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净增 3 3万 国 际标 准箱 ,增 长 2 .%, 5 43
集 聚地 ,20 0 5年 ,中国企业 5 0强 中 , 0 长 三 角 地 区就 有 10多家 ,约 占全 国 2 的 2 %,其 中,上 海 4 5 4家 , 浙 江 4 2
家 ,江苏 4 0家 。
0 0亿 元。世界 5 0强企 业 中 0 表 l。2 0 年 上海市生 产总值 ( P) 则 突破 9 0 、 05 GD
港 口建立 了业务 联 系 ;上海 港每 月 集 装箱航 班数 已达 16 9 7班 ,其中 国际航 班 9 2班。 随着 洋 山深 水 港 一期 工 程 4 建 成开 港 ,上海 国际航 运 中心 建设 取 得 重大 突破 。2 0 0 5年上 海港 货物 吞吐 量 达到 44 .3亿吨 , 比上年增 长 1.%, 69 跃 居 世界 第 一大 港 。集装 箱运 输 也快 速增长 ,2 0 0 5年港 口集 装箱 吞 吐量 达 到 10 . 国 际 标 准 箱 , 比 2 0 8 84万 0 4年
在 浚杂 志的 另一项调 查中 .存 9 % 的跨 国蛰司 计划 中周没 克 2
地 区总 部,其 中 4% 首造 上海浦东 ,考虑北 京和广州 的舒别 占 1% 和 I% 0 4பைடு நூலகம்】 展总部经济 的优势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 面
1 、经济优势
h海发
(1 I 上海 是我国 的经济 中心= 早在 2 址纪 3 0i 0年代 上海 就已经 成为 中国最 大的金 融 t 贸易 巾心和制造 业巾 心 自上世纪 9 0年代浦 东开发 以来,上海 经济更 是进入 r一个新时 f .虽然 上海市 土
现 最优空间耦 合 ,以皿 由此 对诙区域经 济发展产 生重要影响的一 种经济形忠 具 有知 泌性 、产业性 、 总部经济 链 、辅 射性 、供 应睦五大经济 特征 ” 日前,总部鲢 济 我

上海市总部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上海市总部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上海市总部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条件一: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

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公司总部知识密集型价值创造活动的特定需要。

条件二: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

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公司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这能够使公司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条件三:区域必须具有便捷的住处获取及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

便捷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大节约公司总部与制造加工基地分离导致的空间成本,进而有力地吸引银行、集团公司总部的落户。

条件四:区域必须具备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

城市决策层要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法律法规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同时,宽容多元的人文环境可以降低企业空间成本,而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或相近,有助于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条件五: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

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

高度发达的服务业、连贯性的鼓励竞争制度、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

总部经济的形成及发展总部经济的形成总部经济这种经济形态,实际上表现的是总部迁移的现象。

总部在企业内部,是相对于其生产部门而言;在企业外部则是相对于其子公司、分公司等而言的。

现象总是本质的外在反映,一种现象的产生,一定有它的原因。

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企业为什么会剥离自己的生产基地而另选基地入驻?对于总部经济形成的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作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比较全面的分析:(1)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使跨国公司作用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投资,拉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融入全球经济。

2024年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市场调查报告对上海总部经济园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分析,通过对企业和员工的采访以及市场数据的收集,揭示了上海总部经济园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2. 背景上海总部经济园是上海市政府为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地位而建设的重要项目。

总部经济园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占地面积达到500亩,拥有一流的办公设施和优质的商务环境。

3. 调查方法本次市场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面访和市场数据分析。

我们对总部经济园内的企业和员工进行了实地访谈,并收集了与总部经济园相关的市场数据和行业报告。

4. 调查结果4.1 企业数量和规模根据我们的调查,上海总部经济园目前已经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入驻。

截至目前,已有200家国内外企业选择在总部经济园设立总部。

这些企业涵盖了金融、科技、医药、制造等不同行业。

其中,一半的企业来自于跨国公司。

4.2 人才吸引力上海总部经济园以其良好的商务环境和优厚的薪酬福利,吸引了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超过70%的员工持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为总部经济园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和竞争力。

4.3 创新和研发能力总部经济园内的企业在创新和研发领域表现突出。

调查显示,超过80%的企业在过去一年内推出了新产品或服务,其中30%的企业甚至推出了具有重要创新意义的产品。

总部经济园内的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4.4 市场前景调查数据显示,上海总部经济园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我们的预测,总部经济园的企业数量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随着上海市的努力,总部经济园将成为国内外企业在上海发展的首选地。

