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中减少运算量的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减少解析几何题运算量的有效途径——用定义解题

减少解析几何题运算量的有效途径——用定义解题

所 以 M 点 的 - 、 3) 、 歹 5
, ,
此 时 ,MF l l 2 I + MF l


Y+ 一 l 堑 L 二
+ :2 2 ) v一1

+2 一
+2 :

l1 M F
l耋 + 一 易 所 =_ 2 得 求 -
解题 方法 与技巧 INXE J O U AKO Z0 GU I XE CN A 1 A
减 少 解 析 几 何 题 运 算 量 的 有 途 径 — — 用 定 义 解 题 效
山 东章丘 市第五 中学( 5 2 0 刘 2 00 )
椭圆 、 曲线 和抛物线是 三种重要 的二次 曲线 , 双 高 中数学教材中对它们给出了两种定义 : 第一定 义和统一 定 义 . 一 定 义展 示 了三类 曲线 各 自独 特 的性 质 及 几 何 第 特征 ; 统一定义( 又叫第二定义) 则深刻地揭示 了三类 曲 线 的内在联 系, 焦点 、 使 离心 率和准线 等构成一 个和谐 的整 体. 这两种定 义 , 不仅是 推导它们各 自的方 程和它 们 各 自的 性 质 的 基 础 , 是 解 题 的重 要 工 具 . 活 地 运 也 灵 用 这 两 种 定 义 , 往 能 收 到 化 难 为 易 、 繁 就 简 的解 题 往 避

格 , 以从 中 充分 感 受运 用定 义 解题 的 简 洁 美. 可

【 4 在 双 曲线 一X 一 1 一 支 上 不 同 的 三点 例 1 - 的
过 向 z 引垂线 z: —z一2 , 求出 关 于 Z 对 称 点 F 易 得 的 , 。 的坐 标 为 ( , ) 如 图 1 42 ( 所示) . F F, :的方 程 为 一 3 2 . + 一O

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若干途径

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若干途径
分 析 : 图 3 此 题 如 ,
\ 、
— —
5 依 据 曲 线 特 征 合 理 设 定 方 程

卜 一
一Q 一
根据 题 目 中提 供 的 曲线 信 息 特 征 , 理 设 定 合 曲线 方程 形式 , 简化求 解 过程 的有 效途 径 之一. 是
h一 一 .
作 MF 的角分线 交 Y轴 于 B 点 , 结 B , O 连 M 则 B 是 抛物线 的切线 . 结合 图 3 M ( )





_
l l
维普资讯
备参禽 课考
解 : I) (I 由( 得 轨迹 C的方 程为 : 4 . I) y = x
图 1
图 2
2 寻 根 求 源 回 归 定 义
关注 曲线定 义 的形 成过 程 , 握 定 义 的 内涵 , 把 是 减少解 析几何 运算量 的重要 途径 .
星 中. 点
~ I W
i 年

证明: 如图 l设 A , C直线与z轴交点为 N, 过
依题
一 ~
、 瘴
直线 z 于点M, 已知宓

= = =

, 商
一 百 求 声,
+ 2的值 ;

定理 3 已知 抛物线 Y 一 2 x ( : : p p> 0 F为焦 , 点 , 点异 于 0 点 , M 处 的切 线 和 Y轴 交 于 点 M 点
B, B 平分 MF 则 F O. 证 明 : M( 。 Y )则 点 M 处的切 线方程 为 : 设 x ,。 , Y Y— p x十 )则 B( , ) 。 ( 。 , O .

浅谈解析几何中减少运算量的几种策略

浅谈解析几何中减少运算量的几种策略
解析 i M( , ) 连 结D , M, A. E xy , CO M
曰. 在 圆上 , 求B 中点M的轨 迹 方 程. C 试 C
合 理 的 解 题 途 径 是 简 化 运 算 、 速 解 题 迅 的关 键 .下 面介 绍 几 种 解 析 几 何 中减 少 运算量的策略 . 大家学习 、 考. 供 参
3 = 5, 是 M 点 的 轨 迹 方 程 )+ 2 于
3一 = x 8 Q
X+ 2
定 义 来 解 :第 2 题 是 通 过 椭 圆 的 第 一 小
评注 : C 为圆 曰, 都
2 _ 的动 点 , 51 =
定义求解 的. 圆两种定 义在这道题 中 椭
都 得 到 了合 理 地 运 用 . 问 题 的解 决 得 使
解 析 ( ) 圆 的 离 心 率 为 e , 1椭 =

8 0 斜 率 分 别 为一 和 .所 以两 条 直 -的 2

平行 、 垂直 、 相交 、 点共线 等 ) 数量 三 和
右 准 线 为 f = , 过 M作 MN上门 则 : 4 x N,
线 互 相 垂 直 .三 角 形 为 直 角 三 角 形. 由
I Fl ( M I 4椭圆第一定义)I P+ f - ,M I l _ I P + 一 M I 4一 IFl M I. M I4 I FI : (M , P ) 一1 种 P 当M在 延长线上时,1 FII l M I 取 — 得 最大值 l PI 、 ,此 时 IFI — / = M I—
因为 为B 的 中点 . 以O _B 。 肘2 C 所 M L C0 + M o = 柱 AC A B C B M= M= M=


2016年全国卷解析几何典型题及方法

2016年全国卷解析几何典型题及方法

解析几何典型题及方法复习讲解一、圆锥曲线的几类基本习题一. 弦的中点问题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一般设曲线上两点为(,)x y 11,(,)x y 22,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去四个参数。

例1 给定双曲线x y 2221-=。

过A (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1及P 2,求线段P 1P 2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

例2 已知椭圆x y 22651+=,通过点(1,1)引一弦,使它在这点被平分,求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二. 焦点三角形问题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P ,与两个焦点F 1、F 2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

例3 设P(x,y)为椭圆x a y b22221+=上任一点,F c 10(,)-,F c 20(,)为焦点,∠=PF F 12α,∠=PF F 21β。

(1)求证离心率e =+-cos cos αβαβ22; (2)求tg tg αβ22的值;(3)求|||PF PF 1323+的最值。

三. 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分三步:求两点所在的直线,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

例4 已知椭圆C 的方程x y 22431+=,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y x m =+4,椭圆C 上有不同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例5 为了使抛物线()y x +=+112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y mx =对称,求m 的取值范围。

四. 两线段垂直问题 圆锥曲线两焦半径互相垂直问题,常用k k y y x x 1212121···==-来处理。

例6 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过点P (,)-20,抛物线C y x :()241=+,直线l 与抛物线C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图)。

(1)求k 的取值范围;(2)直线l 的倾斜角θ为何值时,A 、B 与抛物线C 的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例7 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l 与椭圆()x y -+=362122相交于A 、B 两点,若以AB 为直径的圆恰好通过椭圆左焦点F ,求直线l 的倾斜角。

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常用策略

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常用策略

内在规律 的揭 示 , 只有 深刻 地理 解概 念 的本质 和定 理所揭示 的内在规 律 , 才能灵 活 运用 它来 简化解 题
过程 .
例 1 一直线被两直线 z:x+ , 3= 】2 )+ 0和 1:x 22  ̄ 3 6=0截得 的线 段 的 中点恰好 是 坐标舶 原点. y一 简析 略解 此 题的一般求解思路是 : 先求 出 z 分 求这条直线 的方程.
‘ .
小值为 2 = 0 4 ≥d ≤2与前提 d 2 ) 1 — d jd , > 矛盾. 综上讨论 , 的取 值范围为 : ≤。 2 。 一 ≤.
5 特殊值 法 例 7 ( 9 6年 全 国高考 题 ) 19 已知 d 6 c是 实 、、
I > ,竹+ <0<i ( ER) l . 2 i } . } 竹+ . i } .

