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毛中特期末复习要点(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笔记
毛概复习笔记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重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创造新的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论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债资本主义革命动力: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6.三大法宝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初步探索的意义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9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人民至上三是坚持理论创新四是坚持独立自主是坚持中国道路六是坚持胸怀天下七是坚持开拓创新八是坚持敢于斗争九是坚持统一战线十是坚持自我革命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开篇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 世纪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毛中特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毛中特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试述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四个危险”中国共产党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
一、精神懈怠的危险创业难,守成亦难。
和平时期,最大的危险就是懈怠。
长期执政、稳定执政让党内一些同志淡忘了忧患意识,取得的成就让党内一些同志有了自满意识,灯红酒绿的环境让一些党员干部迷失了自我。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由早期执政到长期执政,必须高度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批示印发《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由胜利迅速走向失败的教训教育全党,防止重蹈覆辙。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即率领政治局同志重访西柏坡,要求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
这次明确提出党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也是向全党同志敲响一记警钟。
二、能力不足的危险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总体看,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这也是我们党能够战胜来自经济、政治领域和自然界风险挑战的根本所在、依托所在。
但是,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一部分党员干部能力仍显不足。
有的动手能力差,纸上谈兵、头头是道,真刀真枪、左支右绌,喜欢讲空洞的道理,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适应能力差,老情况老问题可以应付,新情况新问题难以应对,常规工作可以完成,突发事件难以掌控,简单局面勉强支撑,复杂局面难以驾驭;有的创新能力差,新的社会矛盾找不到解决之道,新的社会症结找不到疏通之道,新的社会关系找不到协调之道,新的社会趋势找不到引导之道。
1939 年,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
”“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今天,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实践,我们很多党员干部也同样面临本领恐慌。
(完整word版)毛中特分章节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多选)●1982年,在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
●党在21世纪三大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1987年,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十四大的基调为南方谈话,表明邓小平理论成熟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同中国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3、中国共产党智慧结晶4、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解决中国的实际和内在需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革命胜利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十一三中)、“三个代表”(十一四中)、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完整word版)毛中特期末考试重点
我们老师画的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017年秋学期毛中特题型和知识点(1)
2017-2018年第一学期毛中特考试题型: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其中10题来自十九大报告,其他均为辅学读本原题)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题,均为辅学读本原题)三、原著选读题(根据原著阅读要求,回答相关问题,每题10分,共2题)四、申论写作题(结合所给材料,按要求回答或写作,共2题,共30分)注意事项:1.答题卡上学习中心填区队,试卷代码不填,学号前加一位“0”后填写。
2.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统一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3.原著选读题和申论写作题在答题纸上作答。
毛中特复习方向:一、十九大报告主要考点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毛中特大题期末复习
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究有哪些经验教训?1、一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质相联合,探究切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一定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一定从实质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可以急于求成。
4、一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一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增强执政党建设。
6、一定坚持对外开放,不可以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汲取人类文明的共同成就建设社会主义。
二、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实现门路是什么?中华民族伟大中兴的中国梦,包括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此中最中心的内容是国家兴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1、国家兴盛,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经济更为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为强烈,政治更为民主,文化更加繁华,社会更为和睦,生态更为美好。
2、民族复兴,就是经过自己的不停发展与强盛,继承并创建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就,并将其传达给全球,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从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当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益保障更为充足、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共享有人生出彩的时机,共共享有梦想成真的时机,共共享有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与进步的时机。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此中国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一定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集中国力量。
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门路,是实现国家兴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一个人的前程命运都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程命运密切相连的。
三、建立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我们如何做?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拘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重局势,一定建立尊敬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017-2018毛概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附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概论”课复习提纲(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原因及最新理论成果答:a.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P4b.原因及意义:(1)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
(a.民族危机的出现;b.救亡图存运动的出现;c.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的反思,对器物层面的追求等。
)(2)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的内在追求。
P3c.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
P5-62、十九大:我国当前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答:最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答:实事求是(精髓(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党的根本政治原则)4、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答:农民问题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以及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答: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P50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P46关系:二者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
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P5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69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017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1)
2017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核心考点1,邓小平理论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多选)(一)★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个前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个步骤:“三步走”的战略部署;②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一个任务:发展生产力;一个目标:实现共同富裕;③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一个途径:改革开放;一个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一个标准:“三个有利于”。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二)继承、坚持、发展和创新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②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③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①能否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
②社会实践在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1)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活动领域:①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在就业、分配等方面出现了多样性;②物质利益的多样化日趋明显,群众的不同利益要求越来越多。
(2)党情:①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②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③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07新改)(二)★★★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②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③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中特期末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概括为的“十个结合”。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3)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发展市场经济(5)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6)推动经济基础变革~~ 推动上层建筑改革(7)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8)提高效率~~ 促进社会公平(9)坚持独立自主~~ 经济全球化(10)促进改革开放~~ 保持社会稳定3、30多年的历史经验整理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实践已经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道路问题是实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6、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基本性建设。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8、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毛中特期末考试要点
2014到2015年考试题型与重点章节1.题型单选题 20% 20多选题 10% 5简答题30% 3材料题20% 2论述题20% 12.重点章节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3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间的关系p5,6,74.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27.28.295.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0,3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p38,39,40,41,427.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族主义革命间的区别438.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间的关系439. 能够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原因641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66,6711.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68▼出现这些问题的基本原因是:第一,对中国国情和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第二,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求成、方法上过于简单等因素第三,虽然我们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方法是创新的,但受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影响,急于消灭私有制经济,追求纯粹的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等。