同时,总部经济园还将继续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5. 结论在本次市场调查中,我们对上海总部经济园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总部经济园在企业数量和规模、人才吸引力、创新和研发能力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表现出色。

2024年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进行调研,通过对该市场情况的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2. 市场概况上海总部经济园是上海市政府为吸引并扶持外资企业而建立的园区。

坐落于上海市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

2.1. 市场规模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上海总部经济园已有1000家外资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

这些企业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包括金融、科技、制造等。

2.2. 行业分布上海总部经济园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加入。

其中,金融业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数的30%。

其次是科技行业,占比约为25%。

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比20%和15%。

2.3. 企业优势上海总部经济园提供了一系列吸引企业的优势政策和服务。

这些包括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科研支持、市场准入等。

这些优势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入驻,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 市场分析3.1. 市场竞争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竞争激烈。

各个行业的外资企业争相入驻,并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本土企业也在加大力度发展,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市场环境。

3.2. 市场机会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外资企业可以通过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3.3. 市场挑战然而,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政策环境和行业规范不断变化,需要企业不断调整战略和运营方式。

4. 市场前景上海总部经济园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园区,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首先,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外资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其次,上海市政府将进一步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更多外资企业的入驻。

最后,上海总部经济园将与其他园区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5. 结论通过对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该市场具备较大的投资潜力和市场机会。

总部经济与总部基地总结报告

总部经济与总部基地总结报告

总部经济与总部基地总结报告一、总部经济,中国经济新形态1.1总部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蔡来兴主编的《上海创建新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一书中。

蔡来兴指出:迈向世纪的上海将成为一大批全国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总部及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汇集地,并通过这些企业建立指挥决策系统,发挥投资决策和产业配置、生产组织功能。

随着总部经济在我国国内各大城市的发展,总部经济也越来越引起我国相关学者的关注。

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当说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

他在《总部经济及其在我国的发展》一文中对总部经济这样定义: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藕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余钟夫认为:总部经济也可称为首脑经济。

从广义理解,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从狭义理解,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林文俏在《发展总部经济阔步走向国际》一文中这样描述:“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入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产加工基地则安排在营运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在总结了赵弘和林文俏的观点之后,高洪深则对总部经济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总部经济实际上指的是作为经济区域中心的城市,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成总部的集群布局,在优化提升本市的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是企业在空间上实现分离的经济产物。

它截取了产业链的高端,以办公、研发、商务作为具体的功能形态,具有明显的内聚功能与扩散功能。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1. 概念描述总部经济,可称为首脑经济,是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的高端部分。

广义理解,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这些机构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组织,也包括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各种经济组织。

从价值形态看,总部经济是这些机构和组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总和。

从狭义理解,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2. 总部经济的具备条件区域具备聚集度即区域内须有一定数量的总部或总部派出机构。

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是由具有相同特质的社会经济活动单位组成,如果区域内总部或总部派出机构聚集的数量不够多,总部经济就还只处于萌芽阶段,不会产生一种地域经济现象,也不会产生与总部经济相联系的外部规模经济。

入住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总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规模的组织,甚至几个人的组织,都是其自身意义上的总部。

因此,总部经济所聚集的企业应当有一定的标准,应当是在该区域、该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

入住企业与所在地有关联度总部经济所聚集的企业应当嵌入到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关系当中。

只有这些企业总部与所在区域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使生产要素组织成本降低。

3. 总部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通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货物、资本、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公司在区位上的选择越来越自由,很多公司甚至变成了“松脚型”企业。

距离在经济上的意义已不再那么显著,交易可以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电子银行使得交易结算变得更方便。

对于公司这种特别组织而言,空间上的接近至关重要。

、地域范围的集群和生产专业化产生了报酬递增,全球的竞争优势是基于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获得的。

而全球化下的地方异质性,出现了聚集与分散两种不同的作用力,而正是因为这种作用导致了区域的自组织,因此跨国公司总部倾向于集中在某些城市中。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主要类型分析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主要类型分析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主要类型分析总部经济聚集区是指在一些地区或城市中,一定数量的大型企业、事务所、机构和组织以及其相关的经济、金融和商业服务机构集聚在一起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特征。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形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与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

总部经济聚集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外来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总部经济聚集区:指的是国内企业在一个地区或城市中设立总部,该地区或城市成为该国企业总部的集中之地。

国内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形成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并能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

常见的国内总部经济聚集区有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2.外资总部经济聚集区:指的是外国企业在一个地区或城市中设立总部,该地区或城市成为外国企业总部的集中之地。

