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1.2亿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调查
中国人寿命的多维度观察
龙源期刊网 中国人寿命的多维度观察作者:张田勘来源:《大众健康》2017年第09期7月26日,北京市政府联合市卫生计生委发布《北京市2016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2016年北京市户籍居民預期寿命达到82.03岁,高于全球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80.8岁。
此外,国家统计局透露,2015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的74.83岁提高1.51岁。
分性别看,男性为73.64岁,比2010年提高1.26岁;女性为79.43岁,比2010年提高2.06岁,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与世界其他国家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人均预期寿命是虚拟而非真实谈论人的寿命,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概念——平均预期寿命。
它是一种假设的或假装的寿命,并非真实的。
平均预期寿命并非指现在的人的寿命,而是假设现在出生的人如果保有目前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才有可能活到的年龄。
同时它是一个平均值,并非所有人都能活到这个假设的年龄。
平均预期寿命就是假定有一批人,从0岁开始,按照目前各年龄段人群逐渐故去,直到最后一个人终老,统计这批人平均的死亡年龄,就是平均预期寿命。
所以,目前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指2015年以后出生的人,男性可能活到73.64岁,女性可能活到79.43岁。
北京户籍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82.03岁是2016年出生的人才有望达到,而非指现在已经活了一大把年龄的人的寿命。
人的死亡率在不断变化,平均预期寿命不过是一种假定的数值或指标。
至于现阶段的人,假设已经35岁,就要看1982年(或1980年代)的平均预期寿命是多少,从而预测其平均可能活到多少岁。
当时的统计数据是67.77岁。
这就是说,现年已经35岁的人,平均有可能活到67.77岁。
当然,这是一个平均数,有人活得更长,有人可能活不到这个年龄。
纵比和横比显然,这也引入了一个看待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的正常角度,从中国人的历史发展来看寿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然令人鼓舞。
人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与血压doc
人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与血压应子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对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的,全面的,客观的,事实求是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对调查资料有比较正确的了解,只有对人类的平均寿命与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再对血压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才能了解血压对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影响,才能得到相对科学的、比较公正的、比较正确结果。
一、我国人民数十年来平均年龄平均寿命的初步调查人群平均寿命(指平均死亡年龄,下同)是观察人类健康水平最有力、最直接、最正确的依据。
所谓“平均寿命”在媒体,广播,电视,新闻,人口普查,医疗卫生统计上的平均寿命一般是指“期望寿命”即“预期寿命”,而实际上普通群众,听众,读者心中的“平均寿命”往往是指平均死亡年龄,二者是有所不同的。
“期望寿命”是“期望”的或“预期”的,是可变的,不可验证,后者是实际的,直接的,不变的,可以反复验证的,比如讲1982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67.9岁是指1982年出生的儿童“期望或预期”可以活67.9岁,至于1982年出生的人真的活几岁并不知道,1982年死亡人口平均年龄几岁也不知道。
而1982年死亡的627.4万人口的平均年龄是52.04岁,即平均寿命是52.04岁。
看见期望寿命比实际寿命长15.86岁。
数十年来,我国人民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及二者的比值见表一。
表一、半个多世纪来我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及二者的比值*二者比值以平均年龄数为100.0.表一合计36.49亿常住人口和1416.6万死亡人口是我国及部分省、市、县跨越半个多世纪人口资料的缩影,各组常住人口的数量、死亡人数相差极大;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也相差很大;≥15岁人口占比例数,占死亡岁也相差很大。
但是它们之间实际上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的相关关系。
表一看见:1、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平均年龄2010年比1953年提高了11岁;平均寿命2010年比1982年提高了20岁;≥15岁人口的平均年龄2010年比1953年提高了4~5岁、平均寿命2010年比1982年延长了10来岁;平均年龄平均寿命≥15岁人口明显长于总人口,但其延长幅度≥15岁人口低于总人口;2、不同年份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不同,相同年份人口基本相同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是随着年份的后移而不断延长的,2010年长于2000年长于1990年长于1982年长于1964年和1953年,但是同一年份人口基本相同;3、人口的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关系非常密切人口平均年龄越大平均寿命也越长,平均年龄越小者其平均寿命也越短;4、各个年份≥15岁人口占比例数和占死亡数明显不同≥15岁人口占比例数是随着年份的后移逐年增加而越来越高,1982年分别占66.40%和80.76%、2010年分别占86.55%和98.52%,这也与医疗卫生工作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出生率不断降低,死亡率不断下降有关;5、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人口的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的比值相对稳定总人口(≥0岁)的比值一般在195±10(185~205)左右、≥15岁人口的比值一般在168±8.0(160~176)左右,平均年龄特大者其比值可更低,平均年龄特小者其比值可更高。
中国人平均寿命是多少
中国人平均寿命是多少
答:中国人人均寿命77岁。
寿命是指人类生命期的最大长度。
这一长度大概在120岁左右;有的研究结论认为,相当于一个人生长发育期的5~7倍左右。
寿命的长短一方面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卫生医疗水平的制约,不同社会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别。
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活条件等个体差异,个体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
