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急诊科病情分级、重症优先先诊治制度

急诊科病情分级、重症优先先诊治制度

急诊科病情分级、重症优先先诊治制度
一、在诊疗时将急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级
1、A级随时有生命危险者或急救车送来立即抢者。

2、B级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监测和干预者。

3、C级一般急诊病人。

二、救治原则
1、A类患者(包括危重患者),要立即送入抢救室,实行先抢救后诊断挂号的原则。

2、B类患者(包括紧急、重症、生命体征暂时较重者),在诊疗时要实行优先原则,坚持维持生命稳定与明确诊断并重的原则。

3、C类患者,首先要辨明有无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危险因素存在。

三、患者分流程原则
1、A区为抢救室 A类患者分流到抢救室。

2、B区为EICU 由抢救室转来的危重患者或观察室转来的病情加重的患者,对其生命体征进一步评价、判断、监测、纠正。

3、C区为观察室以急诊症状就诊,难以明确诊断者,进一步观察诊断,对症处理。

四、A、B、C 三区互动有生命危险患者经A区治疗,生命体征稳定或相对稳定,并明确诊断可转入B区EICU进一步稳定生命体征,脱离危险转入专科房。

在C区留观病人,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转入B区EICU,如威胁生命患者直接进入A区抢救室进行抢救。

急诊科分区分级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分区分级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分区分级救治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⑴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科xx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依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联合我院状况,拟订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标准进行诊断活动。

1、分级依照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理的优先序次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适合的时间至适合的地区获取适合的诊断。

2、分级分区原那么联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依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鉴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状况,将急诊科从功能构造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刻采纳拯救生命的干涉举措。

临床上以下状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阻碍患者,以及其余需要采纳拯救生命干涉举措患者,这种患者应立刻送入急诊急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致使严重致残者,应赶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理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固,但其病症的严重性须提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展开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阻碍、复1/2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己舒坦感的主诉,如严重痛苦〔痛苦评分≧〕,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刻予这种患者供给平车和必需的监护设施。

⑶3级:急症患者患者当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坦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办理缓解患者病症。

急诊科应在必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样者,病情分级时应试虑上浮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当前没有急性发病病症,无或极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极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浮1级,定为3级。

4、分区状况从空间布局大将急诊诊治地区分为三大地区: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急救室、监护室。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德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一)病人病情分级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

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4、Ⅳ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附录B)的病人。

医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1)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3)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4)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管理制度

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管理制度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是医院急诊工作中至关紧要的环节。

为了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救治,提高医疗救治效率和质量,本医院订立了以下急诊病人分诊与救治管理制度。

一、分诊管理1. 急诊分诊台设置1.1 急诊分诊台必需设置在医院急诊科门诊入口的显著位置,以便及时接受患者的求助。

1.2 急诊分诊台应配备充分数量的急诊医生和护士,确保能够及时进行症状评估和初步诊断。

1.3 急诊分诊台人员应定期接受急诊分诊和急救培训,保证其熟识相关分诊标准和程序。

2. 分诊标准和程序2.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应前往急诊分诊台进行登记。

2.2 分诊护士应依据患者的症状、病情和就诊需求,依照分诊标准进行初步分诊。

2.3 患者分诊时应尽量供应认真、准确的个人信息和病史,包含过敏史、既往病史等。

2.4 分诊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评估和初步诊断结果,并及时转达给医生。

2.5 分诊护士应依照分诊优先级,及时引导患者前往相应的就诊区域,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等待时间。

2.6 分诊护士应与医生紧密合作,及时调整分诊优先级和就诊排队次序。

二、救治管理1. 急诊医生和护士配备1.1 急诊科应配备充分数量的合格急诊医生和护士,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救治需求。

1.2 急诊医生和护士应定期参加急诊救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救治质量和效率。

2. 急诊病人救治的时间要求2.1 对于急诊科门诊的患者,应在患者到达急诊分诊台后的15分钟内完成初步救治,包含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和治疗建议。

2.2 对于急诊病房的患者,应在患者到达急诊分诊台后的30分钟内完成初步救治,包含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和治疗布置。