外资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形成可以带来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引进,促进当地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常见的外资总部经济聚集区有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日本的东京等城市。

3.行业总部经济聚集区:指的是一些行业内的企业在一个地区或城市中集中设立总部,该地区或城市成为该行业总部的集中之地。

行业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形成可以促进行业内的协作和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常见的行业总部经济聚集区有金融业的伦敦城、科技业的硅谷、汽车业的德国斯图加特等地。

4.地区总部经济聚集区: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各类企业、事务所、机构和组织以及其相关的经济、金融和商业服务机构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地区性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地区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形成可以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常见的地区总部经济聚集区有中国的长三角经济区、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等地。

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以及高素质的人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来说,打造和发展总部经济聚集区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维普资讯
T eA v n a e S a u o a d C u t r a u e r h d a t g , t t sQu n o n e me s r sf o
De el n adquar erEc om y i v opi g He t on Shan n ghai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 的优 势


经济优 势
1 、上 海是我 国 的经济 中心 早在 2 世纪 3 年代 上海就 已经成 为 中国最大 的金融 中心 、 0 0 贸易 中心和 制 造业 中心。自上世 纪9 年代 浦东开 发 以来 , 0 上海 经济 更是 进入 了一 个新 时代 。 虽然上海 市土地 面积 只 占全 国的0 0 % , .6 但主要 经济指标 在全 国却有 举足 轻 重 的地 位 ( 表 1 。2 0 年上 海市生产 总值 (D )达 9 4 .5亿元 ,按可 比 见 ) 05 GP 139
4 9: 8. 50. 2。
三、人力 资源 和科研 教育 资源优 势
总部 经济是人力 资源指 向型的经济 , 足的高素质 的人 力 充
上海 外 向型 经济 也具有 强大 的 “ 向心 力 ” ,上海 一直 以来
都 是外商 在华直 接投 资的 首选地 。2 0 0 5年上海 吸引 合 同外资 资 源和 科研 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 以较低 的成本进行知识 的项 目共 4 9 个 , 引合 同外 资金额 为 1 8 3 美元 , g o 4 密集 性价值 活动的创造 , 总部经济 能够 集聚并 形成总部经济 01 吸 3 .亿 t 2 o 是 年 增长 1 . %。截 止到 2 0 年 底 ,上海 已累计 吸收 合 同外 资 的最主要 因素之 一 。 83 05 突破 1 0 亿 美元 ,实到外 资突破 6 0 00 0 亿美 元 。2 0 年 全年 上 05 海 口岸进 出 口贸易额超 过 3 0 亿美 元 ,占全国近 四分之 一 。 50 2 、上 海所在 的长 三角城 市群 是 中国最大 的城市群 上海拥 有 丰富 的高素 质的 人力 资源和 科研教 育 资源 。至

总部经济专题研究

总部经济专题研究

总部经济的分类及总部基地的市场细分 总部基地的市场细分
总部经济是需要借助一定的空间载体来实现的; 从国内外总部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总部经济的载体主要有四种形式:CBD,微型总部园,总部园区,总部小镇
形式
区位
特点
空间形态
案例
中央商务区(CBD)
市区繁华地带
集中大量金融、保险、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 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 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
资源优化配置
人才集聚
知识创新
树立品牌
引发产业联动
带动社会消费
完善 政策法规
提升城市形象
平衡地区发展
促进劳动就业
提高地方税收
七大外部效益 1. 提高地方税收: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总部及总部员工都将以一定方式向总部所在地区履行缴税义务 2. 引发产业联动:总部经济发展会带动信息、金融、中介、房地产等知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 带动社会消费:企业的商务活动和员工的个人生活会推动地区消费结构变化 4. 促进劳动就业:总部所在地的智力人才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5. 完善政策法规:政策、法律、监督机制趋于完善,进一步改善原有体系 6. 提升城市形象:商务环境和区域环境的优化提升了地区的知名度和国际地位 7. 平衡地区发展:不同层次和功能的总部集群分工协作、促进合作,共同发展
总部经济的分类及总部基地的市场细分 按辐射范围分各类型总部经济企业的发展要素
总部经济的分类及总部基地的市场细分 按职能分各类型总部经济企业的发展要素
企业类型
发展要素
人才
区位、交通
信息沟通
法律法规
服务支撑体系
行政总部
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方面高素质人才

上海外资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

上海外资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
海 地 方 认 定 标 准 ,至 2 0 年 末 ,上 海 外 资 功 能 性 项 目 06 5 0家 的 新 台 阶 。 0