反映寿命长短的指标常用平均预期寿命指标,有时也计算预期寿命中位数。
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2020年10月28日,国新办举行“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
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也就是说4年提高了1岁。
2021年3月5日消息,“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1岁。
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201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资料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0的7%左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评价,“十一五”结束时,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
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了2.3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919元,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初步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同时,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民生的需求也日趋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满足的标准也更高、更复杂。
资料2“去年初去超市,最好的猪肉精排每斤16元,现在得23元,我都很少买排骨了,改买猪前腿肉,一斤12元。
”为了买到便宜的猪肉,退休职工李师傅经常拿着小区周围3家大超市的宣传海报对比,哪家便宜就去哪家。
“老年人退休金少,得节俭着花呀!”60多岁的李师傅说。
2018年中国平均寿命,中国人均寿命各省数据统计排名
2018年中国平均寿命,中国人均寿命各省数据统计排名最近我们中国人平均寿命在慢慢上升,我们中国平均寿命上升的同时显示着我们生活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人均寿命体现在环境日益变好,医疗条件变好!中国人均年龄是75岁.没有人能够知道任意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
但是我们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预测某个人群的平均寿命,这叫做人均预期寿命。
中国人均寿命排行1、北京市据媒体报道,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人均期望寿命数据如下:北京市2013年6月24日,《中国青年报》《北京人均期望寿命达81.35岁》:刚刚颁布的《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白皮书》显示:去年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069.3万人,户籍人口为1297.5万人,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35岁,比2011年的81.12岁增长了0.23岁。
其中,男性79.35岁,女性83.42岁,女性高于男性4.07岁。
北京市居民期望寿命较全国平均水平高7.85岁,与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相当。
2、天津市2013年3月15日,《每日新报》(记者李佳萌)《天津人均期望寿命达81.19岁今年实行看病一卡通》:昨天,记者从市卫生局召开的2013年度工作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天津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19岁,人民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医疗资源正在向新兴人口密集区域、医疗资源短缺地区调整。
3、上海市2012年02月20日,《中国新闻网》(记者陈静)《上海人均期望寿命近83岁》:上海市卫生局今日称,2011年,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为82.51岁,民众健康三大指标保持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
4、重庆市2008年12月15日,《重庆时报》(记者赵伟)《重庆人均期望寿命76岁2020年人人享基本医疗》:2007年,重庆人均期望寿命监测数为76.05岁,这一数据比全国平均值高出3.05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5、广东省2013年1月15日,中新网(唐贵江粤卫信《广东人均期望寿命76.1岁主要健康指标居全国前列》:记者15日从广东全省卫生工作会议获悉,经过过去五年改革发展,广东省卫生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均期望寿命76.1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常用计算法
平均预期寿命及常用的计算法副主任医师郝建国山东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
这个指标与性别、年龄、种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常常需要分别计算。
平均预期寿命是我们最常用的预期寿命指标,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可存活的年数,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
一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所以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寿命的长短有着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等个人差异,也使每个人的寿命长短相差悬殊。
因此,虽然难以预测具体某个人的寿命有多长,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并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预期每个人出生时平均可存活的年数。
这就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一、计算方法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要用到一连串的数学公式。
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则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就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
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
由于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因此,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
1、人口老龄化指标反证法:我们可以通过人口老龄化指标(65岁以上的人口在7%以上)反证法,来推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寿命。
