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讲解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合作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3873c5c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e7.png)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合作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其对外关系与合作在当代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国际交往的多样性、双边关系的发展、区域合作的促进,以及全球事务中的中国参与等角度全面分析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合作。
首先,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积极推进国际交往的多样性。
多边主义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原则之一,意味着中国倡导和追求各国间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
中国通过加入和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扩大了对外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以促进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
其次,中国致力于发展双边关系,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得到了积极推动和发展。
中国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调的原则,通过高层交往、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建立了一系列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例如,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关系对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两国在经贸、环境保护、反恐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为全球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为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在东亚、东盟、上合组织等区域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和共同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与沿线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安全合作,与周边国家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共同应对各种安全挑战。
最后,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方。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还通过提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对话与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还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传染病等全球挑战。
课件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件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16811c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5.png)
主题三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根据所给史料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是什么?
史料一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支
持中国的国家逐年
增多。
史料二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 76 票 其中非洲国家 26 票,占 1/3赞成、35 票反对、17 票弃 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 23 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提案。毛泽 东主席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中“是 非洲兄弟把我们抬 进去的”形象说明 第三世界的崛起和 支持是中国恢复在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 重要原因之一。
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史论形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 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 强。
[问题设置]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 说明了中国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主要原因: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归纳升华]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第一阶段(建国后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对抗。 (1)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 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 26 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原因: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 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 格本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特点
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
![专题二十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https://img.taocdn.com/s3/m/d3b2b412ba1aa8114431d983.png)
三、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1971年 26届联大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1971年 基辛格访华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1979年 中美建交 《联合公报》
3、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2年 田中角荣访华
影响中日关系的关键问题: 历史问题:如何正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 现实问题:教科书、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
对新中国50多年外交历程的认识 新中国50多年的外交历程贯穿着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思想。
从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推行和平外交 政策,使中国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 中国的政策。
70年代以来,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使中 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树立了负责任的大 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 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 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有哪些?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在国际交往中 “一边倒” 主义阵营一边 不致孤立
二、50年代的外交成果:
1、建国初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提出 内容 意义
3、1954参加日内瓦会议
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日《联合声明》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交往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第三世界兴起,美苏两极格局 受到冲击,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2)调整:实行不结盟政策 全面对外开放
2、主要外交活动和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推动两伊战争问题的解决,参加 联合国维和行动,缓解地区冲突 (2)积极融入世界,推动多边经济的发展 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991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1997年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2002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课件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件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654d9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0.png)
2.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⑧ 田中角荣 应邀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 的联合声明。 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1)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 交出现了新局面。
典例 (2017湖北荆门高三模拟)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
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 C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解题关键 抓图片中的时间信息:1950、1950—1952。抓图片的说明: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志愿军出国作战。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根据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史料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 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信息“要有独立精神”表明新中国要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 各国间的关系。为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提出 了“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政策。 (2)史料2中信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新性; “国家主权平等”说明了其平等性的原则。 (3)史料3信息“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包容性; “能容纳 不同的时代内容”体现了其开放性的特点。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外交上坚定地站在⑥ 社会主义 阵 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
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4b31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e.png)
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对外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对外关系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层面。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本文将就中国对外关系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概述和总结。
一、“一带一路”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推动的重要战略。
该倡议的核心是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促进贸易、投资、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
通过建设贸易通道和经济走廊,中国希望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促进区域内国家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二、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国一直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声权和代表性。
中国提出了“正确义利观”和“合作共赢”的理念,主张国家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合作,推动南南合作迈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中国也积极开展交流与对话,推动各国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
四、台港澳问题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也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管理制度。
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并在香港和澳门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中国的对外关系也集中体现在台港澳问题上,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联系,推动解决相关问题。
五、国际事务参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公正、包容的国际秩序。
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始终主张和平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中国的对外关系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台港澳问题以及国际事务参与等。
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历史-必修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8707ea384868762caaed530.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2)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的时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一、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背景①两大阵营严重对立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就①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②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③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日内瓦会议(3)(4)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
2.原因(1)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2)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严词拒绝;1960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
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73d5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2.png)
中国与欧洲的关系
政治关系
中欧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 作,但也存在一些分歧和争议,如人权、贸易、安全等问题。
经济关系
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但也存在一些贸易摩擦和争端,如关税 、市场准入等问题。
军事关系
中欧之间的军事合作较为紧密,但也存在一些军事竞争和对抗,如地 区安全等问题。
VS
详细描述
中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构建以积极务实为 主导,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在经贸、科技 、文化等领域,中国与新兴大国开展广泛 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 文明进步。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与责任
总结词
负责任、有担当、具有影响力的大国
详细描述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扮演着负责任、有担当、 具有影响力的大国角色。中国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全球秩序的稳定 和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与 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3
新型国际关系
近年来,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政策
独立自主
和平发展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 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任何外 来干涉。
中国对外文化产业合作
文化产业合作的背景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美术等。
文化产业合作的模式
中国与各国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如共同制作电影、电视剧、音乐等。
文化产业合作的意义
通过文化产业合作,中国向世界推广了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地 的优秀文化元素,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11fdb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8.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点总结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成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根底上另建新的同等外交关系使我国变更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清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稳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同等互利外交关系的根底。
一边倒坚决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二:和平共处五项根本原那么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954年,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和缅甸,两国相同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根本原那么2.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内容:相互敬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扰、互不干预内政、同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与,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