累 计 达 5 0家 ( 0 7年 3 底 达 5 0家 ) 其 中 跨 国 公 0 20 月 2 ,
外 资 总 部经 济 集聚 效 应初 步显 现
司 地 区 总 部 1 4家 、投 资 性 公 司 1 0 、研 发 中 心 1 6 5 5家 9
阶 。2 0 年 底 ,上 海 地 区 总 部 达 5 家 ;2 0 03 3 0 4年 ,上 海
家跨 国 公 司 中,9 % 以上 的企 业 考 虑在 中国 设立 地 区 2
74 ・ 国 际 市 场 '
维普资讯 http://பைடு நூலகம்
总 部 ,其 中首 选 上 海 和 北 京 的 比例 合 计 高 达 4 %。 5
上 海 外 资 总 部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以下 一 些 特 点 :


外 资总 部经 济 呈加 速 发 展 的局 面
上 海 市鼓 励 外 国 跨 国 公 司 设 立 地 区 总 部 的 暂 行 规 这 表 明 , 7成 多 的 外 企 已 经 或 打 算 在 上 海 设 立 地 区 总 定 ) 布 后 , 上 海 外 资 功 能 性 项 目每 年 都 上 一 个 新 台 部 。 而 美 国 财 富 杂 志 的 调 查 则 显 示 , 全 球 4万 多 )颁
政 策 的深 入 实施 , 外 资总 部经 济在 上 海 强劲 增 长 。
1 0 ;2 0 年 ,上 海 外 资 功 能 性 项 目 总 数 增 加 到 4 4 4家 05 2
2 0 年 ,上 海 吸 引 外 资 功 能 性 项 目 7 家 ,其 中 地 区 总 家 , 其 中 , 地 区 总 部 1 4家 , 投 资 性 公 司 1 0家 , 研 06 6 2 3 部3 0家 、投 资 性 公 司 2 0家 、研 发 中 心 2 6家 。 按 照 上 发 中 心 1 0家 :2 0 7 0 6年 外 资 功 能 性 项 目总 数 则 跨 上 了

上海陆家嘴CBD发展总部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陆家嘴CBD发展总部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陆家嘴C 发展 D B 总部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口 张仁开
维普资讯

专家论坛
米 .是上海C D B 的主体构成部分之 体 。在全 部 的 企业 总 部 中 .将 近

二 、上 海 陆 家 嘴 CB D总 部 经 济 发 展 的瓶 颈 问题
1 4

7 亿 元 较 2 0 年 度均 有 大 在 上 海 。外 资银 行 与 保 险机 构 方 9 06
增加 到2 家 2 0 年增 至4 家 5 06 1
幅 度增 长 。其 中 销售 总 额超 过 面 虽有H -B 、花旗 、Al分 支 S C G
2 0 年 达到 了5 多家 .年均 增 长 1 元 的 有 2 家 超 过 1 亿 元 的 机 构 但 其 份 额在 全 国 市场 所 占 07 O 亿 3 O 速度 超 过2 % .预 计 到2 1 年 将 7 :纳税 总额 在 3 0 万 元 以上 5 O O 家 00 增 加 到 1 O 。2 0 年 国 内企 的 有 1 家 .其 中 .税 超 过 1 元 家 O 04 5 亿
易 中心 和 国际 著 名 的跨 国 公 司总 保 险 证 券 投 资 等 金 融 业 .共
部基地 。陆家嘴c D B 总部经济 的发 有 各 类 金 融 机 构 4 9 ,占浦 东 5家
展呈现诸多特点 。
兽 誓
与 国际著名C D 别是伦敦 、 B特
新 区全 部4 3 的9 1 。根 据 纽 约 等 国际 金融 中心 相 比 .陆 家 9家 3 % 《 上海 浦 东 金融 核 心功 能 区发展
作 为 浦 东 新 也是 中国 唯一 设 立 的 以 金 8 %属 于金 融 、保 险 银 行 等领 域 。随 着银 都 、中银 、交银 、汇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一、概述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极高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

本报告旨在分析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发展现状1.总部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总部经济的中心。

根据最新数据,上海市内累计拥有的总部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家,涵盖了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些总部企业不仅代表了上海的产业实力,也带动了大量相关产业的发展。

2.总部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部经济在上海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总部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

总部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就业增长,还推动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1.企业总部功能不完善:虽然总部企业数量增多,但是总部功能相对薄弱。

