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个人简历
陶渊明的简介及生平介绍

陶渊明的简介及生平介绍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
末年,是中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官员、思想家。
他的文学成就在唐代已经达到了巅峰,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被尊奉为文学至宝。
陶渊明曾任太子洗马、助理太尉、永嘉县令等职,清贫廉洁,他因救助灾民而被推举为州刺史,但因与当时的政治派别相左而被贬为平民,遂隐居五柳山,以养生和写作度过了他的余生。
陶渊明的诗歌情感深沉,充满思想性和人文主义特征,追求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同时对政治和社会道德关注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渊明的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是田园生活和传统价值观念。
他在诗歌中提倡自然生活和艺术境界,表达了他对田园乡村生活和理想的向往。
他的诗歌除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风貌,表现了他对士人阶层的不满与谴责,代表了古代文学思潮的发展和变化。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而且兼具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
他的诗歌常常让人感到亲切和简单自然,如他的《桃花源记》等作品,使人们感受到了旷野的自由和田园生活的安逸。
他的诗歌语言从不繁复,却能用简练的词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陶渊明的才华在当时已经成为一些文人的学习榜样,他的作品传诵甚广,不仅影响了唐宋文化,还在明清时期也得到了很多文学家和诗人的崇拜和模仿。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创作成就,不仅对中国文学史、文学思潮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文化成就的代表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和思想精髓,为我们今天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提供着重要的思考和启迪。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

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晋世名渊明,入刘宋后改名潜。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陶渊明——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
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
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
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和诗句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和诗句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又称陶爱民、陶秋明,历陵阳鄱阳(今属江西)人,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化名人、诗人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但在年轻时却选择了离开政治、朝廷并隐居田园,通常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他的诗歌倾向于抒发人生哲理、道德情感、田园生活和个性志向,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他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了诸多灵感,赞颂了风景、神话、哲理和生活理念,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热爱,传达了一种对生命、人性、社会、天地和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
陶渊明的作品中融入了对朴实、自然、道德、良知、独立、自由、反抗的理想与精神,这样的精神体现了东晋时期新形势下的人文精神和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定立场。
他强调个性的自由和独立,反对权威和偏见,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抵制貌似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礼仪形式,直面生活的真实、自然和多样性。
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诗歌,它以讴歌自然、赞扬人性、咏叹祖国、反对奴隶制度为主线。
诗中描述了他喜爱的田园生活以及他反对腐败朝政、蔑视社会价值和道德体系的强烈愿望。
他认为国家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国家繁荣和稳定应该以社会道德和个人自由、公正、平等为基础,同时人类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建立一种自然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方式。
此外,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田园篇章。
故事讲述了一个从未被外部世界侵蚀的逍遥之地,良田美池,群芳争艳,杏花松竹,入画佳境,令人神往。
作者在写作中把自己的憧憬、理想投射到田园美景之中,对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压迫、束缚、欲望和灵魂的困境充满了反思和批判。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美学追求,在诗歌中表达了人类尊严、自由与自立并坚持人格独立的理想,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素养和创造力的峰值。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言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主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学作品、人物形象以及其著名的名言。
一、陶渊明的生平经历陶渊明,字元亮,号晋卿,生于今江苏淮安市涟水县,是东汉末年(公元3年)至西晋初期(公元4世纪)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陶潜是当地的小官,家境优越。
17岁时,他考取了进士,成为唐朝官员,曾在江南、淮南等地担任过多个县令和刺史职务,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成就。
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为官德政、退隐思考的时期;中期返乡种田、诗歌创作的时期和后期以文论时事、与世无争的时期。
