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切口设计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医学PPT课件

21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在中线侧,通常偏离中线1cm锯颅;亦可接近中线,上矢状 窦前1/3段两侧的静脉陷窝和蛛网膜颗粒均较少,对额部中 线旁锯颅影响不大。但在老年人,因硬脑膜与颅骨内板粘着 紧密,阻碍线锯的通过,强行操作可能导致较大量的出血。
的界面结构已经消失。
19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若要将额部骨膜辨向颅内翻转,以修补前颅底的骨质缺损, 常使冠状切口位置高一些,扩大修补瓣面积,并使腱膜下组 织尽可能多地保留于骨膜辨上,以尽可能将眶上和滑车上动 脉保留于骨膜上。
骨窗下缘尽量接近前颅窝底,骨瓣下缘骨孔的下缘应位于眶
上缘上方,通常要求高于眶上缘5mm左右,使骨窗下缘与眶 顶相平,一般不会损伤眶上孔结构。
20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当额窦较大时,术中钻孔可能会将额窦钻破,因此,应先钻 其余骨孔,额部正中一孔最后钻,以防巳污染的钻头造成细 菌播散。取下骨片后,小心地把额窦粘膜向下推开和保护, 如粘膜己破,宜将残余在额窦内的粘膜全部刮除(防止将来
发生额窦粘液囊肿),最后以骨蜡封闭额窦。术毕硬脑膜缝
16
冠状切口
皮瓣游离
帽状腱膜下分离:要注意避免损伤眶上神经和血管 骨膜下分离:操作相对简单;可避免神经的损伤
骨瓣形成
带蒂骨瓣
游离骨瓣
17
18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适应证
单侧前颅底病变 鞍区病变 前循环动脉瘤
操作要点
仰卧位,上半身抬高10度,头稍后仰,使眶板向后倾斜,额
叶自动向后塌陷,增加鞍区的暴露。 自骨膜表面剥离皮瓣至眶上缘附近时,应终止分离,因明显
神经外科合理设计切口(9种)

神经外科合理设计切口(9种)
合理地设计皮肤切口是成功神经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
在此,小编各位看官整理了如下9种手术切口,且看下面分解!
1.马蹄形(n形或U形)切口最为常用
颞下入路切口、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口、颞顶部切口、元外侧入路切口、冠状切口等
2.弧形
翼点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切口
3.直切口
枕下后正中入路、颞肌下减压术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切口
4.拐杖或倒拐杖切口
小脑半球肿瘤或血肿手术切口
5 “S”状切口及梭形切口
颅骨肿瘤切除切口、头皮肿瘤切除切口
6.问号形切口
标准外商大古板减压术切口、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7.抛物线切口
8.“T”形切口
9.三角形切口。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ppt课件

额部经纵裂入路示意图
冠状切口额部经纵裂入路切口及骨瓣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适应证
双侧前颅底肿瘤、嗅沟脑膜瘤 鞍区肿瘤 前颅窝底骨折脑脊液漏修补术
操作要点
仰卧位,上半身抬高5~15度,头稍后仰,使眶板向后倾斜, 额叶自动向后塌陷,增加鞍区的暴露。 帽状腱膜下将皮辩翻向前方,保护好额部骨膜,留作修补前 颅底或(和)覆盖额窦用。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至距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约1cm处停止帽状腱膜下剥离,沿两 侧颞上线切开骨膜,形成额部骨膜辩,从骨膜下翻起骨膜辩, 暴露眶上孔(切迹),用微型磨钻或骨凿打开眶上扎,将眶上 神经、血管连同骨膜推向前方 两侧暴露额骨颧突,在其后方及眉间各钻1孔,再在这3孔后 方4~6cm处各钻1孔,其中眉间后方钻孔应注意避免损伤上 矢状窦。
双额开颅额下入路体位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切口及骨瓣
早期的神经外科手术切口主要有两种:
瓣状(马蹄形)切口:多用于幕上手术 直切口:多用于幕下手术
切口
冠状切口 额部马蹄形切口
额颞切口 额颞顶切口
入路
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额部经纵裂入路 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扩大经额入路
经额叶皮质-侧脑室(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正确地选择手术入路,合理地设计皮 肤切口是实施成功神经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
手术入路的最优化原则
在手术入路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把各种入路的特点和 病变的大小、血供来源、周围结构受累情况、术前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及术者的实践经验等因素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比较, 选择一种对病人来说最可行、最有效的手术入路,使之能很 好地显露病变区域,又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最终版】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当额窦较大时,术中钻孔可能会将额窦钻破,因此,应先钻 其余骨孔,额部正中一孔最后钻,以防巳污染的钻头造成细 菌播散。取下骨片后,小心地把额窦粘膜向下推开和保护, 如粘膜己破,宜将残余在额窦内的粘膜全部刮除(防止将来 发生额窦粘液囊肿),最后以骨蜡封闭额窦。术毕硬脑膜缝 合后,再翻转帽状腱膜瓣将额窦破口彻底封闭,处理额窦的 器械不应继续在术中使用。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最终版】
