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卤代烃
第七章 卤代烃 亲核取代反应
CH3CH2CH2CH3
n-C8H17Br + LiAlH4
O
C8H18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
一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一)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机理
以 CH3Br NaOH-H2O CH3OH + Br- 为例: 反应速率方程: v=k[CH3Br][OH-]
反应机理:
HH HHOO ++ HH CC BBrr
(三)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CH3 CH3 C Br + OH-
CH3
CH3 CH3 C OH + Br-
CH3
V = K (CH3)3 C - Br
第一步:
(H3C)3C Br
第二步:
(CH3)3C+ + OH-
δ+ δ -
(H3C)3C Br
δ+ δ(H3C)3C OH
(CH3)3C+ + Br- 慢
绝对乙醚——无水、无乙醇的乙醚。
RMgX + O2
RMgX+ CO2
ROMgX H2O ROH
RCOOMgX H2O RCOOH H
HHOOHH RR′-′-OOHH
OOHH RR--HH ++ MMgg
XX OORR RR--HH ++ MMgg XX
RRMMggXX ++
RR′C′COOOOHH RR--HH ++ MMgg OOCCOORR′′ XX
第七章 卤代烷 亲核取代反应
第一节 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结构
X
C
X=F,Cl,Br,I
第七章_卤代烃_有机金属化合物
CHF3 氟仿(fluroform) CHCl3 氯仿 (chloroform) CHBr3 溴仿(Bromoform) CHI3 碘仿(Iodoform)
一级卤代烷: (CH3)2CHCH2Cl Br 二级卤代烷: CH3CH2CHCH3 三级卤代烷: (CH3)3C-I
CH3 H CH3CH2CH C2H5
三 偶极矩与有机分子的极性 有机分子的偶极矩大,极性大。
四 电负性与键的分类
C (2.5) F (4.0) Cl (3.16) Br (2.96) I (2.66)
差值
1.5
0.66
0.46
0.16
极性共价键,极性逐渐减弱
五、卤代烷的构象
Cl H H H Cl H
1,2-二氯乙烷的构象
Cl H H Cl H H
应用一:制备高级炔烃
CH3CH2CH2MgBr + CH3CCH CH3C C MgBr + CH3CH2CH3 CH2=CHCH2X CH3CCCH2CH=CH2
应用二:在分子中引入同位素 RMgX + D2O RD
3. 格氏试剂、有机锂试剂、二烃基酮锂 与卤代烃的偶联
(1) RMgX + R’X
I + C4H9Li
Li + C4H9I
(3) 二烃基铜锂的制备
RLi + CuX RLi + RCu
RCu + LiX R2CuLi
2. 格氏试剂、有机锂试剂 与O2、CO2、H2O的反应。
(1) 与O2的反应 RMgX + O2 RMgX RLi + O2 ROOMgX
2ROMgX
ROOLi
R X
最新大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七章 卤代烃
C H 2 C l + H 2 O
§7.5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δ+
C C
HH
消除反应 :B
亲核取代 反应
δ-
X Nu-:
极性共价键 断裂
一、亲核取代反应
C–X 的极化:
δδ
CX
亲核试剂, Nu 负电荷或未共用电子对 RO-, OH-, CN-, NH3 离去基团, L
Nu + δ C Lδ
C Nu + L
B r
C H 2C H C H C H 3 C H 3
C 2H 5O N a C 2H 5O H
C HC H C H C H 3 C H 3
若能形成共轭体系,以形成稳定的共轭体系 为主要产物。注意不是脱含H少的碳上的H
c.邻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Hβ X + 2NaOH 乙 醇 X
Hβ'
+ 2NaX + 2H2O
2–甲基–3–氯丁烷
B rC H 2C H 2 C HC H 2C H 2C H 3 3–乙基–1–溴己烷
C 2H 5
CH3CH2CHCH2 CH3 CH2Cl
3–氯甲基戊烷
卤代烷的命名
Cl 2-氯乙基环己烷
Cl
CH3 H Br
C 3H 7
1-氯二环[2.2.1]庚烷 (S)-2-溴戊烷
3、卤代烯烃的系统命名法
叔 卤 烷 仲 卤 烷 伯 卤 烷
易
难
b. 对于含不同β–H的RX, 消除方向遵循Saytzeff
(萨伊切夫)规则:
生成双键C原子上取代较多的烯烃
C H 3C H C H C H 2C 2H 5C O 2N H a5O 或 H N aO H HBrH
有机化学-第七章 卤代烃