2.3 对于急危重病人,应立刻布置救治,并在45分钟内完成病情评估、初步诊断和急救措施。

3. 救治协作与转诊3.1 急诊医生和其他相关科室医生应乐观合作,共同订立和实施急诊救治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

3.2 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急诊医生应与相关科室协商,订立转诊计划,并及时转诊。

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内容

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内容

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内容一、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的概念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危急程度和医疗需求,对急诊患者进行合理分类和分诊,按照不同的分级标准和标准流程进行相应的医疗安排和处理措施的一种管理制度。

它主要是通过对急诊患者进行分级评估、分级分类和分级治疗,将急诊患者合理地分派到相应的急诊治疗点、分诊区域和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了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急诊医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的内容1. 急诊分级标准的确定急诊分级标准是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它是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轻重、病情危急程度和医疗需求等方面,确定不同的急诊分级标准和标准流程,对急诊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和分诊。

急诊分级标准一般包括:生命威胁指数、临床病情评估、症状体征评估、检验检查结果、诊断治疗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2. 急诊分级分诊程序的规范急诊分级分诊程序是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要求,它主要包括:急诊患者的就诊登记、急诊患者的分级评估、急诊患者的分级分类、急诊患者的分级治疗、急诊患者安排就诊等具体操作程序和规范要求。

3. 急诊分级分诊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急诊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分级分诊知识和技能,医院要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分级分诊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分级分诊能力和水平,保障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4. 急诊分级分诊流程的优化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要求医院不断优化急诊分级分诊流程,为急诊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分诊服务,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治疗。

5. 急诊分级分诊效果的评价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对其效果进行持续的评价,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急诊分级分诊效果评价体系,对急诊分级分诊的相关指标和效果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急诊分级分诊管理制度。

急诊医疗救治与分诊制度

急诊医疗救治与分诊制度

急诊医疗救治与分诊制度一、总则1.本制度旨在规范急诊医疗救治与分诊工作,确保医院急诊部门的工作有序、高效。

2.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急诊部门,包含医生、护士、急诊患者及相关工作人员。

二、急诊医疗救治流程1.急诊医疗救治流程依照以下步骤进行:•患者到达急诊处,由接诊医生进行初步评估;•接诊医生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必需的急救措施;•完成急救措施后,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如需住院治疗,布置患者入院,进行后续治疗;•如不需要住院治疗,布置患者门诊随访,或者转诊至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2.急诊医疗救治应当遵守以下原则:•快速响应,及时进行急救;•全程记录,确保病情察看和治疗过程可追溯;•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订立适合的治疗方案;•协同合作,急诊医务人员应当形成合力,高效协同工作。

三、急诊分诊制度1.急诊分诊是依照医疗资源调配的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进行优先级排序和资源调配的过程。

2.急诊分诊应当遵守以下原则:•救死扶伤,优先处理紧急病例;•依照病情轻重,进行分级处理;•点对点转诊,依据患者病情和需要转诊到相应的科室;•合理布置时间,确保患者及时就诊。

3.急诊分级标准如下:•红色患者:危重病例,立刻处理;•橙色患者:急重病例,应尽快处理,等待时间不超出30分钟;•黄色患者:急诊病例,应在1小时内处理;•绿色患者:非急诊病例,等待处理时间依据实际情况布置;•蓝色患者:细小伤病,可延缓处理。

4.急诊分诊人员应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依照急诊分级标准进行分诊。

四、急诊医疗救治质量管理1.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救治质量管理体系,包含医疗救治评估、医疗救治风险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

2.医院应当定期对急诊医疗救治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急诊医疗救治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五、急诊医疗救治技能培训1.医院应当定期开展医务人员的急诊医疗救治技能培训,包含急救技能、病情评估、分诊准则等方面的培训。

急诊分区管理制度

急诊分区管理制度

急诊分区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背景为了保障急诊科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医疗资源利用,制定急诊分区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分区的职责和管理要求。

二、分区划分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的不同,急诊科将分为以下几个分区:1. 绿色分区:适用于轻度创伤、非急危重症的患者。

