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23e4dc2b14e852459fb5707.png)
米芾简介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吴人,祖籍太原。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精于鉴别。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生平米芾(读音:mǐ fú ),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初名黻,字元章。
外号很多: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又有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无碍居士,晚年号米老。
米芾自称楚国氏之后(远祖为火正祝融、鬻熊),故自题偶作黻(芾)、楚国米黻(芾)、火正后人、鬻熊后人。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职武卫将军。
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初师当时某位秀才,后是欧阳洵、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
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
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米芾书法宋代以来,为后世所景仰,其作书谓“刷字”,意指其作书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
《宋史》载:“米元章初见徽宗,命书《周官》篇于御屏。
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徽宗潜立于屏风后闻之,不觉步出纵观。
”公元1107年,米芾病逝,享年57岁。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 米芾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 米芾是怎么死的?](https://img.taocdn.com/s3/m/8c875c5a25c52cc58ad6be2b.png)
中国历史故事-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米芾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米芾别名:米黻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北宋祖籍地:山西太原出生地:湖北襄阳出生日期:公元1051年逝世日期:公元1107年职业:诗人、书法家其他成就: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他作品:《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蜀素帖》等宋仁宗皇佑三年(《晋太保谢安石帖后》有句云:“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已,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于辛丑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米芾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祖父曾祖父等人都是武职。
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可想而知,米芾一定自幼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
不过与祖辈都以武职入官场不同,米家人对于米芾的教导却更倾向于文字方面。
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
”从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练字了。
《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卢群撰,罗让行书。
……罗让字景宜,……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
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
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
从这里可以知道,米芾七八岁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启蒙老师是当时襄阳著名的书法家罗让。
《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
”宋朝嘉佑五年,大概十岁的时候,米芾开始学习碑刻,以周越、苏子美为师。
勤奋练习之后,不想自成一家,小有成就。
《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年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宋治平四年,米芾跟随母亲迁到京都汴梁,米母进入宫廷侍奉宋英宗高皇后。
《全宋词》:“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恩补校书郎……”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当在本年。
”大概是因为米母在宋英宗皇后还在潜邸的时候就侍奉在右,功劳颇高,米芾因为母亲得以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米芾
![米芾](https://img.taocdn.com/s3/m/97288932a5e9856a56126028.png)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
(清任伯年绘)
后世纪念
米芾墓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 近的黄鹤山北麓,为北宋晚期大书画 家米芾的衣冠冢。
米公祠(米芾纪念馆),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 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2006年05月25 日,米公祠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名单。
罗,藏之内府,始贵重于天下,并命人镌刻《绍兴米贴》于是天下翕然学米。
趣闻轶事
米芾一生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之态。据《梁 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 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 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 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 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 米芾一向把官阶看的并不很重,因此也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就作 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一种内心的不 满。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 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 玩石的投入与对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
、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后世影响
自宋代以来,米芾的书法影响可谓是举足轻重。米芾的法书,一般认为,学米书的第 一家,应推他的长子米友仁,子承父传,颇有建树,小米的《动止持福帖》颇具老米风格 。宋代魏了翁《鹤山集》云:“元晖书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子弟,自有一种风格。” 米芾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在南渡之后。据记载,由于绍兴天子访求其书,广为收
米芾
![米芾](https://img.taocdn.com/s3/m/19f7a53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4b.png)