1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间的关系(1)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是要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要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际是一场革命。
(2)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一脉相承的。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对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行合理的修正; 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改造所确立的制度。
(4)社会主义改革不是要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现阶段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不是退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毛中特各章复习重点
毛中特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了文章所涉及的主题,即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同时也能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指导。
第二章:毛泽东的思想及其形成过程本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毛泽东的思想源起于中国革命的实践,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得以形成。
同时,我们也将学习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以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第三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包括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重要原则。
这些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也是我们学习和应用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应用毛泽东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五章:当前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当前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我们也需要对毛泽东思想进行发展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结语: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复习和回顾,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和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经验,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群众路线,以及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绝非我们可以忽视的,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应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毛中特期末复习笔记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P1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P8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P90),特点(从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和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三个方面论述)(P90-91)起止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特点:①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②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③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④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P117)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118-119)根本任务:发展(P122-12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体现在: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盛会主义的本质。
②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复习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1)实现具体化——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2)上升为理论——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植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六、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毛中特期末复习要点专题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课本148页专题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课本152页专题三、如何认识和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
——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
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
——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明显提升。
专题四、如何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我国奋斗目标和落实重大举措提供必要保障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式;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处于一个重大历史关口1从国际看,文明国家的崛起和制度成熟定型,离不开法治能力的彰显;2从现实看,我国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矛盾问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法治保障和解决;3从国内历史看,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前所未有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任务艰巨繁重1是执法权力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2是司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仍很严重;3是法律体系不够完善;4是社会尚未形成真正自觉守法用法的氛围。
专题五、如何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专题六、如何进一步加强平安中国建设?专题七、应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课本203页专题八、我党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的历史演变?专题九、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课本234到236页专题十、恐怖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1、当代全球社会的剧烈变迁是恐怖主义产生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代以来恐怖主义就其规模、影响范围和恐怖水平等方面而言 ,远远超过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近现代高密度的恐怖主义浪潮与近现代剧烈社会变迁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嚣张同样反映了全球社会变迁的剧烈程度。
全球社会国家间存在的地位落差由于全球体系本身的原因不仅未能缩小,反而不断加大。
矛盾和对立情绪不可避免地存在,目前愈演愈烈的反全球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这一情绪。
2、国际社会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的非民主性是孕育恐怖主义的深厚土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虽然国际民主力量不断增长 ,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无论是冷战时代还是后冷战时代都是国际社会支配性的力量。
从经济权力上看, 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所建立的国际经济大厦, 其所有权实际上属于美国等少数几个富国和强国, 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名义上是服务于国际经济体系,实际上是为几个富有大国主导世界经济服务的。
在政治权力上 ,冷战 40多年 ,美苏争霸主导了全球政治,其他国家大多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 ,成为全球政治权力的附庸或旁观者。
冷战结束以来 ,作为唯一全球超级大国的美国, 其处理国际关系的思路仍然是冷战式的对抗性思路 ,其国际行为的霸权色彩在全球有目共睹。
在文化权力上,目前占据制高点的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物质和制度文化。
当今美国之所以成为恐怖主义攻击的首要目标 ,主要原因就在于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傲慢自大和对权力的不成比例的过度占有。
当代恐怖主义从某种程度上看实为非民主国际权力结构的副产品。
3、文化断裂与文明冲突是恐怖主义的重要动力源。
近代以来 ,欧美工业文明以其物质和技术力量驾乎其他文明之上 ,对异己文明的生存空间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今日美国承载着消费主义的价值观的影视、快餐、饮品和其他商品在全球铺天盖地并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严重冲击着众多文化中的传统观念与生活方式。
在中东等地之所以宗教恐怖主义根深蒂固,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渗透使然。
4、民族矛盾和民族国家间利益冲突是孕育恐怖主义的温床。
首先 ,极度贫困和贫富两极分化造成社会结构的紧张。
虽然恐怖主义有多种类型 ,但其产生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具决定性影响的是经济矛盾。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绝大部分恐怖分子之所以走上恐怖主义道路 ,往往是贫困压迫下不得已的选择。
其次 ,地区经济落后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民族和宗教恐怖主义的经济根源。
众多研究发现 , 全球恐怖主义问题较严重的地区几乎都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由此形成的生活水平落差产生的不满孕育了恐怖主义意识。
再次,政治专制与腐败以及政治合法性的丧失是恐怖主义的重要前提。
如中东地区的原教旨恐怖主义的形成与社会对政治腐败的普遍不满密切相连。
最后 ,不合理的民族政策和社会文化中的种族主义是恐怖主义的催化剂。
这在车臣、北爱尔兰和斯里兰卡最突出。
从历史上看 , 不尊重车臣地区民族文化与宗教以及推行大俄罗斯主义政策是俄罗斯和前苏联的一贯做法 ,由此产生的民族矛盾结出车臣恐怖主义苦果 ; 英国在北爱长期推行新教居民与天主教居民分治并明显维护前者利益的政策是引发北爱恐怖活动的症结所在 ; 斯里兰卡居人口多数的掌权的佛教群体对处于少数的泰米尔印度教群体的社会歧视点燃了狂暴的恐怖之火。
专题十一、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依靠哪些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党最坚实可靠的阶级基础。
其次,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最后,工人阶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1依靠广大农民,是由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农业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问题。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3.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1)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2)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3)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4)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专题十二、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二它是推动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它是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它是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专题十三、新形势下该如何推动国防与军队建设现代化改革?(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根本引领1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2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3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
(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指导原则1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
2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
3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
4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
(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任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牢牢把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以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规模结构、政策制度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
(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战略举措1、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2、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3、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4、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5、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6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专题十四、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1.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群众对党制定的某些政策提出质疑;2.工农群众利益受损对党的信任度下降,执政基础动摇;3.群体事件频发;暴露不少党员干部淡薄群众利益、忽视群众诉求;4.干部矛盾日益凸显,党执政的合法性受到严重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