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达到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详细介绍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
二、设计要点1.设计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设计规范,确保设计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的要求。
2.结构计算:进行结构计算,包括静力计算、动力计算等,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材料选用: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钢材和焊接材料,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三、材料要点1.钢材验收:对进场的钢材进行验收,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份、力学性能等检测。
2.焊接材料验收:对焊接材料进行验收,包括焊条、焊丝等的外观质量、化学成份、焊接性能等检测。
3.材料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对钢材进行防锈、防腐等措施,确保材料的使用寿命。
四、施工要点1.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焊接工艺控制:根据焊接工艺规范,控制焊接参数,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强度。
3.焊接质量检验:对焊缝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查、焊缝探伤等,确保焊缝的质量达到要求。
4.安装验收:对安装完成的钢结构进行验收,包括尺寸精度、安装质量等检查,确保安装的准确性和质量。
五、质量控制要点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制、质量检查等,确保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2.质量检测: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包括材料检测、焊接质量检测、安装质量检测等,确保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3.质量记录:做好质量记录,包括施工记录、质量检测记录等,便于质量追溯和问题分析。
六、总结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涵盖了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严格遵循设计规范、合理选用材料、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可以确保钢结构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在实际施工中,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质量记录,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土方控制要点:1、严格按设计边坡坡度开挖;2、开挖基坑(槽)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基坑分层开挖的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1.5m,开挖中形成的临时土体边坡坡度不得大于1:1.5,否则应采取加固措施处理。
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严禁碰撞工程桩,行走时不得出现挤土而造成工程桩的偏位。
基坑周边1—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不得超载堆载。
二、模板(一)、控制要点:1、控制模板的严密性;2、控制模板拼缝;3、控制层间接槎;4、支撑体系的要求。
(二)、模板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应先设计出模板加工图和模板拼装图,楼梯与剪力墙和梁柱节点等处的模板应有节点大样图;2、优先采用定型钢质大模板或组装式模板,碗扣式和门式钢架支撑。
尺寸变化小且能多次重复使用的节点模板,应采用工具式(如预留洞口的模板等)模板。
3、重要受力构件(悬挑结构、跨度大于5m的板及梁等)模板支撑体系应计算确定。
(三)、模板的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1、模板板材应有出厂合格证;2、模板支撑系统应采用钢管和型钢等金属支撑体系,壁厚不小于3mm;3、模板的套数应符合工期和养护时间的要求。
(四)、模板制作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1、模板应在木工车间制作,并进行试拼装,符合要求后方可在现场安装,严禁在作业面制作模板;2、模板周边应刨边平直,接缝严密,接缝高低差不大于2mm,平整度不大于3mm;3、现浇楼面高低差变化处(室外与室内,厨卫间与房间等)应采用方钢制作成工具式定型模板,或在门洞口采用∟30×3角钢与钢筋焊接的措施来保证高差处的边角整齐;4、剪力墙和梁的侧模应采用定型限位措施,并采用间距为300~500mm的对穿螺栓固定,螺栓直径不小于12mm;当柱子截面大于600×600mm、梁的高度大于800mm及剪力墙等结构采用的对穿螺栓在其下部3—4排范围内应使用双螺帽;5、固定模板的背衬宜选用不小于50×100 mm的方木或不小于50×50×3mm的方钢管,间距不大于250mm;6、底模支撑可通过计算确定,中间立杆间距不应大于800mm,边支撑立杆与墙面间距不应大于300mm。
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与管理
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与管理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与管理1. 引言钢结构在建造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钢结构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有效的管理。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质量控制的要点及管理方法。
2. 钢材选用2.1 钢材的标准和规范在钢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应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如GB/T 700、GB/T 1591等。
2.2 钢材的质量认证选择具有国家质量认证的钢材厂家,并查看钢材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2.3 钢材的质量检测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份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质量检测,以确保钢材的质量合格。
3. 钢结构设计3.1 结构系统的选择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工程条件,选择合适的钢结构系统,如框架结构、网架结构等。
