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套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氧化剂和还原剂(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氧化剂和还原剂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还原剂就是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D.氧化剂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A不正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B不正确;还原剂是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C不正确。
2.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等。
下列反应与C+H2O(g)CO+H2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A.3Fe+4H2O(g)Fe3O4+4H2B.Na2O+H2O2NaOHC.2F2+2H2O4HF+O2D.3NO2+H2O2HNO3+NO,A项中的水是氧化剂,B、D项中的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C项中的水是还原剂。
3.用碱液吸收工业制硝酸尾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OH2NaN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N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Na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D.H2O是还原产物中氮元素显+2价,NO2中氮元素显+4价,产物NaNO2中氮元素显+3价,故NaNO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4.(2020江苏南京期末)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C→CO2B.H2O2→O2C.SO2→SD.KMnO4→MnO2过程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A项正确;H2O2→O2过程中,氧元素化2合价升高,H2O2分解就能实现,不一定要加入氧化剂,B项错误;SO2→S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C项错误;KMnO4→MnO2过程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可以通过高锰酸钾分解来实现转化,不一定要加入还原剂,D项错误。
5.(2020广东惠州期末)根据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2Fe3++2I-2Fe2++I2;②Br2+2Fe2+2Br-+2Fe3+,可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Fe3+、Br2、I2B.Fe3+、I2、Br2C.Br2、Fe3+、I2D.Br2、I2、Fe3+解析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7.14mL8.n (Ca):n(Mg ):n(Cu):n (Fe)=224:140:35:29.1)0.2mol 2)Cu2+:0。
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
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铁 粉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结晶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 范围.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2)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4)Ba(NO3)2=Ba2++2NO3—9.(1)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CO32-+2H+=H2O+CO2(4) 不反应.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3)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高中新教材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8.答案 (1) CaO 氧化物
(2) CaO+H2 O Ca( OH) 2
(3)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 Ca( OH) 2 :CaO+H2 O Ca( OH) 2
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aO+2HCl CaCl 2 +H2 O
( 答案合理即可)
(4) CaCl 2 、P 2 O 5 等( 答案合理即可)
(2) C+O 2 CO 2
CO 2 +Ca( OH) 2 CaCO 3 ↓+H2 O
高温
CaCO 3 CaO+CO 2 ↑
CaO+H2 O Ca( OH) 2
Ca( OH) 2 +2HCl CaCl 2 +2H2 O
( 答案合理即可)
7.答案 (1) 方法一:Fe+H2 SO 4 FeSO 4 +H2 ↑
△
CuO+H2 Cu+H2 O
方法二:CuO+H2 SO 4 CuSO 4 +H2 O
Fe+CuSO 4 FeSO 4 +Cu
132
错误;NaCl 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了电离,D 项错误。
恒,错误;D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CaCO 3 + 2H Ca 2+ +
+
H2 O+CO 2 ↑,错误。
(4) BaCl 2 +Na 2 SO 4 BaSO 4 ↓+2NaCl
BaCl 2 +H2 SO 4 BaSO 4 ↓+2HCl
2NaOH+CuCl 2 Cu( OH) 2 ↓+2NaCl
2NaOH+H2 SO 4 Na 2 SO 4 +2H2 O
Na 2 O+H2 SO 4 Na 2 SO 4 +H2 O
(2) HNO 3 +NaOH NaNO 3 +H2 O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全)(含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失去 个电子;碱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卤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都是 个,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得到 个电子;在卤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2.查阅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B .钙C .铁D .碘3.下列关于F 、C1、Br 、I 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 .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教的增加而增强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4.放射性同位素钬 16667Ho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 .32B .67C .99D .1665.在63Li 、7 3Li 、23 11Na 、24 12Mg 、14 6C 、14 7N 中:(1) 和 互为同位素;(2) 和 的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6.查阅元素周期表,从每个方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以一种元素为例,将你获得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
