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1

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1
ISE是负值或越大,说明建设 项目排污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 数的影响越大!
cp: 建设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s: 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 mg/L; ch : 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 mg/L; Q p——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m3/s; Q h——评价河段的流量, m3/s;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4.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4.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4.5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6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4.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包括河口)、湖泊、 水库。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 在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 评价时, 还包括有关海湾(包括海岸带)的部分内容。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内陆水体)
[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 知污水中含有COD.BOD. 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 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IV类,此环评应 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m3/d之间 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 Cd、Hg)、非持久性污 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 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水质要求:IV类
( *水P污65染)源分类(重点掌握)
污染源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 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 酸碱污染物; 热污染;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意义
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 手段之一。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对城市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 的过程,目的是为城市供水、防洪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质监测等,通过这些 方法可以了解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意义
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下水资源评价(全套教学课件)
目录
•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 地下水资源评价实践 • 地下水资源管理对策与建议 • 地下水资源评价案例分析
01 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地下水资源是指赋存于地下岩层中的重力水,具有动态变化性、不可再生性和有限 性等特点。
地下水资源在地球水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法律和政策依据
地下水资源评价应符合国家法 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遵循相关
标准和规范。
02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 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开采试验等 方法进行。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需要考虑含水层的 富水性、地下水补给量、地下水排泄 条件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地 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差异。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课件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课件
⑩水源地与建设工程的距离、位置关系(上、下游关系)等。
• (2)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
a)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 b)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 c)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 d)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 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 e)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f)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 g)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 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 h)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 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 i)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 能。 j)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列出调查表, 依表调查。)
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 之间的地下水,其承受压 力大于大气压力。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 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 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回灌
排泄方式: ▪ 1、泉(点状排泄) ▪ 2、向地表水体泄流(河 流—线状) ▪ 3、向相邻含水层的排泄 ▪ 4、蒸发(面状排泄)
•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岩土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土 空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 (岩溶溶洞)。
孔隙
松散岩土
溶洞
可溶性岩石, 如灰岩
+ ++ ++ + + 坚硬岩石,如花岗岩
裂隙
• 1、包气带/非饱和带
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 带。 • 2、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 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 面 的地下水。 • 承压水
• (1)收集资料 • 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有: ①包气带的岩性结构与厚度; ②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岩性与分布; ③控制含水层分布的地质构造条件; ④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⑤地下的迳流方向; ⑥地下水排泄方式及供水功能; ⑦地下水富水地段的分布; ⑧工程建设前的地下水水质; ⑨建设工程排水下渗与含水层的关系;

第四章地表水预测

第四章地表水预测

2. 河流的混合稀释模型
背景段 河水Q(m3/s),污染 物浓度为C1(mg/L) 混合系数a , 稀释比n 定义 混合段 均匀混合段
污染物浓度为C2 (mg/L) 废水流量为 q(m3/s)
混合过程段的污染物浓度 Ci 及混合段总长度 L
C Q + C 2 q C1 aQ + C 2 q Ci = 1 i = Qi + q aQ + q
y 2u C= exp − 4D x uh 4πD y x / u y Q
式中 Q 是连续点源的源强 (g/s),结果 C 的单位为 , (g/m3= mg/L)。 。
考虑河岸反射时移流扩散方程的解
y 2u Q exp − C ( x, y) = 4D x uh 4πDy x / u y
河宽为 B,只计河岸一次反射时的二维静态河流岸边排 放连续点源水质模型的解为
y 2u − (2 B − y ) 2 u + exp C ( x, y ) = exp − 4D y x 4D y x uh 4πD y x / u 2Q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预测
水体与水体污染 河流水质模型 湖泊水库模型与评价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水体与水体污染
1 水体和水体污染
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地面水水体、地 下水水体、海洋。这三种水体中的水可以相互转化, 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三种水体 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三个环节。 水体污染恶化过程和水体自净过程是同时产生和存在 的。但在某一水体的部分区域或一定的时间内,这两 种过程总有一种过程是相对主要的过程。它决定着水 体污染的总特征。这两种过程的主次地位在一定的条 件下可相互转化。

