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电信诈骗调查报告电信诈骗调查报告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电信诈骗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电信诈骗的现状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通信手段进行欺诈行为的犯罪行为。

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电信诈骗案件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和移动支付发展的背景下,电信诈骗手段日益多样化,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电信诈骗的手段和特点1. 电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公检法机关等,通过电话向受害者谎称账户异常、涉嫌犯罪等,诱骗受害者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信息或转账。

2. 短信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假冒亲友求助等方式,引诱受害者点击链接、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

3. 网络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仿冒网站、网络购物欺诈、虚假投资理财等手段,骗取受害者的钱财。

电信诈骗的特点是手段隐蔽、操作简单、追踪困难。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社会热点、人们的贪婪心理和好奇心,以及对权威机构的信任,进行诱骗。

三、电信诈骗背后的原因1.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使得诈骗分子更加难以被追踪和防范。

2.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存在为电信诈骗提供了温床。

例如,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们对外界信息了解较少,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3. 缺乏安全意识:部分受害者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容易被诈骗分子所利用。

四、解决电信诈骗问题的对策1. 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对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诈骗手段的认知和辨别能力。

2. 改善执法力度:加大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跨部门合作,提高侦查能力和追踪手段。

3. 加强技术防范:科技公司应加强技术研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减少诈骗分子的机会。

4. 加强国际合作:电信诈骗往往涉及跨国犯罪团伙,因此,国际合作是解决电信诈骗问题的关键。

五、个人防范电信诈骗的建议1.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陌生人,不随意点击未知链接。

关于电信诈骗报告范文怎么写(精选5篇)

关于电信诈骗报告范文怎么写(精选5篇)

关于电信诈骗报告范文怎么写(精选5篇)电信诈骗报告怎么写5篇电信诈骗报告怎么写篇1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近年来,借助电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电信诈骗犯罪进行了重点防治和打击,但是电信诈骗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抑制,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政法机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

一、电信诈骗的特点(二)集团作案组织化该类案件单打独斗的少,组织化程度高,犯罪分子以诈骗为常业,有固定的诈骗窝点,作案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且大都使用假名,呈现明显的集团化、职业化特点。

二、电信诈骗的定性分析从电信诈骗的诈骗手段来看,主要是触犯了两个罪名。

第一个罪名是普通诈骗罪,也就是《刑法》第266条,第二个罪名是招摇撞骗罪,也就是《刑法》第279条。

诈骗罪,“是指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行为。

”①从电信诈骗的行为方式来看,犯罪分子都是采用了虚构事实的手段,使被害人自愿将财产交付(主要是以转帐的方式)于犯罪人,从而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以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包括军人)的身份进行欺诈活动,从而谋取非法利益。

其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却故意假冒该身份。

那么对于这种行为该如何定性?这里就涉及到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区别问题。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客观要件和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而招摇撞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不法利益。

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它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也侵犯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

电信反诈特点分析报告

电信反诈特点分析报告

电信反诈特点分析报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信反诈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电信反诈特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电信反诈的实质和要义,从而更好地应对电信诈骗风险。

以下是针对电信反诈的特点分析:
1. 多样性和变化性:电信诈骗手段多种多样,不断变化,以适应不同被害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背景。

诈骗电话从最初的传销诈骗,发展到如今的虚假投资、银行诈骗等多个层次,诈骗手段、诈骗内容和诈骗对象都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2. 高度隐蔽性和伪装性:电信诈骗分子通常会使用技术手段伪装自己的身份,例如利用电话伪造来电显示、使用虚拟身份进行诈骗等。

这种高度隐蔽性和伪装性让被骗者很难分辨真伪,提高了电信诈骗的成功率。

3. 快速性和专业性:电信诈骗分子通常会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快速作案,并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

他们熟知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能够迅速刺激被害人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达到欺骗的目的。

4. 社会工程学特点:电信诈骗往往有着明显的社会工程学特点,也就是通过利用人们的信任和情感进行欺骗。

比如,诈骗分子会冒充公安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身份,以此获取被害人的信任,并达到诈骗的目的。

5. 高度组织化和团队作战:电信诈骗通常是由一整个团队进行
作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团队成员之间配合默契,从而提高了成功的几率。

他们通常通过网络等渠道进行交流和协作,提升了作案效率和成功率。

综上所述,电信反诈技术的特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信诈骗的本质和特点。

只有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电信诈骗风险,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给无辜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我们进行了一项详细的调研,并得出以下结论。

1. 电信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变幻莫测。

调查发现,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是目前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方式。