很多总部企业在知识管理、决策中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总部经济的优势。

2.人才竞争激烈:上海总部经济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人才竞争的激烈。

总部企业在人才招聘、人才留住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以留住人才。

3.政策环境亟待优化:总部经济的发展还受制于一些政策环境的限制。

政府需要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支持,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发展方向与建议1.提升总部功能: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总部企业的管理和支持,提升总部功能。

政府可以加大对总部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而企业则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总部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政府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总部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

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留住,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

3.完善政策环境:政府应加大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化的税收政策、用地政策等,为总部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

上海总部经济的实施方案

上海总部经济的实施方案

上海总部经济的实施方案
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制定并实施一份科学合理的总部经济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

针对各类总部企业,我们将建立健
全相应的政策扶持体系,包括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创业支持政策等,以吸引更多的总部企业落户上海。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总部企业的服务保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其次,我们需要优化总部经济的发展环境。

这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
市的综合配套能力,为总部企业提供更好的办公、生活环境;加强科研创新支持,鼓励总部企业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总部企业与本地企业、高校等资源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另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监管和引导。

这包括建立健全总部经济的
监管机制,加强对总部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加强对总部企业的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社会责任投入,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总部经济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类宣传推介活动,充分
展示上海作为总部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魅力,吸引更多的总部企业和人才来沪发展。

同时,加强对总部经济发展成果的宣传,树立上海总部经济的良好形象,为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上海总部经济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吸引力提升、环境优化、监管引导
和宣传推广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推进,以期为上海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国内外总部基地研究(多案例)及经济分析

国内外总部基地研究(多案例)及经济分析

所在区域在城市站位中具备优势; 若居城市中心区域更具备配套上优
势,同时减少项目开发成本;
若偏离城市中心,注重打造商务配
套,才能满足客群商务、办公需求。
区域
以企业为主导的总部基地开发,目
标为实现利润,政策优惠单一;
以政府为主导的总部基地建设,兼
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目标客户提供税 收优惠、财政补贴,在政策上具备更强 的优势。
一种全新高端 城市经济形态
发展区域 经济的平台
推动城市经济 城市国际化水平与 发展的加速器 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总部基地解读
企业总部基地的 选址的趋势。一 些以总部经济定 位的商务花园代 表了未来总部选 址的潮流。
总部基地
CBD
窗口/营销中心
Business Park
总部/研发等分支 机构
商务花园
3、总部基地的演变历程
Business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park目前已
工业园的演变 商务与社区 发展邻里关系
NEW TOWN
在国外经历 基本 城市边缘,由 城乡结合部 规模较大,交通便利 大型综合社区
了四代发展, 情况 多组小规模的
建筑组成
形成了成熟
的理念。
入园 企业
偏重于基于科 学研发的企业
景观
企业总部基地十分重视内部景观的打
造,“生态”、“绿色”、“花 园”等景观理念是大部分总部基地的
景观主题。
商服配套
商服配套是总部基地非常重要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基地的档次 与形象
总部基地的商业规划定位为中高档次的商业配套 ,大型总部基地商服业态更为丰富: 星级酒店以满足商务接待; 大型商业街、会所,满足娱乐、休闲、运动等需 求; 公寓配套,满足员工居住置业需求; 培训中心,以便满足商务交流、业务培训等需求 。

上海考察调研报告

上海考察调研报告

上海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上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现代化城市形象。

本次考察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上海的经济发展现状、城市规划与建设、文化氛围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上海的考察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上海的特点和亮点,为今后的发展和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经济发展现状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

上海的经济总量在中国城市中排名第一,其经济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包括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

上海拥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总部或分支机构,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投资和人才。

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环境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三、城市规划与建设上海是一个城市规划与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城市规划注重功能区划分和整体布局,力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的城市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上海还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风貌,给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四、文化氛围上海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城市,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

上海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活动,如博物馆、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

上海还是中国电影的重要制片中心,拥有众多电影院和电影节。

此外,上海的美食文化也非常丰富,各种中西餐厅和小吃摊贩在这里云集,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五、人民生活上海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覆盖广泛。

上海的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一批优质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医疗服务也非常发达,各类医院和诊所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此外,上海还拥有丰富的娱乐设施和购物场所,满足了人们的休闲娱乐和购物需求。

六、结语通过本次考察调研,我们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现状、城市规划与建设、文化氛围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上海经济调研报告

上海经济调研报告

上海经济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是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综合报告。

通过对上海市经济的整体概况、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进行研究,总结了上海经济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引言]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本文主要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政策环境等多个角度对上海经济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经济概况]上海市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市场规模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潜力。

