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
植物保护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植物保护学: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维护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一门既是基础理论,又具应用价值的科学。
2.有害生物:广义上讲,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及其财产,环境的生物。
从植物保护上讲,则是指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著损失的生物,一般将其概括为病、虫、草、鼠。
3.生物灾害:指有害生物大量繁殖、蔓延或扩散,严重危害目标植物,给人类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现象。
4.前口式:口器着生于头部的前方,与身体的纵轴成钝角或几乎平行的头式,适用于捕食动物或其他昆虫。
5.下口式:口器着生于头部的下方,与身体的纵轴垂直的头式,适用于咀嚼植物性食料,是比较原始的头式类型。
6.纵脉与横脉:多数昆虫的翅面上有很多凸起或凹陷的线条,称为翅脉,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其中从翅基到边缘的翅脉称为纵脉,连接两纵脉之间的短脉称为横脉。
7.体外消化: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在刺吸汁液时,先将唾液注射到植物或动物的组织中,把构造复杂的养分分解成简单的成分,如把淀粉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然后才能把营养吸入体内,这一过程称为体外消化。
8.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9.多型现象:是指同一种昆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机能上表现为三种或更多种不同个体的现象。
10.翅的连锁器:为了保持前后翅行动一致而将昆虫的前后翅连为一体的特殊构造。
11.性二型现象:性二型是指在雌雄异体的有性生物中,反映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某些变量在两性之间常常出现固有的和明显的差别,使得人们能够以此为根据判断一个个体的性别现象。
12.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3.保护色: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二、填空1.昆虫触角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柄节、梗节、鞭节2.蜻蜓的触角为刚毛状,蜜蜂触角为膝状3.螳螂前足属于捕捉足,蝗虫后足属于跳跃足4.节肢动物门5.上唇、下唇、上颚、下颚、舌6.捻翅目雄虫的前翅类型均为平衡棒。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一、名词解释题1.真菌生活史:2.有效积温法则:3.综合治理:4.侵染循环:5.病原:6.症状:7.侵染循环:8.多胚生殖:9.植物病害:10.失毒温度:11.植物检疫:12.变态:二、填空题1.园林植物病害常见的病症有、、、、2.由菌丝平行组织成的绳索状物为。
3.昆虫的胸部着生和,是_ __的中心。
4.病原物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借、、、和传播。
5..棉铃虫属于目科昆虫,在我国1年发生代,以在越冬。
6.马尾松毛虫一年发生代,以在内越冬。
7.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需要、和三大条件。
8.按照昆虫蛹的形态特征,可以将蛹分为、、三种类型。
3.昆虫体壁是由、、三部分组成。
9.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是_ __,运动器官是和。
10.大青叶蝉属于目叶蝉科昆虫,是以在枝干的表皮下越冬。
11.蟋蟀的头式是,触角状,口器是,后足是,前翅是。
12. 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____只能辩别光的强弱和方向。
13.昆虫的个体发育分为和两个阶段。
14. 松梢螟为害松树,引起侧梢,使树冠,主要是幼虫蛀食15. 线虫腹部器官包括和_ _。
三、选择题1.桃树生长期防治桃疮痂病使用的药剂为( )A、波尔多液B、锌铜波尔多液C、硫酸锌石灰液D、石硫合剂2.蝶类昆虫的触角是( )A、丝状B、羽状C、刚毛状D、球杆状3.昆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区在( )A、7~40℃B、8~40℃C、0~40℃D、8~45℃4.下列那个目的昆虫的变态属于完全变态( )A、螳螂目B、直翅目C、缨翅目D、脉翅目5.下列那种害虫是对内检疫对象( )A、桃蛀果蛾B、梨小食心虫C、梨虎D、苹果蠹蛾6.梨黑斑病在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的是病菌的()A.黑色霉状物B.褐色霉层C.白色霉层D.粉红色霉层7.在苹果生长期,苹果轮纹病在果实和枝干上造成侵染,?其侵染源来自()A.病果实B.病枝干C.病叶D.病残体8.要避免苹果锈病发生,在距苹果园多大距离内不能栽植桧柏()A.1.5公里B.2.5公里C.5公里D.15公里9.葡萄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呈水渍状,淡褐色仅圆形或不规则形,?渐扩大成具有环纹的大斑,病部着生灰白色小粒点。
最新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病原菌:在生物性病原中,真菌和细菌称为病原菌3、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所引起不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4、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所引起的具传染性的园林植物病害。
5、症状:寄主植物受病原侵染后所表现出的形式,是病症和病状的总称。
6、病症:病原物在受害植物上所表现出的结构特征7、生物性病原:指以园林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8、子实体:着生真菌孢子的组织和结构9、锁状联合:担子菌菌丝为保持双核性而形成的一种钩状结构10、病毒:为一类不具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为主成份的体积极小的专性寄生物。
11、病害流行: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或一定时间内发生普遍而严重称为病害流行;12、致病性:病原物使寄主植物致病受害的能力;13、侵染过程: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开始,到寄主呈现症状的整个过程;14、侵染循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下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5、隐症现象: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可以长期或永远不表现症状16、潜伏侵染:当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寄主植物不表现症状,这称为潜伏侵染。
