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词思想情感

合集下载

古诗词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

古诗词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

古诗词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古诗词,借着一幅月亮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婉约而精致的笔触,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外部的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首先,这首诗词以夜晚的湓亭作为写景的背景。

湓亭位于长安城郊之外的湓浦,是白居易在长安流放时的居所。

诗词开篇即以“此夕苍龙舒若可上重九”为引子,表明了诗人在八月十五日夜晚的湓亭四望的情景。

这里所说的“苍龙”即指月亮,将湓亭的景象与这一夜晚的明月相映成趣,使诗词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环境背景。

其次,诗词的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生动感。

全诗以“湓亭”为视角,通过描写诗人所见的月亮的变化,虚实交融,意象丰富,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中有多处直接而巧妙的修辞手法,如“明园”、“冷镜”、“孤舟”等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月亮的,从而增添了整首诗词的神韵和美感。

同时,诗人将月亮与湓亭的景物相结合,使整首诗词更加鲜活而生动。

还有,通过诗词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在异乡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湓亭中的夜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借助湓亭敞开的窗户,远望故乡,把湓亭与故乡联系在一起,美好的湓亭成为他思念故乡的象征。

同时,月亮作为贯穿整首诗词的主题,也代表着思乡之情的象征。

月亮的明与暗,上升与下降,与作者的感情变化相辅相成,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词以较长的句子和修辞手法,如对偶和排比等,增加了整首诗词的音乐性和抒情性。

尤其是最后一句“但恐月移湓亭卧,蛟龙无计可凌渠。

”给人以深深的遗憾之感。

整首诗词以较长的句子和较多的修辞,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总之,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一首描绘湓亭夜景并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古诗词。

通过描绘夜晚的湓亭和其中的月亮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初识古诗词感悟其中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初识古诗词感悟其中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初识古诗词感悟其中的情感初识古诗词,感悟其中的情感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中,我们初次接触古诗词,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孩子们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下面我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培养审美意识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力和审美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从视觉、听觉、情感等多个方面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与自然相关的古诗词,如《静夜思》,引导孩子们在朗读中体味出月光照在床前的静谧与寂寞,进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传承情感文化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例如,《蜀道难》以表达作者对艰难困苦的追求和坚持,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而《登鹳雀楼》则以展现作者对江山历史的向往之情。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爱国、感恩、努力等积极情感及价值观的培养。

三、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古诗词能够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以其简约而精练的表达方式,要求孩子们准确地理解和传达其中的意思。

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通过更好的发音、抑扬顿挫、情感表达等技巧,来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丰富学习内容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经典之作,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古诗词中所涉及的历史典故或者文学常识,通过学习古诗词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丰富了我们的学习内容。

五、开拓思维空间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诗人用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唤起读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比喻、修辞等手法,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通过初识古诗词,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文化,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拓展思维空间。

让我们带着对古诗词的热爱,共同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魅力,开启一段美妙的诗词之旅。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伤春、相思 的孤寂之情 •季节是在清明过后,时间是在天黑以 后,地点则在近郊的楼馆建筑附近。
•雨打在树叶上,给晚风一刮,又停住了,仿佛风要把它 拦回去。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已过了桃杏盛开 的花期,从隔墙飘出余香依稀可闻,秋千与笑声是一番 诱惑,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思绪万千、魂牵梦萦。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
答案(1) 写了风雨(声)、朦胧月、淡云(飘)、桃 杏(香)等景物。从听觉上写风雨(声),从视觉上 写朦胧月、淡云颜色,从嗅觉上写桃杏(香),使词 中之景物生动、有层次感。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 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谁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2 分)(变式问法: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古诗词思想情感三步走
诵读 初体悟 五问 理思路
文本 深探究
一、诵读体悟,初步感知
(一)诵读理解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悟才是关键。读懂诗歌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 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要有意识地把揣摩 语言、感悟情思、整体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品读诗歌感情方法“内外相验、情文一体法”: 第一步:看“外在”——从标题、作者、注释来 推测诗歌可能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读“内在”——读文本,把第一步中推 测的感情放到文本中去验证,有文本依据方可确定情 感。可从文本的“景”“境”“情”“人”“意”几 个方面入手。 第三步:“内外结合”——把读文本中体会到的 情感再一次回到标题、作者、注释中去验证,再结合 确保细节的准确。 第四步:“表述”——结合题目要求、结合诗句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触摸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触摸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触摸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积极创新的活动过程中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锻炼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活动安排:1、课外活动一周(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整理、积累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词,并以古诗词为人物台词编排话剧表演,做好表演准备。