米芾初学书法是由唐入手,只不过是米芾在深入地临学唐人书法之后,对唐代的书法进行反思,发现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等唐人书法受楷书法度的过分约束,书法的“趣”的审美趣味无法体现出来,才开始产生批唐意 识。米芾书论《海岳名言》中对唐人书法评论中看出:“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
米芾雅好奇石,留下过“米颠拜石”的典故。作为书画家,他还特别喜欢罗致名砚和各种文房佳器。历代名 家的书画精品当然更不肯放过。凡经他收藏、品题之物,无不身价倍增。
新华网: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 场逢迎。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 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 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人。
南渡后,张孝祥、吴琚、范成大、张即之、赵孟坚等先后取法米书,颇有成就。南宋孝宗、宁宗时代的吴琚, 字居父,居云壑居士,高宗宪圣皇后的侄子,太守郡王吴益之子。官至镇安军节度使,判建康府兼留守。《书史 会要》评他:“字划类米芾,而峻峭过之。”《容台别集》也有记载 。其专学米芾书法,是公认的学米高手, 他的精品几乎可以与米芾书法乱真。其用笔侧锋居多,锋芒较露,强调轻重对比,行笔轻捷。由于皇帝的推崇, 米书在民间也大受欢迎。米芾的影响不仅限于南宋,与南宋对垒的金朝,也盛行米书,代表者为米芾之甥王庭筠。 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视笔墨情趣,不为成法所囿,上逼古人。王庭筠是米芾书法的追随者,研习米字又 取法晋唐,为世人所称道。他的书法深得米芾风格,气度不凡,但锋芒稍微险敛,结构趋于端稳,气息平和舒 缓。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04be529f46527d3250ce001.png)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导读:本文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你知道北宋书法四大家是哪四位呢?下面是的为大家整理的“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阅读!内容请关注!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宋四家”指的是北宋时期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四位书法家(简称“苏黄米蔡”);也有人认为是指苏轼、黄庭坚、蔡京和米芾四位书法家。
蔡襄(公元1012-1067)北宋初书法家。
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
与苏东坡、欧阳修等友善。
人品刚正,为当时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
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晚年能学颜真卿,能传颜体的神韵。
沈括《梦溪笔谭》说他:“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欧阳修说他:“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
”流传的书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书法理论有《论书》、《评书》、《自论飞白书》等。
又为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曾创制小团茶,闻名当时,所作《茶录》一书,是继唐朝陆羽《茶经》之后的一部论茶好经典。
《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
苏轼(公元1037-1101)北宋书画家、诗人、词人、文学家,政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领导古诗文运动,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他的政治道路很坎坷,几遭升贬,官至翰林学士、宰相。
他精通书画、诗词、歌赋、文章。
他的书法学习二王、颜真卿、徐浩、李北海。
他的字,点画肥重(董其昌讥为墨猪),天真烂漫,笔力雄健,结字宽绰,书法为宋四家之首。
流传的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太白仙诗》等。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d22f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f.png)
米芾尺牍原文及译文摘要:I.简介- 介绍米芾及其书法成就- 简介米芾尺牍的背景及特点II.米芾尺牍原文- 原文内容概述- 原文细节描述III.米芾尺牍译文- 译文概述- 译文细节描述IV.米芾尺牍的意义和影响- 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文化价值及意义V.结论- 总结米芾尺牍的特点和价值- 强调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正文:I.简介米芾,字元章,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被誉为“书法四大家”之一。
他的书法自成一家,以其险峻、飞扬、豪放的风格闻名于世。
米芾尺牍是米芾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米芾尺牍,又称《箧中帖》,是米芾给友人伯充的一封信。
这封信以行草书书写,充分展示了米芾独特的书法风格。
在这封信中,米芾向伯充倾诉了自己对书法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II.米芾尺牍原文米芾尺牍原文如下:芾顿首,伯充台鉴。
邂逅再者,岂易言哉。
天宝九载,岁在戊寅,十一月廿六日,芾顿首。
伯充台鉴。
贤友适至,辱书,伏承尊候万福,芾顿首。
阻风海陵,不得奉书,自愧驰恋,益以敬佩。
芾顿首。
III.米芾尺牍译文米芾尺牍的译文如下:芾恭敬地写道,伯充先生您可鉴。
能够再次相遇,实在是难得的机会。
天宝九年,岁次戊寅,十一月二十六日,芾恭敬地写道。
伯充先生您可鉴。
尊敬的朋友刚刚到来,我收到了您的来信,恭敬地阅读。
得知您身体健康,我感到非常欣慰,恭敬地写下这封信。
因为遇到大风,我不能亲自给您写信,为此我感到非常惭愧,更加敬佩您。
恭敬地写下这封信。
IV.米芾尺牍的意义和影响米芾尺牍作为一件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封信展示了米芾行草书的独特风格,笔画流畅,气势磅礴,给后人以极大的启发。
同时,这封信也反映了米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书法的热爱,使这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米芾尺牍是书法史上的瑰宝,代表了北宋书法的高峰。
它不仅展示了米芾独特的书法风格,还传递了米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书法的热爱。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0cd801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4.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导读:本文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假如能协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共享。
你知道北宋书法四大家是哪四位呢?下面是的为大家收拾的“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希翼对大家有协助,欢迎阅读!内容请关注!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宋四家”指的是北宋时期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四位书法家(简称“苏黄米蔡”);也有人认为是指苏轼、黄庭坚、蔡京和米芾四位书法家。
蔡襄(公元1012-1067)北宋初书法家。
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
与苏东坡、欧阳修等友善。
人品刚正,为当初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
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晚年能学颜真卿,能传颜体的神韵。
沈括《梦溪笔谭》说他:“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
”欧阳修说他:“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
”流传的书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书法理论有《论书》、《评书》、《自论飞白书》等。
