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三维目标新教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第12课《济南的冬天》。

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并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习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对比阅读,分析不同作家对同一季节的描绘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描述文章所描绘的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2. 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原文、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济南冬天的美。

随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济南的冬天美在哪里?为什么作者会如此喜爱济南的冬天?”2. 课文解析:(1)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细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情感表达。

(3)学习描绘景物的手法,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描绘手法,写一段关于家乡冬天的描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描绘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个季节,运用所学描绘手法,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济南的冬天》3. 描绘手法:生动形象、对比映衬、情感融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手法,以《我眼中的冬天》为题,写一篇描绘家乡冬天的作文。

例文:《我眼中的冬天》我的家乡位于北国,这里的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早晨,推开门,一片洁白的世界映入眼帘。

树上的枝条挂满了银条儿,地上的小草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小朋友们欢快地在雪地里玩耍,堆雪人、打雪仗,好不热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突破方法:重点:在学生朗读、赏析、背诵修辞语句的过程中学习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创设学以致用的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美好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修辞描写景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

(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

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

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第12课《济南的冬天》。

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讲解生字词,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技巧,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讲解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片段写作。

六、板书设计1. 《济南的冬天》2. 主要内容:生字词主题思想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家乡冬天的短文。

2. 答案: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舒适、美丽。

家乡冬天的短文范文(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作家描绘冬天的作品,进行阅读欣赏。

组织学生开展“我眼中的冬天”主题演讲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分析及重点难点的确定;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优质教案(三维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优质教案(三维目标)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文写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济南的冬天》优质教案(三维目标)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美景》中的《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掌握生字词,如“响晴”、“慈善”等;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细腻描绘,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写作练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语言来解释这些概念,但仍有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地把握课文结构。
举例解释:例如,在学习“响晴”一词时,教师应强调其不仅描述了天空的状态,还隐含了声音的清脆和明亮,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尝试运用此类形象词汇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
-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如何将修辞手法与情感表达有效结合。
-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可能难以把握作者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教材《语文》第五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

文章详细描绘了济南冬天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题,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学习生字词,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好景色。

2.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文章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生字词,分析文章结构,解读作者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分享对冬天的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一段描述冬天的文字,锻炼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济南的冬天》2. 内容:生字词:银装素裹、温晴、响晴、慈善作者情感:喜爱、赞美表达技巧: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冬天。

答案示例:冬天来了,大地披上了银装,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

虽然寒冷,但阳光照在雪地上,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冬天的文章,了解不同作者对冬天的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济南的冬天》,使学生感受到了冬天的美好,学习了生字词和文学常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冬天的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分享,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新课标教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新课标教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 (新课标)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学法指导:精读、摘录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创景导入: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1、师生同读(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

生:深情朗诵。

师生齐诵。

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2、师生同赏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

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2024年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2024年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2024年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教材《语文》2024版,对应章节为第三册第二单元第12课《济南的冬天》。

内容详细描述了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色,通过描绘雪后的山、城、河等景观,展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济南冬天的自然美,提高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

2.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济南冬天景色的描绘和赞美,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济南冬天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分析关键词汇和修辞手法,解释难点问题。

4.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述,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文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文章中的其他段落,进行现场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美句,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济南的冬天》2. 知识点:关键词汇、修辞手法、描绘手法3. 结构:文章结构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b.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述,分析其修辞手法。

c.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描绘家乡冬天的短文。

2. 答案:a. 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山青水秀、宁静美丽。

b. 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a. 布置学生收集其他季节的济南景色,进行对比分析。

b. 组织学生开展“我眼中的家乡”主题活动,鼓励学生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美。

2024年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2024年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2024年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济南的冬天》。

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的技巧,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习描绘景物的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并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并进行详细讲解。

5. 例题讲解:结合文章内容,讲解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尝试仿写一段描绘景物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总—分—总2. 写作特点: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寓情于景3. 描绘景物技巧:抓住特点、运用修辞、调动感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景物技巧,以“家乡的冬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描绘景物的技巧,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景物,尝试用所学技巧进行描绘,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推荐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济南的冬天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

