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红楼梦》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可谓是书中最经典的情节
![《红楼梦》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可谓是书中最经典的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75740f0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7.png)
《红楼梦》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可谓是书中最经典的情节《红楼梦》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可谓是书中最经典的情节,可谓字字珠玑,各种人物的性情、智商、情商全都借由寥寥数笔,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境界,而今天笔者想谈谈其中的一个细节,那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那天,王夫人让林黛玉离自己的儿子贾宝玉远一点。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你只以后不用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第3回这个情节实在太有意思了,王夫人面对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居然就提出这种要求,尤其对众多读者而言,站在上帝视角,知道其后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要延伸出一番爱情,所以更加对王夫人的此举深恶痛绝——王夫人真是恶毒,一开始就想要拆散我的宝哥哥、林妹妹!可若要客观分析,就不能带着这种主观情绪,带着对王夫人的偏见来看此段文字,必然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王夫人为何要对林黛玉说出这番话,完全没必要带着恶意进行揣测,王夫人何必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耍心眼?细细究来,王夫人让林黛玉远离贾宝玉的原因很简单:林黛玉初来乍到,又深得贾母喜欢,所以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要格外照顾,贾宝玉是其中一个不可预知的变数。
贾宝玉素日就喜欢厮混女儿堆中,说些“痴话”、“呆话”、“疯话”,要是林黛玉跟他相处,宝玉动不动嚷嚷“活着,咱们一处活着,要死,咱们一起化烟化灰”、“我要是能得到全天下女儿的眼泪,死也值了”,那么会不会吓到林黛玉?王夫人应不应该预防?很明显,王夫人的做法不存在任何问题,此时林黛玉刚进贾府,什么性情,什么脾气,什么喜好,王夫人都不知道,她为什么要防这么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呢?所以,目前众多阴谋论看似过瘾,实则是自我心理满足,站在写实角度,是根本说不通的。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4c06c94c5fbfc77da369b176.png)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第三回回目是“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在这一回里,曹雪芹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件事为中心,通过林黛玉的目见耳闻,神思意会给我们展现了小说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特别是成功地刻画了一大批主要人物的形象。
下面主要就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第一,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兼用林黛玉进贾府并不是一下子就见到一大群人,而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让每人先后出场的。
当黛玉到了正房大院,刚进房,首先见到的是“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这当然是贾母了。
贾母乃一家之“老祖宗”,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又是黛玉最亲的人,自然第一个见到的应该是她。
二人搂抱痛哭一阵之后,经贾母一一指点:“这是你大舅母。
――这是二舅母。
――这是你先前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这样,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就都一笔带过了。
接着,贾母吩咐“请姑娘们”,这样,迎春、探春、惜春就出场了。
在“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的气氛下,忽听得后院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和前面“三春”的到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王熙凤安排在这个时候出场,既可在写法上与前后人物的出场有所不同,做到文字翻新,同时又可与宝玉这个主要人物的出场形成一个适当的间隔。
此后,作者用了相当多的文字写黛玉从宁府回到荣府的一路所见,回荣府后王夫人与黛玉的谈话,黛玉与贾母一起进餐,等等。
这一切的描写,恰恰是作者在为另一个更高潮的人物出场作铺垫,因此,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你们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只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来报道:‘宝玉来了’。
”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
红楼梦第三回短评200字
![红楼梦第三回短评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4b5df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8.png)
红楼梦第三回短评200字
《红楼梦》第三回中,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开启了两位主
要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
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是她的美丽和灵动,而黛玉则对宝玉的深情款款感到深深地动容。
两人的相遇为整个故
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预示着后续情节的复杂和扑朔迷离。
在这
一回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宝黛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展现
了两位主角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世界,为整部小说的情节发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同时,第三回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引发
了读者对宝黛之间情感纠葛的关注和期待。
整体而言,第三回以其
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为《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增添了更多的