地下水污染评价-第四讲ppt课件

地下水污染评价-第四讲ppt课件
13
• 计算公式:
7
Di (W j R j ) j 1
Di 为DRASTIC指数;Wj 为因子j的权重;Rj 为因子评分。
DRASTIC提供了两组权重系列(见表1): 一组适用于一般条件 下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另一组则是专门为强烈的农业活动区 设计的,也称为农药DRASTIC指数,是一种“特定污染物脆弱性 评价”方法。
松散介质含水层:颗粒大小与渗透性 固结岩石含水层:裂隙与岩溶管道
对于固结岩石含水层,可根据含水层中裂隙和 层面的发育程度进行评分。
如裂隙中等发育的变质岩或火成岩含水层 介质的评分为 3。
但当裂隙非常发育时,为了表示含水层具 有较大污染可能性,应把评分值定为 5。
相反,当变质岩或火成岩中裂隙发育程度 很低,单位给水度很低,评分值可定为 2。
10
“内在污染脆弱性评价” 方法主要包括:
• DRASTIC法 • GOD法 • SEEPAGE法 • AVI评分系统 • SINTACS法 • ISIS法 • EPIK法 • DIVERSITY法等
11
第二节 DRASTIC模型
• 模型简介
DRASTIC模型是1985年由美国水井协会 (NWWA)和美国环境 保护局(EPA) 合作开发的用于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的一种方 法,它综合了40多位水文地质学专家的经验。该方法用于 Columbia、Wyoming等40个县区的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并 被加拿大、南非等国家采用。
• 土壤介质强烈影响地表入渗的补给量,同时也影响污染物 垂直向包气带运移的能力。
– 细粒沉积物,如淤泥和粘土,可大大降低土壤的渗透性,限制污 染物向下运移。
– 而且在土壤层中污染物可发生过滤、生物降解、吸附和挥发等一 系列过程,这些过程大大削减了污染物向下迁移的量。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课件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PPT课件
预测范围没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程段和 上游河段。
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 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 的5%时,可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
混合过程段是指在排放口下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 上游河段是排放口上游的河段
3
• 混合过程段长度可由下式估算: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常见的预测方法: 1、数学模型法 2、物理模型法 3、类比分析法
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学模型法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污染物的扩散
污染进入水体后逐步扩展与河水混合而后到全河段,再 继续混合逐步达到均匀。
53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演讲者:XX 时间:202X.XX.XX
54
10
11
12
13
14
水环境影响报告样本15 1617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思考题: • 1、海水位于地球表面,因此也属于地表水。 • 2、在某环境容量很大的河流旁边,拟建一座印染
厂,经计算即使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河流也能自 净,因此评价结论“同意建设”,是否正确?为 什么? • 3、一生产对苯二甲酸的厂家,废水中主要污染物 为有机物,生产过程中使用微量钴、镍做催化剂, 由于用量少,故只选择COD、BOD作为评价因子, 请分析当否?原因?
l
(0.4B0.6a)Bu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抽水季节可选在枯水期,抽水时间可灵活掌握,以 达到目的为原则。可能的话时间要尽量长一些。
②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
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两种:
a.抽水达到稳定状态
当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时,表明抽 水流量等于抽水时的补给量。此时的实际抽水量 就是Qp,影响范围可根据观测孔的观测数据用图 解法或外推法求出R后,由下式算出。
一、补给量
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1.天然补给量
降水入渗量:Q降水=αPF 河流补给量:W河=(Q下-Q上)( 1-λ)L/L‘ 侧向径流补给:Q侧入=KIF 灌溉回渗量:Q渠=β渠Q渠灌
Q井=β井Q井灌 β=μΔH/h灌
2.开采条件下补给增量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侧向径流补给量增量,由于开采时分水岭外移引起。 ②河流入渗补给增量,由于开采时地下水位下降,水位差增 大引起。 ③越流补给增量,由于开采层水位下降,与相邻含水层水位 差加大引起。 各项补给增量的计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解 析法多用粗略估算的方法,数值解更合理一些。计算的关健 是正确地分析开采时的条件。
一般用于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计算,尤其是在研究程度较差的 地区。
(1)适用条件
含水层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如松散含水层分布区,较为均匀 的裂隙水分布区。岩溶水分布区一般不适用。
(2)计算步骤
抽水试验;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计算 全区允许开采量。
①抽水试验
可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施工或选择一眼完整井,并在与 地下水流向成45º的方向上布置3眼观测孔。观测孔 距主孔的距离为:第一个可取2~20m,一般多为10 ~15m;第三个观测孔可结合影响半径的经验值来 确定。
计算均衡要素