主要由护士负责接诊、评估和处理。

2. 黄色分区: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立即处理但不需要立即输液、手术等干预措施的患者。

由急诊医生和护士共同负责接诊和治疗。

3. 红色分区:适用于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立即处理并立即实施干预措施的患者。

由急诊医生和护士组成的团队负责。

三、分区管理职责1. 绿色分区管理职责- 接诊和评估轻度创伤、非急危重症患者;- 提供常规治疗和护理;- 制定并监测患者转诊计划;- 定期报告绿色分区患者的情况。

2. 黄色分区管理职责- 快速接诊和评估急危重症患者;- 制定治疗方案并及时执行;- 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计划;- 确保及时协调其他科室的支援。

3. 红色分区管理职责- 紧急接诊和评估急危重症患者;- 迅速制定治疗方案并实施干预措施;-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及时协调其他科室的支援;- 定期报告红色分区患者的情况。

四、分区管理要求1. 医疗设备和药品配备各分区需要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不同患者的需要,确保医疗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

2. 人员培训和技能要求各分区的医护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处理不同病情和急诊情况的能力,熟悉急诊科的分区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3. 分区之间的协作与沟通不同分区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关系,确保患者传诊的顺畅和信息的及时共享。

4. 分区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定期对各分区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提升急诊科的服务质量。

五、附则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相关事项的调整和修改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以上制度经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讨论并通过,经医院领导批准后正式实施。

急诊科分区救治制度

急诊科分区救治制度

急诊科分区救治制度
1、根据患者病情急诊科采取分区救治的方法,具体分为“红区(抢救监护区)”、“黄区(密切观察诊疗区、观察室)”、“绿区(非急症病人诊疗区、接诊室)”三个区域。

2、急诊科根据不同服务区域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3、急诊科须落实急诊检诊分诊制度,保证就诊患者有效分流到相关区域,得到及时救治。

4、急诊科须定期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诊分区救治有关制度及流程的全员培训及考核。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附件德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一)病人病情分级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

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德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一)病人病情分级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

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4、Ⅳ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附录B)的病人。

急诊门诊分级分区管理制度

急诊门诊分级分区管理制度

急诊门诊分级分区管理制度
一、分级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及其医务人员。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急诊患者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三、分级分区原则根据患者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一)1级(红区)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门诊需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无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

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红区)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者。

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患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门诊需要立即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黄区)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

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患者就诊。

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
者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绿区)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急诊分级管理制度模板

急诊分级管理制度模板

急诊分级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提高急诊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能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救治,特制定本急诊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急诊科室及其医务人员。

三、急诊分级标准急诊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紧急):需要立即救治,如心脏骤停、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等。

2. 二级(很紧急):需要在短时间内治疗,如心绞痛、脑卒中等。

3. 三级(紧急):病情较为稳定,但需要尽快处理,如轻度创伤、中度疼痛等。

4. 四级(非紧急):病情稳定,可以稍后处理,如轻微划伤、普通感冒等。

四、分级流程1. 预检分诊:由专业护士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2. 分级确认:医生对预检分诊结果进行复核,必要时调整分级。

3. 优先顺序:根据分级结果,确定患者的治疗优先顺序。

五、患者分流1. 一级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

2. 二级患者在急诊室等待,优先于三、四级患者。

3. 三级和四级患者在急诊等待区等待,按到达顺序接受治疗。

六、医务人员职责1. 预检护士:负责患者初步评估和分级。

2. 急诊医生:负责患者治疗和分级结果的复核。

3. 其他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分级,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七、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急诊分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 对违反分级制度的行为进行记录,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急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分级制度的培训。

2. 更新和传达最新的急诊分级知识和技能。

九、记录与文档1. 所有患者的分级结果应详细记录在病历中。

2. 定期对分级记录进行审查,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急诊科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模板内容,以确保其符合特定医疗机构的具体需求和法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试行标准》要求,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科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分级依据
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

3、分级标准
⑴1级:濒危患者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
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4、分区情况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

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⑵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⑶绿区:诊疗区。

适用于4级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