攻击者往往冒充公安、银行、快递公司等合法机构,利用社交工程技术和高度仿真的伪装手段获取受害人的信任,并实施诈骗行为。

2. 电信诈骗的受害人群体广泛,涉及所有年龄层次和社会阶层。

调查显示,诈骗犯罪活动并不局限于某一类人群。

从学生到退休人员,从农村到城市,从低收入到高收入群体,无人可以幸免。

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人们的信任和善良之心,不断推出新的骗术,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

3. 在电信诈骗案件中,良好的防范意识和警惕性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

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多数诈骗案件都是受害人的防范意识不强,相信了不明来电或信息的假象制造的。

建立良好的防范机制,加强对电信诈骗案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各类电信诈骗手段的认知度,是阻止电信诈骗的关键。

4. 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共同应对电信诈骗威胁。

调查显示,电信诈骗犯罪往往跨越地域和辖区,需要各级政府、公安机关以及通信运营商等部门的合作来共同解决。

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能力,是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的首要任务。

5. 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联合运用是打击电信诈骗的有力手段。

在备受关注的电信诈骗案件中,警方通过技术手段成功侦破了大量案件,挽回了受害者的损失。

然而,仅依靠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是确保打击电信诈骗持久战的必要手段。

6. 全社会共同参与,打造良好的网络社会环境。

电信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参与。

除了政府、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合作外,每个普通人也都需要具备基本的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来电和信息。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

电信诈骗案例及分析【三篇】案例一:银行卡盗刷案某市民收到一条短信,称其银行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立即进行验证。

市民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并按照页面提示输入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随后,市民的银行卡内的大量资金被盗刷。

分析:这是一种常见的银行卡盗刷电信诈骗手法。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电话等方式,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使受害人透露个人银行卡信息。

然后,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刷操作。

受害人在接到这类信息时,应当保持警惕,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将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

案例二:假冒客服电话案某市民接到一通电话,自称是网络公司的客服人员,告知市民其账户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重置密码。

为了验证身份,市民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在市民提供了这些信息后,其银行卡内的资金被转走。

分析:这种电信诈骗手法常见于假冒各类互联网公司的客服电话。

骗子通常以账户异常、优惠活动等借口,诱使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一旦受害人泄露了这些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窃等行为。

受害人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应通过官方渠道与相关公司核实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

案例三:身份冒用案某市民接到一条短信,称其社保卡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验证信息。

市民按照短信提示回复了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

几天后,市民发现银行卡内资金被全部转走。

分析:这是一种利用身份冒用的电信诈骗手法。

骗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社交媒体等方式,冒充政府部门或社会保障机构等,欺骗受害人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

一旦受害人泄露了个人信息,犯罪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各种非法行为。

受害人应当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将重要信息随意提供给他人。

总结: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不同的手法会导致不同的损失。

为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及时核实电话或短信的真实性,并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相关信息。

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电信诈骗案件质量分析报告

电信诈骗案件质量分析报告

电信诈骗案件质量分析报告【电信诈骗案件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电信诈骗案件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不仅给受害者带来经济损失,也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信诈骗案件的发展态势和提高打击电信诈骗的效果,本报告就电信诈骗案件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案件数量根据统计数据,过去一年间,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

在2019年,全国共有电信诈骗案件1075起,而在2020年,此数字上升至1324起。

增长率达到了23%左右。

这表明电信诈骗案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对社会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明显。

三、案件类型分析根据诈骗手段的不同,电信诈骗案件可分为几种类型。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案件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包括:1. 冒充公检法部门诈骗:犯罪分子自称公检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以欠费、违法等借口恐吓受害人,骗取其财产;2. 冒充亲友求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伪造电话号码,冒充受害人的亲友或者朋友,向其求助借款;3. 营销推销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某公司营销人员或者财务人员,向受害人推销产品或者要求其转账购买;4. 网络信息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获取个人信息,冒充用户进行交易、购物或者擅自转账。

四、案件质量分析电信诈骗案件的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包括案件追回率、受害人损失等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案件质量在整体上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 案件追回率低:尽管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数量上升,但是案件的追回率仍然很低。

在过去一年间,案件质量的追回率仅为20%左右,说明了公安部门在案件侦查、追踪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 受害人损失严重:由于电信诈骗手段的狡猾性,受害人往往在未察觉到诈骗的情况下已经损失了大量财产。