地下水资源评价ppt课件

地下水资源评价ppt课件
在锅垢总量中含有硬质的垢石(硬垢)及软质 的垢泥(软垢)两部分。软垢容易洗刷而硬垢 附壁牢固,不易清除。故在评价锅垢时常计算 硬垢数量,硬垢主要是由碱土金属的硫酸盐等 构成,通常采用下式测定:
Hh=SiO2+20 γ Mg2++68(γ Cl-+ γ SO42-γNa+- γ K+)
在计算时遇到括弧内出现负值时,可略而不计。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9.3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一、地下水与大气水、地表水综合考虑的原则 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时,必须“三水”统一考虑。充
分利用均衡单元内部的水量,合理夺取均衡单元外部 的水量。 一方面开采地下水时要尽量使更多的大气降水、地表 水转为地下水,增加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又要考虑 大气降水、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水后减少当地地表水资 源时,不能使其他企业单位经济受损失,或者超出国 民经济用水规划所允许的范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降水、地表水贫乏,地下水 补给来源少,三水统规划、合理利用就成为采水中一 个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水的腐蚀性可以按腐蚀系数(Kk)进行定量评 价。
对酸性水:Kk=1.008(γ H++ γ Al3++ γ Fe2++ γ Mg2+- γ CO32--γHCO3-)
起泡作用主要是指水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的 作用。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中易溶的钠盐、 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浊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 的结果。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面污染源
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
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三、水体自净
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
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 净作用。 物理自净:蒸发、凝聚、吸附、自然沉淀等
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
注:调查面积是指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
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污水排放量 m3/d >50000
20000~50000 10000~20000 <5000 调查范围 调查半径/km 调查面积(按半圆计 算)/km2
5~8
3~5 1.5~3 ≤1.5
40~100
15~40 3.5~15 ≤3.5
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依据,划分为五类:I、II、III、IV、V。 水质级别要求越高,相应的评价级别也高。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 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可根据建
设项目及受纳水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评价级别。
一、评级工作等级
例:某污水中含有六价铬、COD、BOD、挥发酚、氨氮、 硫化物,此污水的复杂程度?
受纳水域的规模
河流:按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 ≥ 150m3/s; ♠中河:15~150 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以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和水面面积划
分水域规模。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 :<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 :<5km2

地下水环评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讲解PPT文档共72页

地下水环评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讲解PPT文档共72页
地下水环评污染调查与评价方法讲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2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ppt 80页)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ppt 80页)
• 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的弥散理论 • 溶质运移方程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溶质运移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的 弥散理论
• 溶质在地下水中运移的数学模型是以水动 力弥散理论为基础的。
• 水动力弥散理论主要研究多孔介质中溶质 运移的机理。定量地描述可溶混流体彼此 之间相互驱替的过程,以及溶质溶度在实 践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 初始条件是指在初始时刻t=0时研究区 域 内各点上的浓度分布
C x ,y ,t C 0 ( x ,y ) t ,0 ,( x ,y )
• 边界条件通常是指在研究区域的边界 线上溶质浓度或浓度通量的变化情况
若在边界处 1 ,溶质浓度已知 为 f (x, y,t) ,则边界条件为已知浓度边 界或Ⅰ类边界,可表示为:
、膨化) 农业(灌溉、排水、盐碱化) 其它与地下水有关的应用, 比如海水入侵
解决问题的技术条件
• 确定模型区域 • 准备所需数据
– 地形图(高程、土地使用情况、河流等) – 地质资料 – 水文及气候方面数据 – 地下水开采及补给状况 – 地下水/河流的相关观测数据 – 污染物数据
采用模型是2D还是3D?
C ( x ,y ,t) f( x ,y ,t)( x ,,y ) 1
若在边界 2 处,已知浓度梯度,称为Ⅱ类边界, 即: DijX Cj ni q(x,y,t)(,x,y)2 q-已知含水,ni是方向余弦
若 称给 为定Ⅲ边类界边界 3 上,的即浓:度及梯度,称为混合边界或
• 注意调查了解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矿产分布 情况;
• 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是一种污染物指示剂, 应作为分析评价的重点。
内容概要
• 概述 • 评价等级的划分 •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三维地下水运动与污染物运移模拟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O(△t2+△x2)
14
最新课件
2004-11-11
有限元法(FDM)
基本思想
把研究区域剖分为有限个子区域 在每个子区域上用某种插值函数来近似
待求解的未知函数 得到求解相应偏微分方程的线性代数方
程组
15
最新课件
2004-11-11
有限元法(FDM)
种类
里兹(Ritz)有限单元法
• 基于变分原理,从泛函取极小的变分问题 出发进行离散化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方法
类比法
由于污染物的迁移除取决于污染物本身特征外,还取决 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环境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的相似性决定了其污染影 响的可比性
在查明相似工程项目及其所处地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和地球化学基础上,通过量化处理,即可对拟建项目的 环境影响范围、大小做出评估
差分方程的 相容性、收敛性、稳定性
收敛性
• 指差分方程的解,即当步长△t、△x→0时收敛于 原偏微分方程的解
稳定性
• 差分方程的求解是以步进方式进行的,在逐步推进 的过程中,误差也逐步积累
• 若这种误差积累保持有界,则差分方程是稳定的; 若这种误差积累无界,则差分方程是不稳定的
13
最新课件
2004-11-11
Green第二公式:
26
(u vv u)dx d (u y n vv n u)ds
最新课件
2004-11-11
边界元法(BEM) 若M与M0重合,G在M0点
产生的奇异性,不能应用
基本关系
若取
u C v lnrM0M G
Green第二公式。为此, 可做一个以M0为圆心,ε 为半径的园,把M0包围起 来,余下的区域使用第二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测定 1
2
3
4
5
次数
COD 14.1 15.2 19.7 17.8 16.5 (mg/l)
n 水质现状评价
4 评价方法
·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标准型指数单元)
单因子指数: Ii= i/Si
(第三章为Pi=Ci/Csi)
对溶解氧:
对pH:
式中:
- 溶解氧的评价标准
评价: Ii值越小水质越好,
Ii > 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章在介绍水体受污染的形式及其自净过程、水质 模型的基础上, 论述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和评价
(重点为地表水体的水质)。
J 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J 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 J 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J 水质模型的标定 J 开发行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 J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进行的调查,能全面说明与地面水环境相联系的环
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
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
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后决定。