又为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曾创制小团茶,著名当初,所作《茶录》一书,是继唐朝陆羽《茶经》之后的一部论茶好经典。
《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
苏轼(公元1037-1101)北宋书画家、诗人、词人、文学家,政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领导古诗文运动,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他的政治道路很崎岖,几遭升贬,官至翰林学士、宰相。
他精通书画、诗词、歌赋、文章。
他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书法学习二王、颜真卿、徐浩、李北海。
他的字,点画肥重(董其昌讥为墨猪),天真烂漫,笔力雄健,结字宽绰,书法为宋四家之首。
流传的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太白仙诗》等。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eca862976f1aff00bfd51e03.png)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
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
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
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
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
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
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2b42be1ba0d4a7302763a74.png)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清远市清新县文化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葬。
该墓是米芾的衣冠冢,还是真墓?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始修于元末或明初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高峰介绍,清新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员在该县秦皇山一带考察时,偶然发现一座古墓,墓碑上刻有“米元章”3个石刻大字▼米芾【mǐ f】(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米芾纪念馆(米公祠),于1956 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
该纪念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沿江路的西段,原名“ 米家庵” ,是纪念北宋书画家、鉴赏家米芾而建的祠宇。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米公祠始建无考,《襄阳县志》载:元末明初毁于▼介绍米芾自幼爱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六岁时能背诗百首,八岁学书法,十岁摹写碑刻,小获声誉。
十八岁时,宋神宗继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
从此开始走上仕途,自到1107年卒于任。
米芾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家庭背景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
《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十七岁。
宋四家之一米芾行书欣赏
![宋四家之一米芾行书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7898dd6195f312b3169a593.png)
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令 人慨叹,竟流落日本。
目录幻灯片 2
17
2002年3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从日本征集到《研山
铭》。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专家依法对《研山铭》进行
了鉴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此件确属米芾真迹,并建议文物部门与
拍卖公司协商,由国家优先购买。 2002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拍卖会
《苕溪帖》: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戊辰(公元1088 年),时米芾38岁。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 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 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 诗作书写。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此帖是米芾 经意之作, 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
“乌丝栏”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从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 序》写在“乌丝栏”上我们可以得知,在距今1600多年的魏晋时期就已经 有了“乌丝栏”的线笺。相传唐代女诗人薛涛喜欢用画有“乌丝栏”的松花 笺,并改其尺幅,染色成各色小彩笺写诗,深得文人学士的青睐,后被
目录幻灯片 2
8
称为“薛涛笺”,并广为流传。在古代,“乌丝栏”笺纸一般都是小幅
快”;另一方面,米芾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
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
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
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
米芾
![米芾](https://img.taocdn.com/s3/m/1649e8a3ec3a87c24028c46e.png)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
祖籍太原,迁居襄阳。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世号米颠。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介绍
米芾【mǐ fú】(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无为知军(遇石称兄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
为人不似唐人狂放,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注:“宋四书家”指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四人!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
但如今唯一能见到的,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米画”——《珊瑚笔架图》,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
然后再加上米点和题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
米芾以画代笔,颇有意趣。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
![北宋四大书法家之米芾](https://img.taocdn.com/s3/m/d40a7177a417866fb84a8e2c.png)
少年米芾
