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淀:《道德经》里那些颠覆“常识”的名句
《道德经》中隐藏的惊天秘密!
《道德经》中隐藏的惊天秘密!老子是我国2500年前的一位大圣人,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一本奇书,被后人称为道德经这本书之所以被称为奇书,一是2500年来人们不断地在研究它,更为神奇的是,我听一位老者说,2012年后我们将会读到一本更为神奇的道德经。
我曾经向这位老者请教,2012年后会是怎么个神奇法?老者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露。
在我的再三恳求下,老者给我说了几句,令我当时是五雷轰顶,那叫一个震惊呀!这是三年前的事了,因为当时老者在向我透露时一再交代我时机不到,不可让外人知道。
所以三年来这个秘密一直压在我的心底,很少向外人透露。
今将老者三年前告诉我的一部分话,告知天下。
说白了我对老者的话只是震惊,还真不完全理解。
记得三年前老者对我说,“小伙子,你读过老子的道德经吗?”我说读过。
他就问我“你知道老子是怎么说的道生万物呢?”我就不加思索的说“这还用问吗?道德经里不是写的很明白吗?天下人都知道的呀。
”于是我不屑一顾的对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说完我还想等着老者夸我几句呢,没想到老者连连摇头,说:“小伙子,不可尽信书呀,五年以后,你再看看这句话,就知道老子当年是怎么说的了。
”我看老者很认真的态度,想必这个老者不会是在和我开玩笑,于是就再三恳请老者,说“这还有错吗?如果有什么不对,不要等到五年以后了,还望老人家指教。
”接下来老者说的话差点没把我气晕。
老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附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当时我听了这个话,就差一个骂老头是疯子了,可是我张张嘴,一时又不知怎么去和老者理论。
三年了,这句话一直压在我的心头,时不时会在我的耳边响起,有时又觉得老者的话可能也是有点道理的,有时再一想老头说的还是疯话。
几天以后,我去见老者,本想和他理论的,我已经准备了一大堆说辞,为了维护我的传统观点,我是胸有成竹的。
可是见了老者以后,他什么也没问就说:“你这次来就不要和我理论了。
最新-高中语文老子《道德经》中的三个精髓素材精品
最新-高中语文老子《道德经》中的三个精髓素材精品老子《道德经》中的三个精髓自老子《道德经》问世以来,人们对其研究探讨从未间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是其思想精髓,应作为重点来研究,进行深刻思考。
一、“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从“道”的概念出发,间接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阐述的。
“道”是虚空之间的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难以言说的,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就是这样一种似无而有,似有实无的东西。
“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
天的处事方法就是天道。
当证明了天道自然,天道就成为表示自然规律的概念,老子认为天道是人们行为应该效法的原则。
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老子发现天道和人道的不同,要求人们应该效法天道。
当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发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就是纷纭变化的事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并且是一种永恒现象,所以叫做“常”。
认识了常,就能包容一切,处事公平,天下就会归从,也就能长久。
人们效法天道,做到虚受一切包容万物,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呈现“天人合一”的状态。
老子认为,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人们就必须要按“道”的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重视一个道德问题。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论德中说: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心身健康的人,寸步都离不开德。
失德就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健康丧失的祸首。
德性的圆周、充实、淳厚,是人类心身健康的根本保证,是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
上德之人,行德而不自恃,为民服务的理念已深入心中,他们认为为民服务的事情是自己当作当为的,从不求取回报;而下德之人,哪怕只做了一点点好事,也大肆宣扬,生怕别人不知,贪图虚名,求取回报,是无德的表现。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老子《道德经》50句,道尽人生智慧,令人惊叹
老子《道德经》50句,道尽人生智慧,令人惊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下面我们来一起赏析《道德经》中的50句经典名言。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第八章【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
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
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
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0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0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高考作文素材:《道德经》整理
《道德经》素材整理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理解:万物的道理可以感悟,但不能用一般的语言讲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本质,但物质本身不能用文字阐述。
适用观点:适度的表达比喋喋不休更重要。
山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理解:天下都知道美所以为美,于是厌恶就呈现出来了;都知道善所以为善,于是不善就呈现出来了。
有无相互转化,难易相互对立,长短相互成形状,高下相互倾向,音声相互协调,前后相互跟随,这是自然永恒的状态。
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法来处理事情,实行不用言语常阐述的教导。
万物运作却不宣告已经开始,生养却不占有,有利于一切的作为却不倚仗它,功业成就了却不居功。
万物只有不居功,所以功迹才不被泯没。
适用观点:对立与统一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利益与道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理解:不推崇贤才,使人民不为“贤才”争斗;不贵重难以得到的珍物,使人民不为珍物而进行盗窃;不让引发人欲望的欲望物显现出来,使人民的思维不混乱。
因此,圣人的治国方法是:空虚百姓心里所想要的念头,使百姓的肚子得到充实,削弱百姓过分追求的意志,强壮百姓的筋骨。
常常使人民没有妄知妄欲,使那些有智谋的人不敢有所作为。
这就是无为之道,所以没有治理不了的国家。
适用观点:为而不争防患未然心态与状态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理解:本体心性不断运作而且自然使它又不会停止。
适用观点: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而不拒,去而不留平常心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理解: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大全
