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驻村期间的困难与挑战及应对方法
驻村期间的困难与挑战及应对方法近年来,为了加强农村的发展,各级政府纷纷派遣干部赴乡村进行驻村工作。
当然,这种工作也存在着困难与挑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2023年的驻村期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应对方法。
一、存在的困难1.地理环境与交通条件不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导致乡村发展缓慢。
同时,很多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也不利于发展。
像山区和沙漠等地区,其土地不肥沃且农业生产难度极大。
再加上交通条件不好,干部们吃住行都很不方便。
2.农村文化与思想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很多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当下的一些新概念和新技术缺乏正确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思想难题。
因此,干部们在宣传政府的政策和引导群众思想的方面难度极大。
3.资源匮乏。
很多农村地区的资源都非常匮乏。
有些地方水资源缺乏,造成农业生产困难;有些地方缺乏燃料和电力,导致生活用水、用电等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因此,驻村干部在为农村发展提供资源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二、应对方法1.加强教育与文化宣传。
针对农村文化与思想落后的问题,可以加强驻村的文化建设工作。
利用宣传车、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进行宣传,满足农村人民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当下新概念的宣传和普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地区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发展水利、能源等行业,确保农村人民的用电、用水及其他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3.积极搜集当地信息。
针对地理环境与交通条件恶劣的问题,可以通过积极搜集当地信息,制定更加精准的发展计划。
优化配套设施,加强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为农村人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4.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驻村干部可以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共同推动乡村的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扶持计划,鼓励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总之,驻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困难与挑战。
只有充分认识并应对这些问题,才能让驻村工作更加有成效,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23年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措施
2023年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措施随着国家对扶贫工作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完善,驻村工作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2023年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下步措施,以期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资源落实不到位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资源不足等因素,导致政府投入和援助资源无法充分到位,从而影响了扶贫工作的实施效果。
一些村民仍然面临生活困难,社会帮扶措施无法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
2.干部队伍不足由于一些贫困地区的条件较为艰苦,很多干部不愿意来这些地方工作,导致驻村工作队伍缺乏人员,难以保证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开展。
3.基层治理能力薄弱一些贫困地区的基层政府治理能力较弱,缺少有效的治理手段和管理经验,导致驻村工作难以实施。
一些群众对于基层政府和驻村工作人员的信任度不高,导致工作的推进受阻。
4.产业发展不稳定目前,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过于单一,依赖性较强,一旦受到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影响,就会对当地经济造成较大影响,导致贫困问题难以解决。
二、下步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1.加大资源投入政府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源投入,确保扶贫工作的资源充分到位。
鼓励社会各界加入到扶贫工作中,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
2.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将加大对驻村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岗位素质和工作能力。
鼓励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搭建更多评台,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驻村工作中。
3.加强基层治理建设政府将加强对基层治理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水平。
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对政府和工作人员的信任度,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多元化产业发展政府将推动当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鼓励农民发展种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实现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当地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干部驻村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干部驻村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意识的提高,干部驻村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干部驻村工作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干部全天候常驻农村,深入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动态,协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形式。
本文将从干部驻村工作的现状入手,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考。
一、干部驻村工作现状1. 驻村干部数量不足目前干部驻村工作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提升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有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政策不到位和资源不足等原因,驻村干部的数量远远低于需要。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驻村干部甚至完全没有。
2. 驻村干部能力不足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等,但目前的干部驻村工作中,存在着干部工作能力与苦干实干程度不匹配的情况,很多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面对群众的具体问题时缺乏解决方案。
