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24.诗词五首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
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
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共80张PPT)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新课·讲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 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 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 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 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1
课堂·导入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 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 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 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 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 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4
新课·讲解
•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25
新课·讲解
•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 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 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 风光的悲壮之美。
11
新课·讲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之25课《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复习※饮酒·其五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词解】①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u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②〔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③〔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④〔尔〕如此,这样。
⑤〔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⑥〔山气〕山间的云气。
⑦〔日夕〕傍晚。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译诗】建造房舍(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扰。
请问您如何能够这样呢?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而还。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部编版语文八上 24 诗词五首
化用“荆轲刺秦王”的典故。写出了战士们 夜袭敌营,已抱定了为国赴死的决心。 5.最后两句运用典故作用是什么? 运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揽贤才”的典故,既称 颂了朝廷对将士的信任和重用,又表现了将士们无 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此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急行军到 战斗的全过程。用浓墨重彩构成了奇特 的意境,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 点染以“金鳞”“燕脂”“黄金 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以描 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突 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 们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2. 颔联写作者看了花鸟后仍“溅泪”“惊心”,这 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两句以乐景衬哀情,移情于物,看见鲜 花反而落泪,听见鸟鸣反而心惊,表现了诗人 忧国思亲、触景伤怀的思想感情。
3. 试分析颈联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连三月”可见战乱之久;“抵万金”用夸张 手法,写出了家书难得与珍贵。颈联真切的表达 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 心情。
{ { {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情 景 交 融
恨融 于家 一愁 炉国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情 景 交 融 , 深 沉 含 蓄 。
1、本诗作者为 唐 代诗人 李贺
字 长吉 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诗鬼 与 李白、李商隐
,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 ”等,
深刻含义 :飞鸟尚知还,人更应该“迷途知返”, 回归自然(或返璞归真)。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 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 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 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 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巩固拓展
1、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 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 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24.诗词五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二、赏析简答题: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赏析简答题: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
本词写梦中海天迷漫的景象及词人与 天帝的问答,隐喻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 望,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也充分显示 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对自由的期望。
预习反馈
1、准确朗读 2、了解作者背景。
雁门太守行
cuī
lí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ǎo
sài yān zhī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juǎn
zhòng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xié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 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 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 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 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 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 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 重要人物。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 多方面的成绩,诗、赋、古文都足 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 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对作品内容与情势的关系有比较正 确的理解。并能吸取、融化前人的 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 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 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 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 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 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 长。
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能用一个字概括吗?
2、根据课下注释了解诗文大意, 不能理解的求助组内其他成员。
读 懂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读 懂
诗
诗
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梳理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字音】见(jiàn)【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我的房屋建造在众人聚居的地方,门前却无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怎么能够如此?心远离尘俗就会觉得地方幽偏。
在东篱附近采摘菊花,悠闲自得地欣赏南山。
傍晚时山中景色最美,飞鸟结伴回林。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辨别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作家、作品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后人称为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因对统治阶级和黑暗政治不满,辞官归隐。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主要内容】第一句:喧闹的环境与自己静谧的茅庐形成对比。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诗人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
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烦扰,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
第二句:承接上一句,设问作答,自问自答。
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
“心远”指诗人的心灵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诗眼)第三、四句:这两句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妙手偶得之笔,达到物我合一的化境。
第五句:诗人在大自然的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揭示主旨: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24.诗词五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理解性默写: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答案解析】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1.教学重点
(1)五首诗词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简介:这是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教师需着重讲解每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举例:《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在离别之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离愁别绪。了解这一背景有助于学生把握诗词的情感。
(2)诗词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需详细讲解每首诗词的韵律特点、意境描绘和修辞手法运用。
举例:《赤壁赋》的意境宏大,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因为离别、孤独或其他情感而感慨万千的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情感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情感的。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修辞手法是诗词创作的精髓,但学生在识别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通过实例分析、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
举例:《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酒一杯”运用了夸张手法,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在其他诗词中找出类似用法,加深理解。
(3)诗词的个性化解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和思维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解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包括以下五首经典诗词:《雨霖铃·寒蝉凄切》、《钱塘湖春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和《赤壁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 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 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 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 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1.)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2.)写出 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 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为珍贵,(3.)表达了诗人 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他善 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 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 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 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 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 深远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破”国后加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 墙断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 • 草木后缀“深”字,描绘出了乱草遍地,人烟稀少的荒芜 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 “破” “深”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这 些景的描写渗透了诗人伤神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 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
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
的英雄。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饮酒(其五)
课文导入
问世间酒为何物?