魅力和吸引力。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2c7e7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2.png)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人物分析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表情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
作者曹雪芹出身于十分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因政变而家道中落,曹雪芹的一生恰恰经历了这个衰落的过程,从侯服玉食的贵公子,落魄成为贫苦的寒士。
这种天堂地狱的变化,使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怀有不满与批判的态度,从而创作了举世之作《红楼梦》。
小说《红楼梦》中纯熟的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惟妙惟肖的环境描写及人物刻画都相当精彩,不仅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被选用为中国高中必选课文,而且整部小说的汉语运用也是最佳典范。
《林黛玉进贾府》是介绍《红楼梦》整部小说的典型环境描写,通过描写林黛玉第一次踏进贾府时的情景,以黛玉的见闻第一次对贾府做了直接叙述,全书的序幕部分。
作者通过黛玉之眼抛出了贾家的重要人物以及贾府气派的环境,同时也是主人公林黛玉与贾宝玉第一次见面的描写,可谓是《红楼梦》整部小说得以展开的精妙之笔。
作者以林黛玉进贾府大院的游踪为线索,让读者了解了《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特征,同时也逐渐推出了贾府中几个主要的人物。
在林黛玉与贾府双方见面的过程中,作者通过双方对彼此的观察巧妙地展现了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对于这些主要人物的出场方式匠心独运,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浓墨重彩,各有千秋,十分精彩。
作者将每一个人物最本质的外形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且同时体现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便对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一、机变逢迎——王熙凤作者采用了别具一格的手法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并且对这一人物的肖像描写相当成功,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最精妙之处。
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采用了工笔式的重彩细绘,同时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精妙的一笔。
出场曹雪芹先写王熙凤的声音,以声音出场的方式独具匠心,爽朗的笑声体现了王熙凤直爽的性格。
红楼梦第三回原文与解析
![红楼梦第三回原文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e852d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1.png)
红楼梦第三回原文与解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被称作《石头记》。
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兴衰和女性命运的沉浮,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阴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其中的第三回作为小说的重要篇章,既有精彩的情节展开,又有深入的人物描写。
本文将对红楼梦第三回的原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三回的原文开始描述了薛蟠在贾母家中的调皮捣蛋行为。
他用咸菜汤照了宝玉一身,并因为欺负贾琏,被贾珍打了一顿。
这些描写既展现了薛蟠这一角色的不成熟和顽皮,也透露了贾家几代人的家风教育。
薛蟠的行为激发了宝玉内心的怒火,但他又因为贾母的偏爱而不敢发作。
接下来,原文描写了宝玉和贾琏的对话。
宝玉对贾琏的态度既是恭谦谨慎,又有所保留。
他担心贾母因为薛蟠的事情而对他恶言相向,同时也期待能够过问琪官的事情。
这段对话凸显了宝玉这一角色的聪明和敏感,也揭示了家族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然后,原文转场到贾母的包厢。
贾母在包厢中与王夫人之间展开了一段关于琪官的对话。
这段对话中,贾母情绪激动,略带埋怨。
她表示自己十分宠爱琪官,但因为琪官思乡而无心进餐,这让贾母十分不悦。
这段对话展现了贾母对琪官的喜爱与期待,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嫡庶之间的权力斗争。
在之后的原文中,贾母与薛姨妈进行了一场关于宝玉的对话。
薛姨妈对宝玉这一侄子的无知和刁蛮的评价让贾母心生不满。
她认为自己虽然对宝玉宠爱有加,但也希望他学会自己的立身之道。
这段对话揭示了贾母对宝玉的教育期望,以及对他成长的忧虑。
最后,原文描写了宝玉对琪官的思念。
他在几天间只能见到琪官一次,但却时刻挂念着她。
宝玉对琪官心生爱慕之情,并将她视为自己的红颜知己。
这段描写既彰显了宝玉内心的纯洁和感性,又透露了他对琪官的真挚情感。
通过对红楼梦第三回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以独特的笔触塑造了众多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同时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阴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得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内心斗争以及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解答题分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解答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25c73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0.png)
1、学校将在展窗进行以“《红楼梦》中的女性”为主题的海报展出,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人物,以某个特定情境为背景,为她设计一张海报以突显她的某一方面人物形象特点,你将会怎样设计?要求:①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
②说明你想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哪个形象特点,并简述理由。
③不少于180字。
【答案】史湘云醉卧于花园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已经甜甜入睡,进入梦乡,头上枕着一包用鲛帕包着的芍药花瓣。
微风轻拂,身旁的芍药花瓣儿在风中轻轻地飘落,落在史湘云的脸上、头上,衣服上,花瓣儿映衬着湘云年轻的脸庞、靓丽的衣衫。
那一刻,她安静、祥和、俊美的脸庞在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娇嫩欲滴,娇媚无限。