3. 乡村环境差目前大部分乡村的环境需要进行整治,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很差,这使得干部驻村工作更加困难。
例如,交通不畅、生活设施落后等导致干部难以融入当地的生活环境,与农民沟通交流不畅。
二、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1. 缺乏制度保障当前干部驻村是对干部日常行为的一种无形的约束,科学规范的干部驻村制度是对干部的一种安排,可以使得干部驻村经验得到总结和经验的推广,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其非常灵活,容易导致各驻村干部的行为表现没有得到规范。
2. 社会效益评估不够科学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对驻村干部工作进行评估,是干部驻村工作发展关键环节之一,缺少整体性、系统性的综合评价制度,容易对干部驻村工作的成就做出不准确的评估。
3. 干部干涉自由裁量权当前干部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干部干涉自由裁量权,即干部不能自行处理,需要征后再做决策,这等于给干部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事务和额外的责任,其发展需要更为开放、稳定的环境。
三、对策思考1. 落实干部驻村工作的政策和资源通过制定更严格的管理规定并出台针对驻村干部的奖励政策,可以改善现有的干部驻村工作环境,大力推进驻村干部数量的增加,增强政策执行能力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干部驻村工作制度。
驻村干部问题及解决措施
驻村干部问题及解决措施驻村干部问题及解决措施驻村干部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从驻村干部问题分析入手,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1.存在“走马观花”现象。
一些驻村干部只是匆匆地到村里逛一圈、吃一顿饭,很少深入了解村民生活,也没有意识到乡村振兴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思想工作薄弱。
有些驻村干部并不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甚至没有正确认识到村民的思想观念。
他们工作中的思想工作偏少,无法建立起宣传、引导、帮助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3.服务态度不佳。
个别驻村干部工作中缺乏耐心和热情,无法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这使得村民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影响了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4.缺乏多元化的能力。
现在乡村的工作内容已远不止于种田、养鸡这些基本农活,而有了文化、科技、休闲、旅游等等的元素。
缺乏应对这些工作的能力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解决措施1.加深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
驻村干部作为基层的重要力量,应该做到先进性、正确性、科学性。
提高对于政策、法律的学习,了解村民的需求,为获取科学、先进、正确的任务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行多元化能力的培训。
乡村振兴的发展经过不断的手段和途径才能够逐步实现,驻村干部需要具备汲取新知识和技能,提供先进的科技等等的能力。
因此实施多种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措施,增加驻村干部业务素质和战略智慧财富。
3.搭建方便的服务机制。
构造普及化、个性化、自愿化的服务机制,为村民提供质量高、服务快、效率高的服务。
同时,加强对村民的沟通,慢慢获得村民的信任。
这些会有助于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
4.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
理解村民的心声,对思想工作要下力气。
武装全员、改善环境、增广见闻,同时深入学习镇上、县上、地市中央政策法规,把村民的思想工作做起来。
总之,驻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推手。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驻村干部问题,不断解决好和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中国梦的实现出贡献。
驻村工作中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驻村工作中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驻村工作中存在问题
1、贫困村及贫困户群缺乏科学合理的脱贫路径
贫困村及贫困户群体缺乏科学合理的脱贫路径,无法准确把握贫困原因,局部的脱贫措施效果不理想。
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资金计划以及人口增长等诸多方面的制约,贫困村脱贫工作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也是多方面的。
2、驻村干部素质和管理尚有待提升
驻村工作是一项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工作,但由于相关的政策法规比较滞后,而一些驻村干部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升,有的驻村干部缺乏责任心,对贫困村脱贫工作缺乏认真态度,管理尚有待提升。
3、资金不足
贫困村脱贫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实际上,一些贫困村由于资金有限,只能采取有限的资金计划,无法投放充足的资金,从而影响贫困村的脱贫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1、构建多元化、科学合理的脱贫路径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应充分发挥作用,从贫困地区所处的经济特殊性出发,构建多元化的、科学合理的脱贫路径,制定有效的脱贫措施,以更好地服务贫困村的脱贫工作。
2、加强驻村干部的管理和培训
政府部门应定期对驻村干部进行管理和培训,加强对驻村干部责任心和执行力的监督,树立充分认识职责的概念,做好对驻村干部的持续跟踪和考核工作。
3、提高贫困村脱贫工作的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应定期对贫困村的脱贫工作进行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贫困村脱贫工作的资金流出,提高贫困村脱贫工作的资金投入,促进贫困村的科学合理发展。
总结 驻村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驻村工作是指将一定数量的干部人员派驻到农村地区,与当地农民一起生活、劳动、调研,通过深入了解和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驻村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
1. 驻村干部的素质不高:部分驻村干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
2. 交流沟通不畅:由于城乡差异,驻村干部与农民之间存在着语言、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沟通交流存在困难,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3. 驻村工作时间有限:驻村干部经常在短时间内轮换,无法形成长期的稳定工作机制,这样就难以深入了解问题、制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4. 社会影响力不足:一些驻村工作仍然停留在政绩考核和形式主义的层面上,难以真正解决农村问题,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项目支持不足:驻村工作需要有足够的项目支持和政策支持,包括经费、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但目前存在一定
不足,导致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在招募驻村干部时加强选拔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质;加强驻村干部与农民的沟通与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延长驻村工作时间,确保工作能够持续进行;加大项目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同时,还需要改变工作导向,更加注重解决农村中的实际问题,增加驻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驻村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
