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包括哪些内容
熟语的类型与构成形式
背黑锅 比喻代人受过
敲竹杠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务, 也比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
(3)歇后语:
“猜个谜语”
1、谐音性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八百铜钱穿一串 —— 不成调(吊)
2、喻意性歇后语: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4)谚语:
“说句俗话”
成语
是古代留传下来的,以四字为主,结构固定,不能 改变。
(二) 惯用语 熟
语
的
分
歇后语
类
谚语
是民间的习惯性说法,以三字为主,约定俗成,通 俗易懂。
是人民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以两句为主,形成对 仗形式,由近似谜面 、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 性质的口头用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短 语(俗话也是谚语),以两句为主,前半句是比喻 (引子),后半句点题,才是主要内容。
? 猪八戒吃人参果 —— 不知味(囫囵吞枣)
黑旋风的本名 —— 李逵(理亏)
赵云大战长板坡 —— 大显神威
? 贾宝玉出家 —— 看破戏尘
? 发生在贾府里的事 —— 不能当真(真假难分)
1、农业生产方面
瑞雪兆丰年。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2、是关于社会生活方面的谚语。
人心齐,泰山移。 宁做蚂蚁腿,不做麻雀嘴。
别人夸,一枝花;自己夸,烂冬瓜。
(三)特征:
1、结构上的稳固性 2、意义上的整体性 3、各自有特殊形式
(四)运用:
(1)弄清熟语意思(不望文生义) (2)注意感情色彩(褒贬) (3)注意适用对象(范围)
2、惯用语的感情色彩以谐谑、讽刺和贬义为主,褒扬、赞许 的很少。
高中语文说说熟语、俗语与成语
高中语文说说熟语、俗语与成语一、熟语与俗语1. 熟语。
按照《辞海·语言文字分册》的解释,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
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由此可见,熟语是长期以来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包括成语和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等种类。
2. 俗语。
《辞海·语言文字分册》说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指谚语、俚语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
熟语里,凡定意定型、四言格式的固定词组是“成语”;其他的定型词组或短语皆为“俗语”,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还包括四言的倍数,如八言、十六言。
八言、十六言的语言单位已不是单纯的词组,本质上讲是含有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短语;而四言成语则为定型词组,语法上往往充当句子的某种成分。
其实,这两大类是相通的。
比如,某项工作,若让一个门外汉干,可以说“一窍不通”,也可以说“擀面杖吹火”,前为四言成语,后为五言俗语。
又如“黄连树下弹琵琶”是俗语,“苦中作乐”是成语;“铁公鸡”是俗语,“一毛不拔”是成语。
综上所述,熟语和俗语是种属关系,前者包含后者。
俗语乃熟语的另一类,包括谚语、格言、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主要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具有形式简括、生动形象的特点。
它与四言成语不同,多口头语。
成语趋向于书面语,较为典雅。
然而在古代,统治阶段及一些文人鄙视俗语,以为“引车卖浆”之声,却崇尚所谓的“雅言正音”。
但这丝毫未能阻止俗语的流行和沿用,即使文人作品中亦不乏其例: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野谚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贾谊《过秦论》)俚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曹丕《典论·论文》)这都说明,平时总以为来自经传的“雅言”,其渊源实在民间。
二、成语史式《汉语成语研究》说:“凡在语言中长期沿用,约定俗成,一般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与组成部分,有其特定含义,不能望文生义,在句子中的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的定型词组或短句,谓之成语。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熟语 全国通用
知识图谱-熟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格言第13讲_熟语错题回顾熟语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什么是熟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到,熟语和成语很接近,但范围比成语要广泛。
成语除了符合熟语所具备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简洁精辟、大多由四字结构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书面来源或典故)、书面色彩较浓等特点。
而成语只是熟语的一部分。
在语言里,一般词组是临时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有了定型的,它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并且口语化程度高,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结构上,不限于四字词组,包括多由三字格组成的“惯用语”(如“唱高调”“炒鱿鱼”),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港——自身难保”),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俗语”(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和揭示客观事理、富有教育意义的“谚语”(如“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等。
在使用上,虽然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但有些比较灵活,例如中间插上其他成分,如“炒鱿鱼”——“炒你的鱿鱼”。
(二)熟语积累——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
1.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3.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指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熟语的分类——精选推荐
熟语的分类:1、歇后语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
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
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
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
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
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但是,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
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
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
如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2、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
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下足;瑞雪兆丰年。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等。
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第一篇:熟语的定义和特点熟语的定义和特点什么是熟语?按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先生的说法,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成语,已无须多作介绍;这里仅就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作一解说。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是流传于民间,简洁通俗、诙谐幽默而富有特殊意义的语句。