上海市主要产业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和金融业,其中服务业表现突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发展趋势]上海市正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上海市还致力于推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大,上海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金融、商贸、科技和信息、文化和旅游等行业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制造业在升级转型中面临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竞争力。

[政策环境]上海市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创新。

政府鼓励创业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此外,上海市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势与挑战]上海市经济发展优势明显,形成了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市场优势。

然而,也面临着人口和资源压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创新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对策与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议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产业链完整性和创新链畅通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上海公司调研报告分析报告

上海公司调研报告分析报告

上海公司调研报告分析报告上海公司调研报告分析近期,本公司对上海市的多家公司进行了一项调研,旨在了解上海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表现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经过调研,我们对上海公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以下是我们对上海公司调研报告的分析:一、上海公司经营状况分析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上海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良好。

许多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并实现了盈利。

其中,金融、科技和制造业等行业是上海公司的主要增长动力。

据我们了解,这些行业在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上海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上海公司市场表现分析上海公司在市场表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调研数据显示,许多上海公司成功进入国内外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并赢得了市场份额。

这得益于上海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完善的交通网络以及市场开放的环境。

然而,我们也发现,部分上海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些公司在市场拓展和销售策略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

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面对激烈的竞争,上海公司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上海公司面临的挑战分析尽管上海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他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上海市作为一个大城市拥有较高的生活成本,包括房地产和人力资源成本等,对公司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问题也对一些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上海公司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来满足环保要求,增加了企业成本。

四、上海公司发展建议基于对上海公司的调研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品牌建设。

上海公司应该进一步加强品牌形象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2.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上海公司应注重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3. 提高国际市场拓展能力。

上海公司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适合的国际市场拓展策略。

上海市经济发展分析

上海市经济发展分析

上海市经济发展分析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几十年里,上海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对上海市的经济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以探讨其成功的背后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上海市的地理位置优势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上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毗邻杭州湾,这使得上海具备了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而其紧邻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使得上海能够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推动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上海市的开放政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市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打造开放型经济。

上海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流入。

特别是自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以来,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条件,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的入驻。

同时,上海也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上海市的金融中心地位上海市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金融业一直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等一系列的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为上海市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并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人才。

同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上海也逐渐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首选目的地之一,这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市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四、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不断流入,上海市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升级和优化。

曾经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型,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以金融、航运、贸易、信息技术等为主导的产业布局,这使得上海在国内外市场上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五、上海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一方面,上海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引进。

另一方面,上海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向高端产业链和价值链迈进。

上海现状总结报告

上海现状总结报告

上海现状总结报告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上海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从经济、城市发展、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并探讨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发展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上海的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并且拥有许多国际知名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

近年来,上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更加明显。

金融、商贸、旅游等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为上海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上海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高端人才,不断推动产业升级。

然而,上海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密度高等问题导致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增大。

另外,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贸易摩擦和金融风险也给上海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城市发展上海的城市发展是持续推进的,城市规划有序,基础设施完善。

上海的交通运输网络发达,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地铁线路,便利了市民的出行。

此外,上海还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提倡绿色出行。

城市文化建设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上海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外滩、豫园等。

上海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各类展览、演出和艺术节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然而,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功能的扩展,上海面临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的发展需要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进行平衡,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文化与教育上海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上海拥有众多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各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此外,上海还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中心,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涵盖了影视、娱乐、设计等多个领域。

电影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上海国际电影节已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

总部经济对上海金融服务业的影响研究

总部经济对上海金融服务业的影响研究

Absr c :N w te h a q atr o o n n n il e vc sa es l i ed v lp n a tg h n h i wh c a o u p r ta t o e d u rese n my a df a ca ri e r tl n t e eo me t sa e i S a g a , ih C n t p ot h c i s i h l n n s
7 而上海仅为 1 %( 0 年数据) %, . 2 7 9 0 。统计数据表明, 上海 近几年金融业增加值对地 区生产总值的贡献 ( 下表) 虫 Ⅱ 一 直呈递减趋势, 无法体现出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态势。
上海金融业增加值 占地 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表( 单位%)
第21年第 1 00 期 ( 第 31 ) 总 4期
商 业 经 济
S NG I G I HA YEJN J
No 1 2 0 . 。 01 T t .41 o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o3 l
[ 编 号】 1 964( 1) -080 文章 0 -032 0 107- 2 0 0 0
总部经 济对 上海 金融服 务业 的影 响研 究
K ywod : hnhjha qat s oo yf ac r cs e rs sag a ed ur r e nm , n i s v , e c in a ei l e


