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文化概论目录-沈祖祥
一、先秦:由神本走向人本的旅游文化
二、秦汉:多元开放、恢弘大度的旅游文化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勃兴期
一、士人漫游
二、宗教旅游
三、园林;自然山水的人性化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鼎盛期
一、隋唐:热烈奔放、丰富多彩的旅游
二、宋:内敛娴雅、意在理趣的旅游文化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发展期
第五节 旅游文化的转型期
第六节 世界旅游文化的历程
第四章 旅游文化的基础
第五章 旅游主体文化
第六章 旅游景观文化
第七章 旅游文化的特点
第八章 旅游文化的传统
第九章 旅游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主要考书目
后记
【作者简介】
沈祖祥,1963年生,上海崇明人。1981-1985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工作。现为复旦大学旅游系副教授。涉猎较广,研究领域主要以中国古代史,特别是笋魏晋南北朝史为主。1991年起转攻旅游经济并专业从事旅游文化、旅游史和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论著有《旅游心理学》、《旅游与中国文化》、发表有《旅游史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等论文20余篇。
第一章 旅游文化理论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经济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的理解
二、文化学角度的理解
第二节 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定义
二、文化的特征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
一、旅游+文化说——广议旅游文化
二、民族文化说
三、主体说与客体说
四、碰撞说
五、本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结构
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首先应从旅游和文化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着手。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文化应由: 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三个层次的结构构成。
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
点
文化是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媒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支
撑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章海荣:“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
、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
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
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 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属于文化这个大的范畴的;
它是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经济性
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
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的内在冲动
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的体系构成
客源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旅游 中介体——旅游目的地客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 回归久居地
旅游文化学
教学内容
基 础 主 体
客 体
旅游文化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消费与介体文化 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媒 体
发 展
教学方式
旅游文化发展历程(4个)
旅游文化的形成: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鼎盛:隋唐五代宋时期的旅游文化(彭路、黄
区域旅游文化(6个)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阳敏)
三秦文化(陈应波) 三晋文化(李琴) 楚文化(冉翠) 吴越文化( 杨丹) 巴蜀文化(陈柔) 其他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东北文化等()
城镇旅游文化(4个) 北京的城镇文化 香港的城镇文化(李玲、刘翠华) 成都、重庆的城镇文化(漆尧、唐 玉娇) 上海的城镇文化(许玉萍、张秋月 ) 澳门的城镇文化(杨劲、松杨伟)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文化:1,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与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结果。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中国旅游文化:是指具有中特色的旅游文化,是以中华名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和积淀为基础的,包括已经创造的和正在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内的文化产物。
一,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博大精深的中国旅游文化所具有鲜明的历史传承特征文化地域特征名族特征综合发展特征(1)历史传承特征: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特征,也就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是指世世代代相传延续,承传延续具有社会特点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包括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
因此,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承性是指中华名族所创造的有关旅游的文化及其所赋予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历史的积淀和筛选而被后代相袭继承和传播,同时也是整个人类旅游文化发展演进的重要构成,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中国旅游文化源远流长,至迟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发生并留下了珍贵的记载,并经历了武帝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和近代时期,总之有八个时期,时间跨度长达五千年之久。
发展今天的旅游文化,首先是挖掘现存的旅游文化资源,然后才是开发利用和发扬光大。
从空间上讲,旅游文化的传承性表现在旅游客体在不同地域上的一致性。
(2)地域文化特征:1同一地区不同文化:指的是同一地区各种不同文化现象的同时出现,表现出同一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诸多文化共同存在。
2,不同地区相同文化:指的是虽然地域有差异,但文化传统是相同的。
3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国地域辽阔,山河众多,有自然环境而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地域单元,而每个单元的文化都带有极其明显的地域特色。
(3)名族特征:民族性的不同特色正事中国旅游文化中最具彰显力的个性所在,因此,中国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正是中国56个名族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同时也是展示我国多民族和睦团结气氛和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所在。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