)2、课内展示一课时(以表现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话剧表演)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整理、积累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词以及编排话剧表演,培养在实践中运用古诗词的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角色演绎,感悟名人及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积累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在实践中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教师(活动主持人)饱含激情引入新课,说明活动主题及要求。

附教师开场白:亲爱的同学们,“泱泱中华美如画,悠悠经典咏流传”。

本单元我们品读了许多优秀的经典诗篇,其中王昌龄写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戍边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辛弃疾写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展现了英雄人物的磅礴气势;陆游的《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追慕先贤、建功立业的心声。

这些洋溢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古诗词凝聚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以国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是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载体。

为了进一步学习与巩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上周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准备在我们班里开展一个有关学习爱国古诗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此,各小组积极地开展了古诗词的搜集、整理、积累等工作,这节课就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

品读小雪节气古诗词 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品读小雪节气古诗词 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品读小雪节气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小雪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季正式到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借助古诗词来感受小雪带来的气息和传统文化的美。

下面,我将带您一起品读小雪节气的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秋水共长天一色,满城风雨满城愁。

这首古诗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诗中写道:“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了小雪节气中天空的高远和广袤。

而“满城风雨满城愁”则描绘出小雪时的阴霾冷雨,让人们倍感萧瑟和忧愁。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小雪的气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风卷残云花似雪,松鸟争鸣古寺静。

这是宋代文人杨万里的《小雪日书事》。

诗中描绘了小雪节气的景象:“风卷残云花似雪”,形容了小雪时节飘落的花瓣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

而“松鸟争鸣古寺静”则表达了小雪时节的宁静和生机勃勃。

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抓住了小雪到来的时节变迁,表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季节的转换。

小雪带来的寒冷和鸟儿鸣叫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春天。

这种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深刻的体验。

霜叶红于二月花,满城飞絮似春华。

这是宋代文人马之纯的《小雪外道寄简郑谷朝圃视寄李韦中丞》。

诗中以“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了小雪时节树叶的变红,与“满城飞絮似春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描绘既表达了小雪的冷冽,又突显出了寒冬中的温暖和希望。

这种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把握,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豁达的情怀和睿智的思考。

小雪节气的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节气特点的描绘,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了小雪带来的气息和传统文化的美。

这些古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品读这些古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小雪节气的冷冽和寂静,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对自然的感悟。

38首经典古诗词:人生哲理、处世智慧、生活感悟

38首经典古诗词:人生哲理、处世智慧、生活感悟

一、人生哲理1.1 《静夜思》1.1.1 作者:李白1.1.2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3 解析: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看到明亮的月光,心生乡愁,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现了人在寂静中感受内心深处孤独、思乡的情感,反映出人生在外在环境中的孤独和归属感。

1.2 《登鹳雀楼》1.2.1 作者:王之涣1.2.2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3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登高望远,深切地表达了人对于追求成功的渴望。

通过登高远眺,勉励自己不断向成功进发,勇往直前,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处世智慧2.1 《将进酒》2.1.1 作者:李白2.1.2 内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1.3 解析:诗人以“将进酒”之名写一首豪放洒脱之作,表达了对自己激情奔放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提醒着读者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被现实生活所累,智慧地解决问题。

2.2 《赋得古原草送别》2.2.1 作者:白居易2.2.2 内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2.3 解析:诗人写出大自然的变化,以此比喻人生的无常,表现出对生命的洞察与解读,以此告诫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认清世事的变幻莫测。