高考写作素材一.高考作文成语,诗句积累志向人生价值作文成语自强不息志存高远乘风破浪任重道远矢志不渝登高远望追求极致,登高远望志在四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锲而不舍百炼成钢学无止境志向人生价值作文诗句衰莫大于心死, 愁莫大于无志----庄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林则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意思-----苏轼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荀子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蒲松龄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道德人性人际作文道德人性人际(立意中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推己及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将心比心与人为善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自私厚德载物德行一致道德人性(成语积累)德厚流光厚德载物怀瑾握瑜德行善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任重道远宽以待人积善成德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反躬自省赤子之心不矜不伐道德人性(名句素材积累)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论语》)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老子《道德经》中的100句经典名言名句,句句都是真理
老子《道德经》中的100句经典名言名句,句句都是真理标题:老子《道德经》中的100句经典名言名句,句句都是真理!《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经.第八章》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德经.第四十一章》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德经.第六十四章》解释: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经.第三十三章》解释: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
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
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经.第五章》解释:“刍”读作(chú)。
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德经.第六十三章》解释: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德经.第八十一章》解释: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会花言巧语,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洼则盈作文素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洼则盈作文素材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洼则盈"这句古老的道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谦虚谨慎、不自满、虚心学习,我们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就像一个洼地能够不断被雨水填满一样。
那么,这句古语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有什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细细道来。
首先,我们要明白"洼则盈"所要告诉我们的重要道理,就是要谦逊谨慎、虚心好学。
如果我们自满骄傲、目空一切,那就像一个高高凸起的山峰,雨水根本无法在上面积蓄,反而会迅速流走。
可是如果我们保持谦逊的心态,就好像是一个洼地,能够充分吸收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雨露,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学习新知识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需要保持一颗谦逊好学的心。
比如在课堂上,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而不是自以为是、固步自封,那样即使老师讲得再好,我们也学不到多少东西。
又如做作业,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勇于求教,而不是逞一时之勇、自己硬着头皮钻牛角尖;还要勤于动手实践,用"洼"的态度虚心吸收各种新体验和见解。
只有这样才能用好学的态度不断积累,直到注满智慧的洼地。
我家门前就有一个小池塘,平时干涸了,可一场大雨过后,水便源源而来,把它装满了。
所以从日常可以看出"洼则盈"的真理。
除此之外,"洼则盈"的精神对我们做人也有许多重要启示。
比如,我们应该虚怀若谷、谦逊有礼,而不是目空一切、唯我独尊。
虚心谦逊的人就像一个洼地,能够博采众长、包容别人,因而备受好评。
相反,骄傲自大的人就像一个突出的山峰,只会遭人嫌弃。
再比如,我们要勤于反思,时刻保持谦逊学习的状态,而不是狂妄自满,那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洼地,永远有进步的希望。
再例如,在和朋友相处时,要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而不是固步自封、狷劲不化;在家中,也要虚心听取父母长辈的教诲,努力进步自己。
作文素材:教你摆脱那些俗套的名言名句
教你摆脱那些俗套的名言名句【点评】这句话是张载最有名的一句话。
作为宋明理学中“气学”一派的开山鼻祖,张横渠先生是古代文人争相效仿的榜样之一,这句话也是绝对有分量的一句佳句。
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热爱国家和民族,还可【点评】很多学生以为文天祥这辈子就说过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阅卷老师从千万【点评】和文天祥一样,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他留在高中生脑海中的固有标签。
而且顾亭林比文天祥更可悲的是,这句话压根儿就不是他说的。
是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根据上面这句佳文改装成了这八字箴言。
【点评】泰戈尔一直给人一种神秘优雅,文艺小众的感觉,这样的人设加上这句话本身的意境,很契合一【点评】塞缪尔·厄尔曼是一位知名美国作家,有一篇知名散文《青春》。
这句话非常有力量,而且格式【点评】海明威是阅卷老师们普遍比较青睐的作家,他的名字以及出自他笔下的文字一般都会比较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这句话的主题也比较明确,就是给予和热爱。
3、标签: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人生感悟;人生态度【点评】沈复是清朝一位不得志的文学家。
他手下作品《浮生六记》写的非常精彩,甚至得到了当代很多【点评】魏源在高中考生的作文中并不是一个出场率很高的人物,毕竟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历史课本才学的。
【点评】这句关于时间的名言很经典,可以帮助你的作文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拉长延伸的幅度。
4、标签:孤独;忧愁;怀念;绝望;思念【点评】秦观是北宋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这首小词是他的名作,意境和情感非常饱满完整,运用的手【点评】这首词拥有着毋庸赘述的名气,但奇妙之处在于,虽然脍炙人口,很多时候却会被考生遗忘,想来是因为李清照的风格使然。
但小编还是要把这首词推荐给你们,在描写忧愁和思念的立意时,引用其中,【点评】王国维先生是中国语文教师的全民爱豆之一,冲这个身份,背几句他的名句应该也吃不了亏。