根据报告调查数据,70%以上的受害人损失超过10万元,其中有部分甚至损失数百万元。

这表明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给受害人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五、对策建议为了提高打击电信诈骗案件的效果和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辨识和防范电信诈骗手段;2. 高效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电信诈骗案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通过技术手段和协作,提高打击电信诈骗的效果;3. 强化打击力度:加大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增加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力度,提高对案件追踪和追回的成功率,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关于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继续加强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的建议
01
02
03
04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电信诈骗相关法律法 规,为打击犯罪行为提供有力
法律保障。
加强跨部门协作
公安、通信、银行等部门应加 强协作,形成打击电信诈骗的
合力。
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案例分析等多 种方式,提高公众对电信诈骗
的防范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研究、打击跨国跨境电
信诈骗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手法翻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诈骗手 法还在不断地翻新,诈骗 分子运用高科技手段实施 犯罪。
跨国、跨境趋势
电信诈骗逐渐呈现出跨国 、跨境的趋势,使得打击 和预防工作更加困难。
主要诈骗手段与特点
冒充熟人、公检法等身份进行诈骗
01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冒充熟人、公检法等身
份进行诈骗,使受害者产生信任感。
关于电信诈骗调查报 告
汇报人: 2023-11-22
目 录
• 引言 • 电信诈骗现状分析 • 电信诈骗案例剖析 • 电信诈骗防范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 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诈骗团伙利用互联网、电话 、短信等多种渠道实施诈骗。此次调查旨在揭示电信诈骗的现 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 施,以遏制电信诈骗的蔓延。
跨国跨境趋势明显
电信诈骗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跨境实施诈骗,给案件侦破和国际合 作带来挑战。
对未来电信诈骗的展望
技术手段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信诈骗手段可能会进一步升 级,更加智能化、隐蔽化。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范文三篇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范文三篇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范文三篇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不断革新诈骗手段。

电信网络诈骗越来越具有手段高科技、形式多样、过程迅速、犯罪隐蔽等特点。

防范袭击的形势依然严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为提升乡村群众严防电信诈骗意识,有效率防治诈骗案件的出现,xx特意积极开展了为“严防电信网络诈骗”为主题的活动。

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提高群众防诈骗意识。

一是“村委会+4g喇叭”,提高防范宣传覆盖率。

以警务室为中心,组织民警、辅警,进村委会、进农户家,充分利用乡村4g 大喇叭开展防诈骗宣传,结合近期多发的网购退款和刷单类等典型诈骗案例,从诈骗手法、心理变化、受骗根源等方面向群众讲解防电诈知识。

二是“公共场所+宣传单”。

营造防范宣传浓氛围。

组织民警深入辖区超市、学校商铺等人员流动量较大场所,通过播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片、发放防诈骗宣传手册,借用led电子屏滚动播放字幕等方式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向群众讲解电信诈骗犯罪特点及相关预防措施。

三是针对“易感”群体上门宣讲。

民警针对中老年群体开展防范诈骗知识的普及,告知其收到诈骗信息、陌生电话及非法链接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对此类信息要做到不理睬、不相信、不联系,一旦有疑问及时与辖区派出所联系,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提醒大家将学到的防诈骗知识传播给亲朋好友,全方位提高防范电信诈骗宣传覆盖率。

活动现场,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派发《严防电信诈骗提防“六个一律,十个凡是”》宣传材料,在辖区明显边线装设“严防诈骗”的宣传条幅,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的常用形式,使社会各界居民牢记保密、不点、不怕、不贪等电信诈骗严防手段,告诫广大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必须提防,提升安全严防意识,一旦碰到蹊跷资金往来账目应当及时报警。

通过宣传,进一步筑牢了防范电信诈骗第一道防线,乡村群众抵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免疫力”明显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版)第一篇: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频发生,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对电信诈骗案件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人们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警惕。

首先,电信诈骗案件普遍使用技术手段,如电话骚扰、短信诈骗、网络诈骗等。

这些手段多样化、隐秘性强,给侦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警方在侦破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良好的分析能力,才能及时破案。

其次,电信诈骗案件多数以欺骗手段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并冒充银行、公安、社保等机构进行诈骗活动。

在这些案件中,受害人往往出于信任,轻信电话、短信等联系方式,并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敏感信息。

因此,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针对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

最后,电信诈骗案件涉及面广泛,受害人年龄跨度大,包括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少年。

其中,老年人由于缺乏对科技的了解和认识,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者。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保护,加大对电信诈骗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

综上所述,电信诈骗案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警方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良好的分析能力。

受害人应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不轻易泄漏个人信息。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关爱和保护老年人,提高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警惕性。

第二篇: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严重威胁着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案件类型、作案手段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警惕。

首先,电信诈骗案件的类型多样化,主要包括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

这些案件往往通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公安警察等身份,以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为目的。