三、生活感悟3.1 《临江仙》3.1.1 作者:李白3.1.2 内容: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3.1.3 解析:诗人通过描绘“临江仙”的景象,将饮酒后的陶醉与对生活的深思熔为一体,表示对享受生活的态度。

3.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2.1 作者:王之涣3.2.2 内容: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2.3 解析:诗人以“送别”之名,表达了送别的情感,同时也对送别的主题做了深刻的思考,表现出对于人生离别的感悟。

这些经典古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处世智慧和生活感悟,不同的诗词触及了人生的各个方面,给人们以启迪和反思,是我们学习古人智慧和修养情操的重要资源。

品读诗词,谈文化自信1000字

品读诗词,谈文化自信1000字

品读诗词,谈文化自信1000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在激励我们勇往前行的同时,也唤起了我们对既往传统的回望。

近年来,植根于古典诗词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栏目也获得了很高收视率其和良好的口碑,这不仅因为节目制作精良,而更因为古典诗词自身的独特魅力。

因此,在坚定中华文汉字化立场的背景下,传承古典诗词,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古典诗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当前,我们国家从上到下提出“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的实现极其重要。

那么该如何实现“文化自信”,必当有些具体的抓手才好。

华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光耀世界,影响深远,古代诗词文化则当属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自有记载的《诗经》始,诗歌承载着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浩浩汤汤,奔流不息,驶入现代文明,可以说它不仅是华夏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见证者,更是记承者,同时本身就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继承古代诗词文化,发扬古代诗词文化,推动古代诗词文化的新发展,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

读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洒脱的人;读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读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忠心爱国的人。

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以感动于那种自信和气度,同时也激扬起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古典诗词真真切切地表达出了古人的生命感和哲学智慧。

同时更在语言表达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宝库,当今,很多音乐诗人,都得力于较为深厚的古典诗词造诣,如方文山、林夕以及《经典咏流传》舞台上的那些传唱人,同时,他们为发扬古典诗词在当代的生命力也做了很大助力。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在品读诗歌时,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词语和表达方式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2. 把握诗歌的整体情感:在阅读诗歌时,要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欢乐、悲伤、愤怒还是思念等。

这可以通过对诗歌的整体印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来得出。

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诗歌中常常运用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情感。

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 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氛围。

5. 结合个人经验进行联想:品读诗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这有助于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品读诗歌情感需要综合运用以上几个步骤。

通过对诗歌的背景、整体情感、意象象征、节奏韵律以及个人经验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三首读后感九篇

古诗词三首读后感九篇

古诗词三首读后感九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词三首读后感九篇古诗词三首读后感篇1《古诗词三首读后感》古诗词,常被人们称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蕴含着中国历史上的智慧和经验。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修养,还能培养我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

首先,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品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

古诗词是古人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爱情、友情、家国等情感的深切体验。

古诗词中的情感与现代社会的情感有着共通之处,通过欣赏和品味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

再次,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中的文字和意象往往含蓄而深刻,需要我们通过细腻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和想象力。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之美。

此外,学习古诗词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之作,其中的文字和表达方式都非常精练和凝练。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中的词句和句式可以借鉴和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优美和准确。

最后,学习古诗词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艺术之美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欣赏到其中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和形象之美。

古诗词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让我们更加敏感和独到地欣赏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学习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好处与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能力。

教你八招准确理解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详解

教你八招准确理解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详解

如何准确理解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一、揣摩标题有的标题就点明诗词的情感基调。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喜”字就奠定了全诗喜悦的感情基调。

有的标题则表明了全诗的思想主旨。

如李白《行路难》中一个“难”字,一语双关,不但“路”难,而且人生路也难。

有的标题虽然不能明示诗歌的思想情感,但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峨眉山月歌》标题点示了地点与景物,结合全诗,我们明白峨眉与一位友人有关,“山月”成了友谊的象征。

又如《春夜洛城闻笛》标题点出了时季、地点、事件,事件“闻笛”传达了诗歌要表达的故园情。

再如《客至》这一标题,点出了事件,同时也带出了迎客的喜悦这一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还如《登岳阳楼》一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从时空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诗要表现的诗人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总之,诗歌标题是诗词的眼睛,包含了大量的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的就是情感密码。