17、诱发抗病性:寄主受侵染后所诱导出的限制病菌扩展的特性;18、下口式:指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近似于直角关系的一种昆虫头式如蝗虫的形状。
19、昆虫年生活史: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确定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叫年生活史。
20、跗肢:昆虫体成对分节的外长物。
21、多胚生殖:昆虫的一个卵形成多个胚胎,发育为个体新的生殖方式。
22、补充营养:成虫期为性细胞发育成熟进行的取食。
23、龄期:幼虫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24、单寄生:指在一个寄主体上只寄生1头寄生昆虫的现象。
25、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令形式,禁止某些危险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病虫、杂草,采取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园林树木重点归纳考试必备

⒈园林树木:凡适合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森林公园等应用,以绿化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统称为园林树木。
⒉园林树木种植资源的特点①种类繁多②分布集中③特色突出④独放异彩⒊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是携带一定可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表现为一定优良性状通过生殖细胞和体细胞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园林树木的总称。
⒋种质资源的外延包含:①种与品种②器官与组织③细胞与分子⒌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的内容:1树种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的保护2资源再生能力的保护3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植物资源的两面性:再生性和可解体性树木资源的保护及保存方法一般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
⒍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①引种驯化②育种应用植物分类的等级主要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
植物的种或物种是植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种与种的界限是生殖隔离。
亚种:是那些在形态上已有比较大的变异且具不同分布区的变异类型。
是种内变异类型,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域上存在。
变种:形态特征上有显著变化,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
变型:形态特征上变异比较小的类型。
品种:二植物的命名-双名法一依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1乔木类:一般高6m至数十米,具明显主干。
2灌木类:树体矮小,茎干多从地面拔地而起。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自身站不起来。
4铺地类:自身站不起来又无攀附能力,但其枝条均铺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长出不定根,如铺地柏、矮生栒子。
二依树木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1依据气候因子分类: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树种。
2依据水分因子分类:耐旱、耐湿、中生树种。
3依据阳光因子分类:喜阳、喜阴、中性植物。
4依据空气因子分类:抗污染、抗风、防尘、卫生保健树种。
5依据土壤因子分类:耐瘠薄、海岸(抗盐)树种。
三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观形树木。
如雪松、龙柏、榕树、龙爪槐观花树木。
如梅花、腊梅、月季、牡丹、白玉兰观叶树木。
如银杏、鸡爪槭、黄栌、七叶树、椰子观果树木。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9bfa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c.png)
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共5篇]第一篇: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重点总结绪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园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植物种类繁多;2、易引起交叉感染:如梨树与桧柏混植;3、生长环境较差,非侵染性病害数量上升;4、防治技术要求高:尽量选用低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和技术措施;5、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园林植物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
突出“预防为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这些生物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
不是所有真菌都有有性生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5.芽孢子6.粉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 2.子囊壳3.子囊盘4.子囊腔白粉菌都是活养生物,锈菌是专性寄生。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
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菌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论述)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
①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②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扩展的,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园林植物保护学是园艺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到园林植物的生长、繁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
下面是一些园林植物保护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1. 什么是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生长、繁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它包括园林植物的生理特性、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等内容。