她手中的圆扇掉在了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
一群好事的蜜蜂蝴蝶也闹嚷嚷的围着,好像在守卫着美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
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
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
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本题先明确要求“描述海报中的场景、人物情形”;“通过这张海报反映该人物的形象特点,不少于180字。
场景和人物依据《红楼梦》原著湘云醉酒即可。
实际上这道题也可理解为考查对《红楼梦》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
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
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
2、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说法,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自圆其说,不少于150字。
【答案】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
《红楼梦》第三回赏析:宝黛初见,生命最美的时刻
![《红楼梦》第三回赏析:宝黛初见,生命最美的时刻](https://img.taocdn.com/s3/m/3aa4570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c.png)
《红楼梦》第三回赏析:宝黛初见,生命最美的时刻《红楼梦》第三回的精华,当是黛玉初入贾府,以她的视角去观看这个钟鸣鼎食之家以及宝黛的初会。
通过作者的描绘可知,黛玉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和荣国府类似的高宅深院,其父已没有先世的世袭爵位,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
公侯之门的豪奢生活黛玉显然并不熟悉,贾府仆妇的吃穿用度,给黛玉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尊,以免被人耻笑。
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在黛玉日后的生活中一直没被抹去。
生命的最初,是没有比较的。
断桥边的一枝梅花,寂寞开放,但并不会羡慕“花开时节动京城”、万人追捧的牡丹,水中的游鱼,悠游自在地生活着,也并不会真想跃入龙门。
人类社会却清晰划分出等级贵贱,在上者俯视乃至奴役在下者,操纵、决定着后者的命运。
于是,冷酷的客观现实在人类心理中也筑起了高墙。
生命不得已按照权威的要求调适自己,不能逾越规矩。
对那个时代的女性而言,要求尤为严苛,公开正式的场合,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也许就会被他人冷眼相看。
因此,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他人冰冷的眼光确实会构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年幼的黛玉,已开始为自己构筑脆弱的心理防线。
当然,生命中也还有血缘亲情,贾母见到外孙女时,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慈祥外祖母的形象跃然纸上。
亲人的关爱,是对生命苦难最重要的抚慰。
贾母充当着黛玉的保护人,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呵护着黛玉的生命成长。
在黛玉和众人的聊天中,又说起了那个时隐时现的癞头和尚,提起在三岁的时候,癞头和尚跑到林家,要化黛玉出家。
父母不从,癞头和尚便说“既舍不得,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
这里给了我们一个疑问,既然在之前神话的设计中,癞头和尚明知黛玉为还泪而来,为何还要劝其出家。
从佛教文化来看,红尘如火宅,世界苦难重重,超越红尘是唯一的解脱之道,菩萨是要普渡众生的,因此有义务为迷茫中的众生指明一个方向。
红楼梦第三回阅读笔记
![红楼梦第三回阅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7f5e1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4.png)
红楼梦第三回阅读笔记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讲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
以下是阅读笔记:
1. 人物形象鲜明:林黛玉是一个聪明伶俐、情感细腻的女孩,她
对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衰落有着敏锐的感觉。
贾宝玉则是一个情感丰富、性格叛逆的年轻人,他对家族的传统和礼教有着强烈的反感。
2. 社会背景描写: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
度和礼教规范,以及家族内部的纷争和矛盾。
3. 情节跌宕起伏: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遇、林黛玉与贾母的会面等,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4. 语言优美:《红楼梦》的语言非常优美,作者曹雪芹运用了大
量的修辞手法和文学典故,使小说的语言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红楼梦》第三回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社会背景、情节和语言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曹雪芹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红楼梦 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赏析
![红楼梦 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83d1176edb6f1aff001fb3.png)
人 物 形 象 赏 析
•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 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 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 就是了。”贾母对王熙凤戏谑的介绍, 说明了王熙凤(A、B、C ) • A、性格泼辣 • B、深得贾母喜爱 • C、在贾府中具有特殊地位 • D、心肠狠毒,狡黠刁钻
见 黛 玉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 回,仍送至贾母的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 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 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 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这段文字是王熙凤言谈的精彩片断,充分 表现了她的 善于逢迎 的性格特点,有一 箭四雕的功效,请你谈谈对“一箭四雕幻 灯片 29” 的理解。
谨慎、自尊、 细心、多虑
语言动作描写
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聪明识礼,
刚念了《四书》 ———
认得几个字
细心,敏感、 谦恭得体、随 机应变
看贾政、吃晚饭——
坐?