中国是诗的故乡,诗人离不开酒,诗中不能没
有酒,从历代诗人雅士所留传的浩瀚的酒诗酒词
中,无不使人们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酒文化以及诗
人那种炽烈的情感,从而引起共鸣。酒文化渊源
流传,诗文化更博大精深,你能举出诗文中哪些
人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白 欧阳修 陶渊明
他们嗜酒的背后心理是否都一样?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 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 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 以为欢笑尔。陶渊明饮酒后吐真情,我们再次走 进陶渊明的诗歌,触摸他深邃的思想。
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
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 ( 今江西九江 ) 人。他
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 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
飞鸟,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春望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
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 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 赏名作之境界。
悠然
体会诗人悠然的心境。
诗人从中悟出了 。
悟出了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24课《诗词五首》注释译文与赏析
24课《诗词五首》阅读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主题:写诗人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的人生追求。
1、诗人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能做到“而无车马喧”答:“车马喧”指世俗的纷扰,诗人“心远”,意即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虽然身处闹市,也像居住在偏僻安静的地方,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见”字能否换为“望”字,为什么?答:不能。
“见”妙处在于无心,诗人东篱采菊,无意间抬头,南山映入眼帘。
一个“见”字写出了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作者的闲适恬淡的心境相融合。
而“望”则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成天然的意境。
3、这首诗景、情、理融为一体,试分析。
答:诗中展现的采菊东篱、忽见南山、夕照山林,倦鸟知返,绘出了幽美淡远的景和怡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中又蕴含万物各得其所以及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凡脱俗的哲理。
4、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答: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春望》陶渊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24.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陶渊明2、春望/杜甫3、雁门太守行/李贺4、赤壁/杜牧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原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杜甫【原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主旨】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雁门太守行》李贺【原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 歌 赏 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 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 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 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 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 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 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 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 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 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 论。
春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 伤,实际上却把忧国伤时之情写得更 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亲人,郁结在心 头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以手搔头。“搔” 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之深。这样,在写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后, 又叹息衰老,悲哀更深。结尾这一笔,使满 头白发,忧国思家,哀愁衰老的诗人形象跃 作业 然纸上。
李贺(790— 816),字长吉,是 中唐的独树一帜的 诗人。李贺少年时 代就有才名,可惜 仕途坎坷,怀才不 遇,人称为“诗 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
诵读欣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四首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时,作者把妻儿送回老家, 然后独自投奔皇帝,不幸中途被叛军捉住, 送往长安。杜甫在这里过了八个月痛苦的俘 虏生活,亲眼见到长安陷落后的种种惨状, 昔日的繁华景象已被一片残破所代替。他感 时忧国,写下了五言律诗《春望》,表达热 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她听见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 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 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 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 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 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 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 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 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24 诗 词 五 首
陶渊明(365~ 427),名潜,字元 亮,谥号靖节,人 称靖节先生,自称 五柳先生。东晋文 学家。他开创了山 水田园派,并将其 推向高峰。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酒后写 的,共20首。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 5首。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归田后12 年(417年),诗人通过眼前景物的 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 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李 清 照
李清照(1084~1155) 号 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 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 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 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 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 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 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 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 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 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有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 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 词》辑本。
诗 歌 赏 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 戟,虽然历时久远,但 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 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 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 遗物。
铜东 雀风 春不 深与 锁周 二郎 乔便 。,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 周瑜获得火烧曹军 的胜利,恐怕吴国 的国色大乔、小乔 就要被幽禁在曹操 的铜雀台上了。 感慨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因)
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 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 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 折射出来。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 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 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春望
首联所望见的是什么?为全诗 起到了什么作用?
国都陷落,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 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 ,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 实在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 诗创造了气氛。同时描绘了一幅安史之 乱造成的国破人亡的悲惨景象,读后让 春望 人触景伤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 义?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 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 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 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 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 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 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 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黑云:比喻敌军。
2.金鳞:鳞片状的铠甲。
译:敌军像乌云压境,像是要把城 楼压垮,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 下金光闪闪。
折戟沉沙①铁未销,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铜雀⑤春深锁二乔⑥。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 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 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 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 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 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 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 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 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 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 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结庐:盖房子。 2.人境:人世间。 译: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没有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尔:这样。 2.偏:偏僻。
译: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 得偏僻安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2.南山:课文指庐山。 译:在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 中看见了庐山。
2.归纳全诗主旨。
明确: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 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 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 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 风云。
赤壁
杜牧 【注释】 ①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②将:拿起。 ③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④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⑤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⑥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颔联写景,描绘了作者怎样的 见闻感受?从什么角度来写景?
一句写花,写所见,写时局; 一句写鸟,写所闻,写家事。诗 人以乐景写悲情,概括了忧伤国 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春望
颈联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 句,就是因为它能引起人的共鸣。 请你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烽火”句承上“感时”句,“家书”句承 上“恨别”句。诗意上下贯通,自然流畅; 感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连三月”, 可见战祸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难 得。在那年代,道出了人人心中所有的想 法,很自然,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明确:“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 所以,当诗人“心远”时,也就是说诗人 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俗 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 在偏远安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 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 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 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释: 星河:银河。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我 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 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谩:徒,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 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