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全部归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包容两个自旋状况分歧的电子.③.XXX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守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能够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别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统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以下是一份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的笔记,供您参考: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电子排布:根据能量高低,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层上,能层序数即为电子层数。
同一能层中,电子的能量还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能级。
3. 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排布顺序:按照能层序数由低到高、能级符号由低到高的顺序。
(2)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
(3)洪特规则:在等价能级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能级,且自旋方向相同。
4.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原子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质量数。
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区。
周期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根据价电子构型将元素分为s区、p区、d区和ds区等区域。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3.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指导元素的发现、合成和开发,指导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
三、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 离子键: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有关。
2.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原子的半径和价电子数有关。
4.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范德华力主要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极性有关,氢键则与分子之间的特殊结构有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其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类的有A.2种B.3种C.4种D.6种答案:D解析: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8H8O2,结构中需要含有苯环和酯基,所以同分异构体有:,,,,,,综上,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和CH3CH2OCHO互为同系物B.40K和40Ca质量数相同,属于同位素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D.甲烷、乙烷、丁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乙酸乙酯和CH3CH2OCHO均为一元酯,组成上相差一个碳原子,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B.40K和40Ca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B错误;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60属于分子晶体,熔点和硬度都较低,故C错误;D.甲烷、乙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但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A。
3.下列物质属于脂肪烃的是A.B.C.D.答案:A解析:A.是脂环烃,脂环烃属于脂肪烃,A符合题意;B.含有Cl,不属于烃,B不符题意;C.含有O,是烃的衍生物,不属于烃,C不符题意;D.是芳香烃,不属于脂肪烃,D不符题意;答案为A。
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A.CH4B.CH3CH3C.CH3CH2CH3D.CH3CH2OH答案:D解析:A.CH4只有一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故A错误;B.CH3CH3只有一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故B错误;C.CH3CH2CH3只有二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二种信号,故C错误;D.CH3CH2OH有三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故D正确;故答案为D。
5.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B.利用元素分析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答案:B解析:A.乙醇中含有-OH,可与金属钠或金属钾反应生成氢气,可鉴别,选项A正确;B.元素分析法只能测得所含元素种类,而两者所含元素相同,利用元素分析法不能鉴别,选项B错误;C.二甲醚和乙醇中分别含有-O-和-OH,官能团不同,可用红外光谱法鉴别,选项C正确;D.二者含有的H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可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选项D正确;答案选B。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化学选修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包括了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等内容。
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反应速率的定义与表达式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反应物的消失速率或生成物的产生速率来表示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r = -\frac{1}{a}\frac{d[A]}{dt} = \frac{1}{b}\frac{d[B]}{dt} = ... = -\frac{1}{c}\frac{d[C]}{dt}\]\[r\]表示反应速率,\[a\]、\[b\]、\[c\]分别表示反应物的系数,\[d[A]\]、\[d[B]\]、\[d[C]\]分别表示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微分,\[t\]表示时间。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最为明显的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浓度是另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在同一温度下,如果反应物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当浓度为\[1:1\]时,反应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当浓度为\[1:2\]时,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平方成正比;当浓度为\[1:3\]时,反应速率与浓度的三次方成正比。
在本章中,我们还将学习到反应的速率常数、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动力学,为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实际章节内容为准】。