1 加NaOH是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使反应完全。 2 此反应是制备醇的一种方法,但制一般醇无合成价值,可用 于制取引入OH比引入卤素困难的醇。
2.与醇钠(RONa)反应—醇解—制备(混合)醚(称为威廉森合成)
' R-X + RONa
R-O R' + NaX 醚
R-X一般为1°RX,(仲、叔卤代烷与醇钠反应时,主要发生消 除反应生成烯烃)。 3.与氨反应
二、消除反应 从分子中脱去一个简单分子生成不饱和键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用E表示。 卤代烃与NaOH(kOH)的醇溶液作用时,脱去卤素与β碳原子 上的氢原子而生成烯烃。
R-CH-CH2 + NaOH H X
KOH- 醇 R-CH=CH-CH=CH-R + 2NaX + 2H2O
醇
R-CH=CH2 + NaX + H2O
CH3 叔丁基溴 tert-butyl bromide 叔溴丁烷
2、IUPAC命名法
(1)饱和卤代烃
CH 3-CH2-CH--CH-CH 3 H3C Cl
Cl 3- 甲基 -5- 氯庚烷 3- 氯 -5- 甲基庚烷 × 4- 甲基 -2- 氯己烷 CH 3-CH2-CH-CH -CH-CH -CH3 2 2 CH 3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小结
卤代烃亲核取代的两种机理: SN2 和 SN1 机理
SN2 机理:双分子取代,一步机理
反应速率 = k[RX][Nu-]
手性底物反应发生构型转换 反应速率:1º RX>2º RX>3º RX (空间位阻效应)
SN1 机理:单分子取代,二步机理
反应速率 = k[RX] 手性底物反应发生消旋化
第7章 卤代烃-SN1、SN2亲核取代
带部分正电荷,易 被带负电荷或带孤 对电子的分子进攻
(一)亲核取代反应 SN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δδδ+
δδ+
δ+
δ-
CH3
Substrate
CH2
CH2 Nu:
Cl
Cl-
Leaving group 离去基团
底物
特点:
Nucleophile
亲核试剂
带负电荷或 孤对电子
诱导效应可沿共价键在碳链上传递,随着距离的增加
而迅速减弱,一般通过三根单键以后,已基本消失 。
与C-H键相比
H H
Cg
ddd+
H
C
b
dd+
H C
d+
a
Cl
极性共价键
d-
H
H
H
三、化学性质
诱导效应,易 断裂,“消除” d+ d- X吸电子,且C-X键键 能较小(C-F除外), 易断裂,且生成的X-更 稳定。X被“取代”
CH2
CH
CH 2Cl
3-氯-1-丙烯
CH2
CH
CH
CH3
CH2 Cl
3-甲基- 4 -氯-1-丁烯
二、结构(structure)
卤代烷中所有的键都是 σ 键,碳原子为 sp3 杂化, C-X 共价键为极性键。
H
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C
d-
X
C-F 139pm
C-H 110pm
H
C-Cl 176pm
C-Br 194pm C-I 214pm
C
O-
• 5)中心原子为同种元素,受溶剂影响较大
(有机化学课件)第七章 卤代烃
7.3.1 烃的卤代
烷烃的卤化、烯烃的α–卤代、芳烃的α–卤代:
7.3.2 由不饱和烃制备
烯烃与Br2或HX的加成:
7.3.3 由醇制备
常用的卤化试剂:HX, PX3, PX5, SOCl2(亚硫酰氯).
7.3.4 卤原子交换反应
在适当条件下,卤代烃与含卤负离子的盐类可以发生卤原子的交换反应。
(2)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卤原子与碳碳重键或苯环相隔一 个饱和碳原子。 特点:C–X键活性高,易发生异 裂,产生烯丙型(苄型)正离子 活性中间体,具有p,π–共轭效应。
(3) 隔离型卤代烃
卤原子与碳碳重键或苯环相 隔两个或多个饱和碳原子,与 一般卤代烷性质接近。
7.2 卤代烃的命名
普通命名法
简单卤代烃的命名,一般是由烃基的名称加上卤原子的名称而成。
(有机化学课件)第七章 卤代烃
内容
卤代烃 ——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制法和物理性质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消除反应及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邻基参与 消除反应机理 亲核取代反应及消除反应的影响因素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性质 氟代烃
CH3
14% 2%
86% 98%
偕二卤代烃与连二卤代烃
CX X
偕二卤代烃
偕二卤代烃与连二卤代烃脱卤化氢得卤代烯烃;
PCl5 O
(C2H5)3N Cl
Cl
Cl
XX
连二卤代烃
开链偕二卤代烃与连二卤代烃脱二分子卤化氢得炔;
(2) 脱卤素
CH3 CH CH CH3 Br Br
Zn, CH3CH2OH 或 NaI, 丙酮
注:英文命名不按次序规则,而是按取代基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的顺序,所 以有时与中文命名结果不一致