1. 缺乏真实有效的了解在驻村工作中,有时候由于时间和资源等限制,我们难以完全深入了解农户的真实情况。
尤其是在物质条件较差或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往往存在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这导致了我们对乡村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居民需求等方面缺乏全面准确的了解。
2. 驻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驻村干部在推动发展和改善乡村状况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干部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责任心,甚至出现脱离群众、消极懒散的情况,影响了驻村工作的实施效果。
3. 资金使用和管理不透明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投入资金。
然而,一些地方存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不透明的问题。
有时候,资金使用并未完全用于改善农户生活或发展乡村经济,而是被滥用或流失。
这严重损害了信任关系和资源配置效率。
二、改进建议1. 完善调查研究机制针对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
通过加大对驻村干部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确保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
同时,在信息收集和传递上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互联网、手机等,使得信息更加畅通可靠。
2. 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为了解决驻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在选拔过程中注重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具备专业知识和责任心作为重要指标;其次,加强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驻村干部的能力水平;第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如表彰先进、奖励优秀工作业绩,以激发干部们的积极性。
3. 加强资金管理监督为了解决资金使用和管理不透明的问题,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监管机制。
首先,要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并定期公开相关信息。
其次,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引入市场化、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审计。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期望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期望驻村第一书记是中央和地方派出的干部,负责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发展问题,并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驻村第一书记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一些期望,以期为改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存在的实际问题:1.贫困地区发展基础薄弱:贫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很难支撑起快速发展的经济。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中,需要关注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改善,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
2.发展观念落后: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的发展观念相对落后,存在重视传统农业,对新兴产业和市场需求认识不足的情况。
驻村第一书记需要引导农民更新发展观念,推动他们适应市场需求,发展新兴产业。
3.人才流失严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才流失严重。
许多有能力的人才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驻村第一书记需要开展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回流,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4.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在一些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驻村第一书记需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5.政策落地难:尽管国家和地方推出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执行力度不够、信息传递不畅等原因,政策的落地难度较大。
驻村第一书记应确保政策顺利执行,及时向上级反馈政策执行情况,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期望:1.加强培训和学习机会:驻村第一书记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贫困地区干部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定期组织知识培训,分享工作经验和案例,提高驻村第一书记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果。
2.加大资源投入:驻村第一书记需要争取更多的财政资源和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
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和投资,推动贫困地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3.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驻村第一书记需要加强与当地农民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
驻村书记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常见问题
驻村书记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常见问题一、问题引言驻村书记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承担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实践中,驻村书记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如基层治理难题、扶贫工作难题、农村发展难题等。
本文将探讨驻村书记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常见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二、建立有效沟通机制驻村书记面临的问题往往需要与上级、村民和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
为此,驻村书记应建立起一种稳定、高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汇报工作、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与上级部门交流等。