河流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
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标。

2)根据国家污染源排放标准, 对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污染性
质和污染赖宁嘎进行预测和评估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 建立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目标之间的
输入响应关系。改变设计情景进行各种条件下的情景计算和分析,
得出建设项目的各种环境影响方案。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四章地下水资源评价
抽水季节可选在枯水期,抽水时间可灵活掌握,以 达到目的为原则。可能的话时间要尽量长一些。
②确定单井涌水量(Qp)和影响范围(f)
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两种:
a.抽水达到稳定状态
当主孔和观测孔的水位达到稳定状态时,表明抽 水流量等于抽水时的补给量。此时的实际抽水量 就是Qp,影响范围可根据观测孔的观测数据用图 解法或外推法求出R后,由下式算出。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4-1 概述 §4-2 地下水水量计算 §4-3 地下水质量评价
§4-1 概述
一、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的总称,其内涵包 括质量和数量两方面。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1.系统性
补给、径流和排泄组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统。
2.复杂性
地下水的影响因素很多,有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 构造和人为因素等。
典型年一般分为枯水年、中等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等, 分别相当于保证率为95%、75%、50%、20%的年份。为了 供证供水安全,常取保证率为75%的中等枯水年和平水年做 为典型年。通常按河流流量或降雨量确定。
计算步骤:
a.计算各均衡要素(补给量、排泄量或叫消耗量 和储存量的变化量) b.开采条件分析及预测,找出补给量、消耗量 中可能会发生变化的量和变化规律,确定允许 的水位降深。 c.计算允许开采量。
3.可恢复性
这是同其它资源最大的区别,开发利用后可得到恢复,但是有 限度。 由此可见地下水资源评价要以补给量为核心。
三、地下水资源分类
一般是单指水量,直接用地下水的各种量来表示。目前,我国 采用的分类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中将 地下水划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鱼塘尾矿库库址方案 该尾矿库址位于选厂东北方向约500m处,与大采坑相邻,地势较为平坦, 为大面积鱼塘,在东南两侧两面围堤,即形成一定容积的尾矿库。该处可作 为临时尾矿库。见附图4。
四、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
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031′33″— 115020′42″、北纬29040′16″—30015′45″。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 与黄石市相连,西南与武汉市江夏区、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大 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大冶市城关西南郊约1.5Km处的大冶湖畔,西距 大冶铜录山铜铁矿1.5Km。新建尾矿库位于大冶湖南部垦区,大冶市石头咀矿 区东北角;库区东临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赵保湖垦区,西接个体小选厂尾 矿库,南靠矿区丘陵带私营球团厂,北依大冶湖防洪堤坝,占地面积170.5亩。
3、地形地貌 大冶市地处幕阜山脉北侧的边缘丘陵地带,地形分布是南山北丘东西湖, 南高北低东西平。全市一般海拔高度为120至200米,最高海拔839.9米,最低海 拔11米。地貌为条带状相间的低山丘陵、沉积盆地和火山盆地。拟建场地原始地 貌单元属残丘缓坡与湖积地貌,由于近代人工围湖造田,地形地貌业已改变。库 区为大面积鱼塘及小型尾矿库,除北侧已有的大冶湖河堤地势较高外,其余地段 地形平坦。 4、气候与气象 矿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历年平 均气温为17℃,极端最高气湿43℃,最低气温-11.6℃。历年均降雨量1337.4mm, 最大年降雨量2180mm,最大日降雨量216.1mm,最大月降雨量383.7mm,最长连 续降雨天数为14天,降水量325.9mm。年平均风速为2.2m/s,主导风向为东风。 静风频率为30.1%。 5、水文地质 大冶湖为库区附近最大的地表水体,东西长40Km,南北宽1-3Km,流域面积 约1106Km2。大冶湖历年最高洪水位23.13m(1957.7.25),常年平均洪水位 17.13m。大冶湖中心河河床标高13.0m,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由于该公司选厂原有尾矿库已达到服务年限,为不影响选厂正常生产,急需新建一 尾矿库接替使用,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正式委托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进行尾 矿库新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并于2004年11月与该院签订了《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尾矿库工程设计合同》[2004]长设字第74号。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于2004年12月 提交了《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工程方案设计》。