2. 园林植物保护的意义是什么?园林植物保护的意义在于保护园林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园林植物的质量和数量,维护园林景观的美观和生态平衡。
3. 园林植物保护的方法有哪些?园林植物保护的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修剪、清除病虫害植物等方式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病虫害;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杀灭病虫害。
4. 如何识别园林植物的病虫害?识别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干、花果等部位,注意病虫害的症状和特征。
例如,叶子上出现斑点、凋萎、卷曲等症状可能是叶片病虫害的表现。
5. 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有哪些?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
种子繁殖是利用植物的种子进行繁殖,扦插繁殖是将植物的枝条或叶片插入土壤中生根,嫁接繁殖是将两个不同的植物接合在一起。
6. 如何防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施肥、浇水等。
其次,要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控制。
7. 园林植物保护中的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它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等优点。
与化学防治相比,生物防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8. 园林植物保护中的化学防治需要注意什么?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来杀灭病虫害。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选择适合的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园林植物学期末考试必备

1、园林是以必然的地块,对山石,水体,建筑和植物等要素,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创作而成的优美的空间环境,供人们游憩的场所。
2、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埋散布,习性,栽培繁衍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3、园林树木配置中存在几下几个问题:①种类单调②木本地被用的少③春天花木多,其它季节少④设计类似⑤植物造景少。
配置原则:知足功能要求的原则;种间关系处置原则;适用原则;美观原则;多样性原则4、园林树木存在两种分类方式:自然分类系统(系统分类法)与人为分类系统自然的分类系统: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和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的分类方式。
5、物种又称为“种”,植物分类学家又以种(物种)作为分类的起点,把种定为分类的大体单位。
“种”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但它又不是绝对固定永远一成不变的。
种又分为变种、变型和亚种。
6、三大速生树种:桉树、杨树、松树7、海岸三大绿篱树种:大叶黄杨、罗汉松、珊瑚树8、水生植物:沉水植物:黑藻、苦藻、、、主如果水草类挺水植物:荷花、芦苇、水葱等浮水植物:睡莲、浮萍、菱角等9、乡土树种:土生土长的树种或是经长期引种完全能够适应本地自然条件的树种。
长处:最能表现地方特色,最适宜本地风土,最抗灾害性气候,最经济节约。
外来树种:已适应或大体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长处:丰硕城市植物景观,提高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基调树种:充分表现地方特色并普遍应用的树种原则:普遍种植,历史长的乡土乔木树种10、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的绿地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数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11、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外温度的现象(风速小于6米每秒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
12、植物检索表:按照二歧分类法的原理,常见的有定距式和平行式两种。
定距式长处:将相对性质的特性都排列在一样距离,一目了然,便于应用缺点:若是编排的种类过量,检索表必将偏斜,而浪费很多篇幅突出特点:同号同位平行式长处:排列整齐美观缺点:相对来讲利用起来不是一目了然突出特点:同号相斜,左侧对齐13、园林观赏树木的常常利用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按照树木的生长习性分类: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竹类、棕榈类等②按照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观形类、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观枝干类等③按照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固植树类(园景树、孤赏树)、抗污染树种、花灌木、盆栽及造型类、室内装饰类庭荫树:梧桐、国槐、毛白杨、栾树、油松、合欢、女贞行道树:悬铃木、银杏、国槐、毛白杨、元宝枫、合欢、梧桐垂直绿化类:蔷薇、藤本月季、金银花、叶子花、紫薇绿篱树种:花椒、构骨、火棘、小叶女贞、南天竹、蔷薇木本地被植物:六月雪、八角金盘、常春藤、铺地柏孤植树:雪松、油松、云杉、樟树、广玉兰、桂花14、适合春天观花的植物:梅花、报春、海棠、丁香、樱花、含笑、玫瑰、紫荆、锦带花等适合夏日观花的植物:荷花、牡丹花、木槿、蛇目菊、草石竺、睡莲、飞燕草、霞草等适合秋季观花的植物:菊花、孔雀草、牵牛花、百日草、紫茉莉、木芙蓉、紫薇等适合冬季观花的植物:水仙、瓜叶菊、仙客来、君子兰、蟹爪兰、腊梅、梅花等15、现代四大鲜切花:现代月季、康菖蒲、菊花、香石竹16、北方常见竹如何区分,其有什么特点与其它竹类不同?金镶玉竹:其骨干外观形态独特,色泽鲜明,靓丽,竹姿优雅,竹影迷人。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

《植物保护学》作业题一、名词解释1、病原:2、病原菌:3、非侵染性病害:4、侵染性病害:5、症状:6、病症:7、生物性病原:8、子实体:9、锁状联合:10、病毒:11、病害流行:12、致病性:13、侵染过程:14、侵染循环:15、隐症现象:16、潜伏侵染17、诱发抗病性:;18、下口式:19、昆虫年生活史:20、跗肢:21、多胚生殖:22、补充营养:23、龄期:24、单寄生:25、植物检疫:26、孤雌生殖:27、耐害性:29、生物防治:30.两性生殖:31.趋性:32.变态:33.致病性:34.重寄生:35.病程:36.初侵染:37.内吸作用:38. 药害:39. 多型现象:40. 性二型现象:二 .判断题1.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的。