( ) n 2时 3当 >
) [一 ,] 在 22 上单 调递减 , 最
要使 ) 0恒成立 , > 须抛 物线与 轴无交 点 , 只需
判别式 △< 即 0,
△:( 2i0 一 s 0 1 i0+cs) 1+ sn ) 4 i ( +s n n o0
= 1—4 l 0 o 0<0, sn e s
数, 函数 )=似 +cg )=似 + , 一1 + ,( 6当 ≤
又 因 s 0 0且 cs 0 故 0 能在第 一象 限 , i > n o0> , 只
・ . ・
≤1 l )l . 时, ≤1证明
( ) c ≤1 1 II ;
2 詈<<. (E) + o2 .R- i i } } 竹
l ()l 2 x ≤. g
维普资讯
3 2
数 学 教 学 研_ 究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优化计算6大技巧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优化计算6大技巧

解析几何优化计算6大技巧中学解析几何是将几何图形置于直角坐标系中,用方程的观点来研究曲线,体现了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但有时运算量过大,或需繁杂的讨论,这些都会影响解题的速度,甚至会中止解题的过程,达到“望题兴叹”的地步.特别是高考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解题的任务,计算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减轻运算量的方法和技巧,合理简化解题过程,优化思维过程.技巧一回归定义,以逸待劳回归定义的实质是重新审视概念,并用相应的概念解决问题,是一种朴素而又重要的策略和思想方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既是有关圆锥曲线问题的出发点,又是新知识、新思维的生长点.对于相关的圆锥曲线中的数学问题,若能根据已知条件,巧妙灵活应用定义,往往能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题】如图,F 1,F 2是椭圆C 1:x 24y 2=1与双曲线C 2的公共焦点,A ,B 分别是C 1,C 2在第二、四象限的公共点.若四边形AF 1BF 2为矩形,则C 2的离心率是()A.2B.3C.32D.62【解析】由已知,得F 1(-3,0),F 2(3,0),设双曲线C 2的实半轴长为a ,由椭圆及双曲线的定义和已知,1|+|AF 2|=4,2|-|AF 1|=2a ,1|2+|AF 2|2=12,解得a 2=2,故a = 2.所以双曲线C 2的离心率e =32=62.【答案】D [关键点拨]本题巧妙运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建立|AF 1|,|AF 2|的等量关系,从而快速求出双曲线实半轴长a 的值,进而求出双曲线的离心率,大大降低了运算量.[对点训练]1.如图,设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为F ,不经过焦点的直线上有三个不同的点A ,B ,C ,其中点A ,B 在抛物线上,点C 在y 轴上,则△BCF 与△ACF 的面积之比是()A.|BF |-1|AF |-1 B.|BF |2-1|AF |2-1C.|BF |+1|AF |+1D.|BF |2+1|AF |2+1解析:选A 由题意可得S△BCFS △ACF =|BC ||AC |=x B x A =|BF |-p 2|AF |-p 2=|BF |-1|AF |-1.2.抛物线y 2=4mx (m >0)的焦点为F ,点P 为该抛物线上的动点,若点A (-m,0),则|PF ||P 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设点P 的坐标为(x P ,y P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PF |=x P +m ,又|PA |2=(x P +m )2+y 2P=(x P +m )2+4mx P ,则=(x P +m )2(x P +m )2+4mx P =11+4mx P (x P +m )2≥11+4mx P (2x P ·m )2=12(当且仅当x P =m 时取等号),所以|PF ||PA |≥22,所以|PF ||PA |的最小值为22.答案:22技巧二设而不求,金蝉脱壳设而不求是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手段,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整体结构意义上的变式和整体思想的应用.设而不求的灵魂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使运算量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设出相应的参数,利用题设条件加以巧妙转化,以参数为过渡,设而不求.【例题】已知椭圆E :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3,0),过点F 的直线交E 于A ,B 两点.若AB 的中点坐标为(1,-1),则E 的标准方程为()A.x 245+y 236=1 B.x 236+y 227=1C.x 227+y 218=1 D.x 218+y 29=1【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2,y 1+y 2=-2,+y 21b 2=1,+y 22b2=1,①②①-②得(x 1+x 2)(x 1-x 2)a 2+(y 1+y 2)(y 1-y 2)b 2=0,所以k AB =y 1-y 2x 1-x 2=-b 2(x 1+x 2)a 2(y 1+y 2)=b 2a 2.又k AB =0+13-1=12,所以b 2a 2=12.又9=c 2=a 2-b 2,解得b 2=9,a 2=18,所以椭圆E 的方程为x 218+y 29=1.【答案】D [关键点拨](1)本题设出A ,B 两点的坐标,却不求出A ,B 两点的坐标,巧妙地表达出直线AB 的斜率,通过将直线AB 的斜率“算两次”建立几何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解决问题.(2)在运用圆锥曲线问题中的设而不求方法技巧时,需要做到:①凡是不必直接计算就能更简洁地解决问题的,都尽可能实施“设而不求”;②“设而不求”不可避免地要设参、消参,而设参的原则是宜少不宜多.[对点训练]1.已知O 为坐标原点,F 是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焦点,A ,B 分别为C 的左、右顶点.P 为C 上一点,且PF ⊥x 轴.过点A 的直线l 与线段PF 交于点M ,与y 轴交于点E ,若直线BM 经过OE 的中点,则C 的离心率为()A.13B.12C.23D.34解析:选A 设OE 的中点为G ,由题意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a ),分别令x =-c 与x =0得|FM |=k (a -c ),|OE |=ka ,由△OBG ∽△FBM ,得|OG ||FM |=|OB ||FB |,即12ka k (a -c )=a a +c,整理得c a =13,所以椭圆C 的离心率e =13.2.过点M (1,1)作斜率为-12的直线与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相交于A ,B 两点,若M是线段AB 的中点,则椭圆C 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解析:设A (x 1,y 1),B (x 2,y 2)+y 21b2=1,+y 22b 2=1,∴(x 1-x 2)(x 1+x 2)a 2+(y 1-y 2)(y 1+y 2)b 2=0,∴y 1-y 2x 1-x 2=-b 2a 2·x 1+x 2y 1+y 2.∵y 1-y 2x 1-x 2=-12,x 1+x 2=2,y 1+y 2=2,∴-b 2a 2=-12,∴a 2=2b 2.又∵b 2=a 2-c 2,∴a 2=2(a 2-c 2),∴a 2=2c 2,∴c a =22.即椭圆C 的离心率e =22.答案:22技巧三巧设参数,变换主元换元引参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不等式问题等,利用换元引参使一些关系能够相互联系起来,激活了解题的方法,往往能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常见的参数可以选择点的坐标、直线的斜率、直线的倾斜角等.在换元过程中,还要注意代换的等价性,防止扩大或缩小原来变量的取值范围或改变原题条件.【例题】设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点P 在椭圆上且异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AP |=|OA |,证明直线OP 的斜率k 满足|k |>3.【解析】法一:依题意,直线OP 的方程为y =kx ,设点P 的坐标为(x 0,y 0).kx 0,+y 20b2=1,消去y 0并整理,得x 20=a 2b2k 2a 2+b2.①由|AP |=|OA |,A (-a,0)及y 0=kx 0,得(x 0+a )2+k 2x 20=a 2,整理得(1+k 2)x 20+2ax 0=0.而x 0≠0,于是x 0=-2a 1+k 2,代入①,整理得(1+k 2)2=4k+4.又a >b >0,故(1+k 2)2>4k 2+4,即k 2+1>4,因此k 2>3,所以|k |> 3.法二:依题意,直线OP 的方程为y =kx ,可设点P 的坐标为(x 0,kx 0).由点P 在椭圆上,得x 20a 2+k 2x 20b2=1.因为a >b >0,kx 0≠0,所以x 20a 2+k 2x 20a2<1,即(1+k 2)x 20<a 2.②由|AP |=|OA |及A (-a,0),得(x 0+a )2+k 2x 20=a 2,整理得(1+k 2)x 20+2ax 0=0,于是x 0=-2a 1+k2,代入②,得(1+k2)·4a2(1+k2)2<a2,解得k2>3,所以|k|> 3.法三:设P(a cosθ,b sinθ)(0≤θ<2π),则线段OP的中点Qθ,b2sin|AP|=|OA|⇔A Q⊥OP⇔k A Q×k=-1.又A(-a,0),所以k A Q=b sinθ2a+a cosθ,即b sinθ-ak A Q cosθ=2ak A Q.从而可得|2ak A Q|≤b2+a2k2A Q<a1+k2A Q,解得|k A Q|<33,故|k|=1|k A Q|> 3.[关键点拨]求解本题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可快速建立各点之间的联系,降低运算量.[对点训练]设直线l与抛物线y2=4x相交于A,B两点,与圆C:(x-5)2+y2=r2(r>0)相切于点M,且M为线段AB的中点,若这样的直线l恰有4条,求r的取值范围.