《韵语阳秋》卷14载:“元章始学罗逊书,其变出于 韵语阳秋》 14载 元章始学罗逊书, 王子敬。”“《襄阳学记》乃罗逊书元章亦襄阳人。 王子敬。”“《襄阳学记》乃罗逊书元章亦襄阳人。 始效其体至于笔换万钧,沉着痛快处, 始效其体至于笔换万钧,沉着痛快处,逊法其能尽耶 襄阳县志·古迹》 襄州新学记碑: ?”《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 年卢群撰,罗让行书。……罗让字景宜 ……让书襄 罗让字景宜, 年卢群撰,罗让行书。……罗让字景宜,……让书襄 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 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 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 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米芾 群玉堂米帖》自叙云: 余初学颜书, 《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 至大一幅,书简不成。 由此知,米芾是七、 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 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 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或称 罗逊)。 罗逊)。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 五年庚子,手帖云: 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 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 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五年庚子 五年庚子” 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五年庚子”,即宋仁宗 嘉佑五年(1060年 嘉佑五年(1060年)。 邹演存《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 邹演存《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 1067)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 年(1067)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 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 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
作品赏析
之
《研山铭》 研山铭》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https://img.taocdn.com/s3/m/10ef5d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c.png)
简述宋代书法四大家
宋代书法四大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各自的书法特点和成就如下:
1.苏轼:苏轼的书法天然,其字形丰腴圆润,笔画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
他的行书和楷书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行书。
苏轼的书法风格独特,既有古人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创新,是宋代书法的重要代表之一。
2.黄庭坚:黄庭坚的书法劲健有力,其字形结构严谨,笔画精到,气势雄浑。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草书。
黄庭坚的书法风格受到苏轼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重要一员。
3.米芾:米芾的书法纵逸奔放,其字形变化多端,笔画矫健有力,富有动感。
他的行书和草书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擅长草书。
米芾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是宋代书法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4.蔡襄:蔡襄的书法蕴藉含蓄,其字形端庄秀丽,笔画圆润流畅,富有韵味。
他的楷书和行书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楷书。
蔡襄的书法风格受到唐代书法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是宋代书法四大家中的佼佼者。
宋代书法四大家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书法风格各异,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宋代书法的重要代表。
米芾书法字帖高清全集
![米芾书法字帖高清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40130b1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d.png)
⽶芾书法字帖⾼清全集⽶芾,北宋书法四⼤家之⼀,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北宋造诣最⾼的书法家。
⽶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不枯、润不肥。
他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因素融合起来。
章法上,重视整体⽓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变,独出机巧。
⽽如此妙境,则在⽶芾⼿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临沂使君帖》纵31.4厘⽶,横25.1厘⽶释⽂:芾顿⾸。
戎帖⼀、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
临沂使君麾下。
《伯允帖》纵27.8厘⽶,横39.8厘⽶释⽂:⼗⼀⽉廿五⽇。
芾顿⾸启。
辱教。
天下第⼀者。
恐失了眼⽬。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
同官⾏。
奉数字。
草草。
芾顿⾸。
伯充台坐。
《清和帖》纵28.3厘⽶,横38.5厘⽶释⽂:芾启。
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
⽶⼀斛,将微意,轻鲜悚仄。
馀惟加爱、加爱。
芾顿⾸。
窦先⽣侍右。
《彦和帖》纵30.1厘⽶,横42.6厘⽶释⽂:芾顿⾸启。
经宿。
尊候冲胜。
⼭试纳⽂府。
且看芭⼭。
暂给⼀视其背。
即定交也。
少顷。
勿复⾔。
芾顿⾸。
彦和国⼠。
本欲来⽇送。
⽉明。
遂今⼣送⽿。
《值⾬帖》纵25.6厘⽶,横38.6厘⽶释⽂:芾顿⾸。
早拜见。
值⾬。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皇(惶)恐顿⾸。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如何去⾥。
去住不过数⽇也。
《⽵前槐后帖》纵29.5厘⽶,横31.5厘⽶释⽂:芾⾮才当剧,咫尺⾳敬缺然,⽐想庆侍,为道增胜,⼩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
芾上。
⽵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客具,⼈和端使⼀⾝闲。
《箧中帖》纵28.4厘⽶,横39.5厘⽶释⽂:芾箧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见。
便惊云。
⾃李归黄⽒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
⼀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明⽇归也。
更乞⼀⾔。
芾顿⾸再拜。
景⽂隰公阁下。
《盛制帖》纵27.4厘⽶,横32.4厘⽶释⽂:盛制珍藏,荣感。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8e07e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1.png)
米芾拟古原文与翻译
摘要:
一、引言
二、米芾简介
三、米芾拟古原文介绍
四、米芾拟古原文翻译
五、总结
正文:
一、引言
米芾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是他的拟古一文,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以及欣赏其优美的文字。
二、米芾简介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北宋书法家、文学家。
他的书法自成一家,有“米家小楷”之称。
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三、米芾拟古原文介绍
米芾的拟古原文描述了一位古人骑着青牛,穿越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文以古文的形式呈现,文字优美,意境深远。
四、米芾拟古原文翻译
原文:
悠悠千古事,浮世若梦幻。
骑牛游青山,谁是得丧者?