3.2 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荷载、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因素,并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3 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使用准确可靠的计算方法,如有限元分析、弹塑性分析等,以获得准确的结构设计结果。
4. 施工准备4.1 施工方案的编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钢结构安装的顺序、方法、注意事项等。
4.2 施工人员的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对钢结构施工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4.3 施工设备的准备配备适当的施工设备,如吊装机械、脚手架等,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钢结构安装5.1 钢构件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钢构件的表面,防止损坏和腐蚀。
5.2 钢构件的安装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钢构件的安装,确保连接坚固、位置准确。
5.3 安全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安全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等,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6. 焊接工艺控制6.1 焊接工艺的选择根据钢结构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如电弧焊、氩弧焊等。
6.2 焊接材料的选择选择质量可靠、符合标准要求的焊接材料,如焊条、焊丝等。
6.3 焊接过程的控制控制好焊接的参数,如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确保焊缝的质量合格。
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1 一般规定1.1 审核与PC生产的相关的各施工专项方案,主要有塔吊安装方案,PC现场堆放和吊装专项方案,垂直运输方案,脚手架方案。
确定与PC构件相关的吊点、埋件、预留孔、套筒、接驳器等的位置、尺寸、型号,协调相关单位根据相关方案措施进行图纸深化,并与预制厂进行交底。
1.2 选定PC加工构件厂,协助甲方在PC预制厂的合格供应商内选择加工厂,从营业执照、许可证、生产规模、业务手册(业绩)、试验室等级进行审核。
最终选定PC预制加工的供应商。
2构件制作2.1 制作预制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采取排水措施。
当采用台座生产预制构件时,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2m长度内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2mm,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地区宜设置伸缩缝。
2.2 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并应能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插筋、预埋吊件及其他预埋件的定位要求。
模具设计应满足预制构件质量、生产工艺、模具组装与拆卸、周转次数等要求。
跨度较大的预制构件的模具应根据设计要求预设反拱。
23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插人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或附着振动器,必要时可采用微型振捣棒和人工辅助振捣,尚可采用振动台等振捣方式。
2.4 当采用平卧重叠法制作预制构件时,应在下层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OMPa后,再浇筑上层构件混凝土,上、下层构件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
2.5 预制构件可根据需要选择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养护,或采用蒸汽养护、电加热养护。
采用蒸汽养护时,应合理控制升温、降温速度和最高温度,构件表面宜保持90%~100%的相对湿度。
2.6 预制构件的饰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带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反打成型法制作,也可采用后贴工艺法制作。
2.7 带保温材料的预制构件宜采用水平浇筑方式成型。
采用夹芯保温的预制构件,宜采用专用连接件连接内外两层混凝土,其数量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8 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D预制构件的边角宜采用倒角或圆弧角;2)模具应满足清水表面设计精度要求;3)应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并应保证每班生产构件的养护温度均匀一致;4)构件表面应采取针对清水混凝土的保护和防污染措施。
PC结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PC结构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PC(预制混凝土)结构施工是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领域。
由于其具有施工快速、质量稳定、环境友好、节约能源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PC结构施工的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1.1 预制构件制造及检查PC结构的制造过程需要借助模具,也就是说,预制构件的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使用。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制作,保证构件的尺寸精度、强度及极限变形等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预制构件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尺寸尺度精度、表面平整度、抗压性能及校核计算等,确保质量上乘,符合要求。
1.2 现场加固及连接PC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受力作用,为此必须进行加固处理。
在施工现场进行加固和连接时,需要注意防止构件变形,同时保证加固和连接强度达到设计需求。
加固和连接过程中,应对接处表面一致性及平整度污染等问题进行处理。