正确地选择手术入路,合理地设计皮 肤切口是实施成功神经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
手术入路的最优化原则
在手术入路的选择过程中,应该把各种入路的特点和 病变的大小、血供来源、周围结构受累情况、术前神经功能 缺损程度及术者的实践经验等因素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比较, 选择一种对病人来说最可行、最有效的手术入路,使之能很 好地显露病变区域,又能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皮肤切口设计原则
避免切口损害容貌 有利于病变的显露 充分考虑皮瓣的神经血管支配 头皮瓣的长度不应超过基底宽度的1.5~2倍
早期的神经外科注重手术切口的设计,而较少关心手 术过程中的入路问题。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神经 解剖的发展以及神经影像技术的进步,现代神经外科对手术 入路的描述逐渐精细,手术切口更加灵活。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双额跨中线骨瓣,骨窗前缘至前颅窝底(眶顶) 上矢状窦位于额内嵴游离缘的后面,部分病例在此处为闭锁 段,因此额部中线钻孔的安全性较高。 可硬膜外或硬膜下入路 平行于眶缘并距眶缘1cm切开双侧额部硬脑膜,两侧靠近矢 状窦,经大脑镰缝扎矢状窦的近端,在两道缝扎线之间切断 上矢状窦和大脑镰 可联合纵裂入路以获得更广泛的显露
切除蝶骨嵴要达到与眶后壁以及前颅底平齐的程度,以消除任 何阻挡达到颅底视线的骨质屏障,并充分显露外侧裂 硬膜以蝶骨嵴为中心弧形剪开,向骨孔方向附加放射状切口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神经损伤:神经修复、康复治疗等
癫痫:抗癫痫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谢谢
入路并发症
1
脑脊液漏:可能导致颅内感染,需要及时处理
2
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出血,需要及时止血并修复血管
3
神经损伤: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需要及时修复神经
4
感染:可能导致颅内感染,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处理方法
出血:止血、输血、药物治疗等
感染:抗生素治疗、清创、引流等
脑积水:分流术、脑室造瘘术等
脑脊液漏:修补、引流、药物治疗等
02
枕部切口分为横切口和纵切口,横切口用于暴露颅底,纵切口用于暴露脑干。
03
枕部切口适用于脑干肿瘤、颅底肿瘤、脑动脉瘤等手术。
04
枕部切口手术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颅底和脑干的解剖结构。
手术入路
经皮穿刺入路
3
2
4
1
经皮穿刺入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皮肤上的小切口进入神经组织。
经皮穿刺入路需要精确定位,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手术切口
手术入路
手术技巧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手术切口
额部切口
切口位置:位于额部,靠近发际线
切口类型:纵向或横向,根据手术需要选择
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通常在5-10厘米之间
切口并发症:出血、感染、疤痕等,需注意预防和处理
切口愈合:术后缝合,通常需要7-10天愈合
切口感染:术后切口出现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愈合缓慢,可能出现瘢痕增生、皮肤坏死等现象,需进行切口护理和抗瘢痕治疗。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PPT课件

双额开颅额下入Biblioteka 体位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切口及骨瓣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当额窦较大时,术中钻孔可能会将额窦钻破,因此,应先钻 其余骨孔,额部正中一孔最后钻,以防巳污染的钻头造成细 菌播散。取下骨片后,小心地把额窦粘膜向下推开和保护, 如粘膜己破,宜将残余在额窦内的粘膜全部刮除(防止将来 发生额窦粘液囊肿),最后以骨蜡封闭额窦。术毕硬脑膜缝 合后,再翻转帽状腱膜瓣将额窦破口彻底封闭,处理额窦的 器械不应继续在术中使用。
冠状切口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若要将额部骨膜辨向颅内翻转,以修补前颅底的骨质缺损, 常使冠状切口位置高一些,扩大修补瓣面积,并使腱膜下组 织尽可能多地保留于骨膜辨上,以尽可能将眶上和滑车上动 脉保留于骨膜上。 骨窗下缘尽量接近前颅窝底,骨瓣下缘骨孔的下缘应位于眶 上缘上方,通常要求高于眶上缘5mm左右,使骨窗下缘与眶 顶相平,一般不会损伤眶上孔结构。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操作要点