所以揣摩标题,我们可以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线索、情感基调、作品类型等诸多信息,或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情感,或领悟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某种见解,还可理解诗人所寄予的某种理想、抱负等。

二、知人论世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同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以及所处的时代有关。

如前面所列的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学生之所以误读,就在于就诗品诗,没有知人论世。

试想若学生们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有如下了解,也不至于闹笑话。

陆游,爱国诗人。

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

这首诗时是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的。

由战地到大都市,明摆着去危就安、去劳就逸,可这并非陆游这位爱国志士的理想所在。

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是陆游如下情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只好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扩写的同学没有把握准此诗的情感,用悠闲形容陆游是大错特错了。

古诗词三步教学法品悟诗情画意-教育文档

古诗词三步教学法品悟诗情画意-教育文档

古诗词三步教学法品悟诗情画意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精练的词汇应用和丰富深远的意境无不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

由于古诗词本身的简练性和意境丰富等特征,语文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积累、感悟和运用的几项基本要求,并希望借此来培养学生对于诗人思想感情的深入领悟,领略古诗文表达意蕴的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希望藉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观理解力,提升教学质量。

在此将本人古诗词的教学模式归结为:入诗境、品诗味、悟诗情三个方面,下面就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入诗境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

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

“知其人,方能解其言”。

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

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

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

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

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

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

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故于研赏古诗词之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和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品读古诗词的美境

品读古诗词的美境

品读古诗词的美境摘要:文言诗词作品的美境源于作者的创造。

潜心品读,诗词中美的形象、美的图画、美的哲理、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国的情感、美的操手、溢于言表,给人以震撼和享受,在心灵的交集和建构中,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纯洁、宽广、丰富。

关键词:文言诗词;品读;美境;情感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一、美的形象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诗中写春日垂柳。

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次句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柔。

二、美的图画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三、美的哲理诗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笔下。

(一)可借助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上例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句看来虽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登楼过程,但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这里有诗人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也有对生活或自然的顿悟。

王维在《终南别业》中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那算那,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坐了下来,心情悠闲到了极点;(二)通过生活细节也可表现,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春江水暖鸭先知”巧妙地透过“水暖鸭先知”之语揭示了画面中无法表达的群鸭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群鸭敏锐地感觉出春水由寒转暖的知觉,更写出了群鸭畅于春水、戏于春水、恋于春水的神态。

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

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

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无论是工具书还是小说书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精选篇1)经过这次对中华古诗词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诗词的韵律格调。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二、自主探究,勤思创新1、诵读积累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

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

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

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主动探究,想象升华陶行知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

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古诗鉴赏之情感表达

古诗鉴赏之情感表达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赠友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常用词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理解古诗词思想情感三步走
诵读 初体悟 五问 理思路
文本 深探究
一、诵读体悟,初步感知
(一)诵读理解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1年全国卷】
关河令 写景抒怀诗(羁旅)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 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 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 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 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 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 独感。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 人认为雁能传书。 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 独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 1.读标题、作者、注释——推测:惆怅、年老、被贬官 的愁思(开朗豁达?) • 2.从每一联中找依据,品读出感情 (1)西风摇落(象、境)、羁绪乱(情)——漂泊之旅 思; (2)大夫行吟、司马送别(人-典故)——谪官之愁思; (3)尔辈何伤(意)——内心不被理解之苦闷; (4)吾道在、惟有彼苍知(情)——秉道直行、坚持自 我理念的坚定信念; (5)苍颜华发(人)——年华易逝的伤感; (6)挂衣冠(人)——辞官归隐的理想; (7)已慢迟(意)——对一生宦海沉浮的后悔,对官场 的厌倦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朗读释读品读吟读--古诗词教学中的“四读”探究