1.3 安装施工施工安装时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及预制构件制造的尺寸进行安装,进行精密的矫正调整,确保构件彼此之间的连接牢固,且连接处平整、一致,满足设计高度等要求,保障建筑的安全使用。
2.1 施工前质量控制施工前,需要进行必要的铺地、贴墙、安放钢板等现场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现场达到安全、卫生、整洁,材料储存、使用和预制构件接收等都符合要求。
在施工中需要注意以下质量控制措施:2.2.1 现场应进行固定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震动和位移,应进行适当的固定并进行矫正调整。
确保构件安装准确、平整、尺寸精确。
2.2.2 竣工交付前应进行检测验收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检测预制构件的尺寸精确度、表面平整度及强度等性能指标,确保其完好无损。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进水管道、灯具、风机、集水井等设备的安装,安装过程需注意设备和构件之间的联接,确保设备固定严密、牢固。
2.3.1 施工竣工验收施工竣工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主要检查预制构件、设备设施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并进行资料档案的归档,确保施工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最新建筑结构设计流程及要点演示教学
2.3施工图设计阶段
Construction Documents Design
2.3.1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目标 现场施工实施技术文件,要保证设计图纸的
质量(完整性、科学性、深度要求) 。 2.3.2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内容 1) 结构详细计算 2) 图纸目录编排 3) 图幅控制及布图技巧 4) 文字说明 5) 构件配筋要求
1.3.1一栋建筑就是一根镂空的柱子 一栋建筑就是一根镂空的柱子,这是从整体上
对建筑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把握。
短柱承载力为强度所控制,长柱承载力为稳定 所控制。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控制对应于长柱的长 细比控制,整体结构的主轴两方向的刚度接近对应于 柱子的等稳定性控制…… 1.3.2一栋建筑就像一根镂空的悬臂梁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 》 GB/T 50083-97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定义
“2.3.1 建筑结构设计 design of building strctures 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和施工可行
的要求下,按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结构进行 总体布置、技术与经济分析、计算、构造和制图工 作,并寻求优化的全过程。”
3.结构与建筑的关系
3.1方案设计阶段,结构工种需要及早介入 3.2技术设计阶段,结构设计必须不断优化
4.施工图的绘制原则
4.1目录编排 4.2图幅控制 4.3比例选择 4.4文字说明 4.5构件索引 4.6轴线编号 4.7尺寸标注 4.8构件编号顺序 4.9字符大小 4.10线宽设定
5.工程技术交底及施工会审
结构工程师及早介入方案设计,不仅使方案可行而增强工程设 计接标的竞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建筑方案被采纳而结 构上是不可行或存在非常不合理的被动局面甚至处于骑虎难下的窘 境,后一种情况在建筑功能较复杂、设防烈度高的高层建筑的方案 设计中更显突出。
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要点(供参考)一、框架结构的特点、适用范围1、框架结构的特点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
2)延性较好。
3)整体侧向刚度较小,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较大(呈剪切型)。
所以建筑高度受到限制。
4)非结构构件破坏比较严重。
(这是由于变形过大,非结构构件会破坏比较严重)2、框架结构的适用范围1)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
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3)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
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
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
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二、框架结构平、立面布置要点1、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
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2、框架结构宜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架体系以承受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或风荷载。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一向为刚架,另一向为铰接排架的结构体系。
但在铰接排架方向应设置支撑或抗震墙,以保证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
3、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
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可设计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也可仅在单跨方向设置剪力墙。
后者框架结构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选用,而剪力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选用。
4、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根据2010新高规,抗规).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史上最精华的结构设计中的七个比值(根据2010新高规,抗规)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七个比值及调整方法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柱、剪力墙等)的合理布置,设计过程中控制的目标参数主要有如下七个:1、轴压比:柱(墙)轴压比N/(fcA) 指柱(墙)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它是影响墙柱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使柱墙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规范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限制轴压比。