行事谨慎、知书达理、 举止得体、聪明懂事
貌美多情、体弱多病、 自尊细心、知书达理、 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 谨慎的少女形象。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芹圃、芹溪。祖先是汉人,后入旗籍, 成了皇家的“包衣”奴才。从他曾祖开 始相袭做了六十年江宁织造。曾祖曹玺 的妻子曾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 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姑母都入选为王妃。 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 署。因此,康熙时代,曹家是非常显赫 的贵族世家。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 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困潦倒,卖画度日, 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是促成 《红楼梦》创作的一个因素。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人物及事件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人物及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4cd68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3.png)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人物及事件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人物及事件:
1. 贾宝玉:贾府的嫡长孙,贾母的宠爱对象,聪明伶俐,善良温和,喜欢文学艺术。
2. 贾政:贾府的家主,贾宝玉的父亲,为人刚正严厉,但对贾宝玉颇为溺爱。
3. 贾母:贾府的家族长辈,贾政的母亲,宠爱贾宝玉,是贾府的权威人物。
4. 薛姨妈:贾宝玉的母亲,贾母的妹妹,性格温和,善于料理家务。
5. 林黛玉:贾府的远亲,贾宝玉的表妹,聪明伶俐,性格独特,与贾宝玉有着特殊的感情。
6. 薛宝钗:贾府的亲戚,贾母的外甥女,贤良淑德,被贾母看重。
事件:
1. 宝钗入贾府:贾宝玉的表妹薛宝钗入贾府,引起了贾宝玉的注意和好感。
2. 薛宝钗与贾宝玉相识:贾宝玉与薛宝钗相识,两人产生了好感,开始了暗生情愫。
3. 贾宝玉与黛玉相遇:贾宝玉在西湖游玩时,与林黛玉相遇,两人
互生情愫。
4. 贾宝玉进贾府:贾宝玉从贾母处得知自己是贾府的嫡长孙,正式进入贾府居住。
5. 贾母与贾政争执:贾母与贾政因贾宝玉的教育问题发生争执,最终贾母获胜,贾宝玉得以继续受到宠爱。
6. 贾宝玉与薛宝钗交好:贾宝玉与薛宝钗渐渐交好,两人展开了一段纯真的友谊。
异曲同工,各臻奇妙——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异曲同工,各臻奇妙——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a710f30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8.png)
异曲同工,各臻奇妙——谈《红楼梦》第三回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肖旭在小说和戏剧文学当中,人物出场描写是展开故事情节,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
曹雪芹在第三回对众多人物出场的描写表现了他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小说中堪称杰出的代表。
在《红楼梦》第一二回里,曹雪芹借贾雨村、冷子兴的口,对贾府的历史变迁、主要人物性格、身份作了概括介绍。
第三回回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从这回目上可看出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中的贾、王鼎力相助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假乱真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另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生活环境、礼教习俗,以及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前者是虚写,一笔带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
后者则是实写、直接从正面描写这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先写黛玉进府的缘由:黛玉的塾师贾雨村听说朝廷有起复旧员的消息,就央求林黛玉父亲林如海写信“托内兄”帮忙;而林如海也因妻亡正想把黛玉送外祖母家居住。
于是二人起程。
其次是通过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的见闻,把贾府的几个主要人物介绍出来,从而为全书揭开序幕。
在这回里借助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的环境展开了正面描写。
通过黛玉的一路所见、所闻详尽地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
先看到的是“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又往西走不多远,便到了荣国府。
在门前下了轿,被一群老妈、丫环拥进了荣国府,先后拜见了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珠大嫂子等。
出场人物有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男主人公贾宝玉,贾府的实际掌权者王熙凤,还有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和袭人等。
对这些人物主要是借助于林黛玉的眼睛,进行描写和刻画,有虚有实,有褒有贬,有的活脱脱勾勒出人物轮廓,有的则一笔拘住了人物的三魂六魄。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人物赏析
![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人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052481561252d381eb6edd.png)
灯片 29” 的理解。
.
22
写出场
王熙凤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
绘肖像
彩绣辉煌 三角眼吊梢眉
见黛玉 回王夫人
举止言行
.
放诞泼辣
地位特殊 年轻貌美 刁钻狠毒 庸俗虚荣
察言观色
机变逢迎 果断能干
23
❖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 玩弄权术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 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 府的实际统治者。
.
32
黛玉葬花词
人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物 形 象 赏 析
玉林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黛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贾 珠 -贾 兰 (李纨)
(王夫人) 贾元春 贾宝玉
妙玉
贾探春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
薛宝钗 史湘云
14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通过这一环境折射出的
社会背景。(难点) 3.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习写作手法。(重点)
文学常识
谨慎、自尊、 细心、多虑
.