至距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约1cm处停止帽状腱膜下剥离,沿两 侧颞上线切开骨膜,形成额部骨膜辩,从骨膜下翻起骨膜辩, 暴露眶上孔(切迹),用微型磨钻或骨凿打开眶上扎,将眶上 神经、血管连同骨膜推向前方 两侧暴露额骨颧突,在其后方及眉间各钻1孔,再在这3孔后 方4~6cm处各钻1孔,其中眉间后方钻孔应注意避免损伤上 矢状窦。
(标准)翼点入路 改良或扩大翼点入路
经翼点-颞前入路 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 眶颧入路 颧弓翼点人路
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
颞顶枕切口
幕下切口
前方切口 额、颞、顶、枕
切口
入路
颞下入路 三角区入路 Poppen入路 乙状窦前入路
枕下后正中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枕下正中勾形(拐杖形)切口入路 Krause入路 枕下远外侧入路 枕下旁正中入路
神经外科切口设计【最终版】共64页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切口设计

(标准)翼点入路 改良或扩大翼点入路
经翼点-颞前入路 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 眶颧入路 颧弓翼点人路
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
颞顶枕切口
幕下切口
前方切口 额、颞、顶、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切口
入路
颞下入路 三角区入路 Poppen入路 乙状窦前入路
枕下后正中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枕下正中勾形(拐杖形)切口入路 Krause入路 枕下远外侧入路 枕下旁正中入路
•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 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 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 方约1.25cm处向外侧 引一条长1.25~2.25 cm的线,此线即为顶 枕沟的体表投影。
经蝶窦入路 经口入路 马蹄形切口 直切口 “S”形切口
幕上下联合切口
脑解剖
颅内分多少区域 ?---34个区
一、大脑半球:10个区域
额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颞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顶叶 枕叶 中央区(指额后,中央前、后回) 额颞交界(指大脑外侧裂区) 顶枕交界区 囊外(苍白球等…) 囊内(丘脑) 脑岛(额、颞、顶交界区)
根据病灶所在不同部位, 设计不同手术切口。
常用手术切口:
一. 慕上 额叶切口 (冠状切口) 颞叶切口 Yasargil切口(翼点入路) 顶叶切口 枕叶切口
二.幕下 正中切口 旁正中切口 乳突旁切口
一. 慕上手术切口
经典额叶切口
Dandy切口
改良垂体瘤切口
跨矢状窦双额叶切口
双额叶切口
眶上锁孔入路
神经外科常见手术切口和入路

眉弓入路
01
手术切口:眉弓上方,沿眉毛方向切开皮肤
02
手术目的:暴露前颅窝,进行脑肿瘤、脑血管病变等手术
03
手术步骤: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暴露颅骨
04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
2
中颅窝手术
颞部入路
颞部入路是神经外科中 颅窝手术的一种常见入 路。
颞部入路分为颞下入路 和颞中入路,其中颞下 入路更为常用。
演讲人
神经外科常 见手术切口 和入路
目录
01 前颅窝手术 02 中颅窝手术 03 后颅窝手术 04 其他手术入路
1
前颅窝手术
冠状切口
切口位置:位于额部正中 线,自眉间至发际线
A
切口特点:易于暴露前颅 窝结构,便于手术操作
C
B
切口长度:根据手术需要, 可长可短
D
手术适应症:前颅窝肿瘤、 脑膜瘤、动脉瘤等疾病
翼点入路
01
翼点入路是神 经外科中颅窝 手术的一种常
见入路。
03
翼点入路的优 点是操作简单、
创伤小、术后 恢复快。
02
翼点入路主要用 于治疗中颅窝病 变,如垂体瘤、
听神经瘤等。
04
翼点入路的缺 点是手术视野 有限,可能影 响手术效果。
3
后颅窝手术
枕下入路
01
枕下入路是后颅窝手术中最常用 的入路之一,主要用于治疗枕部 病变。
翼点入路
翼点入路是前颅窝手术中 最常用的入路之一,主要 用于治疗前颅窝病变,如 脑膜瘤、垂体瘤等。
翼点入路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 点,但手术视野有限,需 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翼点入路位于额骨和蝶骨 交界处,手术时需切开皮 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 骨膜,暴露颅骨。
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1.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以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切口。