旅游文化试题及答案【篇一:旅游文化学概论—闫红霞—习题参考答案】txt>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有谢灵运、徐霞客、玄奘。
3旅游文化研究方法.模式分析法、区域比较法、演绎法和归纳法。
二、简答题1.旅游文化的功能是什么?一般说来,旅游文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保存与传承(认知)功能。
旅游文化是对各种旅游文化事象的记录和储存,是各种旅游文化成果的凝聚和沉淀。
二是教育与启智功能。
旅游文化不仅有积极的教化,而且还具有启智功能,能启发人的思维、启发人的智力,有助于人类的不断创新。
三是愉悦与审美功能。
人类对异国他乡的文化自有一种特别的新奇感,对优秀的文化自有强烈的愉悦感,旅游活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四是规范与凝聚功能。
施游文化特别是一些传统习惯和民间禁忌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
五是交流与经济功能。
旅游文化和旅游文化之间可以通过旅游介体(旅行社、旅游交通和导游等)实现沟通。
2.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地域性。
不仅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不同的国家,甚至一个国家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旅游文化特征。
.民族性。
不同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旅游文化传统,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性还有旅游亚文化。
历史性。
旅游活动是人类历史渊源久远的一项文化活动,旅游文化的积淀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传承性。
在历史时问序列上代代相传、承续不绝的特征。
当然,旅游文化的传承性包含进化、冲突和整合。
3.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从旅游文学中突出地表现出来,概括起来,就是重游传统,重人传统,政治传统和与民同乐传统。
4西方古代旅游文化的特征是什么?这种特征主要是早期旅游的宗教性。
希腊人对奥林匹斯诸神的崇拜构成了西方原始宗教的主要源头,也构成了西方古代旅游隐含的精神资源。
进入中世纪以后,基督教的一元神取代了多神教的统治,为数不多的外出旅游者又主要是赤足敝衣,一路苦行的朝圣旅游者。
旅游文化概论第2章旅游主体的文化分析讲解
这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 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 形态。 艺术审美文化的特点:一是这种审美文化 具有主导性、强制性,从而使得导游人员 介入旅游者审美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二是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主要在于它的内在意 蕴——社会文化的历史积淀。因此,欣赏 艺术品必须具备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艺术修养;三是艺 术审美对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 艺术审美不仅具有娱乐作用,还具有审美 认识和审美教育作用。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与动物相比,人最大的特征是劳动。正是通过 劳动,人创造了文化,可以说文化是人类对自 然的适应,或者说人通过文化来适应自然。
2.1 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 发展驱动的结果,是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化和文明之后 的结果。但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和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 念转变的结果,也是人追求自己的文化属性的结果。
2.4.1.2 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属性 (1)旅游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
旅游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日常消费,一般的日常消费 主要是对物的消费,注重物的功能性。而旅游作为人 们对另类生活方式的追求,旅游者不再从使用的角度 来对日常生活的物进行判断和消费,而是从物品所蕴 含的文化意义进行价值的认定,并进而从这样的文化 消费中获得身心的满足。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1)旅游审美主体 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的实践者。 具体地讲,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并与旅 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 旅游者。
2.3 旅游审美行为的文化分析
2.3.1 旅游审美的要素及特征
旅游审美主体的特征:
其一,旅游审美主体是精神活动的主体。 其二,旅游审美主体是情感活动的主体。 其三,旅游审美主体是自由的生命活动的 主体。
旅游学第二章
一.填空题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2.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游,而没有把商务旅游纳入进去。
这是该定义的不足之处。
3.旅游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通过个人行为表现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4.旅游作为一种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活动,具有消费属性、休闲属性、社交属性、审美属性。
5.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多。
6.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7.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食、住、行、游、娱、购。
8.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9.按游客的流向,国际旅游可分为出境游和入境游两类。
10.根据旅程的长短,国际旅游可分为跨国旅游、和三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以下哪首诗C。
A.《六艺诗》B.《鸳鸯赋》C.《悲哉行》D.《衍波词》2.国际上普遍引用和广泛传播的旅游定义是B。
A.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B.艾斯特定义C.英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D.美国学者对的定义3. C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
A.旅游者B.短程游览者C.旅游D.游客4.下列活动中哪一项是旅游活动D。
A. 三峡大移民B.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C. 学生异地读书D.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5.国内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D。
A.消费程度B.逗留时间C.经济作用D.是否跨越国界6.中国大陆公民前往港、澳、台地区旅行属于B。
A.国内旅游业务B.出境旅游业务C.入境旅游业务D.边境旅游业务7.C我国国内旅游的人数为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
旅游文化的定义
第一章:旅游文化的定义: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P4)旅游文化的定义(徐日辉版):旅游文化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或文化种类)。
既是人类活动的表现,也是人文化的结果;作为存在方式,旅游文化通过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的相互作用,不仅反映了人类旅游实践的结果,还包括创造成果的活动本身。