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10版高规 6.4.2和7.2.13。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轴压比不满足简便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S A T W E 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具体要点:(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
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
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
S A T W E 验算结果详 ,当计算结果与规范不符时,轴压比数值会自动以红色字符显示。
(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墙肢轴压比的计算时,规范取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压力设计值(即恒载分项系数取1.2,活载分项系数取1.4)来计算其名义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墙肢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受压区过大而出现小偏压的情况,而对于截面复杂的墙肢来说,计算受压区高度非常困难,故作以上简化计算。
(4).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
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
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摘要:改革后,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社会发展下快速进步,现阶段,钢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用建材之一,其稳定性关系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并且在建筑结构中,钢结构需要承担较大的荷载,若其稳定性不符合设计要求,会对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形成负面影响。
为提升钢结构的稳定性,论文探讨了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相关理论,阐述了设计中需遵守的几点原则,包括维持各个层面的稳定性、合理调整剪力以及完善强柱弱梁设计等,探究了钢结构稳定性的验算方法和设计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建筑设计;防火保护措施引言在钢结构设计过程中,良好的稳定性设计是保障钢结构应用性能,提升整体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因此,设计人员一定要对钢结构的设计做到足够重视,并根据建筑工程需求,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进行钢结构设计。
这样才可以显著提升钢结构的稳定性,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需求。
1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有效提升整体建筑工程钢结构的施工质量,为后续施工提供基础;也可进一步提升整体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为后期应用的安全性提供良好保障。
通过分析可知,在建筑的钢结构施工中,吊装施工、安装施工、焊接施工以及螺栓预埋施工都是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因此,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对这些施工环节加以高度重视,确保钢结构施工质量,实现其技术优势。
2强化钢结构建筑防火保护有效措施2.1火灾烟气流动和控制设计在火灾流量的构建中,建筑防火性能化构建主要采用区域模拟和空间模拟两种方式。
如果发生火灾,时间会发生变化,上方热气层的状态和高度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室内设计的不同,烟气流动会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可以利用空间模拟的范围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和程度,在消防系统的建设中,利用这两条路径可以有效控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低火灾的风险。
在防火方面,中庭公共空间是次安全区域。
在这个区域,公共空间相对较大,空间灵活性也很高。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要点主体结构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1.1 目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主体结构质量控制的要点,以确保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1.2 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所有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
二、规范和标准2.1 国家强制性标准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应严格遵守国家强制性标准,如《建筑结构质量验收规范》、《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通则》等。
2.2 相关行业规范 参考行业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措施,如《建筑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
三、设计阶段质量控制要点3.1 结构设计方案审查 对结构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项目要求。
3.2 结构材料选用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结构材料,保证其质量合格、性能稳定。
3.3 结构参数计算 进行结构参数计算,包括荷载计算、抗震设计等,确保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4 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应准确清晰,包括结构图纸、节点图纸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施工。