设平均寿命为“L”,总人口为单位“1”,每一岁所占总人口比例为“x”,x=(1 / L)×100。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资料讲解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现状1.我国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2.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己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一万美元的占36%,一万至三千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
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
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3.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 ,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 、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 %,陕西8.0%,共14 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4%。
2023年老年人健康调查报告
2023年老年人健康调查报告2023年老年人健康调查报告1为了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增强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也为了解老年朋友在医疗、养老、健康、生活、休闲等方面的需求,近日,《老年健康报》联合健康中国新媒体、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直通车》共同发起了针对60岁以上老年群体的“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群体对于健康信息、社区服务以及就医服务等,有非常急迫的需求。
而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成为老年群体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老年人中,男性为43.06%,女性为56.94%,女性比男性参与积极性稍高一些。
其中60岁-69岁的老年人居多,为59.55%;其次是70岁-79岁的老年人,为27.84%;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12.61%。
此调查数据说明年轻的老年人更善于掌握新技术,参与线上调查的积极性也更高。
健康服务需求多关于老年人想要了解的健康信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心理卫生等知识类为61.49%,饮食营养、生活消费、休闲娱乐等生活类为58.2%,养老、照护、医保等政策类为57.46%,求医问药、养老机构、居家照护等服务类为51.19%。
这些数据表明,老年群体对于各类健康相关信息的需求比较均衡,涉及的类别范围较广,无论是医养保险政策类、求医养老服务类、健康科普知识类,还是消费休闲生活类,都有半数左右的老年人想要了解。
在老年人需要的社区服务项目调查中,57.84%选择健身、棋牌、观影、举办各种兴趣培训班等文化休闲活动,51.87%选择保健康复、床旁护理、上门医疗、心理咨询、陪同就医等健康护理类,47.04%选择建立绿色急救通道等紧急救援类,42.54%选择日间照料、整理家务、送餐送药、代买生活必需品等生活辅助类,还有11.2%选择其他。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目前社区能够提供的老年文化休闲活动还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老年人对于医药照护等相关的服务也非常需要。
全国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全国平均寿命是多少岁
我国平均寿命达到75岁,考虑随年龄增加,死亡率会上升。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逐渐衰退至死亡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寿命长短的尺度,每个人的寿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考虑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后天饮食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寿命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大约为74岁,女性为77岁,平均寿命为75岁。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医疗水平的提高,平均生存寿命也是在不断延长的,所以高龄老人的比例也不断增多,由于人体的机体衰老速度加重,可能会发生自然的死亡。
人口平均寿命平均年龄年龄构成相互关系的探讨doc
人口的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和年龄构成关系的初步探讨应子勇人口的平均寿命(岁,指平均死亡年龄——下同)与平均年龄(岁)和年龄构成(%)看似三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寿命是指人群的平均生存时间,实际上是平均死亡年龄,平均年龄是指目前居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年龄构成是代表其占比例数,三者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值得认真调查与研究。
居住人口和死亡人口的年龄构成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以某省1982年3888.5万2010年5442.7万居住人口和同期53.82万死亡人口为样本,对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的相互关系略作分析。
一、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及年龄构成(%)初步调查某省1982年和,2010年居住人口和死亡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及相互关系见表一、表一、某省1982年,2010年居住人口和死亡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及相互关系以居住人口占构成数为标准——下同。
表一可见:1、28年来人数在增加健康水平在提高总人口数从3888.5万增加到5442.7万增加了1554.2万,年均增加55.5万,死亡人数从24.12万增加到29.70万增加了5.58万即年均增加0.199万,平均年龄从27.78岁延长到37.62岁,延长了9.84岁即延长35.42%,平均寿命从57.04岁延长到72.26岁延长了15.22岁即延长26.68%,说明总人数在增加健康水平在提高;2、人口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的比值关系相对稳定二者的比值是2.00±0.06即2.05和1.94,28年只下降了0.11,年均下降0.004,是相当稳定的。
3、居住人口与死亡人口的年龄构成数比值有一定的规律性居住人口与死亡人口的年龄构成数比值0~9岁是0.88和0.15、10~19岁最低是0.11和0.05,以后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大,≥90岁人口是46.11和42.50,年龄越小比值越小,年龄越大比值越大。