()2.大部分植物病原病毒致死温度在55℃-70℃之间。
()3. 所有锈菌都能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孢子。
()4.接合孢子是有性孢子。
()5.再次侵染就是指植物病原菌的第2次侵染。
()6.各种病害潜育期长短差异很大,常见的叶斑病的潜育期一般为7-15d。
(7.病原物的寄生性越强,其致病力越强。
()8.为了方便,可以用手直接拌种、配药。
()9.22℃-40℃昆虫最适温度范围.()10.膜翅是昆虫翅质地的常见类型.()11.昆虫的气门大多为8对.()12. 虫龄应为蜕皮次数加1 . ( )13. 肉食瓢虫主要捕食蚜类.蚧类.螨类.粉虱等()14.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地区称保护区.( )15.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硫酸铜,几乎不溶于水()16.用含5万单位的井冈霉素水剂, 加水稀释成50单位浓度使用,则稀释倍数是10000倍( ) 17.一般作物的生长期比休眠期耐药力好( )18.高温下植物易发生药害. ( )19.百草枯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20.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杀虫剂.()三.选择题1.具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是()A蝗虫 B 蚊子 C 蝼蛄D臭蝽2 .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包括()A蚜虫B臭蝽C枯叶蛾D菜粉蝶3.蜜蜂的后足是()。
植物保护学知识重点笔记

植物保护学知识重点植物保护:植物生产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以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各种技术措施,将有害生物持续地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或美学容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植物的可持续生产。
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1、植物病害: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死亡的现象2、症状:植物病害经过一系列病变过程,最终导致植物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某种异常状态。
1)病状:植物本身的不正常。
病状类型:变色——植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或发生颜色变化的现象。
(褪绿、黄化、花叶)坏死——细胞组织死亡,仍保持原来的组织形态。
(叶斑、病斑)腐烂——细胞组织死亡,没有原来的组织形态。
(干腐、湿腐、软腐)萎蔫——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关键是缺水畸形——由于病组织或细胞生长过渡增生而造成的形态异常的现象2)病征:植物生病后病部的病原物结构体病征类型:真菌形成:霉状物(霜霉病)粉状物(白粉病)锈状病(小麦锈病)粉状物(点状物)煤污状物脓状物(许多细菌病害的病征)*有症状不一定有病状*病毒无病征3、侵染性病害: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温光水肥土)引起能传染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不能传染的植物病害(参见12/题3)侵染非侵染由病原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由非生物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能传染,并有发病中心不能传染,没有发病中心伴有点---片---面的发展过程无点---片---面的发展过程第二章植物病害的病原1、寄生性: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从活体上获得营养)2、致病性:指病原物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和诱发病害的能力。
(对植物的破坏作用和诱发病害的能力)3、严格寄生物(活体寄生物)/严格腐生物:只能从活体/尸体上获得营养4、活体营养:从活体上获得营养的方式。
活体营养型:有的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
园林植物基础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绪论1.园林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可应用于花艺、园林,以及室内外布置和装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的总称,又称为观赏植物。
第一章细胞学基础1.细胞的概念?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植物细胞的形状有圆球形、长柱形、长筒形、长方体形、星形、多面体形、线形、梭形等。
植物细胞的大小:几个μm——数十个μm(高等植物)3.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
细胞壁由胞间层(中层)、初生壁、次生壁组成;原生质体又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4.细胞后含物(内含物)?植物细胞内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植物次生物质,称为后含物。
5.细胞周期及四个时期?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
四个时期:(1) DNA合成前期(G1期);(2) DNA合成期(S期);(3) DNA 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6.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7.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细胞生长是指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后发生的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长。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同源细胞逐渐变为在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化特征上彼此互异的过程。
8.细胞的全能性?大多数生活的植物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都具有经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1.植物组织?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来源相同、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的细胞群称为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的类型:植物组织包括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部分。