受害人往往由于缺乏对此类案件的认识和警惕性,容易成为作案人的目标。

其次,电信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段多样化、技术含量高。

其中,网络诈骗案件主要通过虚假网页、恶意软件等手段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而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则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受害人联系,骗取个人信息或进行敲诈勒索。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及总结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及总结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及总结
在当今社会,电信诈骗案件屡屡发生,给广大群众带来了财产损失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从电信诈骗案例的角度展开分析与总结,以期提升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警惕意识,有效防范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电信诈骗案例分析
案例一:假冒公检法诈骗
一些电信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
等方式,以涉嫌诈骗、洗钱等为由,要求受害者汇款或提供个人信息。

受害者由于恐惧受到影响,遵从诈骗分子的指示,最终造成财产损失。

案例二:虚假中奖诈骗
诈骗分子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给受害者,声称获得高额奖金或礼品,但需要先
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或“税费”等。

受害者贪图便宜,被诈骗分子蒙蔽受骗。

案例三:身份信息窃取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后,冒充受害者进行诈骗活动,
包括办理贷款、购物、虚假购买等行为,导致受害者失去控制权,遭受财产损失。

电信诈骗案例总结
1.涉及客观因素:电信技术的发展,促使电信诈骗形式多样化,便利诈
骗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实施犯罪。

2.涉及主观因素:受害者缺乏警惕意识,贪图便宜、恐惧被利用,导致
上当受骗。

3.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识别
电信诈骗的能力;不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等信息,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结语
电信诈骗是当今社会的严重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信息安全意识,警惕诈骗行为。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总结,提高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减少诈骗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

2023电信诈骗分析报告

2023电信诈骗分析报告

2023电信诈骗分析报告1. 简介电信诈骗是指利用电信技术手段进行的欺诈行为,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信诈骗手段也不断升级和变化,给社会安全和个人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电信诈骗案件进行分析,为公众提供相关的信息和防范建议。

2. 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本报告采用了多种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2.1. 公开数据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的相关数据,如政府机构发布的公告和报告、公安部门的通报等。

2.2. 受害者调查通过对电信诈骗案件的受害者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案件的细节和受害者的经历。

2.3. 反诈骗组织数据与各地的反诈骗组织合作,获取他们在2023年的相关数据和分析报告。

3. 2023年电信诈骗案件概况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2023年电信诈骗案件发生了如下变化:3.1. 案件数量增加2023年电信诈骗案件的数量较2019年有所增加,这意味着电信诈骗活动仍然活跃并且呈上升趋势。

3.2. 诈骗手段升级电信诈骗分子在2023年采用了更加高级和隐蔽的手段,如短信伪装、语音伪装等。

这些手段给诈骗受害者带来了更多困扰。

3.3. 诈骗类型多样化在2023年,电信诈骗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包括假冒公安、假冒银行等,给公众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风险。

4. 电信诈骗的预防与应对措施针对上述电信诈骗概况,我们向公众提供以下预防和应对措施:4.1. 提高警惕公众应该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尤其是涉及到个人信息或金钱交易的内容。

4.2. 学习识别诈骗手段公众应该学习如何识别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并了解诈骗分子常用的伪装手法,例如冒充银行、冒充公安等。

4.3. 不泄露个人信息在接到陌生人电话或短信时,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银行账户、身份证号码等。

4.4. 密码安全公众应该重视密码安全,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避免使用简单易猜的密码。

5. 结论电信诈骗在2023年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给公众的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公众的信任和社会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电信诈骗自查报告

电信诈骗自查报告

电信诈骗自查报告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电信服务的支持与信任。

为了保障您的通讯安全,我们特别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工作,以应对当前屡屡出现的电信诈骗问题。

在此,我们向您汇报自查结果,并提供一些防骗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保护自己。

一、自查结果经过对我们的通信网络进行仔细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信渠道进行的常见诈骗手段。

以下是我们自查出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1. 骚扰电话:出现未知号码频繁拨打、电话响一声就挂断等情况。

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已经加强了号码拦截功能,尽力减少骚扰电话的困扰。

同时,我们也建议您可以安装一些第三方的拦截软件来提高防范能力。

2. 假冒身份:诈骗分子往往冒充银行、政府机构等发送虚假通知,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资金。

我们已加强短信审核,大量限制了垃圾短信的发送,并设立了举报渠道。

建议您在接收到此类信息时,要保持警惕,谨慎提供信息和转账操作。

3. 社交网络骗局:诈骗分子通过社交网络获取用户信任,假冒熟人或者好友,从而诱导用户提供财务或个人信息。

我们鼓励用户自行设置隐私权限,陌生人添加需谨慎,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资金需求。