解:当斜率不存在时,有两条,当斜率存在时,不妨设直线l的方程为x=ty+m,A(x1,y1),B(x2,y2),代入抛物线y2=4x并整理得y2-4ty-4m=0,则有Δ=16t2+16m>0,y1+y2=4t,y1y2=-4m,那么x1+x2=(ty1+m)+(ty2+m)=4t2+2m,可得线段AB的中点M(2t2+m,2t),而由题意可得直线AB与直线MC垂直,即k MC·k AB=-1,可得2t-02t2+m-5·1t=-1,整理得m=3-2t2(当t≠0时),把m=3-2t2代入Δ=16t2+16m>0,可得3-t2>0,即0<t2<3,又由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5-m |1+t 2=2+2t 21+t 2=21+t 2=r ,而由0<t 2<3可得2<r <4.故r 的取值范围为(2,4).技巧四数形结合,偷梁换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与形本是两相倚,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圆锥曲线的一些问题中,许多对应的长度、数式等都具有一定的几何意义,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几何意义,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解决一些相应问题.【例题】已知F 是双曲线C :x 2-y 28=1的右焦点,P 是C 的左支上一点,A (0,66).当△APF 周长最小时,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F 1,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可知|PF |=2a +|PF 1|,则△APF 的周长为|PA |+|PF |+|AF |=|PA |+2a +|PF 1|+|AF |=|P A |+|PF 1|+|AF |+2a ,由于|AF |+2a 是定值,要使△APF 的周长最小,则|PA |+|PF 1|最小,即P ,A ,F 1共线,由于A (0,66),F 1(-3,0),则直线AF 1的方程为x -3+y 66=1,即x =y26-3,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可得y 2+66y -96=0,解得y =26或y =-86(舍去),所以点P 的纵坐标为26,所以=12×6×66-12×6×26=12 6.【答案】126[关键点拨]要求△APF 的周长的最小值,其实就是转化为求解三角形三边长之和,根据已知条件与双曲线定义加以转化为已知边的长度问题与已知量的等价条件来分析,根据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通过数形结合确定点P 的位置,通过求解点P 的坐标进而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处理.[对点训练]1.椭圆x 25+y 24=1的左焦点为F ,直线x =m 与椭圆相交于点M ,N ,当△FMN 的周长最大时,△FMN 的面积是()A.55B.655C.855D.455解析:选C 如图所示,设椭圆的右焦点为F ′,连接MF ′,NF ′.因为|MF |+|NF |+|MF ′|+|NF ′|≥|MF |+|NF |+|MN |,所以当直线x =m 过椭圆的右焦点时,△FMN 的周长最大.此时|MN |=2b 2a =855,又c =a 2-b 2=5-4=1,所以此时△FMN 的面积S =12×2×855=855.故选C.2.设P 为双曲线x 2-y 215=1右支上一点,M ,N 分别是圆C 1:(x +4)2+y 2=4和圆C 2:(x-4)2+y 2=1上的点,设|PM |-|PN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 ,n ,则|m -n |=()A .4 B.5C .6D .7解析:选C 由题意得,圆C 1:(x +4)2+y 2=4的圆心为(-4,0),半径为r 1=2;圆C 2:(x -4)2+y 2=1的圆心为(4,0),半径为r 2=1.设双曲线x 2-y 215=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4,0),F 2(4,0).如图所示,连接PF 1,PF 2,F 1M ,F 2N ,则|PF 1|-|PF 2|=2.又|PM |max =|PF 1|+r 1,|PN |min =|PF 2|-r 2,所以|PM |-|PN |的最大值m =|PF 1|-|PF 2|+r 1+r 2=5.又|PM |min =|PF 1|-r 1,|PN |max =|PF 2|+r 2,所以|PM |-|PN |的最小值n =|PF 1|-|PF 2|-r 1-r 2=-1,所以|m -n |=6.故选C.技巧五妙借向量,无中生有平面向量是衔接代数与几何的纽带,沟通“数”与“形”,融数、形于一体,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具有几何形式与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是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和联系多项知识的媒介.妙借向量,可以有效提升圆锥曲线的解题方向与运算效率,达到良好效果.【例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F 是椭圆x 2a 2+y 2b2=1(a >b >0)的右焦点,直线y =b2与椭圆交于B ,C 两点,且∠BFC =90°,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解析】把y =b 2代入椭圆x 2a 2+y 2b 2=1,可得x =±32a ,则-32a 而F (c,0),则FB -32a -c FC -c 又∠BFC =90°,故有FB ·FC -32a -c -c c 2-34a 2+14b 2=c 2-34a 2+14(a 2-c 2)=34c 2-12a 2=0,则有3c 2=2a 2,所以该椭圆的离心率e =c a =63.【答案】63[关键点拨]本题通过相关向量坐标的确定,结合∠BFC =90°,巧妙借助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转化圆锥曲线中的相关问题,从形入手转化为相应数的形式,简化运算.[对点训练]设直线l 是圆O :x 2+y 2=2上动点P (x 0,y 0)(x 0y 0≠0)处的切线,l 与双曲线x 2-y 22=1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则∠AOB 为()A .90° B.60°C .45°D .30°解析:选A ∵点P (x 0,y 0)(x 0y 0≠0)在圆O :x 2+y 2=2上,∴x 20+y 20=2,圆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2.2-y 22=1,0x +y 0y =2及x 20+y 20=2得(3x 20-4)x 2-4x 0x +8-2x 20=0.∵切线l 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0<x 20<2,∴3x 20-4≠0,且Δ=16x 20-4(3x 20-4)·(8-2x 20)>0,设A (x 1,y 1),B (x 2,y 2),则x 1+x 2=4x 03x 20-4,x 1x 2=8-2x 203x 20-4∵OA ·OB =x 1x 2+y 1y 2=x 1x 2+1y 20(2-x 0x 1)(2-x 0x 2)=x 1x 2+12-x 20[4-2x 0(x 1+x 2)+x 2x 1x 2]=8-2x 203x 20-4+12-x 204-8x 203x 20-4+x 20(8-2x 20)3x 20-4=0,∴∠AOB =90°.技巧六巧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某些涉及线段长度关系的问题可以通过解方程、求坐标,用距离公式计算长度的方法来解;但也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使相关的点的同名坐标为方程的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两根间的关系或有关线段长度间的关系.后者往往计算量小,解题过程简捷.【例题】已知椭圆x 24+y 2=1的左顶点为A ,过A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M ,AN 交椭圆于M ,N 两点.(1)当直线AM 的斜率为1时,求点M 的坐标;(2)当直线AM 的斜率变化时,直线MN 是否过x 轴上的一定点?若过定点,请给出证明,并求出该定点;若不过定点,请说明理由.【解析】(1)直线AM 的斜率为1时,直线AM 的方程为y =x +2,代入椭圆方程并化简得5x 2+16x +12=0.解得x 1=-2,x 2=-65,所以-65,(2)设直线AM 的斜率为k ,直线AM 的方程为y =k (x +2),k (x +2),y 2=1,化简得(1+4k 2)x 2+16k 2x +16k 2-4=0.则x A +x M =-16k 21+4k2,x M =-x A -16k 21+4k 2=2-16k 21+4k 2=2-8k 21+4k2.同理,可得x N =2k 2-8k 2+4.由(1)知若存在定点,则此点必为-65,证明如下:因为k MP =y M x M +65=2-8k 21+4k 2+65=5k 4-4k 2,同理可得k PN =5k 4-4k2.所以直线MN 过x 轴上的一定点-65,[关键点拨]本例在第(2)问中可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x M =2-8k 21+4k2这体现了整体思想.这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时常用的方法,简单易懂,通过设而不求,大大降低了运算量.[对点训练]已知椭圆C :x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12,且经过点右焦点分别为F 1,F 2.(1)求椭圆C 的方程;(2)过F 1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A ,B 两点,若△AF 2B 的内切圆半径为327,求以F 2为圆心且与直线l 相切的圆的方程.解:(1)由c a =12,得a =2c ,所以a 2=4c2,b 2=3c 2,将点P c 2=1,故所求椭圆方程为x 24+y 23=1.(2)由(1)可知F 1(-1,0),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ty -1,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4+3t 2)y 2-6ty -9=0,显然判别式大于0恒成立,设A (x 1,y 1),B (x 2,y 2),△AF 2B 的内切圆半径为r 0,则有y 1+y 2=6t 4+3t 2,y 1y 2=-94+3t2,r 0=327,=12r 0(|AF 1|+|BF 1|+|BF 2|+|AF 2|)=12r 0·4a =12×8×327=1227所以12t 2+14+3t2=1227,解得t 2=1,因为所求圆与直线l 相切,所以半径r =2t 2+1=2,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 -1)2+y 2=2.。