成熟组织包括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2.分生组织?根据来源和性质分生组织可划分为哪几种?根据在植物体内分布的部位分生组织又可划分为哪几种?分生组织是指位于特定部位、能持续或周期性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群。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整理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病害: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抵制,正常生理代谢组织结构遭到破坏2、病害三要素及关系病害的三因子学说一植物病害需要病原、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3、症状: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4、病征的主要类型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粉状物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
锈状物发生在枝、干、叶、花、果等部位。
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物。
由锈菌引起点状物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现,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点病征的形状、大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度或分散、数量的多寡都是不尽相同的。
菌脓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
5、四大病害的特征及区别(括号里是传播方式)67、侵染过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实际上病程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
8、侵染循环: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染循环的环节: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病原物的传播9、病害流行的条件(因素):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同时存在。
10、植物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许多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起作用。
水平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个别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都起作用。
11、生理小种是指一种病原生物里对一种寄生的不同品种致病性不同的类群12、真菌的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3、活力营养生物寄生营养生物14、柯赫氏法则①发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会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其性状与原接种物(纯培养)相同15、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从寄生植物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专性寄生物:不同病原物,其寄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病原物寄生程度很高,只能在活的寄主上寄生,一旦寄主组织死亡,它就无法继续生存,我们把这一类病原物称为活体营养生物,也称之为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16、生理病害特点①具有突发性②田间分布普遍③病状表现散发性④无病症有病状17、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第二章园林植物害虫基础知识1、什么是昆虫及其特征?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园林植物保护学期末复习题

园林植物保护学复习题1.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的类型有性孢子:1) 合子:由两个同型的游动配子结合,形成二倍体细胞核的合子(2N)。
2) 卵孢子:由两个异型的配子囊结合,在藏卵器中产生卵孢子(2N)。
3) 接合孢子:是由两个同型但性别不同的配子囊相结合,经过质配和核配后形成(2N)。
4) 子囊孢子:是由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器)相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成(N)。
5) 担孢子:是担子菌产生在担子外面的,一般为四个单倍体孢子(N)。
无性孢子:1).游动孢子(1)孢子囊(2)孢子囊萌发(3)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1)孢子囊及孢囊梗(2)孢子囊破裂释放出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1)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萌发5).芽孢子6).粉孢子2.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图3.病原物的致病机制a)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b)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c)产生对寄主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
4.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a) 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量存在b) 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大量存在c) 发病的环境适时出现5.园林植物的抗病机制1) 结构抗病性:即植物利用组织和结构的特点阻止病原物接触、侵入与在体内的扩展、破坏。
先天性的防御结构:如植物表面密生的茸毛,或很厚的蜡质层等。
后天性的防御结构:如在病部形成木栓层或坏死斑等。
2) 生化抗病性:即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产生对病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先天固有生化抗性:如葱蒜类、松柏类分泌的挥发性物质。
后天诱导生化抗性:如生理代谢途径的改变。
6.田间如何区分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a)第一,观察症状。