5、标签:自律;修身;坚忍不拔;意志;苦难;坚强【点评】梵高这句话的意义在于,他本身的经历和这句话形成强烈的反差,作为议论文的论据,下面能够【点评】这句话适合做一个文章的结尾,“豹尾”一甩,文章戛然而止,毋庸赘述一句,一个字儿,帅!6、释然,成熟,兼容,成长【点评】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一直都被低估,很多著名的成语都出自庄子之口。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淀: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2题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淀: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2题一、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积累(沉淀)(一)积累(沉淀)主题的名言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胡适)3.一夜之寒结不成厚冰。
(欧洲谚语)4.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刘勰)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6.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袁守定)7.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8.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9. 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后汉书》)10.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
(贾兰坡)1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子)12.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13.学习之事,必须潜心研究,日积月累然后有所成就。
(林语堂)14.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巴菲特)15.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绩的人,总是十分留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当像过眼烟云。
(邓拓)16.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
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汪曾祺)(二)积累(沉淀)主题的典例1.袁枚积累语言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积累语言。
一次,梅树下的一个村夫很高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袁枚默默地记下,后来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
还有一次,一位僧人给袁枚送行时惋惜地说:“可惜园里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袁枚默默记下,后来吟诵出“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名句。
2.苏步青的“零布头”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比喻为零布头,并加以利用。
他在参加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
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
”3.欧阳修的“三上”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一生所做的文章,大都在“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也就是利用坐车、卧床小憩和上厕所的碎片化时间,去写一点文章,不断积累,最终著作等身,终成一代大儒。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名著名句:老子
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名著名句: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经·第八章》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经·第五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道经·第五章》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超世境界的作文素材:道家经典名言50句
超世境界的作文素材:道家经典名言50句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
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道德经》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道德经》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道德经》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3 写作素材:道法自然
太阳能够遵循规律:东出扶桑,西沉禺谷,早上万道金 光,夕时红霞满天,所以在东升西落中,给万物着上了缤纷 的色彩;月亮能够遵循规律:初出如蛾眉,渐长如弓弦,望 时如玉盘,晦时寻不见,所以在由缺到圆中,给仰望她的人 们留下多少遐思向往;四季能够遵循规律:春天和风,夏天 艳阳,秋天硕果,冬天飞雪,所以在春去秋来中,给生命赋 予万千气象。
电影《老子出关》开机 讲述道德经创作过程
2012 年 10 月 16 日,三门峡灵宝市函谷 关风景区内热闹非凡,在法相庄严的老 子铜像前,电影故事片《老子出关》举 行庄严隆重的开机仪式。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三门峡灵宝市的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 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2500 多年前,老子李耳西出函谷关之际,被守关的关令尹喜劝留, 在此述著五千言《道德经》。
电影《老子出关》主要讲述老子在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 会失望之后,西出函谷关之时,总结自己一生对于天地万物、 自然法则的思索和感悟。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媒评文摘】 1.电影《老子出关》体现了老子既重自 然和天道,也重人生与人事的思想,反映了老子通过“推天 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模式来表现出对人生、社会强烈关注以 及对社会现实的自觉反思,艺术的再现了老子在函谷关冥想 后形成的以“自然无为、厚生自爱、知足知止、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功遂身退”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文传统。
——大河网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传说老子经过函谷关时,把守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 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 赶忙迎接。只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就是老子。 这就是成语紫气东来的来历。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 老子推辞不掉,于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 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从《道德经》中汲取的十句经典
从道德经中取十句话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可以言,但不是普通之道;名可以说,但不是普通的名;“无”名是天地混沌之始,“有”名则是万物产生之原本的名字。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所以有和无因相互对立而依存,难和易因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因相互对立而显现,高和下因相互对立而依靠,音与声因相互对立而谐和,前和后因相互对立而追随。