以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为根据探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以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据探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问题应子勇根据对全国和部分省、市、县1982~2010年九组累计11.12亿人口和690多万死亡人口资料的统计,发现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方相同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基本相同,同一年龄段人口在不同的年份其“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基本相同而且相对稳定,比值波动的幅度是年龄段越大波动越小,年龄段越小波动越大,具体是总人口2.00±0.10、≥15岁人口1.70±0.08、≥45岁人口1.20±0.05、≥75岁人口1.02±0.01、≥90岁人口1.01±0.005,以上现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利用二者相对稳定的关系,对过去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以作一些关于人口“平均寿命”的补充性推理研究,为高血压临床工作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试小结如下,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从过去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研究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1、历次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参考价值有限过去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由于没有关于死亡人口的调查资料,从中只能看到有关高血压患病率的一些状况:如1978~1980年北京医院刘梓荣等对我国90个城市208个农村的122万中老年人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见表一、表一、我国城乡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就只能看到关于高血压患病率的一些情况和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城市多于农村的现象等,看不出高血压人口的寿命、对健康的影响、危害性有多大等等方面的参考价值。
表一可以看到人数最多的年龄:总人口是45~49岁、高血压是50~54岁和60~64岁;看到患病率最高的是≥75岁人口,但是看不出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能从中看到高血压,非高血压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等等情况,该资料对临床的参考价值可能就会更大一些。
关于“正常血糖参考值”与糖尿病患病率的讨论
关于“正常血糖参考值”与糖尿病患病率的讨论应子勇血糖和血压,身高,体重,呼吸,脉搏等等一样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生命指标”之一,它们都有“正常、偏高、偏低、太高、太低或太快,太慢”等等之分,众所周知“正常血糖”是有利健康的,是大多数的平均寿命是高于总人口的;“糖尿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是少数人的平均寿命至少不可能超过总人口太多;“低血糖”也是一种疾病是有害健康的其平均寿命必定低于总人口。
我国“正常血糖参考值”在文革前是80~120mg%(即4.44~6.67mmol/L——血糖单位下省略);文革中是70~100(即3.89~5.56 );目前是70~110(即3.89~6.11 ),血糖≥130%(即≥7.22)或餐后≥160%(即≥8.89)是糖尿病;血糖在110~129之间是糖尿病前期;这些正常参考值的变化有没有道理呢?合不合理呢?!对糖尿病发病率有什么影响呢!值得讨论!一、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初步调查在讨论“正常血糖参考值”之前,首先对我国≥15岁和≥20岁人口的人数(亿)占构成数(%)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岁,指死亡人口平均年龄——下同)作调查。
结果见表一、表一、我国≥15岁≥20岁人口的人数(亿),占构成数(%)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 二者比值:以平均年龄数为1.00计算。
表一可见:1、我国≥15岁≥20岁人口的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健康水平有很大提高四组人口的人数相差数十倍数百倍之多调查时间间隔28年之久,平均年龄总人口提高9.96岁、≥15岁人口提高5.71岁,≥20岁人口提高3.14岁;平均寿命总人口提高16.60岁,≥15岁人口提高10.15岁,≥20岁人口提高8.99岁,1982年人口健康水平最低2010年人口健康水平最高,平均寿命提高幅度更多。
2、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关系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有一定的比值关系:二者的比值是:总人口是2.01~1.92先后相差0.09、≥15岁人口是1.72~1.73先后相差0.01、≥20岁人口是1.57~1.66先后相差0.09,二者比值各个年龄段人口是相差0.26(1.98-1.72=0.26)和0.15(1.72-1.57=0.15),相同年龄段人口是相差0.09和0.02。
卫健委: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68.7岁
卫健委: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68.7岁
11月1日,国家卫键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指出,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
但据研究,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
王海东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近2.5亿,但是我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8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但据研究,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
数据显示,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比例高达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
据悉,估算的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
王海东介绍,《指导意见》明确,到2022年,老年健康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立,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服务队伍更加壮大,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人均寿命和流行病学知识
人均寿命和流行病学知识一、人均寿命人均寿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全球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2019年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为72.6岁。