30
语言动作描写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 聪明识礼,
刚念了《四书》——— 认得几个字
细心,敏感、 谦恭得体、随 机应变
看贾政、吃晚饭——
行事谨慎、知书达理、 坐? 举止得体、聪明懂事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情节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dbf2e12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1.png)
红楼梦第三回主要情节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小说。
第三回是其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展现了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和后续发展,以及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一、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1. 宝玉入住贾府宝玉是贾府的香囊小子,与家人们团聚之后,被环儿带到贾府。
宝玉与众多角色的初次见面为后续情节的展开铺垫。
2. 宝黛之生死离别宝玉初次见到林黛玉时,黛玉正在替母亲吃饭,她的出现使得宝玉异常感动,二人情意绵绵。
然而,黛玉的母亲突然晕倒,宝玉陷入恐惧与痛苦之中。
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1. 悲观敏感黛玉因母亲去世而生活在阴影之中,她对生活充满了悲观情绪。
她敏感易怒,对于自己的命运感到不安和绝望。
2. 聪明才智尽管黛玉性格悲观,但她聪明才智,与宝玉对诗,引起了众多角色的赞赏。
她的才情以及与宝玉之间的默契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3. 爱与恨黛玉爱宝玉,同时也恨他。
她感受到了宝玉以及其他人对她的冷漠,这让她内心痛苦不堪。
她常常对宝玉表达着爱意,然而又对他展现着冷淡和敌意。
三、林黛玉的命运走向1. 家族压力与宝玉的婚事黛玉生活在一个大宅门中,她的家族寄托着对她的期望。
黛玉的命运与宝玉的婚事紧密相连,家族希望通过她与宝玉的联姻来牵制宝玉。
2. 病倒与宝玉的照顾黛玉的内心痛苦以及家族压力使她身心俱疲,最终导致她病倒。
宝玉得知黛玉的病情后,展现了无比的关心和照顾,进一步加深了二人之间的情感。
3. 宝黛之分离在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宝玉与黛玉的婚姻计划最终失败。
二人的分离是命运的安排,也是家族利益的选择。
4. 黛玉之死黛玉在心灵和身体上饱受折磨,她的病情恶化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最终,黛玉在无尽的悲伤中离开人世,成为了红楼梦中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结语第三回主要描述了宝玉与黛玉的初次相遇和发展,以及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宝黛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黛玉的悲剧命运为整个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第三回
![红楼梦第三回](https://img.taocdn.com/s3/m/9bafae3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3.png)
红楼梦第三回因为版本回目标题不一,就不写了,就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三回。
有声剧所得:旗人风俗未出嫁的女儿比媳妇地位高,你看贾母吃饭,儿媳妇孙媳妇都是站着的。
林黛玉是沿京杭大运河进京的,在通州下船。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非常谨慎、得体,为啥后来变成我们常见的那样了呢,欧丽娟觉得是被过分宠爱了。
林黛玉并没有在贾府受到什么歧视,她是宠儿备受礼遇,这一回就以她和宝玉一起住在碧纱橱标志确定核心地位。
蒋勋所得:我根本不记得蒋勋的书里居然还有两幅附图,一个是荣国府和大观园的平面图,一个是人物关系图表。
古代人有两个世界,就像故宫前朝后寝一样,红楼梦里也有两个世界,前面是儒家的世界,大观园是休闲游玩的园林,贾宝玉喜欢躲在大观园,一到前面就挨骂。
中国古典文学关于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都发生在花园。
林如海帮贾雨村找贾政谋官时候说的话体现了他的教养,他没有说你求着我怎么样,而是说教导小女无以为报,正好你帮着送到外祖母那里去。
贾雨村和林黛玉乘的是两条船。
贾雨村到了贾府,终于不那么楞了,拿的名帖是“宗侄”。
贾政喜欢读书人、礼贤下士,见了贾雨村。
注意,后面林黛玉都没见到贾政、贾赦,大官都是很忙的。
林黛玉坐着轿子从西角门进入荣国府之后,走了不久轿夫就退出去了。
粗壮的男人不能进贾府,换成年轻的十七八岁的小厮来抬轿。
你看看这礼节和排场。
林黛玉三岁时候一个癞头和尚说,“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偏偏林黛玉自幼丧母,一定要投靠贾家,她注定不可平安一世,死在贾家。
王熙凤来了以后,先安排打扫两间房子给黛玉的丫鬟和下人住,但她不敢安排林黛玉的住处,这要等贾母安排。
王熙凤叫王夫人太太而不是姑妈,两个人谈了月钱放完了不曾,以前都是想这和后来写王熙凤挪用月钱放高利贷有关,原来也是王夫人在和王熙凤故意说给贾母听,这个月月钱放完了,林黛玉得从下个月开始领。
黛玉和宝玉的见面是很重要的,先是王夫人讲了一堆宝玉混世魔王你离他远点的话,我们以为该宝玉出场了吧,结果就写女眷吃饭了。
红楼梦第三回人物:此宝玉非宝玉也——谈贾宝玉
![红楼梦第三回人物:此宝玉非宝玉也——谈贾宝玉](https://img.taocdn.com/s3/m/11ed5cf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8.png)
红楼梦第三回人物:此宝玉非宝玉也——谈贾宝玉第三回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出现了。
贾宝玉从开始的第一眼到往后伴随林黛玉的时光里,他的形象一直定格在这里:多情,聪慧,反叛,坚定等等——包括冷子兴所描述的“女儿论”部分,贾宝玉的感情世界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一点一点的丰富充实,且越充实越坚定,这点没让林黛玉失望,林黛玉失望的是自己的处境,仅此而已。
好几次都看到很多人分析的时候,老是把石头和贾宝玉两个中间化为等号,傻傻分不清楚。
特别是对于石头的“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就分析成贾宝玉的末世精神。
岂不知,这两个其实是有很大的区别。
都说贾宝玉是个矛盾体,其实贾宝玉从头到尾在个人的选择上都很专一,从没有动摇过。
小编怀疑这么分析要么是对原著看的不仔细,要么就是看的版本不对。
简单的说,石头只是整个故事的史官,它没有任何左右故事发展的能力,更不能代表贾宝玉的感情世界。
首先了解下小说是怎么介绍两者的。
石头: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在听了和尚道士讲世间人情的时候才想下去历练下,之后和尚道士便携它去受享受享,即之后宝玉出生时口中的通灵宝玉。
贾宝玉: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而神瑛侍者正是绛珠草要还泪的对象,正是宝玉的前世。
原文可见,石头原先是想向上补天,而神瑛侍者却是下世为人。