3.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不可烦。
烦则人劳,扰则鱼溃。
不要总折腾,学会无为而治。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
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
所以前三个“法”字可以理解为“遵守,顺从”,而第四个法字理解为“即,是”,“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
7.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善良好像是水,水的善利益万物而不计较,水之善它能够在众人厌恶不去做的事,水去做,所以水之德性就近於道了。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抱阳,万物和阴阳的关系,就好像背一个抱一个,其中“气”包括阴气和阳气,代表万事万物的运行方向,那个“以为和”为世间万物。
9.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最大的罪过莫过于放纵欲望,其中可欲解释为放纵欲望;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按自然法则行事,打破自然平衡,其中不知足解释为打破平衡,失道;最大的过错莫过于执着于事物的对错,好坏等相对性的分别,其中欲得解释为执着,执念;可欲,不知足,欲得三者的发生,归咎于一个贪字,使可欲之念随处发生,不知足之心无所不知,欲得之贪无所不有。
202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积累:64条老子经典语录
2022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积累:64条老子经典语录申论的提升需要不断积累,除了做题之外,各位考生还可以通过积累一些金句为自己的文章写作增加颜色。
我整理了64条老子经典语录,盼望备战2022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多多积累!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其次章》。
【译文】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说明丑陋的东西已经遍布天下;当人们都在为美妙的善行而欢呼的时候,这说明不善已经充斥整个社会。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其次章》。
【译文】由于事物都是相互对立而消失的,所以有和无由相互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相互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相互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相互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相互对立而消失。
这是永久不变的--恒(对立统一体)。
3.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处】《道德经·其次章》。
【译文】圣人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方法,就是他会采纳无为而治的方法,不强行约束别人,放任别人的身心自由,用无言的方式来教化别人,使人自发的向上。
4.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处】《道德经·其次章》。
【译文】生养万物但不据为己有,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
就是由于他不居功,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
5. 为无为,则无不治。
【出处】《道德经·第三章》。
【译文】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不乱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6.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译文】说的太多往往使自己隐人窘境,不如顺其自然,格守中庸之道。
7.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出处】《道德经·第六章》。
【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低则洼800字作文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低则洼80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低则洼800字作文篇1道德是什么,道德是美丽的花朵,是最圣洁的心灵,她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
老师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不知批改过多少作业,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
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有抱负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他们为了自己的工作,付出了全部,他们正如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辛勤的园丁不正是雷锋的传人吗?道德有时是一种感恩。
这个小故事是我亲身经历的,阳春三月,我与几个朋友去踏青,路过河边时与朋友话不投机,被朋友推了一下,差点掉进河里,我生气地在河边写下:“你害我差点掉下去,我讨厌你。
”我们继续前进,由于前一天下了雨,地湿漉漉的,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她将我扶起,并拍打我身上的泥土。
我心生愧疚地在岩石上刻下:“今天你救了我,谢谢你。
”另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写下字呢?我告诉她:河中的字如流水,岩石上的字天长地久,永远铭记!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
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人们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血,有的人还领养了灾区的孤儿;还有的人当志愿者,特别是我们的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整日整夜地工作,顾不上休息。
雷锋是一个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助人为乐的人。
他那伟大的精神永远牢记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成为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永远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雷锋这颗“螺丝钉”只是尽自己的所能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相信,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一秒钟,只要持之以恒地去做有道德的事,终将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但道德并不是一个人的责任,需要每个人都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公民。
道德才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自由飞翔。
虽然我们没有滋润万物的清泉,没有照亮土地的杨光,也没有布满世界的绿荫。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淀:《道德经》里那些颠覆“常识”的名句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淀:《道德经》里那些颠覆“常识”的名句1、常言道:“君子温润如玉”。
老子却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出自第39章)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君子如玉”。