其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6.4岁,中等收入国家为70.3岁,低收入国家为63.2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人均寿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4岁,比2018年提高了0.3岁。
二、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它通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的研究,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知识对于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疾病是指生物体在生理、心理或病理状态下出现的异常现象。
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疾病可以分为传染病、非传染病和慢性病三大类。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非传染病是由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
2. 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的流行规律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指标。
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新发生某种疾病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因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患病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疾病的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了解这些指标有助于我们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3. 疾病的传播途径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和空气传播等。
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等途径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水源、昆虫等途径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埃等途径传播。
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知识点梳理:第二节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知识点梳理:第二节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知识点梳理:第二节不断努力学习,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众多的人口知识点梳理,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我国与当地近年来人口增长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与当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黑河-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
)(3)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 分布图,能够使用图例、注记,识别图上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及其分布,培养阅读人口分布专题地图的能力。
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面积大小、人口多少和人口密度数据,说明人口分布的状况。
3.本节教材中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突出的国情。
我们有的产品产量已列入世界第一位(如煤),但用人口总数一平均,指标却非常低。
中国人口形势现在已经很严重,如再不严加控制,问题会更加严重。
......人口如果控制不住,即使经济上去了,也会产生各种困难和问题"。
不同年份不同地方不同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1
不同年份、不同地方、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初步调查应子勇由于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看到的一些调查资料往往不是“全人口”的,而是特定年龄段人口的,如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全国吸烟抽样调查资料就只是≥15岁人口的或≥45岁人口的。
如何正确的、全面的、合理的、公正的分析这些资料的参考价值呢最好是与相应年龄段人口普查资料作比较才更可靠,更公正,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所以研究不同年份,不同地方,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
现在以我国1982年,某某市1990、2000年、某某省2010年四组人口普查资料为样本就不同年份、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例数(%)、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即平均死亡年龄——下同、岁)试作初略的研究与分析,对部分同道也可能有一点点参考价值,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一、我国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例数(%)、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及相互关系现以我国1980——2010年四组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分布资料为样本,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例数(%)、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及相互关系作初步调查,见表一。
表一、我国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人口比例数(%)、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及相互关系表一是累计10.669亿居民人口和664.10万死亡人口的年龄统计资料。
表一可见;(1)、我国不同年份人口的平均年龄和平均寿命不同具体是2010年>2000年>1990年>1982年,平均寿命总人口从52.21岁延长到72.25岁延长了20.04岁,年均延长0.72岁、≥15岁人口从62.05岁延长到73.91岁延长了11.86岁,年均延长0.42岁、≥60岁人口从73.33岁延长到76.49岁延长3.16岁,年均延长0.11岁,可见平均寿命和年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延长的幅度是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少,也随着年份的后延而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11.12亿居民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初步研究