(P6)第二章: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历史承传特征: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承传特征,也就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承传性指世世代代相传延续,承传延续具有社会特点的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包括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
地域文化特征:地域特征即:同一地区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相同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文化。
民族特征:中国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正是中国56个民族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同时也是展示我国多民族和睦团结气氛和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所在。
综合发展特征:旅游是动态的,文化是发展的,而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这是因为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可以肯定地说西方旅游文化的传入并不能也不可能取代中国原有的旅游文化,特别是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引进,其结果只能是对中国旅游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
(P22)游子:游子,是对出游在外的统称。
“游子”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衣锦还乡以显其贵。
桑梓之情安土重迁;另一种则是事业有成,无缘故里。
(P18)九州:“九州”是中国的别称之一。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书上未找到,来自百度百科)第三章: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P29)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历史的产物,被称作社会社会史的活化石;民俗文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并且在不断继承、扬弃、融合、渐进。
第四章__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的类型:
1、按国境标准分:国际国内 2、按地理范围分: 3、按时间形式分:古今 4、按计价方式分: 5、按消费方式分: 6、按活动内容分:
二、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主体文化,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表现的内在观 念文化和外在的审美文化、消费文化以及相关文化事项的 一种旅游文化形态。
行 , 不
梅兰竹菊“四君子”
旅审美文化的时间差异
古代——现代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过去的神农架、张家界、九寨沟、喀纳斯湖是荒野之地,今日是旅游胜景。
主体审美的空间差异
中 ——西 (抒情、理想美)
(写实、现实美)
南(秀、柔)——北(雄、刚)
跨文化
美国黄石公园
1、儒家的近游思想 2、儒家的远游思想 3、儒家的义利观 4、尚古意识 5、与民谐乐思想 6、兴灭继绝思想
(一)审美与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1、审美能力是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重要构成 2、旅游主体审美能力的培育及提高 3、审美感觉的产生、审美想象的驰骋、审美情感的激发 (二)向善与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1、旅游主体的道德陶铸 2、旅游主体意志人格的培养 (三)求真与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求真对旅游者文化人格的塑造
一、西方民族旅游性格向近现代的转换过 程
1、“阿特拉斯”禁忌的突破 2、征服性格的反省及其对自然的亲近 二、中国民族旅游性格向近现代的转换
1、国民性改造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 2、中国旅游性格近现代转换的表现 3、中西民族旅游性格的卓立
一、旅游主体及其文化人格
1、旅游主体的文化人格 2、旅游主体文化人格与民族旅游性格的关系 二、旅游主体文化人格的塑造
中国旅游文化课后习题答案 精品
第一章绪论答案要点:1、文化是指人类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含义众说纷纭,最权威的说法就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里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对161种文化的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文化是由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的,这些行为模式是通过符号习得和传播的,它们构成了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其中包括体现在人工制品方面的成就。
2、旅游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过去和现在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能单独形成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对于旅游文化来说,其它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
旅游文化不是一般社会文化向旅游领域的简单移入或嫁接,而应该是以一般文化形态为基础创造出来的新型文化。
3、文化旅游如同旅游文化,说法莫衷一是;可以说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旅游是形式,文化是内涵;文化旅游强调的是一种旅游方式,而旅游文化的重点是强调一种文化形态。
4、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旅游文化是一个国家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的决定因素;旅游文化有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创建名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
5、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因此旅游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关系。
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必须以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来对待旅游文化,具体讲就是整体观,持续观,公平观,资源观和全球观。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决策公众
核心灵魂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案例:“IBM公司”的内部公共关系
“IBM”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缩写简称,该公司拥有25万 名员工,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学毕业生。
IBM公司没有工会,但每个员工都能全心全意地为公司工作 尽忠职守,从不懈怠,因为IBM公司制定了一套让员工充分施展 才华、发挥作用的完整措施。
周期公众 待日的家长
稳定公众 具有稳定结构和关系的公众。如:忠实顾客、 粉丝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二、公众的分类
❖ 5.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以划分为顺意公 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三类
顺意公众 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 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
逆意公众 态度的公众对象。
边缘公众 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 众对象。
第二章旅游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
二、公众的分类