第二篇示例:化学选修三第一章主要是关于溶液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溶液的特性、溶液的浓度和电解质的电导。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不考虑顺反异构)A.C5H10属于环状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C H O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B.分子组成是5102C H O属于醛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C.分子组成是48D.的一溴代物有4种答案:A解析:A.C5H10属于环状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环戊烷、甲基环丁烷、1,1-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基环丙烷、乙基环丙烷,共5种,A项正确;C H O属于羧酸的同分B.羧酸含有-COOH,剩余为丁基,丁基有四种,故分子组成是5102异构体有4种,B项错误;C H O属于醛的同分异构体C.醛基为-CHO,剩余为丙基,丙基有2种,故分子组成是48有2种,C项错误;D.分子中有5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故的一溴代物有5种,D项错误;答案选A。
2.分子式为C5H10O的饱和一元醛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几种A.3B.4C.5D.6答案:B解析:C5H10O且为饱和一元醛的结构可写成C4H9-CHO,C4H9-的结构有4种[CH3CH2CH2CH2-、(CH3)2CHCH2-、C(CH3)3-、CH3CH2CH(CH3)-],故C5H10O且为饱和一元醛的结构也为4种。
答案选B。
3.聚脲具有防腐、防水、耐磨等特性,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和M通过加成反应形成聚脲B.一定条件下聚脲能发生水解反应C.M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M与互为同系物答案:D解析:A.M中的两个氨基上的N-H断裂,与P中的C=N双键发生加成,所以P和M通过加成反应形成聚脲,A正确;B.聚脲中存在酰胺基,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C. M是一个对称结构,两个苯环上氨基的邻位碳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两个苯环相连的氧原子的两个苯环上的邻位碳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则在M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M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C正确;D.M是含氧衍生物,而苯胺不是含氧衍生物,二者不是同一类物质,所以不是同系物,D 错误;故选D。
高中化学选修三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能层、能级与构造原理
[自学教材· 填要点]
1.构造原理 从氢原子开始,随着原子 核电荷数 的递增,原子核每增加 一个质子,原子核外便增加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大多是按 1s2s2p 3s 3p4s 3d4p 5s 4d5p6s4f5d6p7s……的能级顺序填充的, 填满一个能级再填下一个新能级。这种规律称为构造 原理。
的能量依次升高。
(3)在多电子原子中会发生能级交错现象。
提示:(1)不一定,如E(4s)
<E(3d),从第三能层开始
出现了能级交错现象。 (2)不一定。原子在填充 电子时,由低能量向高能量填充, 在3d和4s等能级中出现能级交错现象,
先填充4s后填充3d,但失去电子时,却先失去4s电子,
后失去3d电子。
2.能层中电子的能量略有差异,根据能量的差异又分 成不同的能级,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3.绝大多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即电子进入能级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
s4f5d6p7s5f6d7p。
4.各能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ns(n-2)f(n-1)dnp。
2.电子排布式
将能级上所容纳的电子数标在该能级符号 右上角 ,并按 照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称电子排布式,如锂元素
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1。
3.应用
根据构造原理,可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如Mg、Cl的电子排布式为: Mg: 1s22s22p63s2 ,或简化写成: [Ne]3s2 ; Cl: 1s22s22p63s23p5 ,或简化写成: [Ne]3s23p5 。
四
五
O
六
P
七
(完整版)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2.原子的特点:原子不显电性,体积小,质量小,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密度非常大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二、能层与能级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1.能层: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电子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分成不同能级能级数2.能级:s、p、d、f ····以s、p、d、f ····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
能级数=能层序数(n)三、构造原理1.电子排布式Na:1s22s22p63s1试书写N、Cl、K、26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注意:Cr:1s22s22p63s23p63d54s124Cu:1s22s22p63s23p263d104s129离子电子排布式书写——先失去最外层电子与能量最低原则无关1)、能量最低原理2)、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能容纳__2__个电子,且自旋方向__相反____(泡利不相容原理)3)、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时,总是__首先单独占一个轨道__,而且自旋方向_相同__。
(洪特规则)4)、补充规则:全充满(p6,d10,f14)和半充满(p3,d5,f7)更稳定2.简化电子排布式15P:[Ne]3s23p3(表示内层电子与Ne相同。
与上层稀有气体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29Cu:[Ar] 3d104s13.外围电子(价电子)价电子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可发生变化的能级主族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过渡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决定四、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2.原子轨道:s、p、d、f电子轨道形状3.原子的电子排布图练习C N O 的电子排布图五、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稳定)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能量,表现为光的形式得到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可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高中化学选修三目录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有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分子的立体结构等。
人教版选修三化学目录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高中化学怎么学
离子共存、离子排序离子共存其实挺好办的,沉淀、气体、双水解、弱电解质、配合物、