7.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金、银、铜、铁、锌、钛的位置(周期和族),并指出这些元素的核电荷数。
8.寻找你家中的食品、调味品、药品、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及杀虫剂等,查阅标签或说明书,看一看其中含有哪些元素,查阅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查阅哪些物品中含有卤族元素。
试着向你的家人说明其中卤素的有关性质。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锂在空气中燃烧(2)钾与水反应(3)溴与碘化钾反应(4)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10.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表中所示,从周期表中找出这四种元素。
(1)填写下表(2)写出这几种元素的单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与乙:乙与丙:乙与丁:11.截止到1999年,人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元素,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113种原子? 为什么?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DOC
高一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1.C2.C3.CD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1.D2.5.6 7.14mL8.n(Ca)9.1)10.40(1.C2.6.(1)(2(3(47.(1)8.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铁粉 过滤Fe 、Cu FeSO 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123.C4.8.9.10.(1(3)强酸(5)11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1.电子氧化还原失去氧化还原得到还原氧化2.O2KClO3KMnO4HNO3H2O2Fe3+等H2 CCO金属单质等3.氧化S+O2=点燃=SO2还原4.C5.D6.C7.CB8.BC9.(1)还原剂H2氧化剂O2转移电子4e-(2)还原剂P氧化剂O2转移电子20e-(3)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12e-(4)还原剂H2氧化剂WO3转移电子6e-10.略第二章复习题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C组O2;D组酸或强电解质等(2)2Cu+O2+H2O+CO2=Cu2(OH)2CO3转移4e-2.还原性3.C;S和KNO34.A5.111212.B3.7.8.6.72L9.Al放出的氢气多。
第三章第二节1.2Na2O2+2H2O=4NaOH+O2转移2e-2Na2O2+2CO2=2Na2CO3+O2转移2e- 2.酸强碱两性两性3.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逐渐消失4.D5.B6.B7.C8.D9.D10.2Fe3++Cu=2Fe2++Cu2+转移2e-11.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标准答案第一章第一节(P.10)1.C 2.C 3.CD 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P.17)1.D 2.B 3.B 4.B 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 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P.20)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操作步骤略。
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P.33)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阴离子 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葫芦岛一高中课外拓展训练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A 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化学实验中安全意识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A.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水扑灭B.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浓硫酸D.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2.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物质中,贴错了标签的是()A B C D物质的H2SO4(浓)C2H5OH(酒精)Hg(汞)NaCl化学式危险警告标签3.[双选题]下列有关过滤和蒸发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时,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C.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D.实验完毕后,用手直接取走蒸发皿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2-4、CO2-3、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2-4,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A.H2SO4B.HCl C.NaOH D.NaNO35.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2-4C.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D .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有SO 2-4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6.(8分)已知单质碘受热易升华(固体变为气体)。
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 .过滤B .升华C .加热分解D .洗气法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 3颗粒,用________。
(2)除去O 2中少量的水蒸气,用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 2)Cu2+: C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L 8.9.1.42 g , 操作步骤(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L××142g/mol= (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2.树状分类法略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答案)+必修1方程式
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P10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植物油2.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A B C D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 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CO32-。