第七章卤代烃
CH3CH2OH + HBr
在一般情况下,此反应很慢。为增大反应速率,提高醇的产 率,常加入强碱(氢氧化钠),使生成的HX与强碱反应,可 加速反应并提高了醇的产率。
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 此反应工业用途不大,因卤烷在工业上是由醇制取,但可用 于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化。用于复杂分子中引入羟基(先 卤代,再水解)。
醇 R-X + AgNO3
R-O NO2 + AgX 硝酸酯
反应通式如下:
R - L + :Nu RCH2X + -OH 反应物 亲核试剂 (底物) 进攻基团
R - Nu + L-
RCH2-OH + X-
产物
离去基团
1. 卤烃的水解
• 卤代烷与水作用,水解为醇,反应是可逆反应。如:
CH3CH2Br + H2O
• 查依采夫规则: • 卤代烷脱HX时,总是从含H较少的碳上脱去H原子。
Saytzeff规则应用
CH3
CH3
KOH / 醇
CH3 CH C CH2
CH3 CH C CH3 71%
CH3
H Br H
CH3 CH2 C CH2 29%
• Saytzeff规则的实质上是生成一个较稳定的烯烃。
• 总是要生成共轭效果较好的结构(较稳定)。如:
•而仲卤烃和叔卤烃在碱(氰化钠、氰化钾)的作用
下易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此反应一般不用仲、 叔卤烃反应。
•产物腈还可转化为胺、酰胺和羧酸。
4. 卤烃的氨解
• 此反应既可用氨反应,也可用氨的衍生物反应,来 制取伯、仲、叔胺。
有机化学-卤代烃
(4)被硝酸根取代
RX + AAgg+NOONO32— 醇
R ONO2 + AgX
硝酸酯
•卤化银沉淀产生,反应可作为卤代烃的鉴别反应。
卤代烃反应活性: 烯丙基卤>叔卤代烃>仲~>伯~
(5)卤素交换
丙酮
R-Br(Cl) + KI
R-I + NaBr(Cl)
难溶于丙酮
难溶于丙酮
(6)被氨基(-NH2)取代
三、命名
普通命名法 俗名 系统命名法
1.普通命名法
在烃基名称之前(或后)加上卤素的名 称,称为卤(代)某烃或某烃基卤。
CHCl3
三氯甲烷 氯 仿 (俗名)
C2H5Cl
氯乙烷 乙基氯
(CH3)3CBr
叔丁基溴
CH2=CHBr 溴乙烯
H2C CH CH2 烯丙基溴
Br
Br
溴苯
CH3
Br
邻-溴甲苯(2-溴甲苯) 2-bromotoluene
3-甲基-5-氯庚烷 3-chloro-5-methylheptane
H2C C CH3
Cl
2-氯丙烯 2-chloro-propene
CH3CH CHCH2Cl
1-氯-2-丁烯 1-chloro-2-butene
H37C
CH
6
CH
5
C4H2
CH
3
CH
2
C1H3
CH3 I
Cl CH3
2,6-二甲基-3-氯-5-碘庚烷
•(一) 亲核试剂:具有孤对电子的物质, 能与底物中带部分正电荷的碳发生反应, 这 种 物 质 称 为 亲 核 试 剂 。 ( 也 是 Lewis 碱)。
第七章 卤代烃
CH3COCH3
R
I + BrRelative Rate
Relative Rate
Compound
CH3Br CH3CH2Br (CH3)2CHBr (CH3)3CBr
30 1 0.02 ~0
CH3CH2Br CH3CH2CH2Br (CH3)2CHCH2Br (CH3)3CCH2Br
100 28 3 0.00001
相反的过程。构型转化是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为什么亲核试剂总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
.
sp3 sp2
Nu:- +
C L
Nu
C
L
p轨道
Nu C + :L- .
基团的排斥;过渡态能量;亲核试剂与离去基团的距离。
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及其立体化学
CH3 CH3 C Br + OH CH3
R2CHX R3CX
卤代烃的命名 a.普通命名法
一些分子中的烃基部分有简单的非系 统名称的卤代烃可采用普通命名,即在相 应烃基名前加卤素名称。
CH3 CH3 CH2CH2CH 2Br
正丁基溴 溴代正丁烷
H3C H
CH2Br
异丁基溴 溴代异丁烷
系统命名法,把卤素作为取代基。其它 的命名原则与烷烃的命名基本相同。 当烷基和卤素相同编号时,优先考虑烷 基。当双键和卤素并存时,优先考虑给 双键以尽可能小的编号 。
-
CH3COCH3 H2O
CH3 CH3 C OH + BrCH3
V= k1[(CH3)3CBr]
反应分步进行:
CH3 (1) CH3 C Br CH3 CH3 (2) CH3 C + OH CH3
第七章 卤代烃
CH2=CH2 CH CH
+ +
Br2 HCl HgCl2
CH2Br
150 - 160 oC
CH2Br
CH2=CHCl
烯烃α-氢或苄基氢被卤原子取代
H2C CHCH3
+ +
Cl2 O
500~530 0C
H2C
CHCH2Cl
H2C
CHCH3
NBr
H2C
CHCH2 Br
(NBS) O
三、由醇制备
(S)-(+)- 2- 辛醇 [α ]D =+9.9°