氧化还原、有没有颜色、pH,这几个筛一圈基本就选得出来了,如果不熟练只能说明题刷的
不够(没办法这块就是多刷刷题就熟了),这块真的挺简单的...离子共存简单,但是离子排
序是个大问题,可以说是整个高中最不好理解的知识点之一。
这块我自认讲不明白,至少肯定没有学校老师讲得好。
我只能说大家一定要利用好三个
守恒,这三个守恒练明白了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离子浓度排序的问题。
还有就是大家一定要模
糊地有一个大概浓度的概念。
什么意思?假设有0.1mol/L的氨水,pH大概是11,现在让你给溶液中粒子排序,你首先大概要想一想每个物质的浓度。
NH3·H2O弱电解质,所以浓度略小于0.1,pH为11,所以OH-是0.001,两者差了100倍,再利用电荷守恒就能写出NH3·H2O>OH->NH4+>H+。
为什么要建立起一个大概浓度的概念呢?因为当有一些校不准的顺序时,你可以通过这个大致判断。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归纳总结带配套练习题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归纳总结带配套练习题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小结一.核外电子排布:1、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按______大小______排布,从内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层,能量依次_____。
各能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个数为______。
2、能级:各能层电子的能量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别排布在____、____、____、____能级上,各能层的能级个数与__________相等,各能级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3、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也就是原子轨道的形象化描述。
原子轨道轨道形状轨道个数spdf4.能层、能级、原子轨道及其最多容纳电子数的关系能层n一二三四五…n 符号K……能级1s………原子轨道1………最多容纳电子数2 2•能级数=能层序数•S、p、d、f能级分别有1、3、5、7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是2、6、10、••基态:处于____________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基态原子的排布符合______________。
(1)激发态:基态原子的电子______能量跃迁到高能层或者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2)基态原子的电子跃迁到高能层或者高能级时,_____能量,得到______光谱;当电子跃迁回基态时_____能量,得到______光谱。
(3)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A.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B.能层低的能级要写在左边,不能按填充顺序写。
如钪(S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而不能写成1s22s22p63s23p64s23d1。
练习。
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lCuCr(2)简化电子排布式如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1练习。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其中,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浓度的增加也会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并不相等。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等条件来调节。
第二章:溶液的性质与溶解平衡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包括浓度、溶解度和溶液的物理性质等。
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溶解平衡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和析出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溶解平衡可以通过溶解度积来描述。
溶解度积是溶解度与溶剂浓度的乘积,当溶解度积大于溶解度时,溶液呈饱和状态;当溶解度积小于溶解度时,溶液呈不饱和状态;当溶解度积等于溶解度时,溶液呈临界饱和状态。
第三章:酸碱平衡与溶液的pH值酸碱平衡是指酸和碱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的特征是能够释放出H+离子,碱的特征是能够释放出OH-离子。
酸碱反应的平衡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来描述。
溶液的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pH值的计算公式为pH=-log[H+],其中[H+]表示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pH值越低,溶液越酸;pH值越高,溶液越碱;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
总结:化学选修三涵盖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溶液的性质与溶解平衡、酸碱平衡与溶液的pH值等知识点。
理解这些知识对于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和溶液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的计算、酸碱反应和溶液的pH值的计算等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为实验设计和控制提供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洪特规则(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 而不是 。
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第一部分知识要点及解题模型归纳1.由K层→Q层,电子的能量:低→高,离核的距离:近→远。
2.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K层(n=1)只有1s 一个能级,L层(n=2)有2s、2p两个能级,M层(n=3)有3s、3p、3d三个能级,N层(n=4)有4s、4p、4d、4f四个能级,…3.每个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能层序数平方的两倍,即2n2(n=1,2,3,4,…,2n2=2,8,18,32,…)4.当同一能级上的电子排布为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和全空状态(p0、d0、f0)时,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
这是洪特规则的特例。
根据这个规律,铬(24Cr)的外围电子排布是3d54s1(3d、4s能级均为半充满)而不是3d44s2,铜(29Cu)的外围电子排布是3d104s1(3d全充满、4s半充满)而不是3d94s2等等。
5.21—30号元素的价电子排布依次为:3d14s2→3d24s2→3d34s2→3d54s1→3d54s2→3d64s2→3d74s2→3d84s2→3d104s1→3d104s2。
6.ns、np、nd、nf能级分别有1、3、5、7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6、10、14个电子。
所以n能层的能级数为n,原子轨道数为n2,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7.非金属元素并不都在p区(H元素在s区);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并不一定在ⅠA族(可能为ⅠA族及Cr、Cu等元素);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并不一定在ⅡA族(可能为ⅡA族、He及Sc、Ti、V等多数过渡元素);最外层有3-7个电子,则一定在ⅢA~ⅦA族。
8.各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数为2、8、8、18、18、32、32(现在排了26种,若排满则为32种),即可巧记为1个2、2个8、2个18、2个32(联系2n2)。