❖ 6.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公众划分 为四类: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非公众 潜在公众
在某组织的影响范围之中,但却与该组织无关
某一社会群体面临着组织行为或环境引起的某个 潜在问题,由于这个潜在问题尚未充分显露,这 些公众本身还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知晓公众 公众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 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章:1、什么是山水文化?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
所谓“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
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
2、艺术价值——人文建筑(亭,廊,桥,塔,台,榭),文学艺术(摩崖石刻,雕塑,绘画,诗文,楹联)3、科学价值:景观——人文景观(考古价值,冶炼价值,建筑价值,水利价值),自然景观(岩熔景观,地貌景观,底层结构,生物景观)4、神与物游的山水审美意识审美意识——致用,比德,畅神,情景交融致用:人类用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美。
比德:将自然物视为人格道德的象征物。
时间:春秋战国畅神:人们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虚静的心胸面对山山水水,欣赏山水本身那千姿百态的自然美。
情景交融:是一种立足于主体心理活动的物我交流过程,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而为一。
5、山水景观的构成要素1)色彩用色彩来表现人的情绪,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情感。
如婚诞喜庆,以大红色代表,使人兴奋,情绪激昂;黑白色象征肃穆和庄重,使人感到静谧和压抑。
所以,在灯具、家具、房间墙壁、饰物等色彩搭配上,最好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2)声音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3)动态与静态一般来说,山水的动态主要是指流水、飞瀑和流云飘烟,也包括各种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景象。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
6、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从山水的发生学角度看,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区别在于:自然山水是一种先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文景观则是人依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随着社会变迁,时代的演进及人的观念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第2章 旅游的本体观
本章导读 旅游活动几乎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是一 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深入分析和理解这一 社会现象,首先必须回答旅游活动的内在本质和 外在特征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定义旅游这一概 念,其内涵与特征究竟包括哪些,如何科学地对 旅游活动进行分类等问题。因此,本章将对上述 有关旅游本体的理论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探讨。
5.旅游活动是一种非营利性的活动
旅游者外出旅游,无论是出于观光娱乐的目 的,还是出于情感体验的目的,都需要花费 一定的精力、体力和财力,而不会从旅游目 的地获得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 使“商务旅游”可以被认同,也只是其中 “游”的部分才属于旅游的范畴,而“商” 只是实现“游”的一种条件或手段。
4.旅游活动是一种短暂性的活动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的一 种暂时性“逃逸”,不管离开多远的距离, 总要回到原点,回归日常。因此,旅游活动 的时间不会过长。国际上公认的旅游停留时 间标准是,24小时以上,连续停留不超过12 个月;我国则规定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不超过6 个月。旅游活动的短暂性使得它同迁徙、移 民等有着本质的区别。
3.旅游活动需要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住宿、营 销系统、游憩(或康乐)和景区服务的支持,这 一切构成了旅游产业的基础;
4.旅游不仅仅是游客个人的一种休闲和游憩(或 康乐)的消费方式。从空间上看,旅游不仅仅是 客源地向目的地单向的人员流动,而是由客源地、 通道和目的地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5.旅游整体的空间系统,不仅是一个经济 系统,更是一个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 这是旅游目的地系统存在的理论基础。
(四)旅游的本质 旅游的本质是体验,是一种在异地进行的短暂 休闲体验活动。旅游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来 解读,其内涵包括: 1.旅游是一种异地性的体验; 2.旅游是一种短暂性的体验; 3.旅游是一种休闲性的体验; 4.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
《旅游文化学》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旅游文化学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系统而准确地掌握旅游管理相关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旅游现象,并能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借助相关知识解决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本课程应要求学生阅读有关社会文化、跨文化教材,探讨旅游文化内容,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
通过课程穿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讲解,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Tourist cultures course is aimed at helping students system and accurately master the tourism management related cultural phenomenon,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enable students to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urism phenomenon, and can apply the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flexible of tourist cultures to the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related knowledge to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This course should require students to read about social culture, cross-cultural teaching material, explores the tourism cultur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ore of the tourism services and management.Through the curriculum interspersed with the infiltr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1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help them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2.设计思路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