江上一簑翁,钓磯与鸥盟。
愿言解缨络,从此辞簪笏。
翻译:
自古以来,世事如梦。
骑着青牛,游历青山绿水之间,谁才是真正超脱的人?
江边有一位披簑衣的老者,独自在矶石上垂钓,与鸥鸟结盟。
多么希望我能解开这尘世的束缚,从此告别官场,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
五、总结
米芾的拟古一文以优美的文字和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
【语文知识点】北宋四大书法家
![【语文知识点】北宋四大书法家](https://img.taocdn.com/s3/m/6323d5babe23482fb5da4cde.png)
【语文知识点】北宋四大书法家
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人们称为“苏黄米蔡”。
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堪称精品。
宋四家广汲晋唐遗蕴,锐
意革新,各具所长。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重在写“意”,寄
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开创江西诗派。
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3.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米芾平生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南宋以来
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
首屈一指。
4.蔡襄,字君谟。
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
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
《临沂使君帖 》
《珊瑚帖》
书法成就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然如果不论苏东坡一代文 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传统功力 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 。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皇帝的询问书法,米芾自称自 己是“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刷字",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 势尽力。,"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 逸入神。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 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 待访录》、《评字帖》等。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 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作品赏析 之《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 ❖《虹县诗卷》系米芾撰、书的两首七言诗的大字行书法帖。纸本墨迹 卷,共37行,每行2、3字不等。米芾传世作品中,大字书法很少,大 字也非米芾所长,米芾尝自称其书为“刷字”,这一点在他的大字中 表现得比较明显。该帖轻重缓急,节奏感极强,用墨则干湿浓淡,浑 然一体,得天成之趣。如起首“虹县旧题云快霁一天清淑”11字,一 气呵成,笔虽干而不散。帖后有金大定13年刘仲游跋。今有影印本行 世。 ❖此卷为米芾途经风光明媚的虹县(今安徽泗县)时,挥毫写就的自作 诗。米芾的大字行书传世极少,而这件又是其最晚年的大字代表作, 因而十分珍贵。 ❖多景楼诗册
诗词二首
❖
❖ ❖ ❖ ❖ ❖ ❖ ❖ ❖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 --米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 《望海楼》 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 --米芾 水浸碧天天似水。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 六朝帆影落樽前。 广寒宫阙人间世。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霭霭春和生海市。 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 忽忆赏心何处是? 春风秋月两茫然。 宝月圆时多异气。 夜光一颗千金贵。
北宋大书法家 米芾
1051-1107
目录
• 历史背景
• 人物简介
• 书法特色
• 作品赏析
• 成就总结
历史背景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山重水复的境地。 唐:重典则、重法式的唐代书法,法度森严,已臻极致。因此,在它将 中国书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的同时,也意味着给后人筑起了一道难 以逾越的屏障。如果继续在“尚法”的苑地里觅途,无异于拾人牙 慧,很难再发掘出新的东西。 宋:一味执着于法度,不如汲取晋唐人书法用笔之“理”和其中所 表现的精神意趣,以此来表现自我,抒发性灵。
作品赏析 之《蜀素帖》
❖《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 ,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 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 ❖ 《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 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 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 ”的独特风格。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 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 《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 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书法特色