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CO3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1.在图1-16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A 质量分数B 溶解度C 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浓度2.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3.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4B 1:2C 1:1D 2:14.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5.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 mol/L”和“mg/dL”(1L=10dL).以“m 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m mol/L之间。
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套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2.B 3.C 4.B 5.AB(但要明确,这二者的红色是不同的)6.A 7.C 8.D
9.可以分别先加铜片微热,溶液变蓝色且有少量气泡逸出的为稀硝酸。另两份溶液里直接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a2++SO42- = BaSO4↓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
10.请与你的同学讨论解决。
11.干燥剂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也有氧化性、非氧化性之分,还有液态、固态之分。要根据被干燥物质的性质与干燥剂的性质,以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不溶解为原则选择。
SO2——可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用碱石灰;
NO——可选用无CaCl2干燥。注意!不能用浓硫酸,因浓硫酸能与NO化合。也不宜用碱石灰。
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1) 不正确。(标况下)
(2)不正确。(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水标况下不是气体)
(4)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
△△2 2 2 2 3P11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全册课后习题答案:1.1;1;Cs ;Li ;7; 1;F ;F 。
2.C3.C 4.A 5.(1)6Li 7Li ; (2)14C14N ;(3)23Na24Mg 。
6.7.8.略 9.336711124Li+O 2 点燃 2Li 2O 10.(1)甲C 二 IVA ;乙 O 二 VIA ;丙Na 三 IA ;丁 Al 三 IIIA(2)甲与乙 :C+O 2 点燃 CO 2乙与丙:4Na+O 2=2Na 2O 或者 2Na+ONa O乙与丁:4Al+3O 2Al O。
11.12.略P191.减小;减弱;增强;Na ;NaOH ;Al (OH )3;HClO 4。
2.B3.C 4.(1)金属性 K ﹥Na (2)金属性 Al ﹥B (3)非金属性 Cl ﹥P(4) 非金属性 Cl ﹥S(5)非金属性 O ﹥S5.(1)酸性 HNO 3﹥H 3PO 4(2)碱性 Ca(OH)2 ﹥Mg (OH )2 (3)碱性 Mg (OH )2 ﹥A l ( O H ) 36. 略 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 :碳元素 Y :氧元素 Z :钠元素 W :铝元素;(2) 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22 3 (3) C+O 2点燃 CO24Na+O =2Na O 或者 2Na+ONa O24Al+3O 22Al O 。
22 29. 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10. 略。
11.7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第七周期,第 VIA族;金属元素。
P241.略 2.C 3.D 4.D5.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作用力,形成时没有电子的得失,只可能有电子对的偏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 含答案必修1方程式
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我爱化学,化学使我快乐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植物油2.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A B C D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 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CO32-。
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CO3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1.在图1-16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A 质量分数B 溶解度C 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浓度2.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A 3.01×1023B 6.02×1023C 0.5D 13.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4B 1:2C 1:1D 2:14.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5.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 mol/L”和“mg/dL”(1L=10dL).以“m 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6.11m mol/L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干燥剂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也有氧化性、非氧化性之分,还有液态、固态之分。要根据被干燥物质的性质与干燥剂的性质,以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不溶解为原则选择。
SO2——可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用碱石灰;
NO——可选用无CaCl2干燥。注意!不能用浓硫酸,因浓硫酸能与NO化合。也不宜用碱石灰。
10.2Fe3++Cu=2Fe2++Cu2+ 转移2e-
11.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转移4e-
12.Na2CO3 21.2g 0.2 mol
第三章第三节
10.55% 21×103 t
14.(1)1.43 g (2)要考虑导管、烧瓶内会残留大量Cl2。故必须多取反应物(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不同之处)。
15.略
第四章第三节(P95课后习题)
1.CaO+SO2 = CaSO3 2CaSO3+O2+4H2O = 2CaSO4·2H2O
2.(1)高温下促使N2、O2化合,另一可能原因是汽车汽缸内用于点燃汽油蒸气的电火花促使N2、O2放电反应。(2)2NO+2CO 催化剂 CO2+N2 (3)①②
3.A 4.C 5.C 6.D 7.D 8.C
9.(1) 2SO2+O2 2SO3 (2)Cl2+2NaOH=NaCl+NaClO+H2O (3)3NO2+H2O=2HNO3+NO
10.(1)1280 kg= 1.28 t (2)448 m3 (3)720 t 11.略
第四章第四节(P103课后习题)
11.53% 1:1
第四章第一节(P80课后习题)
1.(1)⑧⑩(2)④⑤⑥⑦⑨(3)①②③④
2.