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其它环保法 律法规的要求,于2005年1月5日出具委托书,委托黄石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 担“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黄石理工学 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场调研和踏勘,收集有关资 料,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与过
程1、工作内容
1.1建设项目概况; 1.2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分析; 1.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5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标准; 1.6地下水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1.7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1.8防治对策与建议; 1.9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地质概况 拟建尾矿库场地处于大冶复式向斜南翼及其次一级褶皱鹿耳山倒转背斜 的北翼。区内早期构造为大冶复式向斜,近东向西;次一级构造为鹿耳山倒 转背斜,北东向;矿区构造主要受上述区域构造所制约,为一向南倾斜的单 斜构造。矿区岩浆侵入受到北57度、西和北20度东两组构造所控制,形成两 组接触带。拟建场地未见构造破碎带、断层等构造,场地岩层被较厚的第四 系地层(一般在9~20m)所覆盖;本场地属岩溶发育区,埋藏基岩见有溶沟、 溶槽、溶洞等,但溶洞大部分已被粘土⑨-1及中粗砂⑨-2充填,未见土洞。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工程性质、建设地点 工程名称: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工程 工程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位于大冶市西南约3Km处的赵保湖良种养殖场西北侧,在大红山
矿业有限公司选厂东北方向约500m处。地理位置见附图1。 2、产生尾矿的选矿工艺及消耗定额 (1)选矿工艺 该公司产生尾矿的选矿工艺见图。
拟建场地属地表径流区,汇水面积为0.1572Km2。地表水较丰富,先流向东 侧的中心港后,由场地东北角的赵保湖排涝站抽向大冶湖中心河中。
由于场地在大红山矿的东北侧,受井下采矿及采坑(坑底称高-50m)的抽排 水影响,现地下水总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径流;场地地下水动态变化较大,场 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地下水流向采坑位置。目前场地地下水水位 为-27.92—8.58米,而大冶湖中心河河库标高为13.00米,故场地地下水补 给及径流关系为:大冶湖中心河河水→场地地下水→采坑。
2、 工 作 过 程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例
2.1 案例1
大冶市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由来 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5月,为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是一个联合投
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于2003年八月 建成试产,现已形成一套完善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系统工程。完成工 程投资567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478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20人,其中高级程师 3人,工程师4人,会计师1人,助理工程师5人,安全管理人员5人。公司生产规模采选 24万吨,年产品销售收入13000万元,年上交国家税费1500万元。
三、库址方案选择 1、大采坑尾矿库库址方案 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开采矿石最先采用露天坑采,采坑位于选厂西北方向
约300m处,大采坑坑底标高-44.2m,址顶标高约16.0m,垂直高差约60m,坑长 约520m,宽320m,形状为椭圆形,现已转为地下开采,经进行库容计算,总库 容282.87×104m3,有效容积261.46×104m3,可供选厂服务51.5年,可作为一 个长期的库址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