二、防范措施为了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我们向您提供以下几点防范措施:1. 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向陌生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密码等。

同时,请您定期更换登录密码,保持账号的安全性。

2. 谨慎转账操作:对于未经核实的转账请求,要多加验证,通过正规渠道咨询,确保对方身份真实可靠。

3. 注意安全设置:请定期检查您的设备和网络安全设置,确保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同时安装一些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4. 增强警惕:时刻保持对电信诈骗的警觉,有任何可疑信息或电话咨询,请立即向我们的客服进行举报和求助。

三、总结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电信诈骗的打击和防范力度,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但是,我们也需要与您共同努力,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保护自己不受到电信诈骗的侵害。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

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通用3篇)电信诈骗案件分析总结:案件一:银行卡盗刷案该案件发生在某省某市,受害者小王接到一通电话,对方声称是某银行的工作人员,并告知小王的银行卡有异常操作。

小王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指示,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以及动态验证码。

随后,小王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内的大部分存款被盗刷。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诈骗团伙通过购买小额银行卡信息,利用电信诈骗手段获取银行卡的密码和动态验证码,然后进行盗刷。

总结:该案件反映了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利用虚拟身份以蒙蔽受害人的心理,采用“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等手段进行诈骗。

受害者缺乏对信息安全的敏感性和防范意识,容易被骗子所蒙蔽。

此类案件需要银行和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教育。

案件二:身份信息泄露案该案件发生在某省某市,受害者小李收到一条短信,称其个人信息在某网站上被泄露,并告知小李点击链接进行信息修改。

小李信以为真,点击了链接并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

随后,小李发现自己的手机收到大量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总结:该案件反映了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的信息骗取受害人的个人敏感信息,从而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受害人缺乏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和防范意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公众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不明身份的信息并谨慎保护个人信息。

案件三:套路贷案该案件发生在某省某市,受害者小张通过微信添加了一个陌生人的好友。

不久后,这个陌生人开始借钱给小张,并承诺高额回报。

小张贪图暴利,不断向陌生人借款。

最终,小张发现自己借款无法偿还,被陌生人要求还款,并对其进行威胁和恐吓。

总结:该案件反映了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利用社交网络平台,通过建立信任关系骗取受害人的财物。

受害人由于贪图暴利,对对方的真实身份和意图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上当受骗。

此类案件需要公众加强对陌生人的辨别和警惕,不盲目相信陌生人并提高风险意识。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电信诈骗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这种犯罪形式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电信诈骗的现状、特点和防范措施,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一、网络电信诈骗的现状近年来,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涉案金额巨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仅 2022 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464 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69 万余名,同比分别上升 5%和 766%。

诈骗手段也日益多样化,从最初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发展到如今的网络诈骗、社交软件诈骗等多种形式。

二、网络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虚假的购物网站或社交平台,以低价、优惠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消费者先付款,收到款项后便消失无踪。

2、网络兼职诈骗以“轻松赚钱”“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参与网络兼职,如刷单、打字等,然后以各种理由要求求职者缴纳押金、保证金等费用,最后失联。

3、冒充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执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其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从而实施诈骗。

4、网络贷款诈骗通过发布虚假的贷款信息,以低息、无抵押等优惠条件吸引受害人申请贷款,然后以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转账,最终贷款无法到账。

5、网络交友诈骗在社交平台上冒充异性与受害人交友,建立感情后以各种理由向受害人索要钱财,或者诱导受害人参与投资、赌博等活动,从而实施诈骗。

三、网络电信诈骗的特点1、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通讯手段,精心设计骗局,使得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和难以察觉。

2、作案方式跨境化随着网络的全球化,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呈现出跨境作案的特点,犯罪分子往往在境外设立窝点,通过网络对境内受害人实施诈骗,给案件的侦破和打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犯罪团伙组织化网络电信诈骗犯罪通常是以团伙形式作案,分工明确,有负责收集信息的、有负责实施诈骗的、有负责转移资金的,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

电信诈骗调研报告电信诈骗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其社会危害性巨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信诈骗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电信诈骗调研报告篇1报告从诈骗电话整体形势、诈骗电话类型、诈骗电话号源类型与归属、诈骗电话号源地域分析、电信诈骗攻击目标地域分析、诈骗电话攻击时间特点、电信诈骗识别力地域排行、电信诈骗典型案例拆解等角度,将当下猖獗的电信诈骗做了全方位解读。