产物的构型与底物的构型不一样,此过 程叫构型反转(Walden转化)。
SN2的特点
*1.这是一个一步反应,只有一个过渡态。过渡态的结 构特点是:中心碳是sp2杂化,它与五个基团相连,与 中心碳相连又未参与反应的三个基团与中心碳原子处于 同一平面上,进入基团 (亲核试剂) 和离去基团处在与 该平面垂直,通过中心碳原子的一条直线上,分别与中 心碳的p轨道的二瓣结合。 *2.所有产物的构型都发生了反转。 *3.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二级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2-甲基-4-苯基-1,3-二氯戊烷
5
4 3 2 1
Cl
H CH 3
CH3CH2CH2CCH2-CHCH3
(4R)-2-甲基-4-氯庚烷
芳卤化合物:当卤原子连在芳烃侧链上时, 母体:脂肪烃;取代基:芳基、卤原子。
CHCl2
CHCH2CH2Cl CH3
对甲苯二氯甲烷
CH3 C
CH3
3–苯基–1–氯丁烷 (1-chloro-3-phenyl butane)
RCl
SO2
第七章卤代烃(修改)
CH3CH2CH2 O CH2CH3 + NaI 混合醚
该法是合成不对称醚的常用方法, 该法是合成不对称醚的常用方法,称为 Williamson (威廉逊)合成法。该法也常用于合成硫醚或芳醚。 威廉逊)合成法。该法也常用于合成硫醚或芳醚。 采用该法以伯卤烷效果最好,仲卤烷效果较差, 采用该法以伯卤烷效果最好,仲卤烷效果较差,但 伯卤烷效果最好 不能使用叔卤烷,因为叔卤烷易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不能使用叔卤烷,因为叔卤烷易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卤代醇在碱性条件下,可以生成环醚。 卤代醇在碱性条件下,可以生成环醚。
X +
H
OH
H2O
R OH +
R OH +
HX (该反应为什么是可逆的?) 该
NaX (为什么?) 为
7
NaOH
离去基 X 的碱性越弱,越容易被 OH 取代。
水解反应的相对活性: RI>RBr>RCl>RF (烷基相同) > > > 烷
2. 醇解 醇解:
CH3CH2CH2ONa + CH3CH2I
6
(1) 有机锂化合物的生成: 有机锂化合物的生成:
R X + 2 Li
醚
RLi
+ LiX
活性顺序:
RI >RBr > RCl >RF
(2)有机镁化合物的生成: (2)有机镁化合物的生成: 有机镁化合物的生成
R X + Mg
醚
R
MgX
亲核取代反应 一、反应: 反应: 1. 水解: 水解:
R
R
X +
到外消旋化合物。 到外消旋化合物。 然而, 然而,100 % 的外消旋化是很少 见的, 见的,经常是外消旋化伴随着构型反 转,且构型反转要多些。 且构型反转要多些。
第七章卤代烃
2、消除反应(β-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这种由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些小分子,同时形成双键 消除反应--这种由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些小分子,同时形成双键 --这种由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些小分子 的反应, 的反应,用E表示。 表示 R-CH-CH2 + KOH H X
C2H5OH
R-CH = CH2 KX + H2O
5 4 3 2 1 1 2 3 4
CH3CHCH=CHCH3 Br 4-溴-2-戊烯 溴 戊烯
1 2 3 4 5
CH2=C-CH2CH2-Cl CH2CH2CH3 2-丙基-4-氯丁烯 2-丙基-4-氯丁烯 丙基
CH3-C≡C-CHCH2-Br CH3 4-甲基 溴-2-戊炔 甲基-5-溴 戊炔 甲基
CH2CH2Cl
Br Br
1-苯基 氯乙烷 苯基-2-氯乙烷 苯基
1, 3-二溴苯 二溴苯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大多数卤代烃为液体,高级卤代烃为固体。 大多数卤代烃为液体,高级卤代烃为固体。 大多数卤代烃为液体 •沸点随碳原子增加而升高,其中碘代烷 >溴代烷 氯 沸点随碳原子增加而升高, 溴代烷>氯 沸点随碳原子增加而升高 溴代烷 代烷>氟代烷 氟代烷。 代烷 氟代烷。 •一氟代烃、一氯代烃比重<水;溴代烃、 碘代烃比重 一氟代烃、一氯代烃比重 水 溴代烃、 一氟代烃 >水。 水 •卤代烃不溶于水,与烃类任意混溶。 卤代烃不溶于水,与烃类任意混溶。 卤代烃不溶于水 CH2Cl2、 CHCl3、 CCl4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5 4 3 2 1 1 2 3 4
CH3CHCH=CHCH3 Br 4-溴-2-戊烯 溴 戊烯
1 2 3 4 5
有机化学第七章卤代烃
卤烃 5
3. 按分子中是否有不饱和键可分为:
有机化学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分类:
(1) 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
H2C CH Cl
Br
p-π共轭
氯乙烯
溴苯
X 原子直接与sp2杂化的C原子相连
一般只适用于制备伯碘烷
7.3.6 氯甲基化
+ HCHO + HCl
冰醋酸,H3PO4
CH2Cl + H2O
7.3.7 由重氮盐制备
有机化学
卤烃
18
7.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 状态 2. 熔沸点
氯甲烷、溴甲烷、氯乙烷及氟烷为气态, 卤代烷的分子量和分子极性比相应烷
其它卤烃为液体,含碳数更多的是固体。
常加入强碱(氢氧化钠),使生成的HX与强碱反应, 可加速反应并提高了醇的产率。
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水解反应的相对活性: RI>RBr>RCl>RF (烷基相同)
此反应工业用途不大,因卤烷在工业上是由醇制取, 但可用于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化。用于复杂分子 中引入羟基(先卤代,再水解)。
不同卤原子的反应活性: RI>RBr>RCl 烃基的反应活性: 烯丙基卤烃、苄基卤烃>叔卤烃>仲卤烃>伯卤烃
有机化学
卤烃
33
RI (CH3)3C X RCH=CHCH2X PhCH2X RCH2X R2CHX RCH=CH(CH2)n X RCH=CHX PhX CHCl3 CCl4
07 第七章_卤代烃
二、命名 1.普通命名法:以分子中与卤素相连的烃基为母 体,卤素为取代基,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CH3CH2Br 溴乙烷 (乙基溴) (CH3)3C-Cl 叔丁基氯 CH2=CH-Cl 氯乙烯 (乙烯基氯) CH2= CHCH2Cl 烯丙基氯 溴苯 (苯基溴) CH3CH=CHBr 丙烯基溴 Br
重排反应 甲基迁移
CH3 CH3-C-CH2CH3
三级碳正离子
+
OH-
CH3 CH3-C-CH2CH3 OH
SN1反应的特征之二:有重排产物生成
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
R3C+>R2CH+ >RCH2 +>CH3+ SN1活泼性:烯丙基型、苄基型卤代烃> R3C—X >R2CH—X >RCH2—X >CH3—X >乙烯型卤 代烃和卤苯 卤代烃的卤素不同,进行SN1反应的活性不同: RI > RBr > RCl > RF
CH 3 中间体 H
C6H5 CH 3 构型转化 +
HO
C
C6H5
C OH CH 3 构型保持
快
亲核试剂从两面进攻几率相等,因而得外消旋体
因SN1反应经过碳正离子中间体,会发生分子重排 生成一个较稳定碳正离子。
CH3 CH3-C-CH2Br CH3
慢
CH3 CH3-C-CH2 CH3
一级碳正离子
+
(2)双分子亲核取代 ( SN 2)反应机理
动力学研究表明:有一类亲核取代反应的速率与 底物的浓度和试剂的浓度同时相关:
r=kc(R-X)c(Nu)
其反应机理为(以溴甲烷水解为例):
H
HO + δ δ HO … C … Br
H
7 卤代烃
7 卤代烃本章要点: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消除反应机理,竞争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一、卤代烃的基本概念1,卤代烃的分类⑴按烃基分类①卤原子与饱和碳原子连接;卤原子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的卤代烃一级卤代烃(伯卤代烃):碳原子上连有一个烃基;二级卤代烃(仲卤代烃):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烃基;三级卤代烃(叔卤代烃):碳原子上连有三个烃基。
②卤原子与不饱和碳原子连接:卤代烯烃与卤代苯,卤原子连接在不饱和碳原子上。
③卤原子与烯丙基、苄基连接:烯丙基卤代烃与卤苄,卤原子连接在不饱和碳原子的邻位饱和碳原子上。
⑵按卤原子分类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等。
2,卤代烃的命名两种观点⑴ 以含有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⑵ 选择最长碳链时不考虑是否含有卤原子;CH 3CH 22CH 3CH 2Cl3-氯甲基戊烷or 。
2—乙基—1-氯丁烷 3-(chloromethyl )pentane系统法命名时,卤原子总是取代基,不视为官能团;习惯法命名时,有时视卤原子为官能团,如叔丁基氯等。
Cl 氯(代)苄 or 苄基氯3,碳-卤键的结构特征⑴碳-卤键的极性: C Cl CF C Br C I > > > C X δ+δ- ×10—30C •m 6.472 6。
072 5.971 5。
471⑵卤原子电负性大,碳卤键是极性键,α-碳原子上带有部分正电荷,容易受到给电子试剂作用,发生亲核反应。