2《济南的冬天》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简介(2)学习作者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品味(2)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录音带五、教学时数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本文写于1931年春。

2.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朗读,注意以下两个要求:(1)注意难读字词的音(2)感知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3检查预习情况(生字读音、重点字词解释)4、思考并分析(1)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在这里作者用了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济南冬天的特点的?《明确》:温晴。

对比(2)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明确》: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

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明确》:阳光普照下的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色(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a.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明确》: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某某的冬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过程】:一、赏析对联,引入新课。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让学生说说这幅对联描绘的景色。

猜一猜,这幅对联描绘的是哪个城市的景色?对,就是某某。

它是某某的省会,被誉为“泉城”。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能叫出名字泉水的有三百之多,沒有名字的有上万个。

其中著名的泉眼七十二个,属第一的就是“趵突泉”了。

而全城的泉水都汇集在“大明湖”里,所以才有“久雨不涨,久旱不涸”之说。

时值寒冬,读了这幅对联,如果要你写一写某某的景色,你会抓住哪些方面来写呢?(山、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的笔触去领略一番冬天某某的美丽景色吧,一起走进《某某的冬天》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散文清新优美。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字词读音意思:暖和、着落、一髻儿、看护妇、镶上、露出、贮蓄、澄清、空灵3、为什么称某某为“宝地?某某的冬天的特征是什么?围绕这个特征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1、为什么称某某是宝地?(无风、响晴、温晴)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得出这个结论的?(三个地方对比)。

你觉得某某的冬天的特征是什么?(温晴)某某的冬天是否光有阳光而觉得温晴呢?那还与什么有关?看那幅对联,什么认为哪句话开始对某某进行描山绘水了?所以这个段落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2、哪些段落是写山的?(3、4、5)分别给这些段落取个小标题?(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远山)哪些段落是写水的?(6)3、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温暖舒适用什么来比喻的?小山是摇篮,那么什么是婴儿呢?(某某城)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某某的热爱)4、齐读薄雪覆盖下的小山一段,这段的结构是什么?(总分总)行文线索是哪个字?(妙)分写的顺序是什么?(空间顺序)分别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品味“顶、镶、花衣、害羞等词语的妙处。

七年级语文上: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三维目标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三维目标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三维目标新教案老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 23 课时一、导入新课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

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二、预习检查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2)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3)安适:安静而舒适。

(4)肌肤:肌肉皮肤。

(5)出奇:特别、不寻常。

(6)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7)绿萍:植物名,又叫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作水田的肥料,并可供药用。

(8)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9)贮蓄(zhù):存放、积存。

(10)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11)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12)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13)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14)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色的国画。

(15)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

第1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课标教材《语文》第二册,具体章节为第12课《济南的冬天》。

内容详细描述了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通过作者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安逸和美丽。

教学重点包括对文中关键信息的理解、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成语的含义,如“温晴”、“慈善”等。

2. 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培养细致观察和表达能力。

3. 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中景物描写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写作方法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语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济南冬天的风景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引发学习兴趣。

a. 学生观看视频,分享感受。

b. 教师简要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重要词语、成语,如“温晴”、“慈善”等。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a. 教师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词语、成语的运用。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第12课济南的冬天2. 内容:a. 重要词语、成语:温晴、慈善、秀美等。

b. 景物描写:山、水、城、人。

c. 作者情感:喜爱、赞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选取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段描写,简要分析其写作方法。

c. 仿照课文,以“我眼中的冬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a. 成语解释:见课后注释。

b. 分析:见课堂笔记。

c. 短文:学生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是通过歌曲《济南的冬天》这首歌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济南的气候特点及其文化。

通过听歌、自备秦琴体验等方式来加深对于歌曲及济南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济南的气候特点,初步认识济南文化。