上海金融总部经济的发展状况
2上海在发 展金 融服务 业上进 展缓慢 。 . 金融 服务业是
1 . 金融服务 产业有一定 集 聚。 融产业集 聚是金 融中 金
w t n n te f ciey T ep o p r y o n ca e  ̄c sd p n so e eo d h a q a tr c n myt r a xe t a d f a - i o ea o re e t l. h r s e t f a i s r e e h h v i i f n l e d n d v lp e d u re se o o g e t tn , n n e o e in ca e vc se a r d c u e p w ra d rd ae t ewh l h g a d i u r u dn e , n rmoef a ca d sr l i s rie du trC p o u h g o e a it oe S a h ia t s ro n i g a a a d p o t n i i u t a l n e n h n n s r n i l n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1. 概念描述总部经济,可称为首脑经济,是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的高端部分。

广义理解,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这些机构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组织,也包括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各种经济组织。

从价值形态看,总部经济是这些机构和组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总和。

从狭义理解,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2. 总部经济的具备条件区域具备聚集度即区域内须有一定数量的总部或总部派出机构。

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是由具有相同特质的社会经济活动单位组成,如果区域内总部或总部派出机构聚集的数量不够多,总部经济就还只处于萌芽阶段,不会产生一种地域经济现象,也不会产生与总部经济相联系的外部规模经济。

入住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总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规模的组织,甚至几个人的组织,都是其自身意义上的总部。

因此,总部经济所聚集的企业应当有一定的标准,应当是在该区域、该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

入住企业与所在地有关联度总部经济所聚集的企业应当嵌入到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关系当中。

只有这些企业总部与所在区域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使生产要素组织成本降低。

3. 总部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通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货物、资本、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公司在区位上的选择越来越自由,很多公司甚至变成了“松脚型”企业。

距离在经济上的意义已不再那么显著,交易可以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电子银行使得交易结算变得更方便。

对于公司这种特别组织而言,空间上的接近至关重要。

、地域范围的集群和生产专业化产生了报酬递增,全球的竞争优势是基于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获得的。

而全球化下的地方异质性,出现了聚集与分散两种不同的作用力,而正是因为这种作用导致了区域的自组织,因此跨国公司总部倾向于集中在某些城市中。

总部经济正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大量的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就会产生外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终体现在企业运营成本的节约。

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总部在地域上集中,可以共享当地的辅助设施、共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高端的人力资源供给等,这样带来成本的节约。

外部范围经济是通过企业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所引起的成本的节约。

总部经济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个现象从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企业总部向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迁移是近一、两百年来持续发生至今仍在继续的一个现象。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工业化、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与之相伴随的是,企业总部向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迁移。

如英、美、日、德、法等国著名的城市,包括亚洲的香港、新加坡等地,都聚集了大量的企业总部及其派出机构。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天津曾是中国企业总部聚集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对各种发展要素、经济资源的需求和吸附空前增大,企业总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在经济发展格局和空间布局上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

总部经济是城市集化效应的结果城市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金融、贸易、教育、科研、人才、资讯、交通条件优越,具备更为完整的发展要素,特别是大城市,具有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对中小城市的经济资源具有吸附作用。

无论是外部机械迁入,还是内生成长,每个城市都聚集一定量的企业总部。

另外,城市也是各种非经济的总部的诞生地。

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城市比农村更具权威性,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具优越性,造成不同级别的城市拥有相应等级的非经济的总部。

在某种意义上,城市的基本骨架就是各种总部,而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各种类型的总部逐渐聚集。

总部经济是企业扩张壮大的必然选择企业总是追求净收益最大化,选择往预期收益成本比更高的地区发展。

从表面来看,在城市、特别是知名度很高的大城市,商务成本相当高,但这些地方经济运行效率高、市场条件好、综合发展环境优良,企业成长的空间大,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在小城市是不能相比的,因而导致总部往大城市迁移,这就是城市发展壮大的内在原因。

目前,中国已经历了25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经过长期的能量蓄积,国内企业正处于扩张冲动的快速成长期,迫切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作为企业的总部;同时,随着全球产业大转移,经济重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向中国东部沿海转移,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国际资本需要在国内寻找发展环境优越的城市作为进军中国的桥头堡。

因此,当前中国产生的总部经济现象,从客观上来看,是国内资本、国际资本双推动的结果。

4. 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和经济特征通过总部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应和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描述总部经济的功能。