切口的选择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恢复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准确的切口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2.切口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目的和位置,我们将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分为以下几类:2.1 颞骨切口描述:颞骨切口位于颞骨区域,适用于颞叶、颅底等手术。
使用场景:该切口适用于颞叶肿瘤切除、颅底动脉瘤手术等。
2.2 纵行切口描述:纵行切口是指自上而下延伸的切口,适用于脑干、颈椎等手术。
使用场景:该切口适用于脑干手术、颈椎融合手术等。
2.3 横行切口描述:横行切口是指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延伸的切口,适用于颅骨、脑室等手术。
使用场景:该切口适用于颅骨开窗手术、脑室引流手术等。
2.4 弧形切口描述:弧形切口是指弧形切口,适用于背侧小脑、脑桥等手术。
使用场景:该切口适用于背侧小脑手术、脑桥手术等。
2.5 其他切口描述:其他切口为非常规切口,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手术。
使用场景:该切口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手术,如复杂畸形切除手术等。
3.切口选择原则根据手术目的、手术部位、病变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口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择切口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病变充分暴露:切口应能够充分暴露病变,便于手术操作。
美容效果良好:切口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美容影响。
安全性和可行性:切口应安全可行,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
术后恢复方便:切口应有利于术后恢复和康复。
4.结论本文档提供了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切口。
在选择切口时,应综合考虑手术目的、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神经外科切口设计【最终版】64页文档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64神经外科切口设计【最终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问号形切口: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切口、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7.抛物线切口: 8.T形切口: 9.三角形切口:
额颞部切口
三、经典入路切口
(一)、额部冠状开颅切口: 1.用于:经额叶入路、额下入路、经终板入路、经胼胝体间入路. 2.适于:额叶病变、鞍区及鞍上病变(鞍结节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
① CT: 病变上下界距扫描基线的层面数:
确定病变上下界距基线的距离--确定病变的上下界. 测量病变最大层面前后界距正中矢状线的弯曲长度:
软尺标出头皮相应点. 测量病变前后界距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
在头表面标出相应点--确定病变的前后界--病变头皮表面的投影.
② MRI: 测量病变至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 测量病变距鼻额点、枕外粗隆的距离.
一、切口设计原则
1.最佳途径: 将病变包括在内 离病变距离最近 利用自然解剖间隙 尽量减少对神经、血管和脑组织的损伤
2.病变精确定位: (1)颅底病变或靠近颅底病变:
可利用CT、MRI显示的解剖标志做到 较精确定位.
左侧蝶骨嵴脑膜瘤
(2)颅底以上部位的颅内病变可通过:
利用解剖标志:做到较精确定位. 测量:
患者外伤,右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
2.弧形: 翼点入路切口 枕下乙状窦后弧形切口
前交通动脉瘤 翼点入路
3.直切口: 枕下后正中入路切口 颞肌下减压术切口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切口
4.拐杖或倒拐杖切口: 小脑半球肿瘤、血肿手术
左侧听神经瘤
术前切口标记线
5.“S”状切口及梭形切口: 颅骨肿瘤切除、头皮肿瘤切除.
翼点入路切口标志线
翼点入路钻孔位置及骨瓣范围
术中骨膜瓣及颞筋膜瓣
翼点入路所见结构
翼点入路所显示的颅内结
翼点入路通过第2间隙所见结构
1.视神经 2.颈内动脉 3.垂体柄 4.垂体上动脉 5. 大脑前动脉
额颞部切 口
(三)颞部入路:
1.适应证: 1)颞叶病变:尤其--颞叶中、后部病变. 2)海马病变、侧脑室颞角病变 3)颞部硬膜外、下及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基底节区血肿. 2.切口: 颞部n形切口:皮瓣基底部在下方,皮瓣翻向颞部。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则: 1)避免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薄的骨质--如颞骨鳞部. 2)避免放置在:颞肌或枕下区肌群内--不能良好受力-无法提供
的稳定性. 3)固定脚不应放于横窦和矢状窦上、已有分流设备、以往颅骨缺
损处. 4)固定脚应离头皮切口至少2-3cm。充分暴露术野. 5)3个固定脚:应放在不同的三维平面上. 6)固定脚:压力应适中,避免过紧穿透内板. 7)尽量考虑美容,在发际内固定.