侵染性病害往往后期有明显病症出现,并且症状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出现,症状的发生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b)第二,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呈点发状,而非侵染性病害无明显发病中心,呈片发状;c)第三,侵染性病害在一个特定地点,通常只发生在个别或少数种类寄主上;而非侵染性病害则在多种寄主上发生类似症状。
园林植物保护学

园林植物保护学一、名词解释:1 .园林植物病害: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种苗、球根、鲜切花或成株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受到了致病因素的侵袭,整个植株、器官、组织和局部细胞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紊乱、解剖结构破坏、形态特征改变,以致园林植物生长不良、品质变坏、产量下降,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色,这种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2.症状:园林植物受到生物或非生物病原侵染后,其外表形态的不正常表现,是病症和病状的总称。
3.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变化。
(主要类型:变色、坏死、枯萎或萎焉、畸形、流脂或流胶)4.病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的各种结构特征。
(主要类型:粉霉状物、锈状物、膜状物或线状物、伞状物及马蹄状物、胶状物<溢脓>)二、1.真菌的理化性质:(1)基本特征;无根、茎、叶。
无叶绿素,也不含维管束组织。
营养体绝大多数为丝状体,少数为单细胞或原质体,有细胞壁和真正是细胞核。
营养方式为异样型。
典型的繁殖方式为孢子繁殖。
是一种多态型生物,先经过营养阶段,然后进行繁殖。
(2)真菌进行营养生长的形体称为营养体。
(3)真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孢囊孢子、游动孢子、分生孢子、粉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
(4)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主要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5)真菌生活史:从一个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6)真菌的多型性:有些真菌在在生活史中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
(7)转主寄生:有的真菌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8)单一寄主(同主寄主):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生活史。
2.真菌的分类:首先分为黏菌门和真菌门,黏菌的营养体为变形体或原质体,真菌的营养体典型的为菌丝体;根据营养体、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特征将真菌分为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园林树木学考试重点(山建大)

称为园林树木。
3.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为园林树木学。
4.双名法: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
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
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
以此二名作为一种植物的学名。
5.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6.顶端优势:顶部分生组织或茎尖对其下芽萌发力的抑制作用,叫做“顶端优势”(或称先端优势)7.春色叶树:春色叶树种是指春季新发生的嫩叶呈现显著不同叶色的树种。
8.秋色叶树:秋色叶树种是指进入秋季或经霜后叶色由绿色转成其他颜色,并能使整个树冠显得鲜艳而优美的观赏树种。
9.常色叶树:有些树的变种或变型,其叶常年均成异色,而不必待秋季来临,特成为常色叶树。
10.独赏树:又称为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或独植树。
主要表现树木的体形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
适宜作独赏树的树种,一般需树木高大雄伟,树形优美,具有特色,且寿命较长的,可以是常绿树,也可以是落叶树;通常又常选用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种类。
11.庭荫树:又称绿荫树,主要以能形成绿荫供游人纳凉避免日光暴晒和装饰用。
一定的营林地段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达到较好的生产水平。
16.季相: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
17.花相: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的整体表现形貌,特成为“花相”。
园林树木的花相,从树木开花时有无叶簇的存在而言,可分为两种形式。
“纯式”指在开花时,叶片尚未展开,全树只见花不见叶的一类。
“衬式”在展叶后开花,全树花叶相衬。
七大花相类型及代表树种(1)独生花相本类较少,形较奇特,例如苏铁类。
(2)线条花相花排列于小枝上,形成长形的花枝。
由于枝条生长习性之不同,有呈拱状花枝的,有呈直立剑状的,或略短曲如尾状的等。
园林植物复习内容

园林植物复习内容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3分)三、问答题(4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四、综述题(17分)●园林植物的类型一、根据植物的观赏特性可分为:1、观形植物:树木中以树冠、枝干、根蔓形体显著取胜的园林植物。
其种类最多,是园林植物中最主要的观赏形式,构成植物景观的主体。
1)依冠形分树冠系由枝、花、叶、果所组成,其形状是主要的观赏特性之一,尤其是乔木树冠的形状,在风景艺术构图中具有重要意义。
圆柱形:形竖直、狭长呈筒状、纺锤状。
垂直景观明显,整齐、占据空间小,引导视线垂直向上,引人注目。
圆锥形:有稳重、肃穆及突破立面的效果。
造成高耸的感觉,绿化山地增加山势,绿化陵园增加严肃气氛。
球形:包括半球形、卵形、倒卵形、椭圆形。
曲线为主,圆曲柔滑,多用于联系贯穿树木布置。
表现曲线的柔美。
应用最广泛的树种。
伞形:枝干水平向上,姿态舒展、潇洒,有水平的韵律感。
用于开阔处、和缓草坪上造景,庇荫效果较好。
垂枝形:枝条下垂,随风起舞、婀娜多姿。
常植于湖边、堤岸,与水波相协调。
特殊形:其造型奇特,树形清、奇、古、怪,常与置石、假山结合在一起。
2)依干形分直干形:树干挺拔直立,有单干、双干、多干。
斜干形:树干向一侧倾斜。
其具有动势。
曲干式:树干自然弯曲,适于孤植和做壁山的配景。
矮干式:冠大干低,适合于缓坡土丘及开阔的草坪。
悬崖式:树干倾斜向下,古朴自然。
多与假山结合。
蔓生形:枝干虬曲蜿蜒,多与棚架、墙面、山石结合。
匍匐形:枝干低矮,沿着近乎水平方向伸展。
2、取色植物:凡以叶色及干枝色的特殊或显著取胜的植物。
常色植物:树叶的色彩特殊,且不随季节改变。
季色植物:树叶在某一季节中能显现出特殊的色彩。
干枝色植物:干枝色彩特殊的树木。
3、观花植物:凡以花容、花色显著取胜的植物。
季花植物:指花朵显著,能应时令而开的赏花植物。
长花植物:花期较长,生长期中几乎能不断抽生花序开花的赏花植物。
山建园林植物学考试重点重点