总部经济不但对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而且对城市的空间规划、政策体系、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部经济至少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以下“经济效应”上海总部经济提速2006年,上海加快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步伐,以各种优惠政策向国内外企业频送秋波,但是与北京、广州、深圳的总部基地相比,上海的优势在哪?上海要发展什么样的总部经济?2006年4月28日,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发布了上海首张总部经济地图,宣布将对全市16家总部经济基地予以重点扶持。

地图发布后的第二天,作为16家基地之一的花园型企业聚集区“大业领地”就在上海松江区正式开建。

尽管2005年12月出炉的《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对上海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估在三十五个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但种种迹象表明,上海不满屈居第二,已在暗中发力,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步伐。

全面布局总部基地“大业领地”规划占地面积1800亩,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预计于2010年竣工,将建成集展示、研发、贸易、财务结算于一体的低密度、智能化、生态型花园总部群落。

当地政府的设想是,在上海西南打造一个聚集强势企业的平台,吸引大量的浙江及临近省市著名企业前来投资。

松江区是浙江进入上海的门户,因此江浙一带的百余家著名企业已经闻风而动,希望尽快落单。

“‘大业领地’建成后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高科技人才,提供几万个就业机会,成为松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提升松江工业园区整体形象。

”上海松江区区长孙建平在当天的主题报告中说。

孙建平表示,松江区政府将给这些入驻企业提供财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金融系统也将为入驻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方面的支持。

上海对总部经济的谋划不仅仅局限在松江区,浦东、闸北等区也不甘示弱:浦东张江聚集了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的后台核心,包括数据处理中心、信息中心、营运中心等落户银行卡产业园;闸北的市北工业新区将目光瞄准了国际行业协会,构建国内首个国际行业协会聚集区,今年的计划是引入30?50家国际行业协会。

正是越来越多的总部在上海聚集,使上海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总部经济载体。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已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00余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中央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31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

与北京暗中较劲据了解,当今世界先进城市,无不经历了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的重大经济转型。

500强企业中的46家企业总部驻扎美国纽约,奠定了纽约的世界总部经济中心地位;6000多家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云集,成就了世人瞩目的新加坡经济。

“总部基地”这块“香饽饽”自然成为中国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对象。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弘认为,目前全国各大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热情高涨,有些城市总部经济已相对成熟,总部经济在中国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北京强势打造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广州、深圳强强联合欲做南中国总部中心。

青岛、沈阳、大连、杭州、南京、厦门、武汉、西安、重庆等国内各大城市纷纷树起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大旗。

专家表示,上海快速推进总部经济发展,与其加快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定位招商引资等方面有关。

2005年发布的中国各大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名中,北京以87.33的得分位居榜首,上海得分84.74,排名第二。

与北京相比,“虽然在基础条件、商务设施、政府服务三个方面,上海的优势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专业化服务水平、市场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北京确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梅松说。

虽然北京与上海各具优势,但上海显然对屈居第二这样的排名有些不服气,2006年,上海加速总部基地布局就是一个佐证。

“总部基地”不能盲目攀比然而,城市之间的竞争并不能掩盖总部经济可能导致的危险。

一份名为《总部经济发展探索与实践》的调查报告显示,总部经济推动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许多大城市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但也很容易出现攀比的心态,有些城市把引入总部的多少与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一哄而上发展总部经济。

另一份题为《中国总部经济回顾与展望》的调查报告也警告说:“总部经济”导致城市间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有使城市经济发展空洞化、虚拟化之嫌,容易产生经济泡沫,并导致城市经济结构脆弱。

业内人士认为,总部经济对城市软硬件环境的要求很高,总部资源也不是无穷尽的,盲目竞争势必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

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系教授贺灿飞指出,各地的区位特征、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总部经济的发展态势也应有所差异。

制定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应依据城市的等级和目标,发展相应等级的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在一个城市发展的优劣,不仅仅通过吸引500强企业的数量和投资规模来反映,更要看这些总部经济为这个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研发投入、缴纳税收额、对当地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多寡。

上海围绕“四个中心”“北京发展总部经济要放眼全国,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产业结构,经济类和非经济类的总部都要大力聚集;上海定位于‘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发展总部经济就要培育与之相匹配的经济活动。

” 贺灿飞说。

他表示,从城市的比较优势而言,要瞄准产业对象,根据城市的比较优势制定总部经济促进政策。

如通讯类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之所以选在北京,是因为与政府打交道比较方便;IT行业跨国公司则看好北京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和强大的研发能力。

而北京的劣势正是上海的优势,上海周边省份经济发达、企业密集、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善,这正是制造业公司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