朗读释读品读吟读--古诗词教学中的“四读”探究
古诗词是 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 瑰 宝。有很多传世佳作 ,它们 内涵深刻 ,意境 清新深 远,语言生动凝练 ,音韵优美和谐 ,饱 含了诗人的真情 实感 。千百年来 ,古诗词因其 脍炙人 口哺育 了一代 又一代人 。青少年学习古 诗词对于陶冶高尚情 操,培养 审美情趣 ,并鼓 舞其奋发有为有重要 意义。为帮助学生更好地 领悟诗词内容 ,体验作 者情感 ,提高欣赏品味 和审美情趣,本人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 “ 四读” 教学模式 , “ 四读 ”即古诗词学 习的四个基本 环节 :朗读、释读、品读 、诵读。 朗 读 1 .读 准 字音 对照课文注释及字典等工具书 , 读准字音, 我在教学 中特别关注以下方面。 要 关 注 通 假 字 的读 音 。 古 诗 词 中 ,我 们 会发现少量 的通假字现象 ,这些字应读通假 字 的旧读音 。 如“ 天苍苍 , 野 茫 茫 , 风 吹 草 地 见 牛羊 ”中的 “ 见” 是“ 出 现 ”的意 思 , 通“ 现 ”, 因此要读 “ x i an ”; 而 “ 采 菊东 篱下 ,悠 然见 南 山 ”中的 “ 见” 字实 际上 是 指 “ 望” 的意 思 , 不 是 通假 字 , 因此 要 读 “ j i an ” 。“ 最 甘 喜t b J h 亡赖” 的“ 亡 ”, 肃 通“ 无” , 因而读“ Wd” , 省 Wdn g ”;而 “ 亡 陇 不读 “ 西 国生 春 草 , 离 宫 没 古 县 丘” 中 的 “ 亡 ” 是 灭 文 亡 的意思 ,不是 通假 蝰 因此要读 “ wan g ” 。 小 字 , 口 二 要 关 注 多 音 字 学 口口 的读 音 。 古 诗 词 中 学 石 生 最 容 易 读 错 的 当属 明 遇 到多 音 字 , 丽 多音字。 我 们 要 根 据 这 个 字 词 的意义来 判断 它该读 什 么 音。如 “ 人 生在 世 不 称 意 , 明朝 散 发 弄 扁 舟 。” 这里的 “ 扁” 字是 “ 小 ” 的意 思 ,

品读诗词感悟人生

品读诗词感悟人生

品读诗词感悟人生古诗词中的人生,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伤,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潇洒,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壮。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品读诗词感悟人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篇【1】:品读诗词感悟人生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中,古诗词以其深远的意境和工整的格律堪称文学奇葩;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诗词大家以其丰满的情怀和醇美的文采竞显风流。

古风越千年,一阕阕诗词,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渭城朝雨亦或是大漠孤烟,无论是揭批黑暗还是歌颂正义亦或是描绘河山,凝结成千古绝唱的同时也沉淀下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词中的人生,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伤,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潇洒,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壮。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借用三句古诗词阐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虽简短精悍却寓意深远,即言简意赅又一语中的,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散发出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那么,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又该从这笔伟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提炼出怎样的人生认知呢?我想,我们的人生应当是这样的。

人生当执着。

每个人都有梦,每个梦的实现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汗水。

有时我们距离成功只是一步之遥,放弃了,成功永远只是个梦想,坚持住,或许梦想就能照进现实。

顺境中,我们应该向杜甫那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向王之涣那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逆境中,我们应该学习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学习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学习郑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性,学习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守。

或许不多时,“柳暗花明又一村”、“轻舟已过万重山”。

纵然有一天,我们青春不在,霜染两鬓,也应该向曹操那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诗词中的中国意向和中国精神观后感

古诗词中的中国意向和中国精神观后感

古诗词中的中国意向和中国精神观后感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

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

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

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

所以。

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

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

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洒脱人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难道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不能活得充实洒脱尽兴,岂不可惜?让我们做一个洒脱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