通过有效沟通,驻村书记可以及时了解村民诉求、掌握政策动态,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三、正确处理基层治理难题基层治理是驻村书记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实践中,驻村书记常常面临着村民纷争、决策困难等基层治理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驻村书记应积极参与村民自治,鼓励村民通过和谐有序的方式解决纷争。
同时,驻村书记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保障。
四、科学实施扶贫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驻村书记面临着贫困家庭脱贫、乡村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扶贫难题。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驻村书记应精确识别贫困户,制定个性化的脱贫计划,并且密切跟踪实施效果。
同时,驻村书记还应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科学实施扶贫工作,驻村书记能够帮助更多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富裕生活。
五、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农村发展是驻村书记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农村发展中常常遇到难题,如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薄弱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驻村书记应积极引导农村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
同时,驻村书记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破解农村发展难题,驻村书记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驻村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驻村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驻村工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然而,随着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必须承认驻村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二、底层触达不够到位1.1 缺少准确了解基层情况的数据支撑在驻村工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人员资源匮乏等原因,我们往往无法准确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诉求以及实际困难。
缺乏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使得我们很难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政策或项目。
1.2 部分地区资源配置失衡在某些地方,高质量资源过于集中于省级以上城市或富裕地区,而边远贫困地区则无法获得公平合理的资源匹配。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失衡,落后地区发展滞后。
三、项目选择与培训配套不够精准2.1 项目选择缺乏实践意义有时,我们在驻村工作中选择的项目可能过于理论化,与基层实际情况脱节。
这样的项目难以落地,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时间拖延。
2.2 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培训是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和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培训内容与基层人员实际需求不匹配,无法满足他们解决问题、工作改进的需要。
四、激励机制亟待优化3.1 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驻村工作中存在着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基层干部在承担驻村工作任务时缺乏合理的奖惩措施。
这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对于驻村工作态度不积极,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
3.2 激励方式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当前激励方式主要集中在物质奖励上,忽视了对于精神方面的关怀和表彰。
年度考核普遍偏重硬指标,缺乏对基层干部工作实际表现的综合评估。
这样的激励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沟通协调机制有待加强4.1 部门之间协作不够紧密驻村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及时、流畅。
这给项目推进和决策制定带来了困难。
4.2 基层和上级沟通传递存在滞后驻村工作注重从上到下的指导管理,但在实际中,由于信息传递渠道复杂,往往造成基层需求信息反馈传递至上级较为滞后。
驻村帮扶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通用)
驻村帮扶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通用)驻村帮扶工作是指国家、政府或相关部门派遣干部定期在农村村级单位驻扎,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种工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贫困等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改进。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驻村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驻村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1. 驻村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驻村帮扶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需求,无法有效开展帮扶工作。
而一些人员却过于骄傲自大,缺乏对农民的尊重和关怀,不能与农民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 驻村帮扶工作内容过于片面。
一些驻村工作人员过于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其他方面的需求,导致农村发展不够全面和平衡。
3. 驻村帮扶工作缺乏持续性。
一些驻村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帮扶,没有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并提供持久解决方案。
一旦驻村帮扶人员离开,很多问题又会重新出现,无法形成可持续的发展。
4. 驻村帮扶工作缺乏统筹规划。
一些地方的驻村帮扶工作只注重短期的帮扶效果,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
驻村帮扶工作应该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制定全面、具体的帮扶计划。
5. 驻村帮扶工作缺乏监督机制。
一些地方对驻村帮扶工作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驻村帮扶人员滥用职权、腐败行为频发。
这种情况下,帮扶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甚至会给农民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二、对驻村帮扶工作的建议1. 提高驻村帮扶人员素质。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岗前培训,提升驻村帮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加强对驻村帮扶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的行为合规、作风端正。
2. 多元化驻村帮扶工作内容。
驻村帮扶工作要注重农村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多元化满足农民不同需求,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3. 建立持续性帮扶机制。