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
但老子却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并不想做一个如玉的君子,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的石头。
原因很简单,玉石很珍贵,但它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得到;石头遍地都是,却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
所以老子说“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最珍贵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不珍贵。
就像水、空气一样,它们是免费的,但远远比玉石黄金珍贵多了。
因此道家的高人,修为越高,就越像一个平凡人,是谓“返朴归真”。
2、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老子却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出自第66章)”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其大,是因为它位置低下,所以能容纳天下溪流来归,故而“大国者下流”。
但我们有句俗话却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往下流,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不求上进的颓废姿态。
那么到底是该“下流”,还是该“上进”?水流低处,再低低不过海底;人行高处,再高高不过山巅。
因为它们最终都需要有根基来承载,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水,空中楼阁。
山巅仅能容一人,而山谷可容万人。
一个人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越高,其容纳能力就越有限。
大地承载万物,圣人承载万民,所以它们都必须要“下流”。
3、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老子却说:“清静以为天下正(出自第45章)”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多跑多跳多运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但在老子看来,最重要的却是保持清静。
他不但认为“静胜躁”,“静为躁君”,更认为“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才足以成为天下的根本。
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每天转动的门轴,连虫子都不愿意在里面安家;每天流动的水,里面连细菌都生长不出来。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之《资治通鉴》名句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之《资治通鉴》名句1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周纪》【译文】所谓的才学,是道德的资本。
所谓的德行,是才学的主帅。
这其实是说,个人的道德素质,要高于个人的才学。
这是因为一个人无才,但是有德的话,只不过平庸,难以成大事而已,如果一个人有才却无德,那对于社会的危险就大了。
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其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技能方面。
2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资治通鉴·汉纪》【译文】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译文】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
4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
--《资治通鉴》【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
5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资治通鉴·周纪》【译文】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6 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资治通鉴·魏纪》【译文】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7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资治通鉴·唐纪》【译文】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8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
--《资治通鉴·魏纪》【译文】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9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资治通鉴·陈纪》【译文】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10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译文】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11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淀:《道德经》里那些颠覆“常识”的名句
1、常言道:“君子温润如玉”。
老子却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出自第39章)
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君子如玉”。
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玉的品质是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佩戴玉石的目地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
但老子却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并不想做一个如玉的君子,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的石头。
原因很简单,玉石很珍贵,但它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得到;石头遍地都是,却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
所以老子说“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最珍贵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不珍贵。
就像水、空气一样,它们是免费的,但远远比玉石黄金珍贵多了。
因此道家的高人,修为越高,就越像一个平凡人,是谓“返朴归真”。
2、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老子却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出自第66章)”
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其大,是因为它位置低下,所以能容纳天下溪流来归,故而“大国者下流”。
但我们有句俗话却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往下流,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不求上进的颓废姿态。
那么到底是该“下流”,还是该“上进”?
水流低处,再低低不过海底;人行高处,再高高不过山巅。
因为它们最终都需要有根基来承载,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水,空中楼阁。
山巅仅能容一人,而山谷可容万人。
一个人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越高,其容纳能力就越有限。
