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时间(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和巩固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程中的“认识时间”这一知识点。

学生将通过对时间的概念、时间的读法以及时间的基本单位等方面的练习,加深对时间的理解。

教学内容将包括以下几部分:1. 时间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时间是一种用来表示事件发生顺序和持续过程的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2. 时间的读法: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读取时间,包括整点和非整点的读法。

3. 时间的基本单位:学生将复习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秒、分钟、小时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包括整点和非整点。

2. 使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 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意识。

教学难点:1. 非整点时间的读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读取非整点时间可能会有些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需要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时间的相关知识和练习题。

2. 闹钟或时钟模型:用于演示时间的读取和计算。

3. 练习题纸:用于学生进行时间的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时间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时间概念: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简要复习时间的概念,使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知识。

3. 读取时间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闹钟或时钟模型,让学生进行读取时间的练习,包括整点和非整点。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读取时间。

4. 时间单位换算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或口算,完成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5. 综合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这些练习题可以包括时间的读取、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时间相关的问题解决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一-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一-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一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整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第五章《表内乘法》。

我们将学习1~6的乘法口诀,以及如何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1~6的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6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表、练习题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乘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小猴子摘了6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2个,一共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子呢?2. 讲解乘法口诀:接着,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1~6的乘法口诀。

我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孩子们理解乘法的规律,并能够熟练地背诵口诀。

3. 实践练习:然后,我安排了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3个小朋友,每人都分到4个糖果,一共需要多少个糖果呢?4. 小组合作:我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合作,互相出题并解答,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书写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1~6的乘法口诀和一些实际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背诵,另一部分是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后进行乘法的实践和拓展,例如,让他们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乘法游戏,或者让他们观察身边的例子,用乘法进行计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孩子们需要记住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够理解口诀的意义,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角的练习(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角的练习,这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以及分类。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第66页至第67页的角的练习。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了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点,学会正确区分它们,并能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生活中的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板、图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它是什么角。

然后,我会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孩子们找出其中的角,并尝试判断它们的类型。

2. 讲解:我会向孩子们讲解角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识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我会使用三角板和图片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3. 练习: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片中的角,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和区别。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孩子们在家中找一些图片,找出其中的角,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分类。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对于角的识别和分类,我选择了使用实物教具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二)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二)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8、9的乘法口诀。

2.能够灵活运用8、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8、9的乘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8、9的乘法口诀。

2.运用8、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8、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将口诀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8、9的乘法口诀表格。

2.学生用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8、9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大声朗读口诀表格。

2. 讲解教师讲解如何利用8、9的乘法口诀快速计算,并举例说明。

3. 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进行8、9的乘法口诀练习,多练习几遍直至熟练。

2.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如:8 × 6 = ?,9 × 7 = ?。

4. 拓展老师出手算题,例如:18 × 2 = ?,27 × 3 = ?,让学生快速计算,并核对答案。

5. 实战演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例如:一个菜市场有8箱苹果,每箱有9个苹果,共有多少个苹果?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8、9的乘法口诀,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需要不断进行口算和实践练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作业完成《8.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二)》相关练习题目。

以上为本课教案内容,希本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学习,加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观察物体的练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观察物体的练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观察物体的练习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观察物体的练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3章“观察物体”的练习。

本节课将回顾并巩固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图形的能力,以及对于物体和图形进行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巩固对于观察物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图形的能力,培养对于物体和图形的描述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图形,并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表达。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物体和图形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对于观察结果的准确描述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立体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立体图形。

2. 讲解: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对于观察物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图形,如何描述和表达观察结果。

3. 练习:通过观察卡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的练习。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描述表达,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观察物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图形的方法3. 描述和表达观察结果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你的桌面,并用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桌面。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桌面的形状、颜色、物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观察卡片和实物模型进行观察和描述的练习。

在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时,我给予及时的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

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文是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新课标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阅读。

2021最新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

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

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

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

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

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

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

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

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统计(练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统计(练习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
统计(练习课)
课时
1
教学
内容
练习二十二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能教熟练地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会绘制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面包车和大客车一共有多少辆?
第(2)个问题请学生列式计算
第2题:下面是一个地区11月天气情况统计表
请学生汇报自己统计的内容、结果以及发现了什么。
学生涂方格—展示。
请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正”字涂方格
先说说每种天气情况各是几天,再涂方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最后回答问题:
(1)这个月什么天气最多?
(2)阴天比雪天多几天?
(3)这个月有多少天?
第(2)个问题请学生列式计算
第(3)个问题请学生说说怎样能知道有多少天。
第3题:统计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情况,填入下表。
人口数
3
4
5
6
其他
户数
选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进行统计。
学生提问题
第4题: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玩具
选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收集数据。
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
统计图表
学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学生汇报自己统计结果
课前请学生回去统计自己感兴趣的事。
二、练习
练习二十二
第1题:小汽车12辆,面包车8辆,大客车比小汽车少8辆。
学生根据图中对话,填统计表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角的练习》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角的练习》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5 角的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5角的练习》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5角的认识和运用,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识别、比较、计算5角,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对周围的货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5角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践、交流、思考,提高对5角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5角的认识,能够准确识别各种货币中的5角。