2、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初步认识济南的气候特点及其文化。

2、加深学生对于“济南的冬天”这首歌的理解和体验。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段文化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济南这座城市,例如:你知道吗?济南的温泉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独具济南特色的小吃也是让人垂涎的。

2、听歌体验安排歌曲《济南的冬天》播放,让学生尝试边听歌,边关注歌曲中的描述,听清歌曲中反映的事物、景象等等,勾起学生对于济南这座城市的好奇心。

3、反复听歌,理解歌曲内容老师可以轻轻哼唱几句,然后让孩子们跟着唱,借此感受济南的冬季景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4、秦琴体验准备好秦琴,分发秦琴,让学生按照老师教的编配和手法演奏《济南的冬天》,在秦琴弹奏中灵感,借此领略古乐器的神秘,感知古琴的文化内涵。

5、讲解介绍词曲创作人胡德夫,引导学生感受胡德夫通过歌曲所传达的济南景色及文化积淀。

6、合作动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济南的气候特点与文化,并在小组展示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又从中得到了其他学生的启示。

7、总结让学生重新听一遍课程中的歌曲《济南的冬天》或者其他与济南相关的歌曲,回味听歌的韵味,学生也可以在这个部分下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于古乐器和中华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听、讲、演奏、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2、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思考能力。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学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学案

第12课《济南的冬天》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和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和描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冬天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和文化习俗。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地图、茶杯等。

2.学具准备: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济南地图,让学生找出济南的位置,并向学生询问大家对济南的冬天有什么了解。

2. 新课学习(20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出来。

(2)教师出示一幅插图,让代表向全班同学描述此图中的人物和场景。

其他班级同学听完后记录关键信息。

(3)代表回到小组,向小组成员详细描述图中的人物和场景。

(4)小组成员汇报关键信息,教师讲解图中人物和场景的相关背景知识。

(5)课堂展示:教师展示PPT,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寒冷、冰冷的井水、冰雕等。

(6)教师通过PPT展示济南冬天的文化习俗:喝冰泉水、泡温泉、过年等。

3. 梳理知识点(15分钟)教师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并翻到相关课文部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4. 拓展练习(15分钟)学生自由发挥,以济南冬天为主题,用markdown格式写一篇短文。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继续拓展练习中的写作,完成一篇关于济南冬天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第12课《济南的冬天》学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和文化习俗。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和描述能力。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冬天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点和文化习俗。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2. 新课学习3. 梳理知识点4. 拓展练习5. 总结与反思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探究讨论:第4自然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9.探究讨论:第5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1.探究讨论: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抒胸臆。如开头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深情。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2)温晴:本课指天气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3)安适:安静而舒适。
(4)肌肤:肌肉皮肤。
(5)出奇:特别、不寻常。
(6)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7)绿萍:植物名,又叫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可作鱼类及家畜的饲料,也可作水田的肥料,并可供药用。
(8)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0.探究讨论: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5.探究讨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没有风声并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很小而已。如果改为“没有风”则不符合情况。可见作者用词十分准确。
五、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第24课时
一、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写的,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要有感情地朗读。
2.探究讨论:文章第1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2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2
六、教学后记:
第一部分(1):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4):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5):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3.探究讨论:第一段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1)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第12课《济南的冬天》三维目标新教案
老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一句简明有力而又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从语言上看,作者不愧为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教学过程:
第23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舍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在他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我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二、预习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5.探究讨论:第3自然段,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6.探究讨论:“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户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描绘了眼前的景物,还通过想像写景,饱含作者的喜爱之情。
12.探究讨论: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讨论:这段文字用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三、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四、研读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按描写的不同景物,可分三个部分。
(2)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4.探究讨论: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9)贮蓄(zhù):存放、积存。
(10)澄清(chéng):本课指清亮,透明。
(11)空灵:美妙无穷而不可捉摸。
(12)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13)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14)水墨画:指纯用水墨不着色的国画。
(15)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3.探究讨论: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探究讨论: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