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经验。
如:“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山望着那山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前半部分用形象化的描绘引出后半部分的深层含义。
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外甥打灯笼——照舅(照旧)”……惯用语是民间一些约定俗成的词组或短语,如:“碰钉子”,“拍马屁”,“挖墙角”,“乱弹琴”,“吃大锅饭”,“唱对台戏”……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定性。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样,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碰钉子”,我们不能说成是“碰螺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不能说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草烧”。
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再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时候属于交叉关系,同一语言既可能是谚语,又可能是歇后语,也可能是惯用语。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得搞清楚某一语句是谚语还是歇后语或者惯用语。
第二篇:知识产权定义及特点1、为什么要学习知识产权课程?保护创造者对其创造的道义和经济权利及公众利用这些创造的权利;促进创造性及其结果的传播与应用,鼓励公平交易,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以外国直接投资、合资经营和授予许可证的形式转让技术。
熟语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 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 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是 以色列,但巴勒斯坦也有责任。 D.这顿农家饭菜香辣可口,别有风味,虽然没有鱼肉荤腥,却也是一次不错 的打牙祭。 2 D ( 打牙祭:(方)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 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5 B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A 起死回生:指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 医术高明,不能指病人自己。C 钉是钉,卯是卯:喻做事认真。D 当面鼓对面锣: 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样的事如果先定调子,就难以集思广益了。 B.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 不掉。 C. 她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别人也休想沾她的光,和谁家共事都是 这样: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D.项怀诚在第十六届世界设计师大会之“中国论坛”上说:中国的 发展只会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带来好处。况且,中国有句俗语,“兔子 还不吃窝边草”呢! 6.B(A.惯用语,比喻事前确定口径或做法;B.“尾大不掉”比喻 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至指挥不灵;C .歇后语;D.俗语, 人们引用这句俗话,是取它“与邻为善”的引伸意。告诫人们,别在 家门口上做不应该做的坏事。
喻意性歇后语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现代汉语中熟语的定义
现代汉语中熟语的定义熟语啊,这可是咱汉语里特别有趣又超实用的存在呢。
啥是熟语呢?熟语就像是一群老伙伴,在汉语这个大家庭里混得可熟了。
它不是哪一个人临时想出来的话,而是经过好多好多人、好长时间慢慢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者句子。
你看啊,就像“吃饱了撑的”,这一听就知道是说一个人没事找事,干些多余的事儿。
这可不是哪个人一拍脑袋就创造出来的,而是大家在日常生活里慢慢都这么说,就成了熟语了。
熟语有好多种类型呢。
成语就是其中很厉害的一种,像“画蛇添足”,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把事情做得好好的,非要多此一举,结果把事情搞砸了。
这成语啊,就像一个个精美的小盒子,每个里面都装着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道理。
再比如说歇后语,那可太好玩了。
像“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前面说个事儿,后面给个巧妙的解释,这就像猜谜语一样,又有趣又好记。
还有惯用语,像“开绿灯”,这可不是说真的去开马路上的绿灯,而是说给人方便,允许别人做某事。
这就像给人开了一扇方便之门一样。
谚语呢,那就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了。
“瑞雪兆丰年”,这就像是老天爷给咱农民伯伯的一个好兆头,告诉大家这场雪下得好,来年收成肯定不错。
熟语在咱生活里用处可大了。
你跟朋友聊天,要是能恰到好处地来上一两个熟语,那感觉就像炒菜的时候放了点特别的调料,立马变得有滋有味儿了。
比如说你朋友做了件傻事,你说“你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是不是比你干巴巴地说“你做错事了,自己害自己了”要有意思得多?而且熟语还能让你的表达更加简洁准确。
要是你想形容一个人很贪心,你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一听就懂了,不用你啰啰嗦嗦解释半天。
咱平时学习熟语也不难。
就像交朋友一样,你得多跟它们接触接触。
你可以多看些书,那些文学作品里到处都是熟语。
你看《红楼梦》里,熟语就像星星一样多。
或者你多听听老人们讲故事,他们嘴里啊,经常蹦出一些很有意思的熟语。
你听着听着就学会了。
这就好比你去一个新地方,多走走多看看,就熟悉那儿的路了。
高三语文词语专题复习
另外一些常见的成语 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 见或好作品。谦辞。 鼎力相助 :〈书〉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 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 略)。也说蓬荜增辉。 比翼齐飞: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 前进。 劳燕分飞: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 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 琴瑟调和:比喻夫妻恩爱。 倚马可待:比喻文章写得快。专门用来形容文思敏捷的成语有: 倚马千言、一气呵成、神来之笔、生花之笔等。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正确使用熟语
一、解读《考纲》
“正确使用熟语”是从2004年始高考语文《考 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 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 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将富 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 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的特点。 多年来,高考对熟语的考 查仅限于成语,每年都有1题,分值3分,从历 年试题来看,它都是以选择题型出现,但从高 考统计来看,得分情况并不理想。
——考望文生义
点拨 成语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成语出自典故, 有的成语中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单从字面 上去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使用时如不仔细辨析,极易出错。