尤其是他在中期因为反对当时官僚集团的统治而选择回到故乡隐居,以田亩为生,净心修身,用诗歌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情感,成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史和田园文化发展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一生写作大量,估计达两千多篇,所创造的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极为丰富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人情味,他的诗歌在题材上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描写和对人性本质的反思,表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观点。
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品流传至今,其《桃花源记》更是中国文化经典之一。
此外,他还有一些哲学隐喻和杂谈的作品,例如《归去来兮辞》等,这些作品通过对人生哲理和宇宙观念的探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
三、陶渊明的人物形象陶渊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清心寡欲、追求自由独立的田园墨客,他忠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宁肯选择隐居而舒适地生活,也不愿意掩盖自己的真正内心。
他的形象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代表之一,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四、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的名言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
他的名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 关于田园生活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名句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中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道教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极具特色,善写田园诗及抒怀之作,尤其在塑造乡村生活情景方面表现出色,不少作品达到了巨大的修辞艺术值,并在民间获得广泛的传播和唱誦。
他的一生留下了丰富灿烂的诗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陶渊明生于广陵(今江苏扬州),家境富裕,成长于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小学时就已经读了老子的《道经》,受到了他的影响。
陶渊明少年时曾在陶侃家吸取音乐和文化知识,并曾参加州县的文学会,开始向文化知识和文学发展的道路迈进。
他十多岁时父母双亡,后来依靠一位教师生活,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成长和思想。
后来,他到江州担任了官职,成为忘忧草堂的主人,后离开官场,归隐山林,一心追求诗文创作和修行之道。
在陶渊明的官场生涯中,他发挥了不俗的才华和能力,被人们称为“才王”,不过他最擅长的是创作诗歌。
他的诗歌表现了他对田园、山水、人情之美的热爱,其中,“桃花源记”则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优美,表达了他对乡土民风的热爱与崇敬,千百年来广受人们欣赏与传颂。
陶渊明的作品中,有很多著名的诗歌和名句。
以下列举其中的几首和几句:1. 《桃花源记》:“至于兽类,几无人迹。
天寒士民皆得罪于水寇。
船人唯恐泊极而止,凡四五度。
”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描写。
这段文字非常传神,生动地设色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美好乡村景象。
2. 《归去来兮辞》:“俄顷之间,三杯下肚,吾以故乡之土为漆。
何以别其味也?以吾庐为工夫,以太行为矢。
其妙何可言哉!”这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一段,表达了他对家乡身世的眷恋之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故土的情感。
3. 《归去来兮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句诗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眷恋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向往。
4. 《桃花源记》:“人无衣食,知如之何?”这句话虽然简短,但集中了陶渊明的思想核心,饱含着他对世俗的厌恶和对庸俗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1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1陶渊明(365年-427年)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和理学家,被誉为“文学巨匠”和“神仙文学帝”,他的诗文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人生哲理,被称为“陶渊明式田园诗”。
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出生于今浙江绍兴越城镇的一个世家,自幼聪明好学,十分喜欢读书。
公元385年,陶渊明考入成都的太学,成为了士人。
他在太学期间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并对道教和佛教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曾赴荆州、豫章、南康等地游历,亲身体验了田园生活,受到了深刻的感召,这使得他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以田园为主题的特色。
陶渊明的政治生涯始于东晋末年。
他曾担任过太学博士、临川太守等职务。
然而,由于对时局的不满,陶渊明在公元405年辞官归隐,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田园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独居于山野之间,还经营着自己的田地,种植蔬菜和茶叶,并写下了大量描写美丽乡村和生活理想的诗文。
陶渊明的文学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他的诗歌、散文、辞赋、文学理论等成为中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诗文作品以简约、明快、清新、深刻、富于哲理。
诸如《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杂诗》、《五柳先生传》、《饮酒》、《庐山谣》等名篇傲然在中国文学史中,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陶渊明不仅文学才华横溢,而且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家。
他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浮躁宣扬”,强调人应当坚持自己的本真,忠实于自我内心的感觉和价值观。
他的思想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因此被后人奉若神明,并被赋予了“神仙文学帝”的美誉。