一是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 遇而变,独出机巧。 二是造型上。“险、绝”,侧倾的体势,险不怪、稳不俗,欲左先右,欲 扬先抑,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 三是用笔上。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 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 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 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
作品赏析 之《多景楼诗册》
❖ 米芾《多景楼诗册》是米芾晚期作品,用笔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 见稳健,极为豪放,笔力雄伟。“刷字”的运笔方式在此册中表现得 极为明显,许多笔画的起笔呈现散开的锋毫。一些竖笔、撇笔因运行 急速而留出飞白。整幅作品气势豪迈,跌宕的笔画间蕴涵着巨大的张 力。 ❖ 《多景楼诗册》由11开册页组成,每页纸本纵31.2厘米、横53.1厘米 ,共写有41行字,每行有的为二三字,有的则只有一字,充分显示了 米芾大字行书的磅礴气魄。《多景楼诗册》原为长卷,在宋时已被人 装裱成册,明清时期为不少收藏家递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巨迹。
作品赏析 之《研山铭》
❖《研山铭》手卷,水墨纸本,高36厘米,长138厘米,分三段。 ❖第一段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三十九个行书大字:“研山铭五 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 晋山前轩书。”在运笔上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筋雄骨毅,变化无 穷。结字上,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因而端庄之中婀娜多姿。 ❖此卷第二段绘研山图,用篆书题款为:“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 浑然天成”。 ❖第三段为米芾之子米友仁 ,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 ,清代书画家陈浩 ,日本前首相犬养毅的题识。
米芾——简介
米芾,字元章。生于仁宗皇祜三年(1051),卒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祖居太原,后 迁襄阳(今湖北襄阳),中岁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所以《宋史〃本传》亦称其为 吴人。米芾自幼生活在宫中。 18岁后历知雍丘县、涟水军等。 54岁时被召为书画学博士,米芾旋擢任礼部员外郎,故又称“米南宫”。又有襄 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淮阳外史、中岳外史、净名庵主、溪堂、无 碍居士等别号。 《四库全书总目》说他“性好奇,故屡变其称如是”。米芾有洁癖,世号“水淫 ”。好奇玩异服,又好奇石,见怪石辄下拜,呼石为兄。言行每每颠狂不羁,“违 世异俗,每与物迕”,所以时人名之为“米颠”。
遂摒弃唐法,转而崇尚意趣,而根据各自对传统的理解,因人而异地表
现出来,逐步确立了宋人“尚意”书法的独特面貌。
历史背景
被后人称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就
是“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而作为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
米芾又是宋人“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米芾平生于书法用 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故《宋史〃本传》说他“特妙于 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谢谢观赏
少年米芾
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不啻是很高的褒奖。而米芾却觉 米芾《研山帖》局部 得作品像别人的面貌是很不成功的。可见他很早就有创新意 识。但耐人寻味的是,米芾却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集古 字”生涯。
❖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 一幅,书简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启蒙 老师是襄阳书家罗让(或称罗逊)。 ❖翁方纲《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写碑刻 ,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 五年庚子”,即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 ❖邹演存《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年(1067)随 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 ,……。”
家庭背景
❖米芾五世祖米信,宋初勋臣。《宋史》卷261有传,淳化五年(994年)卒,六 十七岁。高祖、曾祖多系武职官员。芾父字光辅,官左武卫将军(一说米芾父名 “佐”,徐邦达《米芾生卒年岁订正及其它二三事考》中认为后世称“父佐”当 误。米芾在未出生时,其父曾在濮州为官,喜爱书画艺术,并精于鉴赏,且“尊 德乐道”。 ❖米芾芾母阎氏,因其“侍宣仁皇后藩邸,出入禁中,以劳补其子为殿侍,后登进 士第,恩补校书郎、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逾年,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 郎,知淮阳军。”《宋史》、《京口耆旧传》、《丹徒县志》、《襄阳县志》、 《全宋诗》、《鸡肋编》等均有载。翁方纲《米海岳年谱》谓芾母“赠丹阳县太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