解析几何中减少运算量的常用方法

解析几何中减少运算量的常用方法

定义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与反映’ 圆 锥曲 线 许 多 性 质 都 是 由 定 义 派 生 出 来 的 & 对 某些 圆 锥 曲 线问 题 & 若 采 取? 回 归 定义 @ 的策 略& 把定量的计算和定性的分析有机地结合 达到 准确 判断 * 合理 运算 * 灵活 解题 的目 的 ’ 例 > 3 年全 国卷 B& 已 知双 曲线 $ $ A C 4
-
R
巧用对称
以美启真
对称既是数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又是 一种 重 要 的 数 学 思 想 方 法 ’ 解析几何中具有 对称 美 的 内 容 可 谓 比 比 皆 是 & 灵活恰当的应 用对 称 思想 能 起到 优 化解 题 思路 和 简 化 解题 过程 的 功 效 ’ 特别是普遍化的逻辑意义上的 地位 对等 & 更 能 简化 一 些复 杂 的 解 题过 程 & 其 表现 形式 如 ? 同 理可 得 @ 不妨 设 @ 等’ * ? 例 R 如 图 &在 的 三 个 顶 点 ST U V T * U * V处分别有动 点 W * X * , & 并且 它们 分别 沿 射线 T U * 向 做 匀 速 直 线 U V * V T 运 动’ 已 知它 们 同时 出 发 & 并同 时 分 别 到 达 U * V * T 图 -
年第 % 期 $ $ Y " == = == = " = 方法 技巧 = = = 与 维 = " =思 == =" =
中学数学
# A
解 析 几 何 中 减少 运 算 量 的 常 用 方 法
# $ $ $ # % 北 京宏 志中 学 王芝 平 张超月
解析 几 何 是在 坐 标 系的 基 础 上 & 用代数 方法 研 究 几 何 图 形 性 质 的 一 门 数 学 学 科 ’ 因 此& 代数运算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解析几何 问题 中 ’ 在解 决 某些 解 析几 何 问 题时 & 如果 方 法选 择不 当 & 往 往会 导 致计 算 繁 琐 & 不 仅会 浪 费宝 贵的 时 间 & 而 且还 不 易得 到 正 确的 结 果 ’ 那么 如何 恰 当地 选 择方 法 & 减 少 运算 量 呢 ( 下 面介 绍几 种常用 的方 法 & 供同 学们 参考 ’

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策略

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策略
而 达 到 迅速 、 确 解 题 的 关 键 . 准
两 相 得 二丝 . 式 减 毕
z 1一 z7
I 、下
z ,
一 , 一1即


。 一
户一

% 势 ,
. 结合

由  ̄ P( -
解 析 几 何 以数 量 关 系 研 究 几 何 形 状 , 开 具 离 体 图形 解 题 无 疑 是 纸 上 谈 兵. 形 结 合 是 解 析 几 数
的方 程 , 看 能 否 利 用 圆 周 角 、 心 距 的 性 质 转 化 看 弦
成 两 弦 垂 直 或相 等 的 问题 , 降低 解 题 难 度 . 以 六 、 入参 数 引 适 当 引 入 参 数 , 于 深 入 研 究 直 线 与 圆 锥 曲 对
度 , 反 面 人 手 达 到 因 繁 就 简 的效 果 . 从 【 4 两 个 不 同 的 点 P、 在 曲 线 Y— z 例 】 Q
【 析 】 设 P为 MN 中点 , I M — I 解 由 A AN1 .

为 n 6f离心率为 P则 口 ,—4P 、 、, , 一5 6 ,一÷ .
过 点 B作 左 准线 3一_ 的垂 线 , 足 为 N ; 7 垂 过 点 A 作 此 准 线 的垂 线 , 足 为 M . 垂
又 ‘ (, 1 . 1 — 一 1’ . 0 ‘ A 5 k 解得 一=

1。。e 。。Y— 。。。2 。。 。。 —
【 回顾 】 遇 到 “ AB 为 直 径 的 圆 经 过 某 以
点 ” “ D 同在 某 圆上 ” 问 题 时 , 要 急 于 求 圆 、C、 等 不

【 2 设 椭 圆 c 例 】 :

减少解析几何计算量 提高解题速度

减少解析几何计算量 提高解题速度


一 1( , z Y≠ o .由点 P到 z轴 、 ) Y
轴距离 之比为 2得 ,
可得 一
一 2 y 4 。代入双 曲线方程 . Z一 z ,
> o 因 为 o 1 < 1所 以 1 . < I m , —
了 钏 .