其他的例子 1、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了,常 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叫有派,这才叫潇洒。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2、他挪用了两万多元公款,虽然有错,但毕竟罪不容诛。(诛: 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3、七月流火,早晚穿一件汗衫都热得受不了。(是说在农历七月天 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 去。 ) 4、入夏以来,长江、黑龙江流域,五风十雨,洪峰连连,水患不 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五天刮一次风,十天 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5、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学子们惊呼:洛 阳纸贵今又来!(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6、他久假不归,一走就是半年多。(假:借;归:归还。原指假 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7、在这些具体而微的指示之下,从局长、股长到一般经办人员, 都只是市长操纵着的工具。(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 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 些。)
熟语
此外如“巧夺天工”只能用于人工建造,不 能用于自然景观;“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 妻;“涣然冰释”只指两人消除猜疑嫌隙等 均属这种类型。
五、不明差异
某些成语意义比较接近,有些题目就是要求 我们辨析其意义或用法上的差异。如果不能 明辨其差异,自然就难以选出正确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邮票不胫而走,急得小王满头 大汗。 ② 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 面而来,令人__。(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1996年全国高考题) ③ 日寇在华犯下的耸人听闻的罪行,激起全 球华人的强烈愤慨。
①题中,“不胫而走”指消息迅速传播开来, 应换用“不翼而飞”,二者适用对象不同。 ②题中,两成语都有眼睛看不过来的意思, 但“应接不暇”更强调在动态的进行过程中, 与题干更贴切。 ③题中“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以让闻 者惊骇,应换用“骇人听闻”,指事实本身 让闻者震惊。
六、不明谦敬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 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 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起来就 容易让人啼笑皆非。 ① 你身为师傅的入室弟子,却干出这种 丢人的事,真是忝列门墙。 ② 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 相助。 ③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 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 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全国高考题)
2.(2005年高考 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句是 ( )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 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 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殚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 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 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熟语专题复习教案
熟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用的熟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等。
2. 能够正确运用熟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3. 提高对熟语的辨识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常用的成语及其意思和用法3. 谚语、俗语的定义和特点4. 常用的谚语、俗语及其意思和用法5. 熟语的运用技巧和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故事引入熟语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谚语、俗语的定义和特点,举例说明常用的成语和谚语、俗语。
3.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所学的熟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知道的熟语,并互相解释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练习题的正确率: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其对熟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的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熟语的准确性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熟语教材或参考书2. 练习题和答案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4. 白板和黑板5.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含有熟语的例句,让学生理解熟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2.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熟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熟语,并增加课堂趣味性。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用所学的熟语编写对话或短剧,并进行表演。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各种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熟语。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八、教学拓展1. 熟语故事:讲解一些有趣的熟语故事,让学生了解熟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 熟语收集: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和整理自己喜欢的熟语,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熟语 教学反思
熟语教学反思熟语教学反思一、引言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固定搭配,具有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熟语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对熟语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熟语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熟语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熟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熟语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 熟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熟语是指在语言中常用的固定搭配,具有简洁、生动、形象的特点。
2. 熟语的分类:分为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等,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各类熟语的特点和用法。
3. 熟语的运用:通过例句和情景对话,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熟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用的熟语,引发学生对熟语的兴趣,让学生猜测熟语的意义。
2. 知识讲解:介绍熟语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熟语的分类。