驻村帮扶工作要注重与农民的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提供长期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驻村存在问题和困难,意见建议
驻村存在问题和困难,意见建议
驻村工作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困难:
1. 缺乏规划和管理:一些驻村工作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
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驻村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无法有效地解决农村面临的问题。
3. 资金不足:驻村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资金来源不稳定,导致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4. 沟通不畅:驻村工作人员与当地村民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影响工作的顺利推进。
5. 外部支持不足:一些驻村工作缺乏外部支持,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导致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规划和管理:驻村工作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划和管理方案,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驻村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 稳定资金来源:政府应该加大对驻村工作的支持力度,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确保工作的可持续性。
4. 加强沟通协调:驻村工作人员应该积极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寻找解决方案。
5. 寻求外部支持:驻村工作应该积极寻求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共同推进农村发展。
总之,驻村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驻村存在问题和困难意见建议
驻村存在问题和困难意见建议一、引言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增加,越来越多的驻村干部投身到农村建设中去。
然而,在驻村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村的发展,也影响了驻村干部的工作效果。
本文旨在分析驻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二、驻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 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道路、水电、通讯等方面的问题,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2. 经济发展滞后:由于历史、地理、资源等多方面原因,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普遍滞后,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3. 村民素质偏低:农村地区的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制约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4. 缺乏产业支撑:很多农村地区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导致村民就业困难,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5. 环保问题严峻: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对当地生态和居民健康造成威胁。
6. 组织建设薄弱:一些农村地区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组织力不强,难以有效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发展。
7. 资源利用不当:部分农村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浪费和不合理开发的现象,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8. 信息闭塞不畅: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通讯手段落后,一些农村地区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信息传递速度慢。
9. 帮扶力度不足:尽管国家对农村扶贫工作投入了大量资源,但仍有部分地区帮扶力度不足,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10. 村干部能力需提高:部分村干部的管理和领导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三、意见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意见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推广农业科技、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 提高村民素质: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和文化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驻村工作队存在问题及整改
驻村工作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驻村工作队在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以下是对驻村工作队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工作队员配备不足:在一些贫困地区,驻村工作队队员数量不足,导致工作压力大,无法全面覆盖贫困村落的每一个贫困户。
2. 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驻村工作队队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有效指导和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
3. 工作内容不够精细化:在一些地方,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内容较为粗放,缺乏针对性和精细化管理,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
4. 沟通协作机制不健全:驻村工作队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够顺畅,影响了工作效率。
5. 政策宣传和解读不够到位:部分驻村工作队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不够深入,导致贫困户对政策的理解和利用程度不高。
6.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对驻村工作队的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可能导致工作队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工作动力不足。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工作队员配备:适当增加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数量,确保每个贫困户都能得到充分关注和帮助。
2. 提升工作队员能力:加强对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专业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确保他们具备指导扶贫工作的能力。
3. 精细化管理扶贫工作:对扶贫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具体可行的扶贫计划,确保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完善沟通协作机制: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5.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力度,确保贫困户对政策的理解和利用程度提高。