陶渊明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田园理想和文化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也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人类价值,传达着对于自然、人生、真理的独到体验和体悟。
陶渊明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成为中华文化的光辉,也将为后人留下坚定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朽典范。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20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20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着名的文人、诗人、画家、政治家与农民。
他以自然、田园生活和寻求心灵上的自由,深影后人。
他写过许多经典的诗歌、散文和故事,以及著名的《桃花源记》。
以下是关于陶渊明的简介资料20。
1. 出生与成长地点陶渊明出生于今江苏省宜兴市的一户富裕家庭。
2. 家庭背景陶渊明的家庭是一家荣华富贵的商贾世家,生活富足无忧。
3. 学习经历陶渊明年少时就喜欢读书,潜心研究经史论语等书籍,后又拜名教先生郑玄为师,学得许多古文词章。
4. 官员生涯陶渊明曾被任命为琅琊令、尉氏县令、新兴县令等县级官员。
5. 政治主张陶渊明主张节约、勤俭,反对腐败。
6.文化成就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化名流,是当时文学界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刻、优美,充满着自然和人文的情感。
7. 诗歌风格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接近于田园诗,他倡导自然和清雅的情感,却不失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8. 农耕观念陶渊明重视农耕,并在自己的农田中推崇种植水稻技术。
9. 艺术造诣陶渊明在绘画、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
他的画作虽稚而具有古朴的神韵。
10. 爱好时间陶渊明热爱自然和清静,在空闲的时间里喜欢写诗、观赏花鸟、畅游山林、钓鱼、喝酒等。
11. 国际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高度赞扬。
12.文化地位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思想、艺术、人格魅力等等都成为世人所推崇。
13. 代表作品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包括《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庐山谣》等。
14. 主题内容陶渊明的作品主题内容涵盖了自然、人文、田园、友情、道德等诸多方面。
15. 艺术特色陶渊明的作品深刻、独特,其自然、纯净、灵动的风格给人一种恬静、激动和愉悦的感受。
16. 影响后代陶渊明的艺术和思想影响了后人,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7.爱国情怀陶渊明深爱家乡,热爱祖国,他认为国家强盛需要的是政治正确和道德正义。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的简介资料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的简介资料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汉族,
古代文学家,同时亦为政治家和农业家。
陶渊明的诗歌散文构成了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部分,其代表作《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临江仙》等名篇被广为传诵。
陶渊明出生于东海彭城,从小便对文学和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早年曾在彭城和京都联台侍郎府工作,后多次迁居不同地方,包括绍兴、临海、南昌等地,同时从事诗歌创作和农业事业。
陶渊明的创作主要集中于汉乐府诗、山水诗和横吹诗三个方面,他的作品充满着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作为一位政治家,陶渊明曾担任过临海县令、鄱阳郡太守等职务,他主张耕读传家,提倡农业生产,被誉为民本主义思想的先驱。
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桃花源记》一文,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幻想文学的代表作。
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人民生活富足而自由,没有税收、禁令和朝廷,部分内容被解读为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抗。
此外,《归去来兮辞》和《临江仙》也分别表达了陶渊明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不仅影响了唐宋以后的文学,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被
赋予了重要的价值,他的作品作为文化遗产被保护和传承至今。
此外,陶渊明也是宋代文人花鸟画的代表之一,其作品融入了大量自然主题和生活情感,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
总之,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创作和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的生平简介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的生平简介,欢迎分享。
陶渊明的生平简介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六十岁左右去世。
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陶渊明的时代是在典午大乱之后,正当刘裕篡晋的时候。
他生在一个衰落的世家,是否是陶侃(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的后人固有问题,但至少是他的近房裔孙;祖父做过太守;他的父亲似乎早就在家居闲(据《命子》诗,安城太守之说似不确。
他序他的先世都提到官职,而到其父时只有“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数语)。
母亲是当时名士孟嘉的女儿。
他还有一个庶母,弟敬远和程氏妹都是庶出。
他的父亲和庶母都早死,生母似活得久些。
弟妹也都早死,留有侄儿靠他抚养。
原配夫人在他三十岁左右死去,续弦翟氏,帮他做农家操作。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似还有“弱女”,不同母;在中年遭了几次丧事,还遭了一次火,家庭负担很不轻,算是穷了一生。
从早年就爱生病,一直病到老。
他死时才五十余岁(旧传渊明享年六十三,吴汝纶定为五十一,梁启超定为五十六,古直定为五十二,从作品的`内证看,五十一二之说较胜)。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名言有哪些呢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名言有哪些呢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人物,他的诗文不仅被称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品,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他虽然出身于社会上层,但他对于民间生活的深入了解,让他的作品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情怀,从而使得他的文学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仅做了一位高官,还著有大量的诗文,其中不乏经典之笔。