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熟语的概念。
3. 例句分析:选取一些常用的熟语,通过分析其意义和用法,让学生逐步掌握熟语的运用技巧。
4. 情景对话: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熟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搜索并分享更多的熟语,拓宽学生的熟语知识面。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熟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策略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熟语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熟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4.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给予定性评价。
熟语的类别有
熟语的类别有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读语、歇后语、格言和警句。
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1、成语: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2、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
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3、读语: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交流。
4、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5、格言:含有教育意义的精练的定型语句。
6、警句:语言简练深刻的句子。
熟语
成语的来源
4、口头俗语 民间俗成的成语一开始可能产生于口语,后 来被人广泛地引用,然后以书面的形式固定并流 传下来。
铁树开花 投鼠忌器 水到渠成 利令智昏 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 一干二净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的结构
成语内部的语法结构复杂,一类是单一结构, 即成语内部凝固成一团,不能分析它的语法结构 。 慢条思理 乱七八糟 逃之夭夭 一塌糊涂 另一类是复合结构,它一般是由前后两部分 组成的结构。
练习
3、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 委屈求全 黄粮一梦 礼上往来 得泷望蜀 重蹈复辙 淹没无闻
响扼行云 濯发难数
答案
委曲求全 黄粱一梦 礼尚往来 响遏行云 得陇望蜀 重蹈覆辙 湮没无闻 擢发难数
二、惯用语
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它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与成语形成了鲜 明的对照。 长舌妇 走过场 炒冷饭 傍大款 唱白脸 穿小鞋 拍马屁 吹牛皮 扣帽子 泼冷水 戴高帽 吃定心丸 捅马蜂窝 放空炮 唱空城记 喝西北风 当电灯泡 打小算盘 钻牛角尖 打如意算盘 赶鸭子上架
惯用语与成语
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 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语色彩浓; 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走江湖 打水漂 捞世界 开小差 吃错药 吊胃口 滚雪球 打圆场 开小灶 炒鱿鱼 背黑锅 走后门
惯用语的核心部分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 其他格式的。 动宾式:耍花招 走后门 走过场 碰钉子 偏正式:闭门 羹 下马威 铁饭碗 主谓式:天晓得 生米煮成熟饭 并列式:假大空 个别也有四个音节和五个音节的。 戴高帽 捅马蜂窝 吃定心丸 捅马蜂窝 唱空城记 喝西北风 八九不离十 不管三七二十一
现代汉语词汇组成
熟语
了的固定短语,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 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 是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 用语. 用语.
开倒车 耍花招 走过场 开后门 打游击 敲边鼓 放空炮 吹牛皮 碰钉子 钻空子 抓辫子
踢皮球 顶牛儿 打哈哈 马后炮 下马威 铁交椅 铁饭碗 墙头草 车轮战 驴打滚 天晓得
惯用语
泼冷水,破天荒,敲门砖, 泼冷水,破天荒,敲门砖, 替罪羊,定心丸,一刀切, 替罪羊,定心丸,一刀切, 闯红灯,执牛耳,唱高调, 闯红灯,执牛耳,唱高调, 下台阶, 下台阶,吃小灶
惯用语
惯用语的语音形式多三个音节. 惯用语的语音形式多三个音节. 结构固定,但有的可插进一些别的词 结构固定, 语. 碰了一个大钉子" 如"碰了一个大钉子","出尽了洋 相".
惯用语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 特征. 特征.
挖墙脚 磨洋工 穿小鞋 开绿灯 扣帽子 拉后腿 打退堂鼓 唱对台戏 吃大锅饭 炒鱿鱼 挤牙膏
惯用语
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 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 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 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 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 语大多是动宾结构. 语大多是动宾结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 A.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不可只为了什么 切不可只为了什么"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 盲目进行. 盲目进行. B.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 妈妈每次出差前, 妈妈每次出差前 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 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 从长计议的人 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 的局面. 的局面. 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 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 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 不换药的做法 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的做法, 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他反应很敏捷,听风就是雨, D.他反应很敏捷,听风就是雨,教练在场外作几个 手势,他就能迅速组织球队转换阵型, 手势,他就能迅速组织球队转换阵型,由守转攻
熟语特征详解
熟语特征详解核心内容: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固定短语和词组,主要包括成语、谚语和歇后语等。
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相关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熟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结构定型。
在语言运用中,熟语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定型的结构形式出现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固性。
第二,意义完整。
这些固定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一般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绝大部分都是抽象概括化了的,总是以一种特定的整体的意义出现的。
第三,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在语言运用中,这些固定结构都是组句的备用材料,它们的作用相当于词。
成语是一种言简意赅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多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的来源出处有几种情况:有的来源历史典故,如“完壁归赵”、“围魏救赵”、“四面楚歌”、“朝三暮四”等;有的来自古代诗文,如“学而不厌”、“老骥伏枥”等;有的则来自于人们口头的俗语,如“狼子野心”、“拐弯抹角”等。