二、卤代烃的性质—化学反应1,取代反应卤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的主要反应有⑴ 羟基取代卤原子(水解反应,卤原子转换成羟基,一种制备醇的方法) R X +H 2O/OH R OH +X 碱性水溶液中反应,活泼卤代烃(叔卤代烃、烯丙式卤代烃、苄卤代烃)容易反应。
CH 3CH 2Cl +H 2O/NaOH CH 3CH 2OH(CH 3)3C Cl +H 2O/Na 2CO 3(CH 3)3C OH CH 2Cl +H 2O/Na 2CO 3CH 2OH⑵ 烷氧基取代卤原子(醇解反应,卤原子转换成烃氧基,制备醚的方法)R X +R O R /+R /ONaNaX R /OH 反应称为Williamson 缩合,引入烃氧基的试剂通常是醇钠,醇钠是强有机碱,也是有效的亲核试剂.醇解反应是制备混合醚的重要方法,醚的两个烃基分布来自于醇(醇钠)和卤代烃。
7第七章 卤代烃
(70%)
+ NaI
制备醚的常用方法——Williamson 合成法 制备醚的常用方法 RX: 伯卤代烷 反应活性: 反应活性:RI > RBr > RCl > RF
(3) 与 氰化钠作用 NaCN, KCN
X CN 腈
NC(CH2)5CN + 2KBr
(4) 与氨作用 X NH2 胺 NH3
C2H5OH (CH3)2CHCH2Cl + 2NH3 △
苄基氯 苄基氯 (benzyl chloride)
2、系统命名法 、
复杂的卤代烃 烃基作为母体 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母体, 烃基作为母体,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2-甲基 氯丁烷 甲基-3-氯丁烷 甲基 2-chloro-3-methylbutane
Br CH3
Cl Br F Cl CH3 CH3-CH2-CH2-C-CH-CH-CH3 CH3-CH-CH-CH3 CH(CH3)2
O + O NBr
CCl4, 回流
Br + (80%)
O NH O
CH3 + Br2 Cl
h υ
98%
CH2Br + HBr Cl
二、由不饱和烃制备
CH3CH2C CCH2CH3 + Br2
CH3COOH
CH3CH2 Br
C
C
Br CH2CH3
三、由醇制备
OH + HBr
回流6h
Br + H2O (74%)
R X + AgNO3
反应活性: 反应活性:
C2H5OH
R O NO2 + AgX
硝酸酯
RX: RI > RBr > RCl 3° > 2° > 1° ° ° °
有机化学 第七章卤代烃1
底物
(substrate)
负离子型 亲核试剂
R
X
+
H-Nu
R
Nu
+
H
X
分子型 亲核试剂
亲核试剂: 至少含有一对未 共用电子对
二、卤代烃的性质
与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反应
R X + Nu R Nu
OH OR' SH SR' O O C R'
R R R R R
OH OR' SH SR' O O C R'
> 2o > 1o > CH3
四、碳正离子中间体
键离解能 电离能
补充:苄基和烯丙基碳正离子的相对稳定性:
3o > PhCH2 , 2o ,
CH2=CHCH2
1071
> 1o
1130
> CH3
1316
H (KJ/mol)
970
1000
1040
五、卤代烃亲核取代活性
II
[RX]
消旋化
有
三、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构型转换型反应
C6H13 H H3C + Br NaOH HO C6H13 H CH3 + NaBr
仲卤代烷 与 SN2 机理吻合 C6H13 OH H H3C Br H CH3
构型发生转换
C6H13 C
C6H13 HO H CH3 + Br
HO
R Nu
X
Nu
R 过渡态
X
R
Nu +
X
R X
势 能
Nu
第七章 卤代烃
SOCl2,5~7h 60%~70%
CH3(CH2) 10CH2Cl
(三)由卤原子交换
ZnCl2,CS2 (CH3)2CCH2CH3 + NaI Cl
° 20C,96%
(CH3)2CCH2 CH3 + NaCl I
12
(四)由偕(连)二卤代烷部分脱卤化氢 由偕(
CH2-CH-CH2 Br Br Br NaOH,H2O,hot 74%~84% Br Br
RX + NaCN
醇
RCN + NaX
4,与氨作用(氨解):卤原子被-NH2取代生成伯胺 ,与氨作用(氨解):卤原子被- 取代生成伯胺
RX + NH3
醇 加温,加压
RNH2 + NaX 胺 + RNH3Cl 铵盐
19
第七章 卤代烃 5,与卤离子交换:在丙酮中,氯代烷和溴代烷分别与碘化钠反应,生成 ,与卤离子交换:在丙酮中,氯代烷和溴代烷分别与碘化钠反应,
1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二)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P238表7-1) 表 ) 1,偶极矩 电负性:X>C,C-X键有极性。 , 电负性: 键有极性。 , 键有极性
CH3-Cl
第七章 卤代烃
CH3-Br CH3 -I CH3CH2-Cl CH2=CH-Cl 5.97 5.47 6.84 4.84 5.64
第七章 卤代烃
(二)命名
1.普通命名法 用于结构简单的命名 .