:名词解释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 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 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2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 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
3独赏树:独赏树又称孤植树、标本树、赏形树或独植树,指为表现树木的形体 美,可独立成为景观供人观赏的树种。
(有雪松、南洋杉、柏、银杏、玉兰)4春色叶类:对春季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树种称为春色叶树种。
有臭椿、五角枫、石楠、栾树、七叶树、香椿、牡丹、月季(叶呈红色) 秋色叶类:叶在秋季颜色有显著变化,且观赏价值高、持续时间长的树种称为 秋色叶树”鸡爪械、朴树、五叶地锦、黄栌、榉树、乌柏、爬山虎、南天竹、扶芳藤(叶在秋天变为红色或紫红色);银杏、白蜡、金钱松、鹅掌楸、无患子、 栾树、悬铃木、水杉(叶在秋天变为黄色或黄褐色)。
常色叶类:树木的叶子在全年或生长季节内表现为一个颜色。
叶小檗、红桑、紫叶欧洲槲(金色叶) 5外来树种:非本地区天然树种乡土树种:指本地区天然分布树种或者已引种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 来树种 6骨干树种:根据不同功能的不同功能类型的绿地选用具有不同使用和景观价值 的树种并在不同的园林类型中起骨干作用。
(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绿地中出 现频率最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骨干树种能形成全城的绿化特色, 一般以20~30种为宜。
)基调树种: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并普遍应用的树种 (指各类园林绿地均要使用的、树种。
)7孤植:孤植的树木,称之为孤植树。
广义地说,孤植树并不等于只种1株树。
用2株或3株同一品种的树木形成一个单元的树也被称为孤植树。
丛植: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种类的树种较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 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外轮廓线的称为丛植。
对植:(常用在建筑物门前,大门入口处)用两株树形整齐美观的种类,左右相 对的配植列植:树木成行列式种植。
园林植物学复习资料整理要点

绪论植物(Plant):在生物界中,营固着生活、具有细胞壁、自养的生物。
形态多样性:大小各异,形态多样。
结构多样性: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简单-复杂。
寿命多样性:短命植物、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木本植物。
营养多样性:自养:绿色植物;异养:非绿色植物:寄生、腐生生态多样性:陆生、水生;沙生、盐生、冻原植物。
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界的植物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包括形态结构的发展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类群的进化与分类、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或系统植物学:根据植物的特征和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的科学。
植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自然分类系统发育分类物种:分类学基本单位,指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并具有地理分布上、生态上或季节上的隔离。
变型:形态特征变异相对较小的类型,如花色不同、花重瓣、单瓣的变异、叶片有无色斑等。
品种:由人工培育而来的,具有独特的经济性状,并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个体构造、发育及系统发育中形态建成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开发的科学。
分子植物学:研究植物材料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规律的科学。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孢粉学、细胞学、遗传学、植物化学、生态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向日葵菊科一年生植物,原产北美,是重要的油料植物。
桔梗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叶对生。
大花草分布于苏门答腊,大花草科寄生植物。
天麻.,兰科腐生植物,其根状茎入药,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疼的作用,用以治疗高血压病、头疼、眩晕、肢体麻木、神经衰弱和小儿惊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园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植物种类繁多;
2、易引起交叉感染:如梨树与桧柏混植;
3、生长环境较差,非侵染性病害数量上升;
4、防治技术要求高:尽量选用低毒、无异味、不污染环境的药物和技术措施;
5、防治的总体目标是:园林植物不因病虫危害,影响正常生长及观赏效果。
突出“预防为主”。
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它生物的侵袭或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全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或其他损失的现象称为园林植物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是指植物得病后其本身所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病症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物在病部的表现,如霉层、小黑点、粉状物等。
第二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
这些生物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原生动物等。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子实体,在子实体上聚生无性孢子或有性孢子。
不是所有真菌都有有性生殖。
真菌的无性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厚垣孢子4.分生孢子5.芽孢子6.粉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类型1.合子2.卵孢子3.接合孢子4.子囊孢子5.担孢子
子囊果的类型 1.闭囊壳2.子囊壳3.子囊盘4.子囊腔
白粉菌都是活养生物,锈菌是专性寄生。
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