四、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4.1 材料进场验收 对进场的结构材料进行验收,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等检查,保证符合设计要求。
4.2 施工工艺控制 根据工艺要求,层层把关施工过程,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防水等性能。
4.3 焊接工艺控制 对钢结构的焊接工艺进行控制,包括焊接材料的选用、焊工的资质验证等,确保焊接连接牢固可靠。
4.4 现浇混凝土浇筑 现浇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浇筑质量、配合比、浇筑工艺等,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验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5.1 结构质量检测 进行各项结构质量检测,包括强度试验、裂缝检测、挠度检测等,确保结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2 结构安全评估 对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包括静态荷载试算、动态荷载试算等,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5.3 结构验收记录 详细记录结构的验收过程和结果,包括各类检测报告、验收记录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都处于地震带上,地震带来的损伤与影响非常严重,因此建筑工程在建设设计的过程中都融入了抗震结构理念。
经汶川、玉树等地震考验后,我国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要求逐步高。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变得更加专业与复杂,因此必须对设计特点进行详细分析考量,才能够达到较高的设计质量。
然而从当下实际情况上来说,我国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内容与方面,这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及水平。
此状况必须要得到改进才能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抗震能力。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设计要点分析引言随着施工高度的不断提高,建筑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中,消防安全、抗震性能和抗风能力是目前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许多地区位于地震带和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
因此,长期以来,提高建筑结构的地震活动性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特别是在新时代,由于施工的复杂性和结构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对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此外,抗震设计还应该兼顾建筑的美观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减少损失和风险。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抗震设计的整体性原则是指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将建筑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设计,以确保其整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1)将整个建筑结构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而不是把它看作是由独立部件组成的集合。
这意味着在抗震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工作,而不是单独对每个部分进行设计。
通过在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从而增强其抵抗地震力的能力。
(2)抗震设计中注重结构的韧性和能量耗散能力。
地震作用通常会引起结构内部的应力和变形集中,如果结构不能承受这些应力和变形而发生破坏,将导致建筑整体倒塌。
为了增强结构的韧性,可以采用一些措施,如提高材料的延性和减震器的安装等。
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标题:钢结构质量控制要点引言概述:钢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其质量控制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钢结构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材料质量控制1.1 确保材料符合规范要求: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包括材质、强度等。
1.2 检验材料质量:对采购的钢材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质量合格。
1.3 做好材料标识和追溯:对每批次进场的钢材进行标识,并建立追溯体系,以便跟踪材料来源和使用情况。
二、焊接质量控制2.1 培训合格焊工:确保焊接工作由经过培训合格的焊工进行,提高焊接质量。
2.2 严格控制焊接参数:根据设计要求,控制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确保焊缝质量。
2.3 进行焊缝检测:对焊缝进行探伤、X射线检测等,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三、构件安装质量控制3.1 预埋件安装:对于需要预埋的构件,确保预埋位置准确、固定牢固。
3.2 构件对接:对构件的对接部位进行精确测量和调整,确保对接质量。
3.3 构件安装: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构件安装,确保安装过程平稳、安全。
四、防腐防火质量控制4.1 防腐处理:对钢结构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合格的防腐涂料或热镀锌等方法。
4.2 防火处理:对于需要防火的部位,采用合格的防火涂料或防火板等材料进行处理。
4.3 定期检查维护:对防腐防火处理后的钢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防护效果持久。
五、验收质量控制5.1 隐蔽验收:在钢结构尚未封闭前,进行隐蔽验收,检查各项工作是否符合要求。
5.2 结构验收:对完工的钢结构进行结构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5.3 质量档案建立:建立钢结构的质量档案,包括材料证明、焊接记录、验收报告等,以备日后查阅。