6.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工作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三、整改的必要性驻村工作队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力量,只有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推动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整改的预期效果通过整改,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效率,确保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新型的农村干部被大力推广。
作为村级干部中的领导者,驻村第一书记承担着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仍然发现一些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
一、沟通机制不顺畅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驻村第一书记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甚至与村民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在问题处理和资金使用等方面导致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沟通机制变得至关重要。
首先,驻村第一书记需要保持经常与村民的联系,随时听取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并及时回应他们的诉求。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和培训,帮助其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此外,加强村社组织建设和培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村委会成员,也是沟通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工作重心单一驻村第一书记的任务不仅仅是帮扶贫困地区,也应当致力于推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驻村第一书记只在脱贫方面发挥作用,而对于村庄的其他方面忽略不计。
因此,驻村第一书记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高效且逐步地实现扶贫和推进村庄现代化工作之间的平衡。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促进其认识到全面推进村庄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实现全面发展。
三、管理不力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能力不够卓越,经常面临管理混乱和村民不满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促进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能力提升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政府应该帮助驻村第一书记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驻村第一书记自身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素质,努力为村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基础。
四、资源不足为了保障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为驻村第一书记配备足够的资源和资金,支持他们开展工作。
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1. 人员流动性高:驻村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很多干部在驻村工作一年后就会调离,导致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足。
这种情况使得驻村工作无法实现持久的改变。
2. 了解与融入困难:由于生活环境差异较大,部分驻村干部在初期融入当地群众时遇到困难。
他们对当地社会结构、文化习俗等了解有限,缺少对群众需求的深入了解。
这也阻碍了他们有效地开展工作。
3. 工作内容单一:有些驻村工作者在履职过程中既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也未能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这种单一化的工作内容不仅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群众需求,也限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效果。
4. 资金投入不足: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有些地方政府对于驻村工作投入资金较少。
资金的欠缺导致困难时期无法解决问题,限制了驻村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得到更好的发展。
5. 判断与实践不符:部分驻村干部存在一套驻村工作模式,过度倚赖书本知识或者前人经验。
这样的模式往往只适用于特定环境,缺乏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二、改进建议1.加强人员培训:针对驻村工作者的流动性较大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其的培训力度。
培训应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社会调研等方面。
通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他们在驻村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加强文化学习与融入: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群众,驻村工作者需要主动去学习并参与当地文化活动。
同时,在驻村干部选拔时可以考虑选取具有相似社会背景、语言沟通便利的人员,提高融入当地社区的效果。
3. 多元化服务内容:鼓励驻村工作者根据自身特长开展多样化的服务。
除了重点任务,如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还可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这将有助于增强群众对驻村工作者的认可度和工作成效。
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政府需要提高对驻村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要突出财政补助资金的灵活运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特点,合理分配资金资源。
当前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不到位“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而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而驻村干部作为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信访的调解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制度落实的监督员和组织建设的督导员——使命重大。
绝大多数驻村干部进村到岗后,基本上能牢记职责,以热情、良好的风貌,务实的作风走门串户,倾听民声,排查问题化解矛盾,虚心好学投身实践,真抓实干出谋划策,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
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三不到位”。
(一)三种认识不到位。
首先是驻村干部自身认识存在“机关化现象”,少数驻村干部还是一味地“朝九晚五”,没有抓住农村工作的特点来安排作息时间。
“筹资攀比现象”,从《驻村日记》反映上来的内容可以看出:“我们的后盾单位一分钱不给,怎么开展工作”?“你筹资2万,我就要3万”……此种观念给许多驻村干部造成了很大压力,有“资金”就是英雄,无“资金”就是狗熊的思想把农村发展单纯地归结为一个资金问题这是错误的。
“虎头蛇尾现象”一些驻村干部开始信誓旦旦雄心勃勃,且把农村工作过于美化和简化,一旦入驻后发现所面临的问题比想象的繁重与复杂,就开始泄气、埋怨、打退堂鼓等。