CH3
CH2Cl
苄氯 H3C C Cl
叔丁基氯
ClCH=CH2
氯乙烯
5
CH3
2.系统命名法 . ① 母体 选主链的情况有几种 a.含卤素的最长碳链 . b.脂肪烃为母体 . c.芳烃为母体 . d.不饱和卤代烃含有重键多的最长碳链 . 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Br
Br
FH
Cl
对氯苯酚
2-甲基-4-溴戊烷 1,1,1-三氟-2-氯-2-溴乙烷
伯仲叔卤代烷:根据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不同分为伯仲叔卤带烷。
例如:
H
H3C1
C
2
C3 H3
Cl
H3C1
C2 H2 C3 H2 Cl
伯氯代烷
仲氯代烷
H3C1
C3 H3 C Cl
2
CH3
叔氯代烷
1
有些卤代烃常用俗名例如:
H2N- >HO- >F-
R3C- > R2N- > RO- > F-
⑶同一族元素中,周期高的原子亲核性大,碱性则降低。例如:
亲核性:
I- >Br- > Cl- >F-
RS- > RO-
碱性:
I- <Br- < Cl- <F-
RS- < RO-
在质子溶剂中,一些常见的亲核试剂的亲核性的顺序大概如下:
亲核取代:由于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取代反应。
(elimination
⑴ 卤代烃的水解: ⑵ 威廉姆逊合成(williamson) ⑶ 卤代烃的氨解:
reaction); ⑴ 脱 HX 的能力: ⑵ 札依采夫规律: 在反应中,主要产
与过量的氨作用,卤原子被氨基取代生成胺。
物为双键上烷基取
⑷ 被氰基取代: 氰可进一步水解,生成酸,这是制备酸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合成 中非常有用。
脱氢。
⑵ 脱卤素
3.与金属反应
格氏试剂性质活波,与含活波氢的化合物反应,如:H2O、RCOOH、
RCH3OH、NH3、RC≡CH 等等
其中 Y= —OH、—OR、—NH2、—C≡CR
三、卤代烃结构与化学活性的关系
乙烯型卤代烃 隔离型卤代烃
与 AgNO3 作用 此反应可用于鉴别各种卤代烃的反应次序为: phCH2X、CH2=CHCH2X > 3°>2°>1°>CH3X 、CH2=CHX、phX
轭碱,因此它们是弱碱,很稳定,是好的离去基团。比较起来碱性顺
序为:I- <Br- <Cl-。因此卤代烷中卤素作为离去基团化合物的反应
性为:碘代烷> 溴代烷 > 氯代烷。
碘代烷中碘离子易于离去的原因是:碘离子的体积大,电荷比较分散,
因而碱性较弱,键能低。
3. 溶剂的影响增大
溶剂的极性越大,越有利于 SN1 反应,不利于 SN2。这是因为,溶剂的 极性越大,溶剂化的力量也越大,提供的能量越大,离解就很快的进
⑵ 伯、仲、叔卤代烃:中间体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为: ⑶ 乙烯型: p~π共轭体系,C—X 键之间的电子云密度由于共轭作用而增大, 因此键能增大,不易断裂,稳定性增强。 相同烷基不同卤原子的反应活性为:R—I > R—Br > R—Cl , 原因为原子半径越大,重叠程度越差,越易离去。
6
原因为原子半径越大,易极化,容易离去。
1.中间状态:SN2
双分子历程 SN2 1.双分子历程示例 2.特点:新键的形成与旧键的断裂同时进行,反应速率与反应底
物和亲核试剂均有关。
-过渡态,构型翻 转;SN1-碳正离 子,外消旋化。 2.卤代烃的反应活 性顺序:
上述反应历程中,反应速率与反应底物和亲核试剂均有关,这种双 分子的反应历程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
进行 SN1 反应的速率越大,各种卤代烃反应活性的次序为:
完全脱离之前,亲
phCH2X、CH2=CHCH2X > 3°>2°>1°>CH3X 、CH2=CHX、phX 核试剂即与碳原子
即:烯丙型卤代烃 > 叔卤代烃 > 仲卤代烃 > 伯卤代烃 部分成键
> 乙烯型卤代烃
二 单分子亲核取
代(SN1)
⑵ 相同烷基不同卤原子的反应活性为:R—I > R—Br > R—Cl , 两种机理的比较:
代基较多的烯烃; 能形成共轭体系的 产物为主要产物, 尤其与苯环共轭时
单分子历程:SN1
3.与金属反应。
1.反应历程示例 反应分两步进行: 在反应中,反应速率决定于反应慢的一步。
重点介绍有机镁化 合物称为 Grignard 试剂(G试剂)
上述反应历程中,反应速率决定于 C—X 键的断裂,即决定于底物,
结构对 SN2 的影响 卤代烃中与卤素相连的碳上,电子密度越小,越利于亲核试剂的进
离去基碱性越强, 越难离去: -OH, -OR, -NH2 一般不 直接离去,而以共 轭酸的形式离去
攻,故反应活性为: 1°>2°> 3°
(H2O, ROH,
⑵相同烷基不同卤原子的反应活性为:R—I > R—Br > R—Cl , NH3)。
验发现,消旋化速率是交换反应速率的二倍,从消旋这个事实说明不
3
对称碳原子的构型发生了变化,只有放射性同位素碘离子从碘原子所
连碳原子的背面进攻,才能引起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的改变。
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构型与生成物的构型完全相反,这个过程,称为“构