因此,记住“2-8-8-18-18-32-32”、“1-3-11-19-37-55-87”(ⅠA族)、“2-10-18-36-54-86”(O族)类3组数字中的任意一组及族序数的顺序即可由任意原子序数推知元素的位置。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1(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1>非极性分子: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
如:①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同种元素的双原子分子:H2、Cl2、N2等;②只由极性键构成,空间构型对称的多原子分子:CO2、CS2、BF3、CH4、CCl4等;③极性键非极性键都有的:CH2=CH2、CH≡CH。
<2>极性分子: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
如:①不同元素的双原子分子如:HCl,HF等。
②折线型分子,如H2O、H2S等。
③三角锥形分子如NH3等。
(2)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两者研究对象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原子,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本身;两者研究的方向不同,键的极性研究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离与偏向,而分子的极性研究的是分子中电荷分布是否均匀。
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二氧化碳、甲烷、四氯化碳、三氟化硼等只含有极性键,非金属单质F2、N2、P4、S8等只含有非极性键,C2H6、C2H4、C2H2等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Cl、H2S、H2O2等。
(3)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①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没有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
②双原子分子:若含极性键,就是极性分子,如HCl、HBr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O2、I2等。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决定分子的极性。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即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即排列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SO2等。
④根据AB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
(或A是否达最高价)(4)相似相溶原理①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相似相溶原理的适用范围:“相似相溶”中“相似”指的是分子的极性相似。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科学方法。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B.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无机物)、CH3COOCH3(酯)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D.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答案:D解析:A.硫酸中的化学键属于共价键,不存在离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B.NO2与水反应还放出了N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氧气,属于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D.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属于氮的氢化物、NH4Cl属于铵盐、HNO3属于含氧酸、NaOH属于强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D。
2.分子式为C4H9Cl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有A.4种B.6种C.9种D.10种答案:A解析:分子式为C4H9Cl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为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CH3)2CHCH2Cl、(CH3)3CCl,共4 种,故选A。
3.我国学者研制出用纳米铜催化法制备生产合成树脂PET的原料EG,反应原理为:CH3OOC-COOCH3(DMO)+H2→CH3OH(甲醇)+HOCH2CH2OH(EG)(没配平)。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铜是一种胶体B.产物EG属于离子化合物C.1 mol DMO完全反应生成1 mol EG和2 mol甲醇D.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O-H、C-C、C=O答案:C解析:A.纳米铜是纯净物,胶体是混合物,所以纳米铜不是一种胶体,故A错误;B.EG(HOCH2CH2OH)是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C.DMO是乙二酸二甲酯,由乙二酸与两个甲醇酯化生成,所以1mol DMO完全水解生成1mol乙二醇和2mol甲醇,故C正确;D.反应物乙二酸二甲酯中没有O-H键,则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C-H、C-O、C-C、C=O,所以没有O-H键的断裂,故D错误。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
5d
6d
6p
7p
通式:ns··(n-2)f、(n-1)d、np ·· ··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2.构造原理中排布顺序的实质 -----各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1)相同能层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 ns<np<nd<nf (2)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 1s<2s<3s<4s;2p<3p<4p; 3d<4d (3) 不同层不同能级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ns < (n-2)f < (n-1)d < np (n为能层序数)
5. 各能级包含的原子轨道数: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问题解释:
1s22s22p63s23p63d1 1s22s22p63s23p64s1 正确书写方法:
想一想
第3层 第4层 第2层 第1层
钙Ca
+20
K层
2
L层
8
8
2
钙Ca 1s22s22p63s23p64s2
M层 N层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3、电子排布式:
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 排布的电子数。 该能级上排布 能层序数 能级符号 的电子数
小黑点不表示电 子,只表示电子在 这里出现过一次。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 电子在核外空间内 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电子云只是形象地表示 电子出现在各点的概率高低, 而实际上并不存在。
五、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 B、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电子数多 C、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单位体积内 电子出 现的概率大 D、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
居里夫妇
(法国) 4、 1898年, 居里夫妇 发现镭,发现原子可以分裂
汤姆逊
• 5、 1897年, 汤姆逊 (英国)