其次是乡镇干部、村干部认识不到位。
个别乡镇干部对驻村干部不主动过问、不主动支持,甚至还存在把自己原“分片负责”的该村工作一股脑儿推卸的现象;村干部对驻村干部存在误解,只热衷于向驻村干部要钱要项目,而其它事情村干部则一竿子插到底,没有给驻村干部真正锻炼实践的机会。
再次是后盾单位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凑合的思想,要么是所派出的干部是单位的“垃圾”人才,要么就派出后盾要求其“婆家”、“娘家”两边照应,导致驻村干部疲于奔波,精力分散。
(二)四个形象不到位。
一是学习形象不到位。
驻村干部大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但又普遍存在农村工作方面知识缺乏,有关政策精神没有吃透、易讲外行话,还有就是不愿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板斧”砍到底。
驻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范文(通用3篇)
驻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范文(通用3篇)驻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1 根据《20__年国家脱贫攻坚和专项考核反馈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脱贫攻坚和专项治理工作调研督导发现问题自查及__县20__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排查中驻村帮扶存在问题整改》的要求,现将我局在排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现将整改情况进行如下报告:一、存在的问题在脱贫后帮扶工作有松懈迹象,吃住在村执行不严,存在两头跑现象。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态度变得消极涣散。
一些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在村级班子建设中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起到引领作用,导致基层组织建设不强。
年轻的村级班子很少,业务专业度不高。
二、整改落实情况严格考勤制度及请销假制度,不得未经驻村办同意私自外放,定期报告驻村干部在岗履职等情况;单位在驻村干部驻村期间,尽量不安排本单位相关工作,确保第一书记、驻村队员脱产驻村,杜绝出现两头跑现象;我局严格按照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切实履行三捆绑职责,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确保驻村干部沉得下、呆得住。
严格按照组织部下发任务清单开展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加强扶贫政策宣讲力度,打消贫困群众顾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严禁杜绝出现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
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
以村级组织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支部建设为核心、以阵地建设为保障,配强头雁、筑牢堡垒、建强阵地。
利用村级建设为契机,对村级组织班子进行选优配强,以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进一步加强全县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加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培训,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带领发展的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回乡服务和发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和基层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
驻村干部工作不足之处
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需要及时发现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面:
1. 了解不足:驻村干部对村庄的了解不够深入,可能导致对村情、村史、村民需求等方面的把握不准确。
2. 沟通不畅:驻村干部与村民的沟通可能存在不畅,语言交流、文化差异等问题可能导致有效沟通受到阻碍。
3. 项目推进困难:驻村干部在项目推进方面可能面临困难,例如资金筹集、政策解读、项目管理等问题。
4. 组织协调能力差:驻村干部在组织协调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难以调动村民积极性,也难以与其他相关部门协调合作。
5. 创新意识不强:驻村干部在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方面,创新意识不足,可能局限于传统思维和方式。
6. 服务意识不强:驻村干部对村民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可能不够贴近需求,导致工作成效不佳。
7. 问题回应滞后:驻村干部在解决问题时,反应可能相对滞后,不能及时回应村民关切。
8. 缺乏专业知识:驻村干部可能缺乏某些专业知识,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导致在一些专业性问题上无法提供有效支持。
9. 工作计划不科学:驻村干部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可能未能充分考虑到村庄的实际情况,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10. 对外协调不足:驻村干部在与外部资源、组织协调时可能存在不足,限制了村庄发展的外部支持。
改进驻村干部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村庄的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驻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不到位“三农”工作是我们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而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而驻村干部作为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信访的调解员、富民强村的服务员、制度落实的监督员和组织建设的督导员——使命重大。
绝大多数驻村干部进村到岗后,基本上能牢记职责,以热情、良好的风貌,务实的作风走门串户,倾听民声,排查问题化解矛盾,虚心好学投身实践,真抓实干出谋划策,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可。
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三不到位”。
(一)三种认识不到位。
首先是驻村干部自身认识存在“机关化现象”,少数驻村干部还是一味地“朝九晚五”,没有抓住农村工作的特点来安排作息时间。
“筹资攀比现象”,从《驻村日记》反映上来的内容可以看出:“我们的后盾单位一分钱不给,怎么开展工作”?“你筹资2万,我就要3万”……此种观念给许多驻村干部造成了很大压力,有“资金”就是英雄,无“资金”就是狗熊的思想把农村发展单纯地归结为一个资金问题这是错误的。
“虎头蛇尾现象”一些驻村干部开始信誓旦旦雄心勃勃,且把农村工作过于美化和简化,一旦入驻后发现所面临的问题比想象的繁重与复杂,就开始泄气、埋怨、打退堂鼓等。
其次是乡镇干部、村干部认识不到位。
个别乡镇干部对驻村干部不主动过问、不主动支持,甚至还存在把自己原“分片负责”的该村工作一股脑儿推卸的现象;村干部对驻村干部存在误解,只热衷于向驻村干部要钱要项目,而其它事情村干部则一竿子插到底,没有给驻村干部真正锻炼实践的机会。
再次是后盾单位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凑合的思想,要么是所派出的干部是单位的“垃圾”人才,要么就派出后盾要求其“婆家”、“娘家”两边照应,导致驻村干部疲于奔波,精力分散。
(二)四个形象不到位。
一是学习形象不到位。
驻村干部大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但又普遍存在农村工作方面知识缺乏,有关政策精神没有吃透、易讲外行话,还有就是不愿学习科学的工作方法,“三板斧”砍到底。
处理不好与村干部的关系,处理不好与党员村民的关系,处理不好与普通群众的关系,把“学习”粗俗地认定为一起吃喝、一起吹牛、一起打牌赌钱。
二是务实形象不到位。
驻村干部没有深入村户走访调查了解村情民意,而是整天呆在村委办公室“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几个月连村里有多少困难户、多少党员皆不清楚。