2.培养学生对货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5角,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掌握5角的认识,能够准确识别各种货币中的5角。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5角。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形式,让学生清晰地认识5角。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5角。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货币实物,如人民币、硬币等。

2.准备与5角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5角的掌握。

4.准备课堂用的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货币实物,引导学生关注5角。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货币吗?谁能找出5角?”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5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认为5角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5角的特点,如大小、颜色、图案等。

3.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讲解5角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5角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倍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四章《表内乘法》中的倍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

2.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能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人一套倍数的学习卡片,每组一套小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3个2是多少?6是3的几倍?引导学生思考,引入倍数的概念。

2.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同时,讲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即用这个数去乘以倍数。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小棒进行实际的摆放,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4.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倍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求出下列各数的几倍:4、6、8。

2. 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下列实际问题:小华有5个苹果,他想知道他是小明苹果数量的几倍,请计算并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倍数的概念,是否能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倍的认识》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于倍数的概念的讲解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第3节【第三课时】《练习二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读懂练习题目。

2.能够独立解答或计算练习题目。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二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部分练习需要学生进行多步骤的计算,需要学生细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节课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介绍练习二十的题目,让学生自行完成。

3.收集学生的答案,逐一核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4.对于部分学生未完成或有疑问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辅导。

5.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发现问题和改正错误。

6.张贴正确答案,让学生自行核对。

7.总结本课内容,提醒学生在做练习时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练习二十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多步骤计算和逻辑思维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加强练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并认真复习本节课内容,做好笔记。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练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练习-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5的乘法口诀练习人教新课标教案:5的乘法口诀练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表内乘法》,具体为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5的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应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够背诵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5的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应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出5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例如:如果有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苹果,一共需要几个苹果?2. 讲解5的乘法口诀: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并记忆5的乘法口诀。

例如:5乘以1等于5,5乘以2等于10,以此类推。

3. 练习:让学生进行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可以通过背诵、默写、填空等方式进行。

例如:填空题,5乘以3等于____,5乘以4等于____。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有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苹果,一共需要几个苹果?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5的乘法口诀。

例如:如果有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苹果,一共需要几个苹果?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5的乘法口诀1 x 5 = 52 x 5 = 103 x 5 = 154 x5 = 205 x 5 = 25七、作业设计1. 背诵5的乘法口诀。

答案:1 x 5 = 5,2 x 5 = 10,3 x 5 = 15,4 x 5 = 20,5 x5 = 25。

2. 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如果有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一个苹果,一共需要几个苹果?答案:一共需要5个苹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第2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第2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课(第2课时)(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2课时为依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课时,主要包括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并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出现的进位和借位情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出现的进位和借位情况的处理。

2.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小数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小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引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

2. 知识讲解:通过示例,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重点讲解小数加减法运算中出现的进位和借位情况的处理。

3.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则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末尾开始加减3. 出现进位或借位,要记得加减七、作业设计(1)1.2 + 3.5 =(2)7.8 4.3 =(3)6.1 + 2.7 =(4)5.6 1.8 =(1)1.2 + 3.5 =(2)7.8 4.3 =(3)6.1 + 2.7 =(4)5.6 1.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笔算方法。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练习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的形状;2. 观察物体的大小;3. 观察物体的位置;4. 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描述和表达物体的相关信息。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学习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有什么物体,并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等特征。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来描述和表达物体的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等特征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物体1. 形状2. 大小3. 位置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玩具,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答案:略2. 请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描述和表达了物体的相关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可以让学生尝试画一画他们喜欢的物体,或者写一写关于物体的故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练习课(第3课时)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认识图形》中的3个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掌握这3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辨别和命名,并且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能够辨别和命名。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及其辨别。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模型,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触摸和观察手中的模型,讲述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3种立体图形。

3. 特征辨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换模型,辨别出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并能够正确命名。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模型,进行实际操作,如拼图、搭建等,进一步加深对这3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题目,让学生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六个面都是长方形12条棱分为3组,每组4条棱相等圆柱体:两个底面都是圆形侧面是曲面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七、作业设计图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答案:图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辨别和命名。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3排列组合的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3排列组合的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3排列组合的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应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排列组合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粉笔、教案、课件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出排列组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排列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15分钟) 1. 排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排列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示范:(10分钟)教师以具体的例子为学生演示如何计算排列组合,让学生理解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梳理与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排列组合的要点,并强调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堂作业根据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加深对排列组合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排列组合的概念理解上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例题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排列组合的知识。

七、教学延伸可以以数字游戏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例,让学生将排列组合的知识运用到更具体的场景中,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练习六-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练习六-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练习六人教新课标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练习六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58页的练习六。