②1955年的万隆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胜利做出了巨大奉献。
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4.意义:①标记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因为它是在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加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根本原那么。
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莫定了根底。
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根本准那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涵性和开放性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时间成就意义1949.101950.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标记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参与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与1955年参与万隆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问点三: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睬的常任理事国。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075b5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1a.png)
4.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知识梳理
(1)国家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2)综合国力是一国外交的基础和后盾 (3)国际形势和国家性质是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知识梳理
1.恢复 联合国 的合法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空坐标 现代中国的外交发展 知识梳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中日建交
1949 1953 1954 1955 1961-1967 1971 1972 1979
——2001——今
新中国成立 日内瓦会议
恢复联合国 合法席位
中美正式建交 上海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③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中美、中日建交的意义
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 热潮,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三、全方位外交
知识梳理
——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新时期重大外交活动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知识梳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建国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二、打开外交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高中历史课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中历史课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7f1262f680203d8ce2f24b9.png)
(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 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表现:中国已与 170 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 100 多个政 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多次举办_亚__太__经__济__合__作__组__织__领__导__人__ _非__正__式__会__议_、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实施共建“一__带__一__ 路__”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
(4)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 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 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5)开放性:它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 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 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边
孤立地位
3.成就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 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①提出: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_印__度_代表团时首次提 出。 ②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 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题的基本准则。
高中历史课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 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三大政
策”: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 这使得中国改变了
“另起炉 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 半殖民地的地位,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3063c896bec0975f465e264.png)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3、意义: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①提高国际地位,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③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材料一:尼克松讲话:“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 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 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 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 根源: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 序是不可设想的。” 材料二: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 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 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 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 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 略性。 经济滞胀受欧日挑战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
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 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利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 界和平;促进会议圆满 成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外交方针的制定 1.背景: 两大阵营的对峙
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具体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二、外交成就的取得 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一
![1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1874eb33b14e852459fb578b.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内容外交方针内容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过去的__①____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____②____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成就: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__③___、互不侵犯、___④____、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在世界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以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___⑤___。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bfd972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d.png)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个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两次会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就是分开过,针对的是国民政府;(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被“打扫”的东西是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其在华的一切特权,针对的是帝国主义;(3)“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针对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有哪些?(1)包涵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同等性:强调全部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同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溢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平安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宏大创举。
4.“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1)同:共同的遭受即被殖民和被压迫的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2)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
5. 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复原的缘由是什么?提示:(1)根本缘由:中国综合国力增加,国际地位提高。
(2)客观缘由:美国霸权地位减弱,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
(3)干脆缘由: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4)历史缘由: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
6. 中美关系改善的缘由及影响是什么?(1)缘由:从美国方面讲:①已相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应付苏联的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单选题1、《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求同存异”2、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主要特点是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3、下列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②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时提出③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④成为解决国语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图一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图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三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5、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迎接尼克松②走出日内瓦会场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会见田中角荣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6、1982年3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声明:“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
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
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由此可知()A、苏联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缺乏诚意B、中国外交政策将进行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C、中国坚决反对苏联的攻击,中苏关系日益恶化D、中国外交重点由意识形态转向国家利益方面7、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
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
这表明中国()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B、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C、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8、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
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以上叙述()A、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D、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9、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自自主的是()A、团结世界人民B、“另起炉灶”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0、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就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
”这一看法后来发展成为下列哪一方针()A、“另起炉灶”B、“求同存异”C、“一边倒”D、“不结盟”11、“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这一表述指的是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他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
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13、某人论述中国的某一外交举措时说: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战略14、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支持联合国的工作15、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
材料中“它”()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B、积极开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分裂D、积极谋求从经济强国变为政治大国16、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二、问答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
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
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请选择材料中的任一观点进行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
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
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
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材料四: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
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19、材料一下面是一些有关朝鲜战争起因的网上评论资料: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了统一的理想,失去控制而相撞的结果,单纯谈论谁是侵略者是不能理解当时的情势的。
美国与中国就象两只狮子互相警惕地打量着对方,越来越浓的冷战气氛又让这种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两只充满敌意的狮子不得不凭借对方气息来判断对方的来意,只要任何一方发动攻击,另一方必然针锋相对。
在朝鲜战场局势尚混乱不堪之时,美国即大规模介入朝战,并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其反应之快,决非偶然,正是美国反对中国的新政策导致了朝鲜性质的迅速变化,朝战的爆发,提前暴露了美国远东政策的轮廓和实质。
材料二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
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
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
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昊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1)依据材料一概括引起朝鲜战争爆发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将会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955 年4 月,万隆会议召开。
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
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 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三《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 (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1)材料一中的①②分别与哪两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2)材料一中④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⑤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3)材料二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