发现所有原子都含 有带负电的粒子— —电子。汤姆逊的 原子模型象带正电 的“蛋糕”里夹着 许多带负电的“葡 萄干”
卢瑟福
6、1907年, 卢瑟福(英国)
做了著名的α 粒子散射实 验,表明正电荷在原子的 中心,负电荷(电子)在 正电荷周围运动,就象飞 蛾在灯泡四周乱飞那样。 原子的大部分是空空洞洞 的空间。
一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
宇宙诞生于约14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后约2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 少量的He和极少量的Li
我们今天熟悉的各种元素(原子), 都是从那时起经历了漫长复杂的物理化学 变化,分批分期合成而来的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 的电子层,由里往外。 (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2n2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 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 三层不超过32个。
③最后考虑是否需要应用量子力学关 于全空、半充满、全充满的排布规定, 如Cr、Cu等原子
玻尔
(丹麦) 7、 1913年, 玻尔 提出原子中心的这个正电荷 叫原子核,它几乎占去了原 子的全部质量,但体积却很 小,电子(其质量可忽略不 计)象行星绕太阳公转那样 围绕着原子核高速运转,是 个“小太阳系”
查德威克
8、 1932年,查德威克 (英国)
发现了原子核中有电中性的中子。
德布罗依
9、1924-1935, 德布罗依(法国) 提出:每一种运动着的粒 子,象光一样,都有与它 相联系的波动性。三年以 后,戴维逊(美国)和汤 姆生(英国)各自独立地 解释了他们的电子衍射实 验结果。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图示大全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图示大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2)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
2.原子的特点:
原子不显电性,体积小,质量小,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的密度非常大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
(2)每一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2n 2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二、能层与能级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1.能层: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按电子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电子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分成不同能级能级数2.能级:s 、p 、d 、f ····
以s 、p 、d 、f ····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
1、3、5、7、······的二倍。
能级数=能层序数(n)
三、构造原理
1.电子排布式
Na :1s 22s 22p 63s
1试书写N 、Cl 、K 、26F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注意:
24C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29Cu :1s 22s 22p 63s 23p 263d 104s
1
离子电子排布式书写——先失去最外层电子与能量最低原则无关
1)、能量最低原理
2)、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能容纳
__2__个电子,且自旋方向__相反____(泡利不相容原理)3)、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时,总是
__首先单独占一个轨道__,而且自旋方向_相同__。
(洪特规则)4)、补充规则:全充满(p 6,d 10,f 14)和半充满(p 3,d 5,f 7)更稳定2.简化电子排布式
15P:[Ne]3s 23p 3(表示内层电子与
Ne 相同。
与上层稀有气体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29Cu:[Ar] 3d
104s 13.外围电子(价电子)
价电子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可发生变化的能级
主族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
过渡元素的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决定
四、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
2.原子轨道:s 、p 、d 、f 电子轨道形状
3.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练习C N O 的电子排布图
五、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稳定)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
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能量,表现为光的形式得到各种元素的电子的
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可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外围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大多数副族序数=外围电子数=(n-1)d+ns的电子数
区的划分
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s区元素:结构特点:ns1和ns2
包括ⅠA族和ⅡA族除氢外均为金属
P区元素:结构特点:ns2np1-6
包括ⅢA族-ⅦA族和0族绝大多数为非金属
d区元素:结构特点:(n-1)d1-9ns1-2
包括ⅢB族-ⅦB族和第Ⅷ族全部是金属
ds区元素:结构特点:(n-1)d10ns1-2
包括ⅠB族和ⅡB族全部是金属
f区元素:包括镧系和锕系
d区、ds区和f区元素称过渡元素
练习1.下列元素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第几周期?第几族?
(1)1s2 2s2 2p6 3s2 3p5
(2)[Ar]3d10 4s1
2.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给出其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
(3)第四周期第ⅥB族(4)第六周期第ⅡA族
七、元素的性质
1、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负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8
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性左下;非金属性右上
3、原子半径:层数、质子数
4、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用符号I1表示.
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反之越难
同周期从左往右越来越大(二五族反常),同主族从上往下越来越小
5、电负性:
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同周期从左往右越来越大,同主族从上往下越来越小
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一般:非金属> 1.8 金属<1.8 类金属≈1.8
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化合通常形成离子键,电负性相差不大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通常形成共价键。
成键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差> 1.7,离子键成键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差< 1.7,共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