石头因无补天之材,才退而求其次让和尚道士“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注意这边使用的是“夹带”二字。
夹带的意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石头在书中的作用:整个故事的旁观者或是记录者,不参与实际活动;真正能做到推动故事发展和感情变化的其实是贾宝玉,即神瑛侍者。
不过瑛者,像玉的美石,玉的光彩,神瑛侍者看来也算是玉或者石头的一种。
所以神瑛侍者才是整个故事的男主角,宝玉的感情因素都是因他在三生石畔给绛珠草所遗留的“忘情水”。
《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
![《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https://img.taocdn.com/s3/m/700b571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8.png)
《红楼梦》第三回里的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画廊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
因为作者赋予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把个凤姐写“活”了,所以使我们一接触《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既可爱又可憎,既可叹又可怜。
《红楼梦》第三回王熙凤的出场是及其精彩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有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皱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一肖像描写从服饰和容貌上把一个“俏丽如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的“天仙”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可谓美丽绝伦。
接着是凤姐一番言谈举止的精彩表演,贾母向黛玉介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风辣子。
”辣椒,红彤彤的,很好看,但吃起来辣,这也深刻地暗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再说作为贾府的“老祖宗”,能用这样戏謔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这除了说明王熙凤的性格泼辣以外,更说明王熙凤是一个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而王熙凤深知深知黛玉是贾母最疼爱外孙女,先是极言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抢先用帕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的去世而悲伤;然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
最后关照林黛玉:“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这一套完全是做给贾母看的,为的是在贾母面前一味讨好,捞个“孝”名,从而巩固她管家媳妇的地位,她看贾母的眼色,按掌权者的意志来决定她的喜怒哀乐,忽悲忽喜,简直是位超级演员。
(完整版)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
![(完整版)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6dfa6de001f69e314232948a.png)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文学艺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达到一切意图和目的的。
因而,所有适应于内容,又有利于创造形象的艺术手段,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譬如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在戏曲艺术里是很讲究的,因为角色出场的一个亮相、一个身段,不只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总是和角色性格与剧情需要有关。
在小说里,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虽然是艺术上的小节,但在一些大作家的手中,却都有精彩的运用,象怎样布置局势,渲染气氛,怎样安排时机,以及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怎样描写和表现性格,都密切地联系着结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这在我国古典小说的杰作《红楼梦》里,就不缺少具有高超艺术技巧的范例。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曹雪芹对它们的出场描写,可以称得起千姿百态,十分引人入胜。
在这里,我们只选择第三回,分析一下曹雪芹如何独运匠心地描写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出场。
从《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艺术结构来看,它的前五回都可以称之为“楔子”,因为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按照曹雪芹原作手抄本(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应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程高本改成“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从这回目上也可以看出,这一回的情节是提供两条线索:一条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的贾、王二府并力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礼教习俗,揭示封建贵族的膏梁绵绣种种,为主人公们提供具体的生活环境,并借助于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前者是虚写,一带而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后者则是实写。
尽管这一回登场的人物很多,除男主人公贾宝玉以外,荣国府的女眷夫人小姐──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春全部露面了,但是,作为人物出场的精采描写,作者在这一回目中,仍然只按次序重点突出了荣国府的三个主要人物:第一个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宝塔尖儿,荣国府太夫人贾母。
红楼梦第三回内容简述
![红楼梦第三回内容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f0f547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9.png)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为:黛玉母亲逝,贾母派人去接黛玉,林如海请雨村同行且写信给贾政替雨村谋求复职。