本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讲解和练习。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理解问题的意义,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意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能够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他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何理解问题的意义,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例如:“小明有5个球,他给了小红3个球,他还剩下多少个球?”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结果。

4. 讲解:讲解学生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意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5. 练习:让学生再次独立完成练习题,并进行答案的检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1. 理解问题的意义2.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 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4. 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7个糖果,他吃掉了3个糖果,他还剩下多少个糖果?2. 小红有7个苹果,她给了小明3个苹果,她还剩下多少个苹果?作业答案:1. 小明还剩下4个糖果。

2. 小红还剩下4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问题的意义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一-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一-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十一-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十一的教学,内容涉及人教新课标中的基础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课程旨在通过练习十一,深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目标1. 巩固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对乘法口诀的熟练记忆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数学概念。

3. 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课本和练习册。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计算器(可选)。

4. 数学游戏或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数学游戏或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练习十一中涉及的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

3. 例题解析:选取几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讲解解题思路和关键步骤。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练习成果,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易错点,提供进一步的练习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包括以下内容:1. 练习十一的主题和目标。

2. 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图示或公式。

3. 典型例题及其解题步骤。

4. 学生练习中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包括:1. 练习册中练习十一的相关习题。

2. 一两道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

3. 家长签字确认,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覆盖了所有要点,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对学生的问题是否给予了及时和准确的解答。

4. 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认识钟表,能正确读写时间,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及进率。

理解简单的长度单位,能够用刻度尺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技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认识和理解钟表时间的读法及时间的简单计算。

掌握基本的长度测量技能,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理解时间单位进率,正确进行时间的换算和计算。

准确估计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相关前置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交流等方式,探究新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讲解示范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重点讲解重点和难点部分,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 练习巩固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部分,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结合生活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 及练习九第5~14题。

【教学目标】
1.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 通过实物图,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3. 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 感受生活中有许多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 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图片。

【复习导入】
1.读一读。

7X4 4X2 3X3 2>6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 X()
8+8+8+8=() X()
4+4+4+4+4=() X()
2+2+2+2+2+2=()X()
3. 看图列算式。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X( )=( )
或( )X( )=( )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意义。

(出示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认识乘法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师: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动物运动会,开幕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大象伯伯发给小羊、小鹿、小狗各一束彩色气球。

小猪很好奇, 它在数大象伯伯发了多少个气球,你能帮助小猪算一算吗?
电脑显示:
(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式计算。

加法算式:5+5+5=15
乘法算式:5X3或3 >5
(3)引导学生求“5X ?”或“3X5= ”
(4)提问:
①“3X或“5X中的相同加数是几? ( 5)
②有几个相同加数? ( 3)
③“3X或“5X表示几个几相加? ( 3个5相加)
④“3X或“5X的积是多少?
⑤因此知道“ 3X等于几?“ 5X等于几?
(5)小结:3X5=155X3=15
(6)认识乘数和积。

提问:3、5、15这3个数在算式3X5=15或5X3=15中分别叫什
么名字呢?
学生自学课本后回答。

小结:3和5在3^5=15或5X3=15中都叫乘数,15叫做积。

同桌互相说一说,下面算式中哪个是乘数,哪个是积。

7X8=56 5X6=30
4X8=32 2X3=6
2.讲解练习九第七题。

(1)出示情景图,说一说图意是什么?
一共有3 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3 个苹果。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讨论: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有几种不同的列式计算方式?(3)汇报交流,小结。

加法算式:3+3+3= 9
乘法算式:3X3=9
(4)讨论:你喜欢哪种列式计算方法?为什么?
(5)小结:列乘法算式简便。

(6)小组讨论:怎样才能直接写出乘法算式呢?
(7)小结:
①看,相同加数是几。

(3)
②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3个3)
③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

(3X3)
(8)应用:看图列乘法算式。

()X()或()X()
()X()或()X()
【课堂作业】
1. 课本第48页“做一做”第3 题。

2. 根据图意填空。

( )个( )或( )个( )
或( )X ( )=( )
3~5.课本练习九的5、6、8题。

答案:1.7 >5或5X7
15X 3 或 3X 5
2.2个5或5个2
2X5=10 或 5疋=10
3.3个2
3 >2 三乘二 2个3 2X 3 二乘三
4. (1) 24 (2) 24
5.5+5+5 = 15
5X 3=15 或 3X 5=15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几个几相加就写成几乘几。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九的9~11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练习课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定义上看,它应包含两 个意思,即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 简便运算”而在我们以 往的教学中,只重视乘法算式的意义,而忽视它的简洁,只是简单的 说一句:这样写很简便。

”我们知道,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 息,而应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教师简单的一句 简便”很难使
甑争贩书
学生感受到乘法算式的简便,也就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乘法。

我们要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使学生体验到乘法算式的简便,到数学的简洁美。

因此,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