报告显示,仅20XX年8月,360手机卫士就为全国用户拦截各类骚扰电话34.3亿次,平均每天拦截骚扰电话约1.11亿次。

其中,共拦截诈骗电话4.45亿次,占到了当月骚扰电话拦截总量的13.0%,平均每天拦截诈骗电话约1435万次。

考虑到诈骗电话可能给用户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其他严重后果,诈骗电话显然已经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骚扰电话类型。

金融理财类与身份冒充类诈骗占比近七成据20XX年8月360手机卫士用户的“吐槽信息”的统计分析显示,在用户接到所有的诈骗电话中,虚假的金融理财诈骗最多,占43.2%,此类诈骗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尤其盛行;其次是身份冒充诈骗,占25.2%。

两类诈骗相加占比68.4%。

在身份冒充类诈骗中,冒充电信运营商的诈骗数量最多,占比为26.0%;其次是冒充领导,占21.2%;排名第三的是冒充快递,占14.3%。

接到不认识的固定电话和400/800电话时,要多加小心!据20XX年8月360手机卫士拦截诈骗电话情况的抽样分析显示:在诈骗电话的号码源中,固定电话呼出的诈骗电话数量最多,占所有诈骗电话呼叫量的56.0%;其次是400/800电话,占比为27.1%;手机呼出的诈骗电话占诈骗电话呼叫总量的15.4%;此外,还有1.2%的诈骗电话来自境外呼入。

可见,固定电话和400/800号码更应该成为诈骗电话治理的重点对象。

骗子们的作息很规律据20XX年8月360手机卫士拦截诈骗电话情况的抽样分析显示:每周五到下一周的周一,每天诈骗电话呼叫量均超过了一周总量的15%,而周二到周四的呼叫量则相对较低。

电信诈骗案件梳理报告

电信诈骗案件梳理报告

电信诈骗案件梳理报告1. 案件概述:在近期,我国发生了频繁的电信诈骗案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这些案件主要涉及电话、短信、网络等渠道进行诈骗,常见的手法包括假冒公检法部门、银行工作人员、亲友等身份,引诱受害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转账汇款。

本报告将对近期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进行梳理和分析。

2. 案件一:假冒银行工作人员诈骗案件该案件涉及一定数量的受害人,诈骗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以账户异常、账户被冻结等为由,引诱受害人提供银行卡信息并要求转账汇款。

受害人在未核实真实情况的情况下,往往被诈骗分子欺骗。

3. 案件二:冒充公检法部门诈骗案件该案件中,诈骗分子假冒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声称涉嫌犯罪,需要受害人协助调查,以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

部分受害人在被威胁或恐吓的情况下,相信了诈骗分子的谎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4. 案件三:虚假中奖诈骗案件在这类案件中,诈骗分子通常利用短信、网络等渠道,以中奖、兑奖为名义,联系受害人。

诈骗分子通过引诱受害人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或转账汇款,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受害人由于贪图中奖的幸运,容易被诈骗分子言辞迷惑,从而上当受骗。

5. 案件四:冒充亲友求助诈骗案件该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冒充受害人的亲友,通过电话或短信请求求助,声称发生意外或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受害人转账汇款。

由于亲友关系的信任,受害人较易相信诈骗分子,并迅速执行转账操作,导致财产损失。

6. 案件分析:以上案件中,诈骗分子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通讯方式,冒充各种身份进行欺骗,其手法隐蔽且具有欺骗性。

通过对这些案件的梳理,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其一,诈骗分子的手法日趋隐蔽,难以辨识真伪。

其二,使用社会热点、个人敏感信息等话题,引起受害人的兴趣和信任。

其三,对受害人的心理进行调查,采用个性化的话术和手法,增加诈骗成功的可能性。

7. 应对措施:针对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我国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打击力度、强化技术防范等。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

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网络电信诈骗分析调研报告近年来,借助电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电信诈骗犯罪进行了重点防治和打击,可是电信诈骗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抑制,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如何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已成为政法机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

一、电信诈骗的特点(一)诈骗手段多样化近期犯罪分子以电话为平台实施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手段也日益翻新。

根据我们所办理的案件及媒体的相关报道来分析,犯罪分子主要经过以下方式进行诈骗:一是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二是冒充电信等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以电信欠费、送话费、送奖品为由进行诈骗;三是冒充被害人的亲属、朋友:编造生急病、发生车祸等意外急需用钱,或称被害人家人被绑架索要赎金为名等事由骗取被害人财物;四是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假称被害人银联卡在某地刷卡消费为名,诱骗被害人转帐实施诈骗等。

(二)集团作案组织化该类案件单打独斗的少,组织化程度高,犯罪分子以诈骗为常业,有固定的诈骗窝点,作案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且大都使用假名,呈现明显的集团化、职业化特点。