5 z> o 所 以 m ∈ ( m . 一 .)U ( . ) o o .
.-
平 于 轴 离 率 =2 椭 系z ) { 行 且 心 P 的 圆 ( 2 + ( V 0 + z 一
÷)=k当 一0 。 , 令k 时的极限 情况( “ 点椭圆”, )则与直线
l2 一 + 3 0相 于该 点 的椭 圆 系 , :z = 即为 过 直 线 l “ 与 点
求 圆 M 的方程.
方 法 与技 巧 .
+ 一y o (・) (・) 一 ,D z 6 — ,x 、 zY ・ + P 1 Q 2z则 尝 C

Yt
_

z:
由 P_ ・ 尝一 1 0j 得 ( 一・

即 而z +yy 2 1 2— 0
由 x 2 + y
由I + 一 。 消 得 + : z 6 一 o ' 去 川+ —
+ —0 切于 一÷. , 3 相 点( ÷) 长轴平行于Y 椭圆 轴的 方程 .
解 析 : 般解 法 是 设 椭 圆 中 心 为 ( 。Y )可 得 椭 圆 方 一 .。
程, 并列出过 已知点 P的切线方程 . 立消参可求得方程 . 联
二、 设而 不求 , 整体 代换
解 决 问题 虽 然 要 设 出 某 些 量 。 不 必 一 一 求 出. 意 但 注 其 整 体 结 构 特 点 , 法将 问题 整 体 变 形 转 化 , 避 免 一 些 设 以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嗓由 (x-2)2+y2=3, y=-x,
扇设
x= 设
设 设 设
2-
姨 2
2

扇设
x= 设
设 设 设
2+
姨 2
2

解得 设 缮 设
或设 缮 设

y= 设
设 设 墒设
姨2 2
-2


设设设y=-
墒设
2+
姨 2
2

不妨设
C(
2+
姨 2
2
,姨
2 2
-2
),D(
2+
姨 2
2

-
2+
姨 2
2
),则 NC 2=2- 姨 2
这样一来,就显得格外复杂。因此,不能这样蛮干,
必须另想办法。
观察原不等式,有 a<|a|,说明 a<0。这就是 隐含条件。利用这一点,可将原不等式转化为 a< 9a3-11a<-a。
由于 a<0,则有 -1<9a2-11<1,即
嗓 9a2-11>-1,
9a2-11<1。
解得
a∈(-
2
姨 2
3
,-
姨10 3
P
的坐标是( t+22
,t-22
)。
NP 是直角三角形△CDN 斜边 CD 的中线,则
NP=
1 2
CD=PD。连接 DE,则 NP2=DP2=3-EP2,即

t+2 2
-1)2+(
t-2 2

解得 t=0 或 t=3。因为 C,D 两点均在 x 轴下
方,故取 t=0,CD 的方程是:y=-x。

例谈解析几何减少计算量的几个技巧

例谈解析几何减少计算量的几个技巧

例谈解析几何减少计算量的几个技巧江西省南昌市南钢学校 李娅琴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普遍觉得解析几何问题的计算量较大。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几何图形、韦达定理、曲线系方程,以及运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够减少计算量。

下面举例说明:一、充分利用几何图形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就是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所以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除了运用代数方程外,充分挖掘几何条件,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往往能减少计算量。

典型例题:设直线3x +4y +m =0与圆x 2+y 2+x -2y =0相交于P 、Q 两点,O 为坐标原点,若OP ⊥OQ ,求m 的值。

解:圆x 2+y 2+x -2y =0过原点,并且OP ⊥OQ ,OP ⊥OQ ,PQ 是圆的直径,圆心在直线3x +4y +m =0上,而是设P (x 1,y 1)、Q (x 2,y 2)再由OP ⊥OQ 和韦达定理求m ,将会增大运算量。

二、充分利用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我们经常设出弦的端点坐标而不求它,而是结合韦达定理求解,这种方法在有关斜率、中点等问题中常常用到。

典型例题:已知中心在原点O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与直线y =x +1相交于P 、Q 两点,且OP ⊥OQ ,求此椭圆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ax 2+by 2=1(a >b >y =x +1与椭圆相交于P、Q (x 2,y 2)两点。

b )x 2+2bx +b -1=0或。

0,得,计算。

三、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利用曲线系方程可以避免求曲线的交点,因此也可以减少计算。

典型例题:求经过两已知圆C 1:x 2+y 2-4x +2y =0和C 2:x 2+y 2-2y -4=0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2x +4y -1=0上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即,其圆心为C 在直线l 上,∴,x 2+y 2-3x +y -1=0为所求。

算。

做乘法分配律。

”即(a+b)×c=a×c+b×c。

圆锥曲线问题中减少运算量的五种策略

圆锥曲线问题中减少运算量的五种策略

c
a2
2
·22·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找出
a与 c的关系 ,由数想形 , 由形想数 , 数形结合
是灵活解题的一条途径.
策略 5 引入参数
适当引入参数 , 对于深入研究直线与圆
锥曲线的关系非常重要 , 选择适当的参数 , 如
点参数 、角参数 , 直线的斜率等 , 配之以相应
的数式变形 ,往往可简化运算 ,事半功倍.
y2 ) ( y1 + y2 ) = 0.
依题意 , x1 ≠ x2 , 所以 kAB
= - 3 ( x1 + x2 ) . y1 + y2
因为 N ( 1, 3) 是 AB的中点 , 所以 = 6, 从而 kAB = - 1. 又 N ( 1, 3) 在椭
圆内 , 所以 λ > 3 ×12 + 32 = 12, ∴λ的取值范
( C) b2 + 4 (D ) 2b 4
分析 可以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 , 令 x = 2co sθ, y = bsinθ(θ为参数 ) , 则 x2 + 2y转
化为以 sinθ为主元含参变量 b的一元二次函
数. 下面对 b进行分类讨论就可得出答案. x2 +
2y = 4co s2θ+ 2bsinθ = - 4 sin2θ+ 2bsinθ+ 4

由 ①②可得 e = 3 + 1,故选 D. 评注 遇到正三角形 、圆 、平行四边形 、
等腰梯形 、正方形等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时 , 要注意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 以降低解题难 度 ,简化运算.
策略 3 设而不求. 用解析法处理圆锥曲线问题 , 设点的坐 标最为常见 ,但求点的坐标却不多见 , 根据点 在曲线上 ,坐标是方程解的特征 , 灵活运用方 程理论 ,通过整体思想处理坐标关系 , 是设而 不求的本质. 例 3 ( 2005年湖北高考题 ) 设 A, B 是椭 圆 3x2 + y2 =λ上的两点 , N ( 1, 3) 是线段 AB 的中点 ,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椭圆相交于 C, D 两点. ( 1) 确定 λ的取值范围 , 并求直线 AB 的

平面几何帮解析几何——妙用平面几何知识减少解析几何问题中的运算量

平面几何帮解析几何——妙用平面几何知识减少解析几何问题中的运算量
则 由两 点式 可得 直线 方程 为 z+2 一 3 . =0 方 法是 “ 方 法 , 解 题 过 程 一 点 也 不 拖 泥 带 旧” 但 水 , 的是 让人感 到舒 畅 . 真 再如 例 2 已知 直 线 过点 P( ,) 且 与 z、 23, Y轴 的 正



图 3
OH 1口 l Q1 1 — l Rl一r , . 一 0 .0Pl O
多 , 里 给 出一 个 非解 析 这 几何 的解 法. 解 如 图 2所 示 , 过
P 点 分 别 作 、 Y轴 的 垂 线 , 足 分 别 为 E、 则 垂 F,
S 量 F一 6 又 A AEP ∽ P .
APF 所 以 一 P B, E

图 2
从解析几何繁复的运算 中解放出来 , 甚至能让你拍案 叫绝 , 信 吗?请 你看 好 了. 不
维普资讯
非 常 道
妙 用 平 面 几何 知 识 减 少 解 析 几何 问题 中 的 运 算 量
冯志 强 ( 苏州 市相 城 实验 中学)
在 最近 几年 的教 学 中 , 我发 现 了 同学 们 学 习中存
在 的一 个普遍 问题 : 哪 一 段 就 用 哪一 段 的方 法 , 学 这
例 1 如 图 1所 示 , 直
又 因为 F P一 2 £一 3 ,P ,所 以 B E F・ A一 6 ,故
3. EA
.下
一9 即 S . , 以 , 】s 一9 所
线4 +3 一1 =0与 z轴 、 2 Y轴 交 于点 A 、 求 B B, AO 平分 线所 在 的直线 方程 .