谚语是人们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词句,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等。
歇后语也是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俗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使用时往往只讲前半部分而本意却在后半部分。
如“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
成语: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完整的意义内容、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从形式上来说,绝大多数成语是四字的,结构定型,一般不能随意换字或移动语序。
从意义上来说,大多数成语的意义是字面意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信息丰富。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历史继承的。
大多数成语出自古代书籍和口头流传。
例如:寓言神话: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画龙点睛杯弓蛇影守株待兔历史故事:望梅止渴滥竽充数毛遂自荐洛阳纸贵江郎才尽典籍诗文:尔虞我诈一鼓作气梦笔生花门可罗雀每况愈下古往今来勾心斗角卷土重来人心不足蛇吞象口头流传:恭敬不如从命三天两头狼子野心能工巧匠二是当代创造的。
例如:艰苦朴素优胜劣汰全心全意万家灯火百花齐放三是外来借用的。
熟语的种类和特点例说
熟语的种类和特点例说教学参考0925 0813熟语的种类和特点例说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熟语有两个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于艺术表现力。
下面我们对几类熟语分别阐述:(一)相沿习用的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有的来自古代口语,如“唇亡齿寒”“同病相怜”;有的来自古代寓言,如“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有的来自古代诗文,如“巧言令色”“不可救药”;也有来自现代文章著作的,如“古为今用”“力争上游”“争分夺秒”等。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
如常见成语“不刊之论”“万人空巷”“七月流火”“空穴来风”等,常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当然,成语也并非永远固定不变。
有的意义色彩可能有变化,如“明哲保身”来自《诗·大雅·民》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指因怕犯错误或得罪人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意义和色彩都有变化(再如“颐指气使”“既来之,则安之”等)。
有的个别构成成分可能有变动,如“每下愈况”来自《庄子·知北游》,现在演变为“每况愈下”,“揠苗助长”可写为“拔苗助长”等。
熟语
熟语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熟语,指人们所熟习并且经常使用的固定短语,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
如:马后炮、戴高帽、拦路虎、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
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包括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和成语,主要来源于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或书面语言。
(一)熟语分类1.惯用语结构固定,三字结构较多,一般语意具有双重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比喻义或引申意义,多数为贬义。
如:“老油条”比喻人世故圆滑。
“踢皮球”一词常用来形容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2.谚语“谚语”就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语句。
大多是群众生活中关于自然现象、农业生产和其他生活现象的经验总结。
例如:“春雨贵如雨”、“瑞雪兆丰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喝水不忘挖井人”、“磨刀不误砍柴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强扭的瓜不甜”。
3.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往往是名人名言。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雄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满招损,谦受益”等。
4.歇后语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具有俏皮、幽默、含蓄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语包括成语、习惯用语、歇后语三大类,本文就此作了简要分析,欢迎使用。
一、成语
(一)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如:
四面楚歌歌功颂德德才兼备首屈一指首当其冲虎头蛇尾
生活中运用的成语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成语的特征及其运用
1、意义的整体性
它是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的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的整体意义。
如:油头粉面,表现意义是抹了油的头和擦了粉的脸,实际含义是形容人打扮得妖艳轻浮。
破釜沈舟表面意义是砸破饭锅沉下船,实际含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虎头蛇尾表面意义是虎的头,蛇的尾,实际含义是做事有始有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要注意,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
除了要弄清表面意义与内部含义的区别之外,有些成语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还要弄清成语的褒、贬义。
例:
再接再厉――变本加厉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深思熟虑――处心积虑
前面的带有褒义,而后面的一组带有贬义。
2、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字数、词序、成分)是定型的、凝固的。
一般必须沿用原型,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份。
殃及池鱼不能变换为殃及塘鱼
战略部署不能改为战略和部署
当然,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不能写错、读错,这我们在纠正错别字时也讲过。
例:
委曲求全――委屈求全(×)
不计其数――不记其数(×)
言简意骇(gāi)不能读作hài
呱呱坠(zhuì)把不能读duò或duì
至于成语的来源,大家只要看书稍作了解即可。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
并且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
例:
动宾式:耍滑头、耍花招、放空炮、开绿灯、揪小辫子
炒鱿鱼、扯后腿、钻空子、吹牛皮、绕弯子、傍大款
偏正式:铁公鸡、马后炮、过后计、空城计、铁饭碗、墙头草、下马威、耳边风、绊脚石
主谓式:天晓得
其他:巴不得三七二十一
三、歇后语
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例: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1、喻意歇后语
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①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字面上的意义。
例:
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②有的解释部分的意义是它的转义。
例:
快刀切豆腐——两边光(两边讨好)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学问、知识(倒/讲)不出来)
2、谐音歇后语
它的后一部分是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
例:
飞机上吹嗽叭——响(想)得高
和尚打伞——无岁(法)无天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韭菜伴豆腐——一青(清)二白
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