黛玉进贾府,不愿意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怕被人耻笑。
看到外孙女,贾母不免难过。
黛玉见了大舅母邢夫人(贾赦之妻)、二舅母王夫人(贾政之妻)、李纨(贾珠之妻)、迎春、探春、惜春,后来又见了王熙凤。
晚饭后,宝、黛初见,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宝玉问黛玉是不是有玉,听到黛玉说没有,宝玉就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且哭闹着当众将玉摔碎。
经众人劝说才作罢。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559a64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c.png)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
《红楼梦》第三回简述
贾宝玉在林黛玉的陪伴下,来到了荣府。
在荣府中,贾母和王夫人
等贵族女子亲切地接待了宝玉和黛玉。
在这次拜访中,宝玉和黛玉的
感情逐渐升温,两人之间的羁绊也变得更加紧密。
在荣府中,宝玉结识了一众美丽动人的贵族女子,其中最引人注目
的当属黛玉的表姐林妹妹。
林妹妹天真无邪的性格,让宝玉忍不住对
她产生了好感。
不过,宝玉的心中始终只有黛玉一人,他对黛玉的感
情如同一缕细线,牵动着他的内心深处。
在荣府的这次拜访中,宝玉对荣府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他被荣府的繁华富丽所吸引,但同时也对其中的虚荣与空洞心生疑虑。
宝玉开始思考贵族社会的种种虚伪与险恶,他内心深处的抗争与挣扎
也在这一次拜访中逐渐显露出来。
与此同时,黛玉对于宝玉的感情也日渐加深。
在这次拜访中,她用
心无私地陪伴着宝玉,为宝玉的疑虑与困惑解惑。
黛玉的真诚与善良
打动了宝玉,使他对黛玉的感情更加坚定。
在荣府中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后,宝玉与黛玉不舍地告别了荣府
的亲人朋友,回到了贾府。
宝玉心怀感伤,对于贵族社会的虚荣与功
利更加不以为然。
他与黛玉之间的感情也在这段经历中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两人的心更加贴近。
《红楼梦》第三回中,通过宝玉和黛玉在荣府的拜访,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感情变化,揭示了贵族社会的虚荣与险恶。
这一回合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繁华富丽却又蕴含悲剧色彩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红楼梦》第三回的人物出场描写文学艺术作品,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来达到一切意图和目的的。
因而,所有适应于内容,又有利于创造形象的艺术手段,都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
譬如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在戏曲艺术里是很讲究的,因为角色出场的一个亮相、一个身段,不只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总是和角色性格与剧情需要有关。
在小说里,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虽然是艺术上的小节,但在一些大作家的手中,却都有精彩的运用,象怎样布置局势,渲染气氛,怎样安排时机,以及在人物出场的时候,怎样描写和表现性格,都密切地联系着结构、情节和形象的创造,这在我国古典小说的杰作《红楼梦》里,就不缺少具有高超艺术技巧的范例。
《红楼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曹雪芹对它们的出场描写,可以称得起千姿百态,十分引人入胜。
在这里,我们只选择第三回,分析一下曹雪芹如何独运匠心地描写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精彩出场。
从《红楼梦》庞大而复杂的艺术结构来看,它的前五回都可以称之为“楔子”,因为它们在小说情节发展中,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
按照曹雪芹原作手抄本(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应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程高本改成“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从这回目上也可以看出,这一回的情节是提供两条线索:一条向社会政治生活方面扩展开去,介绍贾府的显赫社会地位,即通过表现四大家族的贾、王二府并力把贾雨村起复为金陵知府,以维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和权益,揭露他们为非作歹的罪恶;一条是向贾府家庭生活深入,介绍这“风流富贵之家”的礼教习俗,揭示封建贵族的膏梁绵绣种种,为主人公们提供具体的生活环境,并借助于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荣国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
前者是虚写,一带而过,为第四回的具体展开埋下伏笔;后者则是实写。
尽管这一回登场的人物很多,除男主人公贾宝玉以外,荣国府的女眷夫人小姐──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贾氏三春全部露面了,但是,作为人物出场的精采描写,作者在这一回目中,仍然只按次序重点突出了荣国府的三个主要人物:第一个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宝塔尖儿,荣国府太夫人贾母。
第二个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的荣府管家人王熙凤。
第三个是小说男主人公荣府继承人贾宝玉。
这三个人的出场描写,在作者的精心处理下,显示了绝不相同的艺术特色。
这一回的开头是写由于林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来投奔外祖家,对于外祖母家的情况,在母亲生前已有所闻。
加之她又细心敏感,一到贾府,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因此,在贾府众人前来迎接远客之机,便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写出了众人的出场。
她首先看到的是,围绕着她外祖母的气派和礼仪。
《红楼梦》无论是作为反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或宝黛爱情的悲剧,都离不开荣宁二府这个生活舞台。
而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贵族宗法之家,荣国府这个“老祖宗”──太夫人贾母,是祖辈硕果仅存的宝塔尖儿。
从日常生活来看,晨昏定省,打牌看戏,观花赏月,大筵小宴,有哪一个热闹场面,离得开这位老祖宗呢?荣宁二府上下男女几百口,有儿子、侄子、媳妇、孙子、孙女、重孙媳妇一大群,还有数不清的男女奴仆,一呼百应,环绕在她周围。
她虽不是贾府家政、败政大权的掌握者,但却是这一贵族之家的无上威权的偶像。