材料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玻璃
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
稳定。其实能与HF、NaOH溶液反应。
陶瓷
不透明、坚硬、熔点高、不溶于水
稳定。跟玻璃一样,与HF、NaOH溶液反应。
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 H4SiO4 = H2SiO3 + H2O
(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10.(1)可溶铜盐+强碱=可溶盐+Cu(OH)2 (2)强酸+强碱=可溶盐+H2O
(3) 强酸+CaCO3=可溶钙盐+H2O+CO2 (4) 强酸+可溶盐=可溶盐+H2O+CO2
(5) 可溶铜盐+Fe=可溶铁盐+Cu
11.金属导电的原因是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CO2、SiO2由于结构关系,物理性质差异非常大。CO2常温下为气体,而SiO2为非常坚硬的固体。但二者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还原等。
11.(1)n(Na2O):n(CaO):n(SiO2)= : : =1:1:6
化学式为:Na2O·CaO·6SiO2 (2)纯碱:72 t 石灰石:81 t 石英:246 t 12.略
12.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氯化钙和碳酸钾,可能含有硝酸钡。
Ca2++CO32-=CaCO3↓CaCO3+2H+=Ca2++H2O+CO2 Ag++Cl-=AgCl
若还有硝酸钡,则还有下列反应:
Ba2++CO32-=BaCO3↓BaCO3+2H+=Ba2++H2O+CO2↓
第三章第一节
1.实验室中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这是由于钠很容易与空气或水反应。而钠密度大于煤油,沉入煤油底部,煤油将空气隔绝,使金属钠不和空气接触。
12.(1)Cl2+2Br- = Br2+2Cl- Cl2+2I- = I2 + 2Cl- (2)Br2+2I- = I2+2Br-
13.(1)可仔细观察外形,氯化钠晶体呈立方体透明,而纯碱呈不透明粉末状;(2)纯碱溶液有滑腻感,而食盐水无滑腻感;(3)分别取少量加食醋,有气泡产生的为纯碱;(4)取极少量尝一下,食盐咸而纯碱涩; (5)用石灰水鉴别…
第二章复习题
1.(1)A组CO2 ;B组 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 C 组 O2 ; D组 酸或强电解质等
(2) 2Cu+O2+H2O+CO2=Cu2(OH)2CO3 转移4e-
2.还原性
3. C;S和KNO3
4.A 5.C 6.D 7.B 8.C 9.A 10.B
11.稀硫酸
H++OH-=H2O CO32-+2H+=H2O+CO2↓2H++SO42-+2OH-+Ba2+=2H2O+BaSO4
4Na+O2=2Na2O(白色固体) 2Na+O2=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
2Na+2H2O=2Na++2OH-+H2
2.B 3.B 4.D 5.D 6.A
7.(1) 3Fe+4H2O(g)=高温=Fe3O4+4H2 (2) 2Al+6H+=2Al3++3H2
(3) 2Al+2OH-+2H2O=2AlO2-+3H2 (4) Zn+Cu2+=Zn2++Cu
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先变红后褪色
盐酸使石蕊变红,次氯酸漂白
滴入红墨水
褪色
次氯酸的漂白作用
3.略 4.D 5.C 6.B 7.C
8.漂白粉与漂粉精的化学成分都是次氯酸钙与氯化钙的混合物(其实,“漂粉精”只是商人为了多赚钱给漂白粉起的新名字,并无其它含义)。它们是固体,比较便于保存和运输。而氯水是液体,不便于保存运输。
(注:从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实都是原硅酸H4SiO4,书上为了简便,就把它写成了硅酸)
4.B(注:SiO2+4HF = SiF4↑+2H2O;NaOH与SiO2的反应太慢,故并不选D。)
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烧碱时有:SiO2+2NaOH=Na2SiO3+H2O反应发生,对坩埚造成腐蚀。
1.(1)酸性(酸的氧化性)(2)吸水性 (3)脱水性 (4)强氧化性 (5)强氧化性
2.B 3.C 4.B 5.AB(但要明确,这二者的红色是不同的)6.A 7.C 8.D
9.可以分别先加铜片微热,溶液变蓝色且有少量气泡逸出的为稀硝酸。另两份溶液里直接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稀硫酸。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a2++SO42- = BaSO4↓
8.
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
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 略
5.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
浊液
>100 nm
不稳定,不均一
泥浆水
溶液
<1 nm
稳定,均一
饱和NaCl溶液
胶体
1~100 nm
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第四章第二节(P87课后习题)
1.氯气溶于水后,部分与水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不稳定,易分解产生新生态的氧,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以氧化有机色素(漂白)及把细菌、病毒杀死。
2.
实验现象
解释或离子方程式
滴入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Cl2+H2O=HCl+HClO,Cl-+Ag+=AgCl↓
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为SiO2晶体,属于原子晶体,非常坚硬,可以做磨料。
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 高温 Na2SiO3+CO2↑(注:其实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并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碱”。)
8.半导体。用于二极管、三极管及集成电路(IC)生产。
3.C 4.C 5.C 6.B 7.D
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
(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
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
9.CaCO3=高温=CaO+CO2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 +2NaOH
10.取样于两支小试管中。用一洁净的铁丝蘸取少量溶液,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出现紫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K+;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烧碱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继而沉淀逐渐消失,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l3+;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盐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