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

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诗词中的旷达之味

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诗词中的旷达之味

回首向来萧瑟处,一片陈鱼不闻声。

这句古诗词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本和文学作品中,它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境呢?古诗词中的旷达之味让人回味无穷,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让我们领略到我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古诗词中的旷达之味1.1 这句诗的脉络回首向来萧瑟处,一片陈鱼不闻声。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鸟鸣涧》,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空灵、静谧的意境。

1.2 旷达之味的体现这句诗虽然只有十个字,却蕴含了大气磅礴的意境。

它让人心生敬畏之情,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

这正是古诗词中旷达之味的体现。

1.3 古诗词的传承古诗词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它们饱含着情感,充满了哲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古诗词传达的情感2.1 对自然的赞美古诗词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这种赞美是深刻的、纯粹的,是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

2.2 对生活的感悟古诗词中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人生百态,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2.3 对人情世故的体验古诗词中还融入了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和体验,这些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到无限的共鸣。

三、古诗词对现代社会的意义3.1 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品读古诗词,可以领略到我国文化的深邃和博大,增进文化自信。

3.2 提升审美情操古诗词蕴含了深刻的意境和哲理,通过欣赏古诗词,可以提升自身的审美情操,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

3.3 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传承和弘扬古诗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四、结语回首向来萧瑟处,这句诗是古诗词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和深刻的思考。

古诗词中的旷达之味不仅使我们领略到了我国文化的深邃,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宽广和伟大,它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启迪,也提升了我们的审美情操。

让我们共同珍惜古诗词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古诗词的风采永远流传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 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四、观意象,品意境,感受氛围, 从中体悟作者寄托的情感。
“中华活页” P74 好事近① 陆游
•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 映一蓑新绿。
•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 去,任江南江北。
•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阳节以五彩丝系 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空惆怅”是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 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 内涵,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的愁怀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 寞,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眼前景色之不堪、内心凄楚。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
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
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献诗以求引荐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表现对妻子矢志不移的爱念。
• 二、结合作者遭遇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揣摩作者暗示和所指,体会作者弦外之音, 言外之意。
•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1分),最 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 往(1分),及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1分)。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பைடு நூலகம்
小重山·端午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 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 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 答: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 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 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 有卖酒的地方就是家,这是一种借酒浇愁 的生活。为何忧愁?“明日又乘风去,任 江南江北。”原来作者想乘风任游江南江 北,而当时江北为金国所占领,到此占出 全词主题:江南虽好,而同样美好的江北 大好河山已经沦陷为异国的疆土。
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
动作是“把吴钩看了”(“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
形刀)。“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
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
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也烘托出来了。
三、把握作品的人物主要形象特点,如神态、 动作、心理描写等等,通过表象观照内心。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叙写边塞的生活,反映建立军功的愿望.


咏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 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 生灵涂炭,文人怜之。
节妇吟 张藉 •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 唐宪宗时,藩镇割据,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拥兵 跋扈,勾结朝廷的官吏文人,图谋不轨。
• 李师道也想收买张籍,张籍特写此诗,以节妇 的坚贞不二自比,来表示对李师道的拒绝。
• 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 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

摸鱼儿 辛弃疾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 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
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
• 诗人通过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得更加 直接、深沉有力。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
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切!
• 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 肝胆沥沥,感人至深。

武陵春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这首词反映陆游面对大好河山,始终不忘 收复沦陷山河的爱国情怀。

秋思 张藉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时说“看似寻常最奇 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这首诗看,诗 人用了几个寻常的动词 “见”“欲”“恐”,却包含了丰富的感 情。请选择其中一个动词,简要谈谈你的 感受。
)的手法,抒发
10年全国卷 • 咏素蝶诗 刘孝绰 •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 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一、观察作品中有否直接流露作者情 感的提示词,如 “悔”“悲”“愁”“喜”“愿”“ 但”“安”“岂”等等。
常见提问方式:
•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思想情感? • 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3.从这句话当中,你读出了什么? • 4.从哪些地方看出诗中的“ ”(某种情感)?
请简要分析。
• 答题模式:
• 1.本诗通过对(
)的描写(叙述、回
忆),抒发(表现)了诗人(
)的
感情。
• 2.本诗/本句运用( 了( )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