正是适应着贾母在荣府的地位,作者并无过分渲染,只是通过林黛玉的“感觉”,写了围绕她周围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氛围,而且仅仅吃饭的一个场面,就概括地描写了她平素享受着怎样的供奉:……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
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多少人在此伺侯,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
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
”黛玉方告了座,坐了。
贾母命王夫人坐了。
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
迎春便坐右首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旁边丫环执着拂尘、漱孟、巾帕。
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外间伺侯之媳妇丫环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这气势,这氛围,这礼仪,无一不在表现这个膏梁锦绣之家的繁文缛节,又无一不在渲染这位“老太君”无上威严的地位,为此后围绕着她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著侈荣华的享爱,做了一次很好地铺垫。
当然,从这一回情节发展需要来讲,这样写贾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描写荣国府的另外两个“主儿”──王熙凤和贾宝玉,因为这两个“主人”都是她膝下承欢的宠孙。
不过,贾母的这个出场描写,从艺术上讲,主要还是适应于情节发展的需要,并未突出地表现性格。
而把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当做刻画性格的艺术手段,王熙凤的出场要算一个卓越的例证。
对于她,作者采用的方法是,一开始就把光束集中在性格刻画上,而且是一下子就全面地展示了他的多面的性格特性。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他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叫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着:“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欢喜,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叫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
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
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
”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这个出场之所以写得好,首先就在于作者精心的艺术安排。
如上所说,王熙凤在贾府以至小说情节中既然如此重要,又要在一个场面上集中揭示她的多面的性格锋芒,就不能把她的出场安置在贾母接见黛玉的场面上,因为那样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骨肉相见的悲痛,腾不出场面来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于充分描绘她的个性特征在出场行动上的表现。
因此,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
而这个众人都在的场面,也便于多面地表现她的性格,使读者看见她活跃在场面上不以为怪。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刻就引起了林黛玉的特殊感觉,“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林黛玉在前面所看到的,是贾母这位“老祖宗”在这大家族中的威严,所有后辈,包括邢王二夫人,在“老祖宗”面前,也只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何况今天还有远客到此,这大家礼仪是失不得的。
而这“来者”,在这样的场面里,居然敢如此放肆,并且这“来者”一到,这位“老祖宗”就有了笑容,还开起玩笑来,可见其平日更无拘无束了。
有了这第一次出场的描写,以后再在日常生活中写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的所谓承欢应候,随便说笑,随意阿谀,就使读者觉得很自然了。
同时,也正是通过她这种放诞无礼的出场,才能表现出她深得这位贾府老祖宗的宠爱,正是这种宠爱给了她特殊的地位。
正象“甲戌本”脂批所说:“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紧接着是具体地展开了她的出场行动的描写。
可以说,由于曹雪芹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王熙凤的每一个行动,几乎都显示了她性格的一个侧面。
看到林黛玉的容貌,立刻就联系到“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提到黛玉母亲的去世,立刻假哭起来,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瞬即又转悲为喜,赤裸裸地表现了她善于逢迎和做作。
拉着黛玉问长问短,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仅威;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
答复王夫人给黛玉选料子裁衣服的话是为了显示她的精明能干,早有准备,实际上也是在表现她的随机应变。
如脂批所说:“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王熙凤的声势非凡的出场,虽然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反映出来的,却是何等深刻地、全面地展现了她的性格特征,使她的出场描写,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如果说王熙凤的出场描写的特点是立即进入性格刻画,没有任何铺垫,而贾宝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置局势上,却是下了相当的功力。
早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重点介绍了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那年周岁时,政老爷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
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不大喜悦。
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
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在这第三回贾宝玉出场前,作者又通过王夫人对黛玉的嘱咐,做了一番渲染,称他做“孽根祸胎”,说他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不要黛玉亲近他,理睬他。
此所谓“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早有一宝玉矣!”这一切给林黛玉造成了“这个宝玉不知是怎么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