结语:钢结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以上所述的五个要点是钢结构质量控制的关键,希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阐述框支结构设计要点和转换构件设计要求
阐述框支结构设计要点和转换构件设计要求0引言所谓的转换层,是指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的结构。
而剪力墙,是指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
为了更好的控制转换层剪力墙的施工,就需要做好有关方面的设计。
基于此,本文就高层建筑中带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设计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工程概况该工程1#楼地下两层,地上一層为店面,地上二层为架空层,以上均为住宅,总层数三十层。
一层层高为5.25m,二层层高为6.15m,三至三十层层高均为3.1m,建筑物主体总高98.2m。
结构选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支层位于三层住宅楼面,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烈程度为7度,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基本风压值:0.95kN/m2(10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
结构分析软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软件《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EW》。
取1#楼轴线1-28~轴线1-41之间的部分,转换层及标准层结构平面如附图1。
图1标准层结构平面各种形式转换层的优缺点如下(1)梁式转换层:优点-设计和施工均较为简单,传力较为明确;缺点-当上下轴线错位布置时,需增设较多的转换次梁,空间受力较为复杂。
(2)箱式转换层:优点-转换梁的约束强,刚度大,整体工作效果好,上下部传力较为均匀,并且建筑功能上还可将其作为“设备层”;缺点-转换梁梁中开设备洞较多,施工复杂,且造价较高。
(3)桁架式转换层:优点-框支柱柱顶弯矩和剪力比其他几种转换型式相对较小;缺点-施工比较麻烦,且对于轴线错位布置时难度较大。
结合工程实际建筑布局情况,并考虑经济指标及施工难易程度,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决定采用梁式转换层结构型式,也可称为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
施工图设计审核要点 结构专业
□梁与楼梯间处标高不冲突。
□厨房、卫生间梁宽大于填充墙厚时,梁偏向厨房、卫生间。
□屋面上翻梁不影响排水,梁上翻时宽度与墙体一致。
□临边构件(屋面女儿墙、空调板、阳台、凸窗、栏杆等),悬挑构件的配筋及锚固没有安全隐患。
□电梯机房预留吊钩采用HPB235钢筋且承重满足电梯安装要求。
□若人防分期时,前后期分界处的衔接及做法明确。
□后浇带设置与人防口部设置不冲突。
□上部主楼非人防结构竖向承重构件完全落地。
□是否考虑上部非承重墙体的荷载。
□人防集水坑,通风井,楼梯,坡道和建筑图一致。
□人防墙门洞及穿墙洞和建筑专业一致。
□人防外墙考虑临近建筑的影响。
梁(包括剪力墙结构连梁)、板
□结构标高与建筑做法换算后一致。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直径及间距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基本未放大。
□剪力墙体配筋率、直径及间距满足规范最低要求,基本未放大。
详图
□楼梯梁下净高满足建筑规范要求。
□楼梯间窗的位置与梁的位置关系合理。
□楼梯梁与单元表箱位置不冲突。
□半平台处的楼梯梁与楼面梁处理合理。
□电梯为砖砌时,在门顶处增设圈梁。
□节点详图在平面图中有索引且与建筑标高、做法一致。
□26层:46kg/㎡;
□30层:50kg/㎡。
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的剪力墙结构:
□11+1层:44kg/㎡;
□18层:49kg/㎡;
□26层:54kg/㎡;
□ 30层:59kg/㎡。
其它:
注:与工程相关的内容画√,并在审核意见处填写具体意见。
结构专业施工图设计审核要点(四)——施工图白图阶段
结构专业重点、难点及设计要点
一、结构专业重点、难点及设计要点根据本工程建筑方案特点,结合吴江区当地自然条件,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本项目施工图阶段设计的关键内容,也是为业主节约造价,缩短工期的核心问题。
服务用房为多层房屋采用框架结构比较合理,根据现有建筑方案功能要求,合理布置柱网,使结构平面质量,刚度尽量对称,避免造成扭转影响。
建筑长向长度为70m,超过规范允许要求,应采取措施避免砼收缩的不利影响。
在适当位置设置施工后浇带或在砼中掺入外加剂,同时结构计算时应考虑温度作用的影响。
1#、2#楼为高层建筑,也是本次工程中占整个造价比重较大的部分,合理造型非常重要。
建筑方案平面尺寸为69.6m×13.2m,长宽比为5.3,接近规范限值6,为长矩形平面。
采用框架结构方案无疑是最为经济的结构方案,但设计中重点需要解决框架结构扭转刚度比较弱的弱点。
控制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
方案中1#、2#公寓楼同服务用房间二层人性化的用连廊连接,设计上要处理好各单体与连廊的关系,应设置伸缩缝断开。
由于连廊仅二层,同1#、2# 相比,竖向荷载相差较大,基础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措施减小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基础设计时,应考虑服务楼下人防地下室深基坑给连廊、1#、2#高层公寓带来的影响,尽量减小土方开挖,以节约投资。
1#、2#高层下未设地下室,应注意基础埋深满足《高规》要求,保证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的有效传递。
本次工程是一项人的福利工程,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对设计人来说一定要非常细致,精心设计,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设计时一定要制定周密的技术措施,保证各项指标达到、优于规范要求。
设计前要注重合理优择结构方案,设计时精确计算分析,不断优化完善。
以使结构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最节约投资,所以控制工程造价是在结构设计工作中自始至终的一条主线。
二、结构的优化1.结构优化思想结构专业非常重要,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劣的整个工程造价和质量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要点
主体结构质量控制要点一、结构设计原则1、结构设计应考虑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结构建成后,不允许对结构设计时所依据的周边环境进行较大改动。
2、结构的净空尺寸应满足限界以及其他施工工艺的要求,并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变位等因素予以确定。
3、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正常使用以及耐久性的要求。