大地承载万物,圣人承载万民,所以它们都必须要“下流”。
3、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老子却说:“清静以为天下正(出自第45章)”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多跑多跳多运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因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但在老子看来,最重要的却是保持清静。
他不但认为“静胜躁”,“静为躁君”,更认为“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才足以成为天下的根本。
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每天转动的门轴,连虫子都不愿意在里面安家;每天流动的水,里面连细菌都生长不出来。
种在马路旁边的小树往往难以存活,因为来往车辆扰动太多。
唯有清静,方能畜民,方能止争,方能养生,方能成为天下的根本。
4、常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
老子却说:“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出自第69章)”
我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勇往直前,舍生忘死,方能取得胜利。
但老子却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不敢轻易前进,而总像是在主动退让,不敢主动去进攻,而总像是在被动防守。
双方相抗而避无可避的时候,那么“哀者胜矣”。
哀者,就像是被逼上了绝路一样,兵法上讲“围三阙一”,正是不想把对方逼上绝路,变成哀兵。
因为勇者,不一定是哀者,但哀者,一定是勇者。
所以与其把人鼓舞得心情亢奋激昂去战斗,远不如让人心情悲愤沉痛上战场。
之所以悲愤沉痛,是因为心中有“慈”,有自己想要守卫保护不被侵害的东西。
“慈,故能勇”,“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5、常言道:“敢为天下先。
”老子却说:“不敢为天下先(出自第67章)”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原意是指不敢站在天下人的前面号令天下,不敢用个人的主观意愿去替代天下人的想法,不敢因为自己一个人的利益而去损害天下人的利益。
不过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敢为天下先”,却是指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出头。
意义虽已发生改变,但这种行为仍然是道家所忌讳的。
对于一件完全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的事情,无所畏惧而挺身犯险,这就是“敢”,就像我们只说你敢不敢跳楼,而不说你敢不敢走路一样。
敢,是要用生命作代价的。
“不敢”,是不赌,是面对未知情况下的小心谨慎,是不轻易以身犯险。
所以“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6、常言道:“人定胜天。
”老子却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出自第32章)”
我们常说“人定胜天”,意思是人力定能战胜上天,改造大自然,让它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发展。
然而老子却说道“独立不改”,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天下任何木器,都来源于没有加工过的木料;任何人,都成长自婴儿。
这本源的木料和婴儿,就是“朴”,它是万器之祖,源始于上天,并不臣服于人的意志。
就像天真淳朴不能人为培养,而只能保护不丢失;自然而然不能人为创造,而只能保证不破坏;不丢失不破坏,这就是无为。
所以面对上天,老子的做法是“无为”,而不是“人定胜天”。
7、常言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老子却说:“天道无亲,恒予善人(出自第79章)”
我们常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意思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但老子却说“天道无亲,恒予善人”,什么是善人,就是善于用对的方法去做事的人。
如果方法错了,怕是再如何的锲而不舍,也终究会遭受失败。
俗话说“先有付出,才有收获”,然而付出也是有讲究的。
大地沉稳厚实,德行宽广,所以能承载万物,向它付出,就会有收获;雨后积水浅薄见底,朝不保夕,就连蚊子都不愿意在里面产卵,因为不可能有收获。
大道深不可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生养天下万物的母亲,所以向它付出必有收获;而如果向浅见薄知之说,朝生暮死之辈,身死骨枯之人付出,皓首穷经也只能是一场空。
8、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老子却说:“不出户,知天下(第47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已经是我们的一个共识了,但老子推崇的却是“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要脱离自己的根本,走出自己赖以生存的门户,而去向外追求那些复杂的经验见识,恪守住天下万物的本源即能知晓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要被外物复杂的声色变化迷惑而去追逐表象,把握住天下万物的内在规律方能明知天道。
而一些经验丰富,经历广博的闯荡江湖之辈,不过是多了一些经验之谈,添了几分口舌之便罢了,算不得真正有智慧。
所以老子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因为他们的初始方向就错了。
9、常言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老子却说:“曲则全(出自第22章)”
宁为玉碎,品质何其高洁!但庄子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伯夷、叔齐辞让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首阳山,尸体都未能埋葬。
鲍焦着意清高非议世事,竟抱着树木而死去。
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吃掉。
介子推被晋文公背弃了,抱着树木焚烧而死。
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抱着桥柱子而淹死。
这以上的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
老子说“曲则全”,只有懂得向“曲”中求,才能保全自身,同时顺利解决问题,而不是张口就“宁为玉碎”,这样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
老子并不推崇不知变通的正面对抗,而是主张避开障碍,另寻途径,也就是“曲”。
这样哪怕看似绕了远路,也比直奔目标要更快达到目的。
10、常言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老子却说:“报怨以德(出自第63章)”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觉得不怎么样,直言道:“以德报怨,那拿什么来回报别人的德呢?用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现在谁还能做到以德报怨呢?不以怨报德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以德报怨,也渐渐被人看作是软弱和犯贱的象征。
但老子说的“报怨以德”,这个“报”却并不是回报的意思。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具备德的行为,本身就不是以求回报为目的的。
所以这个“报”,是“持”的意思,修持。
真正的修持,与对象无关,并不会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改变自己持守的东西。
所以有道的人行事,对于明道的人,和不明道的人,我都同样以符合于道(“善”)的行为去对待他们。
这样才能把道施行于天下,让天下人都得到“道”。
同样,对于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待之;对于不诚信的人,我仍然待之以诚信,
这样才可以让天下人都得到“信”。
“报怨以德”,对于心怀怨恨的人,和心地良善的人,我都同样待之以德,这样才可以让天下人都得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