竞争。
选举结果一旦揭晓,政党间便形成了新的政治关系。
在两党制国家,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成为执政党或反对党,没有入围国家机构的政党就是普通的政党。
执政党与反对党形成特定的关系,它们都不再是国家机器之外的普通政党,而是国家机器的两个特定组成部分。
执政党是正在执政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应对并击败反对党的挑战;反对党是潜在的政府,其政治目标是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执政党的职责是行使立法权或行政权,反对党的职责就是监督执政党。
执政党要组织议会通过它的法案,使议会将政府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反对党则要把议会变成论坛,通过这个论坛向公众揭露执政党的错误政策,并鼓动公众反对政府的错误。
在多党制国家,政党之间会基于相似的利益要求而结成执政党联盟,出现政党间的合作现象。
但这种合作是权宜性的,因为,一旦政党间的利益出现分化或冲突,政党间的合作关系就会破裂。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在政局动荡、社会失序的特殊环境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它们有相同的斗争目标和相近的革命追求,最终在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中,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在政权之外,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在政权之内,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执政与参政的关系。
我国的选举制度不是决定哪个政党成为执政党,而是决定各个政党担任国家公职的人选。
执政党对参政党坦诚相见,与之协商执政。
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的政治目标不是要取代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而是以不同方式协助共产党的执政活动。
在政权内外,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相互监督关系。
民主监督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实现互相监督。
(三)政党执政的合法性途径选举政治对于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把国家完全世俗化,将国家事务由少数等级特权者的垄断变为广大民众的参与,实现了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在西方国家,一个普通政党要成为执政党,必须通过唯一的途径,即赢得选举。
执政党通过赢得竞选而获得选民的授权,这是执政党与选民关系的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