4、结构应采取防止杂散电流的措施。
二、主要设计标准1、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周边构件:二(b),内部构件二(a)2、在设计考虑的环境类别中,正常的使用和维护条件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3、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
4、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防水混凝土构件最大允许裂缝宽度为:迎水面0.2mm,背水面0.3mm。
非防水混凝土构件最大允许裂缝宽度为:0.3mm。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不应大于lo/300。
5、结构耐火等级为一级,相应各类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所要求的最小构件尺寸及保护层最小厚度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的附录二的要求。
6、车站主体、出入口及机电设备集中的部位防水等级为一级,风道、风井等部位防水等级为二级。
7、车站抗浮设防水位31.50m;结构抗浮安全系数(不计侧壁摩阻力)应不小于1.05。
8、结构抗震验算采用《岩土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类别为Ⅱ类。
抗震等级为二级。
9、地面超载:车站顶板上10KN/m2南侧贴近马路侧20KN/m2站厅层及站台层公共区楼面均布活载标准值:4KN/m2 施工荷载标准值:5KN/m2设备及管理用房区楼面均布活载标准值:8KN/m2 设备运输通道:10KN/m2车站房间应按建筑图中注明的功能使用,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在设备安装和维修过程中,设备应在指定位置停放并沿指定路线运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2)设计荷载取值;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
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
对预应力管桩基础,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1)常用管桩参数取值表: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
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
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
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
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
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1.墙布置:1)应尽量在建筑物周边布置剪力墙,削弱内筒;2)结构的竖向构件布置:剪力墙、柱的平面布置,以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为目标,室内要求不露墙、柱角(不得已时墙、柱角应凸向次要空间或藏在家具布置处);3)窗-窗间或窗-门间墙肢,其截面高度满足结构计算要求即可,余下尺寸(>100mm时)采用砖砌(注意需满足门窗洞口的宽度要求),不得将墙肢截面人为扩大至门窗洞边;注:所有竖向受力构件截面必须沿建筑物高度由下至上合理进行内收,使侧向刚度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
4)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数量和配筋是影响结构含钢量的关键因素,应严格控制剪力墙布置的数量,避免结构刚度过大而导致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尤其在核心筒的位置),不得随意加大墙肢长度,同时尽量避免设计成短肢剪力墙;5)在设防烈度6度区,对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控制在三级及以内(超出三级时需与甲方协商)。
2.梁布置:1)对住宅建筑,不应设置穿越厅、房的梁,保证室内不露出梁角线的优先顺序:客、餐厅→走道→主卧室→次卧室→其他房间,即:●客、餐厅与主卧室的隔墙,墙、柱及梁应保证客、餐厅墙面平整;●客、餐厅与次卧室或其它辅助房间的隔墙,墙、柱及梁应保证客、餐厅墙面平整;●主卧室与次卧室或其他辅助房间的隔墙,墙、柱及梁应保证主卧室墙面平整;●主要走廊与主、次卧室或其他辅助房间的隔墙,墙、柱及梁应保证走廊墙面平整。
2)一般跨度楼盖采用梁板结构,较大空旷房间可采用井字梁结构;3)住宅中下沉式卫生间周边,如设次梁,宜使梁底平板底。
对卧室与卫生间相邻的情况,结构次梁应偏入卫生间,确保房间不见梁线。
该次梁在屋面取消;4)上下楼层功能改变较大处(如复式上下层、首层改为入户大堂、天面层梁)布置应注意是否可以拉通及避免露出下一层房间中;5)次梁不得正搭于房间门的正上方;6)坡屋顶转折处结构按折板设计不宜设折梁;7)卫生间内应避免有梁穿过,有梁穿过时应注意降板,并预留泄水孔;8)一般情况下,小房间与走道分隔墙下和卧室的衣帽间间墙下不设梁,以方便业主房间布置和适应业主的二次装修;9)房间与卫生间、厨房等有高差位置,如隔墙厚100,跨度≤4m,梁宽宜选150;10)电梯厅无隔墙位置不应设梁;11)对屋盖型式为坡屋盖的住宅结构,如要求设置阁楼层,则于阁楼层应设置上人洞口;阁楼层的梁系布置要兼顾下层天花但不得设置反梁;尽量优化墙柱数量和截面尺寸,以提供最大使用空间;注:阁楼层的建筑和结构图中避免出现“阁楼”二字,代之以“××标高层建筑或结构平面”。
12)坡屋盖下的阁楼层,若设置落地玻璃门窗时要求于门窗洞顶设置水平压顶梁(该水平压顶梁要求结合坡屋盖考虑);13)坡屋盖的露台与老虎窗相邻时,两者间的梁段应为水平,不作斜梁。
见下图:3.板布置:1)楼面凹入或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
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
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楼板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m,否则按JGJ3-2002中第4.3.8条采取构造措施予以加强;2)户型平面中在可能前提下客厅与餐厅做大板结构,取消二者之间的梁;3)对主卧室内的卫生间,一般采用凹板处理,不需设梁;4.楼梯:1)楼梯梯段净空2.2m,并考虑装修与抹灰层厚50mm的因素;2)对剪刀梯,按下图设梁以减少板厚、配筋:5.塔楼平面超长构造处理措施:1)设置后浇带:一般要求2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回灌;对沉降后浇带,图纸应作特别标示和明确回筑时间要求;2)设置伸缩缝:伸缩缝从±0.00以上开设置。
缝宽满足规范抗震缝宽度要求;±0.000以下伸缩缝处双柱应合并按单柱设计。
八.荷载设计1.恒载:荷载的选取对结构造价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板厚应根据具体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确定,不应随意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