下面我将就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代表作品和名言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简介资料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江西泾阳(今峡江县)人,生于公元365年,死于427年,享年62岁。
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曾担任过豫章太守、临川太守、太常等官职。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因为王莽干政等原因而离开官场,隐居在各地田园之中,同时也参与和平、善政、救亡的行动。
在他的田园生活中,他坚守了“去俗从真”的信条,追求了人间真情和道德美德,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之作,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二、代表作品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最早见于《太平广记》,是一篇文言小说。
它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幸福社会,人们在那里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阳光温馨,水波澜澜,民风纯朴,乌龟鹤鸣,鸟语花香。
这篇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首诗,与《桃花源记》相对应。
他在绝望中回头看自己曾经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然后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自然,回到真实的生活。
这首诗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倾向,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他追求真实自我的渴望。
3、《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一首诗歌,写饮酒忘忧的情景。
他感叹人生的短暂,抛开了外界的纷扰和烦恼,畅饮美酒,宛如置身于聚会的欢乐中。
这首诗歌表达了陶渊明乐观的人生态度,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要追求自我幸福和快乐。
三、名言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揭示了事业成功后的困难和成就感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苦乐的理解。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陶渊明,一个不朽的文化巨匠,他的文化底蕴深厚,作品流传千古。
陶渊明,一个草木悠悠、山水幽深的人,如今被后人亲切地称为“陶渊明先生”,成为了千古文豪。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陶渊明的地位不容置疑,他的诗作、散文以及《桃花源记》等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成为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一、个人简介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人。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化人,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其文学造诣深厚,被称为“陶渊明先生”。
陶渊明在他的人生中曾经经历过很多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他22岁之前,他在京城做了一名政府官员,直到咸安七年(公元384年)的八月,他才辞官归隐,离开了都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二、作品简介陶渊明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写了很多著名的诗、散文和文学作品并以其简练而丰富的语言风格闻名于世。
以下是他的代表作品:1.《桃花源记》: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幸福美好的桃花源,反映了作者对乱世的不满和对片刻安宁的渴望。
2.《归园田居》:这是一篇散文,描写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秉持着自己的信念,过着简单而自在的日子。
3.《饮酒》:这是一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于饮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升华。
4.《读书》:这是一篇散文,陶渊明在文中阐述了自己对于读书的理解和看法。
5.《桃花源》:这是一首诗歌,描述了作者发现桃花源时的情景,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纷扰世事的厌倦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6.《闲情偶寄》:这是一篇散文,写了作者日常生活中见闻和思考的点点滴滴,在文中反映出了作者对于人类命运和自我的探索。
三、创作风格陶渊明的创作风格简洁明了,他的文字流畅自然,洒脱不羁,给人以美好心境,松弛身心。
他的创作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相互融合、万物归一,又有抒发士子情怀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总之,陶渊明先生的创作生涯至今仍广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他的美好思想和杰出贡献将永远刻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成为我国文化的一笔重要财富。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呢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呢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等多重身份的兼备者,被后人誉为“文学圣人”和“陶城先生”。
他的诗文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学习、研究和传承的对象。
本文将对陶渊明的生平、文学作品、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以期更好地了解陶渊明及其文化遗产。
一、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南阳新野人。
据史书上的记载,他生于东晋永初元年(公元317年),卒于永和元年(公元427年),享年110岁。
陶渊明的家庭背景比较优越,祖父是当时的一位州刺史,父亲则是一位高级官员,他本人也进士出身,曾任过官职。
然而,陶渊明对政治生涯并不感兴趣,他一直致力于文学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因此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才是他真正的田园天才。
陶渊明自幼喜欢读书,精于诗文、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崇拜。