(三)作案技术科技化犯罪分子首先经过有关手段套取到被害人家庭固定电话的开户资料后,再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被害人的电话来电显示出拨打过来的电话确实是110或12315或电信10000或等常见的业务电话,或是被害人熟悉的亲友的电话,使被害人相信对方确实是公安、工商或是电信和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或是自己的亲友,从而放松警惕。

作案手段涉及计算机黑客、网络电话、U盾转帐等技术,并运用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控制了被害人的心理后,远程掌控其行为,致使其上当受骗。

(四)作案手段隐蔽化犯罪分子往往只经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被害人进行联系,从不直接和被害人见面,电信诈骗的组织者几乎从来不抛头露面,即使到银行提取或转移诈骗所得的款项也从不出面,而是指使手下的人或是以较高的报酬雇请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进行转移赃款的活动,使侦查机关即使找到相关线索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抓捕。

2023全国电信诈骗报告

2023全国电信诈骗报告

2023全国电信诈骗报告背景介绍电信诈骗是一种以网络和通信技术作为手段,通过逐步欺骗被害人,最终达到非法获取财产的犯罪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2023年全国电信诈骗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增加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诈骗类型1. 电话诈骗电话诈骗是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之一。

诈骗分子冒充各类身份,如公安、银行工作人员等,通过电话与被害人联系,以涉及个人信息泄露、财产安全等为借口,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和资金。

2. 短信诈骗短信诈骗是一种通过发送虚假信息或虚假链接来诱骗被害人的方式。

这些短信可能声称中奖、欠费、刷卡等情况,引导被害人点击链接或回复短信,以达到非法获取财产的目的。

3.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的电信诈骗行为。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包括钓鱼网站、网络购物诈骗、假冒网站等。

诈骗分子通过仿冒真实网站、冒名注册账号等手段,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

诈骗手段分析1. 社交工程社交工程是电信诈骗中常用的手段,通过调查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和社交关系,诈骗分子能够获取更多的信任和机会。

诈骗分子可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公开信息等渠道,获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并以此进行诈骗。

2. 技术手段电信诈骗中,诈骗分子还运用了一些技术手段,如伪装IP地址、伪造短信发送者等。

通过技术手段,诈骗分子能够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增加被害人的信任度。

防范建议1. 提高警惕性在收到可疑电话、短信或网络链接时,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提供的信息。

可以主动与相关机构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

2. 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保护是预防电信诈骗的基础。

不轻易泄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定期更换密码,加强账号和手机的安全设置。

3. 学习识别诈骗手段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学习辨别真伪电话、短信和网站的特征,可以增加自己的识别能力,减少被骗的风险。

4. 报案和举报在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时,应及时报案,并保留相关证据。

电信诈骗总结报告

电信诈骗总结报告

电信诈骗总结报告电信诈骗总结报告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电信诈骗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该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并且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

电信诈骗案件涉及多个行业和个人,引起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社会恶劣影响。

本报告对电信诈骗进行总结分析,从案例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希望能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共同应对电信诈骗问题。

二、电信诈骗的现状和特征1.1 现状:电信诈骗案件增加趋势明显,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和移动通信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诈骗手法越来越复杂,不断更新变化,包括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网络诈骗等多种形式。

1.2 特征:电信诈骗案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迅速性:电信诈骗往往通过电话、短信等迅速传播,时间非常紧迫。

(2)隐蔽性:电信诈骗手段高度隐蔽,很难察觉真伪。

(3)虚拟性:犯罪分子通过虚构身份、电话号码等,隐藏真实身份。

(4)广泛性:电信诈骗案件遍布各行各业和个人,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三、电信诈骗案例分析2.1 电话诈骗案例:以装扮成公检法等机关人员的诈骗手法为代表,通过恐吓、威胁等手段,让受害者将大笔财产转账给犯罪分子。

2.2 短信诈骗案例:以奖励领取等手段为诱饵,通过短信发送链接,引导受害者点击进入恶意网站,盗取个人信息或进行资金转账。

2.3 网络诈骗案例:以虚拟货币投资、网络购物等为幌子,通过虚假网站、假客服等手段骗取受害者的资金。

四、电信诈骗原因分析3.1 技术进步和信息泄露:技术进步为电信诈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

大量的个人信息泄露也为电信诈骗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源。

3.2 受害者心理脆弱和欺骗技巧:电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逐步增加受害者的信任度和欺骗技巧,使受害者往往难以辨别真假。

3.3 监管和法律不完善:电信诈骗形式繁多,监管和法律力度不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合法漏洞。