方 为( ) 玉 ( 0 程 :一 一 ) + ≠・
到 目前 为 止 , 是我 所 见 到 的 本 题 最 简 洁 的 解 . 这

浅谈减少解析几何中运算量的几种方法

浅谈减少解析几何中运算量的几种方法

由椭 圆 的定义 知 ,点 P的轨迹 是 以 F(c 0 , F(,) 焦 点 , , - ,) 2c 0 为 长 轴长为 2 ( a 等于 尺)的椭 圆 . b =口 一 .椭 圆方程 为 : c, ・ .
口一


FO l


大 .基于这样的分析 ,笔者认为,在 高三复 习中有 必要 引导学 生探求优化解题过程 ,降低计算量的方 法与技巧 .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数学解 题 能 力 很 有好 处 .那 么 如何 正 确地 选择 方法 ,减 少 解析几何题 的计算量呢? 下面介绍几种减少计算量的 常 用方法 . 1 巧建坐标系 曲线 的方程 依 赖于 坐 标 系 而存 在 ,坐 标 系选 择
l 值). Il = P =R ( TI 定
较低 .究其原 因,一是解析几何部分考题 的题序通
常 比较靠后 ,题 目本身难且计算量大 ,大多数学生 平时害怕, 不愿做 , 故练得少 , 考试得分 自 然低 . 二 是没有掌握一定 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有些解析几何
问 题 时 ,如 果 方 法 选 择 不 当 ,往 往 导 致 计 算 量 过
-・ I
) :则 { l , , , , 由y+ ( ) 【 一 1

分析 利用 曲线定义 结合 平面几何容易找到动
点 Q要满 足 的条 件 ,避免 通过 解 析 法 ,减 少繁杂 的 计算 . 解 设 Qx, ) ( Y ,延 长 Q和直 线 M 相 交于 P,
() 当 ≠ ,且 Y ≠Y 时 ,不 妨设 X<X , 3 2 J 2 J 2
(i 若 > 2 类似于 由条件①可得 i) Y,

X 2 X
( )若 < i Y ,则 由 ( )中的证明知,要使 1

减少解析几何题运算量的六种策略

减少解析几何题运算量的六种策略

减少解析几何题运算量的六种策略
<u>减少解析几何题运算量的六种策略</u>
针对解析几何中的运算量多的局面,渊博的学习者应该掌握几项策略,以降低复杂性,减少运算量。

下面主要介绍六种经济有效的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使用对对称的简化技巧。

它试图结合反射、旋转和翻转等操作,以更有效地简化问题。

例如,若我们遇到三角形ABC,以点D在BC边上,要求
绘制M型图形,则可以使用这一技术,翻转ABC经由D为锚点,将ABC沿CD
轴翻转,从未的形象中出发,再绘制类似的ADC。

第二种策略是寻找必要性条件,以加快抓取重要信息的进程。

学习者需要学习推理技巧,弄清问题的本质,确定最关键的信息;另外,还需要利用图形法,快速构建更清晰的问题模型,以节省大量时间。

第三种策略是采用火柴人,也就是说以火柴拼接出图形,预测可能性和排除常见错误,从而练习绘制、计算解答的技能,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拥有强大的几何思维。

第四种策略是运用共线判定。

这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几何判断技术,能够使学习者不断判断直线、圆弧等运算,从而缩减大量运算步骤。

第五种策略是使用数学的方法,主要是依靠高等代数,试图从运算量上求得优化解。

最后,使用几何软件也是得特别提及的一种策略。

这些软件大多具有精确、提示,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复杂的几何计算,从而使学习者有更多的精力在其他方面做更多的功课。

以上就是减少解析几何题运算量的六种策略。

它们均可以给学习者以有益的支撑,以降低复杂性,减少运算量。

只有掌握这些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取得更加满意的成绩。

2013高考数学 解题方法攻略 简化解几运算 理

2013高考数学 解题方法攻略 简化解几运算 理

减少解析几何运算量的若干方法在解决有些解析几何问题时,如果方法选择不当,往往导致计算量过大,如果不具备较高的解几运算能力,就不易得到正确的运算结果。

那么如何正确地选择方法,减少解析几何题的计算量呢?下面介绍几种减少计算量的常用方法。

一、 回归定义,以简驭繁圆锥曲线的许多性质是由定义派生出来的。

解题时,应善于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以数形结合的思想为指导,把定量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则可使解题计算量大为简化,使解题构筑在较高的水平上。

例1、在面积为1的ΔPMN 中,tg ∠PMN =21,tg ∠2-=MNP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以M 、N 为焦点且过点P 的椭圆方程(93年高考题)分析:在该题的题设条件中,其实是给出了ΔPMN 的两内角的大小及它的面积。

因此我们应考虑如何应用平几知识和椭圆定义将问题解决。

解:建立如图1所示的坐标系,设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2222=+b y a x ,则由椭圆定义有PN PM a +=2,MN c =2,过点P 向x 轴作垂线,垂足为A ,tg ∠2-=MNP ,tg ∴∠2=PNA 。

由平面几何知识有: ⎪⎪⎪⎪⎩⎪⎪⎪⎪⎨⎧=-=⋅==.,121,2,21MN AN AM PA MN AN PA MA PA⎪⎪⎪⎩⎪⎪⎪⎨⎧====⇒.33,334,3,332AN AM MN PA ⎪⎪⎩⎪⎪⎨⎧==⇒.315,3152PN PM 152=+=∴PN PM a ,,215=a 4152=a ,32==MN c ,23=c , 3222=-=∴c a b 。

∴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315422=+y x 说明:在上述解题过程中,PM PN +是所求椭圆的长轴长,它是减轻本题运算量的关键。

例2、长度为a 的线段AB 的两端点在抛物线2x =2py(a ≥2p>0)上运动,以AB 的中点C 为圆心作圆和抛物线的准线相切,求圆的最小半径(85年湖北省六市高考预选题)。

分析:这里其实就是要求定长弦AB 的中点C 到准线的最小距离。

点差法

点差法

解析几何中的“点差法”解析几何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放在试题倒数第二题,有时也成为压轴题。

在高考中,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完成第1问,第2问,因计算量大而难无法完成。

在平时学习及复习过程中,要让自己真正理解解析几何中的最优解法与算法,这样在考试中才能作出正确的、最优的解法选择,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下面谈谈 什么是“点差法”?什么情况下用“点差法”?若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弦的端点)坐标为),(11y x M 、),(22y x N ,将这两点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对所得两式作差,得到一个与弦MN 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

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

二次曲线122=+ny mx 上两点N M ,,设),,(),,(2211y x N y x M MN 的中点),(00y x Q ,MN 的斜率为k 。

⎪⎩⎪⎨⎧=+=+)2(1)1(122222121 ny mx ny mx 由(1)-(2)得,0))(())((21212121=+-++-y y y y n x x x x m 又∵)(,2,2212121021021x x k x x y y y y y x x x ≠=--=+=+ ∴000=+nky mx 这一等式建立了二次曲线弦的斜率与弦的中点坐标...........之间关系式。