型转化”,或称瓦尔登转换。(Walden)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亲核能力也强。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给
电子的能力,另一个是可极化性。这两个因素有时这个是主要的,有
时另一个是主要的。一般来说周期表中的第三第四周期原子的亲核力
强,第二周期的原子的碱性较强。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⑴ 在质子溶剂中,带有不同原子或基团的氧原子
的亲核性顺序为:
RO- > HO- > ArO- > RCOO- > ROH > HO
碰撞接触很少,或根本不能接触,那反应就进行的很慢或根本不能进
行。从上图中还可看出,当一级卤代烃的β位上有侧链时,反应速率
亦明显下降。因此影响,SN2 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空间效应,空间位 阻愈大,反应速率愈低。
三级卤代烷主要进行 SN1 反应,因为 SN1 反应为碳正离子中间体过程, 而三级碳正离子最稳定,最易形成,二级碳正离子次之,一级碳正离
CH3
CHCl3
氯化苄
氯仿二、卤代烃的性质㈠ 物理性质 多为液体,少数为气体,不溶于水,是好的有机溶剂。
一卤代烷的密度小于 1,多卤代烷的密度大于 1,
一卤代烷的碳数越多,密度越小。
碳数相同:按氯代烷、溴代烷、碘代烷的次序密度升高,熔沸点升高。
碳数相同,卤素种类相同:按一卤代烃、二卤代烃、三卤代烃的次序,
以上碱性与亲核性的顺序是一致的。带负电荷的比不带负电荷的亲核
性大,碱性也强。ArO- 小于 HO-是因为芳环与氧共轭,电子平均化的结
果,使电荷分散。RCOO- 小于 ArO- 是因为羰基的吸电子的缘故。
⑵同一周期中的各种原子,其亲核性大小的顺序与碱性大小顺序也是
一致的。电负性大的原子,亲核性小,碱性也小。亲核性顺序如下:
2
与亲核试剂无关,这种反应历程称为单分子亲核取代。
SN1 反应特点:
a.. 旧键先断裂,新键再形成; b. 反应速度只与反应的底物有关。
一 双分子亲核取 代(SN2)
1. 结构对 SN1 的影响
亲核试剂(OH )从
⑴ 由于反应的中间体为碳正离子,因此中间体碳正离子越稳定, 离去基团(Cl)的背
面进攻,在离去基
行。但溶剂化作用增强,亲核试剂或反应底物被溶剂包围,这样亲核
试剂与反应底物之间不能发生或难于发生碰撞,就不能发生反应。
4. 亲核试剂的影响
对于 SN1 反应,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的底物有关,与亲核试剂无关。但是 在 SN2 反应中亲核试剂提供一对电子与底物的碳原子成键,如果试剂给 电子的能力强,成键就快,即亲核性强。一般来说,试剂的碱性强,
第七章 卤代烃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卤代烃的物理化学 性质,并能熟悉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以及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性质。 【教学重点】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一、分类与命名
1.分类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被卤素取代的产物。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卤代烷的水解 (hydrolysis):
亲核试剂:用 Nu:表示,包括带未共用电子对的分子或负离子。
威廉姆逊反应:合
底物:反应中受试剂进攻的物质。 离去基团:反应中被取代的原子或基团,以负离子形式离去,称为离 去基团。
成混和醚 被氨基取代的反 应; 2.消去反应
2. 离去基团(卤原子)的影响
离去基团是指在亲核取代反应中 C—X 键断裂,X 带有一对电子离开,
叫做离去基团。C—X 键弱,X 容易离去,C—X-键强,X-不易离去。一
般来说,离去基团的碱性愈弱,形成的负离子愈稳定,就容易被进入
4
基团排挤而离去,这样的离去基团就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氢碘酸、
氢溴酸、盐酸都是强酸,又因为碘离子、溴离子、氯离子是强酸的共
RBr (CH3)3CBr
(CH3) 2CHBr
CH3CH2Br
相对速率
100
0.023
0.013
CH3 Br 0.034
因此从烷基结构看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性:
CH3X
RCH2X
SN2
SN2
应
R2CHX CH3X —CH=CH2CHX
—CH=CHX
SN2 、SN1 SN1 SN2 、SN1 不进行亲核取代反
烯丙型卤代烃 举例讲述各种类型 的卤代烯烃与
即:烯丙型卤代烃 > 叔卤代烃 > 仲卤代烃 > 乙烯型卤代烃
> 伯卤代烃 AgNO3 反应,鉴定 不同类型卤代烃
室温下立即反应 振荡
加热后反应 加热长时间有反应
不反应
烃基相同时,不同卤代烃活性顺序为:RI > RBr > RCl 解释:⑴ 烯丙型卤代烃:中间体碳正离子稳定性好,容易生成。 CH2=CHCH2+ ,p~π共轭体系,分散正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