五、电信诈骗应对策略4.1 提高公众意识和知识水平: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度和防范意识,提高大众的自我保护能力。

电信网络诈骗总结报告

电信网络诈骗总结报告

电信网络诈骗总结报告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同时也给警方打击犯罪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从而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电信网络诈骗总结报告。

一、电信网络诈骗现状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严重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诈骗手段的不断更新,电信网络诈骗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警方统计,2019年1-10月,全国共涉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4.8万起,涉案金额达到906.7亿元。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虚假充值、虚假投资、虚假招聘、虚假理财等。

诈骗分子常常利用社交媒体、在线直播、短信、电话等多种渠道进行诈骗。

其中,通过“外呼诈骗”进行诈骗的一直是电信网络诈骗的一大特点,同时诈骗分子在网络短信、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贪念心、创业心等心理,获取其财物,这些均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

二、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以下为近年来曝光的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例:1. 微信红包诈骗:2019年9月,一名女子在陌生微信好友发给她的红包里获得了1元钱,但之后这位好友称错了金额,请求女子返回货款,结果骗走了女子3万元人民币。

2. 橙子理财:橙子理财是一款APP,2019年6月27日凌晨,一名叫“王芬”的用户通过微信群向大家公开推荐该APP,还宣称可以返现50元。

结果有多名用户被骗,金额高达数千元。

3. 外卖小哥诈骗:2020年1月,有诈骗分子在外卖小哥称现在的送餐需要先付款,若不先付款就工资上扣,导致多名外卖小哥被骗了。

以上案例只是众多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中的一部分,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威胁。

三、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电信网络诈骗不仅危害人们的财产安全,也会让人们陷入精神困境,甚至会影响人们对社会的信心。

另外,电信网络诈骗也会对社会治理和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大量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信网络诈骗分析报告
据介绍,2015年以前,中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长。

2017年之后,发案量首次出现下降——全国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53.7万起,造成群众经济损失120.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1%、29.1%。

尽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量逐渐趋于稳定并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案件多发、高发的总体态势并没有改变。

从诈骗类型看,电信类诈骗仍是主要的诈骗类型,但网络类诈骗已成为发案最多、增长势头最猛的诈骗类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9月发布的《电信网络诈骗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2016年至2017年,电信类诈骗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占比从78.25%下降到64.56%;网络类诈骗作为新兴的诈骗手段,则从2016年的34.66%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60.89%。

报告认为,未来网络类诈骗将继续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增长点。

报告指出,如今各种传统诈骗手法都在向网络转移,如冒充QQ好友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多种诈骗手段。

为增加欺骗性,诈骗分子还会紧跟社会热点,精心设计骗术,针对不同群体量体裁衣、步步设套,使人防不胜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虚拟中奖信息诈骗是2018年上半年最常见的网上诈骗类型。

金融理财类诈骗人均损失最大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7年用户举报的诈骗案情中,金融理财类诈骗是涉案金额最高、人均损失最大的诈骗类型。

受害人通常采用钓鱼网站支付,以及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扫二维码支付等方式主动向诈骗分子转账。

上书房信息咨询市场调研中心致力于市场调查研究十余年之久,拥有一流的专业调研执行团队,已累计为500余家各类客户提供了研究咨询、调研执行、数据分析等专业信息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按照劫财方式划分,在钓鱼网站支付的用户占比为64.3%,涉案金额累计2.2亿元;主动转账的用户占33.7%,累计1.2亿元;其他方式还包括木马软件盗刷、勒索转账等。

北京上半年受诈骗网站攻击30万次
从目前已发的案件来看,电信诈骗犯罪波及的地域范围遍布全国,东部沿海省份以及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是电信诈骗犯罪的重灾区,还在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蔓延。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广东受诈骗网站攻击32万次,位列第一;其次是北京市,受攻击30万次;第三名是上海市,受攻击13万次。

诈骗网站中,情色类诈骗网站和广告联盟类诈骗网站最常见,占比分别为39%和33%。

这些恶意网站大多通过非法手段进行传播,比如赌博类诈骗网站利用高利润的方式吸引用户,平台方会在前期通过后台操作让用户少输多赢,当用户产生一定的兴趣后,再进行后台操作赢取用户钱财。

电信网络诈骗瞄准四类人群
报告指出,目前电信网络诈骗的受骗人群主要包括四大类:大学生、大专生,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以及农村地区人群。

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近年来抓住大部分留守的农村地区人群以老弱妇孺为主,信息获取渠道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金融知识了解不多等原因,打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的幌子,以高额投资回报为诱饵吸引农村民众特别是老年人参与,严重损害了农村地区人群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