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个人简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个人简历

陶渊明(约376~427),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父亲早死,因

家贫,曾做过几年的官,却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

自足的田园生活。

自小体弱多病,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称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然而“家贫,不能常得”;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见“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六十岁左

右去世。深受后世文人骚客推崇,欧阳文忠公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即《归去来兮辞》)而已”;在中国诗人享有很

崇高的地位,朱光潜先生认为: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

只有杜甫。

生平事迹

早年生活

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

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

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

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

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

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

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

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

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

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

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他的身上,同时

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致仕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

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

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

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

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

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

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

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

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

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

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

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

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

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

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

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

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

作品风格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

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

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

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

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

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

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

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

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

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

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

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

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

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

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

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

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

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一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

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

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散文辞赋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

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不乏华

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