植物病原菌大多为杆状菌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论述)
1.一般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细菌主要在薄壁细胞组织和维管束组织中繁殖和扩展。
①在寄主薄壁细胞组织扩展的,引起叶斑(叶枯)、腐烂,如黄单胞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②在寄主维管束的导管内扩展的,引起植物萎蔫,如假单胞杆菌属。
③侵入寄主后分泌生长激素,剌激寄主细胞过渡分裂,而形成肿瘤,如土壤杆菌属。
2.植原体病害的症状特点
病株矮化或矮缩,枝叶丛生,叶小而黄化。
因此矮化、丛生、小叶和黄化是诊断植原体病害时必须掌握的症状特点。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要点(问答)
1.消除侵染来源2.园林技术防治3.抗生素治疗
植物病原病毒的传播与传染途径
非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由患病寄主经机械方式或病株与健株细胞的有机结合传播到无病植株,主要包括汁液传播、花粉传播、嫁接传播等。
介体传播: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它生物体上,借其它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多数植物病毒在自然界是经生物介体进行传播的。
传播病毒的介体有昆虫、螨类、真菌、线虫及菟丝子
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要点
1.铲除侵染源,建立无病苗圃和无病种子基地。
2.消灭刺吸式口器的昆虫、真菌、螨类等传毒介体。
3.对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采用茎尖组织培养脱毒。
4.对感染病毒的植株或处于休眠期的种子、鳞茎、球根等,进行热处理使病毒丧失活性。
5.弱毒疫苗的应用:利用病毒的弱毒株系先侵染植物,可保护植物免受后来强毒株系的危
害。
6.培育抗病品种并在生产中利用。
植物线虫病的防治要点
1.在引种和调运种子、苗木的过程中严格实行植物检疫。
2.选用高抗性或免疫的品种、实行轮作或间作,施用有机肥等措施。
3.采用温水或药剂处理种植材料。
4.采用药剂或热蒸汽处理土壤。
5.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线虫、病毒、原生动物、细菌等来防治植物线虫病害。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
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防除可采用加强检疫、人工拔除、与非寄主轮作、施用除草剂等措施。
2.在花卉和树木播种前,彻底清除混杂在种子和土壤中的菟丝子种子是防治菟丝子病害的主要措施。
而一年生草本花卉的种植地,冬季要深耕,使菟丝子的种子深埋在土层中,不能发芽,可减少侵染源。
生长季节在花圃、苗圃、花坛和绿地发现菟丝子,应及时清除,防止蔓延。
使用五氯酚钠化学防治或“鲁保一号”生物制剂喷雾,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在冬季将受害寄主植物的枝条及寄生物一并砍除,使寄生物来年不能重新萌发,这是防治桑寄生病害的唯一有效措施。
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病原物的致病性
1.致病性: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组织的破坏和毒害,从而使寄主植物发生病害的能力。
2.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a)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b)对植物施加机械压力;
c)产生对寄主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
植物的抗病机制(问答题)
1、结构抗病性:即植物利用组织和结构的特点阻止病原物接触、侵入与在体内的扩展、破坏。
先天性的防御结构:如植物表面密生的茸毛,或很厚的蜡质层等。
后天性的防御结构:如在病部形成木栓层或坏死斑等。
2、生化抗病性:即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产生对病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
先天固有生化抗性:如葱蒜类、松柏类分泌的挥发性物质。
后天诱导生化抗性:如生理代谢途径的改变。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1.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量存在
2.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大量存在
3.发病的环境适时出现
区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第一,观察症状。
侵染性病害往往后期有明显病症出现,并且症状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出现,症状的发生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二,侵染性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呈点发状,而非侵染性病害无明显发病中心,呈片发状;
第三,侵染性病害在一个特定地点,通常只发生在个别或少数种类寄主上;而非侵染性病害则在多种寄主上发生类似症状。
区别各类侵染性病害
1.真菌病害在病部往往有病症出现,多半是真菌的营养体或繁殖体,可以通过肉眼或显微
镜观察识别,这些病症往往呈粒状、粉状、霉状等;
2.细菌病害在病部往往有白色菌脓溢出;
3.病毒病害往往表现为花叶、黄化等;
4.植原体病害往往表现为丛枝、花器异常、矮缩等;
5.植物寄生性线虫具有口针;
6.寄生性种子植物有明显的病症。
病害诊断的程序
第一,症状观察。
第二,病原物的显微观察。
第三,病原性的确定
柯赫氏法则
(1)在害病植物上都发现有这种生物;
(2)该微生物能够从植物组织上分离培养,并纯化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康植株上,表现出相同症状;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2)相同。
第六章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园林技术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选择育种或杂交育种等方法
2.选用健壮无病的繁殖材料:不少病害依靠种子或苗木等繁殖材料传播侵染。
3.清洁田园
4.园林植物的合理布局
5.园林植物的合理轮作
6. 加强植物栽培管理
波尔多液
配方:硫酸铜、生石灰和水100ml。
配制方法:取2个容器,分别用一半的水配成硫酸铜液和石灰水,然后同时倒入第3个容器中,边倒边搅。
注意事项:
1)现配现用,容器最好选用陶瓷或木桶,不要用金属;
2)是保护剂,对白粉病或锈病效果差(粉锈宁);
3)不要与石硫合剂直接混合使用,以防药害。
石硫合剂
配方:生石灰:硫磺:水=1:2:10(15)
配制方法:用60—70°C的水将硫酸搅成糊状;生石灰放入铁锅中调成石灰乳,煮沸;将硫磺糊慢慢倒入石灰乳中,边倒边搅拌。
煮沸40—60分钟。
注意事项:
1)是良好的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有效,也可杀虫杀螨;
2)高温高浓度易产生药害,宜单独使用;
3)休眠季节可用3~5波美度,生长季节用0.1~0.3波美度。
颜色:黄—橘黄—橘红—砖红—红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