想得壮志凌云,却不能脚踏实地,整天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正事,为了应付某些检查就“东施效颦”生搬硬套。
三是吃苦形象不到位。
驻村干部进入农村这所“吃苦”的学校,不能端正思想,以苦为乐,对无住处、无办公室、无厨房等情况,到处抱怨,总把自己认为是去那里当“官”享福的。
不能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对农民疾苦冷漠,不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四是自律形象不到位。
有的驻村干部不能体谅农村的难处,经常在村干或村民家海喝山吃或利用“特殊”身份低价购买农副产品,或在村委报销本应由个人承担的各种费用,或公款请吃或参与群众性变相赌博等。
(三)“三做”,工作不到位。
一是“做秀”现象。
驻村干部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党员群众当中,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无法把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无法掌握社情民意。
《驻村日记》的内容也成了“做秀”汇报。
重“唱功”而轻“做功”出谋划策时除了让群众听得热血沸腾之外,一到实践动手环节就出现盲目蛮干、弄虚作假或是搞成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做秀工程”。
二是“做客”现象。
有的驻村干部打着为民办实事的大旗,却是下乡充当“客人”。
下村后不是到急需帮助的贫困农家干实事,而是“窝”在村干部或熟人朋友家里闲聊,偶尔外出遛几圈也只是走马观花——此为“看客”。
下村后实事没干多少,却到处指手划脚,甚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到处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仿佛他“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部知道”才不愧为“形象”——此乃“说客”。
进村入户后不图干事就讲吃喝,东家跑西家转,东家吃干鱼,西家吃土鸡,南家提只鸭,北家弄壹酒,整天游哉悠哉,满面通红摇摇晃晃醉生梦生——此为“吃客”。
只有的驻村干部是“左边不靠岸,右边不停船”,名义上是驻村入户,实则却是“云游四海”,拿着薪水到外边游山玩水或干第二职业去了,老百姓见他就如“神龙”见头不见尾——此则“稀客”。
三是“做官”现象。
虽为少数,但影响十分恶劣。
他们高高在上,把农民看成一个管理对象、教育对象或发泄对象,对群众总是一副钦差大臣的派头,除了耍嘴皮子,就是耍威风,或是耍流氓耍手腕;作风武断、态度横蛮、华而不实,上欺下瞒。
二、思路及对策(一)提高认识,纠正思想。
首先,驻村干部要认识到农村工作的特点。
村干部、村民在家的主要时间是晚上,驻村干部要多运用“农民夜校”、“农民课堂”等形式统一思想、开展工作;白天要走到田间地头一起劳动一起交流,要“两像”(进到村里像个干部,蹲到田间像个农民),晚上要多走访,多亲民情、多察民意。
其次,筹资是件实事和好事,但赠人以鱼不如赠人以渔,要帮助村民更新思想观念。
乡镇干部、村干也不要一味给驻村干部在筹资上派任务、压担子、抓辫子,而是帮助出点子、谋路子。
再次,后盾单位要充分认识驻村工作的重要性,要切实派出得力干将,并要在保证其“脱离”原单位工作的情况下,大力给予其在精神(技术)和物质(资金)上的支持。
(二)严格要求,树立形象。
一是要加强学习,树立好学形象。
我们党一贯注重学习,驻村干部都要想尽快适应新角色,必须加强学习。
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实践中学;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带动身边的人学;要虚心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要认真钻研,不断夯实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群众中树立一个勤奋好学的新形象。
学习内容应包括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重点掌握党近年来出台的几个重要涉农“一号”文件;掌握涉农相关常识(不要出现“花生长在花生树上”的笑话),更应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大胆创新,灵活运用。
二是坚持求真,树立务实形象。
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
驻村干部要深入群众,搞好社情民意的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可以设立“驻村干部接待日”制度,多与党员、群众座谈;也可以发放“村情民意调查表”,从中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加快工作进程;再就是多走访老党员、老支书、老主任,村“两委”——“老”的都是村中的代表,是德高望重的人物,他们就是村里的“活字典”,就是你开展工作的突破口。
要与农民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建立感情,要发挥自身一技之长,为民办实事好事。
当然也要量力而行,不脱离实际,勿把江南之“橘”种成了北方之“枳”。
因为,好心办成了坏事的例子也存在不少。
三是艰苦奋斗,树立为民形象。
“吃苦是人生最好的学校”,从苦中锻炼韧性、耐力和意志,在“苦”的大熔炉中自觉地接受灵与肉的双重锻打,接受心灵与体魄的全方位人格塑造。
心中装着百姓,时刻倾听民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既要到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解决问题。
少琢磨上面知不知道,多考虑群众需不需要;少琢磨领导通不通过,多细想群众做到做不到。
要放下身子,以农为荣,工作要干得真、干得实,不叫苦,不喊难。
四是要严格自律,树立清廉形象。
农村还很穷,农民想多挣一分钱,都不容易,驻村干部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体谅农村的难处。
驻村干部都要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在心中筑一道防预的长城,在脑中划一条美丑的界线。
要顶得住歪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站得直身躯。
一方面多卢想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英雄模范人物;另一方面也思索成克杰、李真、刘志华、韩桂芝、王怀忠等,他们自食其果,为人民所切齿的原因。
(三)锤炼素质,健康成长。
一是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概括为“一个态度两大作风”和“三干四实五心”,就是指有一个服务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真干、苦干和巧干;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有责任心、耐心、细心、苦心和同情心。
二是要有过硬的本领及综合能力。
具体指要具备政治思想工作的驾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尽快熟知和掌握农村工作的能力、促进增收的创新能力、生产指导的工作能力。
三是要强化“三个意识”:岗位意识,做到人在村中,村在心中,心在民中;目标意识,在驻村期间要有明确的计划、要有所作为;学习意识,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结构优化,不耻下问,学以致用。
四是要有“气”:要有锐气,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要勇于挑大梁、当先锋、唱主角;要多些大气,处处以大局为重,想问题、干工作要有“一盘棋”的理念,多理解农村的难处,多体谅农民兄弟的短处,多支持农业的薄弱环节,豁达大度,会淡化矛盾和解决矛盾;少一些官气,要低头做事,昂首做人,深入基层,缩短距离,尊重农民,关心农民,理解农民,体贴农民;要有一身正气,敢于同恶势力、宗族势力做斗争,同封建迷信作斗争,敢于为弱势群体撑腰,耳要不听是非,嘴要不讲是非,眼要明辨是非。
五是要把驻村经历与个人成长结合在一起。
农村实践培养出来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永不言退的拼搏精神将有助于我们驻村干部在困难和障碍面前举重若轻、泰然处之,从而勇往直前,无往不胜。
走访调研,会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增强驻村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田间访谈,农舍促膝,倾听民情,目睹农民日常生活状况、就业方式单一、经济窘境和产业短缺等,让驻村干部深感“位卑未敢忘国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进而激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