1.适应症: 1)桥脑小脑角肿瘤.
注意: 1)位于三叉神经、小脑幕的病变:
2)三叉神经痛.
开颅显露出现横窦与乙状窦的交汇区
3)面肌抽搐. 4)前庭神经切断术. 5)舌咽神经和膝状神经节痛. 6)后循环血管性病变. 2.体位: 可坐位、侧俯卧位、侧卧位。 都要用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
颞部马蹄形皮
例 颞部脓肿
(四)颞下入路
1.适应证: 1)鞍旁、颅中窝底的病变 2)上斜坡的病变 3)通过小脑幕裂孔向上生长的肿瘤,幕上部分较大 4)岩尖部病变 2.切口:同颞部入路切口
切口可用颞部马蹄形切口,亦可用
的结构
颞下入路所暴露
颞下入路前方所 见结构
颞下入路后方所见结 构
(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2、体位: 仰卧位,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向对侧旋转20-30度, 前部病变旋转角度可加大,后部病变旋转角度可减少 头顶部向后倾10-15度,颧突--视野最高点
3、切口: 在发际内行弧形切口,切口始于:耳屏前方 不超过颧弓根部:以免损伤面神经分支 尽量靠近耳屏:不要损伤颞浅动脉 终于:眉弓中点或上矢状线
钻孔. 5)不要损伤中线下方的上矢状窦. 6)病变--前颅窝底或鞍区--骨瓣下缘尽量靠近颅前窝底. 7)额骨瓣:可分成两块或整块骨瓣. 8)注意额窦。若额窦开放,需将额窦密封.
额下入路所显示的结构
垂体瘤,经额入路
(二)翼点入路:
1.适应证: 1)前循环动脉瘤. 2)基底动脉分叉部较高的基底动脉瘤、小脑上动脉瘤 3)额叶、前颞叶--动静脉畸形; 4)额颞叶病变 5)鞍区、鞍上病变
镰旁脑膜瘤
3.注意皮瓣血运: 长度不应超过基底宽度的1.5倍至2倍. 皮瓣基底部有一定宽度且朝向供血动脉处. 皮瓣应包括一组动静脉.
4.避开主要功能区: 尽量减少对运动、感觉、语言等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5.切口损伤少: 尽量减少切口线的长度,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避免切口损伤容貌,尽量位于发际内.
6.注意体位: 设计切口前,摆好病人体位,总的原则:利于脑保护,便于术者操作. 注意: (1)避免过度扭曲颈部--避免静脉瘀血. (2)最大限度发挥重力作用--减少脑的人为牵拉. (3)考虑体位对脑灌注压和脑血液的影响. 头位抬高20-30度时--降低颅内压--不影响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
瘤)、前颅底病变. 3.体位:仰卧位,Mayfield头架或头托固定,头顶向地面后伸10-15度. 4.切口:双侧额部冠状切口,从一侧耳屏前方到另一侧耳屏前方.
注意: 1)切口不要低于颧弓或太远离耳屏,以免损伤面神经浅部分支. 2)眶下神经出现时,注意保护. 3)皮瓣可翻向眶上缘,直至鼻额缝. 4)第1个颅孔位置:双侧的McCarty关键孔区,再在冠状缝前方骑跨中线
注意:
(1)在颞区前下角的弧形区域内: 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浅层存在纤维脂肪层,面神
经额颞支,采用筋膜间入路,避免损伤. (2)第1个钻孔位置:关键孔,即额颧缝,避免
钻孔进入眶内. (3)咬除蝶骨嵴: 尽可能到平齐:脑膜-眶动脉水平,需骨凿或磨钻
的辅助. (4)改良翼点入路或额颞入路、扩大翼点入路.
Mayfie ld头架
7.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术的应用: 利用同心圆原理. 定位精确,误差小. 但需安装定向仪定位头架,且安装后需行颅脑CT或MRI再次
扫描.
8.神经导航的应用: 定位精确. 皮瓣小. 损伤小. 但费时、费力、费钱.
、颅脑手术的切口形状
1.马蹄形、“n”或“u” 形切口:最为常用. 颞下入路切口、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口 颞顶部切口、远外侧入路、冠状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