在南京当官时,他因为不喜欢官场政治的勾心斗角而辞官回家,隐居在当地的五柳山下,过着田园诗人的生活。
他没有埋头苦干,而是呼朋唤友,谈天说地,把自己的生活娱乐化,使之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逐渐形成了“五柳”风范,人们常常用“五柳先生”来形容他。
二、陶渊明的文学作品陶渊明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性的东方风情,自然、生命、梦境、孤独等主题贯穿始终,挖掘人类内在情感,向人们传达生命的真谛。
陶渊明的诗歌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情趣,以追梦的精神、达观的态度、乐观的目光,倡导自由、平等、和谐、民主、幸福的田园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记》,这篇诗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民主思想的重要载体。
诗歌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让人们感到无尽的遐想和憧憬。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读者喜爱。
三、陶渊明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之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事例

关于陶渊明的简介和事例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精巧的技法、深邃的思想、抒发了对人性纯洁、自然、乡土的深情厚意。
此文将为大家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和代表作品。
一、生平陶渊明,字元亮,汉族,江苏泰州人,生于公元365年(晋烈宗永康四年),逝于公元427年(刘宋文帝元嘉四年),享年62岁。
陶渊明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舍家从道,卜居桃花源,止于花山。
他居住在这里将近20年,处身山野,独处绝境,亲身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衷共济,也体验了物我合一的状态。
也正是因为这段宁静、不受污染的生活,使他能够放手大胆地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也建立了和谐的生活哲学。
据传,陶渊明曾经担任晋安帝的诏书直阁,并曾两次出使到吴国和北魏朝廷,他还曾经为丹阳尉和中书令。
二、代表作品陶渊明创作的作品涵盖了诗、赋、文、论、集、传等多个方面,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他的文学作品优美、清新、典雅,传递出了人性的温暖和理性。
下面列举几篇富有代表性的作品: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最著名的文章之一,讲述了一位渔夫在山里发现了一个桃花源,那里有人村,有稻田,有果树,有小桥流水,一切都充满了田园风情。
这篇文章表达了陶渊明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人们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使桃花源成为了广大读者心目中的理想国家。
2.《归园田居》《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篇颇有名的散文,并被认为是山水诗的代表作。
这篇文章写道:“采其下而披其上,摘其花而穿其树;悠然且自得,逍遥公子游乎四海之内。
……出郭无故车,入山又绕行”。
作者以其深厚的湖池担任山林生活的经验,描绘了一副和谐自然的田园生活。
3.《桃花扇》作为陶渊明唯一的故事长篇小说,它突破了以往诗歌散文的限制,展现出陶渊明出色的小说才华和瑰丽的想象力。
这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朱祐寿,学富五车、相貌俊秀的青年男子,爱上了名妓东篱,并为其所惑。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

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深沉、意境优美、语言准确、富有哲理等特点而著称于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陶渊明的简介资料及其代表作品。
1. 陶渊明生平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江西临川人。
生于三国时期晋朝的西晋末年,逝世于南朝宋元嘉六年(约公元427年)。
其先祖是晋明帝司马绍的玄孙司马义方。
父亲陶濬曾经担任过太尉、中书监等要职,但在德政遭受黄巾起义的压力下,隐居田园。
陶渊明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喜爱游历名山大川,体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熏陶。
他在政治上曾经历过隆盛和衰败两个阶段。
早年任丹阳尉、射声校尉等职,后来因心灵压抑、不满于朝廷的腐败和统治的黑暗而出官归隐。
这一时期,他放弃了世俗的政治权力,全身心地致力于文学创作和人生哲学的研究。
陶渊明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而且悠久影响至今。
他的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被后人视为神仙雅士,儒采俱佳,诗词歌赋堪称圣品。
2.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陶渊明的作品以山水田园、闲适自在、人生哲理为主题,反映出他深沉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感。
(1)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中最为优秀的部分。
他以饱含情感、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广阔、清新、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质朴、快乐、自由的农民生产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例如:《桃花源记》:“及至极峰,云气濛濛,晦冥不见。
微风过,吹我衣衫,落叶舞,迎我人。
怪石嶙嶙,苍松挺拔。
有水临之,长柏千株,白沙为路,此路非拾人之足所至。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哲理诗陶渊明在其文学作品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这体现在他的诗歌中。
看似以美景和人物为中心的诗句,实则是通过对客观现象的描写,来表现他对“人生为何而来?唯有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然之中才是真正幸福”的思考。
陶渊明个人简介

陶渊明个人简介陶渊明别名: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陶潜国籍:中国出生日期:公元376年逝世日期:公元427年职业:诗人主要成就:田园诗人的鼻祖代表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所处时代:晋代《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桃花源诗更多>>》等。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
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
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陶渊明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