即已知弦的中点,可求弦的斜率;已知斜率,可求弦的中点坐标。

同时也告诉我们当题目问题涉及到弦的斜率与弦的中点在一起时,就要想到“点差法”。

一、 以定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例1.已知抛物线x y 42=,过点)4,3(P 的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且点P 平分AB ,求直线l 的方程。

练习:1.过椭圆141622=+y x 内一点)1,2(M 引一条弦,使弦被M 点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232y x =上,其中()2,8A ,且ABC ∆的重心G 是抛物线的焦点,求直线BC 的方程.二、 过定点的弦和平行弦的中点坐标和中点轨迹例2.已知椭圆C :13422=+y x ,直线l 过点P (1,1)交椭圆C 于A 、B 两点,求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三、圆锥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例3.已知椭圆13422=+y x ,试确定的m 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m x y +=4,椭圆上总有不同的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练习:若抛物线2:C y x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3l y m x =-对称,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四、证明定值问题例4.已知AB 是椭圆()222210x y a b a b+=>>不垂直于x 轴的任意一条弦,P 是AB 的中点,O 为椭圆的中心.求证:直线AB 和直线OP 的斜率之积是定值.五、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例5.如图,在DEF R t ∆中,25||,2||,90=+=︒=∠ED EF EF DEF , 椭圆C :12222=+by a x ,以E 、F 为焦点且过点D ,点O 为坐标原点. (Ⅰ)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Ⅱ)若点K 满足.31ED OK =,问是否存在不平行于EF 的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几何中点差法的应用

解析几何中点差法的应用

解析几何常用方法分析设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11,y x A 和()22,y x B 两点,将这两点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对所得两式作差,可得到一个与弦AB 的中点坐标和斜率有关的式子,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很多运算量。

该方法一般称为“点差法”。

例1、过椭圆141622=+y x 内一点()1,2M 引一条弦,使该弦被点M 平分,求这条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例2、已知双曲线1222=-y x 过点()1,1P 能否做一条直线l ,使l 与双曲线交于A 、B 两点,且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已知椭圆1257522=+y x ,求它的斜率为3的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例4、已知椭圆13422=+y x ,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椭圆上总有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m x y +=4对称。

例5、在双曲线1131222=-x y 的一支上有不同的三点()11,y x A 、()6,26B 和()22,y x C 与焦点()5,0F 的距离成等差数列,证明: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过一定点,并求出该点坐标。

例6、在椭圆12222=+by a x (0>>b a )中,若直线l 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点()00,y x P 是弦MN 的中点,l 的斜率为k ,求证:2200ab x y k -=⋅例7、椭圆)0(12222>>=+b a by a x 上的任意一点M (除短轴端点除外)与短轴两个端点21,B B 的连线交x 轴于点N 和K ,求OK ON +的最小值例8、已知点()1,0F ,直线m :1-=y ,P 为平面上的动点,过点P 作m 的垂线,垂足为点Q ,且−→−−→−−→−−→−•=•FQ FP QF QP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轨迹C 的准线与y 轴的交点M 作直线'm 与轨迹C 交于不同两点A 、B ,且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y 轴的交点为()0,0y D ,求0y 的取值范围;(3)对于(2)中的点A 、B ,在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ABD 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练习1、抛物线x y 42=经过焦点的弦的中点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椭圆4222=+y x ,则以()1,1为中点的弦长为________________3、设双曲线226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A 、2A ,P 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且位于第一象限,直线1PA 、2PA 的斜率分别为1k 、2k ,则12k k ⋅的值为_________ 4、直线2=x 与双曲线14:22=-y x C 的渐近线交于B A ,两点,设P 为双曲线C 上的任意 一点,若OB b OA a OP +=(O R b a ,,∈为坐标原点),则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A .222a b +≥B .2122≥+b a C .222a b +≤ D .2212a b +≤ 5、若抛物线22(0)x py p =>上不同三点的横坐标的平方成等差数列,那么这三点 ( )A .到原点的距离成等差数列B .到x 轴的距离成等差数列C .到y 轴的距离成等差数列D .到焦点的距离的平方成等差数列6、已知中心为坐标原点、一焦点为()50,0F 的椭圆被直线l :23-=x y 截得的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21,求椭圆的方程。

浅谈韦达定理法在解析几何解题中的应用

浅谈韦达定理法在解析几何解题中的应用

浅谈韦达定理法在解析几何解题中的应用作者:黄织卿来源:《文理导航》2011年第22期韦达定理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知识脉络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韦达定理解题的方法叫韦达定理法。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韦达定理法是解决其习题的主要技巧之一。

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教学体会,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韦达定法理解决解析几何习题中的有关问题。

一、利用韦达定理法解决关于弦中点的问题在处理圆锥曲线中特殊点的轨迹方程时,若能灵活利用韦达定理法来求解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例1.过椭圆+=1内一定点(1,0)引弦,求该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设过点(1,0)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k(x-1),弦的中点坐标为P(x0,y0),则得方程组:y=k(x-1)+=1消去y,并整理后得:(9k2+4)x2-18k2x+9k2-36=0。

根据韦达定理可得x1+x2=因此中点P的坐标为x0==,y0=k(x0-1)=所以=-k,由此可得k=-。

将k=-代入y0=k(x0-1)中得y0=-(x0-1),整理后得4x02+9y02-4x0=0将x0、y0分别换成x、y,故所求轨迹方程为4x2+9y2-4x=0。

二、利用韦达定理法解决关于弦长的问题弦长问题在解析几何中是一个典型常见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时韦达定理法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例2.顶点在原点,焦点在轴上的抛物线,被直线y=2x+1截得弦长为,求该抛物线的方程。

解: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2=2px,将y=2x+1代入上抛物线方程中得(2x+1)2=2px,整理后得4x2+2(2-p)x+1=0。

∵△=[2(2-p)]2-4×4×1>0∴p4。

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交点分别为A(x1,y1)、B(x2,y2),根据韦达定理有x1+x2=(p-2),x1x2=∵│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17
∵ A B
= 2 5, 5 ) 2,
= 2
5 和 kOM =

∴ ( 4 - 2x 0 ) 2 + ( x 0 + 2) 2 = ( 2 ∴ x 0 = 0 或 x 0 = 4. 故 A ( 0, 2) 、 B ( 4, 0) 或 A ( 4, 0) 、 B ( 0, 2).
上已经解决 . 解法 1 设 A ( x 1 , y 1 ) 、 B (x 2 , y 2 ) ,
一试! )
ab a 2 + 4b2 -
16 = a 2 + 4b2

得到椭圆方程是第四 “模块” . 显然 “模块” 三 与复杂的 “模块” 二没有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
1 及 ① 式得到 ③ 式, 再将 ③ 式 2 代回 ① 式, 将 ① 式化简为: x 1 + x 2 = 4, x 1 x 2
又 M 为 A B 中点, ∴ M ( 即 M (
1+ Κ 1+ Κ x3 + Κ x1 y3 + Κ y1 ( )、 ( ). , , 1+ Κ 1+ Κ 1+ Κ 1+ Κ 设 △D E F 的重心 G 为 ( x , y ) , 则
,
)、
x =
x2 x2 + Κ x3 x3 + Κ x1 1 x1 + Κ ( ) + + 3 1+ Κ 1+ Κ 1+ Κ 1 (x 1 + x 2 + x 3 ) , = 3 1 ( y 1 + y 2 + y 3 ). 同理得 y = 3 所以 △D E F 的重心 G 与 △A B C 的重心
E、 F 所走完全程的 “份额” 是相同的 . 用数学
和 W 2;
( 2) 若区域 W 中的动点 P ( x , y ) 到 l 1 , l 2
的距离之积等于 d 2 , 求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 3) 设不过原点 O 的直线 l 与 ( 2) 中的曲
线 C 相交于 M 1 , M
M 3,M
2
又因为 A B
2 5 = =
= 2
2
5,有 (y 1 -
(x 1 5 2 (
2
x 2) +
出 a 2 与 b2 仍需要较强的运算能力 . 如果冷静 地 观察思考, 解法 1 还是可以简化的 . 解法 1 可以分为 4 个 “模块” , 得出 ① 式为第一 “模 块” , 利用 ① 式结合弦长公式得出 ② 式为第
x y + = 1, a2 b2
2 2
而A 、 B 两点在椭圆上, 代入椭圆方程即得
a 2 = 16, b2 = 4 . x2 y2