应子勇
人们通常所谓“岁数”就是年龄,比如我今年50岁,50岁就是我的年龄。
有很多人时,常常可以用“平均年龄”来表达。
“平均年龄”是代表人们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比如讲某市有100万人口,他们的年龄从0——102岁,平均38岁,这0——102岁似乎没有说明它的健康水平,但是这38岁就很有意义,是代表这100万人的健康水。
但又不是这100万人的寿命,更不是他们的“平均寿命”。
那么,“寿命”是什么呢?寿命就是人死亡时的年龄,比如某某人80岁那年死了,80岁就是某某人的寿命,“平均寿命”就是某群人的“平均死亡年龄”,比如某市某年死了2000人,他们的死亡年龄从0——101岁不等,平均是75岁,这0——101岁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那75岁就很有意义,这是某市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也就是某市人口的“平均寿命”,或“实际寿命”,是代表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代表某市人民的健康水平的。
但是这里的“平均寿命”或“实际寿命”又不是报刊,媒体,医疗卫生,人口普查等等工作中的“人均寿命”,后者的所谓“人均寿命”多是“期望寿命”,或“预期寿命”,是指“刚出生嬰儿”预期将生存的年龄。
期望寿命往往是高于实际寿命的,比如媒体报道1982年我国的人均寿命是67.9岁,就不是平均寿命(实际寿命),而是“期望寿命”,它也是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我国居民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到底怎么样呢?現以部分人口普查资料为据,试分析如下。
一我国11.1216亿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根据我国、我省、我市、我县1982——2010年九组人口普查资料11.1216亿人口和691万死亡人口资料计算,我国居民的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见表一:
表一我国九组人口资料人口的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和二者比值
表一通过对我国九组人口资料累计111216万人和691万死亡人口资料的统计,可见:(1)关于人口平均年龄人口平均年龄1982年我国是26.21岁、我省是27.98岁,1990年我市是30.94岁、我县是31.22岁,2000年我市是34.06、,我县是35.52岁,2010年我省是37.64岁、我市是36.92岁、我县是38.77岁,说明20多年来居民的平均年龄在不断延长。
但是,同一年份平均年龄数差距不太大;(2)关于人口平均寿命人口平均寿命1982年我国是52.10岁、我省是56.10岁,1990年我市是61.88、,我县是61.50岁,2000年我市是67.01岁、我县是65.96岁,2010年我省是72.25、我市是71.47岁、我县是72.89岁。
20多年来,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一年份各地人均寿命差别不是太大。
(3)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关系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二件事物,其实它们并不是毫不相干,它们是非常紧密,密不可分的,有互为因果关系的。
表一可见,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是在1.95±0.10范围内波动,平均年龄越大时平均寿命就越长,平均年龄越小时,平均寿命也越低。
.平均年龄如更低一些其比值可能更高一些,二者年龄差距也小一些。
平均年龄如更高一些其比值可能更低一些,二者年龄差距也大一些。
平均年龄数与平均寿命数的差距是:1982年是25.89——29.42岁;2010年是34.6。
掌握了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关系,有时在居住人口与死亡人口资料二者缺一时,也可能对其平均年龄或平均寿命作出比较符合实情的推算,得到比较可信的结果。
为了解某时某地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提供较为有力,较为可靠的依据。
比如已知某市A有200万人口,其平均年龄是27.0岁,那么它的人均寿命应该是多少呢?答:应该在54岁左右(27×2.00=54岁);已知某市B也有200万人口,其平均年龄是38岁,那么他的人均寿命应该是多少?答:应该是71.44岁左右(38×1.88=71.44)。
这就可以肯定B市人民的健康水平比A市高得多。
反过来,如知道了人口平均寿命,也就大体上可以推算出人口的平均年龄。
例如已知某县某年死亡2000人,其平均寿命是75岁,那么其人口平均年龄应该是多少呢?应该是39.9岁(75÷1.88=39.9岁)左右,而20年前,该县死了2500人,其平均寿命是55岁,那么当年该县人口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呢?应该是27.5岁(55÷2.00=27.5岁)左右。
说明20年来,该县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12.4岁,平均寿
命延长了20岁,健康水平是大大提高了,人均寿命也大大延长了,进而还可以肯定,该县的经济,工农业,科技,卫生,教育等等也一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了。
二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关系的观察
前面讲到居民平均寿命数是平均年龄数的1.95±0.10倍,平均年龄越小与平均寿命的比值越大,二者年龄数差距也大,平均年龄越大与平均寿命的比值越小,二者年龄数差距越大,是指总人口而言。
那么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呢?现在将表一九组11。
1216亿居住人口,691万死亡人口按≥15岁、≥45岁分组,再统计各年龄段不同类别人口的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及二者比值。
结果见表二:
表二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别人口的平均年龄(岁)与平均寿命(岁)及二者比值
表二可见(1)≥15岁人口平均年龄40±4岁内波动,平均寿命在67±7岁内波动,二者比值在1.70±0.10内上下波动,平均年龄80年代低于90年代、年代越靠后平均年龄越大。
而且人均寿命女性明显长于男性。
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的比值一般也女性略微高于男性;(2)≥45岁人口平均年龄在60±2岁波动,平均寿命在72.5±3岁范围波动,二者比值在1.18±0.10范围内波动,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也是80年代低于90年代、年代越靠后年龄越大。
平均年龄越大二者比值越小,平均寿命越长,二者年龄差距越小;平均年龄越小,其与平均寿命的比值越大,平均寿命越小,而与平均年龄差距不大。
而且二者比值是女性大于男性。
总人口平均寿命与平均年龄差距是25.9—34.6岁;≥15岁人口差距是25.2—28.2岁;≥45岁人口差距是11.4—13.6岁,年龄段越大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差距越小,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之间波动也越小;总之,了解人们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之间的稳定的密切关系,及不同年龄段人口平均年龄与平均寿命的比值,我们就可以试对过去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死因调查资料等等继续进行再分析,可能从中找到一些新发现,新东西。
所以研究人口平均年龄、平均寿命、研究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