陶渊明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散文家和政治人物,被誉为“山水田园诗神”。
他不仅是汉朝末期至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更以文学成就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陶渊明的名字已经成为了一种代表“简朴自然,清新脱俗”的词语。
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陶渊明的简介与代表作有哪些。
一、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号野狐禅,又号五柳先生,一说号蕉阳山人,一说号金谷道人,三国时期东莞(今广东省东莞市)人。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文化底蕴深厚的家族,自幼聪明好学,读书写诗,成为一位受人景仰的错综多样的人。
在三国乱世的环境下,他曾经参与过政治作战,但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后来,他婉拒了吴国的官职,并隐居于五柳岩(今江西婺源县五云山)。
由于他深爱山水田园的生活,陶渊明在五柳岩重新安家后,写下了不少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和清新自然的散文。
这些诗文生动地描绘了他那隐居生活的简朴,也赋予了他曲折的人生一份美好的寄托。
二、陶渊明的代表作陶渊明的文学成就非常高深,他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他的山水田园诗和清新自然的散文。
以下是他一些著名的作品:1.《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追逐一只飞禽的过程中偶然地遇到了一个“桃花源”,并最终选择留在“桃花源”,过着舒适自然的生活。
这篇文章既是一个美好生活的寄托,又是一个关于追求幸福的启示。
2.《草》《草》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他热爱自然的心态和才华。
他用清新的文字简洁地描绘了草的各种形态,并在最后将草与社会生活做了一个精妙的比照。
3.《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借助温暖的语言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他将自己的心声凝练于诗中,表达出了他离开政治生涯,选择回到田园生活的决心。
4.《临江仙·滁州西涧》《临江仙·滁州西涧》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出了陶渊明在滁州西涧游玩的情景,以及他对清凉自然风景的喜爱之情。
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作

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作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而是延伸到全世界。
他的诗词作品被广泛传颂,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陶渊明的简介和代表作。
一、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中国东晋和南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农学家。
陶渊明的祖籍在临淄,但本人生于临江的一户陶家,故称陶渊明。
陶渊明的父亲为荥阳丞,故陶渊明年轻时也曾在官场历练多年。
陶渊明乃中兴时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早年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与当时八玄派结识交往,并创作了许多玄学诗作。
但后来,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逐渐沉浸于醉翁之意的生活情趣中,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文之美的追求,主张齐家治国,倡导安居乐业,多发美好和高峰追求的理念,使他成为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有着深刻洞察的人文主义作家。
陶渊明在千古名作《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欲欣随路种花,又恐多累之。
他的这句话,被正视和漠视的古代中国贵族主张对自然、人文之美的追求,受到了现代人重要的启示。
二、陶渊明代表作1、《满江红》这首作品,是陶渊明代表性作品之一,它形象地描写了秋天的凄凉和落叶的凋零:伯牙弹箜篌,历尽沧桑带不同人的哀愁,传唤出邓夫人身亡后之丧莫名等种种的爱恨情仇。
歌词激扬琴声,抒发着诗人浓浓的怅然感慨,抒发了他对人事沧桑的思考和发出的呼唤。
2、《饮酒》《饮酒》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经典唐诗之余,同样触及人心灵层面。
诗中流露出的,是陶渊明年少潇洒、自信、高贵、热情、欢快的风格,为官措辞,辞仙观日月,醉翁抱瑶琴,又感性地讲述着人生的感悟:红尘几许,风云别离,心中路途几多风景,生命的开天真意义,使我们飘然欲飞。
3、《归去来兮辞》作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归去来兮辞》婉约清逸,清新自然,充满了自由和向往。
诗人在蕴含追求华丽,寻找明媚时,同时又始终向幸福、宁静追求。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百家姓中的“陶”家族的祖先,或被称为“陶尔朴”,是古代著名的山西人,他们也曾被称为“台尔朴”。
陶渊明(352年-427年),字子渊,公元4世纪中国知名近儒思想家,山西屯留(今山西朔州)的宋朝开国名臣,又称东晋春秋家。
在历史上,陶渊明更加有名的名称是“陶令公”(也有称他为“陶渊明公”)。
陶渊明是宋朝国を灭った后で有名な西晋春秋家、近体思想家。
陶渊明大学历史上普遍被认为是“近思式”思想学者,他钦敬思想前辈,继承先祖思想,但又对他们存有异议,以学术自由主义为主,按照“诚实尊正”的原则做人处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国家多大服务。
在思想上,陶渊明的主张是“以存在为主”、“以实用性为追求”、“以灵魂主导实体”和“以正义较虚无”,旨在实践“以民为本”,“恢复天伦义”,按照传统农民思想更新传统思想,以求“慎之又慎,非其诚信乎”,力图探明人性本动机。
陶渊明的作品几乎在思想上都是中国传统近代的代表性的成果,特别是尝试诠释竭力实践而成,“以实用性为追求”乃至“以正义较虚无”的方针和思路。
经典作品有《陶渊明集》、《归去来兮辞》、《饮酒》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山海经》,它蕴含着深厚的现代民主价值观,它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思想反思和实践的象征。
此外,陶渊明还歌颂了大自然、家园和女性之美,美的贡献也有益于丰富中国文学,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作家之一。
陶渊明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尤其是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及其哲学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心灵感应。
《山海》和《归去来兮辞》的出现,让中国传统文艺得到彻底重新审视和洗礼,开启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历史,有利于中国社会的文化进步,为中国近代哲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

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简介及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
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简介/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渊明字元亮。
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
人物生平/陶渊明[东晋诗人]1、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简介20字

陶渊明简介20字
陶渊明:神仙一般的诗人。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崇尚田园生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陶渊明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成功。
由于朝廷的腐败和政治斗争,陶渊明多次辞官追求田园生活。
他选择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伴,写下了许多令人陶醉的诗篇。
陶渊明的诗作主题广泛,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田园诗,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
他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他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安慰。
陶渊明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辛酸,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也传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人类理想社会的希望。
陶渊明被后人尊称为“神仙一般的诗人”,他的诗作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他的田园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人们所喜爱和推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个人简历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
父亲早死,因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
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六十岁左右去世。
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生平事迹早年生活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
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
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
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
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
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
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致仕生涯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
《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
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
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
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
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
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
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隐居生活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
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
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
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
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
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
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
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
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作品风格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
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散文辞赋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前。
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
”《桃花源记》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独特之处: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
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
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艺术特色语言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
”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手法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名人评价沈约《宋书·隐逸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萧统《陶渊明传》: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
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
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钟嵘《诗品》: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叹其质直。
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杨休之《陶集序录》:余览陶潜之文,辞采虽未优,而往往有奇绝异语,放逸之致,栖托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