消去 y 整理得 1 y = x + 2 . 2 ( a 2 + 4b2 ) x 2 - 8a 2 x + 16a 2 - 4a 2 b2 = 0,
8a 2 , a + 4b2 2 2 2 16a - 4a b x 1x 2 = a 2 + 4b2
, 9) 已知双曲线
1 恰当建系
合理定位
2
= 1 的焦点为 F 1、 F 2 , 点 M 在双曲线
曲 线的方程依赖于坐标系而存在, 坐标 系选择适当, 则能启迪思路、 化繁为简、 事半 功倍 . 一般来说要选与已知条件有关的定点, 如对称中心、 线段中点、 曲线顶点为坐标原 点, 定直线、 曲线的对称轴为坐标轴 . 例 1 已知半径为 R 的定圆 F 1 , 及其内部距离
x1 + x2 y1 + y2
2 ,
,
2
),
先利用 kOM =
x1 + x2
2
1 (x 1 + x 2 ) + 4 2 ). 2
1 及 ① 式得的 ③ 式为 2 第三 “模块” , 由 ②、 ③ 解出 a 2 与 b2 的值, 进而
(x 1 + x 2 ) 2 2
4x 1 x 2 ,
2 2
16a - 4a b = 4, a 2 + 4b2 化简得 ( 这一过程比较复杂, 请同学们亲自试 Nhomakorabea即
8a )2 a 2 + 4b2
4
二 “模块” , 根据 k OM =
E、 F 的坐标分别 ( x2 + Κ x3 y2 + Κ y3 x1 + Κ x2 y1 + Κ y2
与曲线 C 的方程联立,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 与系数的关系得出 x 1 + x 2、 y 1 + y 2 , 再由直线
l 的方程与 l1 的方程联立, 求出 x 3、 y 3 , 再由同
样的过程求出 x 4、 y 4. 这虽然思路易得, 但过程 繁琐, 如果发现双曲线与其渐近线方程有相 同的形式, 下面的解法也是自然的了 . 解答见本刊 2005 年第 8~ 9 期合刊 P 56. 评析 本题将新增内容线性规划有机地 融入圆锥曲线问题之中, 设问新颖, 朴素中透 灵气, 平实中见真功! 第 ( 3) 问, 表面看来主要 是考查运算能力, 实际上, 对理性思维能力要 求较高 . 上述解法的关键是统一直线和曲线 的方程, 削枝强干直奔目标, 简化了求解过 程, 体现了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整体思想 .
C 处分别有动点 D 、 E、 F,
= R ( 定值). 由椭圆第一定义知, 点 P 的轨迹
是以 F 1 ( - c, 0) , F 2 ( c, 0) 为焦点, 长轴长为 2a 等于 R 的椭圆 . b2 = a 2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c2 = R2-
4c2 4
, 易得
x2 y2 + = 1 . R2 R 2 - 4c2
2006 年第 3 期 中学数学
15
方法技巧 与 思 维
解析几何中减少运算量的常用方法
100013 北京宏志中学 王芝平 张超月
定 义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与反映 . 圆 锥曲线许多性质都是由定义派生出来的, 对 某些圆锥曲线问题, 若采取 “回归定义” 的策 略, 把定量的计算和定性的分析有机地结合 起来, 则往往能获得题目所固有的本质属性, 达到准确判断、 合理运算、 灵活解题的目的 . 例 2 ( 2005 年全国卷
2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 1 . 16 4 评析 本题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为
+
∴ x 1 + x 2 =
载体考查直线与椭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考 ① 查综合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分析问题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 . 解法 1 遵循弦长的一般计算 途径, 按部就班地寻找出了等式 ②、 ③, 要求
y 2)
2
设 M F1
n = 2,
2
= m >
M F2
=
n, 则
+ n = 12 .
所以
1 mn = 2 . 设点 M 到 x 2 2
且与 ⊙F 1 相切的动圆 P 的 圆心轨迹的方程 . 分析 画出简图, 如 图 1, 可以发现, 动点 P 到 图1
轴的距离为 d , 由等积法得 d =
3 . 3 评析 应用定义求解圆锥曲线问题, 其
4
2
两点, 且与 l 1 , l 2 分别交于
2
两点 .
4
求 证 △OM 1M
的重心与
语言表示就是在任何时刻点 D 、 E、 F 分别分 有向线段 A B 、 B C、 CA 的比是同一个实数 Κ .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下面显然可以用坐标 法, 即在平面A B C 上建立坐标系, 使点与有序 实数对一一对应, 将几何证明转化为程序化 的代数计算 . 可能会有同学根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的常规方法, 以直线 B C 为 x 轴、 以线段 B C 的 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 这样虽然 可以使 B 、 C 两点的坐标具有对称性, 但 A 、 B、
相同, 即 △D E F 的重心是定点 . 评析 该解法的关键是建立不具有任何 倾向性的坐标系, 平等地对待各对象 ( 广义对 称思想) , 使各点的坐标整齐划一, 表达流畅、 过程简捷 .
5
多想少算 快速解答
例 5 已知直线 l: y = 1 x + 2 和椭圆 2
x2 y2 + 2 = 1 相交于 A 、 B 两点, M 为 A B 的中 a2 b
4 4 评析 若不加思考地以 F 1 为原点建立
直角坐标系, 解题过程必然繁琐, 而如上选择 恰当的坐标系, 不仅计算量相对减少, 所得到 的结果也简洁明了 .
并且它们分别沿射线 A B 、
B C、 CA 方 向 做 匀 速 直 线
运动 . 已知它们同时出发, 并同时分别到达 B 、 C、 A
2 追根溯源
角形重心的横、 纵坐标是其三个顶点的横、 纵
1 , 所以, 无须求出各个顶点的坐 3 标, 应该从全局出发, 采用 “设而不求” 的策
坐标和的
略, 直接求证 x 1 + x 2 = x 3 + x 4 , y 1 + y 2 = y 3
+ y 4 即可 . 一般的方法是分别由直线 l 的方程
对待它们, 即任意建立直角坐标系 . 解 在平面 A B C 上建立任意直角坐标 系, 设 A ( x 1 , y 1 ) 、 B (x 2 , y 2 ) 、 C ( x 3 , y 3 ). 由已知 点D 、 E、 F 分别分有向线段 A B 、 B C、 CA 的比 相同, 不妨设为 Κ . 根据定比分点公式, 点 D 、
x2 y
2
解析几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 用代数 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门数学学科 . 因 此, 代数运算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解析几何 问题中 . 在解决某些解析几何问题时, 如果方 法选择不当, 往往会导致计算繁琐, 不仅会浪 费宝贵的时间, 而且还不易得到正确的结果 . 那么如何恰当地选择方法, 减少运算量呢? 下 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供同学们参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